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农业园区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一标段)施工图设计说明_第1页
现代农业园区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一标段)施工图设计说明_第2页
现代农业园区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一标段)施工图设计说明_第3页
现代农业园区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一标段)施工图设计说明_第4页
现代农业园区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一标段)施工图设计说明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现代农业园区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一标段)施工图设计说明第页施工图设计说明1概况1.1基本情况开州区位于重庆市东北部,地处长江之北,大巴山南坡(占全境四分之一)与川东平行岭谷(占全境四分之三)的结合地带。介于北纬30°49′30″—31°41′30″与东经107°55′48″—108°54′之间,属国际东7时区。西邻四川省开江县,北接城口和四川省宣汉县,东毗云阳县和巫溪县,南邻万州区。全区幅员面积3963km2,辖40个镇乡街道、535个村(社区),总人口167万人。开州区四面环山,疆界大多由山岭构成,中为小江(澎溪河)上、中流域小盆地,自然界线分明。形状象一片甜橙叶,由东北向西南斜置。长轴距离120km,最宽距离50km。西距重庆主城区高速公路290km,南距万州40km。铁桥镇位于开州区西南部,距开州城区29km,以境内清代初期所建的“铁锁桥”而得名,全镇辖15个村、3个社区,141个村(居)民小组,幅员面积115km2(其中耕地4.61万亩、林地6.49万亩)。铁桥镇地处澎溪河中游,属浅丘河谷地形,海拔180m~1200m之间,立体气候明显,年平均气温20℃左右,年降雨在1000mm以上。1标段建设内容:铁桥镇灵通村旱地整治422.57亩,水田整治371.86亩,新修排水沟2010m,新修机耕道3797m,提灌站1座,工号牌26个;长沙镇福城村新建24个错车道;长沙镇齐圣村新建3.5m宽机耕道887.96m,新建2.0m宽机耕道 2697m。1.2设计依据(1)《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NY/T2148-2012);(2)《高标准农田建设通则》(GB/T30600-2022);(3)《高标准农田建设规范》(DB50/T761-2017);(4)《农田排水工程技术规范》(SL/T4-2020);(5)《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GB/T16453.1-2008);(6)《小交通量农村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2111-2019);(7)《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11);(8)《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9)《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GB50288-2018);2工程规划设计2.1田块整治工程田块整治工程是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的核心,是促进耕地集中连片,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提升耕地质量,优化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实现节约集约利用和规模效益的有效途径,而宜机化整治是实现田块整治的主要方式。