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株洲市第十八中学2025届高三第六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1页
湖南省株洲市第十八中学2025届高三第六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2页
湖南省株洲市第十八中学2025届高三第六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3页
湖南省株洲市第十八中学2025届高三第六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4页
湖南省株洲市第十八中学2025届高三第六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湖南省株洲市第十八中学2025届高三第六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5分,共7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据《梦溪笔谈》记载,张咏任崇阳知县时,因“民不务耕织”而唯以植茶获利,遂下令将茶树全部砍掉,改种桑麻。有人入市买菜,他怒斥:“汝村民皆有土田,何不自种而费钱买菜?”这反映出,宋代A.官府垄断茶利,商业环境恶劣B.农副产品较少,货币使用率低C.地方官员固守重农抑商的思想D.商人社会地位较以往愈加低下2.1878年,有报刊记载:“德律风初兴,已属奇技,不谓更创一奇思出乎其右者。美国有爱迭(迪)生者,其人本精格致之学,今德律风之用不独能传话,并能传字。以德律风之筒头置膜处装一笔尖,筒口说话,空气击动其膜。膜即作凹凸形,声分轻重,膜亦分轻重,笔尖亦随而轻重之。”对此解读正确的是A.“德律风”在当时受到广泛追捧B.作者没有充分了解爱迪生改良的“德律风”C.这一报道表明无线电报已传入中国D.大众报刊成为民众文化生活的主体3.下表摘编自《清代外债史论》,据该表可知借款次数总额经建借款额及占总额百分比铁路借款额及占经建借款额百分比晚清政府2082.1亿两(白银)3.7亿两;1.2%2.8亿两;76%北京政府64615.7亿元(银元)4.5亿元;1.6%3.2亿元;71%南京政府10845.0亿元(银元)6.0亿元;2.3%2.2亿元;37%A.政治民主运动推动经济独立发展B.近代中国政府比较重视铁路建设C.经济建设是政府借款的主要目的D.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不断加深4.下列政权与建立者不匹配的是:A.辽——耶律阿保机 B.西夏——元昊C.金——完颜阿骨打 D.元——铁木真5.晚清民国时期,女子的社会地位不断发生变化,而评价女人“美丽”的标准也不断演化。下表反映了时间美丽女人标准1900—1909年会说洋话的大脚女人1910—1919年敢于婚姻自由的女人1920—1929年才华横溢的女人1930—1939年穿着时髦的名媛1940—1949年投身政治的名女人A.女性经济地位得到提高 B.近代教育推动男女平等C.女子开始关心国家命运 D.社会价值风尚发生变化6.古希腊“经济”是“管理家庭经济”之学。1615年,蒙克莱田使用“政治经济学"之名,把“经济”一词的含义从家计扩展到国家层面。“经济”含义的变化体现出A.古希腊推动了近代经济的发展 B.自由主义已成国家经济政策C.政治已对经济产生决定性影响 D.国家对经济的意义日益重要7.14世纪中期,一场可怕的瘟疫——黑死病在欧洲肆虐,短短的数年间,夺走了2500万条人命,约等于欧洲当时总人口的三分之一。人们发现笃信基督并没有使他们摆脱厄运。相反,在亲眼目睹自己的妻儿,兄弟、姐妹、朋友接连去世的不幸事实之后,他们似乎突然顿悟:天下根本没有什么神灵保佑,相信上帝不如相信自己。不久后,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这说明()A.历史往往是由偶然因素造成的B.历史往往受偶然因素的干预呈现一定的无序性C.偶然因素对历史起到了加速或者减缓的作用D.偶然因素决定了历史发展的进程8.在1938—1942年短短五年时间里,西南地区的公路里程由6000公里左右增至16000余公里,航空里程由不足1000公里增加到20000余公里,邮政、电信等信息传递更是发展迅猛。这说明A.战争需要推动西南建设 B.西南建设主导抗战进程C.政府推行均衡发展策略 D.西南落后面貌得以扭转9.有学者认为:“雅典社会不允许独立性留出余地,也不允许个人得到保护,它完全吞没了个人。”这位学者意在强调雅典民主政治A.有利于西方人文主义的兴起B.追求公民集体利益至上C.是奴隶制专政的工具D.完全忽略了公民个人利益10.二战结束后,在审判日本战犯的远东国际军事法庭上,最初法官次序排位是美、英、苏、中、澳、加、法等,经过中国法官(梅汝璈)的积极斗争,最终法官席位按照美、中、英、苏、法等次序排列。这种变化反映了A.西方大国的阻挠和破坏 B.国际场合中席位、排场之争激烈C.西方大国之间矛盾重重 D.中国为打败法西斯做出巨大贡献11.《史记》载:“汉定百年之间,亲属益疏,诸侯或骄,大者叛逆,小者不轨于法。”这种现象反映了汉朝A.分封带来弊端 B.地方郡县势力强大 C.皇权遭到削弱 D.矛盾尖锐,社会动荡12.1941年11月7日,斯大林在庆祝十月革命的阅兵式发表讲话:“让我们伟大的祖先……的名字,在这次战争中鼓舞着你们!让伟大列宁的旗帜指引着你们向胜利前进!”受阅部队直接开赴前线作战,此次战役发生于如图中的A.①处 B.②处 C.③处 D.④处13.1950年1月,毛泽东在与苏联方面会谈时指出,签订中苏新条约将得到中国国内各方面的拥护,同时有利于处理旧中国与帝国主义订立的条约。他同时指出在新条约中应反映两国间“完全新型的关系”。由此可知,毛泽东A.提出了“一边倒”外交策略 B.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C.