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张掖市高台县2024-2025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甘肃省张掖市高台县2024-2025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甘肃省张掖市高台县2024-2025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3页
甘肃省张掖市高台县2024-2025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4页
甘肃省张掖市高台县2024-2025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甘肃省张掖市高台县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材料一:从基层上看去,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我们不妨先集中留意那些被称为土头土脑的乡下人。他们才是中国社会的基层。我们说乡下人土气,虽则似乎带着几分亵渎的意味,但这个土字却用得很好。土字的基本意义是指泥土。乡下人离不了泥土,因为在乡下住,种地是最一般的谋生方法。靠种地谋生的人才明白泥土的珍贵。城里人可以用土气来亵渎乡下人,但是乡下,“土”是他们的命根。农业和游牧或工业不同,它是干脆取资于土地的。游牧的人可以逐水草而居,飘忽无定;做工业的人可以择地而居,迁移无碍;而种地的人却搬不动地,长在土里的庄稼行动不得,土气是因为不流淌而发生的。干脆靠农业来谋生的人是黏着在土地上的,这是乡土社会的特性之一。我们很可以信任,以农为生的人,世代定居是常态,迁移是变态。大旱大水,连年兵乱,可以使一部分农夫抛井离乡;即使像抗战这样大事务所引起基层人口的流淌,我信任还是微乎其微的。不流淌是从人和空间的关系上说的,从人和人在空间的排列关系上说就是孤立和隔膜。孤立和隔膜并不是以个人为单位的,而是以一处住在的集团为单位的。乡下最小的社区可以只有一户人家,但大多的农夫是聚村而居。这一点对于我们乡土社会的性质很有影响。美国的乡下大多是一户人家自成一个单位,很少屋檐相接的邻舍。这是他们早年拓殖时代,人少地多的结果,同时也保持了他们个别负责,独来独往的精神。我们中国很少类似的情形。中国乡土社区的单位是村落,从三家村起可以到几千户的大村。我所说的孤立、隔膜是以村和村之间的关系而说的。社区间的往来疏少,在区域间接触少,生活隔离,各自保持着孤立的社会圈子。乡土社会在地方性的限制下成了生于斯、死于斯的社会,常态的生活是终老是乡。假如在一个村子里的人都是这样的话,在人和人的关系上也就发生了一种特色,每个孩子都是在人家眼中看着长大的,在孩子眼里四周的人也是从小就看惯的。这是一个“熟识”的社会,没有生疏人的社会。熟识是从时间里、多方面、常常的接触中所发生的密切的感觉。这感觉是多数次的小摩擦里陶炼出来的结果。这过程是《论语》第一句里的“习”字。“学”是和生疏事物的最初接触,“习”是陶炼,“不亦说乎”是描写熟识之后的密切感觉。在一个熟识的社会中,我们会得到从心所欲而不逾规则的自由。这和法律所保障的自由不同,规则不是法律,规则是“习”出来的礼俗。现代社会是个生疏人组成的社会,是法理社会。各人不知道各人的底细,所以得讲个明白;还要怕空口无凭,画个押,签个字。这样才发生法律。在乡土社会中法律是无从发生的。“这不是见外了吗?”乡土社会里从熟识得到信任,这信任其实最牢靠也没有了,因为这是规则。乡土社会的信用并不是对契约的重视,而是发生于对一种行为的规则熟识到毫不犹豫时的牢靠性。在我们社会的急速变迁中,从乡土社会进入现代社会的过程中,我们在乡土社会中所养成的生活方式到处产生了流弊。生疏人所组成的现代社会是无法用乡土社会的习俗来应付的。(摘编自费孝通《乡土中国》)材料二:中国是一个具有浓烈“乡土”味的国家。每一个个体,不须要纵向上溯得太远,也不须要横向扩展得太开,你就能够发觉自己与乡村之间的息息关联。“乡村”,作为中国现代化的蓄水池和稳定器,构成了整个社会的底色,也成了绝大多数人安放心灵的精神家园。进入21世纪前后,中国乡村社会出现了巨变,可谓“千年未有之大变局”。概括来看,这种巨变表现在三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是治理之变。2006年取消了持续千年的农业税,而且还大规模地向农村进行财政转移支付,目前国家财政每年向农村的转移支付规模超过万亿。取消农业税和国家向农村大规模输入资源,极大地改善了国家与农夫的关系,之前基于税费收取所形成的乡村治理体制不再适应新形势的须要。其次个层面是村庄基础结构之变。进入新世纪前后,越来越多的农夫进城务工经商,之前相对封闭且稳定的村庄边界大开,村庄社会结构快速变更。村庄社会结构的变更起于一百多年前的现代化,器物层面的现代化推动了经济、制度和观念等现代性巨变。