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襄阳市2024-2025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3月月考试题_第1页
湖北省襄阳市2024-2025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3月月考试题_第2页
湖北省襄阳市2024-2025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3月月考试题_第3页
湖北省襄阳市2024-2025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3月月考试题_第4页
湖北省襄阳市2024-2025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3月月考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湖北省襄阳市2024-2025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3月月考试题考试时间:150分钟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1-5小题。材料一:习近平在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坚持全面依法治国,推动法治中国建设。习近平指出,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关系党执政兴国,关系人民华蜜安康,关系党和国家长治久安。必需更好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在法治轨道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习近平强调,我们要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围绕保障和促进社会公允正义,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动,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全面推动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遵守法律,全面推动国家各方面工作法治化。一是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加强宪法实施和监督,健全保证宪法全面实施的制度体系,加强重点领域、新兴领域、涉外领域立法,统筹推动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推动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统筹立改废释篡,增加立法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时效性。二是扎实推动依法行政。转变政府职能,优化政府职责体系和组织结构,推动机构、职能、权限,程序,责任法定化,提高行政效率和公信力。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全面推动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加大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重点领域执法力度,完善行政执法程序,健全行政裁量基准。三是严格公正司法。深化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全面精确落实司法责任制,加快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允正义。四是加快建设法治社会。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引导全体人民做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决捍卫者。