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九级历史上册总复习教学设计北师大版主备人备课成员教学内容本节示范课为九级历史上册总复习,依据北师大版教材,涵盖以下内容:
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复习夏商周、秦汉、唐宋、元明清等时期的政治制度特点及演变。
2.中国古代的经济与文化:探讨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以及文学、艺术、科技等方面的成就。
3.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回顾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戊戌变法等重大历史事件。
4.辛亥革命与民国时期:分析辛亥革命的意义,民国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特点。
5.新民主主义革命与新中国成立:重点讲解五四运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历史事件,以及新中国成立的意义。
6.现代中国的政治、经济与文化:阐述改革开放以来的政治、经济体制改革,以及文化、教育、科技等方面的发展。核心素养目标本章节的核心素养目标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历史素养:培养学生对中国古代至现代历史发展脉络的认识,提高学生分析历史事件、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2.思维素养:通过总复习,引导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形成批判性思维,提高问题解决能力。
3.文化素养:加深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了解,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
4.合作与交流素养: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倾听、表达、沟通、协作的能力,提高团队合作精神。
5.信息素养:培养学生搜集、整理、分析历史资料的能力,激发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形成自主学习习惯。学习者分析1.学生已经掌握了相关知识:在九年级历史上册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对古代至现代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有了基本的了解。他们熟悉夏商周、秦汉、唐宋、元明清等时期的政治制度,以及中国近代史的重大事件,如鸦片战争、辛亥革命等。此外,学生对改革开放以来的政治、经济体制改革也有一定认识。
2.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学生对历史故事、历史人物较感兴趣,具备一定的史料阅读和分析能力。在学习风格上,学生们表现出多样化的特点,有的喜欢独立思考,有的善于合作交流。然而,部分学生对历史事件的时间顺序、因果关系掌握不够牢固,需要加强引导和训练。
3.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在复习过程中,学生可能会在以下方面遇到困难:(1)对历史事件的内在联系和演变规律的理解,如古代政治制度的发展、近现代历史事件的因果关系等;(2)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和分析,尤其是多角度、多维度地看待问题;(3)对历史史料的搜集、整理和分析,尤其是如何运用史料来论证观点;(4)学习时间分配不合理,可能导致复习效果不佳。
针对以上分析,教师在教学中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帮助学生巩固已学知识,提高历史素养。同时,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以应对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学具准备Xxx课型新授课教法学法讲授法课时第一课时师生互动设计二次备课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方法:
1.讲授法:针对课程中的重点、难点知识,如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近现代历史事件的内在联系等,教师采用讲授法进行详细讲解,帮助学生梳理知识框架,强化关键概念。
2.讨论法:针对具有争议性的历史问题、人物评价等,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鼓励他们发表观点、互相交流,培养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3.案例教学法: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历史事件或人物,如辛亥革命、毛泽东等,通过分析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历史背景、事件经过及其影响。
教学手段:
1.多媒体设备:利用投影仪、电脑等设备,展示与课程内容相关的图片、视频、动画等,丰富教学形式,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增强课堂氛围。
2.教学软件:运用历史教学软件、在线资源等,提供丰富的史料和教学素材,方便学生查找、阅读、分析,提高教学效果。
3.网络资源:引导学生在课外利用网络资源,拓展学习视野,如查找与课程内容相关的学术论文、纪录片等,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具体实施:
1.在讲授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启发式教学,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在理解历史知识的同时,培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组织讨论时,教师应提前设计好讨论题目,引导学生围绕主题展开讨论,避免偏离课程内容,同时关注学生的参与程度,确保每位学生都能积极参与。
3.运用多媒体手段时,注意与课程内容的紧密结合,避免滥用,确保教学效果。
4.结合网络资源,指导学生如何筛选、分析、评价史料,提高他们的史料实证能力。教学过程设计1.导入新课(5分钟)
目标:引起学生对历史总复习的兴趣,激发其探索欲望。
过程:
开场提问:“你们知道历史总复习的重要性吗?它对我们的学习和生活有什么关系?”
