第22课 从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课后分层练)高一历史同步课堂(解析版)_第1页
第22课 从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课后分层练)高一历史同步课堂(解析版)_第2页
第22课 从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课后分层练)高一历史同步课堂(解析版)_第3页
第22课 从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课后分层练)高一历史同步课堂(解析版)_第4页
第22课 从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课后分层练)高一历史同步课堂(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第页从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固基培优阶梯训练题目录第一阶教材必备知识精炼——基础通关第二阶易错易混疑难集训——期中期末通关1、九一八事变后,蒋介石于1931年9月21日召集紧急会议商讨对口方略。1933年,日军进犯山海关。中国共产党适时提出联合全国各种军队一致抗日的主张。当时驻守长城防线、察绥地区的国民党军队以及长城内外的义勇军,先后进行了长城抗战、察哈尔抗战等。这表明()A.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B.中日民族矛盾成为主要矛盾C.民族危机促进局部抗战发展 D.民族危机促进国共矛盾缓和【答案】C【解析】A.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于1937年9月,故A选项错误;B.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日民族矛盾成为主要矛盾是在1935年华北事变以后,故B选项错误;C.根据材料中“九一八事变后,蒋介石……先后进行了长城抗战、察哈尔抗战等”可知,九一八事变后,国民党、共产党政策调整及国民党军队和抗日义勇军一致对外,说明民族危机促进中国的局部抗战发展,故C选项正确;D.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30年冬,国民党对革命根据地进行大规模“围剿”,1931年冬,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国共矛盾进一步激化,故D选项错误。故选:C。2、1935年12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在瓦窑堡会议上通过决议,把自土地革命战争开始以来的“工农共和国”的主张改成“人民共和国”的主张。之所以做出这样的调整,主要是“为了使民族统一战线得到更加广大的与强有力的基础”。中共政策的调整说明了()A.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重大变化 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已建立C.中共的奋斗目标有了重大调整 D.革命性质发生了根本变化【答案】A【解析】土地革命时期建立“工农共和国”是为了反抗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而建立“人民共和国”则是在华北事变后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社会主要矛盾的背景下提出的,故A项正确;此次政策调整有利于团结一切其他阶级中愿意参加抗日的革命分子,有利于推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但其正式建立是在1937年,故B项错误。此次调整仍符合党的最低革命纲领要求,故C项错误。两个时期的革命在本质上均是属于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范畴,故D项错误。3、中国共产党在1935年发表的《八一宣言》中大声疾呼:“……田中奏折所预定的完全灭亡我国的毒计,正在实行,长此下去,眼看长江和珠江流域及其他各地,均将逐渐被日寇所吞蚀。我五千年古国将完全变成被征服地,四万万同胞将都变成亡国奴。”此宣言(

)A.标志着全民族抗战局面已经出现 B.推动了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涨C.说明第二次国共合作已经实现 D.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答案】B【解析】略4、“它是中国近现代史上永远值得纪念的一个伟大事件,它准备了抗战的思想,准备了抗战的人心,准备了抗战的干部,它所展现的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已经成为中国青年乃至我们民族英勇奋斗的不竭的精神源泉。”材料中所评述的历史事件最有可能是()A.“一·二八”事变 B.五四运动C.“一二·九”运动 D.