宜机化整治就是以国家《高标准农田建设通则》为指导,以重庆市《丘陵山区宜机化地块整理整治技术规范(DB50/T795-2017)》为标准,综合运用工程机械、农业机械、有机质提升等工程和生物措施,对现状土地进行连通地块、并小为大、调整布局等有利机械化生产作业的持续改造过程。本次田块整治主要为旱地整治和水田整治,通过梯台式、地块连通等方式将原有的零散坡地等进行整治,形成规模化地块,使得土地翻耕深松、播种插秧、病虫害防治、收割运输等均实现机械化操作,适宜后期产业发展需要。2.1.1旱地整治项目区旱地6~25°区域,相对高差不大,适合梯台平整工程。项目区内的旱地经过多年的耕作习惯和权属界线,形成了比较破碎的地块,而且多数旱地由于劳动力不足,机械化程度不高,均处于撂荒状态,为促进该片区域的宜机化操作,对部分旱地进行台面梳理,重新划分地块,以达到宜机化操作的目的。通过重新划分地块,减少了凌乱的田坎,是项目区新增耕地的主要来源。(1)田块设计根据现场实地踏勘,现状旱地地块大小不一,坡度超过机械通过要求,难以适应机械化操作,拟对项目区旱地进行坡式和水平梯田改造。地块坡度5~15°改为水平梯田,田面宽度6~10m,地块坡度在16~25°改为坡式梯田,田面宽度6~8m。(2)田坎设计本设计中旱地田坎为均土坎,内外边坡坡度1:0.5,田坎宽度0.3m,田坎高度0.87~1.9m,田坎砌筑采用素土分层夯实填筑;每层夯实厚度20cm,采用夯实机进行机械夯实,夯实度要求≥92%,不得垮塌。旱地改造中预留机械连通道和背沟、围沟,并与地块外部道路、水沟连接。背沟采用倒梯形设计,上底宽0.4m,下底宽0.2m,深度0.3m。(3)表土复位在地块完成削坎整形、新修田坎后,需对地表全面进行细部平整,使田面平整无较大坑包,表土细碎均匀,坡度均匀,横坡不超过3%,纵坡不超过10%。2.1.2水田整治推进地块宜机化整治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重大基础性建设,为实现农业规模化、集约化、机械化生产创造前提条件,使农业获得规模效益,提高生产力,减少劳动力需求,增加农民收入。根据项目区地形和土壤条件结合产业发展规划定位,水田整治区域主要以有机水稻种植为主,根据种植作物的基本要求,结合项目区自然条件、高标准农田工程建设标准、耕作方式等,通过田块归并,田坎整形,消除边角地,形成较大连片的条田区域,配套机耕道方便机械耕作。水田整治地面坡度6°以下的水田区域,是高标准农田重点建设区域。根据坡度和地形条件,形成近似长方形或等宽弧形田块。项目现有田块除极少已成方形之外,大多数田块不规则,形成尖角机械无法进行耕作,同时,原有耕作区以冬水田一季早稻和再生稻为主,经过整治需要满足水旱轮作。①田块规划。根据地形条件确定,上下高差0.5m以内的田块进行归并,田块不出现尖角和死角。原则上只对原田坎进行整理取直,消除田块尖角和死角,对相邻田块高差在50cm以内的田块进行合并,满足宜机宜耕。②田坎设计。以规划田块为指导,现场根据地形、基础设施、田面高差等进行调整。田坎设计不能使田块出现小于60度的死角,田块上下高差不大于1.5m,相邻田块高差不大于0.5m。田坎设计顶宽0.5m,高出田面0.3m,顶宽0.5m,内坡1:0.1,外坡率1:0.5~1:1,采用素土夯筑,新筑田块必须从犁底层以下开始筑基,根据田块大小在田坎上应设置放水口。③水田整治施工设计(1)开缺放水:放干后进行挖沟滤水,开挖土沟规格为0.8m(宽)×1.0m(深),开挖密度为500m/hm²,田块内开挖土沟呈树枝状均匀布置,待田面水彻底滤干后再进行一下步操作;(2)挖除田埂:将拟进行条田整治的田块内田埂挖除,运到指定地点堆放;(3)表土剥离:在指定条田区域内,对挖填高差大于20cm的田块进行表土剥离,剥离厚度为30cm,剥离的表土堆放在指定区域,由于堆放时间短,对堆放高度、形状不做要求,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处理;(4)深层土方移动:将挖方区域的土推运至填方区域,使合并后田块内的田面平整度基本一致;(5)犁底层夯实:在深层土方移动过程中会破坏原有犁底层结构,因此在完成第4步工序后,需对平整的深层土进行压实,压实后的犁底层土壤容重控制在1.8~2.0g/cm3之间;(6)田埂修筑:新修田坎为土质田坎,采用生土分层夯实,根据实际情况每条田坎设置1到3处放水口,修筑好的田坎具有囤水功能;(7)表土回填:将剥离的表土回填至合并后的田块内,均匀摊铺;并进行田面平整,检查田面是否达到水平,田面高差应在±3cm以内;(8)人工细部平整:机械实施平整后的田块土质不够疏松,和部分区域田面高差问题,需要细部平整后才能达到耕作要求。