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山东省烟台市第二中学高三3月份第一次模拟考试生物试卷含解析_第1页
2025届山东省烟台市第二中学高三3月份第一次模拟考试生物试卷含解析_第2页
2025届山东省烟台市第二中学高三3月份第一次模拟考试生物试卷含解析_第3页
2025届山东省烟台市第二中学高三3月份第一次模拟考试生物试卷含解析_第4页
2025届山东省烟台市第二中学高三3月份第一次模拟考试生物试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届山东省烟台市第二中学高三3月份第一次模拟考试生物试卷考生请注意:1.答题前请将考场、试室号、座位号、考生号、姓名写在试卷密封线内,不得在试卷上作任何标记。2.第一部分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需将答案写在试卷指定的括号内,第二部分非选择题答案写在试卷题目指定的位置上。3.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1.以下关于利用酵母菌进行的相关实验和科学研究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差速离心:细胞中细胞器的分离B.模型构建:研究种群数量变化规律C.单因子对照实验:呼吸方式判断D.同位素标记:出芽生殖时细胞膜的流动性2.研究发现,活跃分裂的动物细胞多是二倍体细胞,多倍体细胞通常不能分裂。科研人员对比不同动物心脏中二倍体细胞所占比例以及甲状腺激素水平,结果如下图所示。相关分析正确的是()A.需抽取不同动物的血液,以测定其甲状腺激素的浓度B.需通过盐酸解离获得单个心肌细胞,以观察细胞内的染色体数目C.恒温动物心脏组织因二倍体细胞比例低,分裂能力较强D.甲状腺激素水平与心肌细胞分裂能力呈正相关3.如图①②表示细胞厌氧呼吸的两个阶段,甲乙丙丁表示代谢产物,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乳酸发酵时,②阶段可表示丙酮酸被乳酸脱氢酶还原为乳酸B.乙醇发酵时,甲、丙、丁可能分别代表乙醛、CO2、乙醇C.①阶段能产生[H],②阶段不能产生ATPD.①阶段为糖酵解,②阶段为柠檬酸循环4.下列有关群落的相关说法中,正确的是()A.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叫做群落B.人类活动可以改变群落演替的速度,但是不能改变演替方向C.冰川泥、弃耕的农田上进行的演替是次生演替,演替时间短D.生态学家高斯选用双小核草履虫和大草履虫实验,最后结果是只有大草履虫存活,原因是大草履虫捕食了双小核草履虫5.常绿直立灌木夹竹桃可产生名为夹竹苷的剧毒物质,孕妇及幼儿接触会使人昏睡、智力低下,但其花、叶可吸引夹竹桃天蛾前来产卵,天蛾幼虫以夹竹桃叶为食。由此无法推断A.夹竹桃天蛾幼虫可以抵御夹竹苷及其代谢产物的毒性B.借助夹竹苷可引诱雌性夹竹桃天蛾前来并杀死,属于生物防治C.夹竹苷可以吸引夹竹桃天蛾的天敌前来捕食天蛾幼虫,调节种间关系D.进化过程中夹竹桃和夹竹桃天蛾均被选择出了适应性变异6.下列有关高等动物细胞以葡萄糖为底物进行细胞呼吸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A.细胞呼吸作用释放的能量部分存储在ATP中B.细胞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都会产生[H]C.人在剧烈运动时可通过分解肌糖原释放部分能量D.若细胞呼吸消耗的O2量等于生成的CO2量,则细胞只进行有氧呼吸7.树线是指直立树木分布的海拔上限,如图1所示。生态学者研究了全球变暖环境下树线之上植被厚度对树线上升幅度的影响,结果如图2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生态学者可以采用样方法调查不同样地内的植被类型,从而确定树线的上升幅度B.树线之上和之下的主要植被分别为草甸和森林,影响植被分布的最主要因素是阳光C.树线上升过程中,群落发生了次生演替,演替过程中输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增加D.该研究表明,在全球变暖环境下,树线上升幅度大小与树线之上植被厚度呈负相关8.(10分)研究发现,肿瘤细胞能释放一种携带特殊“癌症蛋白”的“微泡”结构。当“微泡”与血管上皮细胞融合时,“癌症蛋白”作为信号分子促进新生血管异常形成,并向肿瘤方向生长。下列叙述不合理的是A.“癌症蛋白”的形成需要核糖体、高尔基体参与B.“癌症蛋白”作为膜蛋白成分参与新生血管的生长C.“微泡”的活动与细胞膜的流动性有关且消耗能量D.“癌症蛋白”影响了血管上皮细胞基因的选择性表达二、非选择题9.(10分)下图为基因工程操作步骤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1)从基因文库中提取的目的基因通过_____________技术进行扩增。