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9古诗两首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8个生字。
2.朗读、背诵并默写两首古诗。
3.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景象,感受诗人的心境,激发学习古诗的兴趣。
4.学习利用注释,展开想象,读懂古诗;在具体语言环境中,初步了解古诗对仗工整的特点。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学习《绝句》这首诗。
教学步骤:
(一)导入
引导同学们背诵以前学过的古诗,由此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两首诗:9古诗两首
(二)自学《绝句》
1.读题、解题,作者简介。
《绝句》是古代诗词的一种,它的特点之一是每首诗共四句,每句一般为五个字或七个字,每句五个
字的叫“五绝”,每句七个字的叫“七绝”这首诗是唐朝另一个著名诗人杜甫写的,当时唐朝开始衰败,
又发生叛乱,诗人历尽艰辛才辗转到四川,在四川成都郊外建造了一间草堂,诗中描写的就是草堂前明媚
秀丽的景色。
2.教师范读。
强调多音字:行(hang)泊(bo)
3.自学字词,理解词语,教师检查,学生质疑。
黄鹏:一种小鸟,也叫黄莺,叫声很好听。
白鹭(lu):一种水鸟,羽毛白色,腿细长,吃小鱼,小虾。
东吴(WU):古时候的东吴,就是今天江浙一带。
鸣:这里指鸟叫。
翠柳:绿色的柳树。
青天:蔚蓝色的天空。
含(hdn):包含。
1
西岭:成都西面的岷山。
千秋雪:“千秋”就是千年,这时是虚指。“千秋雪”指终年不化的积雪。
泊:停泊。
万里:指非常遥远,不是实指。
4.检查自学诗意情况,想像画面。
(1)指名读诗句。
(2)练说每句诗意。
(新绿的柳枝上一对黄鹏在欢唱,蔚蓝的天空上,有一行白鹭从溪上飞起,向远处天空飞去。远处,
西岭上覆盖着终年不化的积雪。这样的景色就像嵌在窗户里一样。门外停泊着要到万里之外东吴去的船只。)
(观看彩图,诵读全诗,想像画面。)
(整首诗描绘了草堂附近明媚秀丽的景色。)
5.反复诵读,体会感情。
(1)指导朗读。
我们要以欢快的语调,来读这首诗,读诗时还要注意抑扬顿挫和轻重快慢。
(2)教师范读。
(3)学生朗读。
两个/黄鹏〃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4)全诗表达作者什么感情?(抒发了作者对平静生活的向往。)
(三)体会写法
诗人为什么能描绘出这么美的画面呢?他运用了什么方法?你们想知道吗?齐读全诗,仔细体会。
(教师总结:古诗是四个不相连属的句子,一句便是一幅图画,短短四句写景,有层次,有远近,声
情并茂。而且黄翠白绿,众彩缤纷,形象鲜明活泼,分而不散,从而充分表现了诗人恬静开朗,跃跃欲归
的内心世界。同时这首诗语言清新质朴,对偶工整,朗朗上口,具有形式美和音乐美。)
(四)背诵全诗,体会美感
(五)布置作业
1.练说诗意。
2.默写全诗。
第二课时
2
学习目标:
学习《早发白帝城》这首诗。
教学步骤:
(一)复习导入
1.背诵《绝句》。
2.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二)创设情境,交代学习方法
1.给学生演示《早发白帝城》音乐鉴赏的视频资料。
2.交代学习方法。
(1)今天,老师要教大家一种新的学习方法“五读法”来学习古诗。什么叫“五读法”?又该怎样
运用“五读法”来学习古诗呢?
(2)出示“五读法”
一读通,咬准音;二读懂,知大意;三读精,解词义;四读会,达意境;五会读,有感情。
(三)指导学习《早发白帝城》
1.揭题,解题。
(1)“发”在这里的读音和意思是什么?(fa)(出发)
(2)读了这个题目知道了什么?你还想知道什么?
(早上从白帝城出发)
(早上从白帝城出发去哪里?怎么走的?)
在学习这首诗时就会解决我们的疑问。
(3)这首诗主要内容是什么?
2.学生按照“五读法”开始学习诗句
(1)一读通,咬准音。
①正字:朝(zhao)还(huan)重(ch6ng)
②字形:帝(上中下结构),辞(左右结构),猿(左右结构)
(2)二读懂,知大意。
朝:早晨。
辞:辞别、离开。
还:返回。
啼不住:不停地叫。
轻舟:轻快的小船。
3
万重山:一重又一重的大山。
(3)三读精,解词义。
通读全诗,根据每句诗所写的内容,给诗分层。每层写了什么内容?
(这首诗分两层意思来写,第一层告诉我们诗人出发的时间和到达目的地的时间;第二层写长江两岸
的景色。)
①指名读第一、二句“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读后你知道了什么?
(知道了作者早晨从白帝城出发,一天的时间就到了千里之外的江陵城。)
②作者什么时间离开白帝城出发的?从诗中哪些词可以看出来?
(诗人早晨从白帝城出发。从“朝”和“彩云间”这两个词语中可以看出来,当诗人离开白帝城时,
天上彩霞一片。表示他心情是很愉快的。)
“彩云间”一词,除了写出时间,还写出了白帝城的什么特点?(很高)
教师讲解:白帝城在今四川省奉节县城东白帝山上,所以作者讲在“彩云间”。
③从白帝城到江陵有多远?诗人乘船走了多长时间?从诗歌的哪些词语中可以看出来?
(从白帝城到江陵有1200多里远,诗人乘船只用一天时间就到达江陵了。)
诗中的“千里”,“一日”都是虚指,以空间之远与时间之短作悬殊对比,说明船开得很快。
④小结:这两行诗,一是突出白帝城之高,二是反映了行船的速度快,朗读时,除了要把顺水行船速
度极快的意思表达出来,还要表达诗人的心情同飞舟一样轻快。
⑤指导朗读。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⑥第二层是写长江两岸的景色,作者抓住了什么来写。
(抓住“猿声”和“万重山”来写。)
⑦作者为什么要写“猿声”和“万重山”?
