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化学一轮复习专题训练-化学实验_第1页
高三化学一轮复习专题训练-化学实验_第2页
高三化学一轮复习专题训练-化学实验_第3页
高三化学一轮复习专题训练-化学实验_第4页
高三化学一轮复习专题训练-化学实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三化学一轮复习专题训练--化学实验一、单选题1.实验室在低温条件下将通入溶液制取溶液。下列实验装置和操作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甲乙丙丁A.用装置甲制取 B.用装置乙除去中混有的C.用装置丙制取溶液 D.用装置丁吸收尾气中的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容量瓶、滴定管、分液漏斗使用前均需要检验是否漏水B.可用氢氟酸清洗做过硅酸分解实验的瓷坩埚C.金属镁着火时,可用泡沫灭火器灭火D.可将硝酸银固体保存在棕色细口瓶中3.实验图标是保证实验人员安全的重要措施,起到安全防范警示等作用。下列实验图标能说明该实验过程中会产生有毒气体或产生烟、雾的是()A. B. C. D.4.根据实验目的,下列实验所采用的实验方法和主要仪器错误的是()实验目的柑橘中有机酸含量的测定菠菜中叶绿素的色谱分离茶叶中钙离子的沉淀分离海带提碘过程中碘单质的萃取分离实验方法酸碱滴定法离子交换法沉淀法萃取法主要仪器选项ABCDA.A B.B C.C D.D5.下列装置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用装置甲制备 B.用装置乙干燥C.用装置丙收集 D.用装置丁制备氨水6.若将铜丝插入热浓硫酸中进行如图(a~d均为浸有相应试液的棉花)所示的探究实验,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与浓硫酸反应,只体现的酸性B.a处变红,说明是酸性氧化物C.b或c处褪色,均说明具有漂白性D.试管底部出现白色固体,说明反应中无生成7.下列实验操作、现象及结论均正确的是选项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A在烧碱溶液中滴加植物油,煮沸油层消失植物油含碳碳双键B将溴乙烷与NaOH的水溶液混合,加热,向冷却后的溶液中滴入少量溶液未观察到浅黄色沉淀溴乙烷与NaOH的水溶液不反应C向淀粉水解液中加入碘水溶液未变成蓝色淀粉已完全水解D向NaCl、NaI的混合溶液中加少量溶液产生黄色沉淀KA.A B.B C.C D.D8.为除去杂质,下列所选用的试剂或方法错误的是()选项物质杂质实验操作A将混合气体通过足量的饱和溶液B加入适量稀硫酸C溶液加入过量,过滤D溶液通入足量的气体A.A B.B C.C D.D9.下列有关化学反应速率的实验探究方案设计合理的是()选项实验方案实验目的A向等体积等浓度的H2O2溶液中分别加入5滴等浓度的CuSO4和FeCl3溶液,观察气体产生的速度比较Cu2+和Fe3+的催化效果B两支试管,都加入2mL1mol/L的酸性KMnO4溶液,再同时向两支试管分别加入2mL0.1mol/L的H2C2O4溶液和2mL0.05mol/L的H2C2O4溶液,观察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所需时间探究草酸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C在锥形瓶内各盛有2g锌粒(颗粒大小基本相同),然后通过分液漏斗分别加入40mL1mol/L和40mL18mol/L的硫酸,比较两者收集10mL氢气所用的时间探究硫酸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D探究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A.A B.B C.C D.D10.下列有关实验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对于含重金属离子的废液,可利用沉淀法进行处理B.发生火情时,若火势不大,可用湿布或石棉布覆盖火源以灭火C.易燃物如钠、钾等不能随便丢弃,中学实验室可以将未用完的钠、钾等放回原试剂瓶D.如果不慎将酸沾到皮肤上,应立即用大量水冲洗,然后用3%~5%的Na2CO3溶液冲洗11.盛装浓硫酸的运输槽应贴有的安全标志是()A. B.C. D.12.下列实验操作及现象、实验结论均正确的是()实验操作及现象结论A向1mol/LNaOH溶液中滴加饱和溶液可得到红褐色液体反应生成胶体B向某溶液中加入盐酸,有气泡产生,将该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该溶液中一定含CO32-C用洁净铁丝蘸取某溶液进行焰色试验,观察到火焰呈黄色该溶液中一定含有钠元素,可能含有钾元素D红热的铁粉与水蒸气反应后的固体中,加入足量稀盐酸溶解,再滴入KSCN溶液,不变红该固体中不含三价铁A.A B.B C.C D.D13.