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海西初中历史八年级期末上册深度自测模拟题详细答案和解析_第1页
青海省海西初中历史八年级期末上册深度自测模拟题详细答案和解析_第2页
青海省海西初中历史八年级期末上册深度自测模拟题详细答案和解析_第3页
青海省海西初中历史八年级期末上册深度自测模拟题详细答案和解析_第4页
青海省海西初中历史八年级期末上册深度自测模拟题详细答案和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姓名:____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___学校:_________________ 密封线 姓名:____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___学校:_________________ 密封线 密封线 初中历史八年级期末上册试卷题号一二三四五六阅卷人总分得分注意事项:1.全卷采用机器阅卷,请考生注意书写规范;考试时间为120分钟。2.在作答前,考生请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涂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位置。

3.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与题目对应的答题区域内规范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A卷(第I卷)(满分:100分时间:120分钟)一、选择题

1、下图所示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三个不平等条约,以此为线索归纳出的历史主题应该是(

A.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过程B.中国民族工业曲折发展历程C.中国逐步走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过程D.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发展历程

2、根据1858年签订的《天津条约》,中国增开的通商口岸有(

A.汉口九江B.京师香港C.广州上海D.天津九龙

3、如图为某部著作的部分目录,与之对应的史实是(

A.鸦片战争、洋务运动、太平天国运动B.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C.鸦片战争、义和团运动、洋务运动D.第二次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

4、《马关条约》签订,清政府被迫割让台湾、澎湖列岛。消息传来,了保卫自己家园,台湾人民决心团结起来,与日本侵略者血战到底。下列关于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的说法正确的是(

)A.台湾巡抚唐景崧带领台湾人民积极抵抗B.台湾军民组织抗日义勇军抗击日本侵略C.清政府对台湾人民的反割台斗争实行了残酷的镇压D.台湾最终全部沦陷

5、李大钊在庚子后二十年说过:“义和团对于‘西洋人的一切器物一概烧毁’,这都含着经济上的意味,都有几分工业经济压迫的反动。”李大钊认为义和团运动A.是列强经济侵略的结果B.具有盲目排外性C.导致民族矛盾逐步加深D.使民教冲突加剧

6、史学家陈旭麓认为,辛亥革命“为2132年的历史打了一个用铁和血铸成的句号”。这主要是指辛亥革命(

)A.终结了中国君主专制制度B.实现了中国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C.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D.揭开了中国近代史的序幕

7、正确地计算历史时间是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把下图所示的“民国八年”换算成公元纪年是(

上海《新申报》为五四运动爆发印发的号外A.1914年B.1919年C.1920年D.1915年

8、下图为民国初年《民权画报》刊发的漫画《环游地球》,漫画反映的是(

A.武昌起义取得胜利B.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C.袁世凯窃取了辛亥革命胜利果实D.北洋军阀割据混战

9、在2021年年初的热播剧《觉醒年代》中,李大钊谦虚地向陈独秀请教救国救民之路。“陈:中国的问题积重难返,靠换人、换政府能解决吗?李:那照您这么说,中国岂不是没有出路了?陈:有!但出路不是老路,只有找到一条新路,中国才不会亡。”陈独秀当时找到的“新路”主要宣传什么思想?(

)A.自强求富B.君主立宪C.民主与科学D.民主共和

10、构建时空坐标是提升学生时空观念的有效途径之一。下图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这一单元的时空坐标。其中②代表的历史事件是(

A.护国战争B.新文化运动C.五四运动D.北伐战争

11、“国民痛苦,水深火热;土匪军阀,为虎作伥;帝国主义,以泉以张。本军兴师。救国救民;总理遗命,炳若晨星。”与这一誓词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北伐战争B.五四运动C.抗日战争D.解放战争

12、“这次起义,在共产党领导下向国民党反动派打响了第一枪。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由此诞生。1949年6月,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发布命令,规定以‘八一’两字作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旗和军徽的主要标志。”文字材料中的“这次起义”指的是A.黄花岗起义B.武昌起义C.秋收起义D.南昌起义

13、央视《百战经典·伟大的会议》描述道:“一座城市,因为一次重要会议与红色结缘;一座小楼,记录着中国革命的伟大转折;一次会议,从此改变了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材料中的“城市”是(

)A.上海B.南京C.遵义D.延安

14、1936年12月《桂林日报》登载李济深致国民政府电文:“陕变事起,曾……通电主张一致对外……况汉卿通电各项主张,多为国人所同情者,屡陈不纳,迫以兵谏,绝不宜以叛逆目之。”材料中的“陕变”是指A.九一八事变B.一·二八事变C.西安事变D.七七事变

