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荆、荆、襄、宜四地七校考试联盟2017届高三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命题:荆门市龙泉命题人:王玉兰刘穆庭审题人:熊川慧本试题卷共6页,27题。全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祝考试顺利★注意事项: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试卷类型A后方框涂黑。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上交。第Ⅰ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题2分,共48分)1.《尚书大传》说:“古者诸侯始受封,必有采地:百里诸侯以三十里,七十里诸侯以二十里,五十里诸侯以十五里。其后子孙虽有罪黜,其采地不黜,使子孙贤者守之世世,以祠其始受封之人,此之谓兴灭国,继绝世。”材料反映了()24A.安土重迁是分封制的思想基础 B.世代相传的采地是维系宗法体系的纽带WC.嫡长子并非封国唯一的继承人 D.封地是诸侯世袭的私有财产Y2.费正清在《剑桥中国秦汉史》中说:“……不管人们是否佩服秦的成就,但必须承认这个成就:它在质和量的方面大大地改变了中国的面貌,以至它可以名之为“革命”,虽然这“革命”是从上面推行,而不是从下面推动的。这个成就,并没有由反秦的农民起义造成的政权所转移,它才是古代中国的真正革命。”这场革命()JA.调动了地方行政部门的积极性 B.能避免君主专制下的决策失误bC.创造了高度的物质和精神文明 D.隐含着使国家分裂割据的因素g3.《后汉书》记载,东汉时,有个叫赵宣的人,葬亲后不久就关闭墓道,在墓道中守丧20年,博得“乡邑称”的美名,“州郡数礼请之”,他推托。太守亲自登门求见,才知其有五个孩子,都是在守墓期间生的,太守大怒,以“诳时惑众,诬污鬼神”将其治罪。这个事件主要反映()4A.汉朝选官依据儒家思想 B.汉朝选官注重孝行与廉德dC.汉朝注重对官员的监督 D.汉朝察举制存在消极影响t4.史籍中有关明朝皇帝不上朝的记载甚多,如明武宗朱厚照长年不问朝事;明世宗二十余年不上朝;明神宗自万历二十年之后,溺志货财,厌恶言官,晏处深宫,不再上朝……如此众多的皇帝不上朝,明朝的历史却延续了276年,王朝局面基本稳定。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是()8A.君主专制制度进一步加强 B.封建经济得到较大发展TC.行政的运行机制日益完善 D.宋明理学发展到新阶段5.美国汉学家白彬菊指出:军机处实现了从“君主专政”向“大臣行政”、从“直接的帝国个人专制”向“君臣联合行政”的转变,这种变化使清政权在“中年”时走向昌盛,并最终延长了其寿命。作者旨在说明军机处的设立()CA.使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B.有利于建立高效政府AC.对皇帝权力有所约束 D.借鉴了西方民主制度B6.唐朝时已出现白瓷,邢窑白瓷名满天下。《匍说》记载:古代烧制白瓷,必先用磁石在釉水中搅动,吸走铁屑,这样烧制出的白瓷才不会有黑斑,这种方法开创了现代磁法选矿的先河。这表明()8A.中国古代科技推动手工业发展 B.南青北白两大制瓷系统形成xC.中国古代手工业水平享誉世界 D.中国古代科技应用十分广泛Y7.下面是北宋赋税结构变化表(单位:万贯),从中反映的问题,你认为合理的是B年代农业税非农业税a997年K2408.1/1567.7I1021年Q2641.2=3874.0=1077年2021.35117.2A.农业税的变化反映了北宋时期农业生产受到削弱B.赋税收入不断增加使北宋政府长期保持财政充裕C.非农业税的激增反映了北宋政府抑商政策的松动D.土地兼并严重直接导致了北宋时期农业税的变化8.明清时期,江南本地农村过剩人口、外来人口大量汇聚于城镇的工商业,促使多种服务需求大增,形成一支可观的服务大军,包括轿夫、脚夫、饮食、旅馆、盘夫、土工、吹手、剃头、整容、饭馆、面馆、酒馆、膳食馆铺、娱乐服务业等。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是()A.江南地区人口结构变化 B.南方经济获得较快发展C.中原地区经济急剧衰退 D.政治重心南移趋势明显9.1864年,上海成立混合法院,主审涉外并兼理中国案件。法院由上海知县担任主审,一名外国领事担任副审列席审判,审判程序一如西方。这一现象()A.反映了近代中国司法的殖民地性质 B.标志领事裁判权开始丧失C.客观上传播了西方司法知识与精神 D.终结于南京临时政府时期10.1908年8月,清政府颁布《钦定宪法大纲》,其核心是强调君主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却又不能不以法律的形式规定臣民的权力。