下列实验现象和结论相对应且正确的是()选项实验现象结论A用铂丝蘸取少量某溶液进行焰色反应火焰呈黄色证明该溶液中存在,不含B向蔗糖溶液中加入稀硫酸,水浴加热后,加入新制氢氧化铜,加热得到蓝色溶液蔗糖水解的产物没有还原性C将溶液加入溶液中,充分反应后再加入混合振荡,静置溶液分层,下层液体显紫红色氧化性:D将充满NO2的密闭玻璃球浸泡在热水中红棕色变深反应:A.A B.B C.C D.D14.下述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B证明酸性强弱:探究对分解速率的影响CD在光照条件下制取纯净的一氯甲烷根据两烧瓶中气体颜色的变化判断反应的热效应A.A B.B C.C D.D15.用标准盐酸溶液滴定未知浓度的溶液时,用酚酞作指示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用酸式滴定管盛装溶液B.滴定前,锥形瓶和滴定管均须用标准溶液润洗C.滴定前滴定管尖嘴内有气泡,滴定后尖嘴内无气泡,则测得的结果偏高D.当锥形瓶内溶液由无色变为粉红色,且半分钟内不褪色,即达到滴定终点16.下列化学方程式或离子方程式书写错误的是()A.乙醇与浓氢溴酸反应:B.用铜作电极电解硫酸铜溶液:C.甲烷燃料电池(以铂为电极、溶液为电解质溶液)负极的电极反应:D.乙醛溶液中加入足量的银氨溶液并加热:17.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向Mg(OH)2加入足量稀硫酸,加热浓缩,冷却结晶后得到硫酸镁晶体B.氨水清除试管壁附着的银镜C.可用稀硝酸鉴别MgI2、AgNO3、Na2CO3、NaAlO2四种溶液D.除去乙酸乙酯中的乙酸杂质,加入碳酸钠溶液,分液18.下列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鉴别三种溶液铝热反应冶炼镁乙酸与乙醇制备乙酸乙酯喷泉实验ABCDA.A B.B C.C D.D19.下列有关反应热及相关知识的说法正确的是()A.的燃烧热热化学方程式是B.已知转化过程C(石墨,s)=(金刚石,s),则石墨比金刚石更稳定C.中和热测定实验中,应把稀硫酸缓慢并分次倒入NaOH溶液中并搅拌D.锌与稀硫酸的反应是放热反应,放热反应在常温常压下均能自发进行20.下列有关物质鉴别的方法描述不正确的是()A.无需其他试剂即可鉴别:Na2O2与Na2CO3两种粉末B.用澄清石灰水鉴别:Na2CO3和NaHCO3两种无色溶液C.用稀盐酸可以鉴别NaHCO3溶液与Na2CO3溶液D.利用焰色试验鉴别NaCl溶液和KCl溶液二、综合题21.(1)Ⅰ.已知25℃,NH3·H2O的Kb=1.8×10−5,H2SO3的Ka1=1.3×10−2,Ka2=6.2×10−8。若氨水的浓度为2.0mol·L−1,溶液中的c(OH−)=mol·L−1,0.1mol·L−1的(NH4)2SO3溶液显(填“酸性”、“碱性”或“中性”)。(2)Ⅱ.某学生用0.200mol·L−1的标准NaOH溶液滴定未知浓度的盐酸,其操作可分为如下几步:①用蒸馏水洗涤碱式滴定管,并注入NaOH溶液至“0”刻度线以上②固定好滴定管并使滴定管尖嘴充满液体③调节液面至“0”或“0”刻度线以下,并记下读数④量取20.00mL待测液注入洁净的锥形瓶中,并加入3滴酚酞溶液⑤用标准液滴定至终点,记下滴定管液面读数请回答:①以上步骤有错误的是(填编号)。②滴定终点的现象为。③用标准NaOH溶液滴定时,应将标准NaOH溶液注入中(从图中选填“甲”或“乙”)。④下列操作会引起实验结果偏大的是填编号。A.在锥形瓶装液前,留有少量蒸馏水B.滴定前,滴定管尖嘴有气泡,滴定后无气泡C.滴定终点俯视读数D.用滴定管量取待测液时,开始时正确读数,后俯视读数22.碘化亚铜()可用作有机反应催化剂。某化学兴趣小组以黄铜矿(主要成分为,其中的化合价为+2)为原料制备的流程如下:已知:是白色粉末,不溶于水,能与过量继续反应:,从而溶于溶液中。回答下列问题:(1)“浸取”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该步骤使用的溶液的浓度为560,则其物质的量浓度为(保留2位小数)。(2)“滤渣处理”过程中发生的基本反应类型为。(3)“溶解”时,被还原为,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4)“转化”时生成的离子方程式为,该步骤需要控制溶液的用量,其原因是。(5)用溶液洗涤沉淀的目的是。(6)已知:,,取2.00g放入锥形瓶中,加入100a溶液,充分振荡后,测得溶液中,则a约为(保留1位小数,溶液体积变化忽略不计)。23.镍钴锰酸锂材料是近年来开发的一类新型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具有容量高、循环稳定性好、成本适中等优点,这类材料可以同时有效克服钴酸锂材料成本过高、磷酸铁锂容量低等问题,工业上可由废旧的钴酸锂、磷酸铁锂、镍酸锂、锰酸锂电池正极材料(还含有铝箔、炭黑、有机黏合剂等),经过一系列工艺流程制备镍钴锰酸锂材料,该材料可用于三元锂电池的制备,实现电池的回收再利用,工艺流程如下图所示:已知:①粉碎灼烧后主要成分是、、、MnO、Fe2O3、;②萃取剂对选择性很高,且生成的物质很稳定,有机相中的很难被反萃取请回答下列问题:(1)正极材料在“灼烧”前先粉碎的目的是。(2)“碱浸”的目的是,涉及的化学方程式是。(3)“酸浸”时加入的作用是。(4)上述工艺流程中采用萃取法净化除去了,若采用沉淀法除去铁元素,结合下表,最佳的pH范围是。