在现代性的冲击下,传统乡村社会中的诸多基础性结构,如宗族等地缘与血缘共同体及村庄内生秩序机制和地方性规范随之解体。第三个层面是价值之变。传统中国农夫有着剧烈的生儿育女、传宗接代的观念,“生儿子、娶媳妇、抱孙子”成为农夫人生“三步曲”。到了20世纪末,全国绝大多数地区农夫的生育观念都已变更,传宗接代的观念大为淡化。一旦“传宗接代”这个千年以来始终支撑农夫人生意义的价值失落,农夫安家立命的基础就会出现变更。发生在世纪之交的以上三层巨变都可以看作是现代化建设的后果。现代化不只是工业化,而且是现代的组织方式与思维观念对传统的替代。乡村社会基本秩序由之前的内生为主变成国家基层政权建设的组成部分,外生秩序渐渐代替了内生秩序。(摘编自贺雪峰《我们所看到的乡土中国》)材料三:乡村振兴是一个系统、困难的过程,要更好地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就须要在农夫、农村、农业上多下“绣花功夫”,依靠“新”助推乡村振兴。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乡村振兴就是要以农村经济为基础,努力实现产业兴盛、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有的漂亮乡村。城市和农村在吸引人的力度上,明显城市更具有吸引力,其中一个重要缘由就是城市环境好。要更好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就须要让农村也美起来,这就须要完善乡村的“包装”,去美化乡村,打造“新农村”,这样才能够让乡村更具有魅力,更具有吸引力。要推动乡村的发展,就须要牢牢抓住“农业”这个关键,而要让农业成为有吸引力的产业,就须要让农业的发展与市场接轨,才能够更好地实现农业的转型。发展新农业,通过不断做优做强做精特色优势产业,加大土地流转的力度,增加农业发展的科技化、机械化和智能化,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才能够提高农业的经济效益。种植养殖大户、家庭农场主、农业企业骨干和由城里打工返乡创业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让农夫看到只有不断地自我革新,不断地自我进步,才能够驾驭时代的主动权,成为乡村振兴发展的“主角”,这就须要加强对农夫的培育,通过政府主导、立足产业、多方参加、留意实效的原则,打造一支新型的职业农夫队伍,为乡村振兴供应强劲的人才支撑。乡村振兴的号角已经吹响,蓝图已经绘就,要更好地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就须要依靠“新”的思维、“新”的变更,去推动农业、农夫、农村的发展,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夫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家立业的漂亮家园。(摘编自陈红《乡村振兴要靠“新”》)1.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材料中所说的乡下人的“土气”,意思是乡下人种地谋生离不开泥土,泥土是乡下人的命根。B.以农业为生的人世代定居在乡村,气候与战乱会使得基层人口流淌,这也是乡土社会的常态。C.乡土社会成了一个生于斯、死于斯的社会,在乡土社会中人和人之间的关系是“熟识”的。D.在“熟识”的社会中,人与人互信任任,信任成为规则,规则在乡土社会具有较高的牢靠性。2.依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乡土社会中,乡民是中国社会的基层,他们以种地为基本谋生方式,从土地中获得生活资源,因此与土地分不开,固守乡土。B.乡土社会事实上就是熟人社会、礼俗社会,而现代社会是生疏人组成社会,是法理社会,两者的人际交往是有区分的。C.现代化建设的发展推动了我国村庄基础结构的变更,宗族等地缘与血缘共同体及村庄内生秩序机制和地方性规范随之解体。D.随着现代化建设的发展,中国农夫的生育观念都发生了转变,传统的剧烈的生儿育女、传宗接代的观念大为淡化。3.依据材料二和材料三,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中国的现代化绕不过去农村,因为农村几乎跟每一个人都有关联,农村也会为现代化供应滋养。B.随着现代化建设的发展,乡村的社会秩序已经被纳入国家的基层政权建设,国家与农夫的关系也得到改善。C.只要美化乡村环境,乡村就会更具有魅力,就能吸引人们从城市向乡村流淌,形成新型职业农夫队伍。D.牢牢抓住农业这个关键点,能更好地推动乡村发展,农业转型须要政府引领、科技投入和人才支撑。4.材料一结尾说道:“现代社会是无法用乡土社会的习俗来应付的。”这种观点在材料二中有哪些体现?请简要分析。【答案】1.B2.D3.C4.