此外,还规定了议院、选举方面的内容。可见,《钦定宪法大纲》()A.是“中体西用”理论的具体实践 B.含有资产阶级宪政的性质C.是民主和科学思想传播的结果 D.加剧了清政府的统治危机11.著名的历史学家陈旭麓先生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写道:“满清王朝曾在抵御外侮的旗帜下领导过多次民族战争。这是一个转折点……民族战争失败的同时又意味着民族抵抗意识的全部丧失。”材料中的“转折点”是指()A.第二次鸦片战争B.中法战争C.甲午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2.辛亥革命“完成了国家政权由封建政治制度向现代民主政治制度的转变”,实现了从“朝代国家”向“共和国家”的转变,这说明辛亥革命()A.完成中国民主政治的任务 B.促成了社会性质的转变C.推动中国民主政治的发展 D.完成了民族革命的任务13.民国16年,时任南京国民政府代理主席并主持国民党中央党部的胡汉民曾说:“倘若中央党部和国民政府没有在南京行使职权,从4月起大家就要完全受共产党的支配,可以说不但大江南北的各省不得了,就连珠江流域也通通要受两湖以往所受的赤祸了。”胡汉民所说的“赤祸”是指共产党领导的()A.农民运动B.工人起义C.秋收起义D.工农武装割据14.教育家蒋梦麟在自传中记述:“西安事变的消息广播全国之后,老百姓无不忧心如焚,妇女小孩甚至泣不成声。……蒋委员长已安全抵达洛阳,并已转飞南京的号外最先送到东安市场的吉祥戏园,观众之间马上掀起一片欢呼声,……大约半小时之后,北平严冬夜晚的静寂忽然被震耳的鞭炮声打破了。”这一记述主要反映出()A.民众关注国家的前途命运 B.民族矛盾成为主要矛盾C.蒋介石统治地位比较巩固 D.张学良的兵谏不得人心15.蒋介石曾在嘉奖前线的密电中说:“……李长官、李副长官并转所属各总司令、各军团长、各军、师长:O密:查第二期抗战开始以及我备战区本运动战、游击战相配合积小胜为大胜之最高原则,以攻为守指导作战,屡遏凶焰,挫被顽敌……胜利足为表征。”与蒋介石嘉奖电文相关的战役是()A.淞沪会战B.平型关大捷C.台儿庄战役D.武汉会战16.1975年3月,中国艺术团拟赴美巡回演出,美国国务院要求中方取消艺术团预备曲目中的《台湾同胞——我的骨肉兄弟》,因为歌词里有“我们一定要解放台湾”,美方难以接受。中方坚持“宁可不去,也不能不唱”。这一现象说明了()A.美国反对一个中国原则 B.“文革”左倾错误影响中国外交C.美国违背了《中美建交公报》 D.美国对外政策坚持霸权主义17.绝对平等往往使得知识、美德、才能、财富等因素边缘化,无法实现社会普遍正义。“民主制使智慧边际化”,在柏拉图眼里便是雅典政治生活的真实写照。这意味着,雅典民主()A.容易导致政治动乱 B.充分保护了平民的民主权益C.政治决策过于随意 D.忽视了参政者的品德和能力18.公元前357年,罗马把借贷的最高利息限定为1/12,10年以后又把原有利率减半。公元前344年,通过延期债务偿付令,宣布禁止高利贷。公元前326年,通过新的法案,“债务人应以物品而不是人身作为其借款的抵押品”。这些变化说明了()A.平民的不懈斗争推动了公民法不断调整B.罗马人主要依靠习惯法来调整社会关系C.万民法适应了帝国时代社会发展的需要D.自然法精神在法律实践中获得充分体现19.俾斯麦在回忆录中写下了最后的忏悔和期盼:“我过去的尽职行为也许恰巧是造成德意志走向衰落、没有骨气的原因。现在我们最要紧的事情就是巩固帝国议会,使它不再退化。”这表明,俾斯麦期望()A.建立民主共和政体 B.强化德皇的政治权威C.完善德国民主政治 D.提升宰相的政治地位20.在美国1787年宪法的制定过程中,有一个群体被称为反联邦党人。他们认为,宪法拟议的政府权力是比政府组织形式更为核心的问题。联邦党人最引以为豪的是创立了三权分立的政府形式,以为这一形式就能保证公民的自由。对此,反联邦党人并不乐观。由此可以看出反联邦党人()A.认为分权体制能够保证公民自由B.对联邦政府权力保持高度警觉C.强调制宪的核心是确保政府权力D.希望继续维持邦联体制的现状21.“(某一事件)从它给予世界发展的影响来说,超越了其他大革命。它在政治和社会经济变革的规模、深度和质量上,以及在给予周围世界以长久影响方面,几乎是史无前例的。只要提一下,大众福利国家和社会,也就是现代人道主义资本主义的形成乃是西方针对社会主义革命给它带来的威胁作出的反应,就足以说明问题了。”这一事件是指()A.马克思主义诞生 B.巴黎公社革命C.俄国的十月革命 D.新中国的成立22.抗战后期,反对殖民主义,主张在战后终结殖民地制度逐渐成为中国社会舆论的主流。1945年,中国代表团出席旧金山会议,提出必须重视战败国、殖民地及人民的“政治、经济与社会情况之重要性,使彼等逐渐发展,获得独立或自主”的方案,得到了各国的称赞或同情。