开始沉淀时pH1.53.46.36.66.77.8完全沉淀时pH3.54.78.39.29.510.4(5)镍钴锰酸锂材料中根据镍钴锰的比例不同,可有不同的结构,其中一种底面为正六边形结构的晶胞如图所示。①该物质的化学式为,写出基态Mn原子价层电子的轨道表示式。②已知晶胞底面边长是anm,高是bnm,一个晶胞的质量为Mg,计算该晶胞的密度(用计算式表示)。24.实验室欲用NaOH固体配制1.0mol/L的NaOH溶液240mL。(1)本实验必须用到的仪器有天平、药匙、玻璃棒、胶头滴管、烧杯、。(2)要完成本实验该同学应称出gNaOH。(3)使用容量瓶前必须进行的一步操作是。(4)在配制过程中,其他操作都是正确的,下列操作会使浓度偏高的是____(填序号)。A.所用NaOH已经潮解B.向容量瓶中加水未到刻度线C.有少量NaOH溶液残留在烧杯里D.用带游码的托盘天平称5.4gNaOH(1g以下用游码)时误用了“左码右物”方法25.碘在科研与生活中有重要应用。某兴趣小组用、淀粉溶液、、等试剂,探究反应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已知:。回答下列问题:(1)向与淀粉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溶液,当溶液中的耗尽后,溶液颜色将由无色变成为蓝色。为确保能观察到蓝色,与初始的物质的量需满足的关系为:2(填“>”“<”“=”)。(2)为探讨反应物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设计的实验方案如下表:实验序号体积/溶液水溶液溶液淀粉溶液①10.00.04.04.02.0②9.01.04.04.02.0③8.0Vx4.04.02.0表中Vx=。若实验①中观察到溶液变蓝的时间为,则用的浓度变化表示的反应速率为。(3)已知某条件下,浓度~反应时间t的变化曲线如图,若保持其他条件不变,请在答题卡坐标图中,分别画出降低反应温度和加入催化剂时的变化曲线示意图(进行相应的标注)。

