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目录TOC\o"1-2"\h\z\u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 2第1课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 2第2课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 6第3课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 10第4课农耕时代的手工业 14第5课农耕时代的商业与城市 18第6课近代前夜的发展与迟滞 22第二单元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 26第7课新航路的开辟 26第8课欧洲的殖民扩张与掠夺 30第9课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 34第10课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 42第11课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46第12、13课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 50第三单元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与调整 54第14课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 54第15课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 58第16课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 62第17课苏联的经济改革 66第四单元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 70第18课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 70第19、20课改革和开放 74第21课经济腾飞与生活巨变 82第五单元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86第23课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86第24、25课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 90第26课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94
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第1课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课标要求】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了解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合作探究】一、农业的起源1.原始农业的产生预习:原始农业是由什么发展而来的?形成了哪些中心?形成了怎样的种植结构?问题:我国古代的农耕经济格局产生的原因是什么?你从中得到哪些启示?2.原始畜牧业的发展问题:你知道哪些关于农业方面的成语或俗语?从这些成语和俗语里你感受到什么?二、生产工具的不断进步预习与思考:找一找书中所列农具,分析归纳农具在哪些方面取得进步?试从农具进步的角度来说明生产力的进步。①从材质方面:②从工艺方面:③从动力方面:④从技术方面:三、水利设施的逐渐完善1.重要的水利工程预习:我国古代兴修了哪些著名的水利工程?分别起了怎样的作用?至今仍在起作用的有哪些?问题:我国古代著名水利工程的修建有何突出特点?原因是什么?2.对黄河的治理:汉武帝、王景3.地方特色工程:坎儿井四、耕作方式的变化预习:千耦其耘的“耦”是什么意思?这种耕作方式反映了什么?问题:小农经济产生的条件是什么?有何特点?如何评价?材料一西汉晁错《论贵粟疏》写道:“春耕夏耘,秋收冬藏,伐薪樵,治官府,给徭役。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避暑热,秋不得避阴雨,冬不得避寒冻。四时之间,亡日休息,又私自送往迎来,吊死问疾,养孤长幼在其中。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朝令而暮当具。有者半贾而卖,亡者取倍称之息。于是有卖田宅、鬻子孙以偿债者。材料二白居易的诗篇《朱陈村》,描写了唐代的农村生活景象:“徐州古丰县,有村曰朱陈。去县百余里,桑麻青氛氲。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县远官事少,山深人俗淳。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生为陈村民,死为陈村尘。”请回答:⑴以上两则材料反映了我国古代农业的经营方式是什么?其产生的时间是何时?产生的条件有哪些?方式:时间:条件:⑵该经营方式有何特点?特点:⑶讨论对小农经济的评价总结:请根据本课所学内容,概括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探究:现代农业应当是可持续发展的,西方国家的“石油农业”曾被誉为“现代农业”,但由其引发的资源消耗、环境污染而造成的生态和能源危机,使得农业成本和代价显著上升。结合本课所学内容,你认为现代可持续发展农业应当借鉴传统农业的哪些优点?延伸:你认识哪些农作物?请收集你所知道到农作物的种子或植物标本,了解它的烹调方法,大家课后互相展示并交流。【线索生成】【巩固练习】1.黄梅戏《天仙配》中有这样一段唱词:“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寒窑虽破能避风雨,夫妻恩爱苦也甜。”这段唱词反映了我国古代①自耕农富裕祥和的生活状况②自耕农以家庭为生产、生活的基本单位③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是自耕农的主要经营方式④“男耕女织”的经营方式是我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之一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④2.一项考古统计表明,我国新石器时代稻谷遗存120余处,其中长江流域90余处,黄河流域12处,另有闽、浙、台数处。炭化粟粒、粟壳遗存40余处,分布于山东、河北、浙江、新疆等省区。据此可以推断①我国已由采集进入种植的时代②我国的原始农业南北各具特色③南北之间粮食品种已有交流④我国北方种植粮食早于南方A.①③ B.①②③ C.②④ D.①②④3.“一夫不耕,或受之饥;一女不织,或受之寒。”这句话反映了A.小农经济的生产方式 B.手工业经济的生产方式C.古代妇女的地位较高 D.商品经济的发达4.黍和稷为同一类作物,黏性的叫黍,不粘的称稷。商代甲骨文中黍字出现300多次,稷字出现40次;周代《诗经》中提到谷物最多的也是黍和稷,分别达到28次和10次。由此,研究者可能作出的判断是A.《诗经》包含了大量反映农事的作品 B.甲骨文是研究中国古代农业的重要资料C.黍和稷是商周最重要的粮食作物 D.古代中国是世界上农业产生最早的地区5.斯塔夫里阿诺斯指出:“铁制工具还促进了在黄河流域地区兴修大批的排水工程,为远距离运输大批商品而进行的运河开挖以及在西北干旱地区进行的打井灌溉工程。”从材料中可以推断,我国古代大规模兴修水利应始于A.夏商时期 B.战国秦汉时期 C.隋唐时期 D.宋元时期6.为什么都江堰—青城山能成为世界文化遗产?(以下是评选条件)①、代表一种独特的艺术成就,一种创造性的天才杰作;②、能在一定时期内或世界某一文化区域内,对建筑艺术、纪念物艺术、城镇规划或景观设计方面的发展产生过大影响;③、能为一种已消逝的文明或文化传统提供一种独特的至少是特殊的见证;④、可作为一种建筑或建筑群或景观的杰出范例,展示出入类历史上一个(或几个)重要阶段;⑤、可作为传统的人类居住地或使用地的杰出范例,代表一种(或几种)文化,尤其在不可逆转之变化的影响下变得易于损坏,⑥、与具特殊普遍意义的事件或现行传统或思想或信仰或文学艺术作品有直接或实质的联系。
第2课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课标要求】课标要求: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学习导引: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经历了一个由公有制向私有制转化的过程,要弄清这一转化的原因,还要注意在土地私有制下产生的土地兼并问题、以及由此带来的生产关系的变化。从土地制度方面概括出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合作探究】①查阅词典,明白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两个概念的含义。②据课本内容归纳中国古代土地制度是怎样演变的?③战国以来的土地私有制有哪几种形式?在土地私有制下出现了什么严重问题?④除土地私有制外,在封建社会中,我国还出现了什么土地制度?主要出现朝代是哪些?⑤据课本内容归纳中国古代租佃关系变化的过程。【线索生成】一、中国古代土地所有制的演变问题:中国古代土地所有制由公有逐渐转变为私有的原因是什么?问题:井田制与分封制的关系?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诗经》材料二田里不鬻。——《礼记·王制》材料三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孟子·滕文公上》通过以上三段材料结合教材分析商周时期土地制度的性质、特点,并分析分封制与井田制的关系。二、多种形式的土地私有制问题:各种形式的土地私有制在土地所有制中占的成分有何变化?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是什么?