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场红外线语言传输分配系统工程技术规范_第1页
会场红外线语言传输分配系统工程技术规范_第2页
会场红外线语言传输分配系统工程技术规范_第3页
会场红外线语言传输分配系统工程技术规范_第4页
会场红外线语言传输分配系统工程技术规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26UDC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PGBXXXXXX会议用红外线语言分配系统工程技术规范XXXX-XX-XX发布XXXX-XX-XX实施国家技术监督局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联合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会议用红外线语言分配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主编部门:批准部门:施行日期: 中国计划出版社2007年北京

前言国家标准《会议用红外线语言分配系统技术规范》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关于印发《二OO六年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制订、修订计划(第二批)》的通知〉(建标2006136号)文件和信息产业部综合规划司《关于下达〈二OO六年度电子工程建设标准定额制订修订计划〉的函》(信规简函2005104号)文的要求。由信息产业部电子定额站主持,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研究所会同深圳市台电实业有限公司、中国电子工程设计院、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和华北光电研究所等单位共同编制完成的。经有关部门会审通过,建设部以建标文批准发布。本规范在编制过程中,编制组进行了广泛的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并参考国内外有关的标准,广泛吸取全国有关单位和专家的意见,制订了本标准。本标准的主要内容为:总则、主要内容与适用范围、术语、引用标准、系统的工程设计、系统的工程施工、系统的工程验收。本规范由信息产业部电子工程定额站负责管理,具体解释工作由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研究所负责。在本标准的实施应用过程中,希望各单位积极总结经验,并将意见和有关资料寄至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研究所(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北路乙七号,邮政编码:100015),以供修订时参考。本标准主编单位、参编单位和主要起草人:

目次TOC\o"1-2"\h\z\u前言 2目次 31总则 42术语和定义 43会议红外线语言传输分配系统设计 53.1一般规定 53.2系统分级 63.3红外发射主机 83.3红外辐射板 83.5红外接收机 103.6辅助设备 104工程施工 114.1一般规定 114.2施工准备 114.3施工 155工程验收 205.1一般规定 205.2验收条件与验收组织 205.3工程验收 22