展示一些与中国历史相关的图片或视频片段,让学生初步感受历史的魅力。
简短介绍历史总复习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基础。
2.基础知识讲解(10分钟)
目标:让学生了解九级历史上册的重点知识,如政治制度、经济与文化成就等。
过程:
讲解各时期政治制度、经济与文化成就的定义,包括主要事件和人物。
使用图表或示意图详细介绍各知识点,帮助学生理解。
通过实例或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知识在实际中的应用。
3.历史案例分析(20分钟)
目标: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中国历史的特性和重要性。
过程:
选择几个典型的历史案例进行分析,如鸦片战争、辛亥革命等。
详细介绍每个案例的背景、特点和意义,让学生全面了解历史的多样性。
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案例对现实生活的影响,以及如何应用历史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历史知识在未来的发展或应用方向,并提出创新性想法。
4.学生小组讨论(10分钟)
目标: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与历史相关的主题进行深入讨论。
小组内讨论该主题的现状、挑战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案。
每组选出一名代表,准备向全班展示讨论成果。
5.课堂展示与点评(15分钟)
目标: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加深全班对历史知识的认识和理解。
过程:
各组代表依次上台展示讨论成果,包括主题的现状、挑战及解决方案。
其他学生和教师对展示内容进行提问和点评,促进互动交流。
教师总结各组的亮点和不足,并提出进一步的建议和改进方向。
6.课堂小结(5分钟)
目标: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历史总复习的重要性和意义。
过程:
简要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包括基础知识、案例分析等。
强调历史总复习在现实生活和学习中的价值和作用,鼓励学生继续探索和应用。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撰写一篇关于历史总复习的短文或报告,以巩固学习效果。拓展与延伸1.提供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拓展阅读材料:
-《中国大历史》:黄仁宇著,该书详细阐述了中国历史的发展脉络,有助于学生深化对历史事件、人物的理解。
-《中国近代史纲要》:该书概括了中国近代史的重大事件,便于学生掌握历史发展主线。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稿》:全面介绍了新中国成立后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有助于学生了解现代中国的发展历程。
-《历史深处的忧虑》:雷蒙·阿隆著,该书讨论了历史观念、历史研究方法等问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
2.鼓励学生进行课后自主学习和探究:
-研究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发展,了解各个时期的政治特点及其对现代政治制度的影响。
-分析中国近代史的重大事件,探讨其对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推动作用。
-研究改革开放以来的政治、经济体制改革,了解其对中国社会发展的意义。
-探讨中国历史中的杰出人物,分析他们的思想、行为及其对历史进程的影响。
-对比分析中国古代和现代的文化成就,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重点题型整理1.阐述题:请简述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发展历程及其特点。
答案: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经历了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的演变。主要特点如下:
(1)世袭制:夏商周时期,国家领导人(如国王、诸侯)的职位由家族世袭。
(2)分封制:西周时期,国家实行分封制,将土地和人民分封给诸侯,以巩固统治。
(3)中央集权制:秦朝开始,中央集权制度逐渐确立,地方政权逐渐削弱,皇帝拥有最高权力。
(4)科举制:隋唐时期,实行科举制度,选拔官员以才能为主,打破了世袭贵族的垄断。
(5)内阁制:明朝时期,设立内阁,实行君主立宪制,中央政治制度逐渐向现代化迈进。
2.分析题:请分析辛亥革命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
答案:
辛亥革命对中国近代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具体如下:
(1)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制。
(2)建立了民主共和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3)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推动了中国经济、文化的进步。
(4)为后来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奠定了基础,为新中国成立指明了方向。
3.论述题:请论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成就。
答案: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取得了以下主要成就:
(1)农村改革: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激发农民生产积极性,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2)城市改革: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增强企业活力,提高经济效益。
(3)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经济快速发展。
(4)对外开放:设立经济特区,引进外资,推动中国经济融入全球化进程。