问题:关于土地兼并的有关问题:阅读材料:今农夫五口之家,其服役者不下二人,其能耕者不过百亩,百亩之收不过百石。……古者税民不过什一……至秦则不然,用商鞅之法,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卖买。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故贫民常衣牛马之衣,而食犬彘之食。——《汉书·食货志》结合材料和课本知识回答:①土地兼并的原因是什么?带来什么危害?如果你是统治者你会采取什么样的措施?②均田制能否起到起到抑制兼并的作用?能否根本解决呢?问题: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不抑兼并”的原因。三、租佃关系的日趋普遍化问题:租佃关系产生的原因是什么?问题:结合课后阅读与思考,分析租佃关系的变化有何影响?总结:从土地制度方面概括中国古代农业的特点【巩固练习】1.“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该诗反映了奴隶社会何种社会制度A.分封制和井田制 B.王位世袭制 C.分封制和宗法制 D.宗法制与井田制2.从西周时期的“普天之下,莫非王士”到战国时代的“废井田,开阡陌”,所反映的是A.周王室的衰弱 B.井田制的破坏 C.土地所有制的变化D.诸侯的强大3.公元前594年,鲁国实行“初税亩”,规定不论“公田”、“私田”,一律按田亩实数收税。这一税制改革 A.成就了鲁国的霸主地位 B.加速了土地兼并的进程C.促使土地所有制逐步发生变革 D.促成了“重农抑商”政策的形成4.《吕氏春秋》载:“公作则迟,有所匿其力也;分地则速,无所匿其力也。”这句话的实质问题是A.封建生产方式比井田制进步 B.私田开垦越来越多C.国君承认了私田主人的土地所有权 D.铁农具和牛耕出现,生产效率提高5.《秦律•法律答问》规定“盗徙封”(私自移动田界)要处“耐”刑,反映的实质问题是A.秦朝严格实行法治 B.《秦律•》详细而完备C.维护地主阶级的土地私有制 D.秦朝刑法残酷6.“虽有此制,开元之季,天宝以来,法令弛坏,(土地)兼并之弊,有逾汉成、哀之间。”该文中的“此制”是指A.租庸调制 B.科举制 C.两税法 D.均田制7.北宋前期,统治者认为:“富室田连阡陌,为国守财尔!缓急盗贼窃发,边境扰动,兼并之财,乐与输纳,皆我之物。”这表明北宋政府A.采取抑制土地兼并重农抑商的政策 B.减轻农民负担限制大地主特权C.纵容土地兼并以便筹集军费 D.力图搜刮百姓充实国库8.北宋史学家说:“至唐,承平日久,丁口滋众,官无闲田,不复给授,故田制为空久。”上述言论A.指出了均田制被破坏是必然的 B.没有正确指出均田制被破坏的根源C.客观地说明了均田制被破坏的原因 D.反映了唐朝社会经济的繁荣和发展9.“耕豪民之田,见税什伍”反映的生产关系是A.租佃关系 B.自给自足 C.互助关系 D.雇佣关系10.明清时期,租佃制迅速发展的原因包括①商品经济的发展②农民地位的提高③土地兼并现象得到遏制④农村人口迅速减少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③④11.阅读下列材料:阅读下列材料:自耕农是封建国家直接剥削的对象。为了保证赋税、徭役和供应,封建国家历来关注这一阶层的存在。“稳定小农”是封建王朝长治久安的良策,每一个新王朝建立时,对此尤为关注。他们总是采取鼓励垦荒等政策,积极培植自耕农。……自耕农这一阶层很不稳定,经常分化。——叶显恩《明清徽州农村社会与佃仆制》请回答:①结合上述材料,分析自耕农经济在古代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②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社会有利于和不利于自耕农经济存在的因素。
第3课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课标要求】课标要求:从“区域经济和重心南移”的角度了解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学习导引:本课课标没有明确的要求,教材只是为了总结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特点而设计了本课内容。学习时注意结合地理知识分析经济的区域性特点。并与政治史相联系,分析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和影响。【合作探究】原因原因特点:传统农业区。⑴山东、山西经济区特点:特点:原因:⑵江南经济区特点:特点:原因:⑶龙门碣石以北经济区②中国古代人口大规模南迁有几次高潮?分别在什么时期【线索生成】一、四大经济区的形成。问题:总结我国从战国到东汉经济区域的特点。二、中国古代人口的迁移问题: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课本总结出我国古代三次人口南迁的共同原因是什么?有何影响?(中原)大疾疫,兼以饥馑,百姓又为寇贼所杀,流尸满河,白骨蔽野。——《晋书·食货志》永嘉行唐·张籍黄头鲜卑入洛阳,胡儿执戟升明堂。晋家天子作降虏,公卿奔走如牛羊。紫陌旌幡暗相触,家家鸡犬惊上屋。妇人出门随乱兵,夫死眼前不敢哭。九州诸侯自顾土,无人领兵来护主。北人避胡多在南,南人至今能晋语。三、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问题:下列两段材料记录了江南地区经济怎样的变化?阅读课本,总结出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楚越之地,地广人希,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无积聚而多贫。是故江淮以南,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史记·货殖列传》(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庄稼成熟),则数郡忘饥。——沈约《宋书》朝廷在故都(东京开封)时,实仰东南财赋,而吴中又为东南根柢。语曰:“苏常熟,天下足。”——《陆游集》变化:原因:问题:阅读材料,分析经济重心南移的影响。由于经济重心的南移,造成了南方沿海城市的迅速发展,海上交通和运输也有了很大的改善。在南宋完成经济重心南移后,南方城市一直到现在都受益匪浅。一些有海港的城市利用海上交通和河运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促进了与周边国家的经济和政治交流。人口的转移一定程度上致使了经济重心由北向南迁移,而经济中心的南移又反过来促使了北方人民进一步南迁。南方的人口迅速膨胀,我国南部、东南部人口在全国总人口中的比重不断增长。经济重心的南移,导致了人才教育的相应变化,其中最为明显的就是状元的变化。自唐至明清,状元籍贯地理分布具有明显自北向南逐渐推移的趋势。唐宋两代来自北方的状元共68名,占全国总额的61%,北方籍状元占明显优势。元明清三代状元籍贯的地理分布与前代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这一时期全国共有状元194名,其中来自北方的仅26名,占全国总额的13.4%;南方状元则有168名,占86.6%,南方籍贯状元在数额上形成了绝对优势。经济重心的南移,使我国各民族更好地融合在了一起,北方人民的南迁,使游牧民族和汉族有了更深更广泛的交流和合作,促进了民族的多样性和统一性的发展。南方一些地区的过度开发,如“放火烧荒、围湖造田”等,在一定程度上破坏生态环境,影响可持续发展总结:从本课内容归纳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巩固练习】1.在中国古代四大经济区中,以“气候寒冷,土地贫瘠,是传统的畜牧业或半农半牧区”为特点的是A.山东 B.山西 C.江南 D.龙门碣石以北2.唐张籍在《永嘉行》中写道:“北人避胡多在南,南人至今能晋语”。这则材料揭示了①北民南迁是天灾所致②北民南迁是为了躲避北方少数民族③北民南迁有利于民族融合④北民南迁推广了先进技术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3.东晋南朝时期,江南经济迅速发展,乃至有“江南之为国盛矣”的赞叹。该时期江南开发的主要因素不包括A.北方大量人口南迁 B.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C.统治者推行劝课农桑政策 D.农产品商品化程度高4.“织造尚松江,浆染尚芜湖。”这句话反映了①专业市镇发展②区域分工明确③经济重心南移④资本主义萌芽出现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5.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楚越之地。地广人希(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不待贾(买卖)而足…无积聚而多贫。是故江淮以南,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史记·货殖列传》材料二(东晋建立后)百许年中,无风尘之警,区域之内,晏如也,……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丰收之年),则数郡忘饥。会上(会稽郡)带海傍湖,良畴亦数十万顷,膏腴上地,亩值一金,……荆城(荆州)跨南楚之富,杨部(杨州)有全吴之沃,鱼盐祀梓之利,充仞八方,丝绵布帛之侥,覆衣天下。——《宋书》卷五十四材料三朝廷在故都(东京开封)时。实仰东南财赋。而吴中又为东南根柢,语曰:“苏常熟,天下足。”——《陆游集》材料四朝代南方北方人口占全国户口数比例人口占全国户口书比例西汉247068519.8%998578580.2%唐代392041543.2%514852956.8%北宋1122476062.9%662429637.1%——杨远《西汉至北宋中国经济文化向南发展》回答:(1)材料一反映南方经济状况如何?材料二、三、四反映南方经济有哪些发展?(2)上述材料反映我国古代经济发展出现了什么重大变化?(3)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是什么?