明确:当年长江三峡,都是高山峻岭,悬崖峭壁。猿猴的叫声常常会在深山峡谷中引起回声,一声
接一声,声声不断地传播开去。李白乘船顺水而下时,在两岸猿猴的啼叫声中,轻快的小船已经穿过一重
又一重的大山。作者在这里用猿猴的啼叫声和重重高山突出行船的轻快和沿途景色的壮丽。
⑧指导朗读(注意把“快”的意思读出来)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3.学生用自己的话讲述诗歌每句的意思。(分组讨论,指名说)
(早晨,作者离开了仿佛在彩云中间的白帝城,远隔千里的江陵,只要一天的时间就到了。两岸猿猴
的啼叫声,一声接一声还没停下来,轻快的小船已经穿过一重又一重高山。)
4.引导学生体会诗的意境和诗人的感情。
4
(1)学生边看《早发白帝城》的影碟,边听师范读古诗。
(2)谈话: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伟大的诗人李白,当年他受到牵连,被判罪,流放到贵州的夜郎,
李白在去夜郎的途中,到了一个白帝城的地方,忽然传来皇帝要释放他的命令,你们想想看,李白的心情
怎样?(十分高兴)
李白在释放后写了这首诗,不但描写了长江两岸雄伟壮丽的景色,而且表达了自己经过艰难岁月之后,
被释放的喜悦心情。
(3)为什么说千里迢迢的江陵一天就可以到达?
①顺水行船(客观);②心情愉快,急切盼归(主观)。
(4)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我们再读这首诗,不但要从字面上理解诗意,还要体会诗人的感情。
(5)学生有感情地背诵全诗。
(四)布置作业
读李白和杜甫的诗,然后利用队会时间开一个班级诗会,看谁知道得多,理解得准确。
课后记:
10五花山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在朗读中感受五花山的美丽,表达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3、教学中渗透文章的写作方法,安排小练笔,发挥学生的想象。
教学重点:在朗读中感悟五花山的美。
教学难点:学习文章的写作方法,体会这样写的作用。
第一课时:
5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新词。
2、读通课文,整体感知。
3、感悟五花山春天浅绿、夏天浓绿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这节课我们来读读《五花山》这篇课文看了课题,你最想知道什么?
二、初读课文。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
2、把你喜欢的句子多读两遍,读给你的同桌听听,说说为什么喜欢。
3、和你的学习伙伴一起展示你们的朗读。
三、谈收获
1、默读课文,说说你明白了什么。
2、课文还有哪些地方值得你学习?
3、小组合作交流,汇报。
四、赏读课文.
1、春天部分
出示第二自然段,指名读.师相机抓住淡淡的这个词,引导学生读出淡淡的绿,并相机板书:淡淡的
这冒出来的芽会说话呢!它是怎么出来的(抓住冒体会)这让你感觉(舒服,精神焕发……)就带着这种
感觉读读吧.
2、夏天部分
读读夏天的山有什么不同
(1)生自由读.
6
(2)夏天的山怎么样从哪些词句看出
师引导学生想象满眼的绿:什么都被染绿了
抬头看看一一生:天空也被染绿了.俯下看看一一生:大地一片绿色,小草也被染绿了.置身于森林中,
仿佛空气也是绿色的,怎一个绿字了得!
(3)分小组朗读.
(4)师总结:不管是春天淡淡的绿,还是夏天浓浓的绿,都让人赏心悦目,这让我们想起了一句诗句:
淡妆浓抹总相宜.
五、拓展活动
1、收集关于秋天的词语,特别是描写山的、树林的词。
2、收集秋天的树叶,制成书签或标本。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在朗读中感受五花山的美丽,表达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3、教学中渗透文章的写作方法,安排小练笔,发挥学生的想象。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板书课题)
1、昨天我们已经读了课文,了解了五花山春天浅绿、夏天深绿的颜色,这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齐
读课题“五花山”)。
2、我们先来读读这些表示颜色的词语吧!
(出示词语):浅绿、黄绿、深绿、金黄、杏黄、火红、紫红、翠绿。指名读,齐读。
3、你还知道哪些表示颜色的词语呢?
4、你能用上一个非常厉害的词语,把这儿所有的颜色都包括了吗?
二、初步感知''五颜六色”
1、是的,作者就是用其中的一个“五颜六色”概括这了座五花山秋天的色彩。(出示第6自然段)个
别读。
2、秋天,让我们一起去的奇妙的无花山看看吧!(配乐播放):五花山图片。
3、确实很美啊!老师情不自禁地想用诗句“树树皆秋色”来赞叹一下啊!(出示第6段)假如你一边
走,一边看,你会怎么读?齐读。
三、品读秋景
1、刚才我们从摄影师的一幅幅作品中感受到了五花山的秋天的美景,那么在作家的笔下,五花山的
“一层金黄、一层翠绿、一层火红……”的又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呢?让我们打开课文,体会作者笔下的这
个五彩的世界吧。
2、请你自由地读第5自然段。(出示要求):1、语句通顺2、想一想你最喜欢秋天的五花山上哪种色
彩?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
2、(出示选择图片)你最喜欢秋天的五花山上哪种色彩?
♦出示:有的树林变成了金黄色,好像所有的阳光都集中到那儿去了。板书金黄色
A、指导读,从你的朗读中我感觉到非常的耀眼……
B、不是一丝一缕,而是所有的阳光都集中到这,明媚、耀眼,让我们感到了无比的温暖与舒适。带
上我们的联想读一读,这是一个秋风萧瑟的日子,有的树林一一齐读。
♦出示:有的树林变成了杏黄色,远远望去,就像枝头挂满了熟透的杏和梨。板书杏黄色
A、看着这样丰收的景象你的心情怎样?那就读出你的喜悦吧!
