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中山一中、潮阳一中等2025届高考历史一模试卷含解析_第1页
广东省中山一中、潮阳一中等2025届高考历史一模试卷含解析_第2页
广东省中山一中、潮阳一中等2025届高考历史一模试卷含解析_第3页
广东省中山一中、潮阳一中等2025届高考历史一模试卷含解析_第4页
广东省中山一中、潮阳一中等2025届高考历史一模试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广东省中山一中、潮阳一中等2025届高考历史一模试卷考生须知: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全部在答题纸上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的答案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2.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在“答题纸”上先填写姓名和准考证号。3.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5分,共7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观察下图,其转变最早可能出现在A.18世纪末 B.19世纪末 C.20世纪初 D.20世纪70年代2.据统计,1936年时国家资本与民间资本的占比分别为49.21%和50.79%,1947—1948年分别为58.43%和41.57%。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官僚资本借战时体制迅速膨胀 B.列强卷土重来使民间资本萎缩C.战争使民族资本主义遭受重创 D.国民政府在战后兴办国有企业3.表为中美贸易的相关资料。关于资料的解读,正确的是A.中美对抗造成1972年以前两国没有贸易往来B.中美建交促成1975年中美贸易额的急速攀升C.中国大量引进美国资金造成了1980年中美贸易出现巨大逆差D.中国进一步对外开放推动了1985年对美出口的快速增长4.成立于1993年的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现已成为国家级开发区,全区综合发展水平连续多年蝉联全国219家国家级开发区第一方阵,位列中西部第一位。当初其设立的主要目的是A.推动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B.加强对合肥周边的辐射作用C.服务于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战略D.引进外资,生产高新技术产品或出口产品5.梁启超说:“(西方)继哥伦布以后,有无数之哥伦布,继达·伽马之后,有无数之达·伽马。(中国)则郑和之后,竟无第二之郑和。”梁启超意在A.呼吁国民学习西方人文主义 B.否定明清远洋开拓的滞后性C.反思中西方易位的社会原因 D.肯定西方地理大发现的成就6.1895—1898年维新派在全国共设立学堂19所,他们不再要求青年学子潜心训诂词章,而是引进西方当代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知识,倡导学生自由地发挥自己的思想。据此可知,维新派A.开创西式教育先河 B.促成教育形成完整体系C.注重培养技术人才 D.教育理念符合时代潮流7.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其中“半殖民地”的含义是A.中国的经济成了列强经济的附庸B.中国政府变成了列强统治和侵略中国的工具C.中国丧失了部分而不是全部的主权D.外国资本主义不断加强对中国的控制8.近代之前的中国“学在民间”,教育只是每一个人自己的事情,政府所需人才通过科举制度予以解决。19世纪后半期开始注意技术人才的培养并为国家所用,如同文馆、福州船政学堂等。这一变化表明中国A.义务教育开始建立和普及 B.正在顺应工业革命的趋势C.教育体制已发生根本改变 D.学校教育取代了家庭教育9.阅读下列《1969-1978年与中国建交国家数据简表》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得出符合中国这一时期外交状况的结论是年份1969197019711972197319741975197619771978国家数495469878895103107110112①对外关系出现全新局面②外交战线未受文革干扰③中美关系逐步缓和④中美正式建交A.①②③ B.②④ C.①③ D.①②④10.下表为20世纪50年代中国外交取得的部分成果。据此可知,当时中国时间外交成果1953年12月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4年4月参加日内瓦会议1954年6月中英建立代办级外交关系1955年4月参加亚非会议,提出“求同存异”方针A.采取独立自主不结盟的外交政策B.努力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C.外交政策展现出务实自信的趋势D.积极开展反殖反霸多边外交活动11.下图是一幅中国古代“中央机构示意图”。这一政府架构应当始于()A.秦始皇 B.汉武帝C.唐太宗 D.康熙帝12.亨利四世于1604年发布敕令,规定官员只要缴纳收入的1/60作为年税,官职就可以世继承。这会A.冲击贵族政治 B.促进阶层流动 C.削弱专制王权 D.降低行政效率13.1902年林纾编译的《伊索寓言》一经刊行便风行一时,但作为一部文学作品,译者的兴趣却不在于演绎故事,而是在每个篇目后以译者“识语”的形式,借助故事里动物世界的弱肉强食与尔虞我诈来点评晚清时局、抒发自己的思考。这表明林纾A.开创自由个性的翻译风格 B.专注反帝爱国的政治运动C.倡导维新救国的政治主张 D.利用进化论宣传革命思想14.《十三行(1775-1856)史料展》记述“几乎所有亚洲、欧洲、美洲的主要国家和地区都与广州十三行发生过直接的贸易关系。这里拥有通往世界各主要港口的环球贸易航线。……客观上造就了一个时期里著名的中西贸易中心和广州历史上令世上瞩目的经济文化的辉煌时代。”导致十三行兴盛的主要原因是A.民间贸易的兴盛和发展 B.三角贸易的形成C.闭关锁国局面被打破 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15.马克思、恩格斯说:“美洲和东印度航路的发现扩大了交往;从而使工场手工业和整个生产发展有了巨大的高涨。”以下叙述中对上述一段话理解正确的是:①新航路的开辟扩大了市场的需求

