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江苏省高邮市高三最后一模生物试题含解析_第1页
2025届江苏省高邮市高三最后一模生物试题含解析_第2页
2025届江苏省高邮市高三最后一模生物试题含解析_第3页
2025届江苏省高邮市高三最后一模生物试题含解析_第4页
2025届江苏省高邮市高三最后一模生物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届江苏省高邮市高三最后一模生物试题考生请注意:1.答题前请将考场、试室号、座位号、考生号、姓名写在试卷密封线内,不得在试卷上作任何标记。2.第一部分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需将答案写在试卷指定的括号内,第二部分非选择题答案写在试卷题目指定的位置上。3.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进行的B.生物个体数量越多的生态系统其营养结构就越复杂C.从可持续发展角度分析生态系统的间接价值大于直接价值D.分解者通过分解作用产生的物质和能量可以被生产者再利用2.下图表示某物质跨膜运输的过程,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该物质与膜上的载体蛋白结合具有专一性B.膜上载体蛋白结合该物质后其形状会发生改变C.该运输方式是细胞内最重要的吸收或排出物质的方式D.图示过程可以表示效应B细胞分泌抗体3.将分裂旺盛的动物细胞阻断在G1/S期交界处,更换培养液使其恢复分裂能力,从而使所有细胞的分裂同步化,之后每隔2h取样一次,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内DNA含量,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用秋水仙素可抑制纺锤体形成,进而把分裂阻断在G1/S交界处B.据图判断,该动物细胞的一个细胞周期时长大约为24hC.细胞中DNA含量加倍的同时,染色体组的数量也会加倍D.据图判断,在24h时细胞分裂出现明显的非同步化4.下列关于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A.醋酸菌的线粒体是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B.大肠杆菌的核糖体是噬菌体蛋白质外壳的合成场所C.蓝藻的细胞壁可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水解D.洋葱的中心体可参与细胞分裂中纺锤体的形成5.取大小与生长状况相同的马铃薯幼根与物种a的幼根分别放入甲~戊五种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中,数小时后,取出称重,质量变化量如图所示。已知在该实验中,植物根细胞吸水能力与根细胞细胞液的浓度有关。以下关于该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A.五种蔗糖溶液浓度从小到大的顺序为甲、丙、戊、乙、丁B.正常情况下,马铃薯幼根细胞细胞液浓度大于物种a幼根细胞细胞液C.物种a在与马铃薯根细胞液等渗的完全培养液中能正常生长D.当马铃薯根细胞在乙蔗糖溶液中质量不再发生变化时,水分子的跨膜运输也就停止了6.自然界中所有的微生物()A.都是原核生物 B.都必须在显微镜下才能看到C.都可快速繁殖 D.在生态系统中都属于分解者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7.(9分)玉米叶肉细胞中有一种酶,可通过一系列反应将CO2“泵”入维管束鞘细胞,使维管束鞘细胞积累较高浓度的CO2,保证卡尔文循环顺利进行,这种酶被形象地称为“CO2泵”。图1表示玉米CO2同化途径,图2表示进行自然种植的大棚和人工一次性施加CO2后的大棚内玉米光合速率变化曲线。回答下列相关问题:(1)卡尔文循环离不开光照,理由是_______________。当环境中光照增强,温度过高时,玉米光合作用速率不会明显下降甚至可能会提高,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由图2可知,15时以后限制玉米光合速率的主要环境因素是_______________。17时与15时相比,自然种植大棚内玉米植株C5的合成速率________(填“升高”、“不变”或“降低”)。由图2中两条曲线的变化规律可知:人工施加CO2的最佳时间是_______时左右,两个大棚同时通风的时间是______时左右。(3)已知水稻没有“CO2泵”这种机制,但随着胞间CO2浓度的升高,玉米的光合速率不再变化,而水稻的光合速率可以逐渐上升。