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A【解析】【解答】A、浓盐酸和二氧化锰在加热条件下才能反应生成氯气,缺少加热装置,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故A符合题意;

B、饱和食盐水抑制氯气溶解,HCl极易溶于水,通过饱和食盐水洗气能除去氯气中的HCl杂质,能达到实验目的,故B不符合题意;

C、低温条件下,将氯气通入KOH溶液中制得KClO,能达到实验目的,故C不符合题意;

D、氯气有毒,不能直接排入空气中,可以用NaOH溶液吸收,能达到实验目的,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A、浓盐酸和二氧化锰制备氯气需要加热;

B、饱和食盐水抑制氯气溶解;

C、温度较低时,氯气和KOH溶液反应生成KCl、KClO;

D、氯气有毒,且能与氢氧化钠反应。2.【答案】A【解析】【解答】A.容量瓶颈上有玻璃塞,酸式滴定管下端有玻璃活塞,简式滴定管下端有玻璃珠和分液漏斗下端有玻璃活塞,它们是否密封不能直接观察出来,故使用前均需要检验是否漏水,A符合题意;B.瓷坩埚的主要成分中含有二氧化硅,能够与氢氟酸反应,不能用氢氟酸清洗做过硅酸分解实验的瓷坩埚,B不符合题意;C.由于镁可以在CO2中继续激烈燃烧,反应原理为:2Mg+CO22MgO+C,故金属镁着火时,不可用泡沫灭火器灭火,C不符合题意;D.硝酸银见光易分解,可将硝酸银固体保存在棕色广口瓶中,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

【分析】A、含有塞子的仪器使用前需要检验是否漏水;

B、氢氟酸可以和二氧化硅反应;

C、镁可以和二氧化碳反应;

D、硝酸银应该装在棕色广口瓶。3.【答案】C【解析】【解答】戴护目镜、实验结束后应立即用肥皂等清洗双手、会遇到加热操作与有毒气体、烟、雾无直接关系,排风与有毒气体、烟、雾有直接关系,故答案为:C

【分析】有毒气体应该通风排气。4.【答案】B【解析】【解答】A、测定柑橘中有机酸含量,可用碱进行滴定,用碱式滴定管盛装碱性标准液,故A正确;

B、利用不同物质在由固定相和流动相构成的体系中具有不同的分配系数,当两相作相对运动时,这些物质随流动相一起运动,并在两相间进行反复多次的分配,从而使各物质达到分离,而不是使用离子交换树脂分离,故B错误;C、钙离子转化为沉淀,过滤分离,过滤需使用漏斗,故C正确;D、碘在有机溶剂中的溶解度大于在水中的溶解度,则用有机溶剂萃取后分液分离,需使用分液漏斗,故D正确;

故答案为:B。【分析】A、可用酸碱滴定法测定柑橘中有机酸的含量;

B、利用吸附剂对不同有机物吸附作用不同,分离、提纯有机物的方法叫色谱法;

C、过滤沉淀需要使用漏斗;

D、可通过萃取的方法分离碘。5.【答案】D6.【答案】B【解析】【解答】A.Cu和浓H2SO4反应生成CuSO4、SO2和H2O,生成CuSO4体现出浓硫酸的酸性,生成SO2体现出浓硫酸的强氧化性,A不符合题意;