大力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希望打破西方的外交孤立14.《海国图志》在刊行六十卷之后,魏源将其增补到百卷,增补情况如下表所示。据此可知,魏源A.带有明显的政治意识倾向 B.渴望国人深入了解西方C.拥有居安思危的家国情怀 D.主要精通世界地理知识15.如图是“世界经济中心地理转移趋势图”。其中,18世纪时有西欧(法、英、德)和亚洲(中、印)两个经济中心。根据所学知识判断,下列对此现象的分析最恰当的是A.当时欧洲和亚洲处于同等的经济发展水平B.工业革命是出现两大经济中心的根本原因C.中国的手工业发展水平不逊于西欧手工业D.当时的两大经济中心的经济发展趋势不同16.唐代中期,枢密使只是负责皇帝和宰相之间传达诏旨的低级官员,由宦官出任,不参与朝政。到了唐代后期,枢密使有时甚至成为实际上的最高决策者,宰相议事时,枢密使亦得与闻。这表明,唐代后期A.中枢决策发生异变 B.君权与相权的矛盾不可调和C..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D.地方割据势力得到有效遏制17.刘锡鸿认为中国空虚不在无船无炮,而在无人无财,此皆政教之过也,西洋技巧文字,不可纷纷讲求,致群鹫于末,而忘治道之本,不思整饬纪纲;郭嵩焘认为西洋立国以政教为本,日本仿行西法,月异而岁不同,中国考求洋人末务而忘其本,自以为安。两种两人均认为A.政体亟须调整 B.西方技艺为末 C.纲常政教为本 D.不能仅学技术18.19世纪初的英国,报时自鸣钟(闹钟)从富贵人家的装饰品变成市民的日常生活用品,导致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A.英国市民生活变得富有 B.工厂制的广泛推行C.制造钟表的成本更低 D.市民生活观念的变化19.革命派与维新派的根本区别是:()A.对西方列强的态度 B.是否平均地权C.政体变革的目标 D.是否议会制度20.《诗经》中的《大雅》作于西周,其开篇为赞美周文王的《文王》,其他篇幅也大多赞颂先王先祖之美德;而《小雅》主要成于春秋,其文章基本不提及先祖。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祖先崇拜观念日渐淡薄 B.集权体制遭到侵蚀C.周人逐步摆脱神权束缚 D.政治局势发生变动21.洋务派要员在筹建轮船招商局时说:“伏查各国通商以来……中国内江外海之利,几被洋人占尽,且海防非有轮船不能逐渐布置,必须劝民自置……藉纾商民之困,而作自强之气。”这表明兴办此类企业的根本目的是A.扩大中外贸易交往B.抵御外侮求富求强C.发展官督商办企业D.发展资本主义经济22.《十三行(1775-1856)史料展》记述“几乎所有亚洲、欧洲、美洲的主要国家和地区都与广州十三行发生过直接的贸易关系。这里拥有通往世界各主要港口的环球贸易航线。……客观上造就了一个时期里著名的中西贸易中心和广州历史上令世上瞩目的经济文化的辉煌时代。”导致十三行兴盛的主要原因是A.民间贸易的兴盛和发展 B.三角贸易的形成C.闭关锁国局面被打破 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23.1936年7月,美国记者斯诺访问了延安后,把共产党人描述成俭朴的爱国者,而国民党人则是腐败的不可信教者。他的妻子在比较国共两党时则更为坦率。她曾于1937年访问了延安,并把这次旅行说成是“一次发现了……一种新的精神和一群新的人类的旅行,这些人正在地球上最古老、变化最小的文明之心脏地带创建一个新世界”。斯诺夫妇这一认识A.促进了美国对国共态度的根本性转变B.颠覆了美国对中共政治形象固化认知C.验证了延安时期中共建设的蓬勃生机D.切断了美国对国民党政府的政治支持24.在周代,大宗是宗族成员共同宗庙的宗庙主。小宗也是各自范围内近亲的共同宗庙的宗庙主。普通族人祭祀祖先,一般须在大宗或小宗所主持的各级宗庙中进行,并由大宗或小宗主持祭祀仪式。这一体制A.保障了贵族在政治上的特权身份B.维护了周天子天下大宗的特殊地位C.确保了嫡长子对权力的合法继承D.保证了大宗独享对祖先的祭祀权力25.19世纪30年代,一位来华传教士撰文说:如果不透彻了解中国历史,要解决其长期存在的政治和其他问题将是徒劳的;如果这个民族与世隔绝的“秘密”不被发掘出来,那么,“将他们与世界其他民族相分隔的万里长城就不能连根铲除”。上述言论适应了当时西方国家()A.垄断贸易的要求 B.商品输出的要求C.瓜分殖民地的要求 D.资本输出的要求26.宋人叶适记载“江湖连接,无地不通,一舟出门,万里为意,靡有碍隔。民计每岁种食之外,余米尽以贸易,大商则聚小家之所有,小舟亦附大舰而同营。”这反映了当时宋朝①农产品日趋商品化②交通日益发达③实行重农抑商政策④市镇开始兴起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27.列宁说:“如果没有战争,俄国也许会过上几年甚至几十年而不发生反对资本家的革命。”对这句话最正确的理解是:A.没有“一战”就不会有十月革命的发生 B.俄国所有革命的必备条件是“有战争”C.“一战”激化俄国内矛盾推动革命发生 D.参与“一战”是革命爆发的重要原因28.19世纪中期,许多与西学相关的“日本新词”来自中国,而在20世纪初年,大量与西学相关的“日本新词”,如劳动、方针、政策、理论等迅速传入中国。出现这一变化的决定性因素是A.中国留学日本人数增多B.中国在甲午战争中战败C.日本明治维新成效显著D.日本先于中国接触西学29.在一堂“关于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意义”研讨课上,四位同学都达成了“太平天国运动为中国的近代化减少了阻力”的共识,并阐明了自己的依据,你认为正确的是()A.甲同学:太平天国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具有革命性B.乙同学:太平天国颁布了要求发展资本主义的《资政新篇》C.丙同学:太平天国加速了清王朝和整个封建制度的衰落与崩溃D.丁同学:太平天国运动是几千年来农民战争的最高峰30.