上述现象的深远影响在于()A.增强了中华民族的自尊心 B.有利于重建战后的国际秩序C.加速了中国收回主权的进程 D.鼓舞了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23.1972年3月,田中角荣说:“世界上有三个据点,即柏林墙、朝鲜38度线和古巴,这是东西方的三个接触点。必须使这三个接触点不发生纠纷,……有了日美中三国的等边三角形关系,就可以维护远东和平。日本与中国的邦交正常化,是比在亚洲成立另一个北约更强有力的安全保障。”这一言论认为()A.中日关系的重要性已超过日美关系B.中日关系改善有助于缓和远东冷战态势C.中美关系的改善可以促进中日建交D.维护远东和平可以促使日本成为政治大国24.1990年11月,在欧洲安全与合作组织成员国首脑会议上,北约和华约发表联合声明,宣布两大军事集团“不再互为对手,相互将建立新的伙伴关系并友好相处”,这“成为欧洲冷战时代结束的象征”。这一声明主要是基于()A.两大集团军事上势均力敌 B.世界政治格局日益多极化C.欧洲一体化逐步走向深入 D.两大集团力量对比失衡第Ⅱ卷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题,25题25分,26题12分,27题15分,共52分)25.(25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英国议会下院开会时,会议大厅里只有一张桌子,这张长条桌子从中间将大厅一分为二,执政党和反对党各坐一边,隔桌相望。更特别的是,两边前排就坐的议员连头衔都一一对应,一边是执政党的内阁成员,另一边则是与内阁成员相对应的“影子内阁”成员。1907年,保守党领袖张伯伦第一次正式建立反对党内阁,并使用了“影子内阁”这个形象的叫法。从此,反对党组建“影子内阁”的做法成了英国沿用至今的宪法惯例。“影子内阁”的最终目标是寻找机会取代执政党的地位,转为正式的内阁。这种潜在的“替代危险”对执政一方起到制约作用,“影子内阁”在某种程度上保持了政治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摘编自《民主与法制时报》材料二民初活跃于国会中的政党,可大致分为激进、保守二派。激进派的政党,严格说来,只有同盟会和国民党。统一共和党在并入国民党以前,是骑墙于同盟会与共和党之间的;民宪党则系由国民党分出。……统一共和党的党员虽有不少原属革命派,但以出身立宪派和旧官僚者为多,故在态度上较同盟会为温和。……与同盟会合组国民党的其他小党派,亦大多不是起于理想相同,而是因为眼见国民党将能在政坛上占优势。……至于正式国会后期出现的民宪党,虽系自国民党分出,但以吸收了许多进步党党员,在态度上亦较温和。作为激进派政党的同盟会和国民党,是使民初国会发挥功能的主要力量。如果在野党的功能是以言论和立法来监督政府,并以诉诸选民的办法促使执政者重视国利民福,同盟会和国民党确是具有这方面的资格与潜能。但以执政者无限制的伸张行政权,在野党和立法者愈伸展其监督权,结果使政治势力走向两个极端。当政治势力走向两个极端,而又不能取决于选民时,政治的危机即升高。民初国民党之策动“二次革命”、以及“二次革命”失败后执政者一意伸张一己的权力,均为政治走势走向两极端的表现,亦为政治危机升高的表现。结果是两败俱伤。——张玉法《论民国初年的政党政治》材料三究竟是一个党好,还是几个党好?现在看来,恐怕是几个党好。不但过去如此,而且将来也可以如此,就是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毛泽东《论十大关系》(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影子内阁”的特点和作用。(10分)(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民国初年政党政治的特点,并分析民国初年政党政治活跃的原因。(10分)(3)根据材料三,指出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政党制度有何创新?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意义。(5分)1036441226.(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美国汉学家史景迁认为,讲述中国近代历史的时候,总是从19世纪中国受的屈辱和侵略开始切入。40年前他在开始教授中国历史时就觉得这非常不合理,如果要更好地研究中国历史,我们应该从十七八世纪的中国开始研究。因为当时的中国在世界上表现出一种更自信的姿态。我们应该研究是哪些因素促成了中国在明朝之前的这种蓬勃发展和增长。在这些因素的基础上,怎样导致了中国在19世纪末的衰落,我想这可能是更好的一种研究方法。