②市场需求的扩大刺激了生产力的发展

③新航路的开辟形成了世界市场

④世界市场的形成促进了工场手工业产生A.①② B.①②④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16.下图是一副残缺的古代“政权结构示意图”。判断该图反映的朝代是A.唐代 B.宋代 C.元代 D.明代17.当京师同文馆拟开设天文、算学馆并聘洋人教习西方科学时,便遭到守旧者的强烈反对,将引进西方科学上升到“用夷变夏”的高度,“中体西用”说提供了可以抵御顽固派攻击的一种解说。据此可知,“中体西用”A.反映了当时知识界的普遍共识 B.限制了洋务运动的演进和深化C.有助于西方启蒙思想广泛传播 D.有利于打破传统文化心理障碍18.19世纪后半期,股份公司大规模发展,广泛流行于资本主义世界各国。股份公司的分布范围从金融、交通和公共事业等基础设施向钢铁、机器制造和商业扩散,遍及国民经济的各个部门。这一“发展”客观上反映了A.新兴工业扩大规模的要求B.科研与生产的直接结合C.世界市场的进一步发展D.帝国主义对外扩张的要求19.“中国古代地方行政体系不是简单的修补,而是在不断创新与完善”。以下能体现这一观点的是①商方国联盟②秦郡县制③汉刺史制④唐三省六部制⑤元行省制A.②④ B.②⑤ C.③④⑤ D.①②⑤20.某电文载“把皇帝带到沈阳。……我们可以制造欢迎中国皇帝的公众舆论,来制造一场看起来很像是中国的政治运动。”此电文若作为第一手史料引用,适用于研究A.二次革命 B.洪宪帝制C.护国运动 D.伪满洲国21.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开始推广使用“国历”。参与此运动的人感慨地说:“为提倡公历,(我们)宣传演讲,可是结果到了旧历年关,他们虽然受了经济的限制,但仍拼命挣扎,以享受其新年的乐趣。”这说明A.社会缺乏民主共和的观念 B.近代国人素质普遍较低C.习俗进步依赖于经济发展 D.传统社会习俗根深蒂固22.谈及中国古代某一位思想家,清代学者刘献廷评价“其学无所不窥,于《六经》皆有说明。洞庭之南,天地元气,圣贤学脉仅此一线”。据此判断,这位思想家是A.朱熹 B.陆九渊 C.顾炎武 D.王夫之23.根据下表可知全国重点建设城市非农业人口变动情况(不包括辖县)单位:万人A.“一五”计划有利于平衡工业布局 B.合理调整工商业推动人口迁移C.忽视了对农业的发展和建设 D.优先发展重工业改变工业结构24.雅典有一条法律规定,如果墓葬纪念物的建造投入超过了“10个人3天的劳动”,就要遭到禁止,因此在这个时期奢华的墓葬纪念物几乎看不到。这说明A.贵族是雅典城邦的主体阶层B.贵族始终有强烈集体荣誉感C.雅典公民受到人文精神熏陶D.雅典政府剥夺了贵族的自由25.如表,为不同史籍关于汉武帝时期“巫蛊之祸”事件经过的历史叙述。据此判断A.外戚江充制桐人陷害太子 B.太子谋反兵败身亡C.儒家学说神秘化色彩浓厚 D.太子罹受巫蛊之冤26.“正当中国人沉浸在康乾盛世的幻境中时,在地球的另一端,一种新的文明,一场伟大的革命,一个新的运动正在萌发和蓬勃发展。”它们分别是A.伊斯兰文明/宗教改革/文艺复兴B.民族国家/新航路开辟/殖民扩张C.工业革命/资产阶级革命/启蒙运动D.大学崛起/现代化/社会主义运动27.白寿彝主编的《中国通史·卷十二》中,对近代列强在华不同时期投资第一位的相关数据统计(见下表)。这些数据反映出时间1840—1895年1895—1911年1911—1927年1927—1937年1937—1945年1945—1949年国家英国英国日本美国美国美国数量(万元)802633955696271196926209647918比重(%)82.528.144.237.375.568.1A.近代英国在华投资额不断下降B.近代美国在华投资额不断增长C.甲午战争后日本开始占据第一D.甲午战争后英国丧失绝对优势28.如图为美国《时代周刊》1962年8月刊的封面,反映了柏林墙给德国人民造成的苦难。柏林墙有个美丽的代号——“中国长城第二”。关于长城和柏林墙,下列说法比较贴切的是A.长城是中国古代的军事设施,为抵御游牧民族的铁骑而建B.柏林墙是现代德国分裂标志,为阻止西方势力的渗透而建C.长城是中国古代国家分裂的标志,柏林墙是德意志民族的象征D.长城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象征,柏林墙是美苏冷战的政治产物29.宋太宗说:“前代帝王昏弱,天下十分财赋未有一分入于王室”“朕今收拾天下遗利,以赡军国,以济穷困。若豪户猾民,望毫发之惠,不可得也。”宋太宗意在A.