第4课农耕时代的手工业【课标要求】列举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认识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征。【合作探究】一、金属冶炼技术的进步问题:为什么把夏商周时期称作“青铜时代”?问题:金属冶炼的燃料经历了怎样的变化?为什么煤的使用是冶金史上的一大飞跃?二、我国古代纺织业的发展问题:棉纺织技术作为一个新兴部门为什么得到了迅速的推广?三、古代制瓷业的发展问题:从生活需要出发,想一想,陶器为什么恰好在农业生产出现的新石器时代被发明出来?问题:依据材料分析景德镇为什么能成为全国的“瓷都”?景德镇原名昌南镇,在江西饶州浮梁县,位于昌江东南,处在昌江及其支流的汇合处,四面环山。景德镇附近地区,蕴藏着丰富的瓷土资源。浮梁县境内及附近地区,横卧着怀玉山脉,盛产松柴,是很好的燃料。昌江及其支流,便于运送物资,河水又可用于淘洗瓷土,并安装水磨用于粉碎瓷土。景德镇的制瓷业出现于南朝,至五代时已经远近闻名。北宋景德年间,朝廷派官员烧制瓷器充作贡品,遂改地名为景德镇。入明以后,大批拥有特殊技能的制瓷工匠纷纷向景德镇集中,这里的制瓷业发展更加迅速。四、官私手工业的消长问题:我国古代手工业的主要经营方式有哪些?其地位有何变化?原因是什么?问题:官营手工业发展进程中,其内部生产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变化的原因是什么?问题:如何评价官营手工业?总结:中国古代手工业有哪些特征?【线索生成】填写下列表格:时期金属冶炼纺织业陶瓷业经营方式上古时期夏商周春秋战国秦汉魏晋隋唐宋元明清【巩固练习】1.下列有关中国古代矿冶业发展情况的介绍,不正确的A.我国的青铜时代大致从夏朝开始,历时约15个世纪B.南北朝时期,我国的炼钢技术达到了当时世界最高水平C.西汉时期,我国用煤冶铁已经相当普遍D.我国用焦炭冶铁比欧洲早大约500年2.古罗马士兵使用的刀剑是熟铁制的,刺到敌人身上立刻弯曲,须放在地上用脚踩平再用。同一时期我国的刀剑锐利坚硬,由此我们可以推断A.春秋时期我国已经冶炼生铁和钢B.春秋时期我国开始用煤作燃料,用来治铁C.春秋时期我国开始利用灌钢法生产出硬度高、性能好的钢D.春秋时期我国铁制兵器完全取代青铜兵器3.明朝时,浙江的棉纺织业出现“商贾从旁郡贩棉花列肆吾土,小民以纺所成,或纱或布,侵晨入市,易棉花而归,仍治而纺织之,明日复持以易”。该材料反映的本质问题是A.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产生 B.商品经济渗透到浙江农村C.大量的棉纺织品投入市场 D.一些城市成为棉纺织业中心4.宋末诗人艾可叔曾写道“车转轻雷秋纺雪,弓弯半月夜弹云……机杼终年织妇勤”,这反映了A.宋代制瓷的高超技巧 B.宋代丝织业的发展C.宋代棉纺织业的发展状况 D.宋代冶炼技术的进步5.马克思说:在18世纪珍妮纺纱机发明以前,“要想找出一个能够同时纺出两根纱的纺织工人并不比找一个双头人容易”。而这一局面在中国被打破是哪一时期A.唐代 B.元代 C.明清 D.民国初年6.今棉之为用,可以御寒,可以生暖,盖老少贵贱无不赖之。其衣被天下后世,为功殆过于蚕桑也”这句话反映的现象是A.棉布保暖性好,可以御寒 B.棉布因其实用性广为流行C.棉布完全取代了丝织品的地位 D.棉布功劳大于丝织品7.制瓷业成为一个独立的生产部门,是在A.新石器时代 B.商周时期 C.东汉晚期 D.唐代8《国语》中说:“公食贡,大夫食邑,士食田,庶人食力,工商食官。”该材料说明西周时期A.手工业被官府垄断 B.私营手工业得到迅速发展C.家庭手工业是主要经营形态 D.手工业开始成为独立生产部门9“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计日受值。有他故,则唤无主之匠代之,曰唤代。无主者黎明立桥以待。”这段材料反映了明代丝织业中A.官营手工业规模不断扩大 B.私营手工业规模不断扩大C.产生了雇佣劳动关系 D.工匠与机户关系紧密10.康熙皇帝任命曹雪芹的祖父曹寅主持江宁织造局的生产。根据当时的制度,该局生产A.全部投放市场,收入归皇室 B.全部供皇室使用,不投放市场C.部分用于纳税,部分投放市场 D.部分供皇室使用,部分投放市场
第5课农耕时代的商业与城市【课标要求】概述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概貌,了解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了解重农抑商政策及其影响。【合作探究】一、重现古代商业发展的概貌:1.商人:从先秦大商到明清商帮据课本P21内容,完成下表:时期概貌原始社会商周时期春秋战国隋唐时期宋元时期明清时期试从表中总结出古代商人发展的趋势。知识拓展:山西商帮--义中取利,信誉第一;徽州商帮--贾而好儒,财自道生;福建商帮--自强不息,爱拼会赢;广东商帮--敢想敢干,敢为人先;山东商帮--重土乐安,诚实守信;宁波商帮--灵活善变,开拓创新;龙游商帮--海纳百川,宽以待人;洞庭商帮--审时度势,稳中求胜;江西商帮--广泛从业,小本经营;陕西商帮--追求厚利,既和且平。2.城市:从规范之美到自由之风结合课后知识链接,了解城市的含义,并完成城市发展简表:朝代城市的发展情况唐以前唐代宋代明清问题:请同学们结合教材22页的两段小字内容,思考P22上的问题:想一想与唐代长安城相比,北宋汴京有哪些不同?导致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3.商路:从大漠驼铃到南海云帆结合课件思考:古代通往海外的商路经历了怎样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唐、明两朝“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趋势,分析唐、明两朝“海上丝绸之路”发展的条件,说明“海上丝绸之路”拓展的历史意义3.政策:从重农抑商到闭关锁国材料(明朝)陆二从苏州贩了一船灯草运往南京,灯草总共只值八两银子,可过了几个税关,商税就缴了四两,还没到南京,又遇上了税关,陆二无奈之下只好一把火烧了灯草。材料人们常说“士农工商”,商人位于四民之末。明太祖规定农民可以穿细纱绢、布,商贾之家只能穿布,农民之家有一人经商,也不允许穿细纱。材料包含了哪些信息?反映了什么政策?它实行的原因是什么?在历史上起到了怎样的作用?这一政策是怎样发展的?二、探讨古代商业发展的特点总结:结合上述内容归纳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特点【线索生成】发展阶段商人城市商路政策原始社会末期,物物交换,原始商业产生。兴起夏商周产生都市逐渐繁荣,但经济职能不强。国内商路
春秋战国大商重农抑商发展秦汉
丝绸之路
魏晋南北朝繁荣隋唐
都市繁华
唐中期后有所松动宋元全面繁华海路为主鼎盛明清商帮工商业市镇
抑商锁国【巩固练习】1.央视最近热播的《乔家大院》,展现了闻名海内外的商业资本家乔致庸的传奇一生,这一时期以晋商为代表的商帮出现的历史条件主要有①小农经济与市场联系加强②小城镇经济空前繁荣③政府放弃歧视商人的政策④专卖制度被废除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2.中国古代的“城市”是由“城”(城墙及城墙所包围的地区)和“市”(商品交换的场所、城墙内的一个区域)连称而来。中国古代的城修筑得相当雄伟,有深广的护城河,数量相当多,遍及全国,但自都城、省城、府城至县城,城市的建筑规格和面积依次减小。由此能得到的正确信息是①中国古代城市兼具政治、经济功能②筑城是为了维护统治秩序③古代政治体系具有森严的等级④政府非常重视城市商业贸易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3.“边城暮雨雁飞低,芦苇初生渐欲齐。无数铃声遥过碛,应驮白练到安西。”唐朝诗人张籍的这首诗反映的社会现象是A.张骞出使西域时骆驼队浩浩荡荡西行 B.大量丝织品沿丝绸之路西运C.长安城各地商人来来往往,商业繁荣 D.丝绸之路因战乱频繁时断时续4.汉高祖“乃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而宋代出现了富商大贾“榜下捉婿”的现象。造成这一变化的原因是A.文人社会地位提高 B.商人可以参加科举考试C.官僚机构日益扩大 D.重农抑商政策出现松动5.明代张居正说:“商不得通有无以利农,则农病;农不得力本穑以资商,则商病。故商农之势,常若权衡。”这种农商并重的言论A.反映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B.表现了重农抑商政策的瓦解C.表明政府十分重视商业 D.代表了士大夫对商业的态度6.唐朝政府规定,凡不是州治、县治的地方,禁止设置商品交易市场。这表明A.乡村地区没有设置市场的必要 B.城市是商品交换的唯一场所C.政府力图控制民间商业活动 D.州治、县冶具备设立市场的条件7.隋唐时期商业经济较之前代有很大的发展,但仍有许多阻碍其进一步发展的因素,其中有A.废除五铢钱B.市坊分区C.实行两税法D.草市兴起8.“垄断”一词源于孟子“必求垄断而登之,以左右望而网市利”。“垄断”一词反映了A.春秋战国时期商业的发展 B.春秋战国时期农业的发展C.春秋战国时期人们追逐名利 D.春秋战国时期注意文化娱乐生活