B.a处的紫色石蕊溶液变红,是因为SO2与H2O反应生成了酸,可说明SO2是酸性氧化物,B符合题意;

C.b处品红溶液褪色,是因为SO2具有漂白性,而c处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是因为SO2和KMnO4发生氧化还原反应,SO2体现出还原性,C不符合题意;

D.试管底部出现的白色固体是CuSO4,因为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将生成的H2O吸收,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A.根据铜与浓硫酸反应的产物进行分析。

B.酸性氧化物是指能与碱作用只生成一种盐和水的氧化物,大部分酸性氧化物能跟水直接化合生成含氧酸。

C.SO2使品红褪色,体现了SO2的漂白性;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体现了SO2的还原性。

D.根据反应前后元素守恒及物质的性质进行分析。7.【答案】C8.【答案】B【解析】【解答】A.CO2(HCl),将混合气体通过足量的饱和NaHCO3溶液,NaHCO3+HCl=NaCl+H2O+CO2↑,可以除掉HCl。故A正确。

B.Fe(Al),加入适量稀硫酸,稀硫酸与Fe和Al都反应,金属固体溶解,放出氢气。故B错误。

C.BaCl(HCl),加入过量BaCO3,2HCl+BaCO3=BaCl2+H2O+CO2↑,除去了HCl,再过滤掉多余的BaCO3,即可达到除杂的目的。故C正确。

D.NaHCO3(Na2CO3),通入足量的CO2气体,Na2CO3与CO2反应:Na2CO3+CO2+H2O=2NaHCO3,即可达到除杂的目的。故D正确。

故选B。

【分析】除杂的原则:不增(不能引入新的杂质)、不减(不能减少被提纯的物质)、易分离(分离操作简便易行)、易复原(被提纯物易复原)。9.【答案】D【解析】【解答】A.催化剂中阴阳离子均不同,应控制阴离子相同比较Cu2+和Fe3+的催化效果,A不符合题意;B.高锰酸钾过量,草酸均不足,溶液均不褪色,不能说明浓度对速率的影响,B不符合题意;C.18mol/L的硫酸为浓硫酸,与Zn反应生成二氧化硫,不能比较浓度对生成氢气速率的影响,C不符合题意;D.只有温度不同,可探究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

【分析】A、控制变量法只能改变一个条件不同;

B、草酸量不足,溶液无法完全褪色;

C、浓硫酸和锌反应生成二氧化硫;

D、所有条件均相同,只有温度不同,满足控制变量法的操作要求。10.【答案】D【解析】【解答】A.重金属元素的离子在进入水体和突然以后会污染环境,可以用沉淀法将其沉淀下来,避免污染。不符合题意;

B.湿布或石棉网可以隔绝氧气,达到灭火的效果,不符合题意;

C.钾、钠是极其活泼的金属,遇到水会剧烈反应,所以不能随意丢弃,不符合题意;

D.碳酸钠具有一定的腐蚀性,不能用碳酸钠冲洗,应该用碳酸氢钠,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进行实验操作时,应该注意实验安全。注意危险药品的使用。11.【答案】D【解析】【解答】浓硫酸具有强烈的腐蚀性,因此盛装浓硫酸的运输槽应贴有的安全标志是腐蚀品,故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