伯罗奔尼撤战争期间当伯里克利的政策给雅典人带来沉重灾难的时候他们判处伯里克利一笔罚金;当雅典军队远征西西里失败之后,雅典民众开始转而攻击那些赞成远征的演说家。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民众决策具有强烈的情绪化特征B.实现民众对执政者的完全监督C.直接民主导致权利被滥用和误用D.体现了一定的“主权在民”观念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1题10分,第32题12分,第33题12分,共计34分。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3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霍布斯邦在《革命的年代:1789——1848》写道,从一七八九到一八四八,发生在英法两个国家里的孪生大变革——双元革命。我们不应该把这场革命看成是属于这两个国家的历史事件,而应该看作是一座覆盖了更广泛地区的火山的孪生喷发口,并且还在继续使整个世界发生变革。问题:(1)霍布斯邦所说的“双元革命”分别是指什么?(2)你认为作者将发生在1789-1848年英法两个国家的历史事件视为一场孪生“双元革命”的依据有哪些?(3)作者把“双元革命”看作是一座覆盖了更广泛地区的火山的孪生喷发口,其寓意是什么?(4)概述“双元革命”对世界的经济、政治和思想等变革所产生的作用?32.材料在恐夷氛围中,作为朝廷封疆大吏的丁宝桢(1820—1886年)提出了他的御侮边防思想。丁宝桢对“西洋以通商为主,苟驾驭得宜,一时尚无战争”“日本立意窥视中国,数年之后必将与我开衅”有着清醒的认识。而沿海“天津则必争以为要抉之地,上海则必据以为根本之图,而其中间寄屯粮草、转运煤水,缓急可便于接济者则必在山东”。丁宝桢认为“海防应办之事大要实不外练兵,简器造船三大端,而筹饷为兵器船三者之根本,用人持久又为兵器船三者之实用”,他明确地认识到,清王朝已经腐朽的原有军队,不可能守住海防,必须加以整顿和改革,建立一支素质过硬的海军队伍。——摘编自陈朝祥、杨秀莲《丁宝桢边防思想初探》(1)根据材料,概括丁宝桢的边防思想。(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丁宝桢的边防思想。33.材料一:2010年1月5日人民日报发表任仲平的署名文章《迎战国际金融危机的“中国答卷”》,以下是文章摘选:国家能力是国家将自己的意志、目标转化为现实的能力。它不仅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组成部分,也是衡量一个政党执政能力的重要标准。对危急情况的应对水平,往往更能直观地呈现“国家能力”的高下。……纵观历史,每次大的经济危机都曾重创世界经济,同时又催生新的发展机遇。在危机中抓住机遇的国家,通常率先复苏并占据新一轮发展的制高点。……金融危机重塑了世界经济版图。经济实力、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的上升,造就了中国举足轻重的地位。中国的声音被世界认真倾听,社会主义中国的“国家力量”举世瞩目。这样的场景令人感慨万千。有学者提出,中国近代的衰落,并非完全源于经济与科技的落后,直到18世纪末中国的GDP仍占全球的1/3。老大帝国实力不衰,余威仍在,却终至山河破碎、备受凌辱,最重要的原因,是“国家能力”的持续下降。当政者对人民凝聚力的丧失、国家对社会组织动员能力的衰退,让偌大的中国一盘散沙,这才会在列强环伺中一触即溃。材料二:山东航空集团公司党委书记张幸福2009年5月赴美国哈佛大学学习考察,在此期间写下了3万多字的学习笔记和考察有感,取名为《哈佛日记——学习与思考》,以下为日记片断:5月30日,星期六,晴,57-66F,游览莱克星顿、康拉德镇。第一次听美国人看中国是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的事,那时候我在烟台市芝罘区工作,接待美国纽约州一个专业协会组织的中小企业访问团。访问团团长告诉我,他是第一次到中国来,这次他们去过北京、上海、西安、烟台,感触很大。他过去了解的中国主要是从电影中了解的,大草原、大马、大辫子。从纽约出发前,他做好了从北京下飞机后骑马到烟台的准备,他专门带了骑马的衣服和鞋。想不到,烟台与北京直通飞机,而且城市也这么漂亮,这么现代。我问随团的一个团员,他关于中国知道多少,他说他知道中国有孙子兵法和古老的关于性保健方面的一些办法。我当时感到不可思议,如果说他知道孔子和中国功夫还好理解,偏偏他知道不是这些。在哈佛的课堂上,我感到现在的美国人更关心中国的有三大问题:……三是中国崛起的问题,特别是一个新崛起的大国同一个传统的大国的关系问题。讲课的老师反复讲的是这三个问题,在这三个问题上,美国人看到了中国的作用,看到了中国发生的变化。……第三个问题,美国人认为,从世界发展史上,一个新兴国家的崛起必然会同原来的传统大国发生矛盾,甚至有的美国人认为,两次世界大战都与此有关。……从美国人看中国的变化,我感受到了祖国发生的变化,感受到了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感受到了中国正在积极地走向世界,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问题:(1)以美国为例说明材料一中的“在危机中抓住机遇的国家,通常率先复苏并占据新一轮发展的制高点”观点。(2)导致材料二中美国纽约访问团团长对中国误解的原因有哪些?(3)材料二中作者为何会发出“如果说他知道孔子和中国功夫还好理解,偏偏他知道不是这些”的感叹?(4)请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1840年以来中国国际地位的变化的看法。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5分,共7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C【解析】

