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单片机的智能温室控制系统设计_第1页
基于单片机的智能温室控制系统设计_第2页
基于单片机的智能温室控制系统设计_第3页
基于单片机的智能温室控制系统设计_第4页
基于单片机的智能温室控制系统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基于单片机的智能温室控制系统设计 摘要 温度、湿度、光照强度等因素是影响农作物生长的重要的环境因子,如若能对温室内这些环境因子进行适当地控制,给农作物一个提供一个适合生长而且相对稳定的环境,对农业生产是非常有利的。同时,考虑到我国国情,价格昂贵的温室控制系统不适合在国内推广。所以,研究出一款低成本、操作简单、可靠性较高的温室控制系统具有很强的理论意义及实际意义。根据以上目的,本文做了如下研究:首先,本文阐述了智能温室控制系统的研究意义以及研究方向。其次,对国内外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着重分析一些发达国家的成果及经验,论述了该理论较为先进的一些成果,并指出国内在此方面发展的不足,需要做出哪些改进和发展。然后,通过比较和分析选择出合适的电路元器件并以这些元器件为基础搭建出传感器模块,A/D转换模块,显示模块,按键模块,继电器控制模块和电源模块的电路原理图并给出程序框图。最后,以STC89C52单片机为核心,组成完整电路。通过单片机对各个模块进行控制,实现温室内温度、湿度、光照强度的实时测量与控制,达到温室内各个环境因子维持在一定范围内的目的。不仅克服了人工测量方法的弊端,还避免了人为的失误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关键词温室控制;单片机;传感器;信号采集

DesignofIntelligentGreenhouseControlSystemBasedonMCUAbstractTemperature,humidity,andlightintensityaretheimportantfactorsforthecropgrowth.Itisreallybeneficialforagriculturalproductionifwecancontrolofthesefactorsinthegreenhouseproperlyandprovidearelativelyappropriateandstableenvironment.Besides,accordingtothesituationofourcountry,theexpensivegreenhousecontrolsystemisnotsuitableinthedomesticpromotion.Sodevelopingalowcost,simpleoperation,highreliabilityofthegreenhousecontrolsystemhasastrongtheoreticalandpracticalsignificance.Basedonthepurposeabove,thisdissertationmakesthefollowingresearch:Firstofall,thisdissertationexpoundsthesignificanceandresearchdirectionsofintelligentgreenhousecontrolsystem.Secondly,itcomparesthesituationofdomesticandinternational,analyzestheachievementsandexperienceofsomedevelopedcountriesemphatically,discussessomeresultsofthetheorythatismoreadvanced,andpointsoutthedeficiencyofdomesticandwhatneedstobedonetoimproveanddevelopinthisrespect.Thenitchoosetheappropriatecircuitcomponentsbycomparingandanalyzing,buildthesensormodule,A/Dconversionmodule,displaymodule,keyboardmodule,relaycontrolmoduleandpowermodulecircuitdiagrambasedonthesecomponentsandgivestheprogramblock.Finally,itbuildsacompletecircuitbasedonSTC89C52microcontrollerasthecore.ThroughthecontrollingofothermodulesbyMCU,itrealizesthereal-timemeasurementandcontrollingoftemperature,humidityandlightintensityinthegreenhouseandreachingthepurposeofmaintainingtheenvironmentfactorswithinacertainrange.Keywordsgreenhousecontrolling;MCU;sensor;Signalacquisition目录TOC\o"1-3"\h\u摘要 IAbstract II目录 III第1章绪论 11.1智能温室系统的研究意义及发展方向 11.2智能温室系统国内外研究现状及科研成果 21.2.1智能温室系统国外研究现状 21.2.2智能温室系统国内研究现状 21.2.3智能温室系统一些科研成果 41.3课题的选题背景 61.4课题的研究内容和所做工作 6第2章各个元器件的比较和选择 72.1单片机的比较与选择 72.2温度传感器的比较与选择 82.3湿度传感器的比较与选择 102.4光照传感器的选择 112.5显示模块的选择 122.6按键模块的选择 132.7本章小结 13第3章系统总体与各个模块的具体设计 143.1系统总框图 143.2硬件电路的组成 153.3各个模块具体设计 153.3.1信号采集模块 153.3.2信号分析模块 183.3.3控制和显示模块 203.3.4执行模块 233.3.5电源模块 293.4本章小结 29结论 30参考文献 31致谢 33附录A总电路图 34附录B温度湿度采集模块程序 35附录C英文文献及翻译 48第1章绪论1.1智能温室系统的研究意义及发展方向智能温室是现代农业重要组成部分,温室产业在我国农业比重不断增加,加快了我国现代化农业发展速度。