第6课近代前夜的发展与迟滞【课标要求】了解“重农抑商”、“海禁”等政策及其影响,分析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合作探究】一、近代前夜的发展1.农耕经济的同高度发展思考:明清时期人口的增长使得解决温饱问题尤为重要,你能结合明清农业和手工业发展的情况说明在这一方面的发展吗?据课本内容填写明清时期农耕经济高度发展表现表:农业手工业商业综合国力2.资本主义萌芽(1)据教材27页第二段找出资本主义萌芽的要素。(2)据以下材料说明明清时期中国出现资本主义萌芽了吗?并找出依据。浙江张氏家族以机杼起家,以耕读传世的历程,是明清之际江浙一带许多家族家业传承的典型。据明朝吏部尚书张瀚《松窗梦语》追叙他的先祖张毅庵发家致富的经历。张毅庵在杭州傍河而居,以卖酒为业。一年,发大水淹没了家里的酒。他无法生存,就买了一张织机,由于他们织的丝绸光彩润泽,在市场上卖得很好,赚了一些银子。后来增加到二十余张织机,于是逐渐富裕,因此“家业大饶”。当时每张织机至少需要两三人同时操作,二十余张织机,至少需要雇佣五六十人操作。张毅庵由一个小商品生产者,变成了手工工场主。(3)据教材找出资本主义萌芽的时间、地点、部门、特点、表现(4)据材料找出资本主义萌芽的前途?张氏家族在家业大饶后,将大量积累得来的财富或过剩的资本用于买田置地,并要求后人弃商从文,转向科举入仕之途。明嘉靖十四年张瀚中进士,后曾官拜两广总督,吏部尚书。从此张家已演变成大官宦之家。二、近代前夜的迟滞1.阻滞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因素。据材料找出影响资本主义的因素。“资本在它萌芽时期,由于刚刚出世,不能单纯依靠经济关系的力量,还要依靠国家政权的帮助才能确保自己榨取足够的剩余劳动的权力。”——马克思《资本论》探究:据材料找出中国的国家政策材料一“……朕(雍正)观四民(指士、农、工、商)之业,士之外,农为最贵。凡士工商贾,皆赖食于农,以故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今苦于器用服玩,争尚华巧,必将多用工匠。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摘自《大清会典事例》①材料一反映统治者实行何种经济政策?②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雍正皇帝实行这一政策的根本目的及影响?材料二:1757年,乾隆皇帝诏告天下,规定只开广州一处对外通商,封其它港口,并规定由政府特许的十三行统一经营管理对外贸易。问题:材料二表明当时统治者实行什么对外政策?探究:清政府实行“海禁政策”的原因材料一:历史小故事《单膝跪还是双膝跪》1793年,乾隆83岁大寿,英国为了建立与中国的通商关系,派马戛尔尼访华。至于英国所提出的通商要求,乾隆帝以“天朝上国”自居,乾隆给英王的敕喻:“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特因天朝所产茶叶、瓷器、丝巾,为西洋各国及尔国必须之物,是以加恩体恤……”。从而拒绝了英国通商要求。材料二:读图教材28页鸦片战争前周边形势图。材料三:为防止外夷侵略和沿海人民聚集力量抗清,清朝统治者长期关闭国门,实行海禁政策。①根据以上三则材料分析清政府实行海禁政策的原因。②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海禁政策的影响?思考:国家政策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发展,还有其他因素吗?①国家政策:对内:重农抑商抑制了商业的发展与手工业规模的扩大;对外:闭关锁国政策阻碍了海外市场的形成和资本的原始积累;2、中西比较现危机(1)图说历史看图填近代前夜中西方历史差距比较表中国西方政治经济对外关系思想文化综合概括【线索生成】【巩固练习】1.明清时期引进、推广高产农作物玉米和甘薯所产生的重要影响是①养活了众多人口②经济作物专业生产区域扩大③直接导致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④提高了农业生产商品化程度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2.明朝中后期,出现“末富居多,本富居少”,江南人口“昔日逐末之人尚少,今去农而改工商者三倍于前”。这说明A.商品经济相对发达 B.社会贫富分化加剧C.自然经济解体 D.资本主义萌芽出现3.明清实行禁海政策,长期闭关锁国的根本原因是A.“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不需要与外国交流B.是封建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产物C.清政府还怕外国人支持汉人进行反清斗争D.造船技术落后,不适应远洋航海4.明清时期,中国在世界范围内由先进转为落后的原因是①封建王朝的专制统治日益腐朽②自然经济依旧占统治地位③严格限制海外贸易④西方资本主义的飞速发展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5.明朝时,松江有“卖袜店百余家,合郡男妇皆以做袜为生,从店中给酬取值”。上述材料反映当时经济领域出现什么新现象A.江南棉纺织业中已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B.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已经解体C.中国已经是工业国D.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迅速6..材料一《苏州风俗考》记载苏州纺织业情况是“郡城之东,皆习机业……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机户),计日受值。……若机房工作减,此辈衣食无所矣”。材料二《康熙松江府志》记载:“农暇之时,(松江)所出布匹,日以万计,以织助耕,女红(女工)有力焉。”材料三清雍正帝说:“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惟在平日留心劝导,使民知本业为贵。”请回答:(1)材料一反映出苏州纺织业的哪些社会现象?这些现象的本质是什么?现象:本质:(2)材料三反映出的现象与材料一、二反映的现象是否相同?为什么?原因:(3)材料四的观点对前面材料所反映的历史现象会产生什么作用?作用:
第二单元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第7课新航路的开辟【课标要求】概述迪亚士、哥伦布开辟新航路的史实,认识地理大发现对世界市场形成的意义。【合作探究】一、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和条件预习:你知道中西之间传统的贸易商路吗?传统商路存在什么缺点?请查阅相关资料做一简要说明材料一1500年左右,随着欧洲商品经济的日益发展和资本主义生产的萌芽,货币日益取代土地成为社会财富的主要标志,货币成为普遍的交换手段。材料二黄金是一切商品中最宝贵的,黄金是财富,谁占有了黄金谁就能获得他在世上所需要的一切,同时也就取得了把灵魂从炼狱中拯救出来,并使灵魂重享天堂之乐的手段。”——哥伦布材料三金子,黄色、闪光、宝贵的金子,可以使黑的变成白的,怯懦者变成勇敢者,丑陋变成美丽,错的变成对的,卑贱变成高贵,老人变成少年,可以使窃贼得到高官显位……。——莎士比亚思考:①材料二、三描写了当时西欧社会的什么现象?②结合材料一分析为什么会出现上述现象?结合材料及课件归纳新航路开辟的原因。材料四“为上帝和陛下服务,将光明带给那些尚处于黑暗中的人们”材料五人们只要想做,没有什么做不到。——利昂·巴蒂斯塔·阿尔贝蒂预习:你认为开辟一个新航路,需要具备哪些条件?二、过程:填写新航路的开辟简表时间航海家开辟的新航线扶持国家三、新航路开辟的影响新航路开辟以后,世界上原来互相隔绝的地区沟通起来,这可以说是世界各个地区之间联系加强的第一步。于是,欧洲同非洲、美洲和亚洲之间的贸易日益发展,世界市场扩大了。世界市场的扩大也意味着新的产品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各国的市场上,特别是美洲的许多农产品传播到欧亚大陆。像玉米这一美洲的特产,新航路开辟后很快传到中国、非洲和东南欧。马铃薯(土豆)、烟草、可可等也从美洲传到亚、欧、非各洲。非洲所产的咖啡传到欧美,成为人们的日常饮料。随着新航路的开辟,世界贸易的中心从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意大利的威尼斯、热那亚等商业城市衰落了,代之而起的是里斯本、塞维尔等城市。北海两岸的港口更是后来居上,越来越占据海上贸易的中心地位。新航路开辟以后,人类的视野大大开阔了。15世纪初期以前,欧洲人对欧洲以外的世界了解得不多。新航路开辟以后,人们对世界的认识完全改变了。由于船队的远航和探测,世界大部分地区的主要海岸线在不同程度上被摸清了。问题:结合材料和课本内容概括新航路开辟的影响。延伸:新航路的开辟对中国产生了哪些影响?拓展:郑和下西洋和新航路开辟为什么对中西造成了不同的结果?