【分析】依据物质的性质选择。12.【答案】C【解析】【解答】A.制备胶体时应该将饱和FeCl3溶液加入沸水中,若加入NaOH中会生成沉淀,A不符合题意;B.碳酸根离子、碳酸氢根离子均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且二氧化硫、二氧化碳均使石灰水变浑浊,由操作和现象可知,溶液中不一定含有,B不符合题意;C.焰色试验,观察到火焰呈黄色,一定有钠元素,可能含有钾元素,故C符合题意;D.热的铁粉与水蒸气反应后的固体中,加入足量稀盐酸溶解,再滴入KSCN溶液,不变红,说明溶液中没有Fe2+,但不能证明固体中不含三价铁,可能是固体溶于盐酸生成Fe3+,Fe3+和过量的铁反应生成了Fe2+,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分析】A.制备胶体时应该将饱和FeCl3溶液加入沸水中,再加热;B.碳酸氢根离子会干扰碳酸根离子的检验;C.实验操作及现象、实验结论均正确;D.可能因为Fe3+和过量的铁反应生成了Fe2+。13.【答案】D【解析】【解答】A.进行焰色反应,火焰呈黄色,说明含有,要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现象后才能确定是否含有,A不符合题意;B.蔗糖在稀硫酸催化作用下发生水解反应产生葡萄糖,若要证明水解产生的物质,首先要加入中和硫酸,使溶液显碱性,然后再用新制进行检验,B不符合题意;C.根据实验现象,只能证明溶液中生成了,由于溶液中含有两种氧化性物质、,二者都可以将氧化为,因此不能证明氧化性:,C不符合题意;D.是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颜色变深,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

【分析】A.考查的是颜色反应离子检验的操作,钾离子需要透过蓝色钴玻璃

B.醛基的检验需要在碱性条件下进行

C.考查的是硝酸和铁离子的氧化性与碘单质的氧化性强弱的比较

D.考查的通过温度的变化来确定反应的放热与吸热14.【答案】D15.【答案】C【解析】【解答】A.酸式滴定管不能盛装碱性试剂,故A不符合题意;B.锥形瓶不能用标准溶液润洗,否则导致体积偏大,故B不符合题意;C.滴定前滴定管尖嘴内有气泡,导致初始读数偏小,最终标准液的体积偏大,测得结果偏高,故C符合题意;D.用盐酸滴定氢氧化钠溶液,酚酞作指示剂,终点颜色变化为粉红色变为无色,故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

【分析】依据中和滴定相关知识及酸碱滴定管的使用及其误差分析解答。16.【答案】B【解析】【解答】A.乙醇与浓氢溴酸反应发生取代反应,溴原子取代醇羟基,A不符合题意;B.用铜作电极电解硫酸铜溶液,阳极:Cu-2e-=Cu2+,阴极:Cu2++2e-=Cu,B符合题意;C.燃料电池负极为燃料甲烷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在碱性条件下,电极反应式:,C不符合题意;D.乙醛溶液中加入足量的银氨溶液并加热,醛基被氧化为羧基,反应方程式为:,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

【分析】A.乙醇与浓氢溴酸反应发生取代反应,溴原子取代醇羟基;

C.燃料电池中,通入燃料的一极为负极,负极发生氧化反应,通入氧气的一极为正极,正极发生还原反应;

D.乙醛能被银氨溶液氧化生成乙酸铵。17.【答案】B【解析】【解答】A.氢氧化镁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镁和水,硫酸镁溶液经加热浓缩、冷却结晶可制备硫酸镁晶体,故A正确;

B.氨水和银不反应,不能用氨水清除银镜,应用硝酸溶液清洗试管壁附着的银镜,故B错误;

C.MgI2、AgNO3、Na2CO3、NaAlO2四种溶液分别与HNO3反应时,现象分别为溶液变为黄色、无明显现象、有无色气泡生成、先生成白色沉淀后沉淀消失,现象不同,能鉴别,故C正确;

D.乙酸乙酯中含有乙酸杂质,加入碳酸钠溶液,碳酸钠与乙酸反应生成能溶于水的乙酸钠,乙酸乙酯难溶于碳酸钠溶液,出现分层,通过分液达到除杂的目的,故D正确;故答案为:B。

