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JF 1471-2024 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信号模拟器校准规范_第1页
JJF 1471-2024 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信号模拟器校准规范_第2页
JJF 1471-2024 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信号模拟器校准规范_第3页
JJF 1471-2024 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信号模拟器校准规范_第4页
JJF 1471-2024 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信号模拟器校准规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计量技术规范JJF1471—2024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信号模拟器校准规范CalibrationSpecificationforGNSSSignalSimulators2024-06-14发布2024-12-14实施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JJF1471—2024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信号模拟器校准规范CalibrationSpecificationforGNSSSignalSimulators→→→→→→→→→→→→→→→→→→→→→→→→→→→ →→→→→→→→→→→→→→→→归口单位:全国时间频率计量技术委员会起草单位: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北京交通大学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研究所本规范委托全国时间频率计量技术委员会负责解释JJF1471—2024本规范起草人:杨志强(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张爱敏(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梁坤(北京交通大学)潘柳(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研究所)梁桂海(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研究所)JJF1471—2024Ⅰ引言 1范围 (1)2引用文件 (1)3术语 (1)4概述 (1)5计量特性 (3)5.1GNSS信号模拟器 (3)5.2RDSS入站接收机 (4)6校准条件 (4)6.1环境条件 (4)6.2测量标准及其他设备 (4)7校准项目和校准方法 (6)7.1校准项目 (6)7.2校准方法 (7)8校准结果表达 (16)9复校时间间隔 (17)附录A原始记录格式 (18)附录B校准证书(内页)格式 (24)附录C校准结果的不确定度评定示例 (27)附录D矢量信号发生器产生RDSS入站信号的方法 (37)附录ERDSS入站接收机双向设备时延测量误差的测量方法 (39)JJF1471—2024ⅡJJF1001—2011《通用计量术语及定义》、JJF1071—2010《国家计量校准规范编写规则》、JJF1059.1—2012《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共同构成修订本规范的基础性系列规范。本规范是对JJF1471—2014《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信号模拟器校准规范》的修订,除编辑性修改外,主要修订内容如下:—增加了北斗RDSS信号模拟器及北斗RDSS入站接收机的校准;—增加了模拟器伪距误差和伪距率误差的校准;—增加了模拟器动态范围和伪距率分辨力的通用计数器校准方法;—增加了RDSS入站接收机双向设备时延测量误差的测量方法;—补充了部分引用文件、术语和计量单位。本规范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JJF1471—2014。JJF1471—20241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信号模拟器校准规范1范围本规范适用于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信号模拟器(含北斗RDSS信号模拟器)的校准。2引用文件本规范引用了以下文件:JJF1001通用计量术语及定义JJF1180时间频率计量名词术语及定义JJF1403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接收机(时间测量型)校准规范GB/T19391全球定位系统(GPS)术语及定义GB/T39267—2020北斗卫星导航术语GB/T39413—2020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信号模拟器性能要求及测试方法BD420007北斗用户终端RDSS单元性能要求及测试方法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规范;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规范。3术语3.1加加速度jerk加速度的时间变化率。3.2内部通道延迟internalchanneldelay模拟器内部通道的信道特性引入的信号时延。