郑和下西洋新航路开辟目的性质历史影响规模【线索生成】【巩固练习】1.16世纪的一位外交官说,在对东方的探险中,“宗教提供借口,而黄金提供动机”。这反映了当时A.寻找黄金是为了传播基督教 B.输出黄金是殖民扩张的重要方式C.黄金是推行外交政策的唯一手段 D.追求黄金是新航路开辟的推动力之一2.16世纪,欧洲与亚洲、美洲和非洲的贸易往来增多的主要原因是A.新航路的开辟 B.工业革命 C.文艺复兴 D.价格革命3.新航路开辟以前,人们所知道的世界,或者是地中海周围,或者是亚州东部和中部,或者是亚欧大陆及北非等等,总之,不出世界的某一局部。造成上述对世界认识局限的原因是A.不同地区资源环境的差异 B.世界各地区处于隔绝闭塞状态C.不同地区经济发展的差异 D.世界各地文化、价值观念的不同4.右图白色部分反映的是某一时期西方人所认识的世界。运用所学知识判断,这一认识应该出现于A.新航路开辟以后 B.英国工业革命后C.国际联盟成立后 D.冷战格局出现后5.新航路开辟时,正值中国明朝时期,新航路的开辟对当时中国的影响是A.加强了中国与世界各国的贸易联系 B.西方国家开始从中国大量掠夺白银C.西方殖民者开始骚扰东南沿海地区 D.中国闭关锁国的状态遭受严重冲击6.结合所学内容说明下图所反映的内容。7.1992年是哥伦布航行到美洲500周年,许多国家纷纷举行纪念活动,但也引起美洲印第安人后裔强烈不满。他们打出的一条标语上写着:“你们庆祝的是我们的苦难”。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种不同反应的原因。
第8课欧洲的殖民扩张与掠夺【课标要求】课标要求:列举荷兰、英国野蛮抢夺殖民地和建立海外商品市场的史实,认识殖民扩张与掠夺是资本主义列强建立世界市场的主要途径。学习导引:本节主要介绍了在新航路开辟后西方殖民者在亚、非、拉美地区的侵略的扩张。是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手段,学习中注意不同殖民国家的扩张特点和不同的影响。【合作探究】①据课本内容填写下表:国家主要殖民地域特点(方式)结果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②请根据课本图示,画一个三角贸易的简图。【线索生成】一、扩张概况问题:葡萄牙、西班牙的殖民扩张与新航路的开辟之间有什么关系?问题:进行早期殖民扩张的葡萄牙和西班牙为什么没有走向强大?问题:与葡萄牙和西班牙相比,荷兰的殖民扩张方式既带有自己的显著特点,又殊途同归,其异同分别是什么?问题:英国取代荷兰成为日不落帝国的原因是什么呢?问题:荷兰、英国的殖民扩张方式与葡萄牙、西班牙相比,有何异同?为什么西方列强的早期殖民扩张活动会具有其共同性?二、早期殖民扩张的影响问题:结合材料,审视西方早期殖民扩张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历史影响,分析我们应如何认识评价西方早期殖民扩张史。马克思:“美洲金银产地的发现,土著居民的被剿灭、被奴役和被埋葬于矿井,对东印度开始进行的征服和掠夺,非洲变成商业性地猎获黑人的场所:这一切标志着资本主义生产时代的曙光。”“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拓展探究:西方四国的早期殖民扩张和崛起之路对于我们民族和国家的发展有哪些启迪?【巩固练习】1.下表反映1500-1800年间欧洲主要国家商船抵达亚洲的数量。结合所学知识和表格信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国家数量(艘)1500—1599年1600—1700年1701—1800年葡萄牙705371196荷兰6517702950英国—8111865欧洲合计77031616661——安格森.麦迪生:《世界经济千年史》A.16世纪后来荷兰抵达亚洲的商船数量最多,被称为“海上的马车夫”B.17到18世纪荷兰抵达亚洲的商船数量增长率高于英格兰C.18世纪葡萄牙抵达亚洲的商船数量减少,转而致力于开辟新航路D.18世纪英格兰抵达亚洲的商船数量增长迅速,有成为海上霸主之势2.在早期的殖民掠夺中,西班牙殖民掠夺的特点是A.海盗和贩卖黑奴结合起来 B.侵占商业据点,进行欺诈性贸易C.拓展版图,掠夺金银,贩卖黑奴 D.发展海上运输,致力海上贸易3.17世纪时荷兰有“海上马车夫”之称,确切的理解是A.荷兰的造船业最发达 B.荷兰经济落后靠替它国运输商品赚钱C.荷兰成为当时世界头号贸易强国 D.荷兰的交通运输业发达4.进入19世纪,东印度公司对华贸易“自恃富强,动违禁令……日形狂诞”。1833年,英国取消了东印度公司对华贸易独占权。英国这样做的目的是A.打开商品市场 B.扩大资本输出 C.夺取香港诸岛 D.巩固远东霸权5.17—18世纪,导致西欧国家进行争夺的主要原因是A.殖民利益发生冲突 B.扩张的方向相同C.扩大市场的需要 D.资本积累的迫切要求6.早期殖民扩张的双重作用是A.资本主义发展,封建主义衰落 B.欧美兴旺发达,亚非贫穷落后C.大西洋国家发达,太平洋地区落后 D.欧洲发展兴旺,亚非拉贫穷落后
第9课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课标要求】课标要求:了解两次工业革命的基本史实,探讨其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学习导引:本课以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为题,重在强调工业革命对世界的影响,通过认识两次工业革命推动人类社会的巨大进步,初步理解两次工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迅速发展是导致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的最主要因素。【合作探究】工业革命有时又称产业革命,指资本主义工业化的早期历程,即资本主义生产完成了从工场手工业向机器大工业过渡的阶段。是以机器取代人力,以大规模工厂化生产取代个体工场手工生产的一场生产与科技革命。①工业革命发生在什么时候?首先在哪个国家发生?其结束的标志又是什么?②阅读课本内容填写下表:工业革命兴起时的重大发明行业发明家身份发明棉纺织业动力交通运输③据课本整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发明。主要领域发明家发明与革新动力化学领域钢铁通讯领域④填写下列工业革命对经济组织的影响简表时期企业规模所有权与经营权与政府的关系代表企业工业时代早期第二次工业革命以后⑤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是通过什么方式形成的?【线索生成】一、两次工业革命的概况问题:第一次工业革命为什么首先在英国发生?问题:工业革命为何首先从棉纺织部门开始?问题:瓦特制成改良的蒸汽机具有什么重要意义呢?问题:从工业革命发明的简表中你能发现什么规律?问题:结合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原因,分析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原因。(从政治、经济、技术、社会等方面分析)第一次工业革命只是技术向生产力的转化,19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初的第二次工业革命才真正把科学与技术密切地结合起来,直接转化为生产力,它使人类从“蒸汽时代”进入了“电气时代”。请同学们结合前边两次工业革命发明简表,思考:第二次工业革命同第一次工业革命相比,有哪些新的特点?二、两次工业革命的影响问题:两次工业革命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生产力、生产关系、城市化进程、世界市场)问题:在工业时代,经济组织产生了哪些变化?问题:世界市场形成的过程怎样?问题:比较两次工业革命的不同探究:世界市场的形成对世界发展的影响。拓展:两次工业革命对中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巩固练习】1.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在谈到英国工业革命时写道:“工业革命不仅仅归因于群发明者的天才,天才无疑起了一定的作用,然而,更重要的是18世纪后期起作用的种种有利力量的结合。”这里的“种种有利力量”不包括A.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B.圈地运动的开展C.工厂的出现 D.海外市场的扩大2.有历史学家发出感慨:“为什么工业化浪潮不是在法国之后穿过地中海而席卷突尼斯、阿尔及利亚呢?是地中海太宽阔了吗?那么大工业为什么又能横渡大西洋而到北美生根开花呢?”这一材料说明了A.海洋国家比大陆国家更容易接受新事物B.地缘是一个国家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因素C.制度是一个国家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因素D.要实现工业化就必须发展资本主义制度3.在第一次工业革命中,从殖民地掠夺财富最多并将其用于工业化的国家最有可能是A.英国 B.法国 C.美国 D.俄国4.博物馆陈列着三张图片。下列按图片顺序对应的信息,不准确的一组是A.哈格里夫斯 史蒂芬孙 卡尔·本茨B.人工动力 蒸汽动力 燃油动力C.18世纪60年代 19世纪初 19世纪60年代D.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5.单皮尔在《科学史及其与哲学和宗教的关系》中说:“科学过去是躲在经验技术的隐蔽角落里辛勤工作的,当它走到前面传递而且高举火炬的时候,科学时代可以说已经开始了。”这里所说的“科学时代”是指A.文艺复兴 B.新航路开辟 C.第一次工业革命 D.第二次工业革命6.19世纪上半期,交通运输业发生了彻底的改变,其准确含义是A.人们的交往更加方便,经济和文化联系日益密切B.人类的交通运输业进入了一个以蒸汽为动力的时代C.电车、地铁、汽车一起构成了交通运输的主要工具D.内燃机成为交通工具的动力机械7.19世纪后期,英国有钱人以坐船游览伦敦的泰晤士河为时尚,但是这一时期河水已经浑浊不堪,臭气熏天。