①现代社会,国家基层政权建设强力推动,乡土中国的宗族等地缘与血缘共同体及村庄内生秩序机制和地方性规范渐渐解体。②现代社会,乡土中国剧烈的生儿育女、传宗接代的观念渐渐淡化。③现代社会,村庄边界大开,城乡流淌加快,乡土中国世代定居的常态被打破。【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实力。B.“气候与战乱会使得基层人口流淌,这也是乡土社会的常态”错误,原文是“以农为生的人,世代定居是常态,迁移是变态”,且由“即使像抗战这样大事务所引起基层人口的流淌,我信任还是微乎其微的”可知,战乱虽然会造成人口流淌,但概率很小。故选B。【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分析理解文章内容要点实力。D.“中国农夫的生育观念都发生了转变”错误,原文是“到了20世纪末,全国绝大多数地区农夫的生育观念都已变更,传宗接代的观念大为淡化”,和原文比较,缺少限定语“到了20世纪末”“全国绝大多数地区”,选项范围扩大。故选D。【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分析理解文章内容要点实力。C.“就能吸引人们从城市向乡村流淌”说法过于肯定,由原文“这就须要完善乡村的‘包装’,去美化乡村,打造‘新农村’,才能够让乡村更具有魅力,更具有吸引力”可知,让乡村环境美化起来,才能让乡村更具有魅力,更具有吸引力。而要“吸引人们从城市向乡村流淌,形成新型职业农夫队伍”还须要更多的努力,如“加强对农夫的培育,通过政府主导、立足产业、多方参加、留意实效的原则,打造一支新型的职业农夫队伍,为乡村振兴供应强劲的人才支撑”等。故选C。【4题详解】本题考查分析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筛选整合文章信息的实力。依据材料二第三段“进入新世纪前后,越来越多的农夫进城务工经商,之前相对封闭且稳定的村庄边界大开,村庄社会结构快速变更。村庄社会结构的变更起于一百多年前的现代化,器物层面的现代化推动了经济、制度和观念等现代性巨变”分析,可知现代社会村庄边界大开,城乡流淌加快,乡土中国世代定居的常态被打破。依据材料二第三段“在现代性的冲击下,传统乡村社会中的诸多基础性结构,如宗族等地缘与血缘共同体及村庄内生秩序机制和地方性规范随之解体”分析,现代社会国家基层政权建设强力推动,乡土中国的宗族等地缘和血缘共同体及村庄内生秩序机制和地方性规范渐渐解体。依据材料二第四段“传统中国农夫有着剧烈的生儿育女、传宗接代的观念……到了20世纪末,全国绝大多数地区农夫的生育观念都已变更,传宗接代的观念大为淡化。一旦‘传宗接代’这个千年以来始终支撑农夫人生意义的价值失落,农夫安家立命的基础就会出现变更”分析,在现代社会,传宗接代思想渐渐淡化,乡土中国剧烈的生儿育女观念不再具有重要价值。二、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辛弃疾字幼安,齐之历城人。少师蔡伯坚,与党怀英同学,号辛、党。始筮仕,决以蓍,怀英遇《坎》,因留事金,弃疾得《离》,遂决意南归。金主亮死,中原豪杰并起。耿京聚兵山东,称天平节度使,节制山东、河北忠义军马,弃疾为掌书记,即劝京决策南向。僧义端者,喜谈兵,弃疾间与之游。及在京军中,义端亦聚众千余,说下之,使隶京。义端一夕窃印以逃,京大怒,欲杀弃疾。弃疾曰:“丐我三日期,不获,就死未晚。”揣僧必以虚实奔告金帅,急追获之。义端曰:“我识君真相,乃青兕也,力能杀人,幸勿杀我。”弃疾斩其首归报,京益壮之。绍兴三十二年京令弃疾奉表归宋高宗劳师建康召见嘉纳之授承务郎天平节度掌书记并以节使印告召京会张安国、邵进已杀京降金,弃疾还至海州,与众谋曰:“我缘主帅来归朝,不期事变,何以复命?”乃约统制王世隆及忠义人马全福等径趋金营,安国方与金将酣饮,即众中缚之以归,金将追之不及。献俘行在,斩安国于市。仍授前官,改差江阴佥判。乾道六年,迁司农寺主簿。出知滁州,州罹兵烬,井邑调残,弃疾宽征薄赋,招流散,教民兵,议屯田,乃创奠枕楼、繁雄馆。辟江东安抚司参议官,留守叶衡雅重之,衡入相,力荐弃疾慷慨有大略。弃疾豪爽尚气节,识拔英俊,所交多海内知名士。弃疾尝同朱熹游武夷山,赋《九曲棹歌》。熹殁,伪学禁方严,门生故旧至无送葬者。弃疾为文往哭之曰:“所不朽者,垂万世名。孰谓公死,凛凛犹生!”弃疾雅善长短句,悲壮激烈,有《稼轩集》行世。咸淳间,史馆校勘谢枋得过弃疾墓旁僧舍,有疾声大呼于堂上,若鸣其不平,自昏暮至三鼓不绝声。枋得秉烛作文,旦且祭之,文成而声始息。德祐初,枋得请于朝,加赠少师,谥忠敏。(节选自《宋史·辛弃疾传》)5.下列加点字与“吾从而师之”的“师”字用法相同或相近的一项是()A.京益壮之 B.召见,嘉纳之C.弃疾为文往哭之 D.旦且祭之6.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绍兴三十二年/京令弃疾/奉表归宋/高宗劳师建康召见/嘉纳之/授承务郎/天平节度掌书记/并以节使印告召京/B.绍兴三十二年/京令弃疾奉表归宋/高宗劳师建康/召见/嘉纳之/授承务郎/天平节度掌书记/并以节使印告召京/C.