——《时代周报》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史景迁的观点。(要求:对该观点赞成、反对或另有观点均可;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27.(15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马歇尔计划:从提出到实施》大事记时间大事1947马歇尔提出援助欧洲的经济计划1947年6月底7月初英、法、苏三国商讨参加马歇尔计划事宜。苏联提出援助应建立在各国分别提出要求的基础上,反对联合的欧洲援助计划。英法不同意。苏联退出会议。1947斯大林训斥热衷于参与马歇尔计划的捷克斯洛伐克和波兰领导人,要求他们必须接受苏联的主张。1947年8月苏联与六个东欧国家签订双边贸易协定。1947年9月共产党情报局正式建立。1948年马歇尔计划正式实施。规定:运往西欧的美国过剩农产品在原销售价上追加不低于50%的利润。英国为接受援助与美国签订双边协定。——根据王绳祖主编《国际关系史(第七卷)》等编制材料二美国和苏联之间的对峙是为了争夺霸权,每一方都认为对方威胁到己方。西方盟国以条约组织包围了苏联阵营;苏联则迂回到西方的背后,培养革命的盟友。苏联领导人忽而表现为防御性的焦虑,忽而流露出攻击性的霸气。赫鲁晓夫时不时威胁发动核战以恫吓世界,旨在吓阻西方的入侵。其中一次的危机就是古巴导弹危机,但是危机最后双方都各退一步。——[美]菲利普·费尔《世界:一部历史》(1)根据材料一,指出围绕“马歇尔计划”西方国家与苏联矛盾的焦点与实质。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苏联的应对举措有何特点(8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作者认为推动冷战形势不断加剧的因素。结合所学知识,简述美苏对峙对世界局势产生的主要影响。(7分)
试题解析部分1.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礼乐制度是分封制的思想基础,故A项错误。分封制和宗法制互为表里,与材料中“其后子孙虽有罪黜,其采地不黜,使子孙贤者守之世世,以祠其始受封之人”相符,故B项正确。嫡长子继承制解决了统治权的继承问题,与材料不符,故C项错误。由材料“古者诸侯始受封,必有采地:百里诸侯以三十里”可知,采地是诸侯世袭的私有财产,而不是全部封地,故D项错误。2.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材料中费正清高度肯定了秦朝的中央集权制。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中国古代政治体制的基本模式,为人类社会创造了高度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对中国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故C项正确。秦朝的建立及创设的新制度,不仅在政治方面产生重大影响,在经济、文化等方面也有较大影响,故A、B两项错误。秦朝创立的中央集权制度有利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故D项错误。3.B【解析】本题考查汉代的察举制度。据材料信息可知,守孝期间是不准生育的,察举制的此规定不利于社会的正常发展,所以体现了察举制的消极影响,故选B。4.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明朝的内阁。紧扣材料基本信息“有关明朝皇帝不上朝的记载甚多”和“如此众多的皇帝不上朝”,可知皇帝不理朝政,这说明皇权在削弱,而不是在加强,故排除A。皇帝不上朝了,王朝局面又基本稳定,这与封建经济发展没有必然联系,故排除B。联系所学知识,皇帝不上朝了,因为明朝废除丞相后设立了内阁,使行政的运行机制日益完善,因此王朝局面才基本稳定,故本题选C。此外,这一现象的出现与宋明理学发展无关,故排除D。5.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根据材料“军机处实现了从‘君主专政’向‘大臣行政’、从‘直接的帝国个人专制’向‘君臣联合行政’的转变”可知,作者旨在说明军机处的设立对皇帝权力有所约束,故C项正确。军机处使君主专制达到顶峰,但与材料中“军机处实现了从直接的帝国个人专制向君臣联合行政的转变”不符,故A项错误。材料中没有涉及“高效政府”,故B项错误。近代中国开始借鉴西方民主制度,与材料中“军机处的设立”时间上不符,故D项错误。6.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古代手工业的进步。