由此可见A.煤炭已成为当时主要动力能源 B.出现了喧杂、拥挤、快节奏的城市C.工业革命在一定程度上牺牲了环境 D.要禁止污水排放保护环境8.《欧洲经济史》描述了18世纪中期以来欧洲某些地区出现的现象,“贵族的炫耀生活,受到财富日益增长的资产阶级的仿效,甚至受到挑战。虽然他们有时被人轻蔑地说成是‘暴发户’,但是,他们的购买力形成了他们自己竞相仿效的基础”。这段描述说明A.工业革命已经影响到社会生活 B.启蒙思想的传播消除了人们的等级观念C.政治革命使封建贵族告别了昔日生活D.科技进步降低了生产成本,物价相对低廉9.第二次工业革命对世界经济发展的影响是A.亚非拉地区的工业飞速发展B.促成欧洲经济一体化的形成C.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进一步扩大D.世界贸易中心开始转移到大西洋沿岸10.第一次工业革命给英国社会生活带来了重大变化,下列符合实际情形的是A.汽车在马路上奔驰 B.人们可以坐火车外出C.电灯照亮了千家万户 D.成为重要的通讯工具11.下列有关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工业革命推动的结果B.打破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原先落后封闭的经济结构C.为新兴工业资产阶级攫取更广阔的市场和更丰富的原料提供了便利D.开始打破各大洲之间的相对孤立状态12.19世纪中期一位英国经济学家说:“大洋洲有我们的牧羊场,阿根廷和北美西部草原上有我们的牛群,秘鲁送来它的白银,南非和澳大利亚的黄金流向伦敦,印度人和中国人为我们种茶,而且我们的咖啡、白糖和香料种植园遍布东印度群岛。”这段话表明A.英国在欧洲没有殖民地或自治领域 B.各国经济都依赖对英贸易C.世界经济联系加强 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确立13.“西欧出现了与欧亚乃至全球传统农业文明有着本质差别的一种新的充满活力、扩张性的文明……欧洲用了四个世纪(1500-1900年)建立起其在世界范围的统治,而过了50年这种统治就土崩瓦解了。”对材料中的“扩张性”的正确理解是A.工业文明在世界范围内扩展 B.工业革命促进资本主义发展C.资产阶级革命改变世界历史 D.欧洲国家最终确立世界霸权14.恩格斯说:“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请结合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有关史实,回答下列问题:(1)两次工业革命中出现了哪些新兴工业部门?(各举两例)(2)两次工业革命产生了哪些不同的后果?(3)两次工业革命分别给中国带来了什么影响?
第10课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课标要求】课标要求:简述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近代民族工业兴起的史实,认识近代中国资本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学习导引:从本课开始,我们开始学习工业文明对中国的冲击。本课内容主要有三部分,一是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二是洋务运动的兴起;三是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与初步发展。学习时要注意结合政治史的内容。【合作探究】①鸦片战争前,中国传统的经济结构是怎样的?②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经济结构出现了怎样的变化?社会结构又有何变化?③整体把握课本内容,想一想在小农经济解体的基础上,中国产生了哪些新的经济形态?④回忆政治史内容,回顾两次鸦片战争后,列强通过哪些不平等条约攫取了哪些政治经济特权?⑤洋务运动中创办的主要军用企业和民用企业有哪些?⑥民族资本主义企业产生于何时?代表性企业有哪些?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⑦民族工业在什么时间出现第一次发展机遇?为什么?【线索生成】一、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问题:结合政治史内容导致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变化的原因是什么?问题:你如何看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二、洋务运动问题:洋务运动产生的原因是什么?探究:洋务企业是封建企业还是资本主义企业?问题:洋务运动为什么没有达到“自强”与“求富”的目的?问题:结合近代世界历史发展潮流,思考洋务运动对中国早期现代化有什么影响?三、民族工业的出现和初步发展问题:19世纪70年代前后民族工业出现的历史条件有哪些?问题:阅读课文内容,你发现民族工业有什么特点?思考造成这种状况的根本原因是什么。问题:联系政治史内容,甲午战后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有何影响?【巩固练习】1.1864年,包世臣在日记中写道“近日洋布大行,价才当棉布三分之一。吾村专以纺织为业,近闻已无纱可纺,松太布市,消减大半,去年棉花大都折本。”上述材料实质上反映的是A.松太地区的棉纺织水平下降 B.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开始产生C.家庭手工业在外国商品冲击下破产 D.中国棉纺织品价格下跌2.《南京条约》签订以后,中国的茶叶、丝等农产品出口大量增加,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根源是A.中国丝茶的质量提高 B.中国丝茶生产的迅速发展C.中国经济开始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D.中国自然经济的完全崩溃3.1861年,进入天津口岸的各类洋布折银3250582两,占全年天津口岸进口总值的64.8%;鸦片折银948480两,占进口总值的18.9%。材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A.进口贷物中洋布占主要份额 B.中国近代商业贸易落后C.西方国家向中国倾销商品 D.鸦片贸易合法化4.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逐渐被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这对中国的影响不包括A.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瓦解 B.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逐步解体C.西方的先进生产技术逐步传入 D.英国输华商品激增5.阅读《中国土特产产品统计表》,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下列结论中不正确的是时间茶叶生丝鸦片战争前5000(年平均值)5000(年平均值)1845年8010132201851年9919230401853年10120262896A.中国的茶叶和生丝出口量持续增加 B.中国开始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C.茶叶和生丝日益商品化 D.中国在对外贸易中逐渐取得优势6.“上海轮船招商创办三年内,外轮就损失了1300万两(白银),湖北官办织布局开办后江南海关每年洋布进口减少十万匹。”这说明洋务派民用工业的兴办A.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B.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C.将外商排挤出中国市场D.使中国走上“自强”的道路7.1904-1907年中国兴起了一个兴办实业的新浪潮,有人描述当时的情景说:“相信能认购一股就等于收回一份利权,于是争相认购股份,引起了全国到处创办股份、合伙或独资经营的新企业。”以上材料说明这次举办实业的浪潮的推动力是A.中国人民的爱国心 B.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C.欧洲列强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D.民国政府实行发展实业的政策8.近代前期,一些商办企业往往向外商支付一笔费用,然后以他们的名义注册,江苏、浙江、福建、广东各省的商办小轮船公司几乎都采取这种做法。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民族资本依附外国资本 B.民族资本受外国资本控制C.民族资本受本国官府压制 D.民族资本与外国资本利益一致9.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近代中国棉制品进口及棉花出口统计表时间进口棉纱/万担进口棉布/万匹时间出口棉花/万担187251224.11871~18730.84861890108.21556.11891~1893290417——摘自严中平等编《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资料选辑》材料二20世纪70年代以后,进口棉纱的价格逐渐下降,1872~1890年期间,最低时曾下跌三分之一以上。这就使得洋纱的价格远远低于土纱。如1887年牛庄,每包三百斤的洋纱售银五十七两,而同量土纱却要售银八十七两左右。材料三琼州附近的文昌,在1882年由于廉价的印度棉纱的大量进口,使得本地的手工纺织业破产了。“文昌女工既失其纺纱职业便转入织布”了。据1893年(益文录)记载:江苏雎宁县,也由于“洋纱盛行”,“村人均有抱布之乐,户户织棉,轧轧机声”。材料四棉花价格提高……刺激了棉花种植面积的逐步扩大。如上海、南汇两县以及浦东西,“均栽种棉花禾稻仅十分之二”。如皋、通州、海门三县,“一望皆种棉花,并无杂树”。不仅原来的产棉区的种植面积逐步扩大了,就是许多原来不种棉花的地区,也开始大规模种植棉花。————摘自人民出版社《中国近代经济史》请回答:⑴结合材料一,说明19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中国棉制品及棉花进出口的变化情况。⑵综合材料二、三、四,分别说明导致这种变化的原因。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这种变化给中国经济带来的影响。