(9)泡田打浆(2次):在第7、8工序完成后,对田块进行蓄水,蓄水深度控制在5~10cm,蓄水后使田块表层土充分浸泡,浸泡时间不少于5天,最后对充分浸泡后的田块进行翻耕打浆,翻耕采用人工翻耕,翻耕深度控制在10cm以内,翻耕过程中使表层土得到充分搅动,搅动产生的泥浆将向犁底层下渗,填满犁底层中的缝隙,如此形成人工再造犁底层。④水田整治土方量计算(内部挖填平衡)根据碎块田面高程计算出设计标高,对老田进行挖高填低,并进行底土夯实,使平整后田块具有保水保肥能力,回填原剥离表土。⑤下田坡道设计为了实现项目区宜机宜耕的目标,在完善田间道路设施的同时,配套田块整治,增加耕作道与地块、地块与地块的搭接新建下田坡道,下田坡道宽3.0m,长度根据搭接高差决定,下田坡道路面坡度不大于20°,采用素土夯筑,现时缓坡、梯台充分利用地面坡度,形成自然通道,满足机械下田作业要求。⑥清杂(1)对影响生产的竹林地、灌木林地及部分乔木和经果林需要整治为耕地,同时,因田间道路基础设施不完善,纳入规划整治地块有摞荒和地块周边生长乔木,在整治前应进行清杂。本项目清杂采用人工清杂与机械清杂相结合,对乔木和竹林,采用人工伐树、截断、砍枝,就地地堆放,由农户自行组织外运,机械统一对树根进行开挖,土地整治范围内不能残留树根,特别是能萌芽的树根,如竹根、刺槐等。荒草地、灌木林地由机械统一除杂,对杂草、藤蔓进行切碎后就地深埋于旱地中。(2)坟地和电杆等处理。田块整治工程需对进行土方移动,会原有坟地、电杆、已硬化道路及其他建筑造成影响,为保障相关建筑安全,一边开挖距离大于3m,对有蓄水及其他重要设施应大于5m,开挖边坡不小于1:1。2.2灌溉与排水工程修建排水沟内空断面尺寸为0.5*0.5m,边墙采用M7.5砖砌边墙厚度180mm,底板采用10cm厚C20砼现浇。沟槽开挖如出现软基,应挖除,超挖部分需用块石做加固处理;沟渠与道路相交处需设置过水涵;沟墙需留设放水口,即侧墙浇筑时预留部分缺口,位置、宽度和深度根据实际地形情况确定。2.3田间道路工程道路工程是高标准农田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农业生产、交通运输、农民生活和农业机械化等诸多需求。田间机耕道同农业生产作业过程直接相联系,其布局要求有利于田间生产和劳动管理,既要考虑人畜作业的要求,又要为机械化作业创造条件,应与田、林、路、沟、渠结合布局。按照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土地集中连片并适应中型农业机械化生产的要求,根据《重庆市土地整治工程建设标准》、《小交通量农村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2111-2019》和《农业机械田间行走道路技术规范》(NYT2194-2012),田间机耕道设计行车道宽度3~3.5m,设计行车速度15km/h。(1)平面设计据总图路线控制点进行设计,设计采用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1985国家高程基准。本次设计田间道路:道路路线应满足其运输和集散功能,并结合实际地形和等高线走向以及避让周边居民房屋和重要设施等因素确定,平曲线最小半径最小半径10m。弯道超高和加宽:当平曲线半径等于或小于150m时,应在曲线上设置超高,在曲线内侧加宽,并在平曲线两端各设置一段不少于10m的超高缓和段,超高横坡度最大值不超过8%,积雪冰冻地区不超过6%。(2)纵断面设计纵断面设计基本依现状地形和在满足路面排水及居民出行的前提下,按照尽量减小填挖方、节约投资、符合环境保护的原则进行拉坡设计。最大纵坡12%。由于本次设计道路与许多现状道路、人行道相交,纵断面设计时已考虑与对应道路衔接、坡度顺接。