与细胞内同类酶相比,该技术所利用的DNA聚合酶所具有的特点是____________。(2)在过程①中,需______________酶将已切开的载体DNA与目的基因结合成基因表达载体。载体DNA上必须要有标记基因,标记基因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过程②中若选用的受体细胞为大肠杆菌,一般需用Ca2+进行处理,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若将病毒外壳蛋白基因导入酵母菌或哺乳动物细胞中,使之表达出病毒外壳蛋白(抗原),经纯化后而制得的疫苗可用于生产基因工程疫苗,接种基因工程疫苗比接种灭活减毒的病毒疫苗更安全,从疫苗的结构组成来看,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14分)PCR是利用体内DNA复制的原理,进行生物体外复制特定DNA片段的核酸合成技术。请回答有关问题:(1)PCR反应的基本步骤是______________。(2)科学家研究发现DNA聚合酶只能催化______________方向的聚合反应。图1表示细胞内染色体DNA的复制过程,有一条子链是先合成短的DNA片段(称为冈崎片段),再形成较长的分子,可推测参与以上过程的酶有______________。在PCR过程中无冈崎片段形成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3)双脱氧核苷三磷酸(ddNTP)与脱氧核苷三磷酸(dNTP)的结构如图2所示。已知ddNTP按碱基互补配对的方式加到正在复制的子链中后,子链的延伸立即终止。某同学现有一些序列为5’-GCCTAAGATCGCA-3’的DNA分子单链片段,通过PCR技术获得以碱基“C”为末端(3’为碱基C)不同长度的子链DNA片段,将以上子链DNA片段进行电泳分离可得到______________种不同长度的子链DNA片段。为使实验顺利进行,在PCR反应管中除了单链模板、引物、DNA聚合酶和相应的缓冲液等物质外,还需要加入下列哪组原料:______________。A.dGTP、dATP、dTTPB.dGTP、dATP、dTTP、dCTP、ddCTPC.dGTP、dATP、dTTP、dCTPD.ddGTP、ddATP、ddTTP、ddCTP(4)以下为形成单链DNA后,再进行PCR扩增示意图。据图分析回答催化①过程的酶是______________;核酸酶H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如果某RNA单链中一共有80个碱基,其中C有15个,A与U之和占该链碱基含量的40%,经过以上若干过程后共获得8个双链DNA,此过程中至少需加入G参与组成的核苷酸数量为______________(以上过程不考虑引物)。11.(14分)某弃耕农田多年后形成灌木丛,下图表示灌木丛某阶段田鼠的种群数量变化,下表为该灌木丛第一、二、三营养级生物的能量分析表(单位为百万千焦),“?”表示能量暂时不详,但可以计算出来。营养级同化量未利用量分解者分解量呼吸量一2.46×20222.0×20222.59×20202.6×2020二3.2×2094.5×2065.0×2062.53×209三?6.0×2074.0×2072.3×206(2)图中N点时出生率_________(选填>、<或=)死亡率。若田鼠种群中有鼠疫发生时,鼠疫杆菌与田鼠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__。(2)第二、三营养级之间能量的传递效率为_____________(保留一位小数点)。(3)在灌木丛中,食物链上的相邻物种之间存在着捕食关系。相邻物种的某些个体行为与种群特征为对方提供了大量的有用信息,这说明信息能够_________________,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4)在草本与灌木混生阶段,农田内很少有一年生草本植物生长,其原因是_________。12.宾夕法尼亚州一名49岁女子体内发现了一种非常罕见的大肠杆菌变种,全球没有任何抗生素可以抵抗。甚至连柯利霉素这种被医生视为“最后一线药物”的抗生素,也对这种细菌束手无策。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1)T2噬菌体是一种专门寄生在大肠杆菌体内的_________,该生物的遗传物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是________________。(2)根据所学知识可判断出:上述大肠杆菌的变种______(填“是”或“不是”)由于染色体变异所致。(3)大肠杆菌的拟核、质粒中的DNA分子____(填“有”或“无”)游离的磷酸基团。当__________酶与DNA结合时,抗生素抗性基因开始转录。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1、D【解析】