请从暗反应中酶的角度分析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10分)干扰素是动物体内的一种蛋白质,可用于治疗病毒的感染和癌症。长期以来,人们利用相关病毒诱导白细胞产生干扰素再从血液中提取,但每升血只能提取0.05μg。1982年,我国科学家通过基因工程等技术开发研制出我国首个基因工程药物——重组人干扰素。回答下列相关问题。(1)相对于从基因组文库中获取干扰素基因,从已病毒免疫的白细胞中提取mRNA,再反转录并构建的cDNA文库中获取的干扰素基因,更易在大肠杆菌中合成正常干扰素。从基因表达的角度分析,其原因是_____。(2)天然的干扰素很难在体外保存,但通过蛋白质工程可得到“可保存的干扰素”。蛋白质工程以_____和_____的关系为基础,通过基因修饰或基因合成,对现有蛋白质进行改造,或制造一种新的蛋白质。(3)在构建该基因表达载体时,需同时用限制酶HindⅢ和BstⅠ处理目的基因和质粒,主要目的是_____。(4)质粒中LacZ基因编码的半乳糖苷酶,能催化生成蓝色物质从而将细菌染成蓝色。在含有四环素的培养基中,未被转化的大肠杆菌的生长现象是_____,含有质粒载体的大肠杆菌的生长现象是_____,含有重组质粒的大肠杆菌的生长现象是_____,从而获得所需重组细胞。(注:若能正常生长需要写出菌落特征)(5)转基因细菌产生的干扰素可能会成为某些人的过敏原,存在潜在风险。有科学家将干扰素基因转入小鼠基因组,获得膀胱生物反应器,最终在尿液中获得干扰素。在该操作中,应使干扰素基因在_____细胞中特异性表达。9.(10分)PD-1是表达在多种活T细胞表面的一种受体,PD-L1是一种能够与之结合的蛋白质(见图1)。PD-1和PD-L1结合会抑制T细胞的活化、增殖。研究发现,肿瘤细胞表面的PD-L1数量较多,更有一些类型的肿瘤细胞除了表面有PD-L1,还分泌出大量PD-L1(见图2)。(1)请写出题干中未使用过的特异性免疫过程的5个术语(专有名词)____________。(2)目前已研发出针对PD-L1的单克隆抗体(mAb),结合图1信息,mAb能治疗肿瘤是因为使用mAb时,mAb通过与____________结合,阻止了____________结合,从而____________。(3)临床试验结果显示,相同剂量的mAb对有的肿瘤患者治疗有效,有的无明显效果。请根据以上信息分析其可能的原因____________。10.(10分)某科研小组尝试从光合细菌中提取类胡萝卜素,流程如图:(1)将少量污泥样品接入液体培养基中,培养基中加入铵盐和谷氨酸钠为光合细菌的生长提供___________________,培养基中没有加入有机碳,从功能上看这种培养基属于___________________培养基。(2)图中②、③过程需要重复几次,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该小组进行过程②操作时,其中一个平板经培养后的菌落分布如右图所示,推测接种时可能的操作失误是___________________。(3)该小组将得到的菌株接种到液体培养基中并混匀,一部分进行静置培养,另一部分进行振荡培养。结果发现:振荡培养的细菌比静置培养的细菌生长速度快。分析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4)从浸提离心干燥后的菌体中提取胡萝卜素常用萃取法,萃取剂应该具有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在鉴定萃取样品时,若标准样品点样偏少,则其扩散的最终位置距点样处会___________________(偏远、不变、偏近)。11.(15分)气孔是植物与外界进行水汽交换的主要通道,气孔运动主要受保卫细胞液泡浓度调节,浓度增加,水分进入保卫细胞,气孔张开,反之气孔关闭。研究人员对鸭跖草叶的气孔运动机理及影响因素进行了相关研究,部分研究结果如下图所示,图1表示气孔开度在红光照射下对蓝光的反应,图2表示一天中气孔开度与保卫细胞内K+和蔗糖含量的变化,回答问题:(1)CO2可以通过气孔到达叶肉细胞,适当增加CO2浓度可提高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度,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2)由图2分析可知,气孔开度变化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关,且在不同时间段起主要渗透压的物质类型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相同”或“不同”)(3)分析图1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C【解析】