1总则1.0.1为了规范会议用红外线语言分配系统工程的建设,提高工程质量、保护建设单位的合法权利,对此类工程的设计、施工和验收,特制定统一的技术依据和准则制定本规范。1.0.2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扩建和改建工程项目会议用红外线语言分配系统工程的设计、施工及验收。1.0.3会议用红外线语言分配系统工程的设计、施工和验收,应遵循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密切结合自然条件,合理利用资源,兼顾使用和维修,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1.0.4会议用红外线语言分配系统工程的设计、施工和验收除应执行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2术语和符号2.0.1红外线infra-red 波长为0.75~1000μm的电磁波。会议用红外传输的波长范围在830~950nm。2.0.2功率密度powerdensity红外辐射功率与所辐射区域面积之比,单位mW/cm2。2.0.3红外发射主机transmitter将音频信号调制到系统规定载波上以发射出去的装置。2.0.4红外辐射板radiator将红外发射主机提供的音频调制信号转换成红外信号的装置。2.0.5红外接收机receiver由红外信号检测器与信号处理器构成,对接收到的红外信号进行解调或重组成原始音频信号的装置。

3系统设计3.1一般规定3.1.1音频信号的传输分为窄带音频信号传输和宽带音频信号传输。1窄带音频信号传输使用的调频副载波频率(中心频率)范围宜在45kHz~1MHz之间,并应符合表3.1.1-1中的规定,通道带宽应为40kHz,最大频偏应为±7.5kHz。表3.1.1通道编号CH0CH1CH2CH3CH4CH5CH6CH7CH8CH9xxxCH10频率kHz5595135175215255295335375415——495通道编号CH11CH12CH13CH14CH15CH16CH17CH18CH19CH20CH21CH22频率kHz5355756156556957357758158558959359752宽带音频信号传输使用的调频副载波频率(中心频率)范围宜在2MHz~6MHz之间,并应符合表3.1.1-2中的规定,通道带宽应为200kHz,最大频偏应为±22.5kHz。表3.1.1通道编号CH0CH1CH2CH3CH4CH5CH6CH7CH8CH9CH10频率MHz2.052.252.452.652.853.053.253.453.653.854.05通道编号CH11CH12CH13CH14CH15CH16CH17CH18CH19…频率MHz4.254.454.654.855.055.255.455.655.85…3.1.2系统设备的工作环境条件:温度范围:5~-40C

相对湿度:25-%3.1.3设备选型时,应考虑环境灯光对红外线语言传输分配系统的影响。当环境灯光中有采用高频驱动光源时,宜选择宽带音频信号传输的红外线语言分配系统。3.1.4应避免电磁信号对系统内部或外部设备产生干扰,并对系统设备所处环境内可预见的电磁辐射有相应的抗干扰措施。3.1.5红外辐射板连续工作时,功率密度不宜超过10mW/cm2。3.1.6系统应具备紧急广播信号的自动切换功能。3.1.7系统在保密场所使用时应关闭门窗,并加挂遮光窗帘。3.1.8大中型会议场所应配备红外接收机防丢失监测系统。3.2系统分级3.2.1根据红外传输性能的不同,将会议用红外线语言传输分配系统分为两级。1一级红外线语言传输分配系统适用于大中型会议场所或对音频性能要求较高的场合;2二级红外线语言传输分配系统适用于小型会议场所或对音频性能要求较低的场合。3.2.2一级红外线语言传输分配系统应采用宽带音频信号传输,红外传输特性指标应符合表3.2.2-1中一级的规定,红外接收机特性指标应符合表3.2.2-2中一级的规定。一级红外线语言传输分配系统应能在各种环境灯光下满意地工作。3.2.3二级红外线语言传输分配系统可采用窄带音频信号传输,红外传输特性指标应符合表3.2.1-1中二级的规定,红外接收机特性指标应符合表3.2.1-2中二级的规定。