材料“唯以植茶获利,遂下令将茶树全部砍掉,改种桑麻”“汝村民皆有土田,何不自种而费钱买菜?”表明当时宋朝地方官员比较重视耕织,阻碍了商业的发展,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出政府对茶利垄断,故A项排除;材料没有涉及到农副产品和货币的使用情况,故B项排除;材料主要体现的是对农民不种粮食的呵斥,没有体现出商人地位的变化,也没有与以往进行比较,故D项排除。2、B【解析】

通过材料中对德律风的叙述可以看出,中国并没有对德律风进行充分了解,没有真正认识到其原理,故B正确;材料信息并未体现出德律风受到广泛追捧,排除A;德律风是电话而不是无线电报,排除C;材料体现的是电话传入中国,没有涉及报刊相关信息,排除D。3、B【解析】从表格反映的铁路借款额及占经建借款额百分比在不同历史时期数额均较大可以看出,近代中国政府比较重视铁路建设,对外借款有较大部分用于铁路建设。故答案为B项。“政治民主运动”和“经济独立”材料均不能反映,排除A项;从表格数据看,不能反映经济建设是政府借款的主要目的,排除C项;《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中国半殖民地化过程已经完成,排除D项。点睛:本题的解答主要是根据表格中的数据,从铁路借款额及占经建借款额百分比在不同历史时期数额均较大这一关键信息来确定答案。4、D【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元朝的建立者是元世祖忽必烈,D选项错误,符合题意;辽朝的建立者是耶律阿保机,A选项排除;西夏的建立者是元昊,B选项排除;金朝的建立者是完颜阿骨打,C选项排除。5、D【解析】