目前,我国温室面积遥遥领先世界各国,但是这些温室普遍智能化程度不高,缺少技术和设备,应对自然灾害能力很差,技术含量不高,对于环境的调控能力弱。造成这样的根本原因在于缺少高效智能的现代控制系统,如果进口外国的控制系统和配套设备,那么生产成本极高,对于操作人员的要求也很高,同时在技术上收到知识产权和技术使用费用的不平等剥削。同时,国外的温室应用环境与我国地理条件还有较大差异,实践证明许多原样引进温室大多“水土不服”,不适合我国国情。因此,开发具有自主产权的,适用于我国农业国情和特点的同时控制简单可靠、建设和维护成本低廉的智能温室控制系统就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影响作物生长的温室环境因子很多,其中温度、湿度、CO2浓度、光强度等是作物生长最基本要素。要创造适宜作物生长的人工环境,就要将温室系统的温度、湿度、CO2浓度、光照强度等参数控制在合适的范围[1]。智能温室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进行设计,是集计算机科学、信息处理、工程科学、农业生物学、环境科学等于一体的多元综合技术。它能够为种植的作物提供生长必须的良好环境,并且能够控制和调节温室的小气候,使得作物生长不再受限于温度、湿度、光照等外部因素。智能温室能有效的改善农业生态、生产条件、促进农业资源的科学开发和合理利用,实现了农业的科学发展。同样,如果温室控制系统要为作物创造合适的生长环境,光照、温度、湿度、CO2浓度等条件都要调控在适当的范围,因此就要定制灵活多样的控制决策和管理策略,要适应作物种类的多样化需求,适应市场环境的多变,真正做到低投入、高产出、高质量的目标,体现出高科技温室的智能性和优越性。如今,温室环境中的受控对象的不确定行和需求的多样性,使得温室控制比一般的工业控制更加复杂。如果采用常规的控制方法来处理这种多输入、多输出、非线性的控制过程就很难获得理想的结果。因此我们要从系统的控制算法和控制结构上进行彻底的改进。比如农业专家系统:它是基于神经网络、PID控制基础上提出的,在集合了众多控制算法的优点并结合了温室特点建立的。将神经网络的智能控制方法运用到温室环境控制中,提高了控制的运动化和智能化,真正意义上实现了温室控制的高效化、自动化和节约能源,指明了温室产业的一个发展方向。温室产业的另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是农业装备自动化。温室环境自动化监测作为多个温室大棚同时管理的有效措施,不仅是实现了农业身缠自动化和高效化的关键环节之一,同样是未来农业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2]。目前,单片机和计算机市场价格较低,如果仪器设计从应用的实际情况出发,最大限度满足客户的要求,温室控制仪器的研制与生产就会有较大发展前景。1.2智能温室系统国内外研究现状及科研成果1.2.1智能温室系统国外研究现状国外的温室栽培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三年,从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开始,西方的发达国家投入了大量的研究力量和资金补贴发展现代农业,其中荷兰,美国,以色列,日本,加拿大等国家的现代农业技术十分发达,居于世界领先地位。国外发达国家在温室环境的智能控制技术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取得了很多重要的研究成果。这些国家温室种植规模大、自动化程度高、生产效率高,实现了温室内水分、温度、光照、CO2浓度等智能化控制。例如,以色列的智能温室控制根据作物的需求不同,利用计算机对温室环境进行自动监测和调控,实现了作物全天候、周年性的高效生产;美国和日本等国家也采用了全智能化的控制生产体系,利用人工补充光照,视频监控、远程监控和控制、智能机器手等先进的技术,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和产品产出率。如今,国外的智能温室产业有一下发展趋势:温室的面积继续呈现扩大的趋势,在农业技术发达的国家,每栋智能温室的面积都在0.5hm2以上,这样便于机械化作业和立体栽培;建筑材料多样化和多功能方向发展,气温较低的北欧国家采用玻璃覆盖,法国等南欧国家采用塑料;无土栽培技术迅速发展,融入机械化、工程化、自动化,多因素自动态控制取代了单一因素控制;温室管理向智能化和网络化发展;温室生产向节能化、环保等方向发展;智能温室大多采用了微喷滴灌等技术进行作物灌溉,研究作物需水的专家知识库,以此为依据建立智能灌溉监控系统。1.2.2智能温室系统国内研究现状我国的只能温室产业起步较晚,农业计算机的应用开始于20世纪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初期计算机开始应用于温室的管理和控制领域。但发展很快,特别是日光温室蔬菜生产是我国农业种植中效益最大的产业。截止到2010年,我国日光温室建筑面积超过480万亩,塑料大棚建筑面积突破930万亩,均已居于世界首位[3]。我国的日光温室在建筑结构、环境调控和无土栽培等方面的不断改进,形成了节能型日光温室。我国的日光温室大多数以塑料为覆盖材料,逐渐向大型化和多样化发展方向发展。各地纷纷建立了现代化高效的农业示范园。我国的温室虽然很大,但是智能化程度普遍不高,具有智能控制的温室仅仅占总面积的0.01%左右。我国在“十”和“十一五”期间,在科技部的领导和组织下,实施了“工厂化高效农业研究示范项目”,引进了现代化的温室设备和技术,通过借鉴和技术创新,进行了品种选育、无土栽培、温度湿度等环境因素的综合控制技术的研究和攻关,取得了一系列的科技成果,有效的推动了我国智能温室的发展。有关的科研单位在温室控制系统方面进行了很多的探索和研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同时结合我国的具体气候和农业发展水平,形成了具有自主特色的现代温室控制技术。节能型日光温室控制系统就是其中典型的技术创新,它能够在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气候下实现温室的智能化和现代化控制。在温室的环境监控和决策的研究方面,我国的相关部门也取得了开拓性的进展。在温室控制和作物栽培技术方面,中国农业大学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这些研究不仅推动了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构建了温室控制的理论基础,同时填补了我国智能温室控制方面的空白。