表3.2.2-1红外传输的特性指标等级一级二级副载波频率范围2MHz6MHz(-3dB)45kHz1MHz(-3dB)通道带宽200kHz40kHz最大频偏±22.5kHz±7.5kHz音频频率响应250Hz6.3kHz的允许范围见图3.2.2-1250Hz3.15kHz的允许范围见图3.2.2-2失真≤4%(250Hz6.3kHz频率范围内)≤4%(250Hz3.15kHz频率范围内)串音衰减≥50dB(250Hz6.3kHz频率范围内)≥40dB(250Hz3.15kHz频率范围内)信噪比40dB(A计权)26dB(A计权)表3.2.2-2红外接收机的特性指标等级一级二级频率响应250Hz6.3kHz的允许范围见图3.2.2-1250Hz3.15kHz的允许范围见图3.2.2-2失真≤4%(250Hz6.3kHz频率范围内)≤4%(250Hz3.15kHz频率范围内)串音衰减≥50dB(250Hz6.3kHz频率范围内)≥40dB(250Hz3.15kHz频率范围内)信噪比≥50dB(A计权)≥40dB(A计权)电池使用寿命≥30小时≥15小时通道输入灵敏度≤4.0x10-3W/m2(A计权信噪比:40dB)≤2.0x10-3W/m2(A计权信噪比:26dB)耳机最大输出≥5mW耳机负载≥16Ω最大重量≤200g图3.2.2-1一级红外接收机频率响应的允许范围图3.2.2-2二级红外接收机频率响应的允许范围3.3红外发射主机3.3.1发射主机应具有多组语音输入通道,满足同声传译语种数等需要。3.3.2发射主机应具有自动电平控制功能(ALC)。3.3.3发射主机应具有多路红外信号输出接口,可连接满足需要数量的辐射板。一路红外信号输出接口应可串行连接不少于20台红外辐射板。红外辐射板与红外发射主机之间、红外辐射板与红外辐射板之间应通过线径为5毫米的同轴电缆连接,并采用BNC接头,连接电缆不宜超过300米。3.3.4发射主机应具有测试功能,产生多种频率的声音,方便系统调试。3.3.5发射主机应具有输入通道接入指示功能。3.3.6发射主机应具备紧急广播信号接入口。3.3红外辐射板3.4.1红外辐射板的副载波通道数应满足同声传译语种数需要。3.4.2红外辐射板应具有工作状态指示灯。3.4.3红外辐射板附近应配置电源插座,控制开关宜在控制室内。3.4.4红外辐射板应具有与发射主机同步开关机功能。3.4.5红外辐射板数量计算:AASN=K1SDDChS=K2.Ch应居中应居中式中N:——红外辐射板设计最小数量;A:——红外服务区面积(m2);S——:单台红外辐射板的最大覆盖面积(m2);[条文说明:在辐射板的空间覆盖范围为不规则椭球形,实际工作覆盖范围为该椭球与红外接收机所在平面(收听平面)相切而成的不规则近似椭圆形的面积(如图所示)。当安装高度为0米,00安装角时,红外辐射板具有理论上最大的覆盖面积。红外辐射板位装位置过低时,会场中前排的人会遮挡后排人的收听,因此,实际工程中红外辐射板需要有一定的安装高度和安装角角度,这样红外辐射板就不可能以最大的覆盖面积工作,这里计算的仅是红外辐射板的最小设计数量。]K1——:覆盖范围重叠系数,取值范围1.0~2.0;[条文说明,由于辐射板的工作覆盖范围为不规则近似椭圆形,因此实际工程中需安装多于两块辐射板时,为保证红外服务区内没有“盲区”,覆盖范围就需要有重叠,从而需要增加辐射板数量。安装的红外辐射板数量越大,覆盖范围重叠系数的取值越大(接近2)。房间形状不规则时,覆盖范围重叠系数也取值较大。]D——:红外辐射板单副载波通道数时的最大覆盖面积(m2),也称红外辐射板系数;[条文说明:红外辐射板系数正比于红外辐射板的辐射功率。不同厂商制造的红外辐射板系数不同,同一厂商制造的不同辐射功率的红外辐射板系数也不同,功率小的红外辐射板最大覆盖面积不到100m2,功率大的红外辐射板最大覆盖面积可达Ch——:副载波通道数;[条文说明:一般地,红外辐射板的辐射总功率是恒定的,分配在一个副载波上的辐射功率与使用的副载波通道数成反比,因此红外辐射板的实际覆盖面积与实际使用的副载波通道数成反比。通常红外辐射板有4通道、8通道、16通道等规格。有些厂商的红外辐射板可将会议中没有使用的副载波通道关闭,从而可提高红外辐射板的覆盖面积。]K2——:环境光干扰系数,取值范围0.2~0.9。[条文说明:对于采用窄带音频信号传输的红外线语言分配系统,环境光的干扰也是影响辐射区面积的重要因素,会场照明条件为荧光灯时取0.9;采用亮度在400lx以上的卤素灯或白炽灯时取0.2;采用高频驱动光源(28kHZ以上频率,比如节能灯)时,不宜用窄带音频信号传输的红外线语言分配系统。