西安事变【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一二·九”运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材料所描述的事件为(全面)抗战前夕发生的一场学生爱国运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35年12月,由北平学生发起的“一二·九”运动,宣传了“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救国主张,促进了中华民族的新觉醒,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潮,故选C项;“一·二八”事变、西安事变不是中国青年(学生)发起的运动,故排除A、D两项;五四运动与抗日战争没有关系,故排除B项。5、毛泽东对某一事件的历史作用有一个精辟的说明:“它成为国民党转变的关键。没有它,转变时期也许会延长——它的力量使国民党结束了十年的错误政策——它是划时代转变新阶段的开始。”这一“事件”最有可能是()A.第三次长沙会战 B.西安事变 C.华北事变 D.平型关大捷【答案】B【解析】略6、1937年1月,共产国际致电中共中央,第一次明确提出了放弃苏维埃制度、放弃普遍没收地主土地和将苏维埃政府改为人民革命政府、将红军改为人民革命军的重要主张。这些指令()A.体现了苏联的大国强权政治 B.指明了中国抗战胜利的方向C.迫使中共中央作出战略调整 D.推动了国共两党的再次合作【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第一次明确提出了放弃苏维埃制度、放弃普遍没收地主土地和将苏维埃政府改为人民革命政府、将红军改为人民革命军的重要主张”可知,共产国际致电中共中央的这些指令,与中国共产党在1935年12月瓦窑堡会议上作出的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战略调整精神一致,这有助于推动国共两党的再次合作,D项正确;共产国际的这些指令符合当时的国际国内形势,不是苏联大国强权政治的体现,排除A项;指明了中国抗战胜利的方向是毛泽东的《论持久战》,排除B项;“迫使中共中央作出战略调整”与史实不符,排除C项。故选:D。7、中共中央某次会议决议指出:“今天争取抗战胜利的中心关键,是在使国民党发动的抗战发展为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战。只有这种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战,才能使抗战得到最后胜利。”该决议出自()A.遵义会议 B.瓦窑堡会议 C.洛川会议 D.中共七大【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洛川会议相关知识。A.遵义会议结束了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在事实上确立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故A错误;B.瓦窑堡会议确立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故B错误;C.只有这种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战,才能使抗战得到最后胜利,说明会议提出了全面抗战路线该会议是1937年召开的洛川会议,故C正确;D.中共七大确立了废止国民党一党专政、成立联合政府的方针,故D错误。8、1937年12月南京陷落后,日本侵略军制造了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以下可作为佐证“南京大屠杀”的最有力的证据是()A.当年受害者的控诉材料 B.历史研究者的专著中对该惨案的描述C.侵华日军老兵的回忆录 D.屠杀现场遗迹与当时拍摄的新闻照片【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可知,历史现场遗迹与当时拍摄的新闻照片属于第一手史料,可作为佐证南京大屠杀的最有力的证据,故D项正确;控诉材料、学者描述、士兵回忆录均为第二手史料,具有一定的主观性,故并非可作为佐证南京大屠杀的最有力的证据,A、B、C三项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D。9、侵华日军实行的“以战养战”政策,是要通过“在中国的占领区内实行残暴的掠夺,用以供给其侵略战争的物质需要”,实现其“征服中国并利用其资源”的目的。这折射出()A.中国抗日战争即将取得胜利 B.中日两国力量对比出现逆转C.战争加剧日本资源紧张局面 D.日本侵华主要谋求经济利益【答案】C【解析】“以战养战”政策是在日本扩大侵华的背景下实行的,日本是一个岛国,资源贫乏,而战争又加剧了日本资源紧张局面,故C项正确;尽管日本经济衰退,但中国短期内仍不能战胜日本,A项错误;虽然日本经济衰退,但材料并未显示中国实力增强,B项错误;对中国的经济掠夺是日本侵华的重要目的,并非主要目的,D项错误。10、下面漫画选自《旧世百态:漫画时政》,描绘的是20世纪30年代初,沈阳各制旗店赶做清朝的国旗——三角龙旗的情景。它可以用来说明()A.近代中国帝制与共和的生死较量 B.辛亥革命胜利的果实已严重破坏C.东北人民对社会嬗变的失落无奈 D.日本企图实现“以华制华”的战略【答案】D【解析】选择D:据材料“20世纪30年代初,沈阳各制旗店赶做清朝的国旗——三角龙旗的情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九一八事变后日本积极筹划伪满洲国的建立,企图实现“以华制华”的侵略政策。