但是这些控制系统都对多输入—多输出的多因子控制缺乏有效的控制,所以很难大面积推广。我国温室产业的发展还存在以下几个问题:科学技术含量较低。中国的温室种植无论在设备本身还是在栽培管理和控制方面,大多数的设施简陋,栽培管理以传统经验为主,控制手段采用人工方式,效率低,效果差。在技术上,以单片机控制的单参数单回路系统居多,尚无真正意义上的多参数综合控制系统,与欧美等发达国家相比,存在较大差距,尚需深入研究[4]。国内的温室控制系统与国外的相比较存在相当大的差距,而且国内现有的一些的研究成果很难真正懂得推广和应用。环境调控技术和设备落后,缺乏理论基础与量化指标。由于大多数的温室设备简单、类型落后,因此环境的可调节程度和控制技术都比较有限,塑料温室往往收到自然灾害的影响而无法生产。即使在正常条件下,大多数的日光温室可以进行的环境调控手段也仅有通风和避风等,对于温度过高、日光太强或太弱都无法进行调节。缺少优秀的温室控制软件。我国智能化程度较高的温室大多引进国外的控制系统,这些系统的使用费用很高,自行研制的温室控制系统稳定性和有效性有待提高,多数采用单因子开关量进行调节,温室中温度、湿度、湿度光照、CO2浓度等因素彼此存在着关联,环境因素的时间变化和空间变化很复杂,当改变某一环境因子时经常会影响到其他的环境因子,使温室的调控呈现出动态的波动,很难达到合适的程度。因此,结合温室结构模型、作物生长的模型和温室生产的经济模型,开发出适应我国温室发展现状的优化控制软件很有必要。1.2.3智能温室系统一些科研成果目前温室系统按照控制方法分类可分为基于单片机控制,基于PLC控制,基于网络控制,基于总线控制,基于工控技术等[2]。1.基于远程控制技术的温室系统。温室远程控制技术属于网络控制技术的一种典型代表。温室远程控制技术是在温室控制技术与网络技术结合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综合多种高新技术,将温室智能控制技术与互联网相结合利用互联网延伸被控对象的距离,打破了地域和空间的限制。通过远程控制系统,控制人员可以在互联网的任意节点上总览温室现场控制信息和作物生长状况,实现对分散在各地的温室进行状态监测、远程控制及实时的在线帮助。典型产品如中农环球温控控制科技有限公司设计的DX-KE科研型控制系统。该系统以PC主机为上位机,以少于100的若干个温室内的DX-KE控制器为下位机,期间以RS-485通讯线路相连接。该系统有以下几个部分组成:(1).主机:它是监控系统的头脑和心脏,具有发布监控命令,显示系统运行状态以及完成环境内监控数据检索、统计分析和报表打印等主要功能。(2).气候参数采集模块:由土壤温度传感器,叶面湿度传感器,空气温湿度一体化传感器,光照度传感器,CO2传感器,它们是监控系统的信息来源。(3).伺服机构:具体执行着,包括通风机,加热器,喷淋水泵,光照调节装置,施放机构等设备。(4).DX-KE控制器:它是该系统下位机,其核心是Atmel公司生产的高速单片机。2.基于CAN总线的温室控制系统。CAN线是一种有效地支持分布式控制和实时控制的串行通讯网络。作为一种技术先进、可靠性高、功能完善、成本合理的远程网络通讯控制方式,CAN总线已广泛应用于各个自动化控制系统中[5]。为提高温室控制系统的性能,将CAN总线应用于温室控制中,建立基于CAN总线的智能控制系统。基于CAN总线建立的温室控制系统将环境参数变量的采集以及对执行设备进行控制的功能分散到各个CAN网络终端上l2J,这些CAN网络终端称为智能节点。另外,测控系统还应该具有使用户可以随时察看测控系统中的各个环境参数的状态、监视系统的工作状态、显示当前时间、一定范围内改变环境参数以及对整个控制系统进行选程操作等功能,这些功能由组成测控系统的另一重要部分—智能控制器实现,它主要提供友好的人机界面(键盘、显示)、实时时钟与上位机的通信接口等功能,用来方便用户的操作和实现对整个控制统中各个智能节点动作的协调。以CAN总线作为底层网络的智能温室控制系统,使用智能节点采集传感器信号和控制外部设备动作,实现了多传感器的实时监控与分布式处理。采用专家系统和多输入多输出的模糊控制策略实现了温室环境参数的智能控制。基于CAN总线的智能温室控制系统具有布线简单、系统控制器稳定、数据传输可靠性高等特点,满足温室环境的要求,代表了温室控制系统的一种发展方向[6]。3.基于BP神经网络的温室控制系统。PID控制要取得较好的控制效果,就必须通过一定的参数整定方法得到比例、积分、微分环节的系数,形成控制量既相互配合又相互制约的关系。这种关系并非简单的线性组合,而是从无数非线性组合中找出的一组使PID算法控制效果最佳的组合。传统的数字PID控制器参数的选择方法有两种:是理论计算法整定,这种方法计算麻烦,计算出的数据未必能直接用,还必须通过工程实际进行调整和修改;二是工程整定法,主要依赖工程设计在现场调试时最后确定。这些方法都依赖于现场调试,整定过程繁杂,付出的代价较高。因此,利用神经网络所具有的任意非线性表达能力,将最优参数选择任务交给BP网络完成,建立参数自学习的PID控制器。基于BP神经网络的PID控制算法是采用了BP神经网络来实现参数整定的一种最优选择算法。一般来说,BP神经网络包含3层,即输入层、隐含层和输出层。从仿真结果可以看出,BP神经网络利用其本身较强的自学习能力,能够很好地解决PID控制中的参数在线整定[7]。4.基于ZigBee无线网络的温室控制系统。ZigBee技术是基于IEEE802.15.4无线标准的通信技术,是2001年成立的ZigBee联盟开发并推出的。此技术受到蓝牙技术和传统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影响和启发。2005年ZigBee联盟发布了ZigBee规范V1.0,定义了在IEEE802.15.4-2003物理层PHY与标准媒体控制层MAC上的网络层及支持的服务应用。然后ZigBee联盟对ZigBee标准进行升级,并于2006年推出了ZigBee2006。又在2007年推出了ZigBee2007/PRO规范协议。ZigBee技术是一种低数据传输率、低成本、近距离数据传输以及低复杂程度的无线网络,该技术可用于医疗设备、家庭电子、工业监测及传感器检测与控制等领域。相较于传统大型的无线传感网络,ZigBee技术主要有一下特点:网络容量大,容纳节点多。功耗小,节省电能。通信距离短。安全性能好。数据传输速率低。成本低,适用范围广。针对温室环境监测系统存在的不足,则有了基于ZigBee无线网络的智能温室环境监测系统。该监测系统由ZigBee无线传感器节点、无线路由器节点、无线网络协调器和监控主机四部分组成。