材料中提到唐代白瓷烧制过程中的某项具体方法,即利用磁石的吸附功能,去除白瓷的黑斑,故A项正确。材料中没有提到南方的青瓷,故B项错误。材料中没有体现中国古代手工业水平在世界的地位,故C项错误。材料只是反映白瓷的烧制过程,不能体现中国古代科技的广泛应用,故D项错误。7.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的农业。农业税的减少有可能是农业生产削弱引起的,也有可能是税率降低引起的,故A项错误。图表不能反映出北宋政府财政的盈亏,故B项错误。宋代商业环境相对宽松,随着商业外贸的发展,非农业税不断增长,商税成为国家重要的财政来源,故C项正确。农业税的变化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土地兼并严重只是原因之一,故D项错误。8.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明清时期南方经济的发展。江南地区人口结构变化是这一现象的结果,故A项错误。材料反映了明清时期江南城镇工商业的发展,反映出南方经济获得较快发展,故B项正确。不能据此推论出中原地区经济的急剧衰退,故C项错误。明清时期的政治重心在北方,故D项错误。9.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近代中国司法主权的丧失。近代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材料反映的是近代中国司法的半殖民地性质,故A项错误。近代中国领事裁判权开始丧失是在《南京条约》附件中,故B项错误。材料中“审判程序一如西方”说明西方司法精神对中国的影响,故C项正确。材料中现象结束于新中国成立时期,故D项错误。10.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清末的预备立宪。“中体西用”理论的具体实践是洋务运动,故A项错误。《钦定宪法大纲》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宪法,根据材料“却又不能不以法律的形式规定臣民的权力。还规定了议院、选举方面的内容”可知,《钦定宪法大纲》一定程度上具有西方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特点,故B项正确。1915年新文化运动兴起,在中国传播民主、科学思想,故C项错误。这个“钦定宪法”完全是为了巩固君权、强化君权,“立宪”只是一场骗局,最终加剧了清政府的统治危机,但这在材料没有体现,故D项错误。11.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近代西方列强的侵华。从材料中的“领导过多次民族战争”“失败”“民族抵抗意识的全部丧失”等信息可知,这次战争后,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在华代理人,镇压反帝运动,因此这个转折点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故D项正确。A、B、C三项不符合题意,均排除。12.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辛亥革命。辛亥革命虽建立资产阶级共和政体,但之后中国又处于北洋军阀的专制统治下,民众的民主权利有限,故A项错误。辛亥革命后,中国仍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社会性质没有改变,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完成了国家政权由封建政治制度向现代民主政治制度的转变”可知辛亥革命推动中国民主政治的发展,故C项正确。辛亥革命并没有完成反帝任务,故D项错误。1036441213.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国民革命运动。材料叙述了国民党在1927年“四·一二”政变后的言论,“两湖以往所受的赤祸”是指北伐期间的湖南、湖北和江西的农民运动,故A项正确。工人起义发生在上海,故B项错误。C、D两项不符合题意,均排除。14.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西安事变。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华北事变之后民族矛盾成为主要矛盾,材料中的“百姓”无不忧心如焚,“妇女小孩”甚至泣不成声均是在强调民众们非常关注国家的前途命运,蒋介石统治地位问题和材料主旨无关,张学良的兵谏是得人心的,所以综上所述本题答案只能是A。15.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抗日战争。