3.3卫星无线电测定业务RadioDeterminationSatelliteService;RDSS由用户接收主控站通过高轨道卫星(GEO)转发的导航信号,响应后再由GEO卫星转发至主控站完成距离测量,用户位置及时间参数由主控站计算的导航体制。3.4RDSS出站信号RDSSoutboundsignal北斗卫星导航系统RDSS业务中由主控站发射经卫星转发至用户的无线电信号。3.5RDSS入站信号RDSSinboundsignal北斗卫星导航系统RDSS业务中由用户发射经卫星转发至主控站的无线电信号。3.6RDSS双向设备时延RDSStwo-waytimedelayofdeviceRDSS用户设备从接收信号到达天线口面至发射信号离开天线口面的时间延迟。4概述GNSS信号模拟器(以下简称模拟器)是GNSS系统信号发生器,用于模拟产生特JJF1471—20242定的GNSS系统信号。模拟器提供全球导航卫星系统导航信号仿真,卫星星座可包括BDS(北斗卫星导航系统)、GPS(全球定位系统)、GALILEO(伽利略系统)、GLO-NASS(格洛纳斯系统)等,可用在GNSS接收机的研发、生产和计量过程的各个环节。GNSS信号模拟器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如图1所示。仿真控制、数字仿真模块对导航卫星、信号传输环境和接收用户进行建模,模拟导航系统全星座的运行和用户的运动状态,运算产生信号模型参数;以内部时基为参考,射频模拟信号生成模块按照各导航系统接口控制协议要求,生成各种卫星导航射频信号。图1GNSS信号模拟器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模拟器通常包含出站信号模拟和入站信号解算功能,其中出站信号模拟部分与传统的GNSS信号模拟器类似,入站信号解算部分称为RDSS入站接收机,有时也以独立设备的形态出现。RDSS入站接收机用于测试北斗RDSS终端入站信号的发射频率、发射功率、相位调制误差、载波抑制和双向设备时延等指标。RDSS入站接收机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如图2所示。RDSS入站信号经射频前端处理,得到中频信号;信号采集模块对中频信号进行采集;数字信号处理模块对采集到的信号进行同步、解调和参数估计,最后得到输入电文和信号的频率、幅度、相位调制误差、载波抑制和双向设备时延等参数。图2RDSS入站接收机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JJF1471—202435计量特性5.1GNSS信号模拟器5.1.1射频信号载波频率偏差(-100~100)Hz。5.1.2功率范围大信号输出口:(-60~-20)dBm;小信号输出口:(-170~-70)dBm。5.1.3功率分辨力(0.1~2)dB。5.1.4功率偏差±(0.5~2)dB。5.1.5动态范围a)速度动态范围:(0~36000)m/s;b)加速度动态范围:(0~2000)m/s2;c)加加速度动态范围:(0~2000)m/s3。5.1.6伪距分辨力和伪距误差a)伪距分辨力:(0.01~0.1)m;b)伪距误差:≤0.05m。5.1.7伪距率分辨力和伪距率误差a)伪距率分辨力:(0.01~0.1)m/s;b)伪距率误差:≤0.01m/s。5.1.8内部通道延迟(0~15)ns。5.1.9谐波抑制(-60~-20)dBc。5.1.10非谐波抑制(-60~-30)dBc。5.1.11相位噪声(-90~-60)dBc/Hz(傅里叶频率10Hz);(-100~-65)dBc/Hz(傅里叶频率100Hz);(-110~-70)dBc/Hz(傅里叶频率1kHz);(-120~-80)dBc/Hz(傅里叶频率10kHz);(-130~-85)dBc/Hz(傅里叶频率100kHz)。5.1.12内部时基相对频率偏差:±5×10-11~±5×10-8;频率稳定度:1×10-12~1×10-9(τ=1s)。JJF1471—202445.1.13误差矢量幅度2%~20%。5.2RDSS入站接收机5.2.1频率测量最大允许误差:±(1×10-10~1×10-8)。5.2.2功率测量最大允许误差:±(0.5dB~2dB)。5.2.3载波抑制测量最大允许误差:±(0.5dB~2dB)。5.2.4相位调制误差测量最大允许误差:±(0.5%~2%)。注:以上指标仅供参考。6校准条件6.1环境条件6.1.1环境温度:在(23±5)℃内任选一点,校准过程中温度变化不超过±1℃。6.1.2环境相对湿度:≤80%。6.1.3电源电压:(220±22)V;电源频率:(50±1)Hz。6.1.4无影响仪器正常工作的电磁干扰和机械振动。6.2测量标准及其他设备6.2.1功率计频率范围:100kHz~3.6GHz;测量范围:-80dBm~0dBm;最大允许误差:±0.2dB;最小分辨力:0.01dB。6.2.2测量接收机频率范围:100kHz~3.6GHz;相对电平测量范围:-140dB~0dB;最大允许误差:±0.2dB;最小分辨力:0.01dB。6.2.3实时频谱分析仪频率范围:100Hz~3.6GHz;最大允许误差:±0.1Hz(使用外部参考源)。6.2.4微波频率计(具有外频标输入功能)频率范围:1GHz~3.6GHz,最小分辨力:1Hz。6.2.5高速数字示波器频率范围:100kHz~3.6GHz;JJF1471—20245采样率:≥80GS/s;时间分辨力:≤12.5ps;存储深度:≥2GS。6.2.6频谱分析仪频率范围:20Hz~3.6GHz;电平测量最大允许误差:±1dB;动态范围:≥100dB。6.2.7低噪声合成信号发生器频率范围:10MHz~3.6GHz;相位噪声:优于被校模拟器10dB。6.2.8相位噪声测量系统频率范围:10MHz~3.6GHz;频偏范围:1Hz~1MHz;附加相位噪声:优于被校模拟器10dB。6.2.9频标比对器测量范围:1Hz~30MHz;附加频率稳定度:优于被校模拟器相应采样时间频率稳定度的1/3。