建设覆盖城乡的现代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深化开展法治宣扬教化,增加全民法治观念。发挥领导干部示范带头作用,努力使尊法学法遵守法律用法在全社会蔚然成风。(摘自《坚持全面依法治国,推动法治中国建设》)材料二: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中唯一经验五千年历史发展而从未中断的国家。就法文化而言,同样源远流长,代有兴革,既融入了古圣先贤的政治才智、法律才智,又积累了治国理政方面的丰富阅历与教训,坚决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在法治轨道上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实力现代化。须要对中华传统优秀法文化进行创建性发展和创新性转化,以真正做到以史为鉴。民心向背对国家兴衰起着确定性作用。《尚书·五子之歌》依据夏王失德失民亡国的教训提出,“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周灭商后,有戒于纣王失民亡国的教训,强调国应以民为本,“人无于水监,当于民监”。孔子提倡仁者爱人,其后孟子将孔子的仁学发展成为仁政学说,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荀子进而总结“君为民而立”,西汉贾谊总结秦亡教训时指出,“闻之于政也,民无不为本也"。后世总是以利民、富民、惠民作为国策的支撑点。中国古代有关土地、水利、赋税的立法,都是着眼于保民生的;自汉朝起,法律对老、幼、残、疾等社会弱势群体实行恤刑。《唐律疏议》以来的历代法典,都规定了对70岁以上,15岁以下,废疾笃疾和孕妇等社会弱势群体不得刑讯,并可减免刑罚,这些规定蕴含着显明的人文关怀,体现了国家的仁政。德法共治是古圣先贤从悠久而丰富的治国理政阅历中得出的结论,德的功用主要在于教化,历代开明的统治者、思想家都主见以德化民。但是,道德缺乏国家强制力,只能化而不能禁止,须要得到法律的协作和支撑,才能真正发挥以德治国的作用。就法律而言,其职能在于禁暴惩奸止恶,但法律假如失去了道德的主宰,不仅丢失应有的权威性和正义性,而且难免流于滥罚酷刑的歧途。既重视发挥法的规范作用,又重视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才能实现法律和道德相辅相成、法治和德治相得益彰。严治官、宽养民是中华传统法文化所强调的施政手段,韩非子提出“明主治吏不治民”的理论,此理论适应了国君的须要,因而演绎为严治官、宽养民的政治逻辑。严治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其一,严上官之责,以警下吏。唐代宗时宰相杨纶“清慎自饬,立法于身”,使得权倾当朝的汾阳王郭子仪“且为之悚惕,孰敢不服哉”。其二,行考课之法,建监察制度,唐代有四善二十七罪的考课之法,宋代有监司互察法,明有八法考吏,清代有六法考吏。考课的结果是优异者擢升、平凡者黜革、违法者治罪。除此之外,还推行了严密的御史监察制度。其三,重任免考选,选贤任能。汉代实行孝廉方正的选官之法。隋唐建立科举考试制度,使选官制度化法律化,除去一般的科考之外,还有所谓的特科、恩科等配套制度,御史出逻也负责考察举荐贤能之士。与严治官相对应的是宽养民。宽养民主要表现为:国家给人民以必要的生产生存手段——土地;宽减居民的赋税负担和力役之征;对于老幼妇残等社会弱势群体犯法的状况,按律宽减;此外,还留意施行各种保民、利民、富民、惠民政策,以夯实政权基础。中国作为一个有着五千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法文化底蕴之深厚、特色之显明。影响之深远,以及治国理政阅历教训之丰富,都显示了古圣先贤的政治才智、法律才智及其对治国阅历的深刻总结。我们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激活传统法文化的优秀部分,使之创建性发展和创新性转化,为全面推动依法治国供应可资借鉴的法文化支持。(摘编自张晋藩《中华传统法文化的史鉴价值》)1.下列对“中国传统法文化”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民心向背确定国家兴衰,历代法典因此以利民、富民、惠民为国策支撑点,蕴含显明的人文关怀,体现仁政特点。B.