15、下列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七七事变

②八一三事变

③南京大屠杀

④九一八事变A.①②③④B.④③②①C.④①②③D.③②①④

16、抗日战争洗雪了近代以来的民族耻辱,在十四年抗战中,无数的仁人志士抛头颅洒热血。下列人物中在东北组织游击队,开展抗日游击战争的是(

)A.佟麟阁B.姚子青C.赵登禹D.杨靖宇

17、下表为敌后战场抗击侵华日军情况(单位:千人)统计。这表明(

)年份敌后战场抗敌人数侵华日军总数占侵华日军比重193840068058%193954086062%194057080058%194146061075%194233255063%194335060058%194446973064%1945759108969%A.中国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B.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C.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斗争中发展自身力量D.中国共产党在百团大战后地位得到提高

18、历史数轴、图表、折线或扇状图等是学习历史知识,探究历史问题的一种重要方法。据此回答以下各题。1.识读下面年代轴上的时间信息,对信息所反映事件解读不正确的是

①A战争发生在工业革命之后

②B战争发生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之后

③C战争后日本开始明治维新

④D战争的发动者包括了奥匈帝国

⑤E战争是一战的主战场之一

⑥ABCDE反映了中国近代的五次侵华战争A.①③⑤B.②④⑤C.②③⑤D.②③⑥2.下表是在不同时段《新青年》杂志刊发的相关文章中“革命”一词出现的频率。其中某一时段出现的频率最高,其原因是起止时间1915—1918年1919—1922年1923—1926年文章篇数770631128“革命”出现的频率0.78%2.45%25.14%

A.南昌起义打响了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B.中国共产党在上海成立C.国共合作出师北伐D.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19、1945年8月28日,毛泽东率领中国共产党代表团从延安飞抵重庆。这一消息震撼重庆全城,柳亚子写诗称赞毛泽东“弥天大勇”。毛泽东到重庆是为了(

)A.延缓内战的爆发B.争取和平民主C.商讨抗战合作策略D.共同接受日本投降

20、据统计,在解放战争的头三年,晋冀鲁豫解放区参军军民达148万,山东解放区有96万农民参军,700万民工随军支前。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是A.解放区实行土地改革B.北伐战争胜利结束C.农民民主意识提高D.政治协商会议召开

21、小红在历史课上搜集了如下史料,江南制造总局、汉阳铁厂、大生纱厂,推断她学习的主题是(

)A.洋务企业的产生B.近代工业的兴起和发展C.一五计划的成就D.社会主义国营企业的建立

22、在近代中国,剪发辫、易服饰、改称呼,不仅是社会变迁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突出反映,同时更因其时代背景而具有了象征性意义。这里的“时代背景”主要是指(

)A.辛亥革命B.戊戌变法C.洋务运动D.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二、综合题

23、国共关系是指中国国民党与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的关系。国共双方从20世纪20年代起多次对抗与合作,是中国近代史的缩影。以下是国共两党关系演变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第一次国共合作中培养军事人才的学校是哪所学校?北伐战争的主要对象?

(2)九一八事变后,国民政府对日本侵略者实行不抵抗政策,结果如何?

(3)卢沟桥事变后,为挽救民族危亡,国共两党第二次携手合作,中国抗日战争在哪两大战场进行抗战?举出抗日战争中,国共两党抗击日军的重要战役各一例。

(4)综合上述材料,从国共两党关系的变化中,你得到什么启示?

24、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

在西方列强手下遭到的第二次失败,使中国少数有远见的知识分于再次重新考虑他们传统的准则和政策,他们的对策是所谓的“自强”运动。——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二

中国的失败使国人痛心疾首、深受震撼,一些有识之士如康有为、梁启超等痛定思痛,开始探索新的救国之道。他们认为,中国要生存、要强大,应该而且也只能向日本那样维新变法,学习西方。——雷颐《走向革命:细说晚清七十年》

(1)根据材料一,指出洋务运动兴起的背景。试列举两位这时期的代表人物。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揭开这场“新的救国之道”运动序幕的事件。

(3)综合以上材料,归纳中国人民在艰辛探索中国近代化道路上的认识有何进步。

2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及甲午败于日本,各国租港湾之事,相逼而来,瓜分中国之说,腾沸于全球。于是国人大哗,志士奋起,痛论变法之不可缓。帝亦知非实行变法,不能立国。——摘编自黄鸿寿《清史纪事本末》

(1)“甲午败于日本”与“各国租港湾之事”“变法”之间有什么联系?材料二

1902年,《泰晤士报》驻北京记者莫理循说过:“我们在‘暴乱’(指义和团运动)并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