6.2.10参考频率源输出频率:5MHz或10MHz;相对频率偏差:优于±5×10-12;频率稳定度:优于被校模拟器相应采样时间频率稳定度的1/3。6.2.11低噪声放大器频率范围:(1~3.6)GHz;附加相位噪声:优于被校模拟器相应相位噪声10dB。6.2.12矢量信号分析仪频率范围:20Hz~3.6GHz;解调分析带宽:120MHz。6.2.13峰值功率计频率范围:50MHz~3.6GHz;功率测量范围:-30dBm~20dBm;功率测量误差:±5%。6.2.14矢量信号发生器频率范围:10MHz~3.6GHz;幅度范围:-60dBm~10dBm;调制带宽:≥40MHz;存储深度:≥20MSa。6.2.15功率放大器频率范围:1615.68MHz±4.08MHz;JJF1471—20246增益:20dB~40dB。6.2.16通用计数器(具有外频标输入功能)频率范围:1GHz~3GHz;取样时间:1s无间断取样;最大允许误差:±0.02Hz。注:以上条件为校准中需遵循的一般性要求,根据实际情况也可做合理变化。7校准项目和校准方法7.1校准项目校准项目见表1。表1校准项目表序号校准项目名称1外观及工作正常性检查2GNSS信号模拟器射频信号载波频率偏差3功率控制功率范围4功率分辨力5功率偏差6动态范围速度动态范围7加速度动态范围8加加速度动态范围9误差控制伪距分辨力和伪距误差10伪距率分辨力和伪距率误差11内部通道延迟12频谱纯度谐波抑制13非谐波抑制14相位噪声15内部时基相对频率偏差161s频率稳定度17误差矢量幅度18RDSS入站接收机频率测量19功率测量20载波抑制测量21相位调制误差测量JJF1471—202477.2校准方法所有校准用设备均需按各自技术说明书规定的时间预热。部分参数校准利用模拟器的校准输出口或大信号输出口;如无校准输出口或大信号输出口,则利用模拟器通用射频信号输出口,必要时配合使用低噪声放大器。7.2.1外观及工作正常性检查被校准模拟器不应有影响正常工作及读数的机械损伤,各项标识应清晰完整,输入输出插座应牢靠,按键及旋钮应能正常动作并接触良好。仪器通电后状态正常,显示器能正常显示。达到规定预热时间后各输出端有相应信号输出,各项功能检查正常。有自检功能的,应能通过自检。7.2.2射频信号载波频率偏差校准连接如图3所示。图3模拟器射频信号载波功率校准a)模拟器开机,选择待测导航系统和频点;b)设置场景为卫星和载体均为静态,仿真单通道单载波信号;c)利用微波频率计(使用外部参考频率源)对射频信号载波频率fm测量并记录;d)根据模拟器输出射频信号载波频率标称值f0及式(1),计算射频信号载波频率偏差Δfc,作为射频信号载波频率偏差校准值。Δfc=Δfc=fm-f0(1)7.2.3.1功率范围校准连接如图4所示。图4模拟器信号输出功率控制校准JJF1471—20248a)模拟器开机,选择待测导航系统和频点;b)设置场景为卫星和载体均为静态,仿真单通道单载波信号;c)根据模拟器输出信号功率范围指标,设置信号最大和最小功率,利用功率计或测量接收机进行测量并记录,作为模拟器输出信号功率范围校准值;d)如果信号功率低至功率计或测量接收机无法测量,可通过测量模拟器校准口(或大信号口)和通用射频信号口的最大功率获得两口间衰减值,利用测得的模拟器校准口(或大信号口)的最小功率结合衰减值,得到模拟器输出信号最小功率值。7.2.3.2功率分辨力校准原理框图如图4。a)模拟器开机,选择待测导航系统和频点;b)设置场景为卫星和载体均为静态,仿真单通道单载波信号;c)在模拟器功率范围内,设置初始信号功率,利用功率计或测量接收机进行测量并记录,根据模拟器功率分辨力指标增加或减少模拟器信号功率,利用功率计或测量接收机进行测量并记录,两次功率测量值相减,差值作为功率分辨力校准值。7.2.3.3功率偏差校准原理框图如图4。a)模拟器开机,选择待测导航系统和频点;b)设置场景初始为卫星和载体均为静态,仿真单通道单载波信号;c)根据模拟器输出信号功率范围指标,在功率范围内,挑选至少5个校准功率点,功率计或测量接收机依次测量相应功率值Pm并记录;d)根据模拟器输出信号功率标称值P0和式(2),计算功率偏差ΔP,作为功率偏差校准值。7.2.4动态范围ΔP=Pm-P07.2.4动态范围7.2.4.1速度与加速度动态范围(1)实时频谱仪法校准连接如图5。图5模拟器信号动态范围校准(实时频谱仪)JJF1471—20249a)模拟器开机,选择待测导航系统和频点;b)设置场景,仿真单颗卫星单载波,载波频率为f0,初始卫星与载体均为静态,规定时间(如1min)后,设置载体径向初始加速度为模拟器加速度范围指标上限,初始速度为0m/s,使速度达到模拟器速度范围指标上限,保持匀速一定时间(如1min);c)启动仿真;d)将实时频谱分析仪中心频点设为载波频率,观察扫频信号,记录扫频范围Δf,并记录从最低端开始到最高端的一次完整扫频的时间tall;e)基于多普勒频移原理,利用式(3)计算速度,(-v~+v)作为模拟器速度动态范围校准值;利用式(4)计算加速度,(-a~+a)作为模拟器加速度动态范围校准值。v=Δf·(3)(4)式中,c为光速,取值为299792458m/s。(2)通用计数器法校准连接如图6。图6模拟器动态范围校准(通用计数器法)a)模拟器开机,选择待测导航系统和频点。b)设置场景,仿真单颗卫星单载波,载波频率为f0,初始卫星与载体均为静态,规定时间(如1min)后,设置载体径向初始加速度为模拟器加速度范围指标上限、初始速度为0m/s,使速度达到模拟器速度范围指标上限,保持匀速一定时间(如3min)。c)启动仿真。d)设置通用计数器取样时间为1s,测量载体静态时的载波频率,记为fm,连续记录模拟器载波频率从fm~fm+Δf的变化过程,记为fi(i=1,2,3…n)。e)速度达到最大值后,连续从fi中取100个测量值,计算平均值fi,按多普勒频JJF1471—202410移原理,利用式(5)计算速度v,取(-v~v)作为模拟器速度动态范围校准值。(5)式中-ff)从fi中,取速度上升过程中的一段,计算其一阶导数序列为f,按式(6)计算加速度a,(-a~+a式中-ff'i·(6)7.2.4.2加加速度动态范围(1)实时频谱仪法校准原理框图如图5所示。