ZigBee无线传感器节点用于采集环境信息,无线路由节点接收传感器送来的环境数据并通过网络协调器转送到监控主机处理。监控主机发出控制命令,实现环境参数的自动控制。监控主机还可以连接到Internet互联网实现远程控制。基于其特点,ZigBee无线智能网络可以在温室监控系统中可以代替有限网络,通过无线方式构建系统,无线传输监控数据,造价低,施工灵活简单,传感器可自由移动,解决了智能温室存在的问题,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和应用价值[12]。1.3课题的选题背景传统农业温室测量通常采用一些简单设备如酒精温度计,毛发湿度表等等,通过定时或不定时人工监控和测量然后在采取相应措施。这种办法虽然成本低,操作简单,但是较占用人力资源,效率较低,而且测量误差、随机性和随意性较大。为了让农作物获得较好和较稳定的生长环境,同时不给农民添加负担,非常有必要研发一种简单实用的智能温室控制系统。本课题的意义即在此。通过有效的对温室内环境因素如温度湿度光照等的检测,将检测到的信号传递给单片机,然后再通过单片机发出指令控制灌溉设备、排气扇、喷雾设备以及遮阳幕等设备进行工作,使温室内各个环境参数始终维持在一定范围内。1.4课题的研究内容和所做工作本课题的主要控制对象为温室大棚内温度,湿度,光照强度等环境因子,以STC89C52单片机为核心,通过控制各个传感器来采集信号,控制各个继电器电路使得温室内环境因子维持在一定合理范围内,然后将其实时地显示在液晶显示屏上,并且各种设置或显示均可通过按键进行操作。具体所做研究和工作如下:1.分析国内外温室系统研究现状并对较为先进的技术进行一定了解。2.对电路所需要的元器件如传感器等进行比较和选择。3.给出系统总框图和各个模块程序流程图。4.对各个模块电路进行具体设计和绘制。5.给出结论。第2章各个元器件的比较和选择确定所使用的元器件,需要考虑的因素有很多。首先,元器件一定要在功能方面满足本课题的要求,但是不一定功能越复杂越强大越好。对于传感器来说,温室在线控制系统的设计不仅要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及规定|,而且要充分了解不同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及组合方式,从而选择合适的传感器及控制器。同时,温室环境在线控制系统需要优化传感器在温室内的位置,提高所获得信息的准确性,更准确地反映温室内的作物生长状况,提高温室环境的控制效果和减少调控所需的能源消耗。其次,所选择的元器件在测量精度上要满足要求。再次,要考虑实际因素,如成本问题,所选元器件价格不要过高,再如操作难度问题,不宜选择软件控制或者硬件控制过为复杂的电路。最后,还要抱着研究和学习的态度,尽量选择能让自己多学到东西的元器件,能够在实际中应用较为广泛的元器件。毕业设计不仅仅是为了完成任务,更需要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到有用的知识。2.1单片机的比较与选择方案1:本课题选用STC89C52单片机,STC89C52是STC公司生产的一种低功耗、高性能CMOS8位微控制器,具有8K在系统可编程Flash存储器。STC89C52使用经典的MCS-51内核,但做了很多的改进使得芯片具有传统51单片机不具备的功能。在单芯片上,拥有灵巧的8位CPU和在系统可编程Flash,使得STC89C52为众多嵌入式控制应用系统提供高灵活、超有效的解决方案。它具有以下标准功能:8k字节Flash,512字节RAM,32位I/O口线,看门狗定时器,内置4KBEEPROM,MAX810复位电路,3个16位定时器/计数器,4个外部中断,一个7向量4级中断结构(兼容传统51的5向量2级中断结构),全双工串行口。方案2:也可以选择PIC系列单片。PIC单片机是一种用来可开发的去控制外围设备的可编程集成电路,由美国Microchip公司推出的PIC单片机系列产品,首先采用了RISC结构的嵌入式微控制器,其高速度、低电压、低功耗、大电流LCD驱动能力和低价位OPT技术等都体现出单片机产业的新趋势。其I/O接口具有20mA的驱动能力;具有8路、10位A/D转换;I2C,SPI,USART,USB,CAN接口;看门狗定时器;内置EEROM;3路定时器;多种中断源并支持休眠的低功耗模式;内置LCD控制器等等。PIC系列单片机还有一个显著地优势:其指令系统仅有35条指令,常用约有20余条,较MCS-51系列单片机简单易用。综合分析和比较以上两个方案,PIC系列单片机片内自带A/D转换功能,而我们抱着学习和研究的态度更应该熟悉单片机典型电路的搭建、程序的编写和单片机片外扩展,所以STC89C52这款单片机是更好的选择。2.2温度传感器的比较与选择方案1:可选择2451型袖珍式温度传感器,此种类型传感器精度较高,量程较大(-55~90℃),但是需要接加法电路及A/D转换电路,后续电路较为复杂[8]。方案2:可选择A/D590。AD590是美国ANALOGDEVICES公司的单片集成两端感温电流源,其输出电流与绝对温度成比例。在4V至30V电源电压范围内,该器件可充当一个高阻抗、恒流调节器,调节系数为1µA/K。AD590的测温范围为-55℃~+150℃,电压范围为4~30V,可以承受44V正向电压和20V反向电压,因而器件即使反接也不会被损坏;精度高,非线性误差仅为0.3℃。低成本的单芯片集成电路及无需支持电路的特点,使它成为许多温度测量应用的一种很有吸引力的备选方案。应用AD590时,无需线性化电路、精密电压放大器、电阻测量电路和冷结补偿。但是与方案1相似的是,A/D590同样需要复杂的后续电路,如A/D转换与放大环节,而且比较占用单片机资源。方案3:采用DS18B20单线数字温度传感器。DS18B20是美国DALLAS半导体公司生产的数字式温度传感器,而且是世界上第一片支持“一线总线”接口的温度传感器,全部传感元件及转换电路集成在一支形如三极管的集成电路内。该芯片仅有三个管脚:Vcc、GND、I/O口,可直接与单片机连接实行双向通讯,在使用过程中不需使用任何外围元件。测温范围-55℃~+125℃,固有测温误差为0.5℃;工作电压为3-5V/DC;测量结果以9~12位数字量的方式串行传送[9]DS18B20的主要特性如下:适应电压范围更宽,电压范围:3.0~5.5V,在寄生电源方式下可由数据线供电。独特的单线接口方式,DS18B20在与微处理器连接时仅需要一条口线即可实现微处理器与DS18B20的双向通讯。DS18B20支持多点组网功能,多个DS18B20可以并联在唯一的三线上,实现组网多点测温。DS18B20在使用中不需要任何外围元件,全部传感元件及转换电路集成在形如一只三极管的集成电路内。