排除A:材料表现日本积极扶持东北傀儡政权的情景,而非体现近代中国帝制与共和的较量。排除B:辛亥革命胜利的果实早已被严重破坏。排除C:材料仅涉及伪满洲国成立前的筹备,没有明确东北民众心理表现。1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事件时间起因结果九一八事变1931年1931年9月18日晚10时许,日本关东军炸毁南满铁路一段路轨。反诬中国军队破坏。并以此为借口进攻中国东北军驻地北大营张学良奉行不抵抗政策,致使日军侵占沈阳,又陆续侵占了东北三省。1932年2月,东北全境沦陷。长城抗战1933年1933年1月1日23时,日军山海关守备队长落合甚九郎派人在营院内投掷手榴弹并鸣枪数次,却反诬中国军队所为,即以此为借口,强占南关车站,并将中国警察缴械。参谋部作战厅长熊斌与日本代表冈村宁次签订《塘沽停战协定》,划定冀东二十二县为非武装区,军队不得进入,而日军退回长城以北。华北事变“张北事件”(为例)1935年1935年5月30日,4名没有护照的日本特务机关人员潜入察哈尔省境内绘制地图,行至张北县,被当地驻军扣留,察哈尔省主席宋哲元为避免引起事端,即令释放。日方借口提出了蛮横要求。察哈尔省民政厅长秦德纯和日军特务头子土肥原贤二达成《秦土协定》,中国国在冀、察二省主权大部丧失。七七事变1937年1937年7月7日夜,卢沟桥的日本驻军诡称有一名日军士兵失踪,要求进入宛平县城搜查,被中国驻军拒绝,日军随即向宛平城和卢沟桥发动进攻中国驻军第29军37师219团奋起还击,进行了顽强的抵抗,揭开全国抗日战争的序幕。——以上材料均摘编自《百度百科》(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1937年之前日本侵华过程中中日互动模式。(2)根据材料,指出七七事变后,中日互动模式发生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变化的原因。【答案】(1)模式:日本制造事端诬陷威胁中国——中国妥协退让、丧权辱国——日本消化侵略成果并酝酿制造新的事端。(2)变化:中国不再妥协退让,而是奋起反抗,揭开了全面抗战的序幕。原因:中国面临亡国灭种的危机;全民抗日情绪高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建立。【解析】(1)模式:依据材料“1931年9月18日晚10时许,日本关东军炸毁南满铁路一段路轨。反诬中国军队破坏。并以此为借口进攻中国东北军驻地北大营”“张学良奉行不抵抗政策,致使日军侵占沈阳,又陆续侵占了东北三省。1932年2月,东北全境沦陷。”等信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如下:日本制造事端诬陷威胁中国——中国妥协退让、丧权辱国——日本消化侵略成果并酝酿制造新的事端。变化:依据材料“中国驻军第29军37师219团奋起还击,进行了顽强的抵抗,揭开全国抗日战争的序幕。”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中国不再妥协退让,而是奋起反抗,揭开了全面抗战的序幕。原因:中国面临亡国灭种的危机;全民抗日情绪高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建立。12、(2023·浙江慈溪高一期末·23)下图是发表于1931年的题为《看呀!倭奴把二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点燃了!》的漫画,据此可知()A.九一八事变被国际社会广泛关注B.时人认识到日本侵华的国际影响C.中国局部的抗日战争由此开始D.中日民族矛盾成为社会主要矛盾【答案】B【解析】据题干时间(1931年)及漫画题干中“第二次世界大战”等内容可知,作者将日本侵华的“九一八事变”与第二次世界大战相联系,得出“倭奴把二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点燃了”的结论,据此可知,时人认识到了日本侵华的国际影响,故选B项;据所学可知,“九一八事变”并没有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排除A项;漫画强调的是“九一八事变”与“二战”即国际形势的关系,而不是与中国“局部抗战”的关系,排除C项;据所学可知,七七事变之后,中日民族矛盾成为社会主要矛盾,排除D项。13、(2023·福建龙岩高一期末·7)1940年,抗日名将杨靖宇在吉林濛江县被捕后,敌人残忍地铡下他的头、剖开他的腹部,惊骇地发现里面竟全是未消化的草根、树皮和棉絮,却没有一粒粮食。这可用于佐证()A.日军对抗日根据地的残酷扫荡B.国民党爱国将领的抗日情怀C.东北抗日联军艰难的斗争环境D.东北沦陷区经济的全面瘫痪【答案】C【解析】据材料“1940年,抗日名将杨靖宇”并结合抗日战争的史实可知东北抗日联军在艰难的环境下坚持斗争,故选C项;杨靖宇是东北抗日联军的代表,不是日军对抗日根据地的扫荡,排除A项;杨靖宇是中国共产党爱国将领,排除B项;此时东北沦陷区是日控区,经济并未全面瘫痪,与史实不符,排除D项。14、(2023·河北张家口高一期中·2)下表为西安事变发生后各方势力的表态或行动,这()各方势力表态或行动宋美龄12月14日,派蒋介石的英籍顾问、同时也做过张学良顾问的澳大利亚人端纳飞往西安张学良12月16日晚,托蒋百里见蒋介石,请蒋介石致函南京方面,“勿即攻陕,(蒋)不久当可出来”中国共产党12日17日,周恩来奔赴西安并与各方势力接触A.