B、指名读(从你的朗读中我真觉得你就想马上去采摘这些果子啦……)
C、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什么比做什么?
D、“远远地看去,就像枝头挂满了熟透的杏子和梨子。”想一想,这些树会是什么形状的?(圆形、
扇形、梨形、……)在纸上画一画。
啊!原来无花山的树不仅有五彩缤纷的色彩,还是形态各异的呢!
8
♦出示:有的树林变成了火红色,风一吹,树林跳起舞来,就像一簇簇火苗在跳跃。板书火红色
A、用了比喻写的非常生动,把树林比作火苗,写树林跳舞非常活泼、轻快。
谁能读出这种感觉。(感受到生命的活力)
B、(火红的颜色)有道理,颜色像火苗,火红色的会是什么树呢?老师想到了一句诗,你想到了吗?
(出示:“霜叶红于二月花。”在古代诗人杜牧的眼中火红的树叶比春天的鲜花还要美丽啊!)读
C、请闭上眼睛想象一下,山上火红的树叶,它的颜色是那么热艳丽,这时,风一吹,树林随风摇曳,
跳起舞来,它像一一?一簇簇火苗在跳跃。
D、我们一起来做做火苗的动作吧!火苗在跳跃,火苗闪动,树林跳起了舞。
E、请女生做火苗舞动的动作,男生朗读。
(作者不但写出了树林美丽的颜色,还把树林写活了,富有动感。)
请喜欢这种颜色的同学站起来一起读一读。
出示:还有的树林变得紫红紫红,跟剧场里紫绒幕布的颜色一样。板书紫红
A、“紫红紫红”,同样是表示颜色的词,表达上有什么不一样呢?读。
B、叠词,一个紫红还不够,两个紫红颜色更加浓烈。这一大片密密的紫红树林像密不透风的大幕布
一般,让人感到深沉、厚实。指名
出示:只有松树不怕秋霜,针样的叶儿还是那样翠绿翠绿的。板书翠绿
A、这种“青翠欲滴”的颜色一般出现在什么季节?和春天、夏天绿比较一下,那时到处是绿的,而
这绿色在秋天的山上就显得格外特别和显眼啊!读
B、(松柏不畏严寒、)读出坚定。
C、这不怕秋霜(勇敢、坚强)的松树像什么?
D、请不怕困难、坚强勇敢的同学来读一读。
3、齐读第5自然段。
9
(1)(返回图片)作家是个多么了不起的人啊,在他的笔下五花山漫山遍野的树在不断地变化着,呈
现出五颜六色,正如唐朝诗人刘禹锡所写“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秋天的景色美如童话,
美如梦境。(板书:五颜六色美不胜收)
指名第5段(点击音乐配音)
(2)老师相信,只要我们用心的地朗读,这秋天独特的景色会更美!齐读,秋天的山呀,可不再是
一个颜色了。
4、小结。出示第6小结,师引读。
四、拓展延伸
1、在这个秋高气爽的午后,当你走在那五彩缤纷的山林中,定会感到沁人的快意,烦恼忧愁也一定
会无影无踪。
(课件播放树叶图片)让我们和五花山再亲近些吧!和他来一次亲密接触吧!我们踩在厚厚的落叶地
上,在各色的树底下玩耍,在欢乐地小溪边嬉戏。。。。。。看,满山满树的树叶精灵们,在树梢、可能在空
中、在草丛、还可能在你身上。。。。。。
2、小练笔。
在明媚的秋天里,各种各样的树叶,都在展示着独特的魅力!有的。
五、小结,升华主题。
同学们,在奇妙的大自然中,像这样美丽的景物还有很多,这就需要我们仔细观察,不仅要善于发现,
还要懂得去欣赏,去呵护。
板书:
10、五花山
紫红
IV
五颜六色美不胜收
练习设计:
写一写描写颜色多而美的词语:
用“有的……有的……有的……还有的……”写一段话。
把文中喜欢的词句摘在采蜜本上,也可以摘录一些描写山的词语和句子。
课后反思:
11翠鸟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翠鸟、苇秆、腹部、赤褐色、衬衫、疾飞、泛着、吹泡泡、逃
脱、锐利、摇晃、饲养、希望”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喜爱的自然段;
3.学习作者抓住特点观察、描写的方法,体会用词的贴切、生动,养成积累好词佳句的习惯;
4.感受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增强爱护野生动物的意识。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准备:翠鸟图片及相关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提问导入
1、师:同学们,你们喜欢鸟吗?为什么?
11
2、师:这节课,我们来认识一种鸟一一翠鸟。
师:谁来说说你看到的鸟?指名说
3、揭题,读题
二、初读,整体感知
1、出示阅读提示:
①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
②画出文中生字新词,运用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词义。
③标出自然段序号,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④找出不懂的问题。
2、学生按阅读提示,自学课文。
(方法揭示:可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以小组为单位互相交流自学情况。)
3、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①分节指读课文。(检查学生读课文的情况,注意纠正读错的字音。)
②学生汇报自学成果。方法提示:学生理解词语的情况,待讲课文时再充分交流。让学生重点谈谈对
课文主要内容的了解。
③启发学生质疑问题。
三、学习第一自然段。
1、指读并思考:这个自然段共有几句话?每句话都讲的什么意思?