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成分和生物成分,非生物成分包括空气阳光水分温度和土壤等,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生态系统的功能包括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三者缺一不可;物质循环是生态系统的基础,能量流动是生态系统的动力,信息传递则决定着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方向和状态;

信息传递是双向的,能量流动是单向的,物质循环具有全球性。【详解】A、食物链和食物网是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渠道,但是信息传递是双向的,其渠道不是食物链和食物网,A错误;B、物种丰富度越大的生态系统其营养结构一般越复杂,但生物个体数量多,其物种丰富度不一定大,B错误;C、生态系统的间接价值,指的是其生态价值,大于直接价值,C正确;D、分解者通过分解作用产生的物质可以被生产者再利用,而能量却以热能的形式散失,D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学生对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知识点的掌握情况。是中考的重点内容,考生要熟练掌握。2、D【解析】从图示可看出离子与膜上的载体蛋白结合具有专一性,A正确;据图分析,膜上载体蛋白结合离子后其空间结构发生改变,B正确;图中的物质运输需载体协助,消耗ATP,因此判断为主动运输方式,是细胞最重要吸收物质的方式,C正确;分泌抗体属于胞吐作用,不需要载体协助,是非跨膜运输方式,D错误。【考点定位】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及其异同【名师点睛】自由扩散、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的比较:3、D【解析】

1、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1)间期:进行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2)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3)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4)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5)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

2、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染色单体、DNA变化特点(体细胞染色体为2N):

(1)染色体变化:后期加倍(4N),平时不变(2N);

(2)DNA变化:间期加倍(2N→4N),末期还原(2N);

(3)染色单体变化:间期出现(0→4N),后期消失(4N→0),存在时数目同DNA。【详解】A、秋水仙素能抑制纺锤体的形成,将分裂阻断在分裂前期,A错误;

B、据图判断,该动物细胞的一个细胞周期时长大约为2h,B错误;

C、细胞中DNA含量加倍发生在间期,此时染色体数目没有加倍,染色体数目加倍发生在后期,则染色体组数加倍也发生在后期,C错误;

D、据图判断,在24h时细胞分裂出现明显的非同步化,D正确。

故选D。【点睛】本题结合图解,考查细胞的有丝分裂,要求考生识记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掌握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含量变化规律,能正确分析题图,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4、B【解析】

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的主要差别是有无成形的细胞核或者有无核膜包被的细胞核。原核生物包括细菌、蓝藻、放线菌、支原体、衣原体等,原核生物仅有的细胞器为核糖体。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存在于拟核区。真核生物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真菌)等,植物和动物最大的区别是植物有细胞壁、叶绿体,高等植物没有中心体等。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存在于细胞核中的染色体、细胞质中的DNA上。【详解】A、醋酸菌是原核生物,没有线粒体,A错误;B、噬菌体是病毒,没有独立的新陈代谢能力,必须借助于宿主细胞大肠杆菌的核糖体合成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B正确;C、蓝藻的细胞壁成分是肽聚糖,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只能水解植物的细胞壁(纤维素和果胶),C错误;D、洋葱为高等植物,没有中心体,D错误。故选B。5、B【解析】

细胞的吸水和失水与细胞液和外界溶液的浓度差有关,当外界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时,细胞失水,质量变小;当外界溶液浓度小于细胞液浓度时,细胞吸水,质量变大。细胞外液和细胞液的浓度差越大,质量变化越明显。当水分子进出细胞达到平衡时,质量不在发生变化。【详解】根据题图可知,纵坐标表示处理后根的质量变化量,当蔗糖溶液浓度相对较高时,根细胞失水,质量减轻,蔗糖溶液浓度相对较低时,根细胞吸水,质量增加,因此可推断出五种蔗糖溶液的浓度从小到大的顺序为丙、戊、甲、丁、乙,A错误;根据题干信息可知,植物根细胞吸水能力与根细胞中细胞液的浓度有关,则细胞液浓度越大,根吸收水的能力越强,据图推断,正常情况下,马铃薯幼根细胞细胞液浓度大于物种a幼根细胞细胞液,B正确;在甲溶液中,马铃薯吸水和失水处于动态平衡,则甲溶液属于马铃薯的等渗溶液,而物种a在此溶液中会失去水分,所以不能正常生长,C错误;当马铃薯质量不变时,水分子的跨膜运输达到动态平衡,D错误。故选B。【点睛】理解质量变化和细胞吸水和细胞失水的关系以及细胞吸水和失水的条件是解题的关键。6、C【解析】

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以及一些小型的原核生物、显微藻类等在内的一大类生物群体以及病毒,它个体微小,与人类关系密切。微生物的生长条件:水分、适宜的温度、有机物(营养物质)等(病毒只能寄生在活细胞里)。【详解】A、酵母菌等真菌也是微生物,属于真核生物,A错误;B、有些微生物形成菌落可以通过肉眼观察到,B错误;C、微生物具有个体微小,可快速繁殖等特点,C正确;D、分解者一般指的是营腐生生活的细菌、真菌等微生物,但是微生物中也有生产者如硝化细菌、消费者如肺结核杆菌,D错误;故选C。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7、有光才能进行光反应,从而为暗反应提供ATP和[H]玉米叶肉细胞内有“CO2泵”,在气孔因高温关闭时,仍可以维持维管束鞘细胞内较高浓度的CO2,且此时光照增强,有可能使NADPH和ATP生成增加光照强度降低810水稻暗反应相关的酶活性比玉米的高(或水稻暗反应相关的酶数量比玉米的多)【解析】