施工单位应注意结合现场,对在道路相交处注意圆顺。(3)横断面设计①泥结石路面:路面宽设计3.0m~3.5m,新修机耕道先进行路基开挖,碾压平整夯实,压实度达到95%,再铺设10cm厚泥结碎石路面。路面保持2%的横坡,使路面水排出不积于路中。根据地形设置砼边沟。②混凝土路面:路面宽设计2.0m~3.5m,基层设计为50mm碎石路基,面层为200mm厚C25混凝土路面,振捣平整。新修机耕道先进行路基开挖,碾压平整夯实,压实度达到95%上。路面保持2%的倾斜度,使路面水排出不积于路中。根据地形设置砼边沟。(4)错车道本项目新修田间道道由于路面宽度限制,小型机械无法在路面部分完成错车动作,因此沿线需布置错车道,错车道选择位置为平坦且通视条件好的路段。采用倒梯形结构,上顶长10m,沿行车道方向即下顶长20m,即其两侧各宽出5m的三角区域,错车位超出路面宽度为2.0m。(5)平交口新建田间机耕道或改建田间机耕道与其它道路相交时应逐个单独布置平交口,平面交叉范围内的纵坡应尽可能平缓,纵坡宜小于3%,困难地段不宜大于5%;道路交叉口最小转弯半径为6m,相交道路设计高程不一致时应设置连接段,连接段坡度不大于15°,平交口做法与所在田间机耕道相同。3施工组织设计3.1工程施工条件3.1.1地理位置及交通条件根据实地踏勘调查,本项目所需水泥在温泉镇购买,运距55km,钢筋等主材在开州城区购买,运距30km,工程区附近可供购买的料场众多,施工所需的粗细骨料可在可到铁桥镇五福采石场购买,运距25km,砂到临岗工业园购买、运距40km。其他生产生活用品在铁桥镇购买。3.1.2施工工期本工程总工期为12个月,其中准备工期1个月,主体工程施工期10个月,完建期1个月。3.2主体工程施工工艺3.2.1施工测量根据监理工程师提供的测量基准点,采用全站仪进行控制测量、施工测量、进度测量及竣工测量。增设的施工测量控制点,应设置在开挖区外,用围栏加以保护,报送监理工程师核准后使用。(1)控制测量根据监理工程师的要求,以及图纸及建筑物的结构形式,设置主要断面轴线点的坐标控制网点,绘制控制网点平面布置图,并计算出建筑物关键点的坐标。(2)施工测量根据设计图纸标明的建筑物的各部分尺寸,按施工进度进行施工放样。先用全站仪确定建筑物的轴线点或关键点的位置,再用水准仪测出地面或建筑物施工高程,用钢尺丈量出断面尺寸,用墨线或灰粉标出,并校核准确后,交付使用。(3)进度测量根据监理工程师的要求,按月进度测出当月实际完成的工程量,报监理工程师审批,做为当月工程结算的依据。(4)竣工测量根据监理工程师的要求,以及有关技术规范的规定,进行竣工测量,按实测的断面点及沉降观测记录,绘制竣工图纸,编制竣工资料。3.2.2沟渠土石方挖填施工施工前,首先进行放线,确定渠沟走向和建筑物位置,对渠沟预期的占地范围进行划定,包括渠沟底坡脚线和开挖线,对控制高程点进行预设和检查。渠道测量放线,一般分纵向放线和横向放线。纵向放线的任务是确定渠沟中心线的平面位置和设置高程控制点。横向放线的任务是确定渠沟横断面的空间位置,找出挖填起点,并钉置边桩。(1)土方开挖要点人工开挖渠沟,一般采用台阶式分层开挖,层高0.5~2.0m,开挖程序是先挖台阶后削坡。控制渠底高程的简单办法是“三棍法”,即用三根长度相等的棍,将其中两根分别放在两个中心桩处渠底的设计高程上,然后在两桩间的中线上移动第三根棍;用眼瞄棍顶,如棍顶超过视线,说明渠底挖深不足;棍顶低于视线,说明渠底挖得太多;棍顶正落在视线上,说明渠底挖得恰好。(2)土方填筑要点土方填筑应对开挖出的或者外运来的土料进行选择,然后是填土压实。压实方法有:碾压、夯实、振动压实及利用运土工具压实等。人工土方填筑应注意以下内容:土料好。标准是“一纯、二匀、三适当”,“纯”指不夹杂树根、草皮、烂泥和其它腐殖质;“匀”指最大粒径不超过5cm,“适当”指干湿得当,鉴别方法是手捏成团,落地散开。过干洒水,过湿晾干。含水量用水与干土的重量百分比表示,土料在最优含水量下最易压实。应按照先内后外、先近后远的原则,结合填筑部位统一考虑取土区,做到低土低用,高土高用。同时,为保证填方渠道的安全,应控制取土坑与堤外坡脚的距离和取土坑的深度。为避免填筑尺寸不足,初填断面尺寸要稍大于设计断面,经校核无误后,再行修整。保证新老土层间的紧密结合。筑堤前先清去基础上的表土、淤泥、树根、杂草、砖石碎块,打铺底夯一遍。