反思唐藩镇割据的教训 B.消除“不抑兼并”的危害C.强调经济上集权的重要 D.关心国家安定与百姓疾苦30.西汉时期灾异频发,每当灾害发生,皇帝常常下罪己诏。据统计,《汉书》中记载皇帝颁布“罪己诏”多达33次。这反映了A.“三纲五常”学说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C.“大一统”的主张D.“天人感应”学说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1题10分,第32题12分,第33题12分,共计34分。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31.“结局”和“起点”有学者说,“盖秦政称皇帝之年,实前此二千数百年之结局,亦为后此二千数百年之起点,不可谓非历史一大关键。惟秦虽有经营统一之功,而未能尽行其规划一统之策。”。问题:(1)你如何理解材料所述的“结局”和“起点”?(2)结合史实加以说明“秦未能尽行”的原因。32.人类文明数千年的历史,也是与疾病抗争的历史。在防治传染病方面,人类从古到今积累了许多经验与教训,值得回顾、思考及借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宋代注意对染疫死者的尸体尽快处理和火化。清代宫廷中设“避痘所”隔离感染天花者,规定在隔离九日后亲人才可探视。在民间,每当瘟疫流行,地方政府与社会人士往往只能做一些临时性的收容、散药等工作,没有持续性。……虽然认识到疫病会传染,但无法根本性阻止。……古代防疫带来伦理难题,引起宋代学者的讨论。南宋经学家程迥看到有家属离弃染病的亲人,于是说疫病是天时不正引起的,不会人传人,要求人们留下来照顾病者。……南宋教育家欧阳守道指出,“气接则病,气不接则不病也。”但是古代条件下,如何令“气不接”一直缺乏手段。——摘自郑洪《求是》2020年第4期材料二天花是中国所认识的最古老疾病之一。16世纪下半叶,人痘接种开始在长江中下游施行……政府通过惠民药局等向贫民提供医疗帮助的传统最终消失,地方上的慈善家组织起施医局,给一方乡里提供药品和医疗照顾。17—18世纪,天花对英国的侵袭程度增强。与腺鼠疫的长期斗争使英国人懂得检疫和隔离的价值,各地建立了用于隔离天花病人的传染病医院。在理性主义思潮的刺激下,一批具有社会良知的中产阶级涌现出来,由私人慈善组织资助的门诊医院和小诊所相继问世,致力于提升公共卫生水平。……18世纪90年代,杰出科学家爱德华詹纳开始推介牛痘接种法,到19世纪早期超过10万英国人实施了接种。——摘编自(美)肯尼思F.基普尔《剑桥世界人类疾病史》(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中国古代防疫的经验与存在的不足并分析其存在不足的原因。(2)根据材料一、二,概括中英两国在应对天花时的共同之处。(3)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古代中国和近代英国对传染病的防治经验,能为当今中国传染病防治工作带来哪些启示?33.材料2009年国务院通过《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明确规定“要进一步理顺医疗服务比价关系。适当提高临床诊疗、护理、手术以及其他体现医务人员技术劳务价值的医疗服务价格;按照“医药分开”的要求,逐步取消医疗机构销售药品加成。随后《关于建立全科医生制度的指导意见》等系列配套措施出台。在全国范围内推开城镇居民医保,将在校大学生纳入城镇居民医保范围。保障范围也从重点保大病逐步向门诊小病延伸。中央财政医疗卫生支出累计达到2490亿元。2011年公立医院改革逐步推开;改革公立医院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监管机制;推进公立医院补偿机制改革等。但因收红包回扣、收费不合理、医生态度差等原因,公立医院仍屡遭诟病。(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城镇医疗制度改革的特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城镇医疗制度改革的历史意义。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5分,共7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B【解析】