(5)产业结构调整:发展新兴产业,优化产业结构,提高国民经济整体竞争力。
4.比较题:比较古代中国的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发展特点。
答案:
(1)农业:古代农业以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为主,生产力水平较低,主要依赖人力、畜力,耕作技术不断改进,如耕牛、铁器、水利等。
(2)手工业:古代手工业以家庭手工业为主,分工细致,技术水平较高,如纺织、瓷器、金属工艺等。明清时期,手工业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3)商业:古代商业发展受重农抑商政策影响,市场发育不完善。唐代以后,商业逐渐繁荣,城市商业和海外贸易取得较大发展。
5.综合题: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解。
答案:
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一场反帝反封建的革命,其特点如下:
(1)以工人阶级为领导,联合农民、小资产阶级和其他反帝反封建的力量。
(2)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逐步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
(3)实行土地改革,解决农民土地问题,摧毁封建土地制度。
(4)推进国共合作,实现民族统一战线,共同抵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
(5)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为社会主义改造创造了条件,实现了中国社会的根本变革。课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提问、观察和测试等方式,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解决。具体措施如下:
-提问:教师在讲解知识点时,适时提问,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针对学生的回答,教师给予及时的反馈和指导。
-观察:教师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课堂纪律和参与度,及时发现并纠正不良习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测试:教师定期进行课堂小测试,检查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运用能力。测试结果作为教学调整的依据,帮助学生巩固薄弱环节。
2.作业评价:
教师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认真批改和点评,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效果,鼓励学生继续努力。具体措施如下:
-批改:教师认真批改学生的作业,指出错误和不足,提供改进建议。
-点评:教师针对学生的作业进行点评,表扬优秀之处,指出需要改进的地方。
-反馈:教师将作业批改结果反馈给学生,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效果,明确努力方向。
-鼓励:教师鼓励学生积极完成作业,表扬作业完成好的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内容逻辑关系1.中国古代史的内容逻辑关系:
①夏商周时期:政治制度为世袭制,经济以农业为主,文化方面有甲骨文、青铜器等成就。
②秦汉时期:政治制度为中央集权制,经济方面有统一度量衡、货币、丝绸之路等,文化方面有秦兵马俑、汉赋等。
③唐宋时期:政治制度为科举制,经济方面有唐朝的繁荣和宋朝的经济发展,文化方面有唐诗、宋词、书法、绘画等。
④元明清时期:政治制度为内阁制,经济方面有元朝的统一和明清的商业发展,文化方面有元曲、明清小说等。
2.中国近代史的内容逻辑关系:
①鸦片战争: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导致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
②太平天国运动: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运动,对清朝统治产生冲击。
③戊戌变法:资产阶级改良运动,试图进行政治、经济改革。
④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统治,建立中华民国,开启民主共和时代。
3.中国现代史的内容逻辑关系:
①五四运动: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奠定了思想基础。
②抗日战争:全民族抗战,打败日本侵略者,维护国家独立和民族尊严。
③解放战争:国共内战,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取得胜利,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
④改革开放:进行政治、经济体制改革,推动中国现代化建设,取得显著成就。反思改进措施①案例教学法:通过具体历史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历史背景、事件经过及其影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第一章热力学基础1-2
- 2024年惠州客运资格证模拟考试题
- 2024年二手房买卖按揭合同范本哪位有
- 2024年山西客运从业证继续再教育
- 2024年秦皇岛客运从业资格考试
- 2024年门面房租房合同协议书
- 2024年废品收购合同转让协议
- 2024年水泥购销合同范本
- 2024年广东客运从业资格证都考什么科目
- 2024年南宁客运从业资格证模拟考试0题
- 鱼塘维护合同模板
- 2024年山东济南轨道交通集团限公司招聘95人历年高频难、易错点500题模拟试题附带答案详解
- 2024年认证行业法律法规及认证基础知识
- 2024年临时用工管理制度(五篇)
- 部编人教版小学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期中考试卷(新教材)
- 三基考试题+参考答案
- 2024年麻及混纺专用浆料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糖拌西红柿 》 教案()
- 2024年四川省德阳市中考物理试题卷(含答案)
- MBA考试《英语》历年真题和解析答案
- 1.3植物长在哪里 (34张)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