温范围-55℃~+125℃,在-10~+85℃时精度为±0.5℃。可编程的分辨率为9~12位,对应的可分辨温度分别为0.5℃、0.25℃、0.125℃和0.0625℃,可实现高精度测温。在9位分辨率是最多在973.75ms内把温度转化为数字量,12位分辨率时最多在750ms内把温度转化为数字量,速度更快。测量结果直接输出数字温度信号,以“一线总线”串行传送给CPU,同时可传送CRC校验码,具有极强的抗干扰纠错能力。负载特性:电源极性接反时,芯片不会因发热而烧毁,但是不会正常工作。综合分析和比较以上几个方案,选择方案3更为合适,因为方案1和方案2都需要接后续的放大模块和A/D转换模块,其后续电路较为复杂,相应的增加了成本和复杂性。而DS18B20可直接与单片机相连实行双向通讯,且价格较为便宜,批量采购价格在10元左右。DS18B20的温度格式表如表2-1所示。表2-1DS18B20温度格式表(12位)低字节BIT7BIT6BIT5BIT4BIT3BIT2BIT1BIT1232221202-12-22-32-4高字节BIT15BIT14BIT13BIT12BIT11BIT10BIT9BIT8SSSSS262524这是12位转化后得到的12位数据,存储在18B20的两个8比特的RAM中,二进制中的前面5位是符号位,如果测得的温度大于0,这5位为0,只要将测到的数值乘以0.0625即可得到实际温度;如果温度小于0,这5位为1,测到的数值需要取反加1再乘以0.0625即可得到实际温度。其温度与数据关系如表2—2所示。表2-2DS18B20温度与数据关系(12位)温度℃数据输出(二进制)数据输出(十六进制)+125000001111101000007D0+8500000101010100000550+25.062500000001100100010191+10.125000000001010001000A2+1/200000000000010000008000000000000000000000-1/21111111111111000FFF8-10.1251111111101011110FF5E-25.06251111111001101111FE6F-551111110010010000FC90DS18B20最大转换速率分辨率有关,具体关系如表2-3所示。表2-3温度分辨率设置表R1R0分辨率温度最大

转换时间009位93.75ms0110位187.75ms1011位375ms1112位750ms2.3湿度传感器的比较与选择方案1:选用SHT10或STH11传感器。SHT系列单芯片传感器是一款含有已校准数字信号输出的温湿度复合传感器。这是全面版本的回流焊接温度和湿度传感器系列并且具有竞争力的价格和结合较高的精度[10],此系列传感器应用专利的工业COMS过程微加工技术确保产品具有极高的可靠性与卓越的长期稳定性。传感器包括一个电容式聚合体测湿元件和一个能隙式测温元件并与一个14位的A/D转换器以及串行接口电路在同一芯片上实现无缝连接。因此该产品具有品质卓越、超快响应抗干扰能、力强、性价比高等优点。方案2:选择HS1101湿度传感器。HS1101湿度传感器是法国HUMIREL公司生产的湿度传感器。它是基于独特工艺设计的电容元件,这种相对湿度传感器可以大批量生产,可以应用于办公室自动化,车厢内空气质量控制,家电,工业控制系统等。HS1101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的特点:全互换性,在标准环境下不需校正长时间饱和下快速脱湿可以自动化焊接,包括波峰或水浸高可靠性与长时间稳定性专利的固态聚合物结构可用于线性电压或频率输出回路快速反应时间在电路构成中等效于一个电容器件,其电容量随着所测空气湿度的增大而增大。涉及如何将电容的变化量准确地转变为计算机易于接受的信号时,常用两种方法:一是将HS1101置于运放与阻容组成的桥式振荡电路中,所产生的正弦波电压信号经整流、直流放大、再A/D转换为数字信号;另一种是将HS1101置于555振荡电路中,将电容值的变化转为与之呈反比的电压频率信号,可直接被计算机所采集。综合分析和比较方案1与方案2,方案1成本较高,而且SHT10属于温度湿度均可测量的复合型传感器。抱着学习与研究的态度,选择HS1101是更为合适的。HS1101的常用参数如表2-4所示[11]。表2-4HS1101常用参数参数符号参数值单位工作温度Ta-40~100℃储存温度TSgt-40~125℃供电电压Vs10Vac湿度范围RH0~100%RH湿度—电容响应曲线如图2-1所示。图2-1湿度—电容相应曲线2.4光照传感器的选择方案1:采用光照度传感器BH1710。照度传感器BH1710具有与人的视觉灵敏度相似的优良光谱灵敏度特性,可以测量从黑暗到日光直射环境的宽范围的照度,测量照度范围为1~65535勒克斯。BH1710为16位串行数字输出型环境光传感器,采用I2C总线接口,可以便捷的与单片机系统进行通信。另外,BH1710内置有待机功能,待机电流只有0.01µA,有助于便携式电子机器朝着低电流化方向更进一步发展。方案2:采用光敏电阻。光敏电阻当有光线照射时候,电阻会减小,且光照强度与电阻上电流或者电压信号成正比,通过A/D转换即可与单片机相连接。综合分析比较方案1与方案2,方案1精度较高且可以直接连接单片机,不需要A/D转换外围电路但是成本较高而且软件编程复杂;方案2性价比较高,需要接入A/D转换模块,但是测量精度不如方案1。综上,由于光敏电阻的测量精度已经满足本课题需求,而且为了研究和学习A/D转换原理及接口电路,最终选择方案2。2.5显示模块的选择方案1:选择LED七段数码管显示。采用共阴极或者共阳极七段LED数码管显示,电路比较可靠,成本很低。方案2:选择LCD1602显示模块。1602液晶也叫1602字符型液晶,它是一种专门用来显示字母、数字、符号等的点阵型液晶模块。1602LCD是指显示的内容为16*2,即可以显示两行,每行16个字符液晶模块。它由若干个5*7或者5*11等点阵字符位组成,每个点阵字符位都可以显示一个字符,每位之间有一个点距的间隔,每行之间也有间隔,起到了字符间距和行间距的作用。具有微功耗、体积小、显示内容丰富、超薄轻巧的特点,常用在袖珍式仪表和低功耗应用系统中。1602采用标准的16脚接口,其中:第1脚:GND为电源地第2脚:Vcc接5V电源正极

第3脚:V0为液晶显示器对比度调整端,接正电源时对比度最弱,接地电源时对比度最高(对比度过高时会产生“鬼影”,使用时可以通过一个10K的电位器调整对比度)

第4脚:RS为寄存器选择,高电平1时选择数据寄存器、低电平0时选择指令寄存器

第5脚:RW为读写信号线,高电平(1)时进行读操作,低电平(0)时进行写操作第6脚:E(或EN)端为使能(enable)端,高电平(1)时读取信息,负跳变时执行指令