从材料中“李长官”“本运动战、游击战相配合积小胜为大胜之最高原则……胜利足为表征”可知是李宗仁指挥的台儿庄战役,它是国民党抗战以来的第一场重大胜利,故C项正确。A、B、D三项与“李长官”等关键信息无关,均排除。16.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开创外交新局面。根据材料中“美国国务院要求中方取消------因为歌词里有‘我们一定要解放台湾’,美方难以接受”可知,美国在对外政策上依然坚持霸权主义,干涉他国内政,故D项正确。A、C两项表述在材料中不能直接体现,B项表述与材料主旨不符,均排除。17.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古代希腊民主政治。柏拉图认为绝对平等是有问题的,绝对平等下的直接民主使智慧边缘化,也就是说直接民主往往会造成民主权力的滥用,因此,参政者的素质直接决定了政治决策的正确与否,故D项正确。直接民主确实容易导致政治动乱,但与材料不符,故A项错误。雅典民主注重保护全体男性公民的民主权益,故B项错误。雅典民主的主张决策在形式上是不随意的,故C项错误。18.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根据材料“债务人应以物品而不是人身作为其借款的抵押品”“罗马把借贷的最高利息限定为1/12,10年以后又把原有利率减半”“通过延期债务偿付令,宣布禁止高利贷”“债务人应以物品而不是人身作为其借款的抵押品”可知,平民为维护自身利益不断斗争,而这些斗争推动公民法调整,故A项正确。公元前5世纪中期,罗马成文法出现,据材料“公元前357年”“公元前344年”和“公元前326年”可知,此时的法律主要是公民法,形式上是成文法,故B、C两项错误。自然法不是具体的法律条文,而是一种法律观念,主张人人生而平等,但与题意不符,故D项错误。19.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德国的资产阶级代议制。德国统一后,建立的是君主立宪政体,故A项错误。据“巩固帝国议会,使它不再退化”可知,帝国议会权力的巩固在一定程度上会削弱德皇的政治权威,也会限制宰相的权力,从而削弱了宰相的政治地位,故B、D两项错误。据材料“我们最要紧的事情就是巩固帝国议会,使它不再退化”可知,俾斯麦期望通过发挥帝国议会的作用,从而达到完善德国民主政治的目的,故C项正确。20.B【解析】本题考查美国共和制的确立。分权体制是联邦党人创立的,不符合题意,A项排除;材料表明反联邦党人认为“宪法拟议的政府权力是比政府组织形式更为核心的问题”,并且对三权分立的政府形式“并不乐观”,说明反联邦党人对联邦政府权力保持高度警觉,B项正确。C项表述反映材料信息不全面,排除;D项表述材料信息不能反映,排除。21.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俄国的十月革命。根据材料“它在政治和社会经济变革的规模、深度和质量上,以及在给予周围世界以长久影响方面,几乎是史无前例的”可以判断这一事件应该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实践,故A、B两项错误。俄国十月革命引爆资本主义世界的恐惧,并将马克思主义学说付诸实践,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冲破了资本主义世界一统天下的国际政治格局,对世界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故C项正确。新中国成立后,走社会主义道路,并不是“史无前例的”,故D项错误。22.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抗日战争。抗日战争的胜利大大增强了中华民族的自尊心,与题意不符,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可知战后中国主张终结殖民地的制度,中国重视战败国、殖民地人民的主张得到与会各国的称赞,国际社会形成共识,从长远来看,对二战后国际新秩序有一定影响,这有利于重建战后的国际秩序,故B项正确。1943年中国收回了治外法权,故C项错误。材料有两层意思,一要重视战败国,二要帮助殖民地人民,鼓舞了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仅反映其中之一,故D项错误。23.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中美、中日关系的正常化的认识,旨在考查考生正确解读相关史料的能力。