采用宽带音频信号传输的红外线语言分配系统受环境光的干扰很小,此系数取0.9。此外,房间内物体、墙壁和天花板的表面状况和颜色对红外辐射也会产生影响,平滑、光洁的表面对红外线反射性能良好,暗而粗糙的表面对红外线吸收较大。实际会场中这一因素引起的辐射区面积差别不大。红外辐射板也不宜正对窗户。]3.5红外接收机3.5.1红外接收机应具有通道选择器。3.5.2红外接收机应具有音量控制器。3.5.3红外接收机应具有通道号显示功能,并宜具有信号强度、电池电量等显示功能。3.5.4在室内使用普通红外接收机时,应用窗帘遮挡直射太阳光;在室外或有直射太阳光的环境使用红外接收机时,应选用日光型红外接收机3.5.5当配置了红外接收机防丢失监测系统时,红外接收机应内置防丢失检测功能。3.6辅助设备3.6.1代表的头戴耳机应考虑下列要求:1代表感觉舒适:声学上:声音重放的质量和环境噪声的隔离;物理上:重量和可靠性;卫生;配接:电声换能器在电气和机械上应与系统配接。2带80cm以上长度的软电缆。3电性能要求应符合GB/T15381-945.2.3,5.2.4中的要求。[条文说明]3.6.2防丢失检测设备应具备:11.红外接收机内置防丢失检测功能;22.防丢失检测门的检测距离应不小于1.0米,检测速度应不小于2.0米/秒。4工程施工4.1一般规定4.1.1本章规定了红外线语言分配系统工程施工的基本要求,是红外线语言分配系统工程施工的基本依据。4.1.2本章适用于各种红外线语言分配系统的工程施工。4.1.3红外线语言分配系统工程的施工,除应执行本章的规定外,还应符合我国现行的有关法律、法规及标准、规范的规定。4.2施工准备4.2.1施工现场应符合下列要求方可进场施工:11施工对象已基本具备进场条件,作业场地、安全用电等均应符合施工要求。其中施工现场供用电应符合《建设工程施工现场供用电安全规范》GB50194-93的规定。22施工区域内的现场情况和预留管道、预留孔洞、线槽及预埋件应符合设计要求。?33施工现场必须环境整洁。当施工现场有影响施工的各种障碍物时,应被提前清除。4.2.2施工准备工作应符合下列要求:11设计文件、施工方案、施工进度计划和施工图纸齐全,并填写表4.2.2—1、4.2.2—2。22施工人员应熟悉施工图纸及所有相关资料,包括工程特点、施工方案、工艺要求、施工质量及验收标准。33组织机构健全,岗位责任清楚,并制定工程保障措施。44设备、器材、辅材、工具、机械以及通讯联络工具等,应满足连续施工和阶段施工的要求。

表4.2.2—1工程技术文件报审表工程技术文件报审表编号工程名称日期现报上关于工程技术文件,请予以审定。序号类别编制人册数页数编制单位名称:技术负责人(签字):申报人(签字):施工单位审核意见:有/□无附页施工单位名称:审核人(签字):审核日期:监理单位审核意见:审定结论:□同意□修改后再报□重新编制监理单位名称:总监理工程师(签字):日期:注:本表由施工单位填报,建设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各存一份

表4.2.2—2工程动工报审表工程动工报审表编号工程名称日期致(监理单位):根据合同约定,建设单位已取得主管单位审批的施工许可证,我方也完成了开工前的各项准备工作,计划于年月日开工,请审批。已完成报审的条件有:1.□建设工程施工许可证(复印件)2.□施工组织设计(含主要管理人员和特殊工种资格证明)3.□施工现场道路、水、电、通讯等已达到开工条件4.□主要人员、材料、设备进场5.□6.□施工单位名称:项目经理(签字):审查意见:监理工程师(签字):日期:审批结论:□同意□不同意监理单位名称:总监理工程师(签字):日期:

4.2.3应对设备器材进行检查,符合下列要求方可施工:11按照施工设备、材料表对材料进行清点、分类。2设备、材料的进场应填写表4.2.3,或由监理单位提供的设备材料进场报验单。具体要求如下:1)应保证外观完好,产品无任何损伤、无瑕疵,品种、数量、产地符合合同要求。2)产品功能、性能等项目的检测应按相应的现行国家产品标准进行;供需双方有特殊要求的产品,可按合同规定或设计要求进行;对不具备现场检测条件的产品,可要求进行工厂检测并出具检测报告;硬件设备及材料的质量检查重点应包括安全性、可靠性及电磁兼容性等项目。3)进口产品除应符合本规范规定外,尚应提供原产地证明和商检证明,配套提供的质量合格证明、检测报告及安装、使用、维护说明书等文件资料应为中文文本或附中文译文。表4.2.3设备材料进场报验单工程设备材料报验单编号工程名称施工单位名称现报上关于工程的设备材料进厂检验记录,该批设备材料经我方检验符合设计、规范及合同要求,请予以批准使用。物资名称规格型号产地包装及外观单位数量使用部位附件:编号:产品保修卡页厂家质量检验报告页产品说明书页商检证页进场检查记录页原产地证明页报关单页技术/质量负责人:申报人:建设单位签字:年月日监理单位签字:年月日施工单位签字:年月日3必须将各有源设备逐个通电检测,应保证各项功能正常。4.3施工4.3.1施工应按正式设计文件和施工图纸进行,不得随意更改。若确需局部调整和变更的,须填写“工程变更审核单”(见表4.3.1),经批准后方可施工。表4.3.1工程变更审核单工程名称编号变更项目名称、内容变更原因原为更改为申请单位(人):年月日分发单位审核单位(人):年月日批准单位(人):年月日更改实施日期:年月日4.3.2红外辐射板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要求:11红外辐射板应安装在天花板、墙上或安装在流动支架上。2红外辐射板安装的高度和投射角度应符合设计要求,不应有接收死角。3对红外辐射板进行初步安装,经通电试看、细调、检查各项功能,音频接收质量符合表5.3.8的要求后,方可进行固定。4红外辐射板安装完毕后,应清洁辐射板的光辐射面。4.3.3传输管、线、槽敷设除应符合《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303-2002中第12章至第15章的有关规定外,还应符合以下规定:1线缆的敷设:1)、新建工程宜采用暗管敷设方式2)改、扩建工程可采用沿墙明敷的方式。3)(红外发射)控制主机至红外辐射板之间应预留电源电缆和控制电缆。4)电缆和电力线平行或交叉敷设时,其间距应大于等于0.3m;与通讯线平行或交叉敷设时,其间距应大于等于0.1m;电力线与信号线交叉敷设时,宜成直角。5)建筑物内电、光缆暗管敷设与防雷引下线最小净距应符合表4.3.3-1的规定。表4.3.3-1电、光缆暗管敷设与防雷引下线最小净距管线种类平行净距(mm)垂直交叉净距(mm)防雷引下线10003002室外线缆的敷设应符合下列规定:1)当采用通信管道敷设时,不得与通信电缆共用管孔;2)线缆在沟道内敷设时,应敷设在支架上或线槽内。当线缆进入建筑物后,线缆沟道与建筑物间应防水隔离密封。?3)当传输线缆与其它线路共沟敷设时,应符合表4.3.3-2的规定。表4.3.3-2电缆与其它线路共沟的最小间距(m)种类最小间距220V交流供电线0.5通讯电缆0.13当线路附近有强电磁场干扰时,电缆应在金属管内穿过,并埋入地下。?4明敷设的信号线路与具有强磁场、强电场的电气设备之间的净距离应大于1.5m;当采用屏蔽线缆或穿金属保护管或在金属封闭线槽内敷设时,宜大于0.8m。5敷设电缆时,多芯电缆的最小弯曲半径应大于其外径的6倍;同轴电缆的最小弯曲半径应大于其外径的15倍。6线缆槽敷设截面利用率不应大于60%?;线缆穿管敷设截面利用率不应大于40%。7电缆沿支架或在线槽内敷设时,应在下列各处牢固固定:1)电缆垂直排列或倾斜坡度不超过45º时的每个支架上;2)电缆垂直排列或倾斜坡度超过45º时,在每隔1~2个支架上;3)在引入接线盒及分线箱前150~300mm处。8线缆的型式、规格应与设计要求相符。9线缆穿管前应检查保护管是否畅通,管口应无毛刺。10线缆的两端应贴有标签,标明编号,标签书写应清晰、端正和正确。标签应选用不易损坏的材料。11线缆的布放应自然平直,不应有接头和扭结等现象,不应受到外力的挤压和损伤。12所有信号线缆应一线到位,中间无接头。13当管路长度超过以下规定时,应加装接线盒或拉线盒,加装位置应便于穿线。