根据题干图片信息可知,由图1的人力变为图2的以内燃机为动力的汽车,这一变化最早出现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时间是19世纪70年到19世纪末,故B项正确;ACD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B。2、C【解析】

从1936年到1948年,国家资本比重上升,民间资本比重下降,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是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影响,官僚资本主义膨胀,民间资本萎缩,故选C项;A项没有体现民间资本的萎缩,排除A项;列强卷土重来是一战后,与题意不符,排除B项;国民政府在战后并没有大规模兴办国有企业,排除D项。故选C。3、D【解析】

考点: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邦交正常化·中美关系正常化。【详解】试题分析:题目涉及到1972——1985年中美之间的贸易,A项1972年以前中国两国没有贸易往来说法错误;中美建交是在1979年因而B错误;1980年中国刚改革开放大量引进美国资金是错误的,排除C项。根据图示内容可知,1980年开始,中美贸易额迅速增长,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应该与1979年中美建立外交关系有关,故正确的选项为D。4、D【解析】

根据材料结合相关对外开放史实可知,国家设立经济技术开发区的目的就是引进外资,生产高新技术产品或出口产品,故D项正确;材料内容涉及的是对外开放问题,与经济体制改革没有直接关系,故A项错误;加强对合肥周边的辐射作用不是材料所述问题的主要目的,故B项错误;国家设立经济技术开发区的目的就是引进外资,生产高新技术产品或出口产品,而不是服务于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战略,故C项错误。5、C【解析】

梁启超将中西方伟大航海家进行对比,认为西方有后继者,而中国没有,意在反思中西方易位的社会原因,选项C正确;材料与人文主义无关,排除A;梁启超将中西航海家及其后续发展情况对比,意在反思中西方社会差异,而非批评明清的远洋开拓,排除B;选项D与题无关,排除。6、D【解析】