分析图1可以看出,玉米的叶肉细胞可以在较低浓度二氧化碳的条件下,通过二氧化碳泵固定二氧化碳,然后在维管束鞘细胞中利用。图2为自然种植的大棚和人工一次性施加CO2的大棚内玉米光合速率变化曲线,从8点~13点,人工一次性施加CO2的大棚内玉米光合速率快于自然种植的大棚。【详解】(1)卡尔文循环是暗反应的一部分,需要光反应为其提供ATP和[H]。在气孔因高温关闭时,由于玉米叶肉细胞内有“CO2泵”,其仍可以维持维管束鞘细胞内较高浓度的CO2,且此时光照增强,NADPH和ATP生成增加,因此玉米光合作用速率不会明显下降甚至可能会提高。(2)由图2可知,15时以后限制玉米光合速率的主要环境因素是光照强度,下午光照强度开始减弱。光照是光合作用的能量来源,17时与15时相比,光照强度降低,所以自然种植大棚内玉米植株C5的合成速率降低。由图2中两条曲线的变化规律可知:人工施加CO2的最佳时间是8时左右,因为此时人工一次性施加CO2后的大棚内玉米吸收CO2的速率迅速增大。两个大棚同时通风的时间是10时左右,因为此时自然种植的大棚内的玉米吸收CO2的速率也增大。(3)玉米、水稻的光合速率变化与酶有关。随着胞间CO2浓度的升高,玉米的光合速率不再变化,而水稻虽然没有“CO2泵”这种机制,但光合速率可以逐渐上升,原因可能是水稻暗反应相关的酶活性比玉米的高(或水稻暗反应相关的酶数量比玉米的多)。【点睛】本题考查光反应与暗反应的物质和能量变化以及影响因素。8、从基因组文库中获得的干扰素基因有内含子,在大肠杆菌中干扰素基因的转录产物中与内含子对应的RNA序列不能被切除,无法表达出干扰素蛋白质分子的结构规律生物功能防止目的基因和载体任意连接(或自身环化或反向连接)无法生长正常生长,菌落呈蓝色正常生长,菌落呈白色(或无色)膀胱上皮【解析】

基因工程技术的基本步骤:(1)目的基因的获取:方法有从基因文库中获取、利用PCR技术扩增和人工合成。(2)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是基因工程的核心步骤,基因表达载体包括目的基因、启动子、终止子和标记基因等。(3)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根据受体细胞不同,导入的方法也不一样。将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的方法有农杆菌转化法、基因枪法和花粉管通道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动物细胞最有效的方法是显微注射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微生物细胞的方法是感受态细胞法。(4)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分子水平上的检测:①检测转基因生物染色体的DNA是否插入目的基因——DNA分子杂交技术;②检测目的基因是否转录出了mRNA——分子杂交技术;③检测目的基因是否翻译成蛋白质﹣﹣抗原﹣抗体杂交技术。个体水平上的鉴定:抗虫鉴定、抗病鉴定、活性鉴定等。【详解】(1)从基因组文库中获得的干扰素基因有内含子,在大肠杆菌中干扰素基因的转录产物中与内含子对应的RNA序列不能被切除,无法表达出干扰素。因此相对于从基因组文库中获取干扰素基因,从已病毒免疫的白细胞中提取mRNA,再反转录并构建的cDNA文库中获取的干扰素基因,更易在大肠杆菌中合成正常干扰素。(2)蛋白质工程以蛋白质分子的结构规律和生物功能的关系为基础,通过基因修饰或基因合成,对现有蛋白质进行改造,或制造一种新的蛋白质。(3)在构建该基因表达载体时,需同时用限制酶HindⅢ和BstⅠ处理目的基因和质粒,主要目的是防止目的基因和载体任意连接(或自身环化或反向连接)。(4)用限制酶HindⅢ和BstⅠ处理质粒时,破坏了lacZ基因,导致半乳糖苷酶不能合成,而半乳糖苷酶能催化生成蓝色物质从而将细菌染成蓝色。在含有四环素的培养基中,未被转化的大肠杆菌不含四环素抗性基因,无法生长;含有质粒载体的大肠杆菌含有四环素抗性基因,能正常生长,含有lacZ基因,菌落呈蓝色;含有重组质粒的大肠杆菌含有四环素抗性基因能正常生长,lacZ基因被破坏,菌落呈白色(或无色)。(5)要获得膀胱生物反应器,最终在尿液中获得干扰素,应使干扰素基因在膀胱上皮细胞中特异性表达。【点睛】本题结合图解,考查基因工程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基因工程的原理及操作步骤,掌握各操作步骤中需要注意的细节,能正确分析题图,再运用图中信息准确答题,属于考纲理解和应用层次的考查,有一定难度。9、细胞免疫、体液免疫、抗原、巨(吞)噬细胞、呈递、淋巴因子、效应T细胞、效应B细胞(浆细胞)、记忆T细胞、记忆B细胞、抗体等肿瘤细胞表面的PD-L1PD-L1与T细胞表面的PD-1解除对T细胞的抑制,使效应T细胞对肿瘤细胞能够发挥有效的杀伤作用如果病人甲的肿瘤细胞能大量分泌PD-L1,其体内的PD-L1浓度会高于病人乙(肿瘤细胞分泌PD-L1的量少或不分泌)。因此,相同剂量的mAb不能使甲病人体内PD-L1全部被mAb特异性结合,那么肿瘤细胞仍有可能抑制T细胞的正常功能,导致治疗无明显效果【解析】