管路长度每超过40m,无弯曲时;管路长度每超过25m,有一弯路;管路长度每超过15m,有两个弯路;管路长度每超过10m,有三个弯路。14垂直敷设的线管,按穿入导线截面积的大小,在每隔10m处,增加一个固定穿线的接线盒,用绝缘线夹将导线固定在盒内。15在不进入盒(箱)内的垂直管口,穿入导线后,应将管口做密封处理。(有这种情况吗?-陈琪)16电缆桥架和线槽敷设线缆应符合《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验收规范》GB/T50312-2000中第5.1.3条的规定。17在暗管或线槽中线缆敷设完毕后,宜在通道两端出口处用填充材料进行封堵。?4.3.4施工中应做好隐蔽工程的随工验收。管线敷设时,建设单位或监理单位应会同设计、施工单位对管线敷设质量进行随工验收,并填写“隐蔽工程随工验收单”(见表4.3.4)或监理单位提供的隐蔽工程随工验收单。表4.3.4隐蔽工程验收单工程名称:建设单位/总包单位设计施工单位监理单位隐蔽工程内容与检查结果序号检查内容检查结果安装质量安装部位图号123456验收意见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建设单位/总包单位签字:盖章:年月日签字:盖章:年月日签字:盖章:年月日注:1检查内容包括:(序号1)管道排列、走向、弯曲处理、固定方式;(序号2)管道搭铁、接地;(序号3)管口安放护圈标识;(序号4)接线盒及桥架加盖;(序号5)线缆对管道及线间绝缘电阻;(序号6)线缆接头处理等。;2检查结果的安装质量栏内,按检查内容序号,合格的打“√”,不合格的打“×”,并注明对应的部位、图号;。3综合安装质量的检查结果,填写在验收意见栏内,并扼要说明情况。4.3.5控制室的施工应符合下列要求:1控制室的施工应符合设计要求,并应参照GB50174-93《电子计算机房设计规范》中的相关规定。2控制室所配备的控制台、机柜、机架,应选用符合国标的定型产品。3机柜、机架的安装应符合《智能建筑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339-2003中第9.2.7条的规定。4线缆终接应符合《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验收规范》GB/T50312-2000中第4.0.1条的规定。5各类跳线的终接应符合《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验收规范》GB/T50312-2000中第4.0.4条的规定。6控制台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1)控制台的安装应符合设计要求;2)控制台应安放在水平的地面上,保证控制台平稳、可靠;3)附件应完整,无损伤;螺丝紧固,台面整洁无划痕;4)控制台内接线应布置合理、整齐;接插件和设备接触应可靠;设备安装应牢固;5)控制室的出线口宜在控制台或机柜的下方。7控制室的接地,应满足设计要求。4.3.6系统的防雷和接地必须满足设计要求,并应符合《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GB50343-2004、《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接地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69-92和《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303-2002中的相关规定要求。5工程验收5.1一般规定5.1.1本章规定了红外线语言分配系统工程验收的基本规则,对红外线语言分配系统工程竣工验收(从施工质量、技术质量及图纸资料的准确、完整、规范等方面)提出了基本要求,是红外线语言分配系统工程验收的基本依据。5.1.2红外线语言分配系统工程的验收应包括工程实施及质量控制、系统检测和竣工验收。5.1.3红外线语言分配系统工程验收应按先产品,后系统的顺序进行。