绍兴三十二年/京令弃疾/奉表归宋/高宗劳师/建康召见/嘉纳之/授承务郎/天平节度掌书记/并以节使印告召京/D.绍兴三十二年/京令弃疾奉表归宋/高宗劳师/建康召见/嘉纳之/授承务郎/天平节度掌书记/并以节使印告召京/7.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中原,文中指黄河中下游被金兵占据的地区。与陆游《示儿》“王师北定中原日”中的“中原”不同。B.表,古代臣子向帝王上书陈情言事的一种文体。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在北伐中原之前给后主刘禅上书的《出师表》千古流传。C.长短句,一般用于词的别称。词是一种诗的别体,萌芽于南朝,兴起于隋唐,盛行于宋代,其别称还有曲子词、琴趣、乐章、诗余等。D.谥,谥号,指封建时代在人死后按其生平事迹进行评定后赐予或褒或贬或怜悯的称号。文中谥号“忠敏”是对辛弃疾的褒扬。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耿京聚兵山东之时,辛弃疾担当掌书记。辛弃疾和义端有交往,并劝他归顺了耿京,后义端叛逃,辛弃疾杀了义端。B.辛弃疾心系百姓,治理有方。任江东安抚司参议官时,适逢滁州战乱,民生凋敝,他出台了减轻赋税、安排流离失所的百姓和训练民兵等政策。C.辛弃疾很有文才,他曾和朱熹一起在武夷山游玩,并写了《九曲棹歌》。他的词风悲壮激烈,有《稼轩集》流传于世。D.咸淳年间,史馆校勘谢枋得曾经写文章祭祀辛弃疾;德祐初年,又向朝廷请示,廷加赠辛弃疾为少师,谥号“忠敏”。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我缘主帅来归朝,不期事变,何以复命?(2)枋得秉烛作文,旦且祭之,文成而声始息。【答案】5.A6.B7.A8.B9.(1)我因主帅归顺朝廷的事前来,没想到发生变故,拿什么复命呢?(2)谢枋得点着蜡烛写文章,打算天亮祭祀辛弃疾,文章写成后声音才停止。【解析】【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实力。例句:意动用法,以……为师。句意:我(应当)跟从(他)把他当作老师。A.意动用法,以……为壮,看重。句意:耿京更加看重辛弃疾。B.动词,接受。句意:召见他,赞许并接受他。C.为动用法,为……哭泣。句意:辛弃疾写祭文去哭他。D.动词,祭祀。句意:打算天亮祭祀辛弃疾。故选A。【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实力。句意:绍兴三十二年,耿京吩咐辛弃疾带奏表归宋,宋高宗正在建康劳军,召见他,嘉奖他,使他入朝,授予他承务郎、天平节度掌书记的官职,同时用节使印和文告召耿京。“弃疾”为“奉表归宋”的主语,中间不断开,解除AC;“建康”为“劳师”的后置状语,中间不断开,解除D。故选B。【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驾驭常见的文化常识和理解文言实词含义的实力。A.“不同”错误,应为相同。都指黄河中下游被金兵占据的地区。“王师北定中原日”句意:当大宋军队收复了中原失地的那一天时。故选A。【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实力。B.“任江东安抚司参议官时”错误,依据“出知滁州,州罹兵烬,井邑调残,弃疾宽征薄赋,招流散,教民兵,议屯田,乃创奠枕楼、繁雄馆”可知,是任滁州知州时。故选B。【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实力。(1)“缘”,因为;“期”,希望,想到;“何以”,宾语前置,应为“以何”。(2)“作文”,写文章;“旦”,天亮;“且”,将;“始”,才。参考译文:辛弃疾,字幼安,是齐历城人。年轻时以蔡伯坚为师,与党怀英同学,并称辛、党。当时(辛、党)占卜仕途,将蓍草折断(占卜),怀英得到的是《坎》卦,于是留下为金主做事,而辛弃疾得到《离》卦,就下决心南归大宋。金主完颜亮死后,中原豪杰纷纷起义。耿京在山东聚集人马,号称天平节度使,调配管辖山东、河北的忠义军马,辛弃疾(在耿京手下)做掌书记,就劝耿京作南归决断。僧人义端,好论军事,辛弃疾有时跟他有来往。当(辛弃疾)在耿京军中,义端也聚集了一千多人,(辛弃疾)劝他投奔耿京,让他做了耿京的下属。义端一天晚上窃得耿京的大印而逃,耿京大怒,要杀辛弃疾。辛弃疾说:“请给我三天日期,抓不到他,再杀我也不晚。”他推想义端肯定将义军的虚实状况去报告金帅,紧急追逐抓住了他。义端说:“我知道你真正的命相,是青犀相,你有力气杀人,希望你不要杀我。”辛弃疾仍斩下义端的头颅回来报告,耿京更加看重辛弃疾。绍兴三十二年,耿京吩咐辛弃疾带奏表归宋,宋高宗正在建康劳军,召见他,嘉奖他,使他入朝,授予他承务郎、天平节度掌书记的官职,同时用节使印和文告召耿京。正遇张安国、邵进已杀耿京降金了,辛弃疾回到海州,与众人谋划道:“我因主帅归顺朝廷的事前来,没想到发生变故,拿什么复命呢?”