2、引导学生逐句理解课文。
①理解第1句。
指读,启发学生说出:通过读这句话知道了什么?(板书:小爪:鲜红)然后齐读第一句话。
②理解2—5句。
12
A指读。
B启发学生说一说,课文是怎样具体写翠鸟羽毛鲜艳的?并理解“鲜艳”的意思。(板书:羽毛:鲜艳)
再引导学生说一说先写了什么?又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
C投影出示文字及翠鸟外形的彩图,引导学生仔细观察,齐读投影片上的文字。
D教师提示:作者在写翠鸟羽毛时,运用了打比方的方法,启发学生说出分别把什么比作了什么。
③理解第6句。
A指读,启发学生说出这句话写了翠鸟的什么?(板书:眼睛:透亮灵活嘴:又尖又长)
B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小巧玲珑”的意思。(板书:小巧玲珑)
C齐读第6句。
3、师小结。
①启发学生说出这一自然段主要讲的是什么?(板书:外形)
②启发学生说出对翠鸟外形的看法。(板书:美)
③启发学生思考回答:作者是怎样进行观察的。(抓住特点,按照从下到上的顺序进行观察的。)
4、指导背诵。
三、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
2、背诵第一自然段。
第二课时
一、检查复习
1、让学生回顾第一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2、指名背诵第一自然段。
二、学习二、三自然段
13
1、学生自学。
2、小组交流。
3、师生议答。
(1)作者是怎样描写翠鸟活动的?
①学生读出描写翠鸟活动的语句。(即第二自然段的两句话,并找出相关的动词。)
②引导学生体会这些词语用得准确恰当。
A让学生演示“贴”的动作,理解“贴”的意思,进而体会翠鸟飞行的低,动作轻盈。
B让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疾飞”、“一眨眼”的意思,通过“疾飞”“轻轻地停”这组动作的对比,
让学生体会到翠鸟飞行得很快,动作轻盈。
(板书:疾飞)
(2)作者又是怎样具体描写翠鸟捕鱼的?
①指读第三自然段,先让学生明确作者写翠鸟捕鱼是按“捕鱼前、捕鱼时、捕鱼后”的过程来写的。
②理解1、2句(捕鱼前)。
A通过“悄悄地”“露”“吹”等词语,让学生体会到小鱼的机灵。
B通过“难以逃脱”"锐利"''尽情……还是……”等词语,让学生体会到文中写小鱼机灵,意在突出
翠鸟更机灵,目光特别税利。
③理解第3句(捕鱼时)。
A投影出示句子:
B找出翠鸟捕鱼时的动词。(板书:蹬……飞……叼……贴……)
C引导学生通过对“蹬”、“飞”、“叼”、“坝”、“飞”这一系列动词的理解,体会翠鸟捕鱼动作的熟练
连贯,迅速敏捷。
D出示翠鸟捕鱼的彩图,让学生描述翠鸟捕鱼时的情景。
E齐读这句话。
14
④理解第4句话(捕鱼后)。
A指读第4句,通过看图,让学生理解“摇晃”、“荡漾”的意思。
(板书:苇秆……摇晃水波……荡漾)
B启发引导学生理解这句话的意思。(“苇秆摇晃”。“水波荡漾”的时间都不可能太长。就在这极短的
时间里,翠鸟早已叼着小鱼飞得无影无踪了。翠鸟捕鱼就在这眨眼之间,就更衬托出翠鸟捉鱼的迅速敏捷。)
(板书:动作敏捷)
(3)翠鸟捕鱼的本领和它的外形有什么关系?
4、有感情地朗读二、三两个自然段。
三、学习四、五自然段
1、自由读第四、五自然段,思考:
我们的脸为什么有些发红?
①我们想捉一只翠鸟来饲养。
②在渔翁告诉我们翠鸟飞很远来这里,是想和我们做朋友。
③我们听了感到惭愧。
2、教师小结
是啊!鸟只有在大自然中才能自由自在地生活。它们的歌声、色彩、姿态,为大自然增添了无限生机,
而且许多鸟是人类的好朋友。我们应该保护鸟才对。
3、我们为什么希望翠鸟在苇秆上多停一会儿?
4、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四、五自然段。
四、指导书写
1、出示要写的字
2、自学生字;
3、抄写生字并进行扩词练习。
15
五、布置作业
1、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观察自己喜欢的一种小动物,学着翠鸟的样子来写一写。
课后反思:
12北大荒的秋天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对课文的诵读感悟,知道北大荒是个美丽富饶的地方。
2、情感目标:了解北大荒秋天的自然风光和丰收景象,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3、技能目标;能从网上查阅关于北大荒的资料,并在老师的帮助下完成PPT。
教学重点:品味词句,想象意境,训练朗读。
教学难点:理解“一碧如洗”、“清澈见底、“热闹非凡”等词语。
教学对象及其学习需要分析:对于三年级的学生,光从字面上很难感受到那种“大豆摇铃千里金”的
景象,帮助他们从网上搜集资料,结合图片或录象,展开丰富的想象,从而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真正把
自己的自豪感融入朗读之中。
教学媒体选择与应用设计:网络、PPTo
教学准备:
1、有关北大荒秋天的录像。
2、备查网址。
教学流程
、播放歌曲,激趣导入。
16
1、欣赏《北大荒》歌曲。
2、听过此歌吗?想去北大荒秋游吗?
3、今天这节课,我们要通过认真读课文,和作者一起去北大荒秋游,领略一下北大荒秋天的自然风
光和丰收景象.
二、明确目标,自学课文。
1、明确目标:在网上查找一些有关北大荒秋天的自然风光和丰收景象的一些图片、文字资料。边读
边思考:北大荒的秋天有哪些特有的景象?
2、边读边找边看边思。
三、小组合作,交流学习。
(一)简介北大荒。
1、过渡:刚才同学们上网尽情地去北大荒秋游了一番。北大荒的秋天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2、播放北大荒秋天的自然风光图片和丰收景象的图片,教师加以文字简介。
(二)感知文中景,感受文中情。
1、你最喜欢北大荒秋天的自然风光,还是丰收景象?自己先读读,再读给4人小组的同学听,读完
后说说自己的感受,其他同学给他评议评议。
2、生读后交流,教学2—5节。
(1)自然风光包括天空、小河、原野。请学生畅谈观赏到自然风光后的感受。
A、多媒体出示天空的美景和北大荒秋天天空的文字资料,体会文章的用词优美。配乐朗读第2自然
段,读出北大荒秋天天空的美丽。
B、过渡:北大荒秋天的天空好美呀!那里的小河也挺不错的。
借助多媒体,边欣赏小河的美丽,边朗读第3自然段。
启发学生想象:家乡的小河,给你留下了什么?能说说吗?