法律是道德的主宰,道德是法律的协作和支撑,德法共治,才能使法律和道德相辅相成、法治和德治相得益彰。C.加快建设法治社会,离不开对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的吸取与传承,两则材料都谈到了这一点。D.借鉴并激活中国的法文化中的古圣先贤的才智、阅历与教训,使之创建性发展和创新性转化,就可以做到全面推动依法治国。2.依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中国传统法文化不容忽视,因为它植根于五千年文明,经受漫长历史的考验,具有丰厚的文化积淀。B.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允正义,增加全民法治观念,这体现了国家法治建设对民心向背的重视。C.“严治官”可在肯定程度上保持官僚队伍的整体素养,“宽养民”可夯实政权基础,两者结合利于封建统治。D.为了精确清楚地表述“坚持全面依法治国,推动法治中国建设”的重要性,材料一整体上采纳了并列式的论证结构。3.依据材料内容,下列不属于材料二“中国传统法文化”探讨范畴的是(3分)()A.重礼轻法、礼法合一的传统法律习惯探讨B.宽仁慎刑、重惜民命的立法指导思想探讨C.重和轻讼、无讼是求的用法价值取向探讨D.省刑寡罚、法宽刑缓的约法慎刑学说探讨4.请简要梳理材料二的行文脉络。(4分)5.在《韩非子·心度》中说:“法与时转则治,法与世宜则有功。”结合两则材料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4分)(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6-9题。忆平乐冯至六年前,十一月下半月里的一个早晨,我们在桂林上了一只漓江上的民船。那时正是长沙大火后,各地方的难民潮涌一般地到了桂林。抗战以来,假如说南京失守是第一个挫折,那么武汉撤退明显是其次个挫折了,大家不知道此后的局势将要怎样发展,但对于将来都具有信念。人们似乎很年轻,报纸上虽然没有多少好消息,同时几乎每天要跑警报,可是面貌上没有一些疲乏。在桂林住了半个多月,全国各地的一举一动都会在这里发生感应,但是一上了漓江的船,就迥然不同了,初冬的天空和初冬的江水是一样澄清,传不来一点外边的消息。我立在船头,当桂林的那些山峰渐渐在我面前消逝时,我心里想,十月的下旬在赣江上,十一月的下旬在漓江上,一东一西,中间隔着四四方方的湖南那么一个大省,但是民船,两个地方却没有一点不同,同样的船篷、同样的船身、同样的船夫撑船的姿态。从空间我又想到时间:在战前,在百年前,漓江上的航行也必定没有多少变更。山是那样奇兀,水是这样澄澈,江底的石块无论大小都历历可数。此外就是安静,安静凝合在前后左右,似乎千军万马也不能把这安静冲破。俗话说,桂林山水甲天下,至于山水的秀丽还要算漓江。船过了大墟,这条江水便永久被四面的山包围起来了。船在水中心,仿佛永久在一座带形的湖里,船渐渐地走着,船上的人没有事做,只有望着四围的山峰。经过许久的时间,山峰似乎都看熟了,突然转了一个大弯子,面前的山峰紧接着也变更了形象,原来船已经走出这“带形的湖”,又走入一座新的“带形的湖”里。山的转变无穷,水也始终没有被前面的山遏住。这样两天,过了阳朔始终到了平乐。在平乐,我们找到一辆汽车要经过柳州、南宁到龙州去。往南越走越热,临行的前一天,妻的身上穿着棉衣,她说想做一件夹衣预备在热的地方穿,但唯恐来不及了,因为汽车在其次天清早就要开行。我说,我们不妨到裁缝铺里试一试。我们于是在临江的一条街上买了一件衣料,随后拿着这件衣料问了几家裁缝铺,都异口同音地说来不及了。最终到了一家,仍旧是说来不及了,但口气不是那样坚决,不行能中似乎含有一些可能的意味。我们也就利用这一点可能的意味向那裁缝恳求:“假如你在今晚十二点以前把这件衣服缝好,我们情愿出加倍的工资。”“加倍的工资,我不要;只怕时间来不及了。若是来得及,一件夹袍是一件夹袍,工资无须增加。”“我们也是不得已,因为明天清早就要到柳州去。”我们接着恳求,最终那裁缝被我们说动了,他说:“放在这里吧,我替你们赶做——”我们把旅馆的地址留给他,接着到街上料理其他的琐事。晚饭后,一切都已整理停当,我们确定早一点睡,至于那件夹衣,其次天清早去取,想不会有什么耽搁。想不到睡得正熟的时候,突然有茶房敲门,说楼下有人来找。我睡眼朦胧地走到楼下,白天的那个裁缝正捧着一件叠得好好的夹衣在旅馆的柜台旁立着。他说,这件夹衣做好了,在十二点以前。我当时很感动,我对于我的早睡觉得特别惭愧。我接过来那件夹衣,它在我的手里似乎比它原来的重量沉重得多。