于是(辛弃疾)邀约统制王世隆及忠义人马全福等直奔金营,(此时)张安国正与金将饮酒兴浓,就当着众人将他捆绑起来带走,金将没追上他们。辛弃疾将张安国献给朝廷,(朝廷)在闹市中将张安国斩首。朝廷还是将从前的官职授予辛弃疾,改做江阴佥判。乾道六年,(辛弃疾)改任司农寺主簿。出任滁州知州,滁州遭战火毁坏严峻,井邑破败,辛弃疾放宽并减轻赋税,招抚逃难流散的百姓,训练民兵,建议军队屯田,并创立了奠枕楼、繁雄馆。朝廷征召(辛弃疾)做江东安抚司参议官,留守叶衡一向看重他,叶衡入朝任宰相,竭力举荐辛弃疾为人刚直不阿,有远大谋略。辛弃疾为人豪爽,崇尚气节,能识别和提拔有才能的人,所交多是海内名士。辛弃疾曾和朱熹游历武夷山,作赋《九曲棹歌》。朱熹死时,伪学正遭禁止,门生故旧没有为他送葬的。辛弃疾写祭文去哭他说:“永垂不朽的,是你世世代代流传下去的名声。谁说你死了,你令人敬畏,仍旧像活着一样!”辛弃疾一向擅长作词,他写的词风格悲壮激烈,有《稼轩集》流传于世。咸淳年间,史馆校勘谢枋得路过辛弃疾墓旁的僧房,听到有急促的声音在堂上大呼,似乎在替辛弃疾鸣发心中的不平,从傍晚到半夜始终不停。谢枋得点着蜡烛写文章,打算天亮祭祀辛弃疾,文章写成后声音才停止。德祐初年,谢枋得向朝廷请示,朝廷加赠辛弃疾为少师,谥号“忠敏”。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圣人之门,其徒三千,独称颜子为好学。夫《诗》、《书》、六艺,三千子非不习而通也。然则颜子所独好者,何学也?学以至圣人之道也。圣人可学而至与?曰:然。学之道如何?曰:天地储精,得五行之秀者为人。其本也真而静,其未发也五性具焉,曰仁义礼智信。形既生矣,外物触其形而动于中矣。其中动而七情出焉,曰喜怒哀乐爱恶欲。情既炽而益荡,其性凿矣。是故觉者约其情使合于中,正其心,养其性,故曰“性其情”。愚者则不知制之,纵其情而至于邪僻,梏其性而亡之,故曰“情其性”。君子之学,必先明诸心,知所养,然后力行以求至,所谓自明而诚也。诚之之道,在乎信道笃。信道笃则行之果,行之果则守之固。仁义忠信不离乎心,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出处语默必于是。久而弗失,则居之安,动容周旋中礼,而邪僻之心无自生矣。故颜子所事,则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此其好之笃,学之之道也。视听言动皆礼矣所异于圣人者盖圣人则不思而得不勉而中从容中道颜子则必思而后得必勉而后中故曰:颜子之与圣人,相去一息。所未至者,守之也,非化之也。以其好学之心,假之以年,则不日而化矣。或曰:“圣人,生而知之者也。今谓可学而至,其有稽乎?”曰:“然。孟子曰:‘尧、舜,性之也;汤、武,反之也。’性之者,生而知之者也:反之者,学而知之者也。”又曰:“孔子则生而知也,孟子则学而知也。后人不达,以谓圣本生知,非学可至,而为学之道遂失。不求诸己而求诸外,以博文强记、巧文丽辞为工,荣华其言,鲜有至于道者。则今之学,与颜子所好异也。”(节选自程颐《颜子所好何学论》)10.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A.圣人之门,其徒三千徒:弟子,学生B.出处语默必于是出处:来源,依据C.动容周旋中礼中:合乎,符合D.其有稽乎稽:查考,考证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视听言动皆礼矣/所异于圣人者/盖圣人则不思/而得不勉而中/从容中道/颜子则必思而后/得必勉而后中/B.视听言动皆礼矣/所异于圣人者/盖圣人则不思而得/不勉而中/从容中道/颜子则必思而后得/必勉而后中/C.视听言动/皆礼矣/所异于圣人者/盖圣人则不思/而得不勉而中/从容中道/颜子则必思而后/得必勉而后中/D.视听言动/皆礼矣/所异于圣人者/盖圣人则不思而得/不勉而中/从容中道/颜子则必思而后/得必勉而后中/1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六艺,指《诗》《书》《礼》《乐》《易》《论语》,与《师说》中的“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中的“六艺”所指相同。B.五行,阴阳五行是古代朴实的唯物哲学。五行即由“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的运行和变更所构成。C.君子,古代指地位高的人,后来指人格高尚的人,《劝学》一文中是指“有学问、有修养的人”。D.汤、武,商汤与周武王的并称。商汤是夏朝商国的君主,周武王是西周王朝的开国之君、周文王其次个儿子。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认为圣人境界是可以通过学习来达到的,而为学之道的核心是正心养性。B.作者认为有觉悟的人能用情感来引导自己的本性,使自己不生邪僻之心。C.