1、分离细胞器的方法是差速离心法。2、放射性同位素可用于追踪物质的运行和变化规律.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化合物,化学性质不改变,通过追踪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化合物,可用弄清化学反应的详细过程。3、模型是人们为了某种特定目的而对认识所作的一种简化的概括性的描述,模型构建是生物学教学、研究和学习的一种重要方法。高中生物《分子与细胞》提出模型的形式包括物理模型、概念模型和数学模型等。【详解】A、分离各种细胞器常用差速离心法,A正确;B、种群数量增长的曲线采用了数学模型构建法,B正确;C、探究酵母菌细胞的呼吸方式采用单因子对照实验法,C正确;D、可用荧光标记法标记细胞膜的蛋白质分子研究细胞膜的流动性,D错误。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课本基础实验的实验方法,对教材基础实验需要理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能将这些实验涉及的方法和技能进行综合运用,并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分析、处理,需要平常对实验细节加以积累。2、A【解析】

曲线图分析:由变温动物到恒温动物的进化过程中,高等动物的甲状腺激素水平较高,但心脏中二倍体细胞所占比例较低,说明高等动物心脏再生能力较差。【详解】A、该实验的自变量是动物种类,因变量是心脏中二倍体细胞所占比例以及甲状腺激素水平,而甲状腺激素主要存在与动物血液中,故需抽取不同动物的血液,以测定其甲状腺激素的浓度,A正确;B、需通过胰蛋白酶处理获得单个心肌细胞,以观察细胞内的染色体数目,B错误;C、活跃分裂的动物细胞多是二倍体细胞,恒温动物心脏组织因二倍体细胞比例低,分裂能力较弱,C错误;D、由图中结果可知,甲状腺激素水平越高,心脏组织二倍体细胞比例低,心肌细胞分裂能力较弱,两者呈负相关,D错误。故选A。3、C【解析】

根据细胞呼吸是否有氧气参与,我们把细胞呼吸分为需氧呼吸和厌氧呼吸,需氧呼吸是细胞呼吸主要方式,包括糖酵解、柠檬酸循环、电子传递链。厌氧呼吸是在无氧的条件下发生的,在细胞溶胶中进行。第一阶段与需氧呼吸一样,为糖酵解(C6H1206+2NAD++2ADP+2Pi→2丙酮酸+2NADH+2H++2ATP)。第二阶段中,丙酮酸在不同的酶的催化作用下,形成不同的产物。最常见的产物是乙醇或乳酸。乙醇发酵中乙醇的来源和乳酸发酵一样,来自丙酮酸。乙醇发酵的第二阶段的反应式为2丙酮酸+2NADH+2H+→2CH3CH2OH+2CO2。【详解】A、乳酸发酵时,②阶段可表示丙酮酸被还原氢还原为乳酸,A错误;B、①②表示细胞厌氧呼吸的两个阶段,①表示厌氧呼吸第一阶段,②表示厌氧呼吸第二阶段,因此甲、乙、丙可能分别代表丙酮酸、NADH+H+([H])、ATP,甲、乙、丁可能分别代表丙酮酸、NADH+H+([H])、CH3CH2OH及CO2,因此甲、丙、丁可能分别代表丙酮酸、ATP、CH3CH2OH及CO2,B错误;C、①阶段为葡萄糖产生丙酮酸的过程,能产生[H],②阶段为2丙酮酸+2NADH+2H+→2CH3CH2OH+2CO2,不能产生ATP,C正确;D、柠檬酸循环为需氧呼吸第二阶段,乙醇发酵没有柠檬酸循环,②阶段为丙酮酸的还原,D错误。故选C。4、A【解析】