根据材料“不再要求青年学子潜心训诂词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维新派引进西方当代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知识,引导学生自由地发挥自己的思想的做法符合了时代的潮流,有利于推动救亡图存运动的发展,故D项正确;仅凭材料无法得出维新派开创西式教育先河的结论,并且不符合史实,故A项错误;B项完整的体系不符合史实,故B项错误;维新派不仅学习西方先进技术,还注重学习西方先进政治制度,因此注重培养技术人才不能体现材料主旨,故C项错误。7、C【解析】

“半殖民地”指的是中国丧失了部分主权而不是全部主权,中国有限度、有范围的受到外国列强的控制,故选C项;半殖民地指的是政治层面,与经济层面无关,排除AD项;中国政府变成了列强统治和侵略中国的工具是半殖民地化的具体表现之一,没有体现全部的内涵,排除B项。8、B【解析】

材料信息是,中国培养人才由科举制度转向由同文馆、福州船政学堂等培养实用人才。这一变化表明,在民族危机下,中国被迫顺应工业革命的趋势,故B正确;材料中没有义务教育的信息,故A错误;材料体现不出教育体制发生根本改变,故C错误;材料没有家庭教育的信息,故D错误。9、C【解析】

由六十年代末起,中国的建交国数量不断增长,体现了外交关系出现全新局面,①符合题意;七十年代初期,中国建交国数量增长较慢,说明外交战线还是受到了文革干扰,②错误;1972年以后,中国建交国数量迅速增加,结合所学可知中美关系逐步缓和,③符合题意;表格内容无法体现中美正式建交的内容,④错误。综上所述,故选C,排除ABD。10、C【解析】

材料中展示了20世纪50年代一些外交成果,根据所学可知,这是现代中国独立自主和平外交基本原则指导下的外交成果,而且不但走向了国际舞台,还为国际上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提供了可供参阅的基本原则即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万隆会议上所提出的“求同存异”方针更是推动了会议圆满成功,这些显示了中国外交的务实自信风采。故答案为C项。A项,不结盟外交是现代中国新时期的外交政策,与材料中时间不符,排除;B项,材料表格中的“中英建立代办级外交关系”不属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排除;D项,根据所学可知,万隆会议是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会议,但是日内瓦会议是苏、美、英、法、中世界五大国参加的会议,其中有殖民主义国家,由材料信息不能得出积极开展反殖反霸多边外交活动的结论,排除。【点睛】推断(理)型选择题解答时一般可采用推演法,即通过必要的推理来确定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推理时要掌握正确的指导思想,如历史规律、逻辑关系、基本原理等。因此在平时要注意归纳历史现象、总结历史规律并掌握运用。11、B【解析】试题分析:汉武帝时,为加强皇权,选用一些亲信侍从如尚书、常侍等组成宫中的决策班子,称为“中朝”或“内朝”。丞相以下三公九卿为外朝。中、外是相对皇帝居住的宫禁而言,中朝(内朝)官员享有较大的出入宫禁的自由,可以随侍皇帝左右且能在宫中办公,外朝官员则无此特权。故选B。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中朝12、D【解析】

以交纳年税作为官员任职甚至是世袭的基本条件,不能保证行政效率,D项正确;官员保证缴纳年税即可职务世袭,不能冲击贵族政治,不利于阶层流动,也不能削弱专制王权,ABC三项错误。13、C【解析】

1902年的中国民族危机深重,由材料“借助故事里动物世界的弱肉强食与尔虞我诈来点评晚清时局、抒发自己的思考”,可得出林纾编译《伊索寓言》旨在倡导维新救国的政治主张,故C符合题意;材料无法表明自由个性的翻译风格始于林纾,故A不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对帝国主义和清王朝的态度,故BD不符合题意。故选C。14、D【解析】