作者认为颜子没有达到圣人境界的缘由是他只能谨守,还不能达到化境。D.作者认为不修本性而追求博文强记、巧文丽辞的人,少有学得圣人之道的。1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是故觉者约其情使合于中,正其心,养其性。(2)性之者,生而知之者也;反之者,学而知之者也。【答案】10.B11.B12.A13.B14.(1)因此有觉悟的人约束自己的感情使之合于中道,匡正自己的内心,养护自己的本性。(2)性之,就是天生懂得学问和道理的意思;反之,就是通过学习而懂得学问和道理的意思。【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实力。B.出处:出入进退。句意:出入进退言谈缄默时也肯定这样。故选B。【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实力。句意:看听说做都合乎礼,与圣人不同的地方是,圣人是无须思索就言语行动得当,不用努力就从容中正,举止舒缓不迫,合乎中庸之道。颜回却肯定要经过思索后才能言语行动得当,肯定要努力后才能做到中正。“不思而得”“不勉而中”,句式对称,句意相关,中间断开,解除AC。“必思而后得”“必勉而后中”,句式对称,句意相关,中间断开,解除ACD。故选B。【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驾驭古代文化常识的实力。A.六艺,文中和《诗》、《书》并列,指礼、乐、射、御、书、数六种技能。六艺还指《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种经书。《论语》不属于六艺,应为《春秋》。“所指相同”错误,《师说》中的“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中的“六艺”指六种经书。故选A。【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实力。B.“觉悟的人能用情感来引导自己的本性”错误,原文为“是故觉者约其情使合于中,正其心,养其性……”,即觉悟的人约束自己的感情使之合于中道,是用本性限制引导情感,来匡正自己的内心,养护自己的本性。故选B。【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实力。(1)“是故”,因此;“约”,约束;“正”,匡正;“养”,养护。(2)“生”,天生;“学”,此处为“通过学习”;“……者,……也”,推断句式。参考译文:孔子的门下,有三千弟子,孔子只赞扬颜回好学。《诗经》、《尚书》、六艺等,三千弟子不是没有学习并贯穿的。如此说来那么颜回所独自喜好的,是什么学问呢?是通过学习达到圣人境地的学问啊。圣人可以通过学习达到吗?程颐说:“是的。”学习圣人之道的方法是什么呢?程颐说:“天地间储存着精气,汇聚了五行中灵秀之气而生的是人。人的天性是真且静的,人尚未生长时五种善性就具备了,叫作仁义礼智信。当人的形体形成以后,外物刺激人的形体而触动人的内心。人的内心被触动,那么七情也就产生了,叫作喜怒哀乐爱恶欲。情感炽烈以后人心就更加摇荡,人的本性就被破坏了。因此有觉悟的人约束自己的感情使之合于中道,匡正自己的内心,养护自己的本性,所以称作‘性其情’(用本性限制引导情感)。愚钝的人却不懂得约束自己的感情,放纵自己的情感以致到了乖戾不正的地步,束缚了本性而使之丢失,所以称作‘情其性’。(用情感限制引导本性)。君子的学习方法,肯定要先使内心明白,知道养护的对象,这样之后努力践行以求达到目标,这就是前人所说的由于明白事理而做到恳切。使自己达到诚的方法,在于坚信圣人之道的笃诚。信道笃诚那么实行时就果决,实行得果决那么守持得就坚固。仁义忠信不离开自己的内心,匆忙仓促中肯定这样,颠沛流离中肯定这样,出入进退言谈缄默时也肯定这样。许久保持而不丢失,就会平稳地置身于仁义忠信之中,举止容仪、交际应酬全都符合礼的要求,那么乖戾不正的想法也就不会自己产生了。”因此颜回所做的,就称作“违反礼的现象不看,违反礼的声音不听,违反礼的言辞不说,违反礼的行为不做”。这就是他爱好圣人之道的笃诚,学习圣人之道的方法。看听说做都合乎礼,与圣人不同的地方是,圣人是无须思索就言语行动得当,不用努力就从容中正,举止舒缓不迫,合乎中庸之道。颜回却肯定要经过思索后才能言语行动得当,肯定要努力后才能做到中正。因此说:颜子与圣人相比,相距一息之差。他没能达到圣人境界的缘由是只能谨守圣人之道,还没有到化境的地步。凭他的好学之心,假如再让他多活几年,不久就会达到化境了。有人说:“圣人是天生就懂得学问和道理的人。现在说可以通过学习而达到圣人的境界,莫非有什么依据吗?”程颐说:“是的。孟子说:‘尧、舜,性之也;汤、武,反之也。’性之,就是天生懂得学问和道理的意思;反之,就是通过过学习而懂得学问和道理的意思。”又说:“孔子就是天生懂得学问和道理的,孟子就是通过学习而懂得学问和道理的。后人不能通达事理,认为圣人本是生而知之的,不是通过学习做到的,于是为学之道便丢失了。