A项的表述与题目中的信息“日美中三国的等边三角形关系”不符,故排除;题目中未涉及中美关系的改善对中日建交的促进作用及远东和平局面的形成对日本成为世界政治大国的促进性,故无法得出B、D两项的结论;题目中的信息“有了日美中三国的等边三角形关系,就可以维护远东和平……是比在亚洲成立另一个北约更强有力的安全保障”表明中美、中日关系的改善有助于维护远东地区和平的局面。故选C。24.D【解析】本题考查两极格局的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两大集团军事上势均力敌是在冷战时期,与材料“成为欧洲冷战时代结束的象征”不符,故A项错误;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是指在美苏两极之外,出现了西欧、日本、中国、第三世界等重要力量,而当时的北约和华约分别在美国和苏联的控制之下,体现的是两极的对立,故B项错误;欧洲一体化逐步走向深入是指欧洲要在经济一体化、政治一体化的基础上建立欧洲独立的防务体系,结束在区域安全问题上完全依赖美国和北约的状况,故C项错误;北约和华约由对立到发表联合声明,主要是由于20世纪八九十年代苏联、东欧局势动荡,使华约的力量大大削弱,故D项正确。25.(1)特点:由反对党组成;成员与执政党内阁成员对应,职责分明;有效监督执政党执政;建立影子内阁成为宪法惯例。作用:有利于权力的制约与平衡,推动了英国代议制完善;在某种程度上保持了政治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有利于执政党科学决策,减少失误;有利于在野党积极参政。(2)特点:党派分化组合多变;政党林立,政治倾向大抵为激进和保守两派;国民党力量强大,立场激进;政党政治形式上活跃,但任何政党都未进入国家权力的核心;受执政者打压,政党政治的实践以失败告终。原因:辛亥革命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临时约法》颁布,确立责任内阁制;受西方政党政治影响;中国经济结构与阶级关系多样化的影响。(3)创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意义:为社会各界的利益表达提供了制度保障;为民主政党参政议政提供了制度平台;为执政党提供坚实的民意基础。【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英国资产阶级代议制、近代中国资产阶级民主政治、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制度。第(1)问,第问,依据材料“两边前排就坐的议员连头衔都一一对应”“保守党领袖张伯伦第一次正式建立反对党内阁,并使用了‘影子内阁’这个形象的叫法”“组建‘影子内阁’的做法成了英国沿用至今的宪法惯例”“这种潜在的‘替代危险’对执政一方起到制约作用”等可归纳出英国“影子内阁”的特点。第问,根据材料“这种潜在的‘替代危险’对执政一方起到制约作用,‘影子内阁’在某种程度上保持了政治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可知,“影子内阁”的存在有利于权力的制约与平衡,推动了英国代议制完善,在某种程度上保持了政治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另外,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影子内阁”的存在还有利于执政党科学决策,减少失误,有利于在野党积极参政。第(2)问,第问,根据材料“政党,可大致分为激进、保守二派”“民宪党则系由国民党分出。……统一共和党的党员虽有不少原属革命派”“均为政治走势走向两极端的表现……结果是两败俱伤”“作为激进派政党的同盟会和国民党”“在野党的功能是以言论和立法来监督政府”可归纳出民国初年政党政治的特点。第问,对于出现民国初年这种政党政治的原因可从民国时期的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回答,政治方面,辛亥革命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临时约法》颁布,确立责任内阁制,经济方面,中国经济结构与阶级关系多样化的影响,思想方面,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还可以从受西方政党政治影响来分析。第(3)问,第问,新中国政党制度的创新是建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第问,政协制度的意义可从代表利益、参政议政、群众基础等方面分析。26.示例1:观点:认为史景迁的观点不合理,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开始于鸦片战争。