C、过渡:北大荒秋天的天空一碧如洗,小河清澈见底,那么北大荒秋天的原野景色又怎样呢?
17
网上搜索,带大家去原野看看。
在老师指导下,根据学生找到的图片重点理解:热闹非凡、哗啦啦的笑声、黑红黑红的脸庞、燃烧。
这里,采用拟人手法,可以看出人们非常快乐,是丰收给北大荒人带来了喜悦。
图文对照,把热闹、喜悦的景象读出来。(齐读第4自然段)
(2)通过写天空、小河、原野,表现了秋天的北大荒景色优美,那么,北大荒的物产丰富表现在哪
里呢?
A、图片欣赏:田野、山岭、江河、草甸子。
B、学习播音,把秋天的北大荒丰富的物产一一介绍。
C、明确“大豆摇铃千里金”的意思。
(三)尝试创作,自制电子作品。
1、总结;一天的北大荒秋游结束了,你最想说什么?(北大荒那么可爱迷人、美丽富饶,是北大荒
建设者们的功劳。)
2、观看录象《北大荒》,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感情。
3、媒体制作:四人小组合作,根据查得的图片、文字资料,制作一张北大荒秋天的幻灯片,力求图
文并茂,以便向家人、朋友介绍北大荒的秋天。
四、教师辅导学生完成电子作业。
1、根据学生查找得到的图片、资料,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PPT制作。
2、用“画图”窗口画出你认为最美的一幅北大荒图片。
多元评价:
充分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突破重点、难点,化难为易,高效学习。
1、要领会语言文字的美,必须创设情境,把学生带入语言的情境之中,通过视听教材和语言文字
的有机结合,把学生带入美妙的情境之中,让学生体验文字的美。课文中让学生紧扣“一碧如洗”想象天
空的净美,通过“如同一条透明的蓝绸子”、“明镜一样的水面”、“漾起”感受北大荒的小河是多么的“清
澈见底”,从而明确小河的清美。
18
2、理解“热闹非凡”时,结合图片。
出示北大荒秋天的原野图,让学生观察后,说说从哪几个方面可看出“热闹非凡”的情景,体会出秋
天气氛的热烈、人们情绪的高涨。
3、教学中,学生在自学课文的基础上精读了课文,应该让学生活记乐背。利用查得的图片、文字资
料制作一张电子幻灯片,力求图文并茂,向人们介绍北大荒秋天的美丽富饶。
师生合作电子幻灯作品展示。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学习第四自然段先概括、后具体的构段方式。
4:通过对课文的通读感悟,知道北大荒是个美丽富饶的地方,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先概括、后具体的构段方式。
教法、学法:
直观演示法、引读法、音乐陶冶等。
教学课时: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9
2: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1、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你们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板书:秋天)在这秋高气爽的日子里,田野真美呀,有迷人的景色,
有丰收的喜悦。但是在建国前,我国黑龙江部分地区的秋天曾经是一片荒芜,人们称为“北大荒”。(板
书:北大荒)
(2)齐读课题:北大荒的秋天
过渡:如今,北大荒的秋天是什么样儿的呢?
2.初读课文。
(1)将生字表中的生字拼拼读读,注意它们的音和形。
(2)将课文读通、读顺、读准生字的字音。
3.检查自学。
(1)认读生字词。
(2)指名分节读课文。
4.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过渡:课文第一段告诉我们北大荒秋天到来的时间。9月,一来到北大荒,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儿的
“天空”。
(1)北大荒秋天的天空怎么样?读一读第二自然段内容。
(2)出示灯片:指导观察看图说说,课文那些语句写了图的内容?理解“一碧如洗”。(板书)
(3)北大荒的天空一碧如洗,很美。到了傍晚,绮丽的晚霞更令人陶醉。
《1》西边的天上会有什么?读一一
《2》这些流云是怎样变化的?读一一
《3》(看灯片)这样美的景色,课文怎样用文字来描述的?指名读
ZU
听了他的朗读,你知道作者是用什么什么方法来写这些流云的?(比喻)把比作了
(4)现在我们来欣赏这些优美的语句,小声跟配乐录音读,注意边读边想象那美景,用你的感情表
达出来。
5.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
秋天北大荒的天空一碧如洗,那里的小河有时什么样儿呢?(小河)
(1)听老师读,看有几句话,每句讲了什么?
(2)第1句,小河给你什么印象?读一一
(板书:清澈见底)查字典理解“澈”。
(3)印示灯片,指导看图后提问:为什么把他比作“一条透明的蓝绸子”?用“因为-----所以------"
说话。
(4)假如你是一条小鱼,你该怎样表达此时的心情?指名读一一
(5)男女生分读后齐读本自然段。
6.学习课文第四自然段。
此时,那儿的原野不同于其他季节,文中是怎样描写的呢?
(1)自由轻声读课文,动笔画出有那些景物,有几句话。
(2)齐读第一句:什么地方热闹非凡?(板书)
这句话具体吗?再读一读课文,找找哪几句是用来写原野热闹的?