现在人们的学习不是向自己的本性求得修养,而是向外界寻求学问,把见闻广博记忆力强,擅长文辞、对偶词句当作专长,使自己的言辞华丽,这种人少有能学得圣人之道的。那么今人的学习内容,与颜回所喜好的学问就不行相提并论了。三、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多景楼①曾巩欲收嘉景此楼中,徙倚阑干四望通。云乱水光浮紫翠,天含山气入青红。一川钟呗②淮南月,万里帆樯海外风。老去衣襟尘土在,只将心目美冥鸿③。【注】①多景楼:在今江苏镇江北固山甘露寺内。曾巩中年宦游时曾登临此楼,写下了这首诗。②钟呗(bài):寺院诵经声。③冥鸿:飞入远天的鸿雁。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写诗人因想欣赏美景而来到这多景楼上,徘徊倚阑,凭高四望,万千气象自与心目相通。B.颔联“浮”和“入”两个动词化动为静,分别写出了波光云影中显现碧瓦红楼,霞光山色掩映着黄昏远天。C.颈联写月光浸染的淮南原野上,漂浮着佛寺晚课的钟声梵唱;航行万里的大江帆船,将凌驾强劲的海风。D.尾联写尽管老境渐至,衣襟上落满了尘土,可一颗心和一双眼,仍旧在艳羡那高振健翮、远翔天宇的飞鸿。16.本诗尾联抒发的情感和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末句“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有何不同?【答案】15.B16.辛词:表达了对统治者不能进用人才的不满以及自己有志难伸、壮志难酬的愤懑。作者以廉颇自比,写出自己对朝廷赤胆忠心,和当年廉颇一样,勇武不减当年,惋惜自己有可能重蹈覆辙,被朝廷弃而不用,壮志不能实现。曾诗:表现了诗人担心于现状、不甘于平凡的远大理想。诗人老境渐至,离乡宦游,征尘满衣,但更多的是对高飞鸿雁的歆羡,表明诗人并未放弃对将来目标的企望和追求。【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实力。B.“化动为静”错,“浮”和“入”两个动词,“浮”是浮动,“入”是掩映,分别写出了波光云影中显现碧瓦红楼,霞光山色掩映着黄昏远天。化静为动,富于动感,描绘了黄昏时分在多景楼上所见的色调显明、川掩映的壮美图景。故选B。【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情感的实力。本诗的尾联“老去衣衿尘土在,只将心目羡冥鸿”,意思是,年老了衣服上照旧风尘扑扑,心里真艳羡那暮色中的飞鸿。尾联以唱叹的语调,抒写了个人的感受和襟怀。意谓虽老境渐至,征尘满衣,却仍在注目艳羡那高振健翮,远翔天字的飞鸿,内心中并未放松对将来目标的企望和追求。此句表现了诗人担心于现状、不甘于平凡的远大理想。辛词“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意思是,还有谁会问,廉颇老了,自己还能吃饭吗?这个典故内蕴特别丰富:一是表明决心,和廉颇当年服事赵国一样,自己对朝廷赤胆忠心;二是显示实力,自己虽然年老,但仍旧和当年廉颇一样,老当益壮,勇武不减当年,可以充任北伐主帅;三是抒写忧虑,词人以廉颇自况,忧心自己有可能重蹈覆辙,朝廷弃而不用,用而不信,才能无法施展,壮志不能实现。此句表达了对统治者不能进用人才的不满,有志难伸、壮志难酬的愤懑。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满江红·赤壁怀古戴复古①赤壁矶头,一番过、一番怀古。想当时,周郎年少,气吞区宇。万骑临江貔虎②噪,千艘列炬鱼龙怒。卷长波、一鼓困曹瞒③,今如许?江上渡,江边路。形胜地,兴亡处。览遗踪,胜读史书言语。几度东风吹世换,千年往事随潮去。问道傍、杨柳为谁春,摇金缕。【注】①戴复古:南宋词人,时南宋偏安一隅,抗金鲜有成功。②貔虎:貔和虎。泛指猛兽。③曹瞒:曹操小字阿瞒。17.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上片开篇用“赤壁”“一番怀古”干脆点题,特别醒目;一个“想”字领起对赤壁之战的描述,与“怀”字相照应。B.“万骑”“千艘”两句运用比方、拟人、夸张等手法表现了吴蜀联军火攻曹军时的波涛汹涌之势和昂扬士气。C.“今如许”三字,转折反问,将思绪由历史转入现实,词人大半生目击心伤的国事所引发的感慨喷薄而出,令人震撼。D.词人感时伤世,面对“春风杨柳万千条”的美景,也无心欣赏,将满腔的时代伤感融入对道旁杨柳的发问之中,直抒胸臆,言辞激烈。18.赤壁之战是文学作品中常见的话题之一,不同的作者对其有不同的解读。本词与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都写到了“赤壁之战”,但主题不同,请简要分析。【答案】17.D18.苏词意在表现青年周瑜才能卓越、年少立功,反衬自己早生华发、功业无成,怀古是为伤己。戴词意在表现斗争场面宏大激烈,反衬南宋朝廷偏安一隅、军事不振以及国力衰微,怀古是为讽今。