第11课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课标要求】课标要求:学习导引:本课主要介绍了民国时期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历程。学习本课内容要注意知识的纵向联系,明了民族工业发展的线索,探讨影响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还要注意横向分析,结合政治、思想内容分析资本主义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作用。【合作探究】①从民国建立至抗日战争爆发前,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原因是什么?主要在哪些部门得到发展?②日伪政权对沦陷区经济采取什么样的政策?其实质与目的是什么?日本帝国主义经济掠夺的表现有那些?③中国民族资本在发展的过程中主要受哪些阻碍?④官僚资本的定义、代表是什么?【线索生成】一、民族工业发展的“黄金时期”问题:结合图片,分析民族工业发展有什么特点?(从发展时间、行业分布、区域分布等方面考虑)问题:结合政治史内容,分析民族工业在一战期间的发展有何影响?二、日伪政权对沦陷区的经济掠夺。问题:日本侵华给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带来什么影响?三、三座大山重压下的民族资本探究一:根据以下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探讨影响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因素。方法引导:分析一个事物的发展时,我们需要从从自身和客观进行分析自身:五要素(资金、市场、原料、劳动力、技术)客观;三大条件(政策、环境、制度)材料一洋商见我工商竞用新法,深中其忌,百计阻挠,勒价停市。上年江浙、湖北等省,缫丝、纺织各厂,无不亏折,有歇业者,有抵押与洋商者。材料二茶叶从汉口运至张家口要经过63个厘金分卡,沿途捐税达13种之多,税率高达40%到50%。当时统兵人员未经政府部门批准设厘卡抽课的现象也非常多。1937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全面侵华战争,荣氏企业遭到空前的浩劫,其中如申新八厂、茂新一厂在战火中化为一片废墟。8年抗战中,约有1/3的纱锭、一半以上的布机及1/5的粉磨均被破坏毁损,幸存下来的机器和设备,也大都被“军管”劫夺。留居上海的荣宗敬目睹手创的事业被毁于一旦,精神上受了严重创伤,1938年2月,荣宗敬郁积成疾,撒手离世。——《荣氏家族百年传奇》在国统区,国民政府实施战时体制,强化对经济全面统治。掌权的官僚阶层借此垄断经济命脉,压榨民族企业牟取暴利,使官僚资产阶级所拥有的资本大为增加。抗战期间,国统区的工业中心重庆,仅1943年停产的工厂就占三分之一。探究二:近代中国特殊的社会历史条件下,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出路是什么?探究三: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地位和作用怎样?注意方法引导:分析影响时从政治、经济、文化三个角度进行阐述补充:1937年后的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历程:1937-1945年间遭到沉重打击。原因:⑴沦陷区:来不及内迁的企业为日军所毁或被日军吞并;⑵国统区:国民政府实施战时体制;官僚资本的垄断压制。1945-1949年陷入困境。原因:①国民政府的恶性通货膨胀政策;②官僚资本的压迫;③繁重的捐税负担;④美国对中国的经济侵略1949-1956年改造成为国营经济【巩固练习】1.民国初期实业蓬勃发展,这一时期①民族工业发展迅速②工业体系比较完整③纺织和面粉的增长最快④张謇成为民族工商业的楷模A.①②③ B.①②④C.①③④ D.②③④2.上图所示是民国九年的一则报纸广告。作为直接证据,它可以用于研究A.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B.实业救国的思潮C.工人阶级的诞生 D.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3.“火柴大王”刘鸿生回忆说:“我在重庆办的中国毛纺织厂、火柴原料厂及在兰州办的西北毛纺织厂,都有官僚资本的投资。我原来在上海是大老板,到重庆却成了大老板的伙计。”此材料说明他的排挤和打击主要来自A.官僚资本 B.外国资本 C.封建官府 D.地主阶级4.1914~1920,中国生产的植物油、面粉等工业品的出口数量大同谋增加,同一时期进口货物的数量却大幅度减少。导致这种现象的最主要因素是5.辛亥革命后,尤其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蓬勃发展。其特点是A.面粉、棉纺、化工等行业发展迅猛 B.以机器制造业带动全局C.东南沿海地区成为工商业中心 D.中国工业品大量出口6.民国初年,我国民族工业进入进一步发展阶段。民国初年,我国民族工业进入了进一步发展阶段。以天津为例,在工商部注册资产达万元以上的企业有数十家,其中面粉、纺织、化工生产水平居全国前列。我国民族工业在这期间得以迅速发展的主要内因是A.海外华侨竞相投资办厂B.欧洲列强在一战期间暂时放松经济侵略C.各种实业团体纷纷建立D.辛亥革命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扫除了一些障碍
第12、13课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课标要求】课标要求:了解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史实,探讨影响其变化的因素。了解中国近代以来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认识其对人们社会生活的影响。学习导引:学习本课内容,要注意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之间的联系。【合作探究】一、断发易服1.易服⑴变化:长袍马褂与西装革履并行不悖。⑵原因:①西式服饰传入②清政府对官定服饰制度进行改革。③民国政府颁布了礼服形制⑶特点:既受西方服饰的影响,又带有浑厚的政治色彩。⑷影响:①人们可以随心所欲地选择自己喜爱的服饰。②促进了中国服饰的改良,出现了中西合璧的中山装和旗袍2.断发运动时间概况结果同治、光绪年间中国留学生“改装去辫”政府禁止戊戌维新期间康有为上书光绪帝建议“断发易服改元”因变法失败未实现1910年清政府颁布准许臣民自由剪发法令影响不大辛亥革命后颁布《剪辫通令》强制剪发彻底革除3.不缠足运动组织(人)措施结果鸦片战争前后,外国传教士组织“天足会”,宣传缠足的害处有点成效维新人士女权运动康有为在广东首创《不缠足会草例》一时间不缠足蔚然成风新式学堂以不缠足为基本入学条件康氏兄弟在广州成立“不缠足会”二、报刊与电影1.中国报刊业的发展历程①19世纪:中国出现近代报刊。②太平天国运动爆发后:民众开始有了新闻观念。③近代中国出版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报纸:1872年创刊的《申报》。开新闻画报之先河的画报:1884年,申报馆创办《点石斋画报》。④维新变法运动中:报纸成为宣传政治纲领和开展政治斗争的武器。⑤新文化运动后:阅读报刊成为民众生活不可或缺的内容。2.中国电影的发展历程①19世纪末(1896年):电影传入我国。②中国人第一次尝试自摄的影片:京剧《定军山》。③中国第一部故事片:《难夫难妻》。④1931年:中国第一部有声片《歌女红牡丹》摄制完成。3.传媒变迁的作用近代报刊和电影,及时传播了时事信息,娱乐生活,促进了科学知识的普及,开阔了人们的视野。三、移风易俗①日常礼仪古代:形成一套体现贵贱尊卑的等级森严的日常礼仪。民国之初:废除跪拜,作揖等礼节,代之以鞠躬握手,废除了一些旧的称谓;显示出平等、自由等文明精神。②婚礼的变革:变化:父母包办,讲究门当户对到男女自由恋爱。婚姻礼仪由繁缛走向简约原因:新文化运动和国民革命运动推动了中国近代婚姻的变革进程。范围:主要发生在通商口岸的知识层和官宦人家。③丧葬礼仪的变革:19世纪中期,西方丧葬礼仪传入中国。四、交通(道路邮传)与通讯的变化1.交通的变化:①铁路的发展:1881年:中国自建的第一条铁路——唐山开平至胥各庄铁路建成。1888年:总长2000米的宫廷专用铁路建成。甲午战后:列强激烈争夺在华铁路的修筑权。1909年:中国工程师詹天佑设计的京张铁路建成通车,是中国铁路史上的里程碑。②水运与航空的发展:1872年:近代第一家轮船航运公司——轮船招商局正式成立,标志着中国新式水运业的诞生。1918年:中国航空事业真正起步。2.通讯的变迁①近代邮政事业的发展:鸦片战争后:外国人在通商口岸设立“领事邮政代办所”,专门处理各国在华邮政业务。1896年:“大清邮政局”宣告成立。此后清政府设立邮传部,邮传正式脱离海关。民国时期:北洋政府宣布裁撤全部驿站;中国首次参加万国邮联大会。②近代电讯事业的发展:1877年:在台湾架设第一条电报线,成为中国自办电报的开端。3.影响:①新式交通促进了经济发展,改变了人们的通讯手段和出行方式,还一定程度上转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②交通近代化使中国同世界的联系大大增强,使异地传输更为便捷,促进了中国的经济与社会发展,也使人们的生活更加多姿多彩。【线索生成】问题:为什么说“断发”和不缠足运动具有鲜明的政治色彩?问题:近代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原因是什么?