【分析】依据物质的性质判断应用,B中氨水和银不反应分析。18.【答案】A【解析】【解答】A.氢氧化钡溶液滴入氯化铵溶液中,会出现刺激气味,氢氧化钡溶液滴入硫酸铵溶液中会出现白色沉淀和会出现刺激气味,氢氧化钡溶液滴入硫酸钠溶液中会出现白色沉淀,A符合题意;B.铝热反应不能用于冶炼镁,铝不和氧化镁反应,B不符合题意;C.制取乙酸乙酯不能将导管插入溶液之中,避免产生倒吸现象,不能用氢氧化钠,应该用饱和的碳酸钠溶液,C不符合题意;D.酚酞遇碱变红,不会出现蓝色喷泉,可以出现红色喷泉,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分析】A、氢氧化钡和铵盐反应生成氨气,和硫酸盐反应生成硫酸钡;

B、铝热反应的前提是制备比铝活泼性弱的金属;

C、酯化反应吸收的液体应该用饱和碳酸钠溶液;

D、酚酞遇碱变红。19.【答案】B【解析】【解答】A.生成的物质应为液态水,故A不符合题意;

B.,则石墨的能量较低,即石墨比金刚石更稳定,故B不符合题意;

C.中和热测定实验中,应把稀硫酸一次性快速倒入NaOH溶液中并搅拌,以防止热量散失,影响测量结果,故C不符合题意;

D.并不是放热反应在常温常压下均能自发进行,比如燃烧反应,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燃烧热指在25℃、101kPa时,1mol纯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时所放出的热量。

能量越低,物质越稳定。

中和热测定实验要减小热量损失。

反应是否能自发进行,不仅与焓变有关还与熵变有关。20.【答案】B【解析】【解答】A.过氧化钠是黄色粉末,而碳酸钠是白色粉末,故A不符合题意B.两者产生产生的现象相同,加入氢氧化钙不能进行鉴别,故B符合题意C.通过逐滴滴入产生气泡的快慢进行判断,故C不符合题意D.钠元素的焰色是黄色,而钾元素的焰色透过蓝色钴玻璃是紫色,故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

【分析】鉴别物质可以通过物理性质或者是化学性质进行鉴别,通过化学性质体现出不同的现象进行鉴别

A.通过物质性质颜色进行去区分

B.两者均与氢氧化钙反应产生白色沉淀,故不能区分

C.可以通过产生气泡的速率进行鉴别

D.通过焰色的不同进行鉴别21.【答案】(1)6.0×10-3;碱性(2)①;滴入最后一滴氢氧化钠溶液,溶液恰好由无色变成粉红色,且半分钟内不褪色;乙;BD【解析】【解答】(1)已知25℃,NH3·H2O的Kb=1.8×10−5,H2SO3的Ka1=1.3×10−2,Ka2=6.2×10−8。若氨水的浓度为2.0mol·L−1,溶液中的c(OH−)=mol/L=6.0×10-3mol·L−1,根据Kb=1.8×10−5大于Ka2=6.2×10−8因此亚硫酸按溶液显碱性,故正确答案是;6.0×10-3、碱性

(2)(1)①用蒸馏水洗涤键是滴定管,没有用待盛装的碱液润洗将导致浓度偏小,故①符合题意②固定号滴定管并使滴定管尖端充满液体,故②不符合题意③调节液面至0或者0刻度线下,并记下读数,故③不符合题意④量取20.00mL待测液注入洁净的锥形瓶中,并加入3滴酚酞溶液,故④不符合题意⑤用标准液滴定至终点,记下滴定管液面读数,故⑤不符合题意

(2)滴定终点的现象为滴入最后一滴氢氧化钠溶液,溶液恰好由无色变为粉色,且半分钟不褪色,

(3)图中的甲为酸式滴定管,乙为碱式滴定管,用标准氢氧化钠溶液滴定时,应该将氢氧化钠溶液注入到乙中

(4)A.在锥形瓶装液体前,留有少量的蒸馏水,碱液的物质的量不变,不影响滴定结果,故A不符合题意

B.滴定前,滴定管尖嘴有气泡,滴定后无气泡,读取的体积偏大,最终计算出的浓度偏高,故B符合题意

C.滴定终点时俯视读数,读出的所用标准液的体积偏小,计算出的待测液的浓度偏小,故C不符合题意

D.用滴定管量取待测液时,开始正确读数,后仰视读数,读取的体积偏大,最终计算出的结果偏大。故D符合题意【分析】(1)根据氨水的电离常数即可计算出氢氧根的浓度,结合给出的氨水的电离常数和亚硫酸的二级电离常数即可判断酸碱性