从材料“几乎所有亚洲、欧洲、美洲的主要国家和地区都与广州十三行发生过直接的贸易关系”可以看出这一时期世界各地商品交往频繁,反映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故D正确;十三行的兴盛并非民间贸易的结果,是政府的官方贸易,排除A;三角贸易主要是欧洲、美洲和非洲之间进行,排除B;闭关锁国的政策被打破是在近代鸦片战争后,排除C。故选D。15、A【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新航路的开辟扩大了市场需求,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故①②正确;新航路的开辟是世界市场开始形成,故③错误;工场手工业的发展促使新航路的开辟和世界市场的形成,故④错误。所以答案选A。16、B【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图片中的“同平章事”、“枢密院”“转运使”等机构和官职设置可知为宋代。唐朝为中书、门下、尚书三省;元朝为中书省、枢密院、御史台和宣政院;明朝废丞相、设内阁。故B正确。考点: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北宋中央官制的调整【详解】17、D【解析】

中体西用化解了顽固派认为学习西方科技是“用夷变夏”的论调,由此可知,中体西用有利于打破传统文化心理障碍,选项D正确;顽固派的存在说明“共识”错误,排除A;中体西用促进了洋务运动深化,排除B;洋务运动学习器物,而非思想,排除C。18、A【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理解材料,最大限度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B、C、D在材料中没有明确反映;根据“股份公司的分布范围从金融、交通和公共事业等基础设施向钢铁、机器制造和商业扩散,遍及国民经济的各个部门”结合所学可知,这与工业革命的影响有关,因此选A。考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第二次工业革命·垄断组织的出现【详解】19、D【解析】

夏朝建立我国第一国家政权,但这个政权还有许多氏族社会的特点。商朝采取方国联盟形式的内服外服制度是对夏代制度的创新,同时是地方行政制度,故①符合题意;为加强对地方的管理,秦朝推广郡县制,郡县的主要长官由朝廷直接任命,故②符合题意;汉武帝实行刺史制度以加强对地方的监察,东汉末年,刺史发展成州牧,成为最高地方行政长官,故③错误。三省六部制是中央制度,不是地方管理制度,故④不符合题意;为了在空前辽阔的疆域中实行有效统治,元代创设行省制度,故⑤符合题意,故选①②⑤组合,故排除ABC,D符合题意。故选D。20、D【解析】根据材料中“把皇帝带到沈阳”指的是溥仪在日本侵华以后实施的建立伪满洲政权的史实,所以D正确,ACB不符合题意。21、D【解析】

材料说明,民国政府推行公历,但民众仍然倾向于“旧历年关”,说明了传统习俗或文化的深远影响,故选D;A项“民主共和”,B项“素质普遍较低”,C项“依赖”等在材料中都不能体现,排除。22、D【解析】

根据题干结合所学可知,王夫之认为“元气”是万物之本,而“元气”是永恒的,故D项正确;朱熹、陆九渊为南宋理学与心学的代表人物,与题干无关,排除AB两项;顾炎武为江苏人,主张经世致用,排除C项。故选D。23、A【解析】

由表格数据可知,成都、西安、兰州等中西部城市的非农业人口得到了快速增长,这说明在一五计划期间,中国政府注重中西部工业化的发展,这使工业布局逐渐平衡,故选A;非农业人口的增长是工业化的结果,而非人口迁移的结果,排除B;材料没有农业的相关数据,无法得出C项结论,毕竟工业的发展不代表农业就必然被牺牲和忽视,故排除;材料数据只说明了非农业人口的增长情况,未涉及各具体工业部门的组成比例问题,无法得出D项结论,排除。24、C【解析】

材料“如果墓葬纪念物的建筑投入超过了‘10个人3天的劳动’,就要遭到禁止”,结合所学可知,古希腊富有贵族在公共事业上的投入要远远多于个人消费,并对其消费进行严格限制,利用制度调适以维护平等,体现了古代雅典的人文精神,故C正确;雅典城邦贵族只占少数,A错误;材料反映的是雅典的法律规定,无法体现贵族始终有强烈集体荣誉感,排除B;D表述太绝对,排除。25、D【解析】