演替的概念: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类型项目初生演替次生演替起点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的地方时间经历的时间漫长经历的时间短影响因素自然因素人类活动较为关键实例裸岩、冰川泥、火山岩上的演替火灾后的草原、弃耕农田上的演替【详解】A、群落的概念: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的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A正确;B、人类活动可以改变演替的速度和方向,B错误;C、冰川泥上的演替属于初生演替,弃耕的农田上进行的演替是次生演替,次生演替时间短,C错误;D、双小核草履虫和大草履虫在一起是竞争关系,结果是大草履虫被淘汰,只有双小核草履虫存活,D错误。故选A。5、C【解析】

1.生物多样性体现在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会发生定向改变,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导致生物朝着一定的方向不断进化,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要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共同进化形成生态系统的多样性。2.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形成。在这个过程中,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详解】A.天蛾幼虫以夹竹桃叶为食,说明其可以抵御夹竹苷及其代谢产物的毒性,A正确;B.利用夹竹苷诱杀雌性夹竹桃天蛾控制夹竹桃天蛾的性别比例,干扰雌雄交配,降低其种群密度,属生物防治,B正确;C.从题干中不能推断夹竹苷可以吸引夹竹桃天蛾的天敌前来捕食天蛾幼虫,C错误;D.夹竹桃和夹竹桃天蛾在生存斗争中发生了共同进化,产生了适应性变异,D正确。故选:C。6、D【解析】

有氧呼吸指细胞在氧气的参与下,通过多种酶的催化作用,把葡萄糖等有机物彻底氧化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生成大量能量的过程。【详解】A、细胞呼吸作用释放的能量大部分以热能的形式散失,少部分存储在ATP中,A正确;B、细胞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相同,都产生[H]和少量的能量,B正确;C、糖原是能源物质,人在剧烈运动时可通过分解肌糖原释放部分能量,C正确;D、若细胞呼吸消耗的O2等于生成的CO2,细胞可能同时存在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因为无氧呼吸不一定产生CO2,D错误。故选D。【点睛】对于人来说,只有有氧呼吸或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共存时,氧气的消耗量都等于二氧化碳的释放量。7、B【解析】

根据图示,该图表示的是植被垂直地带性分布,在纬度相同条件下,随着海拔高度的升高,温度下降,而不同的生物其适合生存的温度也范围不同,因此不同的高度分布不同的生物。【详解】A、调查不同样地内的植被类型可采用样方法,A正确;B、树线之上和之下的主要植被分别为草甸和森林,影响植被分布的最主要因素是温度,B错误;C、树线上升过程中群落发生了次生演替,导致群落的垂直结构变化明显,有利于充分利用太阳能,输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增加,C正确;D、据图2可知,树线之上植被厚度越大,树线上升幅度越小,二者之间呈负相关,D正确。故选B。【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对群落物种丰富度调查方法、群落结构、种间关系和能量流动的理解,意在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点概念的掌握和原理的应用。8、B【解析】

这是一道信息题,本题以“癌症蛋白”为背景综合考查了分泌蛋白的合成和运输、细胞膜的结构特点等相关的生物学知识。【详解】分析题干可知,“癌症蛋白”的合成与运输和分泌蛋白的合成与运输类似,所以形成需要由内质网以及高尔基体进行加工,A正确;“癌症蛋白”作为信号分子促进新生血管异常形成,并向肿瘤方向生长,而不是作为膜蛋白成分参与新生血管的生长,B错误,“微泡”的活动与细胞膜的流动性有关且消耗能量,C正确;根据题意可知,“癌症蛋白”是信息分子,由肿瘤细胞合成,作用于内皮细胞,响了血管上皮细胞中遗传信息的执行.使细胞向着肿瘤方向生长,D正确;因此应选B。【点睛】遇到新题干时,首先应认真阅读题干,看看题干叙述了哪些内容,然后再结合所学知识对选项进行逐项判断,切忌产生烦躁的情绪,这样的题目往往起点高,落点低,考查的都是所学的基础知识。因此扎实的基础知识是解题的关键。二、非选择题9、PCR耐高温DNA连接鉴别受体细胞中是否含有目的基因,从而将含有目的基因的细胞筛选出来(或筛选出含目的基因的受体细胞)使大肠杆菌处于容易吸收周围环境DNA分子的感受态基因工程疫苗仅具有病毒外壳蛋白,不具有遗传物质,不会出现病毒增殖和感染【解析】

