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T 33008.1-2018 电动汽车充电设备检验试验规范 第1部分:非车载充电机_第1页
NB∕T 33008.1-2018 电动汽车充电设备检验试验规范 第1部分:非车载充电机_第2页
NB∕T 33008.1-2018 电动汽车充电设备检验试验规范 第1部分:非车载充电机_第3页
NB∕T 33008.1-2018 电动汽车充电设备检验试验规范 第1部分:非车载充电机_第4页
NB∕T 33008.1-2018 电动汽车充电设备检验试验规范 第1部分:非车载充电机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备案号:68878~68879-2019代替NB/T33008.1~33008.2—2013电动汽车充电设备检验试验规范国家能源局发布INB/T33008.1—2018电动汽车充电设备检验试验规范第1部分:非车载充电机 1NB/T33008.2—2018电动汽车充电设备检验试验规范第2部分:交流充电桩 备案号:68878-2018NB/T33008.1—2018第1部分:非车载充电机国家能源局发布2前言 5 3术语和定义 6 6 9附录A(资料性附录)电池模拟测试装置 3本部分为NB/T33008的第1部分。 (见5.7)、接地试验(见5.11)、待机功耗试验(见5.13)、防盐雾试验(见5.21)、防锈(防氧化)试验(见5.22),修改了电磁兼容试验(见5.26);45第1部分:非车载充电机循环)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概述和指南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A:低温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B:高温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Db交变湿热(12h+12hGB/T2423.55—2006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Eh:锤击试验GB4824—2013工业、科学和医疗(ISM)射频设备骚扰特性限值和测量方法GB/T7251.1—2013低压成套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第1部分:总则GB17625.1电磁兼容限值谐波电流发射限值(设备每相输入电流≤16A)GB/T17625.2电磁兼容限值对每相额定电流≤16A且无条件接入的设备在公用低压供电系统GB/T17625.7电磁兼容限值对额定电流≤75A且有条件接入的设备在公用低压供电系统中产GB/T17625.8电磁兼容限值每相输入电流大于16A小于等于75A连接到公用低压系统的设备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试验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浪涌(冲击)抗扰度试验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射频场感应的传导骚扰抗扰度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工频磁场抗扰度试验GB/T17626.34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主电源每相电流大于16A的设备的电压暂降、短时中GB/T18487.1—2015电动汽车传导充电系统第1部分:通用要求6电动汽车传导充电系统第2部分:非车载传导供电设备电磁兼容要求电动汽车传导充电用连接装置第1部分:通用要求电动汽车传导充电用连接装置第3部分:直流充电接口GB/T34657.1—2017电动汽车传导充电互操作性测试规范第1部分:供电设备IEC61851-23电动汽车传导充电系统第23部分:直流电动汽车充电站(第二版,委员会草案CD,Electricvehicleconductivechargingsystem-Part23:electricve试验项目型式试验出厂检验一般检查外观检查√√7表1(续)试验项目型式试验出厂检验1√√√√4√防雷措施检查√防盗措施检查2√√√√√√√√√√急停功能试验√√3√√√√√√√一√√√√√蓄电池反接试验√√防逆流功能试验√ √√4√5√6电气隔离检查√7电击防护试验√ √√8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试验√8表1(续)试验项目型式试验出厂检验9√√√√√√ √√电压纹波因数试验√电流纹波试验√√√√√限压特性试验√√限流特性试验√√√ √ √√√√√√√ √√√√√√√ √√√√√√√9NB/T33008.1—2018表1(续)试验项目型式试验出厂检验蓄电池电压与通信报文不符试验√蓄电池电压超过充电机范围试验√蓄电池二重保护功能试验√√√ 噪声试验√—内部温升试验√允许温度试验√√一防护等级试验防止固体异物进入试验√防止水进入试验√一防盐雾试验√防锈(防氧化)试验√√√√电磁兼容试验√ √车辆接口车辆接口N检测点1DC-a)环境温度:+15℃~+35℃;c)交流电源波形:正弦波,波形畸变因数不大于5%;不做评判—停止充电NB/T33008.1—2018充电机主回路电路(图)或者所配置功率变换单元(如充电模块等)应具备防逆流功能,如输出安V电气间隙隙不小于12mm,爬电距离不小于20mm。在充电机非电气连接的各带电回路之间、各独立带电回路与地(金属外壳)之间按表3规定施加3VVV表3(续)VVV注1:括号内数据为直流介电强度试验值。注2:出厂试验时,介电强度试验允许试验电压高于表中规定值的10%,试验时间1s。试验项目电压纹波因数电流纹波3333表4(续)试验项目效率5Umin(或20%Umax)、50%Uma5注:Un为额定输入电压值、Uma为允许输出电压上限值、Umen为允许输出电压中值[Umen=(Uma+U为允许输出电压下限值、1。为额定输出电试验项目最大恒功率输出3N(N=恒功率段数)UUI稳流精度稳压精度0%/、50%1、电流扩展区域内0%/、50%1、电流扩展区域内电压纹波因数0%1、50%1、电流扩展区域内0%l、50%1、电流扩展区域内电流纹波U220%I、50%I、电流扩展区域内3320%/、50%/、电流扩展区域内33效率UU试验项目恒功率段数)U注1:Um为额定输入电压、Uma为允许输出电压上限、Ume为允许输出电压中值[U=(Um+Umin)/2]、Um为允许输出电压下限值、Im为最大输出电流、I。为额定输出电流、Pm为额定输出功率,Pma=Um·I注2:Um为某一恒功率段上允许输出电压上限值、U为某一恒功率段上允许输出电压中值[U=(Um+PmaxIm)/2]、Um为某一恒功率段上允许输出电压下限值、I为某一恒功率段上最大输出电流。IPmax/Unen图3试验点参考图对具备恒功率充电功能的充电机,根据制造商声明的恒功率充电曲线进行测试。典型恒功率充电原理如图3b)所示。将充电机连接试验系统,输入电压为额定值,在电流扩展区域内,分别按照表5中规定的试验点设定输出电压,调整负载使输出电流增加至最大值,检查实际输出功率不小于99%的额定功率恒功率。试验过程中检查恒功率区间为一段连续区间,区间内不能存在任何负载点不满足恒功率。具备功率控制的充电机连接试验系统,输入电压为额定值,由上级监控系统或充电机设置当前最大输出功率分别为25%、50%、75%的额定输出功率或者根据制造商声明的恒功率充电策略进行设置,当前最大恒功率区间应符合5.12.2的规定,且实际输出功率误差的绝对值不应大于当前恒功率区间输出功率的2%。对于具有辅助电源的充电机,辅助电源电压应为(12±0.6)V,辅助电源额定电流为10A。a)在充电过程中,人为模拟辅助电源输出过压故障,b)在充电过程中,人为模拟辅助电源输出过流故障,检查辅助电源应停止输出;c)在充电过程中,人为模拟辅助电源输出短路故障,检查辅助电源应停止输出。测得的稳流精度按公式(1)计算。δ₁——稳流精度:测得的稳压精度按公式(2)计算。电压纹波因数按公式(3)计算:测得的输出电流误差按公式(4)计算。测得的输出电压误差按公式(5)计算。Uz——设定的输出电压。5.12.11限压特性试验将充电机连接试验系统,并设置在恒流状态下运行,调整负载使输出电压增加,当输出电压超过设定值时,检查充电机应自动降低输出电流,从而限制输出直流电压的增加;当输出电压回调到设定值以将充电机连接试验系统,并设置在恒压状态下运行,调整负载使输出电流增加,当输出电流超过设定值时,检查充电机应自动降低输出电压,从而限制输出直流电流的增加;当输出电流回调到设定值以5.12.13输出电流响应时间试验将充电机连接试验系统,在预充电后进入充电阶段、从暂停状态恢复充电状态时,用测量仪器记录充电机输出峰值电压和电流,稳压状态进入充电过程中,检查充电机输出电压的过冲量不应超过电池充电需求报文中电压需求的5%;稳流状态进入充电过程中,电池充电需求报文中电流需求大于等于30A时,检查输出电流过冲不应大于需求值的5%;需求电流小于30A时,检查输出电流过冲不应大于1.5A。将充电机连接试验系统,并设置在恒流状态下运行,输入电压为额定值,设定充电需求报文中输出电流在20%额定输出电流~最大输出电流范围内,调整输出电压在上、下限范围内的中间值,分别测量士(1.5%Im+1)A。