a)模拟器开机,选择待测导航系统和频点;b)设置场景,仿真单颗卫星单载波信号,载波频率为f0,初始卫星与载体均为静态,规定时间(如1min)后,载体在径向上开始以模拟器加加速度动态范围上限值进行匀加加速度运动,规定时间(如5s)后,载体以匀速运动运行;c)启动仿真;d)将实时频谱分析仪中心频点设为载波频率,观察扫频信号,记录扫频范围Δf,并记录从最低端开始到最高端的一次完整扫频的时间tall;e)基于多普勒频移原理,利用式(7)计算加加速度,(-J~+J)作为模拟器加加速度动态范围校准值。(7)(2)通用计数器法校准连接如图6所示。a)模拟器开机,选择待测导航系统和频点;b)设置场景,仿真单颗卫星单载波,载波频率为f0,初始卫星与载体均为静态,规定时间(如1min)后,载体在径向上开始以模拟器加加速度动态范围上限值进行匀加加速度运动,规定时间(如5s)后,载体以匀速运动运行;c)启动仿真;e)从fi中,取速度上升过程中的一段,计算其二阶导数序列为f,按式(8)计算加加速度J,(-J~+J)作为模拟器加加速度动态范围校准值。d)测量载体静态时的载波频率,记为fm,e)从fi中,取速度上升过程中的一段,计算其二阶导数序列为f,按式(8)计算加加速度J,(-J~+J)作为模拟器加加速度动态范围校准值。f″i·(8)7.2.5误差控制7.2.5.1伪距分辨力和伪距误差校准连接如图7所示。JJF1471—2024图7模拟器信号误差控制校准a)将模拟器开机,选择待测导航系统和频点;b)设置场景,卫星和载体均为静态,径向距离为0m,仿真单通道单载波信号;c)启动仿真;d)实时采集高速数字示波器上1PPS信号与射频载波信号过零点的时间差ΔT1,并记录;e)根据模拟器伪距分辨力指标增加或减少模拟器径向距离,实时采集高速数字示波器上1PPS信号与射频载波信号相位翻转点的时间差ΔT2,并记录;Δρ=(ΔT2-ΔT1)×cΔρ=(ΔT2-ΔT1)×c(9)g)设置被测模拟器场景径向距离为N(例如100m),在伪距范围内,挑选至少5个校准点,实时采集高速数字示波器上1PPS信号与射频载波信号相位翻转点的时间差ΔT3,并记录;h)利用式(10)计算伪距误差校准值。7.2.5.2伪距率分辨力和伪距率误差(1)数字示波器法校准原理框图如图7所示。Δρ=7.2.5.2伪距率分辨力和伪距率误差(1)数字示波器法校准原理框图如图7所示。a)将模拟器开机,选择待测导航系统和频点。b)设置场景,卫星和载体均为静态,径向距离为0m,仿真单通道单载波信号。c)启动仿真。d)实时采集高速数字示波器上1PPS信号与射频载波信号过零点的时间差ΔT1,并记录。e)将径向速度改变为ρ̇1,规定时间Δt1(例如10s)后,将径向速度恢复为0m/s。f)实时采集高速数字示波器上1PPS信号与射频载波信号相位翻转点的时间差ΔT2,并记录。g)根据模拟器伪距率分辨力指标改变径向速度为ρ̇2,规定时间Δt2(例如10s)后,径向速度恢复为0m/s。h)实时采集高速数字示波器上1PPS信号与射频载波信号相位翻转点的时间差ΔT3,并记录。i)利用式(11)计算伪距率变化值,作为伪距率分辨力校准值。11ρ̇=(ΔT3-ΔT2)×c/Δt2-(ΔT2-ΔT1)×c/Δt1(11)11JJF1471—202412j)恢复径向距离为0m,在速度范围内,挑选至少5个校准点,设置被测模拟器场景径向速度为ρ̇3(例如100m/s),规定时间Δt1(例如10s)后,将径向速度恢复为0m/s;实时采集高速数字示波器上1PPS信号与射频载波信号相位翻转点的时间差ΔT4,并记录。k)利用式(12)计算伪距率误差校准值。(2)通用计数器法校准连接如图8所示。Δρ̇=(ΔT4-ΔT1)×c/Δt1(2)通用计数器法校准连接如图8所示。图8伪距率校准(通用计数器法)a)将模拟器开机,选择待测导航系统和频点;b)设置场景,仿真单颗卫星,载体径向初始速度为0m/s,仿真单通道单载波信号;c)启动仿真;d)设置通用计数器取样时间τ为1s,测量模拟器输出射频信号载波频率f0;e)根据模拟器伪距率分辨力指标改变径向速度ρ̇1,设置通用计数器取样时间τ为1s,测量模拟器输出射频信号载波频率f1;f)利用式(13)计算伪距率变化值,作为伪距率分辨力校准值;(13)g)在速度范围内,挑选至少5个校准点,设置被测模拟器场景径向速度为ρ̇2(例如100m/s),设置通用计数器取样时间τ为1s,测量模拟器输出射频信号载波频率f2;h)利用式(14)计算伪距率变化值,作为伪距率误差校准值。(14)7.2.5.3内部通道延迟校准原理框图如图7所示。a)将模拟器开机,选择待测导航系统和频点;b)设置场景,卫星和载体均为静态,径向距离为0m,仿真单通道单颗卫星信号,调制方式为BPSK单Ⅰ路;c)启动仿真;d)观察或实时采集计算高速数字示波器上1PPS信号与射频载波信号相位翻转点JJF1471—202413的时间差,并记录,作为此通道内部通道时延的校准值;e)根据模拟器具体特性,改变硬件通道,重复步骤b)~步骤d)。7.2.6频谱纯度7.2.6.1谐波抑制校准连接如图9所示。图9模拟器信号谐波校准a)将模拟器开机,选择待测导航系统和频点;b)设置场景,卫星和载体均为静态,径向距离为0m,仿真单通道单载波信号;c)启动仿真;d)利用(实时)频谱分析仪对输出信号进行分析,读取相应载频功率P1及其二次和三次谐波功率P2和P3;e)利用式(15)计算谐波抑制水平Hn,作为谐波抑制校准值。7.2.6.2非谐波抑制Hn=Pn-P1,n=2或7.2.6.2非谐波抑制校准连接如图9所示。a)将模拟器开机,选择待测导航系统和频点;b)设置场景,卫星和载体均为静态,径向距离为0m,仿真单通道单载波信号;c)启动仿真;d)利用(实时)频谱分析仪对输出信号进行分析,读取相应载频功率P1及相应频带内(频偏参考技术说明书)杂波(非谐波)Pm;7.2.6.3相位噪声Hm=Pm-P1(16)e)利用式(16)计算非谐7.2.6.3相位噪声Hm=Pm-P1(16)校准连接如图10所示。图10模拟器信号相位噪声校准a)将模拟器开机,选择待测导航系统和频点;b)设置场景,卫星和载体均为静态,径向距离为0m,仿真单通道单载波信号;JJF1471—202414c)启动仿真;d)利用相位噪声测量系统对输出信号进行分析,读取相应频点处的相位噪声,作为相位噪声校准值。