我拿出一张一元的纸币交给那个裁缝,他找回我两角钱,说一声“一件夹袍八角钱”,回头就走了。我走上楼,把夹袍放在箱子里,又躺在床上,听着楼下的钟正打十二点。六年了,在这六年内听说广西也有很多变更,过去的事在脑里一天比一天模糊。入秋以来,敌人侵入广西,不但桂林、柳州那样的大地名每天在报纸上出现,就是平乐也曾经一再地在报纸上读到。当我读到“平乐”二字时,不知怎么漓江两岸的风光以及平乐那晚的经验都引起我乡愁一般的思念。如今平乐已经沦陷,漓江一带的山水想必也会有了变更,还有那个裁缝,我不知道他会流亡到什么地方,我怀念他,像是怀念一个旧日的友人。并且,在这六年内世界在变,社会在变,很多人变得不成人形,但我深信有很多事物并没有变:农夫照旧春耕秋收,没有一个农夫把粮食种得不成粮食;手工业者照旧做出人间的用具,没有一个木匠把桌子做得不成桌子,没有一个裁缝把衣服缝得不成衣服。真正变得不成人形的却是那些衣冠人士:有些教化家把学校办得不成学校,有些军官把军队弄得不成军队。现在敌人正在广西到处猖獗,谣言在后方都市的衣冠社会里病菌似的传布着,我坐在房里,只苦苦地思念起漓江两岸的风光和平乐的那个仔细而守时刻的裁缝。一九四三年,写于昆明(选自《山水》)6.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叙述武汉撤退之后,尽管局势不容乐观,但“人们似乎很年轻”,脸上也没有一些倦容,表达了坚决抗日、抗战必胜的信念。B.文章中关于漓江山与水的关系的描写,令人想到辛弃疾的“青山遮不住,终归东流去”。作者这样写眼前景寄予了自己内心的情感。C.文章写“我拿出一张一元的纸币交给那个裁缝”,是作者怜悯裁缝境况艰难,所以特意多给一些钱,可是裁缝只接受应得的工资。D.“衣冠”在文中出现了两次,文章最终说“谣言在后方都市的衣冠社会里病菌似的传布着”,可见作者对某些衣冠人士的剧烈愤慨。7.下列对文章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旨在以“不变”反衬“变”,农夫和手工业者这些一般老百姓不会变,但衣冠人士却敷衍塞责,胡作非为,变得不成人形。B.文章避开了夸张、渲染的笔墨,叙事朴实,抒情恳切,给人凝重简练而又朴厚深远的美感。全篇行文风格镇静深婉,朴实隽永。C.文章描写漓江“秀丽”的山水,引入诗歌的意境,留意情感哲理的融合,不仅使人获得美的享受,而且能给人多方面的启迪。D.文章回忆“六年前”的一段往事,并非作者随意下笔,而是长时间体验与思索的升华,是经过多年的积累和沉淀酿造出来的。8.作者为何说“我接过来那件夹衣,它在我的手里似乎比它原来的重量沉重得多”?请简要分析。9.冯至先生曾经说,《山水》中的风景和人物都闪着微光,使他在暗淡的时刻保持生长和忍耐。请结合文本内容,分析“微光”的内涵。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东轩记苏辙余既以罪谪监筠州盐酒税,未至,大雨,筠水泛溢,蔑南市,登北岸,败刺史府门。盐酒税治舍,俯江之漘,水患尤甚。既至,敝不行处,乃告于郡,假部使者府以居。岁十二月,乃克支其欹斜,补其圮缺,辟听事堂之东为轩,种杉二本,竹百个,以为宴休之所。然盐酒税旧以三吏共事,余至,其二人者适皆罢去,事委于一。昼则坐市区,鬻盐沽酒税豚鱼,与市人争寻尺以自效;暮归,筋力疲废,辄昏然就睡,不知夜之既旦;旦则复出营职,终不能安于所谓东轩者。每旦暮出入其旁,顾之,未尝不哑然自笑也。余昔少年读书,窃尝怪以颜子箪食瓢饮,居于陋巷,人不堪其忧,颜子不改其乐。私以为虽不欲仕,然抱关、击柝尚可自养,而不害于学,何至困辱贫窭自苦如此?及来筠州,勤劳米盐之间,无一日之休,虽欲弃尘垢,解羁絷,自放于道德之场,而事每劫而留之,然后知颜子之所以甘心贫贱,不愿求升斗之禄以自给者,良以其害于学故也。嗟夫!士方其未闻大道,沉酣势利,以玉帛子女自厚,自以为乐矣。及其循理以求道落其华而收其实从容自得不知夫天地之为大与死生之为变而况其下者乎故其乐也,足以易穷饿而不怨,虽南面之王不能加之,盖非有德不能任也。余方区区欲磨洗浊污,睎圣贤之万一,自视缺然,而欲庶几颜氏之福,宜其不行得哉!余既以谴来此,虽知桎梏之害,而势不得去,独幸岁月之久,世或哀而怜之,使得归伏田里,治先人之敝庐,为环堵之室而居之。然后追求颜氏之乐,怀思东轩,优游以忘其老,然而非所敢望也。(选自《古文辞类纂》,有删改)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及其循理以求道/落其华而收其实/从容自得/不知夫天地之为大/与死生之为变/而况其下者乎/B.