5.1.4涉密工程项目的验收,相关单位人员应严格遵守国家的保密法规和相关规定,严防泄密、扩散。5.2验收条件与验收组织5.2.1红外线语言分配系统工程验收应符合下列条件:1工程设计论证通过,并按照正式设计文件施工。2工程经试运行达到设计、使用要求并为建设单位认可,同时已出具系统试运行报告。1)工程调试开通后应进行试运行,并按表5.2.1的要求做好试运行记录。表5.2.1系统试运行记录工程名称工程级别建设(使用)单位设计、施工单位日期时间试运行情况备注值班人2)建设单位根据试运行记录写出系统试运行报告。其内容应包括:试运行起止日期;试运行过程是否有故障;故障产生的日期、次数、原因和排除状况;系统功能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及综合评述等。3)试运行期间,设计、施工单位应配合建设单位建立系统值勤、操作和维护管理制度。3进行技术培训。设计、施工单位必须完成工程合同内有关培训条款。4符合竣工条件,出具竣工报告(4、5的顺序?-陈琪)1)工程项目按设计任务书的规定内容全部完工,经试运行达到设计要求,并为建设单位认可,视为竣工。对于非主要项目未按规定全部完工,由建设单位与设计、施工单位协商,对遗留问题作出明确的处理方案,经试运行基本达到设计使用要求并为建设单位认可后,也可视为竣工。2)工程竣工后,由设计、施工单位写出工程竣工报告。其内容应包括:工程概况;对照设计文件安装的主要设备;依据设计任务书或工程合同所完成的工程质量自我表现评估;维修服务条款及竣工核算报告等。5初验合格,出具初验报告1)工程正式验收前,应由建设单位、监理单位组织设计、施工单位,根据设计任务书或工程合同提出的设计、使用要求对工程进行初验,要求初验合格并写出工程初验报告。2)初验报告的内容应包括:系统试运行概况;对照设计任务书的要求,对照正式设计文件对安装设备的数量、型号、原产地进行核对的结果;对隐蔽工程随工验收单的复核结果;对系统功能、效果进行检查的主观评价等。6工程正式验收前,设计、施工单位应向工程验收小组提交下列验收图纸资料:1)设计任务书。2)工程合同。3)工程初步设计论证意见及设计、施工单位与建设单位共同签署的深化设计意见。4)正式设计文件与相关图纸资料(系统原理图、平面布置图及设备器材配置清单、管线图、控制室布局图及系统选用的主要设备、器材的检测报告或认证证书等)。5)系统试运行报告。6)工程竣工报告。7)系统使用说明书(含操作和日常维护说明)。8)工程竣工核算报告。9)工程初验报告(含隐蔽工程随工验收单)。10)工程检验报告。5.2.2验收组织与职责应符合下列规定:1红外线语言分配系统工程的验收,一般应由建设单位会同其相关管理部门、监理、设计、施工单位及第三方验收机构,成立工程验收小组。2工程验收小组应对照设计任务书、合同、相关标准以及正式设计文件,对工程作出正确、公正、客观的验收结论。3验收通过或基本通过的工程,对设计、施工单位根据验收结论写出的并经建设单位认可的整改措施,工程验收小组有责任配合工程建设单位督促、协调落实;验收不通过的工程,工程验收小组应在验收结论中明确指出问题与整改要求。5.3工程验收5.3.1工程验收小组应依据合同技术文件、设计任务书和国家现行有关标准与管理规定等相关要求,以及本规范规定的检测项目、检测数量和检测方法,制订系统验收方案。工程验收小组应按系统验收方案所列项目进行验收检测。5.3.2施工验收应依据正式设计文件、图纸进行。施工过程中,若根据实际情况有局部调整或变更的,应由施工方提供工程变更审核单(见表4.3.1),并符合本规范4.3.1的规定。5.3.3工程设备安装验收:对照竣工报告、初验报告,检查系统配置,包括设备数量、型号、原产地及安装部位。按照表5.3.3列出的相关项目与要求,采用现场观察、核对施工图、抽查等方法,对工程设备的安装质量进行检查和观感质量验收,并做好记录。表5.3.3工程安装质量及观感质量验收记录工程名称施工单位项目名称要求方法主观评价检查结果合格不合格红外辐射板1安装位置合理、有效现场观察2安装质量(工艺)牢固、屏幕平整、美观、规范现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