有利于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B.表明各方势力均希望联合抗日C.推动了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D.践行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方针【答案】A【解析】据材料表格可知,宋美龄派遣端纳飞往西安,张学良托蒋百里见蒋介石,说明了国民党亲英美派和张学良都在求取和平解决西安事变,周恩来奔赴西安也是希望通过对话谈判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这有利于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故选A项;材料体现的是西安事变发生后各方势力的表态或行动,只能说明各方势力对西安事变的态度,而不能说明对日本的态度,排除B项;抗日救亡运动在九一八事变发生后就已经兴起,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C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1937年9月才正式形成,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15、(2023·河北张家口高一期中·3)1937年8月,毛泽东提出政府必须和人民团结起来,恢复孙中山先生的全部革命精神,实现抗日救国十大纲领,争取抗日战争的彻底胜利。毛泽东的这一主张()A.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全面抗战路线B.旨在消除国共两党思想上的分歧C.是对新三民主义的重新阐述与解释D.明确提出了对日持久作战的方针【答案】A【解析】据材料“政府必须和人民团结纲领”可知,毛泽东提出的主张,实质上是为了调动全民参与抗日战争,与中国共产党的全面抗战路线相呼应,故选A项;“消除”说法错误,国共两党代表不同的阶级利益,指导思想不同,思想上的分歧不可能消除,排除B项;“恢复孙……精神”强调的是为了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须要有孙中山先生的革命精神,并未对新三民主义进行重新阐述与解释,排除C项;1938年《论持久战》明确提出了对日持久作战的方针,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16、(2023·四川内江高一期末·4)下图中文字“中华民族万岁”,是那个时代的最强音。图中代表的政治力量,围绕这一最大的时代主题,开辟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这一最大主题是()A.打倒列强除军阀B.实现战略大转移C.全民族团结抗战D.争取和平与民主【答案】C【解析】据材料可知,图片中分别有国共两党旗帜,说明国共两党合作,共同谋求中华民族解放。结合所学知识,国共两党分别在20世纪二十年代、20世纪三四十年代有过两次合作,第一次合作是“打倒列强除军阀”的反帝反封建斗争,主要斗争对象是当时的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三派军阀,第二次合作是在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后民族危机严重的情形下一致对外共同抗日,由此可知,题干信息符合国共第二次合作的内容,故选C项;“打倒列强除军阀”是国共第一次合作,不符合题干信息,排除A项;战略大转移指的是20世纪30年代国民党军队对中共的红色根据地进行“围剿”,工农红军在第五次反“围剿”失利后被迫进行战略转移,开始长征,不符合题干信息,排除B项;争取和平与民主是在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共为实现和平民主建国赴重庆谈判,与题干“中华民族解放”不符,排除D项。17、(2023·浙江嘉兴高一期末·23)对于灾难深重的中国而言,1937年可谓是多事之秋,但也是中国全面抗战之始。下列发生于这一年的事件,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①卢沟桥事变②洛川会议③八一三事变④国共第二次合作实现A.①②③④B.①③②④C.②①④③D.①④③②【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可知,卢沟桥事变是1937年7月7日;洛川会议是1937年8月;八一三事变是1937年8月13日爆发;国共第二次合作的实现是1937年9月;因此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为①③②④,选择B项符合题意。18、(2023·山西太原高一期末·15)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宣传口号经历了由“枪杆子里面出政权”、“工农武装割据”、“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到“停止内战”、“实现抗战”、“保家卫国”的变化。宣传口号的变化反映了()A.全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B.