评价女性的标准随着时代变化而变化,从服饰、婚姻思想,再到政治,说明社会价值风尚在变化,选项D正确;近代中国女性的经济地位并未有明显提高,排除A;材料未反映出教育的作用,排除B;选项C错在“开始”,排除。6、D【解析】

17世纪,“经济”一词的含义从家计扩展到国家层面。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这一变化体现出国家对经济的意义日益重要,故D正确;古希腊不可能推动近代经济的发展,故A错误;工业革命后,自由主义已成国家经济政策,故B错误;政治已对经济产生决定性影响的说法错误,故C错误。7、C【解析】材料反映的是14世纪中期的瘟疫促使人们开始怀疑神的存在,客观上促进了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由此可以的付,偶然因素能对历史起到加速或者减缓的作用,C正确;ABD说法均不正确,且与材料主旨不符。8、A【解析】

根据材料“1938—1942年”可知,这时期是抗战期间,因受抗日战争形势的影响,国民政府把西南作为持续抗战的大后方,加大了西南交通建设,说明战争需要推动西南建设,故A项正确;西南建设对抗战进程不能起“主导”作用,故B项错误;材料主要体现了战争需要推动西南建设,没有体现政府推行均衡发展策略,并且不符合史实,故C项错误;西南地区仅仅交通方面的建设不能扭转落后面貌,故D项错误。9、B【解析】

材料“雅典社会不允许独立性留出余地,也不允许个人得到保护,它完全吞没了个人”体现的是雅典民主政治追求公民的集体利益,B选项符合题意;人文主义强调的是对人的价值和尊严的肯定,而材料是对个人利益的忽视,因此不利于人文主义的发展,A选项排除;材料未涉及雅典民主政治的性质,C选项排除;D项中的完全表述太绝对,排除。10、D【解析】

根据材料“经过中国法官(梅汝璈)的积极斗争,最终法官席位按照美、中、英、苏、法等次序排列”结合所学可知,中国为打败日本法西斯做出巨大贡献,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D项正确;梅汝璈在远东国际军事法庭斗争的主要依据是中国抗日战争为打败日本法西斯做出的巨大贡献,材料与西方大国的阻挠和破坏没有直接关系,A项错误;国际场合中席位、排场之争激烈是材料表象,不是所反映的本质问题,B项错误;材料所述变化主要反映了中国为打败法西斯做出巨大贡献,而不是反映西方大国之间的矛盾,C项错误。11、A【解析】

“诸侯或骄,大者叛逆,小者不轨于法”现象的出现正是由于汉初郡国并行制之下分封制所带来的问题,故A正确;郡县服从于中央,不会出现诸侯问题,排除B项;材料体现的是地方问题,与皇权没有直接关系,排除C项;社会动荡无法体现,排除D项。12、B【解析】

依据材料“1941年11月7日”“让我们伟大的祖先……让伟大列宁的旗帜指引着你们向胜利前进”并结合二战的过程可知,这场战役指的是莫斯科战役。②处是莫斯科,B正确;①处是列宁格勒,A错误;③处是斯大林格勒,C错误;④处是罗斯托夫,D错误。故选B。13、B【解析】