7.2.7内部时基7.2.7.1相对频率偏差校准连接如图11所示。图11模拟器内部时基频率偏差校准7.2.s,测量相对频率偏差。校准连接如图11所示。设置取样时间为1s,取样组数为100,读取阿伦标准偏差值作为1s频率稳定度校准值。7.2.8误差矢量幅度校准连接如图12所示。图12模拟器信号调制误差矢量幅度校准a)将模拟器开机,选择待测导航系统和频点;b)设置场景,卫星和载体均为静态,径向距离为0m,仿真单通道单颗卫星信号,调制方式为BPSK单Ⅰ路;c)启动仿真;d)按模拟器说明书的要求设置矢量信号分析仪的载频、功率电平、调制频率、调相相偏及检波带宽;e)用矢量信号分析仪测量信号EVM(误差矢量幅度)值,作为EVM校准值。7.2.9RDSS入站接收机测量误差7.2.9.1频率测量校准连接如图13所示。JJF1471—202415图13频率测量校准a)设置矢量信号发生器按北斗RDSS入站信号格式输出入站信号(设置方法见附录D),幅度为0dBm,中心频率为1615.68MHz+Δf0,其中Δf0为0Hz;b)从被测RDSS入站接收机读出入站信号的频差Δfx;c)利用式(17)计算频率测量误差;d)在标称范围内,设置Δf0的个校准点,重复步骤a)~步骤(7)),完成RDSS入站接收机全频率测量范围的校准。7.2.9.2功率测量校准连接如图14所示。图14功率测量校准a)设置矢量信号发生器输出北斗RDSS入站信号,中心频率为1615.68MHz,输出幅度为10dBm;b)先将入站信号连接到峰值功率计,测量得到入站信号功率标准值P0;c)然后将入站信号连接到RDSS入站接收机,从入站接收机读出相应功率示值Px;d)利用式(18)计算功率测量误差;e)在标称范围内,至少选择5个Δx,-0变矢量信号发生器的输出幅度,重(1)步骤b)~步骤d),完成RDSS入站接收机全功率测量范围的校准。7.2.9.3载波抑制测量校准连接如图15所示。JJF1471—202416图15载波抑制和相位调制误差校准a)设置矢量信号发生器输出北斗RDSS入站信号,中心频率为1615.68MHz,幅度为0dBm,通过对基带数字信号进行预失真处理的方式调整载波抑制为45dB;b)将矢量信号发生器输出的入站信号接至矢量信号分析仪,设置矢量信号分析仪为上升沿触发,中心频率为1615.68MHz,调制方式为BPSK,截取入站信号脉内部分进行解调,读取矢量信号分析仪IQOFFSET的绝对值为载波抑制S0;c)将矢量信号发生器输出的入站信号接至被校RDSS入站接收机,从被校RDSS入站接收机读出相应载波抑制测量值Sx;ΔS=Sx-S0ΔS=Sx-S0(19)e)在标称范围内,至少选择5个校准点,改变矢量信号发生器的载波抑制,重复步骤b)~步骤d),完成RDSS入站接收机全载波抑制测量范围的校准。7.2.9.4相位调制误差测量校准连接如图15所示。a)设置矢量信号发生器输出北斗RDSS入站信号,中心频率为1615.68MHz,幅度为0dBm,通过对基带数字信号进行预失真处理的方式调整相位调制误差为0.5°;b)将矢量信号发生器输出的入站信号接至矢量信号分析仪,设置矢量信号分析仪为上升沿触发,中心频率为1615.68MHz,调制方式为BPSK,截取入站信号脉内部分进行解调,读取相位调制误差PE0;c)将矢量信号发生器输出的入站信号接至被校RDSS入站接收机,从被校RDSS入站接收机读出相应相位调制误差PEk;d)利用式(20)计算相位调制误差;ΔP=PEx-PE0(20)e)在标称范围内,至少选择5个校准点,改变矢量信号发生器的相位调制误差,重复步骤b)ΔP=PEx-PE0(20)8校准结果表达由校准方出具“校准证书”或校准报告。包括下列内容:a)标题:“校准证书”;b)实验室名称和地址;JJF1471—202417c)进行校准的地点(如果与实验室的地址不同);d)证书的唯一性标识(如编号),每页及总页数的标识;e)客户的名称和地址;f)被校对象的描述和明确标识;g)进行校准的日期,如果与校准结果的有效性和应用有关时,应说明被校对象的接收日期;h)校准所依据的技术规范的标识,包括名称及代号;i)本次校准所用测量标准的溯源性及有效性说明;j)校准环境的描述;k)校准结果及其测量不确定度的说明;l)对校准规范的偏离的说明;m)校准证书或校准报告签发人的签名、职务或等效标识;n)校准结果仅对被校对象有效的声明;o)未经实验室书面批准,不得部分复制证书的声明。9复校时间间隔复校时间间隔建议1年。由于复校时间间隔的长短是由仪器的使用情况、使用者、仪器本身质量等诸因素所决定的,因此送校单位可根据实际使用情况自主决定复校时间间隔。JJF1471—202418附录A原始记录格式校准地点校准时间校准仪器被校设备校准人员校准项目外观及工作正常性检查射频信号载波频率偏差□功率控制功率范围功率分辨力功率偏差□动态范围速度动态范围加速度动态范围加加速度动态范围□误差控制伪距分辨力和伪距误差伪距率分辨力和伪距率误差内部通道延迟□频谱纯度谐波抑制非谐波抑制相位噪声□内部时基相对频率偏差1s频率稳定度□误差矢量幅度□RDSS入站接收机频率测量误差功率测量误差载波抑制测量误差相位调制误差测量误差JJF1471—202419A.1外观及工作正常性检查表A.1外观及工作正常性检查检查项目记录是否有影响工作和读数的机械损伤各项标识是否清晰完整输入输出插座是否牢靠按键及旋钮是否正常动作并接触良好仪器通电后状态是否正常显示器是否能正常显示达到规定预热时间后各输出端是否有相应信号输出有自检功能的,是否能通过自检有北斗RDSS测试功能的,RDSS双向收发功能正查功能A.2射频信号载波频率偏差表A.2射频信号载波频率偏差校准参考记录表标称值测量值偏差值扩展不确定度(k=2)频点1频点2频点3A.3功率控制表A.3功率范围校准参考记录表最大值最小值扩展不确定度(k=2)频点1频点2频点3表A.4功率分辨力校准参考记录表理论值测量值差值分辨力扩展不确定度(k=2)频点1频点2频点3……JJF1471—202420表A.5准确性校准参考记录表理论值测量功率差值准确性扩展不确定度(k=2)频点1频点2频点3……A.4动态范围A.4.1速度和加速度动态范围表A