第7~14脚:D0~D7为8位双向数据端

第15~16脚:空脚或背灯电源。15脚为背光正极,16脚为背光负极。综合分析和比较方案1与方案2,方案1虽然可靠,成本较低,但是需要多个LED显示器,功耗较大,后续连接电路和软件编程较为复杂,显然LCD1602更为合适。LCD1602主要技术参数如表2-5所示。表2-51602主要技术参数显示容量16*2个字符芯片工作电压4.5~5.5V工作电流2.0mA(5.0V)模块最佳工作电压5.0V字符尺寸2.95*4.35(WXH)mm2.6按键模块的选择方案1:采用矩阵键盘。矩阵键盘是单片机外部设备中所使用的排布类似于矩阵的键盘组。在键盘中按键数量较多时,为了减少I/O口的占用,通常将按键排列成矩阵形式,在矩阵式键盘中,每条水平线和垂直线在交叉处不直接连通,而是通过一个按键加以连接。这样,一个端口(如P1口)就可以构成4*4=16个按键,比之直接将端口线用于键盘多出了一倍,而且线数越多,区别越明显,比如再多加一条线就可以构成20键的键盘,而直接用端口线则只能多出一键。由此可见,在需要的键数比较多时,采用矩阵法来做键盘是合理的。矩阵键盘控制较为方便,但是编程比较复杂。方案2:采用独立键盘。四个按键的独立键盘通过一定的设置方式是可以满足设计要求的,同时节省成本。综合分析和比较方案1与方案2,选择方案2更合适。 2.7本章小结元器件的选择是要经过严谨分析和仔细推敲的。本章简单介绍了可能适合本课题的一些候选的元器件,并且从各个角度进行了分析和比较,选择出了适合本课题的各个元器件。对于所选择的芯片和元器件,给出了常用的参数或者引脚功能。第3章系统总体与各个模块的具体设计 本章先给出系统的总框图。系统总框图是本课题的纲领,是各个模块之间的有机结合体。接下来在系统总框图和第二章基础上,对具体模块进行电路的设计与搭建,并给出相应的程序流程图。3.1系统总框图系统总框图如图3-1所示。3-1系统总框图通过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以及光照传感器将采集的信号实时传递给单片机,显示在LCD液晶显示模块上。并将传感器采集到的信号与设定值进行对比,若是在设定范围之外,通过继电器控制电路启动遮阳幕、灌溉设备等进行工作一段时间。通过对独立键盘进行操作,可在LCD液晶显示模块上实现温度、湿度、光照强度的显示切换。3.2硬件电路的组成硬件电路部分由五个模块组成,分别为信号采集模块、信号分析模块、控制和显示模块、执行模块以及电源模块。1.信号采集模块:由各个传感器及A/D转换芯片组成。2.信号分析模块:由STC89C52及其必要外围电路组成。3.控制和显示模块:由独立键盘以及1602液晶显示组成。4.执行模块:由继电器开关控制电路组成。5.电源模块:由变压器、桥式整流电路、7805稳压模块以及电容等组成。3.3各个模块具体设计通过查阅芯片手册和其PDF文档,对各个模块进行电路的设计和搭建。3.3.1信号采集模块1.温度采集模块。温度采集模块的电路如图3-2所示。图3-2温度采集电路DS18B20有三种供电方式:寄生电源供电方式、寄生电源强上拉供电方式以及外部电源供电方式。本课题采用外部电源供电方式。本电路图是DS18B20外部电源供电方式典型电路,DS18B20只有3个引脚,其中一个引脚接Vcc,一个引脚接地,其I/O口引脚直接与单片机相连,需要上拉4.7千欧的电阻[12]。在外部电源供电方式下,DS18B20工作电源由Vcc引脚接入,此时I/O线不需要强上拉,不存在电源电流不足的问题,可以保证转换精度,同时在总线上理论可以挂接任意多个DS18B20传感器,组成多点测温系统。注意:在外部供电的方式下,DS18B20的GND引脚不能悬空,否则不能转换温度,读取的温度总是85℃。外部电源供电方式是DS18B20最佳的工作方式,工作稳定可靠,抗干扰能力强,而且电路也比较简单,可以开发出稳定可靠的多点温度监控系统。开发中使用外部电源供电方式,只比寄生电源方式只多接一根Vcc引线。在外接电源方式下,可以充分发挥DS18B20宽电源电压范围的优点,即使电源电压Vcc降到3V时,依然能够保证温度量精度。2.湿度采集模块。湿度采集电路如图3-3所示。图3-3湿度采集电路涉及如何将电容的变化量准确地转变为计算机易于接受的信号时,常用两种方法:一是将HS1101置于运放与阻容组成的桥式振荡电路中,所产生的正弦波电压信号经整流、直流放大、再A/D转换为数字信号;另一种是将HS1101置于555振荡电路中,将电容值的变化转为与之呈反比的电压频率信号,可直接被计算机所采集[13]。本课题采用第二种方法。此图为其典型电路,输出端需要接1K电阻限流。3.光照强度采集模块。光照采集电路如图3-4所示。图3-4光照强度采集电路光敏电阻在不同光照下有不同的阻值,电路参数确定后,可得光照强度与电阻上的输出的电压信号成正比。将所得的电压信号送入A/D转换芯片后再送入单片机即可。其中RD等控制信号引脚与单片机相连,VREF/2需要接1/2Vcc。3.3.2信号分析模块1.单片机STC89C52本体。单片机本体电路图如图3-5所示。图3-5单片机STC89C522.晶振电路和复位电路。如图3-6所示,单片机时钟信号采用外部时钟方式,在XTAL1和XTAL2引脚外接晶振即可,其中电容C2和C3的作用是稳定频率和快速起振,典型值。震荡频率为11.0592MHz[14]。MCS-51系列单片机的复位是由外部的复位电路实现的。复位电路的目的是产生不小于2个机器周期的高电平,即当80C51的RST引脚加高电平复位信号兵保持2个以上机器周期时,单片机内部就执行复位操作。在单片机工作过程中,由于某种原因使单片机陷入“死机”状态,或者根据需要采用手段是程序重新执行,则需采用如图3-7所示的上电与按键均有效的复位电路[15]。图3—6晶振电路图3-7复位电路3.3.3控制和显示模块1.独立键盘程序流程图。独立键盘程序流程图如图3-8所示。图3-8独立键盘程序流程图2.独立键盘电路图。独立键盘的电路图如图3-9所示。图3-9独立键盘电路图采用4个独立按键即可实现所有需要的操作。判断是否有键按下,当确定真的有键按下时,判断按下的是哪个键,若是S1被按下,则进入设置模式,按照S1按下的次数为1次、2次、3次分别设置温度、湿度、光照强度,按S2所设置的参数加1,按S3所设置的参数减1。若是S4键被按下,则按照S4键被按下的次数为1次、2次、3次分别显示当前温度、湿度、光照强度。3.液晶显示模块电路图。液晶显示模块电路图如3-10所示。图3-10液晶显示模块电路此电路为LCD1602典型电路[16],7-14引脚为8位双向数据端,通过上拉电阻直接与单片机相连直接实行数据传递,其它管脚接法如图3-10所示。