依据材料“在新条约中应反映两国间‘完全新型的关系’”并结合新中国初期的外交可知,新中国成立之前中国与列强间签订了是不平等条约,在对外关系中是被动的。此时提出新型的关系,表明毛泽东要求改变被动的状态,实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B正确;1949年毛泽东同志提出“一边倒”的政策,决定倒向社会主义阵营,而不是倒向苏联,A错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在1953年12月提出的,C错误;材料反映的是毛泽东要求对中国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坚持,希望打破西方的外交孤立不符合材料主旨,D错误。故选B。14、B【解析】

魏源在六十卷的基础上,不断丰富《海国图志》的内容,将其增加到百卷,这说明魏源渴望国人深入了解西方,故选B项;就其增补情况来看,主要集中于对地理知识和武器的介绍,不能说明其政治意识倾向明显,排除A项;当时是鸦片战争爆发后,国家开始遭受西方殖民侵略,这不是居安,而是忧国忧民的家国情怀,排除C项;材料反映魏源重点介绍了世界各国的地理知识,但不能说明其主要精通世界地理知识,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故排除D项。15、D【解析】

根据图中内容可知,亚非是农业革命,而欧洲则是工业革命,两大经济重心的经济发展趋势是不同的,选D;“同等的经济发展水平”说法绝对,排除A项;工业革命不是造就两大经济中心的根本原因,排除B;由图示内容看不出中国和西欧的手工业发展水平,排除C项。16、A【解析】

材料体现的是到唐后期,枢密使由低级官员到参与国家的决策,这主要和君主专制的强化有关,说明当时的中枢决策发生异变,A正确;B中的“不可调和”的说法错误,排除;军机处的设置标志着君主专制达到顶峰,C排除;唐朝的藩镇问题十分严重,D排除。故选A。17、B【解析】

根据材料,刘锡鸿认为西方技艺是“末”,中国的纲常伦理是“本”,主张整伤纲常伦理,反对洋务派专注于学习西方技术的做法;郭高认为西方技术是“末”,西方政教是“本”,日本明治维新全面学习西方,国力增强,反对洋务派只学习西方科技,主张不仅学习西方技术还要学习西方制度,所以两者都认为西方的技艺为末,B项正确;材料中的两人均是清政府的官员,所以不可能从根本上否定封建制度,仍然要维护传统,A项错误;材料中两者的“纲常政教”是不同的,C项错误;D项是郭嵩焘的观点,错误。故选B。18、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工业革命影响的理解。由“19世纪初的英国,报时自鸣钟(闹钟)从富贵人家的装饰品变成市民的日常生活用品。”得知这是由于工业革命工厂制的广泛推行,要求按时上班下班。所以钟表流行。所以选B。19、C【解析】

革命派主张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维新派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二者的根本区别是政体变革的目标不同,故选C;革命派与维新派都反对西方列强的侵略,排除A;维新派没有涉及土地制度,排除B;革命派与维新派都主张实行议会制度,排除D。20、D【解析】

《大雅》赞颂先祖,反映了西周初期宗法观念浓厚,《小雅》主要内容成于春秋,这一时期宗法分封制遭到破坏,政治局势发生变动,因此《小雅》中基本不提先祖,D正确;祖先崇拜挂念的淡薄是因为政局变动导致,A不是主要原因,而是现象,排除;西周不是集权体制,排除B;C与题无关,排除。21、B【解析】

据材料“中国内江外海之利,几被洋人占尽……藉纾商民之困,而作自强之气”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说明洋务运动创办工业的根本目的是抵御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自强求富,故B项正确;材料未涉及“扩大中外贸易交往”的信息,故A项错误;材料中只提及筹建轮船招商局的意图,并未提出这一企业的组织形式,故C项错误;轮船招商局属于洋务派企业,不是资本主义企业,故D项错误。【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紧扣材料关键信息“几被洋人占尽……而作自强之气”,学生需要结合所学的洋务运动的相关知识正确理解材料的主旨是抵御外侮求富求强,据此即可正确判断,排除其它选项。22、D【解析】

从材料“几乎所有亚洲、欧洲、美洲的主要国家和地区都与广州十三行发生过直接的贸易关系”可以看出这一时期世界各地商品交往频繁,反映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故D正确;十三行的兴盛并非民间贸易的结果,是政府的官方贸易,排除A;三角贸易主要是欧洲、美洲和非洲之间进行,排除B;闭关锁国的政策被打破是在近代鸦片战争后,排除C。故选D。23、C【解析】