.6速度和加速度动态范围校准结果频点/GHz扫频范围/kHz扫频时间/s速度范围/(m/s)加速度范围/(m/s2)……速度动态范围:扩展不确定度(k=2):加速度动态范围:扩展不确定度(k=2):A.4.2加加速度动态范围表A.7加加速度动态范围校准结果频点/GHz扫频范围/kHz扫频时间/s加加速度范围/(m/s3)……加加速度动态范围:扩展不确定度(k=2):A.5误差控制A.5.1伪距分辨力表A.8伪距分辨力和误差测量结果参考记录表次数ΔT1/psΔT2/psΔT3/psδρ/psΔρ/ps123伪距分辨力:扩展不确定度(k=2):伪距误差:扩展不确定度(k=2):JJF1471—202421A.5.2伪距率分辨力表A.9伪距率分辨力和误差测量结果参考记录表次数ΔT1/psΔT2/psΔT3/psΔt/psδρ·/psΔρ·/ps123伪距率分辨力:扩展不确定度(k=2):伪距率误差:扩展不确定度(k=2):A.5.3内部通道延迟=表A.10内部通道延迟=内部通道延迟量/ns扩展不确定度(k2)A.6频谱纯度A.6.1谐波抑制表A.11谐波校准参考记录表次数\测量值谐波抑制/dB频点1频点2频点312345谐波扩展不确定度(k=2)A.6.2非谐波抑制表A.12非谐波功率校准参考记录表次数\测量值非谐波抑制/dB频点1频点2频点3123JJF1471—202422表A.12(续)次数\测量值非谐波抑制/dB频点1频点2频点345杂波功率扩展不确定度(k=2)A.6.3相位噪声表A.13某频点相位噪声校准参考记录表校准次数相位噪声/(dBc/Hz)100Hz1kHz10kHz100kHz12345相位噪声扩展不确定度(k=2)A.7内部时基A.7.1相对频率偏差表A.14相对频率偏差参考频率值模拟器频率值相对频率偏差相对频率偏差:扩展不确定度(k=2):A.7.21s频率稳定度表A.15频率稳定度取样间隔频率稳定度扩展不确定度(k=2)1sJJF1471—202423A.8误差矢量幅度表A.16误差矢量幅度EVM/%123扩展不确定度(k=2)频点1频点2频点3……A.9RDSS入站接收机测量A.9.1频率测量表A.17频率测量标准值频率测量偏差扩展不确定度(k=2)…A.9.2功率测量表A.18功率测量标准值功率测量偏差扩展不确定度(k=2)A.9.3载波抑制测量表A.19载波抑制测量标准值载波抑制测量偏差扩展不确定度(k=2)A.9.4相位调制误差测量表A.20相位调制误差测量标准值相位调制误差测量值扩展不确定度(k=2)JJF1471—2024附录B校准证书(内页)格式B.1外观及工作正常性检查是否通过:B.2射频信号载波频率偏差B.3信号功率B.3.1功率范围B3B.3信号功率B.3.1功率范围B3)=(k=2)B3rP(k=2)扩展不确定度σ:P(k=2)B.4信号动态范围B.4.1速度v=B.4.2加速度B4B.4信号动态范围B.4.1速度v=B.4.2加速度B4(k=2)扩展不确定度:J(k=2)B.5信号误差控制B.5.1伪距分辨力Δρ=伪距误差扩展不确定度:U=B.5信号误差控制B.5.1伪距分辨力Δρ=伪距误差B.5.2伪距率分辨力扩展不确定度δ:(k=B.5.2伪距率分辨力24Δρ·=24JJF1471—2024伪距率误差扩展不确定度:U=(k=2)伪距率误差B.5.3内部通道延迟扩展不确定度δ:(k=2)B.5.3内部通道延迟σDσD=扩展不确定度扩展不确定度:U=(k=2)B.6B.6频谱纯度B.6.1谐波B.6.2非谐波扩展不确定度:H(k=B.6.2非谐波B.6.3相位噪声扩展不确定度C:(k=B.6.3相位噪声PH=B.7内部时基B.7.1相对频率偏差扩展不确定度:U=PH=B.7内部时基B.7.1相对频率偏差B.8误差矢量幅度B721(k=2)扩展不确定度:σf(k=2)B.8误差矢量幅度B.9RDSS入站接收机测量误差B.9.1频率测量扩展不确定度E:B.9RDSS入站接收机测量误差B.9.1频率测量B9(k=2)B9(k=2)25扩展不确定度Δ:(k=2)25JJF1471—202426B.9.4相位调制误差测量注:校准内页格式仅给出格式,(多频点按JJF1471—202427附录C校准结果的不确定度评定示例GNSS信号模拟器校准结果可分为模拟器射频信号载波频率偏差、功率控制校准结果(包括功率范围、功率分辨力、功率偏差)、动态范围校准结果(包括速度动态范围、加速度动态范围、加加速度动态范围)、误差控制校准结果(包括伪距分辨力、伪距率分辨力、内部通道延迟)、频谱纯度校准结果(包括谐波抑制、非谐波抑制、相位噪声)、内部时基校准结果(包括相对频率偏差和1s频率稳定度)、误差矢量幅度校准结果、RDSS入站信号频率测量校准结果、RDSS入站信号功率测量校准结果、RDSS入站信号载波抑制校准结果、RDSS入站信号相位调制误差校准结果。在模拟器校准装置中,包括了多个测量仪器完成各参数的测量,如第7章各参数校准示意图所示,实例中给出了模拟器各参数校准的不确定度评估方法。C.1射频信号载波频率偏差校准C.1.1测量模型射频信号载波频率偏差校准测量可由式(C.1)表示:Δfc=fm-f0(C.1)其中,Δfc为微波频率计测量得到的射频信号载波频率偏差,单位为Hz。C.1.2不确定度来源Δfc的不确定度主要来源见表C.1。表C.1Δfc不确定度主要来源不确定度分量不确定度来源评定方法值/Hz分布包含因子标准不确定度/Hzu1微波频率计B2矩形 31.2u2时基参考B3矩形 31.8u3测量重复性A0.1—1.00.1C.1.3不确定度评定参考表C.1主要不确定度来源,Δfc的合成标准不确定度:单次测量的合成标准不确c为uu。u=2.2HzC.2扩(Δfc)为4.4Hz(k=2)。C.2.1功率范围校准功率计测量得到的信号功率P的不确定度主要来源见表C.2。表C.2不确定度主要来源不确定度分量不确定度来源评定方法值/dB分布包含因子标准不确定度/dBu1功率计B0.02矩形 30.012JJF1471—202428表C.2(续)不确定度分量不确定度来源评定方法值/dB分布包含因子标准不确定度/dBu2失配B0.02反正弦 20.014u3测量重复性A0.01—1.00.01最终单次测量的合成标准不确定度uc(x)为最终单次测量的合成标准不确定度uc(x)为0.02dB。