及其循理以求/道落其华/而收其实/从容自得/不知夫天地之为大/与死生之为变/而况其下者乎/C.及其循理以求/道落其华/而收其实/从容自得不知/夫天地之为大/与死生之为变/而况其下者乎/D.及其循理以求道/落其华而收/其实从容自得/不知夫天地之为大/与死生之为变/而况其下者乎/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败刺史府门”与“于是从散约败”(《过秦论》)两句中的“败”含义不同。B.升斗之禄,指微薄的薪俸。升斗,容量单位。十合为升,十升为斗。C.南面,古代以坐南朝北为尊位,故代称帝位。天子、诸侯见群臣,或卿大夫见僚属,皆南面而坐。D.“独幸岁月之久”与“幸可广问讯”(《孔雀东南飞》)两句中的“幸”含义相同。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最初,作者想把东轩当作宴乐之所,特意种上了杉、竹;后来,每天出入时看到东轩只能哑然自笑,笑中含有苦涩之意。B.之前作者难以理解颜回为何要受困于贫贱,认为这样的生活连看门人或打更人也不如;到了筠州后,才变更这一看法。C.士人未听闻大道之前,易沉迷名利、儿女之乐;等到修炼成为有德者,才能真正拥有看轻贫困、傲视权势的颜氏之乐。D.文章以建立东轩开头,以怀思东轩收尾,中间由自身不得安于东轩引出对颜回安于陋巷的争论,文脉贯穿,思路严密。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既至,敝不行处,乃告于郡,假部使者府以居。(2)使得归伏田里,治先人之敝庐,为环堵之室而居之。14.苏辙觉得自己未能实现颜氏之乐的缘由是什么?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3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15-16题。远游屈原悲时俗之迫厄①兮,愿轻举②而远游。质菲薄而无因兮,焉托乘而上浮。遭沉浊而污秽兮,独郁结其谁语!夜耿耿而不寐兮,魂茕茕而至曙。惟天地之无穷兮,哀人生之长勤。往者余弗及兮,来者吾不闻。步徙倚③而遥思兮,怊惝恍而乖怀④。意荒忽而流荡兮⑤,心愁凄而增悲。神儵忽⑥而不反兮,形枯槁而独留。内惟省以端操兮,求正气之所由。漠虚静以恬愉兮⑦,澹无为而自得。【注】①迫厄:困阻灾难。②轻举:升,登仙。③徙倚:徘徊不定。④怊(chāo)惝(chǎng)恍(huǎng):惆怅失意。乖怀:心愿违反,心气不顺。⑤荒忽:恍惚,神思不定。流荡:心情不定,无所依托。⑥儵(shū)忽:形容快速的样子。⑦漠:清静淡泊。虚静:清虚安静。恬愉:欢乐。15.下列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悲时俗之迫厄兮,愿轻举而远游”揭示了屈原“远游”的缘由:对恶浊朝廷的迫害充溢悲愤,只得去远游了。B.“遭沉浊而污秽兮,独郁结其谁语!”表现了屈原内心的愤懑:身处污浊黑暗的楚国,独自苦闷却无从诉说。C.“夜耿耿而不寐兮,魂茕茕而至曙”表达了屈原由于自己不被理解,于漫漫长夜之中,孤寂独守直到天明的苦楚。D.“惟天地之无穷兮,哀人生之长勤”采纳联想手法,由天地的无穷无尽,想到百姓辛苦的日子也与天地一样没有终点。16.“内惟省以端操兮,求正气之所由”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看法?(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在《屈原列传》中,作者司马迁对“离骚”一词作出自己的说明的句子是“,。”(2)李白《蜀道难》擅长运用神话和传闻,“________”一句写到了远古的蜀王;“________”一句写到了羲和驾驶的太阳神的车子。(3)《离骚》中写诗人崇尚真理,有着高尚的人格,以君主的政治引路人自居的两句是“,。”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小题。在惯常的印象中,方言经常营造出浓郁的乡土氛围,承载着暖和的家长里短和丰富的风土人情,游子因方言对于乡土有①_______的眷恋。然而今日,在流行语聚集的网络上,方言也突然散发出不小的“感染力”。年轻人中间,夹杂不同方言的闲聊方式越来越流行;方言发音和用词的“土味”不仅不被避讳,反而博得了年轻人的青睐。带有方言特色的表达已成为当今“Z世代”日常社交中②_______的部分。在虚拟空间和公共空间中勇于并勤于运用方言,背后是对乡土文化的认同和自信。