(3)学习第二、三句内容。
《1》投影片覆盖出豆荚图片:课文文中是怎样描写豆荚的?指名读一一
大豆真的会笑吗?齐读本句。
《2》覆盖出高粱图片:“黑红”的高粱说明他们怎么样了?高粱会演唱吗?为什么这样写?指名读,
齐读。
《3》火红的榛树叶子出现在哪儿?红的怎样?读一一
Z1
《4》秋天是收获的季节。那儿的人们把过去荒芜的草地开辟成了丰收的良田。北大荒人有更大的决
心,把祖国建设的更加美好富强。
(4)齐读本自然段。你们读了以后,觉得北大荒的原野怎样?(板书:热闹非凡)作者怎样把他写
具体?(指名读)
《1》师读中心句,生读分句。
《2》齐读概括句,男、女生分读具体描写的句子(交换读)。
(5)小结:
今天我们学了新的构段方式一一先概括后具体。请在课后用你的笔来写一写家乡的秋天。
7.指导朗读。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一至四自然段,读出喜爱之情。
8.指导书写。
(1)认读生字词语。
(2)分析字型,指导描红。
荒:上中下结构,“亡”不能带点,与“流”比较区别。
紫:上中下结构,与“紧”比较区别。
(3)作业:按笔顺在习字车上描红。
9.课外作业。
片段练习:家乡的秋天真美呀!
板书:
天空一碧如洗
北大荒的秋天小河清澈见底美
原野热闹非凡
22
课后反思:
13一鸣惊人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
2、正确读写“战国、国君、大臣、进犯、城池、危在旦夕、庭院、普通、尽忠”等词语,结合上下文
理解课文中成语的意思。
3、说说淳于髡是用什么方法说服齐威王的,为什么他能说服齐威王。
4、分角色朗读课文,复述这个故事。
教学重点:淳于髡用什么方法说服齐威王的,为什么他能说服齐王。
教学难点:理解隐语。
教学过程
一、导入,解题。
同学们好,今天我们来学习第13课,请大家伸出手来书空,和老师一起写课题。(板书并范读:一yi鸣
惊人)一起响亮大声地齐读课题。
这个词语出现在课文的第几自然段?你找到了,请你来读这句话。大家边听边想,这个词是什么意思?这
么多同学听懂了,请你来说说你的理解。
在生活中,哪些场景会让你想到这个词?变化真大!真令人吃惊!
二、大鸟不飞不叫
大家都用这个词夸奖了一个变化大地让你吃惊的人。在课文中,“一鸣惊人”出现在哪里呢?请同学们
找到这个句子读一读。
这句话说的是一只不普通的大鸟。这只大鸟原来是什么样子的?聪明的孩子在上文中找到了答案,请你
来读。淳于髡是在给齐王讲故事呢,此时该怎样读?你来读。嗯,读出了疑问的语气。你来读。故作神秘,令
人好奇。
“整整三年”时间真一一,"既不……也不……”说明在这么长的时间里,这只大鸟在做了什么?对,
它什么事情也没做。你能用“既不……也不……”来说一句话吗?
淳于髡讲述了这样一只三年不飞也不叫的鸟,你来说说这是一只什么鸟?
23
三、齐威王不闻不问
齐威王听说有这样一只在宫廷里待了三年不飞也不叫的鸟,“他一听心里就明白了”,他明白了什么?
你从哪里看出来淳于髡说的是齐威王?板书:不闻不问。
不闻不问,闻,就是听的意思,问就是询问。不闻不问的意思就是一一你还能说出“不X不X”这样的词
语吗?和你的同桌比一比,看谁说得多。
是啊,齐威王身为一国之君,本应该勤政治国,可他对国家大事却不闻不问,就像淳于髡说的这只栖息
在宫廷里的不飞也不叫的大鸟。
四、隐语劝谏
虽然淳于髡表面上说的是这只不飞不叫的大鸟,实际上说的是对国家大事不闻不问的齐威王。这就是
隐语,就像猜谜一样。
淳于髡为什么要说隐语呢?嗯,这叫投其所好。看来淳于髡真的是能言善辩,富于谋略。
面对淳于髡的提问,齐威王是怎么回答的?这只鸟不普通在哪里?哦,原来齐威王认为这只大鸟将作出
惊人的举动,发生令人吃惊的变化。你从哪里感受齐王有这样的信心?你找到了两个感叹号,在这里感叹号
有什么作用?你也这样信心满满地读一读。大家像他这样读。
听了同学们的朗读,我一下子就明白过来了,原来,大王还是有心要振作起来啊!不只是我,还有淳于髡
也明白了,大家找找描写他的神态的词语。恍然大悟的意思就是一一
自己的劝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淳于髡可高兴了,所以他说的话里也有两个感叹号,在这里,感叹号有
什么作用?请你来读出他的高兴。来,大家一起读。
五、齐威王一鸣惊人
齐威王听从了淳于髡的劝谏,不再沉迷于饮酒作乐,开始整顿国政。濒于灭亡的齐国,又成为一个强大
的国家。“后人称为齐威王"。“威”是后人根据他的生平事迹与品德修养,给予的一个寓含善意评价、
带有评判性质的称号。
你能用“威”字来组词吗?从同学们的组词中,我们发现“威”有使人敬服或惧怕的意思。齐威王就是
一个令人敬畏的人。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8、9自然段,默读的时候,既不要读出声,
也不要指读,集中注意力,认清每一个字,一边读一边想:文段中哪些地方能让你感受到齐威王令人敬
畏。找到了,就轻轻地拿起笔,用横线画出来,多品味几遍。
说说你找到的句子。改革内政,赏罚分明,他令人敬畏。诸侯俯首,国力强盛,他威震四方。板书:威震
四方。和第一自然段中描述的他作比较,你想说什么?
齐威王的变化真令人吃惊!这真是: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板书:
24
13、一鸣惊人
不闻不问威震四海
课后反思:
14灵隐题联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L会认14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打量、打扮、和尚、谈吐不凡”等词语。
2.分角色朗读课文,能复述这个故事\.