上下层结合,平面要刨毛,斜面要开槽。为保证设计高度,填筑时,应根据不同的土质情况,预留一定数量的沉陷高,粉质土壤为设计高的2.3%,粘土为5~7%。3.2.3田块整治工程施工(1)旱地整治施工工序①清杂,首先清除待实施田块区域内的杂草、矮小灌丛、石块等杂物,露出田块表层。②缓坡放线。以原有自然台位为基础,撒灰线,定坡度,确定筑埂、表土堆放位置,以及起土开箱边线;=3\*GB3③揭表土,表土保护。办法有两种:一为横向中带聚土法,把地块横向等分三带,中带为不动土区,把上下两带的表土聚于中带;二为竖向分厢聚土法,竖向分厢,厢宽3~5m,每两厢为一组,相互翻土。剥离的表土运至实施田块外平整空地堆放,平均运距30-40m;=4\*GB3④砌筑地埂。事先将基础内的泡土、泡石、杂草、树根等彻底清除,直到露出坚硬的底土层,并满足宽度要求。土坎必须用生土填筑,土中不能夹有石砾、树根等杂物,修筑时分层夯实,每层约20cm,夯实后约15cm;=5\*GB3⑤深啄底土,切高垫低,增厚土层。将高处土深啄下翻垫于低处;=6\*GB3⑥表土复位。采用逐台下翻或逐台上翻的办法,将表土均匀铺于整个地面上,将集中堆放的表土进行回覆,并进行精细平整,采取逐层下翻模式,回填量按照剥离量10%计算。(2)水田整治施工工序①开缺放水:放干后进行挖沟滤水,开挖土沟规格为0.8m(宽)×1.0m(深),开挖密度为500m/hm²,田块内开挖土沟呈树枝状均匀布置,待田面水彻底滤干后再进行一下步操作;②挖除田埂:将拟进行条田整治的田块内田埂挖除,运到指定地点堆放;③表土剥离:在指定条田区域内,对挖填高差大于20cm的田块进行表土剥离,剥离厚度为20cm,剥离的表土堆放在指定区域,由于堆放时间短,对堆放高度、形状不做要求,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处理;④深层土方移动:将挖方区域的土推运至填方区域,使合并后田块内的田面平整度基本一致;⑤犁底层夯实:在深层土方移动过程中会破坏原有犁底层结构,因此在完成第4步工序后,需对平整的深层土进行压实,压实后的犁底层土壤容重控制在1.8~2.0g/cm3之间;⑥田埂修筑:新修田坎为土质田坎,采用生土分层夯实,根据实际情况每条田坎设置1到3处放水口,修筑好的田坎具有囤水功能;⑦表土回填:将剥离的表土回填至合并后的田块内,均匀摊铺;并进行田面平整,检查田面是否达到水平,田面高差应在±3cm以内;⑧人工细部平整:机械实施平整后的田块土质不够疏松,和部分区域田面高差问题,需要细部平整后才能达到耕作要求;⑨泡田打浆:在第8、9工序完成后,对田块进行蓄水,蓄水深度控制在5~10cm,蓄水后使田块表层土充分浸泡,浸泡时间不少于5天,最后对充分浸泡后的田块进行翻耕打浆,翻耕采用人工翻耕,翻耕深度控制在10cm以内,翻耕过程中使表层土得到充分搅动,搅动产生的泥浆将向犁底层下渗,填满犁底层中的缝隙,如此形成人工再造犁底层。3.2.5砌体工程施工(1)浆砌石工程石砌体采用的石材应质地坚实,无风化剥落和裂纹,并用于清水冲洗。毛料石砌体灰缝厚度不宜大于20mm。砂浆初凝后,如移动已砌筑的石块,应将原砂浆清理干净,重新铺浆砌筑。砌筑毛石基础的第一层石块应座浆,并将大面向下。每砌3~4层为一个分层高度,每个分层高度应找平一次。为加强砌体的整体性,浆砌完成后,需勾缝。勾缝在砌体沙浆初凝后进行,将缝抠深30~50mm,然后用水清洗干净,最好自上而下勾缝即可。(2)砖砌体工程砌筑砖时,应提前1~2d浇水湿润。当采用铺浆法砌筑时,铺浆长度不得超过750mm;施工期间气温超过30℃时,铺浆长度不得超过500mm。240mm厚承重墙的每层墙的最上一皮砖,砖砌体的阶台水平面上及挑出层,应整砖丁砌。竖向灰缝不得出现透明缝、瞎缝和假缝,砖砌体的灰缝应横平竖直,厚薄均匀,水平灰缝厚度宜为10mm,但不应小于8mm,也不应大于12mm砌体水平灰缝的砂浆饱满度不得小于80%。砖砌体施工临时间断处补砌时,必须将接搓处表面清理干净,浇水湿润,并填实砂浆,保持灰缝平直。砖砌体的转角处和交接处应同时砌筑,严禁无可靠措施的内外墙分砌施工。对不能同时砌筑而又必须留置的临时间断处应砌成斜槎,斜槎水平投影长度不应小于高度的2/3。