理由:西方对中国发动侵略,中国的主权受到侵犯,社会性质开始改变,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社会矛盾也开始了改变,民族矛盾开始成为主要矛盾。经济上,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民族资本主义开始发展。中国人民开始反抗外来侵略,促进了民族觉醒。可见,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始于鸦片战争,这是无法回避的史实。示例2:观点:认为史景迁的观点合理,从十七八世纪的明清时期起,中国已经出现了向近代社会变革的因素。理由:明清时期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空前强化,政治腐败,封建制度走向衰落。商品经济繁荣,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并缓慢发展。明清之际的理学家对儒家思想进行批判和反思,产生了早期民主启蒙思想。综上所述,明清时期,已经出现了向近代社会转型的因素。史景迁的观点是合理的。【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中国近代史开端的认识。首先,材料中史景迁认为中国近代史应该从十七八世纪的中国开始研究。其次,对这一观点可以有两种认识,一种是认为其合理,一种是认为其不合理。任选一种观点,并说明理由。第一种观点,认为史景迁的观点不合理,那么一般认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开始于鸦片战争。可从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的变化来说明,政治上,社会性质、社会矛盾的变化;经济上,经济结构发生变化;思想上,向西方学习的思潮出现。最后回扣观点。第二种观点,认为史景迁的观点合理,那么从十七八世纪的明清时期起,中国已经出现了向近代社会变革的因素,对此阐明理由。可从十七八世纪的明清时期,政治上专制主义空前强化,封建制度走向衰落,政治腐败;经济上,商品经济发展,新的经济因素出现;思想上,出现反封建的早期民主启蒙思想等分析。再回扣观点。27.(1)矛盾焦点:欧洲是以联合整体还是以国家为基础接受援助。实质:国家利益与意识形态的对立。(答控制与反控制亦可)特点:反对态度坚决;政治与经济手段相结合,加强对东欧国家的控制。(2)因素:美苏争夺霸权,都视对方为威胁;美苏双方各自成立政治军事集团推动对峙局面形成;苏联领导人的对外态度摇摆不定,经常以核战相威胁。影响:美苏对峙加剧了世界形势动荡,和平遭受威胁;但双方势均力敌和寻求妥协也遏制了大规模战争的爆发。【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两极格局。第(1)问,第问,根据材料“苏联提出援助应建立在各国分别提出要求的基础上,反对联合的欧洲援助计划”可知西方国家与苏联矛盾的焦点是欧洲是以联合整体还是以国家为基础接受援助。结合冷战背景,其实质体现了国家利益与意识形态的对立。第问,根据材料“英法不同意。苏联退出会议”可知苏联态度强硬,由材料“斯大林训斥……捷克斯洛伐克和波兰领导人。苏联与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内蒙古客车从业资格证题库
- 二手房买卖意向合同2024年
- 2024年水泥地面施工合同书
- 2024年健身俱乐部合作协议范本
- 2024年无孩子的离婚协议书样本
- 2024年业务合作协议书双方业务合作协议
- 2024年二手房买卖合同格式范本
- 2024年居住房屋租赁合同登记备案
- 二手房买卖卖家延期交房咋办2024年
- 2024年零星工程施工协议书范本
- 公共租赁住房运行管理标准
- 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课件
- 2024年手术室感控工作计划
- 2024年东南亚QCW准连续激光器市场深度研究及预测报告
- 统编版2024年新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二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 信息安全知识竞赛试题及答案(题库版)
- 机械设备维修保养合同范本2024年
- 沙县高素质农民培训合同
- 【专家共识】胎儿生长受限专家共识(2019版)-完整版
-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小数乘法》(大单元教学设计)
- 家庭约法三章合同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