3.默读课文,体会文中方丈对于来访客人态度的前后变化\.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文中苏轼所题对联中对于方丈前后态度变化的讽刺意味,学习使用与人交谈时表示谦虚和尊敬的
词语,体会对联这种艺术形式的独特之处。
【教学重难点】
1.体会文中苏轼对于方丈态度前倨后恭的变化的讽刺。
2.学习使用与人交谈时表示谦虚和尊敬的词语。
3.了解对联这种独特的汉字艺术形式。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引入课题
1.出示苏轼图片。
25
2.同学们,你们知道他是谁吗?没错,他就是本课的主人公,宋代著名文学家苏轼(简介苏轼)。今
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关于他的故事。
3.板书课题:《灵隐题联》。
4.从课题中你想知道什么?(生答:灵隐是什么意思?题联是什么意思?)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1.自读课文,借助字典等工具书自主学习生字、新词。
2.组织学生讨论。
3.交流汇报,教师点拨:“禅、尚”都是翘舌音,“曾、词”是平舌音;“量”上面的“日”和下面的
“里”都要写得略扁平些;“茶”下面不是“余”,不要多写一横。
4.重点词语理解。
打量:仔细地察看。
怠慢:淡漠;不恭敬;套话,表示招待不周到。
攀谈:拉扯闲谈。
大吃一惊:形容对发生的事感到十分意外。
名满天下:天下闻名。形容名声极大。
面红耳赤:脸和耳朵都红了。形容因激动或羞惭而脸色发红。
5.组织学生自己轻声读课文,巩固生字新词,把字音读准确。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思考:本文写的是在什么地方,谁和谁的故事,结果怎么样?
(灵隐寺内苏轼与方丈交谈,苏轼依据方丈的态度变化给出一副对联,让方丈羞愧的故事)
2.指名读课文第1、2自然段。
(1)从第1、2自然段中,我们可以获取什么信息?(主要人物:苏轼;故事发生的时间:苏轼在杭州
做官时;地点:灵隐寺)
26
(2)灵隐寺有什么特点?(庭院清雅,花木繁盛)苏轼喜欢这里吗?(喜欢)你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从“心中舒畅、胜境”等词语可以看出来。)
(3)苏轼为什么不专心游玩,而要“前往方丈室求见”方丈?(因为苏轼喜欢访僧问禅,与人议论佛
理,他觉得灵隐寺这样一处胜境,方丈必有学问,想去交流一番。)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已经对故事有了一个初步了解,那么苏轼为什么要题联呢?他与方丈交谈的过程
中发生了什么事呢?这节课,让我们走进课文去看看吧!
二、细读课文,理解感悟
1.引导学习课文第3~9自然段。
思考:方丈在与苏轼交谈的过程中,态度发生了几次变化?(两次)分别是怎样的?
(1)指名读课文第3^4自然段。
①方丈对苏轼有什么看法?(见他一副寻常书生打扮,不像富贵人家。)
②方丈对苏轼态度如何?(怠慢)他说了什么,做了什么?(上下打量、皱了皱眉,抬手说:“坐”,
对小和尚哼了一句:“茶二从语言、动作、神态体现方丈以貌取人。)
③苏轼对方丈的行为态度有什么反应?(心生不悦,站着和他攀谈,说明了苏轼接收到方丈冷漠的待
客之道,即使心里不开心,还是礼貌地与他交流)
(2)指名读课文第5~6自然段。
①方丈对苏轼有什么看法?(认为他谈吐不凡、知识渊博)
②方丈对苏轼态度如何?(讨好)他说了什么,做了什么?(堆出一副笑脸,客气地说:“居士,请
坐!”又吩咐小和尚说:“敬茶!”,“笑脸”与敬语再次说明了方丈虚伪)
③苏轼对方丈的行为态度有什么反应?(还是不坐)
27
(3)指名读课文第7~9自然段。
①方丈对苏轼有什么看法?(必非等闲之辈)
②方丈对苏轼态度如何?(恭敬)他说了什么,做了什么?(大吃一惊,连忙双手合十,躬身行礼,
说:“请恕老僧眼拙,不识泰山。请上坐!”一边命小和尚:“快,敬香茶!”,请苏轼留下墨宝。神态、动
作表现出方丈礼亏而懊悔的情绪,为自己以貌取人的态度感到惭愧)
③苏轼对方丈的行为态度有什么反应?(见方丈这副模样,话不投机,坐了片刻就起身告辞。“坐了
片刻”说明时间短,体现苏轼对方丈以貌取人,曲意逢迎的态度表示看不起)
2.引导学习课文第10,11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方丈请苏轼留下墨宝,苏轼有什么反应?(淡然一笑,信笔在备好的纸上写下了一
联。)
(2)“方丈见了,顿时面红耳赤,羞愧不已”,方丈为何会有这样的反应?(苏轼写的对联讽刺了方丈
态度的不同变化,方丈看了因此感到羞愧)
(3)苏轼“大笑而去”,方丈“羞愧不已”,苏轼离开以后,方丈心里可能会想些什么呢?请你根据课
文内容,联系实际说一说。
3.文中出现了许多人们正在交谈时常用到的一些表示谦虚和尊敬的词语,在文中找一找并画出来,并
试着用这些词语说话。
三、拓展延伸
对联是汉语的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古代的文人墨客给我们留下了许许多多精彩的对联。请你课外搜
集一些精彩的对联在全班分享交流,还可以说说其中包含的有趣的故事。9.请分享一副你搜集的对联。
【教学板书】
14灵隐题联
坐一请坐一请上坐
茶一敬茶一敬香茶
课后反思:
28
15聪明的牧童
教学目标:
1.识记“陛、堵、恒、尼、亚、磨、肩”7个生字。书写“堵、恒、尼、亚、磨、肩”6个生字。
2.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好牧童回答的话,针对他的回答,学习提出问题,体会他回答的巧妙之处。
3.练习向牧童一样巧妙回答文中国王提出的一个问题,培养思维的发散性,灵活性。
教学重点:
1.通过学习,掌握本课生字。
2.学习第一节的一句句子,并能运用“因而”一词写句。
教学难点:
L学习牧童的三次回答,感悟牧童的回答聪明在哪。
2.学以致用,学习提问,学习回答。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古今中外,流传着许多聪明人的故事,谁来简单讲给大家听听。