C.2.(P)为0.04dB(k=2)。C.2.2.1测量模型功率分辨力校准测量可由式(C.2)表示:x=P1-P0(C.2)式中,P0和P1分别为功率计在模拟器调整信号功率前后测量得到的信号功率,单位为dBm。校准合成标准不确定度计算如式(C.3):(C.3)式中,u(P1)和u(P0)分别为P1和P0的标准不确定度,单位为dB。C.2.2.2不确定度来源P1和P0不确定度来源同C.2.1。C.2.2.3不确定度评定故可得最终单次测量的合成标准不确定度uc(x)为0.03dB。C.2.(P)为0.06dB(k=2)。不确定度评定同C.2.1。C.3动态范围校准C.3.1速度范围校准C.3.1.1测量模型速度范围校准测量可由式(C.4)表示:v=Δf·(C.4)式中,Δf为实时频谱仪测量得到的信号频偏,单位为Hz。校准合成标准不确定度可计算如式(C.5):(C.5)式中,u(Δf)为Δf的合成标准不确定度,单位为Hz。Δf的不确定度主要来源见表C.3。JJF1471—202429C.3.1.2不确定度来源表C.3Δf不确定度主要来源不确定度分量不确定度来源评定方法值/Hz分布包含因子标准不确定度/Hzu1实时频谱仪频率测量最大允许误差B2矩形 31.2u2时基参考B3矩形 31.8u3测量重复性A0.1—1.00.1C.3.1.3不确定度评定参考以上主要不确定度来源,u(Δf)为2.2Hz,最终单次测量的合成标准不确定度uc(v)为0.42m/s。C.3.()为0.84m/s(k=2)。C.3.2.1测量模型加速度范围校准测量可由式(C.6)表示:(C.6)式中,tall为实时频谱仪测量得到的扫频时间,单位为s。忽略高阶项影响,校准合成标准不确定度计算如式(C.7):(C.7)式中,u(tall)为tall的合成标准不确定度,单位为s。tall的不确定度主要来源见表C.4。C.3.2.2不确定度主来源表C.4tall不确定度主要来源不确定度分量不确定度来源评定方法值/s分布包含因子标准不确定度/su1实时频谱仪时间测量最大允许误差B2×10-7矩形 31.2×10-7u2时基参考B2×10-9矩形 31.2×10-9u3测量重复性A1×10-9—1.01×10-9C.3.2.3不确定度评定参考以上主要不确定度来源,u(tall)为1.2×10-7s,结合表C.4中主要不确定度来源及实际测量结果,最终单次测量的合成标准不确定度uc(a)为0.08m/s2。C.3.3加加速度范围校准C.3.3.1测量模型扩展不确定度U(a)为0.16m/s2(kC.3.3加加速度范围校准C.3.3.1测量模型加加速度范围校准测量可由式(C.8)表示:JJF1471—202430(C.8)忽略高阶项影响,校准合成标准不确定度可计算如式(C.9):(C.9)C.3.3.2不确定度评定参考表C.3和表C.4中主要不确定度来源及实际测量结果,最终单次测量的合成C.4误差控制校准C.4.1伪距偏差标准不确定度uc(J)为0.13m/s3,扩展不确定度为U(J)为0.26m/s3C.4误差控制校准C.4.1伪距偏差C.4.1.1测量模型伪距偏差校准测量可由式(C.10)表示:Δρ=(ΔT2-ΔT1)×c(C.10)校准合成标准不确定度计算如式(C.11):uc(Δρ)=c·u2(ΔT1)+u2(ΔT2)(C.11)式中,u(ΔT1)和u(ΔT2)分别为ΔT1和ΔT2的标准不确定度,单位为s。ΔT1和ΔT2的不确定度来源见表C.5。C.4.1.2不确定度来源表C.5ΔT1和ΔT2不确定度主要来源不确定度来源评定方法值分布包含因子标准不确定度高速示波器测量分辨力B0.56ps矩形 3可忽略通道间偏差B10ps矩形 3可忽略时基误差B0.1ps矩形 3可忽略1PPS信号噪声引起误差B0.05ns矩形 30.03ns射频信号噪声引起误差B0.1ns矩形 30.06ns测量重复性A0.01ns—1.00.01nsC.4.1.3不确定度评定参考以上主要不确定度来源及实际测量结果,u(ΔT1)和u(ΔT2)均为0.07ns,最终单次测量的合成标准不确定度uc(Δρ)为0.03m。C.4.(Δρ)为0.06m(k=2)。C.4.2.1测量模型伪距率偏差校准测量可由式(C.12)表示:ρ·=(ΔT2-ΔT1)×c/Δt(C.12)校准合成标准不确定度计算如式(C.13):uc(ρ·)t·u2(ΔT1)+u2(ΔT2)(C.13)JJF1471—202431C.4.2.2不确定度评定参考表C.5,内部通道延迟D的测量合成标准不确定度u(D)为0.07ns,最终单次测量的合成标准不确定度uc(x)为0.07ns。C.5(D)为0.14ns(k=2)。C.5.1谐波和非谐波测量不确定度评估谐波测量结果H的不确定度来源见表C.6。表C.6H不确定度主要来源不确定度分量不确定度来源评定方法值分布/dB包含因子标准不确定度/dBu1频谱分析仪测量相对电平B0.41—1.00.41u2失配B0.80—1.00.80u3连接电缆B0.20矩形 30.16测量重复性A0.10—1.00.10参考以上主要不确定度来源及实际测量结果,u(H)为0.9dB,最终单次测量的合成标准不确定度uc(x)为0.9dB。C.5.2相位噪声相位噪声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来源见表C.7。表C.7PH不确定度主要来源不确定度来源评定方法值dBc/Hz分布包含因子标准不确定度dBc/Hz测量系统测量误差B2矩形 31.4测量系统本底B0.2—1.00.2参考源相位噪声B0.4—1.00.4测量重复性A0.1—1.00.1参考以上主要不确定度来源及实际测量结果,u(PH)为1.5dBc/Hz,最终单次测量的合成标准不确定度uc(x)为1.5dBc/Hz。C.6扩U(PH)为3.0dB(k=2)。C.6.1相对频率偏差C.6.1.1测量模型设被校准模拟器内部时基的频率为fA,参考时间频率源的频率为fB,两频率标准的频率标称值相同为f0,则两频率标准的频率差yAB(τ)可由式(C.14)表示。