有什么特点?【巩固练习】1.戊戌变法时期,有人作诗曰:“大半旗装改汉装,宫袍裁作短衣裳,脚跟形势先融化,说道莲沟六寸长。”此诗主要反映的历史现象是A.倡导婚姻自由 B.易服、废止缠足C.全盘西化 D.反清革命2.右图取自1884年的《点石斋画报》,它描绘了当时上海妇女打落袋的情景。观察右图,能全面描述画面的选项是①近代上海多新闻,中西文明汇申城②三寸金莲爱娱乐,挥杆击球来健身③明眸皓腕携幼儿,发髻宽袖显身份④巾帼解放新主张,民主科学风气生A.①②B.①②③C.③④D.②③④3.清末的一首打油诗云:“洋帽洋衣洋式鞋,短胡两撤口边开。平生第一伤心事,碧眼生成学不来。”该诗反映了当时A.服饰的西化 B.洋货倾销中国C.社会上的崇洋现象 D.学习西方的迫切愿望4.近代中国衣食住行受西方影响发生了深刻变化,出现了“西风东渐”的趋势。下图中不能体现这一趋势的是A.中山装 B.官服图案 C.卖报图 D.1913年的电报电文5.1909年初,《大公报》上的一篇文章称“第一是开眼界,可以当作游历,看看欧美各国的风土人情……真如同身历其境,亲眼得见一样……时常看看,岂不比听戏强的多么?”使人们“开眼界”的是A.电视 B.电影 C.报纸 D.广播6.近代有人说:,建铁路“是臣下之利而非君上之利,是外洋之利而非中国之利,是一二人之私利非千万人之公利”。下列对这段话的认识,不正确的是A.当时修建铁路遭到顽固人士的反对 B.近代中国铁路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C.此人认为当时中国不适宜修筑铁路 D.目的是为了说明修筑铁路有利西方侵略7.“新礼服兴,翎顶补服灭;剪发兴,辫子灭;爱国帽兴,瓜皮帽灭;天足兴,纤足灭;阳历兴,阴历灭;鞠躬礼兴,跪拜礼灭……”这首民谣反映了某个重大历史事件引起的社会风貌的变化。这一事件是A.戊戌变法 B.洋务运动 C.辛亥革命 D.护法运动
第三单元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与调整第14课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课标要求】课标要求:了解俄国国内战争后苏维埃政权面临的形势,认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转变的必要性。列举“斯大林模式”的主要表现,认识其在实践中的经验教训。学习导引:本课内容涉及到二三十年代苏联经济体制(政策)的变化。学习时围绕两大变化三大政策(体制):一是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转变为新经济政策;二是从新经济政策转化为确立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另外还要把这一时期的苏联经济建设与建国后初期我国的经济建设联系起来,对比分析。【合作探究】①据课本内容回答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在什么背景下实施的?其内容有哪些?又有何影响?②新经济政策又是在什么背景下实行的?在内容上有哪些变化?又起到了怎样的作用?③计划经济体制是怎样确立的?有何特点?简评其得失。【线索生成】一、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问题:结合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内容分析其特点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马克思设想,在生产力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基础上建立的社会主义,实行公有制、计划经济和按劳分配,取消商品生产和货币。材料二在一个遭受帝国主义战争破坏的国家里,实行余粮征集制,禁止自由贸易,严格地计算和平均分配每一磅粮食,不仅是为了维持生存和战争,而且已经超越“一般革命”的任务,是共产主义的任务,是推进社会主义的“真正的主要的门径”。——列宁材料三在经济战线上由于我们企图过渡到共产主义,到1921年春天我们就遭到了严重的失败,……它是我们在1921年春天遭到严重的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的主要原因。所以必须采取某种从我们的路线和政策来看只能叫作最严重的失败和退却的步骤。——《列宁论新经济政策》,中央编译局1962年版)材料四既然我们还不能实现从小生产到社会主义的直接过渡,所以作为小生产和交换的自发产物的资本主义,在一定范围内是不可避免的,所以我们应该利用资本主义(特别是把它引导到国家资本主义的轨道上去)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之间的环节,作为提高生产力的手段、途径、方法和方式。——列宁《论粮食税》(《列宁全集》32卷,221—222页)①材料一、二材料体现了什么思想?对苏俄产生了什么影响?②材料三说明当时出现了什么状况?③材料四的思想发生了什么变化?导致苏联的经济政策发生了什么变化?二、新经济政策:问题:结合新经济政策的内容分析其特点:问题:新经济政策在建设社会主义的内容与方法上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有何不同?分析新经济政策的依据是什么?其科学性体现在哪里?总结新经济政策的本质特征。三、计划经济体制的建立问题:苏联建立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探索,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有哪些启示?【巩固练习】1.面对残酷的战争环境,苏维埃政府提出“一切为了前线,一切为了战胜敌人”,采取了一系列非常措施,后来习惯称为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C.余粮收集制 D.普遍国有化政策2.苏俄新经济政策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相比,从经济规律的角度讲,主要“新”在A.加强国家政权对经济的管理 B.改用固定的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C.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生产 D.目的是为了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基础3.1920年,苏俄农民中流传这样的说法:“土地属于我们,面包却属于你们;水属于我们,鱼却属于你们;森林属于我们,木材却属于你们。”它反映的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A.保障了农民的利益 B.挫伤了农民的积极性C.实行了军事化措施 D.取消了自由贸易制度4.列宁认为,既然俄国无法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那么就“应该利用资本主义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的中间环节”,为此而采取的政策是A.新经济政策 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C.工业化政策 D.农业集体化政策5.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的根本目的是A.消除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不利影响 B.建立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C.加强无产阶段对经济的指导 D.平息工人罢工和农民暴动6.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列宁说:“我们在夺取政权时便知道,不存在将资本主义制度具体改造成社会主义制度的现存方法,我不知道哪位社会主义者处理过这类问题。我们必须根据实践做出判断。——《苏联的共产主义》材料二斯大林认为社会主义只能实行计划经济;社会主义只能允许两种公有制形式的存在和发展;社会主义就是社会主义区别于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度个人信托资金贷款协议
- DB3502∕T 064.1-2021 建设工程电子投标保函平台技术规范 第1部分:总体设计
- 2024设备试用协议模板专业
- 2024工地专属食堂运营协议样本
- 2024年化室内装修协议模板
- 2024年养殖业饲料采购正式协议文件
- 物资配送课件教学课件
- 环形面积课件教学课件
- 2024广东广州市番禺区南村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招考编外人员14人管理单位遴选500模拟题附带答案详解
- 2024年11月绍兴市2025届高三高考科目诊断性考试(一模) 数学试卷(含答案)
- 2024年道路运输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考试试题题库
- 24秋国家开放大学《公共关系学》实训任务一答案
- BIOS基础知识题库单选题100道及答案解析
- 2024年银行考试-建设银行纪检监察条线考试近5年真题附答案
- 中国老年骨质疏松症诊疗指南(2023)解读课件
- 【8物(科)期中模拟】合肥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模拟物理作业试卷
-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第6课《人大代表为人民》课件
- CTF信息安全竞赛理论知识考试题库大全-上(单选题)
- 防校园欺凌-课件(共28张PPT)
- 《汽车数据安全管理若干规定(试行)》解读完整课件
- 毕业设计液压剪切机液压系统设计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