1.正常情况下,人体组织细胞表面的PD-Ll蛋白质与T细胞表面的PD-1蛋白质结合后,可抑制T细胞的增殖和活化,根据题意和图示可知,肿瘤细胞表面的PD-L1数量较多,更有一些类型的肿瘤细胞除了表面有PD-L1,还分泌出大量PD-L1与T细胞表面的PD-1蛋白质结合,会抑制T细胞的增殖和活化,从而抑制特异性免疫的发生,有利于肿瘤的生长和存活。2.特异性免疫包括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其具体过程如下:【详解】(1)特异性免疫包括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根据以上分析可知,题干中未使用过的特异性免疫过程的专业术语有:细胞免疫、体液免疫、抗原、巨(吞)噬细胞、呈递、淋巴因子、效应T细胞、效应B细胞(浆细胞)、记忆T细胞、记忆B细胞、抗体等。(2)根据题意可知,单克隆抗体(mAb)能特异性与PD-L1结合,因此结合图1信息可知,单克隆抗体(mAb)可以与肿瘤细胞表面的PD-L1特异性结合,阻止了PD-L1与T细胞表面的一种受体PD-1蛋白的结合,从而解除对T细胞的抑制,那么特异性免疫就能正常发挥作用,因此效应T细胞对肿瘤细胞能够发挥有效的杀伤作用,避免肿瘤的形成。(3)根据题意可知,肿瘤细胞表面的PD-L1数量较多,更有一些类型的肿瘤细胞除了表面有PD-L1,还分泌出大量PD-L1。如果病人甲的肿瘤细胞能大量分泌PD-L1,其体内的PD-L1浓度会高于病人乙(肿瘤细胞分泌PD-L1的量少或不分泌)。因此,相同剂量的mAb不能使甲病人体内PD-L1全部被mAb特异性结合,那么部分肿瘤细胞表面的PD-L1与T细胞表面的一种受体PD-1蛋白的结合,仍有可能抑制T细胞的正常功能,T细胞功能受到抑制会影响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发生,导致治疗无明显效果。【点睛】本题考查免疫的知识点,该题以T细胞的活动机制为背景,考查特异性免疫的过程以及涉及到的免疫细胞和功能,要求学生能够通过审题和分析图示获取有效信息,理解T细胞的活动机制,把握T细胞表面的一种受体PD-1与肿瘤细胞表面的PD-L1蛋白之间的关系对特异性免疫的影响,掌握单克隆抗体(mAb)作用,结合题意和图示解决问题。10、氮源选择分离得到光合细菌的纯净培养物涂布不均匀振荡培养能提高培养液的溶氧量,同时可以使菌体与培养液充分接触,提高营养物质的利用率具有较高的沸点,能溶解色素并且不与水混溶不变【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胡萝卜素的提取。基本属于识记的内容,要求学生熟知胡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