JJF1471—202432yA(τ)和yB(τ)分别为两者的频率偏差,无量纲;τ为测量时的平均时间(取样-7。yAB(τ)的不确定度主要来源见表C.8。C.6.1.2不确定度来源表C.8yAB(τ)不确定度来源不确定度来源评定方法值分布包含因子标准不确定度参考时间频率源的频率不准确性B1×10-14—1.01×10-14参考时间频率源的频率不稳定性B7×10-15/100s—1.07×10-15/100s电缆、转接头稳定性B1×10-14—1.01×10-14频标比对器B1×10-14/100s—1.01×10-14/100s数据修约B5×10-9——5×10-9测量重复性A1×10-11—1.01×10-11C.6.1.3不确定度评定参考以上主要不确定度来源及实际校准结果,最终单次测量频率偏差的合成标准不k))]为5×10-9,扩展不确定度U[yAB(τ=100s)]为1×10-8C.6.2.1测量模型1s频率稳定度σy(τs9)s,准结果见表C.9。次数稳定度17.1×10-11/s计算σ:y(τ=1s)校准不确定度评定过程中,有限次测量引入的不确定度可由式(C.15)(C.15)C.6.,(τ=1s)时的取样个数。例中,m为100。σy(τ=1s)的不确定度主要来源见表C.10。JJF1471—202433表C.10σy(τ=1s)不确定度来源不确定度来源评定方法值分量包含因子标准不确定度参考时间频率源的频率不稳定性B2×10-14/1su31.02×10-14/1s频标比对器B1.2×10-13/1su31.01.2×10-13/1s有限次测量A7.1×10-12u31.07.1×10-12C.6.2.3不确定度的评定参考以上主要不确定度来源及实际校准结果,最终单次测量频率稳定度的合成标准-12,.5×10-11误差矢量幅度测量结果EVM的不确定度来源见表C.11。表C.11EVM不确定度主要来源不确定度来源评定方法值分布包含因子标准不确定度信噪比B0.20%矩形 30.12%相位噪声B0.05%——0.05%矢量信号分析仪残余幅度误差B0.30%矩形 30.17%矢量信号分析仪残余相位误差B0.50%矩形 30.29%矢量信号分析仪I/Q原点漂移B0.07%矩形 30.04%测量重复性A0.50%—1.00.50%u(EVM)均为0.36%,最终单次测量的合成标准不确定度uc(x)为0.36%。C.8.1测量模型采用参考时间频率源和矢量信号发生器直接测量被校RDSS入站接收机,测量模型为Δf=fx-f0(C.16)式中:Δf—RDSS入站接收机频率测量误差;fx—RDSS入站接收机频率测量值;f0—矢量信号发生器频率值。C.8.2不确定度来源1)参考时间频率源的频率偏差u1;JJF1471—2024342)参考时间频率源的频率稳定度u2;3)矢量信号发生器频率偏差u3;4)被校RDSS入站接收机的测量重复性u4。表C.12RDSS入站接收机频率测量不确定度分量汇总表序号不确定度分量来源评定方法分布包含因子标准不确定度/Hz1u1参考时间频率源的频率确度B矩形 30.22u2参考时间频率源的频率稳定度B矩形 30.023u3矢量信号发生器频率偏差A—1.00.024u4被测件测量重复性A—1.01.6C.8.3不确定度评定根据表C.12,假设各不确定度分量互不相关,合成标准不确定度为:扩展不确定度:uc=u+u+u+u=0.22+0.022+0.022+1.62Hz≈1.7扩展不确定度:C.9RDSS入站接收机功率测量不确定度评定C.9.1测量模型U=2×uc=3.4C.9RDSS入站接收机功率测量不确定度评定C.9.1测量模型采用峰值功率计和被校RDSS入站接收机比较测量,测量模型为ΔP=Px-P0(C.17)式中:ΔP—RDSS入站接收机功率测量误差;Px—RDSS入站接收机功率测量值;P0—峰值功率计功率测量值。C.9.2不确定度来源1)峰值功率计功率准确度u1;2)失配u2;3)峰值功率计/矢量信号分析仪测量重复性u3;4)被校RDSS入站接收机功率测量重复性u4。表C.13RDSS入站接收机功率测量不确定度分量汇总表序号不确定度分量来源评定方法分布包含因子标准不确定度/dB1u1峰值功率计准确度B矩形 30.082u2失配B反正弦 20.023u3峰值功率计重复性A—1.00.064u4被测件测量重复性A—1.00.20JJF1471—202435C.9.3不确定度评定根据表C.13,假设各不确定度分量互不相关,合成标准不确定度为:扩展c度+:u+u+u=0.082+0.022+0.062+0.202dB≈0.23dBC.10RDSS入站接收机载c.评定(k=2)C.10.1测量模型采用矢量信号分析仪和被校RDSS入站接收机比较测量,测量模型为ΔS=Sx-S0(C.18)式中:ΔS—被校RDSS入站接收机载波抑制测量误差;Sx—被校RDSS入站接收机载波抑制测量值;S0—矢量信号分析仪载波抑制测量值。C.10.2不确定度来源1)矢量信号分析仪IQ原点漂移u1;2)矢量信号分析仪测量重复性u2;3)被校RDSS入站接收机载波抑制测量重复性u3。表C.14RDSS入站接收机载波抑制测量不确定度分量汇总表序号不确定度分量来源评定方法分布包含因子标准不确定度/dB1u1IQ原点漂移B矩形 30.072u2矢量信号分析仪重复性B矩形 30.023u3被测件测量重复性A—1.00.12C.10.3不确定度评定根据表C.14,假设各不确定度分量互不相关,合成标准不确定度为:扩展不确度c=:u+u+u=0.072+0.022+0.122dB=0.15dBC.11RDSS入站接收机相c.不确定(k)定C.11.1测量模型采用矢量信号分析仪和被校RDSS入站接收机比较测量,测量模型为ΔPE=PEx-PE0(C.19)式中:ΔPE—被校RDSS入站接收机相位调制误差测量误差;PEx—被校RDSS入站接收机相位调制误差测量值;PE0—矢量信号分析仪相位调制误差测量值。JJF1471—202436C.11.2不确定度来源1)矢量信号分析仪残余相位调制误差u1;2)矢量信号分析仪测量重复性u2;3)被校RDSS入站接收机相位调制误差测量重复性u3。表C.15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