2、今天我们再来认识一个聪明人,他是个牧童。
出示句子:
从前有个牧童,别人无论问什么,他都能给一个聪明得回答,因而远近闻名。
“因而”还可以换成哪个词?(所以、因此等)换个词再读这句话。
理解:牧童(放牛放羊的孩子)远近闻名(非常出名)
3、揭示课题:30聪明的牧童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出示自学要求:
(1)借助拼音读正确、读通顺。
(2)用“一一”和“〜〜”分别划出国王和牧童说的话。
2、交流自学情况。
29
出示词语,读准字音。
陛下堵起来波尼美亚磨掉永恒肩膀
理解:陛下(对君主的尊称。)永恒(永远)
三、品读课文,感悟智慧。
(一)分角色朗读对话。
1、师:老师想和两位同学合作读读第二节中的问答部分,谁愿意做至高无上的国王?谁愿意做聪明
的牧童?(师生合作朗读相关内容)
2、师:请你评一评,谁读出了人物的性格特点。
引导:谁能通过朗读表现出国王刁钻的样子,牧童的机智聪明。
3、师:同桌互相合作分角色读一读。看看谁读得最像,还可以适当地加上动作。同桌对读。男女生
分角色读。
4、小结:国王为了难倒因为聪明而远近闻名的牧童,故意出了几个非常刁钻、叫人难以回答得问题。
而聪明的牧童依靠自己的智慧,出色地回答了国王的问题。
(二)感悟智慧。
1、过渡:牧童的回答巧妙在哪里?我们再来看看这三个答案。(出示课文中牧童的三次回答,分别请
三位学生读一读。)
2、生自由选择回答。
3、总结。(引导学生从国王提问的难度和牧童针对国王的问题,给出巧妙的解答两方面体会牧童的聪
明,帮助他们了解牧童是用“以彼之道还施彼身”或以“无解之答应无解之间”的方法来回答国王的问题
的。)
四、学习第三节。
1、师:牧童出色、机智的回答令国王折服,齐读最后一节。(指导朗读“妙,妙极了!”)
2、师:对牧童的回答你满意吗?你还有什么奇妙的答案?
(自由说,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
五、课外延伸,学以致用
1、复习词语。
2、聪明的故事还有很多,推荐阅读:《聪明的阿凡提》、《小孩智答老和尚》(《不翼而飞的海螺》P131
页)。
课后反思:
30
16*趣味相声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认8个生字,积累“蜡烛、展览”等词语。
2.熟读课文,通过表演感受相声语言诙谐幽默的特点。
3.激发学生阅读、表演的兴趣和口语表达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了解我国文化艺术中的瑰宝之-----相声,感受它的诙谐幽默,热爱我国的传统艺术一一相声,
并培养孩子们的表演能力。
【教学重难点】
通过表演引导学生感受相声的诙谐的特点并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引入课题
1.播放一段相声的录音。
2.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相声)没错,这就是我国传统艺术的一种一一相声。(师简介相
声)
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有趣的相声。(板书课题:《趣味相声》)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1.学生自由读课文,借助字典等工具书自主学习生字新词。
2.学生分角色读课文,集体评议,纠正字音。
31
3.自读课文,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内容,在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4.引导学生感知课文内容:“趣味相声”又可以被称为什么?(蒙人的相声)课文中一共几次让人发
蒙?(五次)
5.让人发蒙的相声,人们为什么听?
(发蒙归发蒙,越发蒙越爱听,越发蒙越入迷)
三、阅读课文,理解感悟
(一)读、听、说,感受相声的特点。
1.播放录音《让人发蒙的相声》,质疑引导思考:听完后,你的感受是什么?(指名回答)
2.同桌对读课文,思考:相声这么令人着迷,让人发笑,它到底有什么特点呢?(语言通俗易懂,生
动得体)
3.指名进行交流。教师相机板书。
(二)找一找,练表达。
师:读了这段相声后,你觉得哪些地方最有趣?(说清楚原因即可)举例说一说。指名回答。
(三)演一演。
L小组合作同桌选相声中的一段或几段在小组里进行表演。师巡视指导。
2.指名到台前表演相声小段。(尽量多叫几组)
3.评选“未来笑星”活动。
四、拓展延伸
请你继续编创一段《趣味相声》,在班级里给大家讲一讲。
【教学板书】
32
16*趣味相声
趣味相声一诙谐幽默语言
内容
形式
课后反思:
15走马灯的奥秘
【教学目标】
1.会认“茅、宵、盏、棱、转、蜡、烛、串、熏、噗、幼”11个生字,会写“茅、宵、盏、棱、悬、
转、轴、旋、蜡、烛、”10个生字。
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俄国对人口的抑制》课件
- 《设计模式王维雄》课件
- 《认识折线统计》课件
- 果树栽培学完整课件各论苹果
- 反比例函数的图像与性质 课件
- 《教师培训讲座》课件
- 酒店签约报告范文模板
- 课题研究报告范文格式
- XXX村党员个人整改措施计划范文两篇
- 2024学年娄底市涟源部分校高三语文(上)12月联考试卷附答案解析
- 液氯槽车卸车安全操作规程培训
- 排水管道检测项目总体实施方案样本
- 青少年的社会认知发展与教育:理论探索
- 部队行车安全教育
- 轻纺行业技能鉴定考试-细纱保全笔试(2018-2023年)真题摘选含答案
- 大学试题(医学)-中药资源学笔试(2018-2023年)真题摘选含答案
- 2024年中建七局建筑装饰工程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二年级【语文(统编版)】《纸船和风筝》第二课时课件
- 2024年小学体育与健康一年级教案全册
- 电机制造中的供应商管理与合作模式
- 芯片散热市场分析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