【解析】【1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综合理解和赏析实力。D.“直抒胸臆”错误,依据原文“问道傍、杨柳为谁春,摇金缕”可知,下片的结穴处,词人向道旁杨柳发问:问道旁杨柳在为谁生春,为谁摇动金色的柳条。以景结情,借景抒情,并结合拟人修辞,由于自己感时伤世,面对“春风杨柳万千条”的美景,再也无心欣赏了,从而表达对国力衰微的感伤,含蓄蕴藉,意味深长。故选D。【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情感的实力。本词“万骑临江貔虎噪,千艘列炬鱼龙怒。卷长波、一鼓困曹瞒,今如许”,这些句子用墨深厚,形象再现了当年的豪迈的英雄气概,显出一种宏伟的自然之气,突出斗争的宏伟场面,将吴蜀联军的昂扬士气呈现的淋漓尽致,看出曹军崩溃之快、周瑜取胜之速,通过周郎破曹时建立的丰功伟绩,来反衬如今南宋朝廷的军事不振、国力衰颓,是为了怀古讽今;苏词“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描绘周瑜年少有为,建立了赤壁之战这样的丰功伟绩,而诗人“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苏轼在对比昔年英雄周瑜年少成名,自己将老仍无所建树时,油然生出的人生短暂,光阴虚掷的慨叹,是为了怀古伤己。四、名篇名句默写1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子曰:“视其所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人焉廋哉?人焉廋哉?”(2)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词人面对赤壁惊险壮阔的自然景象,发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感慨,将自然风景与怀古之情融为一体。(3)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词人面对祖国河山,不禁勾起了对历史英雄的缅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极力写出了刘裕当年北伐时气概之豪迈。(4)李清照在《声声慢》中不说愁之无尽,而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只说自己愁绪纷茫困难,仅用一个“愁”字如何包括得尽,化多为少,欲说还休,表面上戛然而止,事实上愁情已倾泻无遗。(5)《荀子·劝学》中说,君子通过广泛学习来提升自己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韩愈在《师说》篇首即给“师者”的职能作用作出明确界定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观其所由②.察其所安③.江山如画④.一时多少豪杰⑤.金戈铁马⑥.气吞万里如虎⑦.这次第⑧.怎一个愁字了得⑨.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⑩.则知明而行无过矣⑪.师者⑫.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实力。留意重点字词的写法,如“察”“豪”“戈”“参省”“知”“受”等。五、语言文字运用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媒体报道,家长们在令人_______的童书市场上为孩子尤其是为幼儿选书时,就会发觉这不是件简单事。儿童该读什么书?当然是适合他们的书,儿童读物()。不同孩子的成长发育有快慢之别,认知实力也不完全一样,而要结合其特点选择读物,事实上是一项相对专业的工作。家长们的选择焦虑也与市场上童书的_______有关。一些刊载不适合儿童的露骨情节的图书还时常出现,一些_______、题材和内容高度重复的出版物依旧屡见不鲜。提高对图书市场的整顿和监管,目的是为了确保孩子们“开卷无毒”,这也是我们最至少的要求。今年暑假“双减”落地,减轻的是孩子们的课业负担,开拓的是他们的阅读空间。孩子博览群书、邀游书海,写文章时也可兴之所至、_______,将会有不一样的收获。20.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纷繁芜杂良莠不齐粗制滥造顺手拈来B.纷繁芜杂鱼龙混杂粗制滥造唾手可得C.纷繁芜杂鱼龙混杂粗枝大叶顺手拈来D.纷繁芜杂良莠不齐粗枝大叶唾手可得21.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连接最恰当的一项是()A.既要在年龄特点上适合他们,又要与其阅读实力相匹配B.除了在年龄特点上适合他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