国共双方利益的趋同C.民族矛盾成为主要矛盾D.国内阶级矛盾的消解【答案】C【解析】“枪杆子里面出政权”、“工农武装割据”、“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口号是针对国内革命的敌人——国民党反动派,是国内阶级矛盾的产物,而“停止内战”、“实现抗战”、“保家卫国”则是对外民族矛盾激化的产物,所以上述宣传口号的变化反映出民族矛盾成为主要矛盾,故选C项;上述口号的变化体现的是中国革命敌人的变化,从中反映出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但从中并不能反映如何应对主要矛盾的变化,所以反映不了全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排除A项;上述口号的变化反映出国共双方面临着共同的敌人,但由于国共两党性质不同,所以没法反映出国共双方的利益趋同,排除B项;上述口号的变化说明中国革命的主要敌人发生了变化,国内的阶级矛盾依然存在,但不再是最主要的矛盾而已,排除D项。19、(2023·河北张家口高一期中·4)1932年3月,日本扶植清朝废帝溥仪在长春建立伪满洲国;1939年9月,日本扶植的蒙疆联合自治政府在张家口成立;1940年3月,在日本扶植下,汪精卫在南京成立伪国民政府。这表明日本侵略者推行()A.“以战养战”的政策B.“以华制华”的方针C.“治安强化运动”D.“囚笼政策”【答案】B【解析】据材料“日本扶植……伪满洲国”可知,这些政权均为日本在华扶植的伪政权,体现其“以华制华”的方针,维护自己的在华利益,故选B项;“以战养战”的政策是利用战争中获取来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继续进行战争,以此来扩大战果,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A项;“治安强化运动”是日本侵略者为巩固和加强在华北的统治,强迫推行的一种屠杀与怀柔相结合的政策和措施,排除C项;“囚笼政策”是采用以“铁路为主、公路为链、碉堡为锁”的方法,企图把华北抗日根据地分割成块,在军事上实行分区“扫荡”的政策,排除D项。20、(2023·云南玉溪高一期末·16)2017年12月13日,“南京大屠杀史实展”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举办,8大板块、2000多张照片、900余件文物,揭露了侵华日军残酷屠杀中国军民的暴行。其中最有力的证据是()A.侵华日军老兵的书写战争回忆录B.受害幸存者的口述材料C.屠杀现场遗迹与现场摄制的照片D.画家创作的大屠杀油画【答案】C【解析】据所学可知,最有力的证据应该是一手史料,屠杀现场遗迹与现场摄制的照片是客观记录现场状况的直接证据,属于一手史料,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故选C项;侵华日军老兵书写战争的回忆录是侵华日军的主观记述,可能仍然存在某些偏见或遗忘,排除A项;受害幸存者的口述材料是一手材料,但可能被当事人的情绪影响,并不客观,排除B项;画家创作的大屠杀油画在艺术创作过程中可能会包含个人情感色彩,排除D项。21、(2023·河北邯郸高一期末·13)日本侵略者在占领区不仅垄断工矿、金融、交通业,还对粮食实行“粮食统制”,强行“征购”和“配给”。他们还强迫青壮年到日本和中国东北做苦力。这体现了日本侵略者在占领区实行()A.“以华制华”B.“囚笼政策”C.“以战养战”D.“治安强化运动”【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日本侵略者在其占领区实行“以战养战”策略,进行疯狂地经济掠夺,如垄断工矿、金融、交通业,对粮食实行“粮食统制”,强行“征购”和“配给”等,故选C项;“以华制华”指的是日本帝国主义在其侵华活动中,极力收买和培植可以供它使用的力量,以分裂中国内部、用中国人压制中国人,实现其侵略和控制中国的目的,排除A项;1939年以来,日军在华北地区大力推行“治安肃正计划”,实施所谓“以铁路为柱、公路为链、碉堡为锁”的“囚笼政策”,这与题干内容无关,排除B项;治安强化运动是指在中国抗日战争期间,日军对华北、华中地区推行的巩固占领的政策,在治安区加强中国人组织力量,以中国人警察力量承担治安工作;对准治安区进行“蚕食”,制造无人区,使其逐步变成治安区;对非治安区,则以军事“扫荡”为主,实行“三光政策”及囚笼政策,这与题干内容无关,排除D项。22、(2022·浙江湖州高一期末·26)今年是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一代青年有一代青年的责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7分)材料一6月初政府大批逮捕学生,促成了这个大联合的形成,而且上海及其他地方的商人、工人也开始用罢工来表明自己的态度。这条对抗政府的联合阵线的形成……其中最重要的因素,正如事件发生以后所显示的,是一股被日本及中国政府所忽视的全新的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浪潮。另一大因素,特别与抵制日货和商人罢市有关,是中国和西方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发展起来的经济力量与日本在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