3.3.4执行模块1.温度执行模块。温度执行模块的程序流程图3-11所示:图3-11温度执行模块的程序流程图温度执行模块的继电器控制电路如图3-12所示。图3-12温度执行模块通过判断采集到的温度信号是否在设定的范围内,若是在此范围内,单片机维持原有状态,继电器开关维持原有状态;若是温度信号不在设定范围内,单片机发出指令,使得继电器开关打开或者关断一段时间,相应的设备工作或者停止工作一段时间,最终达到温室内温度始终维持在一定的范围。2.湿度执行模块。湿度执行模块的程序流程图如图3-13所示。图3-13湿度执行模块程序流程图湿度执行模块继电器控制电路图如图3-14所示。图3-14温度执行模块继电器控制电路图通过判断采集到的湿度信号是否在设定的范围内,若是在此范围内,单片机维持原有状态,继电器开关维持原有状态;若是湿度信号不在设定范围内,单片机发出指令,使得继电器开关打开或者关断一段时间,相应的设备工作或者停止工作一段时间,最终达到温室内湿度始终维持在一定的范围。3.光照执行模块。光照执行模块程序流程图如3-15所示。图3-15光照执行模块程序流程图光照执行模块继电器控制电路图如图3-16所示。图3-16光照执行模块继电器控制电路图通过判断采集到的光照强度信号是否在设定的范围内,若是在此范围内,单片机维持原有状态,继电器开关维持原有状态;若是光照强度信号不在设定范围内,单片机发出指令,使得继电器开关打开或者关断一段时间,相应的设备工作或者停止工作一段时间,最终达到温室内光照强度始终维持在一定的范围。3.3.5电源模块利用三端固定输出电压的集成稳压器可以很方便地构成固定输出稳压电源[17]。首先利用变压器将220V市电调低,接下来通过桥式整流电路得到脉动的直流电,通过7805集成稳压模块即可得到5V电源。其原理图如图3-17所示。图3-17电源模块原理图3.4本章小结本章首先给出了系统的总框图,在总框图的基础上,对各个模块进行具体的设计和电路搭接,即使Visio软件绘制具体的程序流程图,使用ProtelDXP2004软件绘制具体的电路,然后对其具体实现的功能进行简要的阐述。结论温度,湿度,光照强度是农业温室内重要的环境因子,也是影响作物生长的重要因素。将这些因素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对作物生长是非常有利的,本课题即是在此背景下提出的。本文首先分析了温室控制系统的研究意义和发展方向,介绍了国内外温室发展的现状及一些较为有影响力的科研成果;其次,通过分析和比较,选出了适合本课题的电子电路元器件和芯片;然后,通过查阅一定的参考资料如芯片的PDF资料等搭接和设计了各个模块的电路,给出了程序框图;最后,将各个模块电路搭建成总电路图,完成设计,最终给出了一种操作简单,可靠,成本低廉的智能温室控制系统。设计的过程也是不断学习的过程,在此期间,学到了许多新的而又实用的知识,对以后的学习和工作都有很大的帮助。同时,本次设计同样暴露出许多的不足:首先,温室内各个环境因子是相互制约的,已经有实验证明:一种因子的改变往往会导致其它因子相应的变化,仅凭对单一因子进行监测和反馈调节是具有一定局限性的,不能完全解决问题。其次,未能对温室内各种气体成分和比例进行监控和调节;最后,智能温室控制系统是一个多变量、大惯性、非线性、强耦合的时变系统,在该类控制系统中,需要控制的环境因子往往有多个,虽然温度、湿度和光照强度是较为重要的环境因子,但是如土壤内营养液浓度、PH值和EC值等也是不可或缺的条件。解决以上问题需要更为先进的传感器和处理器。而且还需要引进更为先进的算法和控制理论,调节温室内的各环境因子的设备也要更为先进。

参考文献Ji-hongZhou,Yong-meiZuo.ApplicationofComputerControlSystemintheGreenhouseEnvironmentalManagement[C].2009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FutureBioMedicalInformationEngineering,2009:204-205.吴小伟,史志中,钟志堂等.国内温室环境在线控制系统的研究进展[J].农业化研究,2013,35(4):1-2.孔德志.自适应模糊控制技术在智能温室控制中的应用分析[J].轻工科技,2012,(10):69-70.郑文刚,赵春江,王纪华.温室智能控制的研究进展[J].农业网络信息,2004,(2):8-10.侯建华.基于CAN总线的智能温室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电工技术,2007,(3):42.牟淑杰.基于CAN总线的智能温室控制系统的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8,36(30):13466-13467.彭燕.基于BP神经网络的PID控制在温室控制系统中的应用[J].农业化研究,2011,(6):163-167.张洪润,傅瑾新,吕泉等.传感器技术大全[M].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7:1027.ZhangQian.DesignofDigitalThermometerBasedonAT89C52SingleChipMicrocontroller[C].2010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ElectricalandControlEngineering,2010:726-727.[10].DuXiao-dong,WangJunandJiPingetc.DesignandImplementofWirelessMeasureandControlSystemforGreenhouse[C].Proceedingsofthe30thChineseControlConference,Yantai,China,2011.栾学德.基于ZigBee无线网络的智能温室环境监控系统设计[D].中国海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8-32.姚有峰,找江东.基于单片机的智能温室控制系统[J].微型机与应用,2010,29(23):96-97.李全利.单片机原理及接口技术[M].第二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24-25.段晨东,张文革,李斌等.单片机原理及接口技术[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44-45..