根据“一次发现了……一种新的精神和一群新的人类的旅行,这些人正在地球上最古老、变化最小的文明之心脏地带创建一个新世界”可知,斯诺夫妇认为延安具有进取精神,展现出蓬勃生机,故C正确;材料反映的是斯诺夫妇的认识,无法体现美国对国共的态度,排除AB;D不符合史实,排除。24、B【解析】

根据材料“大宗是宗族成员共同宗庙的宗庙主”“并由大宗或小宗主持祭祀仪式”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周时期这种宗庙祭祀制度有利于维护大宗的地位,最终是维护周天子天下共主地位,B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大宗和小宗作为宗庙主的地位,没有强调贵族在政治上特权身份,A项错误;材料通过大宗小宗作为各自范围内的共同宗庙的宗庙主,体现了周天子天下大宗的特殊地位,与嫡长子的合法继承无关,C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大宗对祖先的祭祀具有优先权力,但不能表述为“独享”,D项错误。25、B【解析】

注意题干的时间是指19世纪30年代。只有B符合当时的西方的要求,希望打破中国的自然经济的状态,实现商品倾销的目的。其余几个选项是19世纪晚期的西方侵略的要求。26、A【解析】

材料“民计每岁种食之外,余米尽以贸易,大商则聚小家之所有,小舟亦附大舰而同营”体现了交通发达和粮食日趋商品化,①②正确,故选A;材料反映民间的商业活动,没有反映市镇兴起和重农抑商政策,排除③④,故排除BCD。【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民计每岁种食之外,余米尽以贸易,大商则聚小家之所有,小舟亦附大舰而同营”,紧扣关键信息分析解答。27、C【解析】

材料中列宁的意思是因为一战促使了俄国革命的条件成熟,缩短了革命形势发展准备时间。根据所学,一战激化了俄国社会矛盾,促使了革命条件的加快成熟,故C项正确;战争只是俄国爆发十月革命促进因素,排除AB;一战激化了俄国各种矛盾的爆发,不是说.参与“一战”是革命爆发的重要原因,排除D。故选C。28、C【解析】

本题考查近代的西学东渐。19世纪六七十年代,经过明治维新,日本国力不断增强,跻身于世界强国行列。故在西学东渐的过程中,大量与西学有关的“日本新词”迅速传入中国,故C正确。A、B、D仅是原因之一,不是决定性因素。29、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意义的准确理解及调动已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解题时注意“为中国的近代化减少了阻力”,核心是近代化。联系已学知识可知太平天国运动沉重地打击了腐朽的封建清政府,从而为近代化的扫清了道路,因此C符合题意,故选C。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40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意义30、D【解析】

根据题干可知,雅典民众对伯里克利及演说家的攻击及惩罚反映了公民对决策者决策失误的监督与追责意识,体现了主权在民的政治特点,故D项正确。A项,题干反映雅典公民参与城邦管理的合理权利,并非情绪化,排除。B项,“完全”说法过于绝对,排除。C项,题干未体现直接民主下公民权力的滥用和误用,排除。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1题10分,第32题12分,第33题12分,共计34分。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31、1.英国工业革命和法国大革命2.这两场革命发生的时间几乎相同;并存在相互影响关系;都对当时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等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答具体史实,且言之成理也可。(任二方面)3.双元革命将会扩展到各地,引发大规模的社会革命,摧毁当地传统的社会结构,促进工业化和现代资本主义制度确立。其它言之成理也可。4.英国工业革命奠定了工业化的经济体制,开启了现代化之路和“城市化”的进程,推动了欧洲、北美和东亚等地实现工业化;法国大革命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规范,和自由、民主、平等思想,对世界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或答教材具体史实,且完整清晰)【解析】

(1)依据所学,从英国工业革命与法国大革命的角度回答即可得出答案。(2)依据所学可知这两场革命发生的时间几乎相同,并存在相互影响关系。可从政治、经济等角度进行概括。(3)根据“看作是一座覆盖了更广泛地区的火山的孪生喷发口”可知,其强调的是这两次革命的世界影响,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回答即可。(4)依据所学,从政治、经济、思想启蒙等角度回答即可。32、(1)思想:加强对日本侵略的防备;山东在对日战争中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