依据材料中“充因此为奸”、“充遂谋太子”、“江充为奸”等信息可知,这三则材料都体现了太子罹受巫蛊之冤,因此D选项正确。AB选项都只符合部分记述,并不全面,排除;材料并未涉及儒家学说的特征,C选项错误。26、C【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康乾盛世时期是17世纪60年代至18世纪上半期,这一时期西方在经济上兴起了工业革命,政治上兴起了资产阶级革命,思想文化方面兴起了启蒙运动,选项C正确;宗教改革和文艺复兴与康乾盛世时间不符,排除A;新航路开辟时间是在15世纪至16世纪,排除B;大学崛起是在14世纪前后,排除D。27、D【解析】

材料看不出英国不断的下降,只能看出到辛亥革命之前是有下降趋势,A错误;材料只能看出从1927年以后美国的投资额不断增长,不能概括整个近代的特征,B错误;甲午战争以后日本并没有占据第1位,只是在辛亥革命以后占据第1位,C错误;从1895年到1911年英国的投资额比重明显下降,丧失了绝对的优势,D正确。28、D【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长城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象征;柏林墙是现代德国分裂标志,为阻止西方势力的渗透而建,是美苏冷战的政治产物。因此,“长城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象征柏林墙是美苏冷战的政治产物”是长城和柏林墙比较贴切的说法,故选D;A只描述了中国的长城,没有涉及“柏林墙”问题,因此,不是长城和柏林墙贴切的说法,排除;B只描述了“柏林墙”,没有涉及“中国的长城”问题,因此,不是长城和柏林墙比较贴切的说法,排除;长城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象征,不是中国古代国家分裂的标志;柏林墙是美苏冷战的政治产物,不是德意志民族的象征,C错误。29、C【解析】

根据材料所述,宋太宗认为前代帝王时期天下的财赋,中央只占十分之一,其余都集中在地方,所以他要把地方的财赋集中到中央,以此来保障战争和维护社会稳定,这表明宋太宗强调经济上集权的重要性,从而以此来加强中央集权,C项符合题意;A项反思的目的是加强经济上的集权,A项错误;材料未提及土地问题,且消除表述错误,B项排除;关心国家安定与百姓疾苦不是宋太宗的目的,D项错误。故选C。30、D【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信息“西汉时期灾异频发,每当灾害发生,皇帝常常下罪己诏”反映了“天人感应”学说,故D项正确;“三纲五常”指的是“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和“仁、义、礼、智、信”,故A项错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指的是尊奉儒家为统治思想,故B项错误;“大一统”主张指的是国家无论在经济上、政治上还是思想文化上都是统一的,不容分割的的主张,故C项错误。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1题10分,第32题12分,第33题12分,共计34分。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31、(1)秦的统一,结束了东周以来的分裂割据局面,完成了从封邦建国到大一统中央集权的转变,实为“前此二千数百年之结局”。同时,秦始皇开创了皇帝制与中央集权体制,建立了一整套中央集权的国家机器。

帝国最高统治者为皇帝,中央政府设立三公九卿制度,分管各项事务;

地方实施郡县制度。

这一中央集权体制成为我国历代王朝政治制度的蓝本,“亦为后此二千数百年之起点”。(2)秦统一后,百姓渴望安宁,但是统治者在群雄角逐中积累的经验并不完全适合统一后社会发展的需要。

其滥用民力,秦律繁苛,统治者的横征暴敛已远超社会所承受的限度。

秦统治者不能审时度势,改弦易辙,一味重功利,侍酷法,最终导致社会矛盾激化,短命而亡。

此为“秦未能尽行”的原因矣。【解析】

本题考查秦朝确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主要考查学生论述说明历史问题的能力。(1)根据材料中的“盖秦政称皇帝之年,实前此二千数百年之结局,亦为后此二千数百年之起点”可知,材料所述的“结局”和“起点”是指秦朝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联系所学可知,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确立,完成了从封邦建国到大一统中央集权的转变,这是此前政治制度的“结局”;君主专制中央集权体制建立后,成为我国历代王朝政治制度的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