基因工程的基本步骤:1、目的基因的获取;2、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3、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4、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详解】(1)通常使用PCR技术对目的基因进行扩增。在PCR技术中应用的关键酶是热稳定DNA聚合酶,其特点是耐高温。(2)DNA连接酶能将已切开的载体DNA与目的基因连接起来形成磷酸二酯键;标记基因的作用是鉴别受体细胞中是否含有目的基因,从而将含有目的基因的细胞筛选出来;由于未处理的大肠杆菌吸收周围环境DNA分子的能力较弱,所以常用Ca2+处理大肠杆菌,使大肠杆菌处于容易吸收周围环境DNA分子的感受态。(3)基因工程疫苗不含有遗传物质,可以引发机体发生特异性免疫反应形成抗体和记忆细胞,但由于其不增殖和感染人体,比常规疫苗安全性更高。【点睛】本题考查基因工程的操作步骤和应用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10、变性、退火(复性)、延伸5'→3'解旋酶、DNA聚合酶、DNA连接酶细胞内是边解旋边复制,PCR复制过程是先完全解旋再复制3B逆转录酶切除RNA(水解RNA)384个【解析】

DNA聚合酶催化DNA的复制,沿模板的3'→5'方向,将对应的脱氧核苷酸连接到新生DNA链的3'端,使新生链沿5'→3'方向延长。新链与原有的模板链序列互补,亦与模板链的原配对链序列一致。DNA分子结构中,两条多脱氧核苷酸链围绕一个共同的中心轴盘绕,构成双螺旋结构。脱氧核糖-磷酸链在螺旋结构的外面,碱基朝向里面。两条多脱氧核苷酸链反向互补,通过碱基间的氢键形成的碱基配对相连,形成相当稳定的组合。碱基互补配对的原则为A-T、G-C,因此嘌呤数目(A+G)=嘧啶数目(T+C)。【详解】(1)PCR全称为聚合酶链式反应,是一项在生物体外复制特定的DNA片段的核酸合成技术,基本步骤是变性、退火(复性)、延伸。(2)DNA聚合酶只能识别DNA的3'端,因此催化5'→3'方向的聚合反应。图1表示细胞内染色体DNA的复制过程,因此需要解旋酶、DNA聚合酶,并且还要将冈崎片段形成较长的分子,因此还需要DNA连接酶。细胞内是边解旋边复制,PCR复制过程是先完全解旋再复制,因此在PCR过程中无冈崎片段形成。(3)序列为5’-GCCTAAGATCGC-3’的DNA分子单链片段,通过PCR技术获得以碱基“C”为末端(3’为碱基C)不同长度的子链DNA片段,能得到3种不同长度的子链DNA片段(-C-、-TAAGATC-、-GC-)。通过PCR技术获得以碱基“C”为末端(3’为碱基C)不同长度的子链DNA片段,需让其在“C”点终止,因此需加入dGTP、dATP、dTTP、dCTP、ddCTP(终止用)。(4)①过程是RNA逆转录合成DNA的过程,催化①过程的酶是逆转录酶。核酸酶H的作用下,DNA和前面的模板RNA分离。某RNA单链中一共有80个碱基,A与U之和占该链碱基含量的40%,因此G+C占60%,一共为80×60%=48,对应的DNA分子中,G+C=2×48=96,DNA中G=C,因此DNA中C为48个。则合成8个DNA分子,一共需消耗8×48=384个G参与组成的核苷酸。【点睛】熟悉DNA的结构以及相关计算是解答本题的关键。11、=寄生25.5%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一年生植物在争夺阳光和空间等竞争中被淘汰【解析】

2、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食物链、食物网)。K值为环境容纳量,此时出生率等于死亡率。2、信息传递存在于生态系统的各种成分之间,被生态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联系成一个整体。在种群内部个体之间、种群之间以及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传递,有利于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有利于生物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