王增福,李昶,魏永明.新编线性直流稳压电源[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301-302.致谢首先要衷心感谢我的指导教师周美兰教授。本论文是在周老师的悉心指导下完成的。在整个课题的研究过程中,得到了周老师给予我的长期的鼓励和支持。在论文的写作过程中,周老师多次询问论文进度,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督促我要认真完成论文。周老师有着渊博的知识、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平易近人的高尚品格,使我不仅在知识方面有很大收获,在做人方面的收获也获益匪浅。其次,感谢在此期间帮助过的同学们。同学之间无私的关怀和帮助帮我解决了一个个难题,学到了很多知识,也体会到了同学之间相互帮助的温暖。再次,感谢父母和家人在生活中给予我的支持和鼓励,他们的支持是我强有力的后盾。最后,谨向论文评阅人以及各位专家评委表示最衷心的感谢!

附录A总电路图本章以前三章为基础,将前三章所设计和搭建的各个模块组合在一起,通过ProtelDXP2004搭建出完整的电路图。信号采集模块,信号处理模块,控制和显示模块,执行模块有机的组合成为一个完整的控制系统,控制温室内温度,湿度,光照强度等环境因子维持在一定范围。总电路图如图所示。附录B温度湿度采集模块程序/***************************************************************程序功能: 将DS18B20所采集到的温度实时显示到1602上。****************************************************************/#include<reg52.h>#include<intrins.h>#include<math.h>#defineucharunsignedchar#defineuintunsignedintsbitRS=P3^5;sbitLCDEN=P3^3;voiddelayUs(){_nop_();}voiddelayMs(uinta){uinti,j;for(i=a;i>0;i--)for(j=100;j>0;j--);}voidwriteComm(ucharcomm){RS=0;P0=comm;LCDEN=1;delayUs();LCDEN=0;delayMs(1);}//写数据:RS=1,WR=0;voidwriteData(uchardat){RS=1;P0=dat;LCDEN=1;delayUs();LCDEN=0;delayMs(1);}voidinit(){writeComm(0x38);writeComm(0x0c);writeComm(0x06);writeComm(0x01);}voidwriteString(uchar*str,ucharlength){uchari;for(i=0;i<length;i++){writeData(str[i]);}}/*****************************DS18B20**************************/sbitds=P2^2;voiddsInit(){unsignedinti;ds=0;i=100;while(i>0)i--;ds=1;i=4;while(i>0)i--;}voiddsWait(){unsignedinti;while(ds);while(~ds);i=4;while(i>0)i--;}bitreadBit(){unsignedinti;bitb;ds=0;i++;ds=1;i++;i++;b=ds;i=8;while(i>0)i--;returnb;}unsignedcharreadByte(){unsignedinti;unsignedcharj,dat;dat=0;for(i=0;i<8;i++){j=readBit();dat=(j<<7)|(dat>>1);}returndat;}voidwriteByte(unsignedchardat){unsignedinti;unsignedcharj;bitb;for(j=0;j<8;j++){b=dat&0x01;dat>>=1;if(b){ds=0;i++;i++;ds=1;i=8;while(i>0)i--;}else{ds=0;i=8;while(i>0)i--;ds=1;i++;i++;}}}voidsendChangeCmd(){dsInit();dsWait();delayMs(1);writeByte(0xcc);writeByte(0x44);}voidsendReadCmd(){dsInit();dsWait();delayMs(1);writeByte(0xcc);writeByte(0xbe);}intgetTmpValue(){unsignedinttmpvalue;intvalue;floatt;unsignedcharlow,high;sendReadCmd();low=readByte();high=readByte();tmpvalue=high;tmpvalue<<=8;tmpvalue|=low;value=tmpvalue;t=value*0.0625;value=t*100+(value>0?0.5:-0.5);//大于0加0.5,小于0减0.5returnvalue;}voiddisplay(intv){unsignedcharcount;unsignedchardatas[]={0,0,0,0,0};unsignedinttmp=abs(v);datas[0]=tmp/10000;datas[1]=tmp%10000/1000;datas[2]=tmp%1000/100;datas[3]=tmp%100/10;datas[4]=tmp%10;writeComm(0xc0+3);if(v<0){writeString("-",2);}else{writeString("+",2);}if(datas[0]!=0){writeData('0'+datas[0]);}for(count=1;count!=5;count++){writeData('0'+datas[count]);if(count==2){writeData('.');}}}/*****************************DS18B20**************************/voidmain(){uchartable[]="dangqianwendu:";send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