3.2.6混凝土施工混凝土施工一般要经过选料、拌和、运输、浇注、养护等程序,其具体要求如下:(1)混凝土材料和配比①水泥:品质应符合现行的国家标准及有关部颁标准的规定。选用的水泥为42.5号,应有制造厂的品质试验报告。水泥品质的检验,按现行的国家标准进行,其运输、保管及使用,应符合规范要求。②砂料:应质地坚硬、清洁、级配良好,砂的细度模数宜在2.4~3.0范围内,砂料其它质量技术要求应符合规范规定。③粗骨料:最大粒径不应超过钢筋净间距的2/3及构件断面最小边长的1/4、素混凝土板厚的1/2。应严格控制各级骨料的超、逊径含量。以原孔筛检验,其控制标准:超径<5%,逊径<10%。粗骨料的质量技术要求应符合规范规定。④配比设计:选择混凝土的配合比和水灰比时,应根据其所处部位的工作条件,分别满足抗压、抗渗、抗冻,抗裂(抗拉)、抗风化等设计要求外,还应满足施工和易性的要求。为确保混凝土的质量,工程所用混凝土的配合比和水灰比,均由试验室通过试验确定,并且各项技术指标应符合规范要求。(2)混凝土拌和混凝土和砂浆必须使用机拌和,不得采用人工进行拌和,施工前,应结合工程的混凝土配合比情况,检验拌和设备的性能,如发现不相适应时,应适当调整混凝土的配合比;在混凝土拌和过程中,应根据气候条件定时地测定砂、石骨料的含水量(尤其是砂子的含水量);在降雨的情况下,应相应地增加测定次数,以便随时调整混凝土的加水量。混凝土各社分称量的允许偏差和拌和时间,应符合规范中的要求。(3)混凝土运输混凝土运输设备和运输能力,应与拌和、浇筑能力、仓面具体情况及钢筋、模板吊运的需要相适应,以保证混凝土运输的质量,充分发挥设备效率。并且使混凝土在运输过程中不致发生分离、漏浆、严重浸水及过多降低坍落度等现象。不论采用何种运输设备,混凝土自由下落高度以不大于2m为宜,超过此界限时应采取缓降措施。混凝土运输时间一般为:夏季不超过30min,春秋季不超45min,冬季60min。(4)混凝土浇筑建筑物地基必须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混凝土浇筑的准备工作。浇筑混凝土前,应详细检查模板、钢筋、预埋件及止水设施等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并应做好记录。浇筑混凝土时,严禁在仓内加水。如发现混凝土和易性较差时,必须采取加强振捣等措施,以保证混凝土质量。混凝土浇筑应保持连续性,如因故中止且超过允许间歇时间,则应按工作缝处理。其处理方法为,在老混凝土表面用压力水、风砂枪或刷毛机等加工成毛面并清洗干净,排除积水后,先铺一层2~3cm的水泥砂浆,砂浆的水灰比应较混凝土的水灰比减少0.03~0.05。一次铺设的砂浆面积应与混凝土浇筑强度相适应。混凝土的浇筑层厚度,应根据拌和能力、运输距离、浇筑速度、气温及振捣器的性能等因素确定。混凝土必须使用振捣器捣固。每一位置的振捣时间,以混凝土不再显著下沉、不出现气泡,并开始泛浆时为准。振捣器前后两次插入混凝土中的间距,应不超过振捣器有效半径的1.5倍。振捣器宜垂直插入混凝土中,按顺序依次振捣,振捣上层混凝土时,应将振捣器插入下层混凝土5cm左右,以加强上下层混凝土的结合。振捣器距模板的垂直距离,不应小于振捣器有效半径的1/2,并不得触动钢筋及预埋件。在浇筑仓内,无法使用振捣器的部位,如止水片、止浆片等周围,应辅以人工捣固,使其密实。混凝土浇筑的最大厚度和允许间歇时间不得大于规范中的允许值。(5)混凝土养护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应及时洒水养护,以保持混凝土表面经常湿润。一般应在混凝土浇筑完毕后12~8h内即开始养护,但在炎热、干燥气候情况下应提前养护。混凝土表面的养护,早期应避免太阳光曝晒,混凝土表面宜加遮盖。混凝土养护时间,根据所用水泥品种而定,如硅酸盐水泥和普通硅酸盐水泥应不少于14d;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粉煤灰硅酸盐水泥、硅酸盐大坝水泥等不少于21d。但重要部位和利用后期强度的混凝土,以及在于燥、炎热气候条件下,应延长养护时间(至少养护28d)。混凝土的养护工作应有专人负责,并应作好养护记录。3.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