输出电流测量误差按公式(6)计算。△I-输出电流测量误差,单位为安培(A); 机在恒流状态下运行,输入额定电压,设定输出电流为20%额定输出电流~最大输出电流范围内,在下限范围内改变输出电压设定值,再次测量充电机的输入有功功率和输出功率。充电机效率应符合表6充电效率按公式(8)计算。P——交流输入有功功率。将充电机连接试验系统,并设置在恒压状态下运行,输入额定电压,设定输出电压为上限值,调整负载电流为20%额定输出电流~最大输出电流范围内,测量充电机的输入功率因数;调整充电机在恒流状态下运行,输入额定电压,设定输出电流为20%额定输出电流~最大输出电流范围内,在上、下限范围内改变输出电压设定值,再次测量充电机的输入功率因数。充电机功率因数应符合表6的规定。表6充电机效率、输入功率因数效率5.13待机功耗试验在额定输入电压下,充电机不连接试验系统且无人员操作,仅保留其后台通信、状态指示灯等基本功能的状态,测量充电机的待机功耗不应大于N×50W。5.14协议一致性试验2015和GB/T34658—2017的相关规定。对于一机多充式充电机,应对每个车辆接口分别进行协议一致5.15控制导引试验5.15.1充电控制状态试验将充电机连接试验系统,按照GB/T34657.1—2017中6.3.2规定的方法进行试验,试验结果应符合对应合格评判的规定。对于一机多充式充电机,应对每个车辆接口分别进行试验,各接口的控制导引功NB/T33008.1—2018状态(对暂停状态需要打开K1和K2的充电机)时,产生的冲击电流(峰值)应控制在20A以下。池当前电池电压之差的绝对值大于整车动力蓄电池当前电池电压的5%,闭合K5和K6,充机前、后、左、右水平位置1m处,离地面高度1m~1噪声等级噪声最大值I级内部测试点K塑料绝缘线25(距外表30mm处空间)电流采样分流器端子连接处NB/T33008.1—2018最高允许温度℃按照GB/T2423.55—2006的规定进行试验,剧烈冲击能量为20J,使用撞击元件等效质量5kg,跌 工业环境)进行上述相应试验。钠的含量不超过0.1%,杂质的总含量不超过0.3%。盐溶液的浓度为(5±1)%(质量比),可通过将质量为(5±1)份的盐溶解在质量为95份的蒸馏水或去离子水中。试验中试验箱内温度为(35±2)℃,5.22防锈(防氧化)试验氯化碳、三氯乙烷或等效脱脂剂中浸泡10min,去除所有的油脂,然后将部件浸入温度为(20±5)℃20%或至少4个端口。表10充电机抗扰度要求(非住宅环境)试验项目试验端口受试设备的工作待机和充电模式±6(接触)士8(空气)B表10(续)试验项目试验端口受试设备的工作待机和充电模式A规定的未调制为有效值电快速瞬变脉冲待机和充电模式B控制待机和充电模式B的端口B线缆总长超过30m的端口浪涌抗扰度待机和充电模式B电压逐级施加控制待机和充电模式差模土1B(1)电压逐级(2)仅适用于连30m的端口导骚扰抗扰度待机和充电模式A控制待机和充电模式A30m的端口待机和充电模式A线缆总长超过30m的端口电压暂降和短时中断抗扰度待机和充电模式70%,持续25周期0%,持续250周期/BBBC工频磁场抗扰度待机和充电模式30(32A以下系统)100(32A以上系统)A的设备表11充电机抗扰度要求(住宅环境)试验项目试验端口受试设备的工作待机和充电模式±6(接触)±8(空气)B 待机和充电模式3A规定的未调制为有效值电快速瞬变脉冲待机和充电模式B—和信号/控制待机和充电模式B的端口B线缆总长超过30m的端口浪涌抗扰度待机和充电模式差模±1B电压逐级施加和信号/控制待机和充电模式差模±1B(1)电压逐级(2)仅适用于过30m的端口导骚扰抗扰度待机和充电模式3(0.15MHz~A和信号/控制待机和充电模式3(0.15MHz~A线缆总长超过30m的端口待机和充电模式3(0.15MHz~A线缆总长超过30m的端口电压暂降和短时中断抗扰度待机和充电模式70%,持续25周期0%,持续250周期BBBC工频磁场抗扰度待机和充电模式30(32A以下系统)100(32A以上系统)A的设备a)性能判据A。试验实施的过程中或试验后,充电机应在制造商所定义的容许范围内,按照预期继续运行。其运行状态不允许改变(即充电模式下继续保持充电,待机模式下保持闲置状态)。b)性能判据B。试验完成后,充电机应在制造商所在试验实施过程中,应保持充电机的主要功能(在制造商所定义的容许范围内)。次要功能(包括显示等)在试验过程中允许性能降级,但应在试验后恢复到初始状态。试验实施后,充电机不应改变其运行状态(即充电模式下继续保持充电,待机模式下保持闲置状态)。中定义的安全要求,这种状态需要用户干预以重启充电或自发射试验均在充电模式下进行,调节阻性负载,使得充电机在额定输出电压情况下,发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