(2)①根据滴定操作实验的具体步骤进行判断即可②氢氧化钠滴定酸,利用酚酞做指示剂,因此当出现变红且半分钟不褪色即可证明终点③氢氧化钠是碱因此放在碱式滴定管中④根据c=进行判断要使结果偏大,可能是n增大,或者是v减小,导致n增大的是滴定前有气泡,滴定后无气泡和开始时正确读数后来俯视读数。22.【答案】(1)CuFeS2+4FeCl3=CuCl2+5FeCl2+2S;3.45(2)置换反应(3)4Cu+NO+10H+Δ__4Cu2++NH+3H2O(4)2Cu2++4I-=2CuI↓+I2;防止过量I-溶解CuI,降低产率(5)除去附着在CuI上面的碘单质(6)0.5【解析】【解答】利用Fe3+强氧化性,将CuFeS2中S元素氧化成硫单质,然后加热Fe粉,发生置换反应,Fe将Cu置换出来,过滤后,得到Cu和过量Fe,利用Cu不与稀硫酸反应,加入稀硫酸溶液,把Fe除去,得到纯净Cu单质,将Cu放入稀硫酸、NH4NO3溶液中Cu溶解为Cu2+,Cu2+与I-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CuI和I2,利用碘单质的氧化性,将Na2SO3氧化,据此分析;(1)“浸取”时,利用Fe3+氧化性,将S元素氧化成S单质,本身被还原成Fe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FeS2+4FeCl3=CuCl2+5FeCl2+2S;令溶液的体积为1L,FeCl3物质的量浓度为=3.45mol·L-1;故答案为CuFeS2+4FeCl3=CuCl2+5FeCl2+2S;3.45;(2)根据上述分析,“滤渣处理”发生反应为Fe+H2SO4=FeSO4+H2↑,该反应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为置换反应;故答案为置换反应;(3)“溶解”步骤是溶解Cu单质,因此离子反应方程式为4Cu+NO+10H+Δ__4Cu2++NH+3H2O;故答案为4Cu+NO+10H+Δ__4Cu2++NH+3H2O;(4)根据流程,制备的CuI,Cu显+1价,“溶解”步骤Cu元素显+2价,“转化”步骤中Cu2+与I-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离子反应方程式为2Cu2++4I-=2CuI↓+I2;根据题中所给信息,CuI溶于KI溶液中,如果KI溶液过量,CuI溶解,降低CuI产率;故答案为2Cu2++4I-=2CuI↓+I2;防止过量I-溶解CuI,降低产率;(5)CuI表面含有I2,利用I2的氧化性将Na2SO3氧化,因此Na2SO3溶液的作用是除去附着在CuI上面的碘单质;故答案为除去附着在CuI上面的碘单质;(6)混合后溶液中发生CuI+Br-CuBr+I-,测的溶液中c(I-)=1.0×10-4mol·L-1,过程中消耗c(Br-)=1.0×10-4mol·L-1,即有,代入数值,得出,推出a约为0.5;故答案为0.5。

【分析】难点分析(3)该反应为氧化还原反应,氧化剂为NO3-,被还原为NH4+;还原剂为Cu,被氧化为Cu2+,结合化合价升降相等配平即可。

(4)要充分利用题目提供信息,CuI能够与I-继续反应,说要要控制KI的用量。

(6)利用CuI+Br-CuBr+I-结合碘化铜和溴化铜的溶解平衡常数计算即可。23.【答案】(1)增大固体与相应反应物的接触面积,使反应更充分(2)除去氧化物中的;(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