某媒体在2024年面对高校学生的一项调查显示,81%的人明确表示喜爱自己家乡的方言,76%的人会不自觉向身边的人“安利”家乡话,近八成“Z世代”表示情愿为家乡话代言。一句方言的身后是一方水土的桑梓之情,是多少“谁不说俺家乡好”的期盼。随着脱贫攻坚取得确定性成功,我国全面进入小康体会。过去的③_______或坐拥“金山银山”,或发展特色产业,都成了丰衣足食的所在。家乡话的自信也因此底气十足了。更多人对方言的看法转变,可能意味着亿万人对祖籍,对人生来源的更坚决自信和更剧烈认同。亿万人的“小家乡”汇成国人的“大家乡”,这份看法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好处良多。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19.文中画双横线句子若改为“人们对方言的看法转变,意味着亿万人对祖籍、对人生来源的坚决自信和剧烈认同”,二者表达效果有何差别?哪一句更好一些?请简要说明。(5分)20.下列各项中,和画波浪线的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B.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C.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D.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21-22题。一般人都会认为,___(1)_____。这是个错觉。我国在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所收集的诗歌中,原来均无标题,现在人们看到的标题都被后人所加。历史地看,诗并非从来就有题,___(2)_____。在诗歌史上,对无题诗的学术评价很高。清代乔亿《剑溪说诗》卷下说:“论诗当论题,魏晋以前,先有诗,后有题,为情造文也;宋齐以后,先有题,后有诗,___(3)____。诗之真伪,并见于此。”王国维《人间词话》说:“诗之《三百篇》十九首,词之五代北宋,皆无题也。非无题也,诗词中之意,不能以题尽之也……诗有题而诗亡,词有题而词亡。”把诗题之有无与先后说成是“诗之真伪”之区分,未免极端;以之论证诗歌创作之每况愈下的趋势,当然也不足取,但两位前贤都把题之先后作为古今诗歌演化的一大关键,则是相当有艺术眼光的。21.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请修改,使语言表达精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变更原意。(3分)22.在上文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6分)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依据要求写作。在中华武术中,进与退都是策略。但人们看到的更多的是进攻的招式,其实武术中的退即躲闪避让,是极其重要的基本功,也是难以驾驭的上乘功夫。不仅在武术中,在生活中我们亦常处在进退之间,对进与退的相识与把握,亦是我们的生活之道。以上材料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索。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语文试题答案1.C【解析】A.范围扩大,“历代法典”错;B.张冠李戴,“法律是道德的主宰,道德是法律的协作和支撑”错;D.说法肯定,原文是说,“为全面推动依法治国供应可资借鉴的法文化支持。”并非“就可以做到全面推动依法治国”。2.D【解析】材料一整体上是“层进式结构”,非“并列式结构”。3.C4.①文章首先以中国法文化的传承为背景,指出对中华传统优秀法文化进行创建性发展和创新性转化的必要性;②接着从以民为本、德法共治、严治官宽养民等三个方面详细阐释中华传统法文化的史鉴价值;③最终总结全文,指出应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借鉴中华传统优秀法文化,全面推动依法治国。5.①“民心向背,德法共治,严治官、宽养民”等法治思想之所以影响深远,在于总结了历史教训,体现了时代的需求,在肯定程度上维护了当时的稳定。②党的二十大报告中的思想与举措符合时代形势,符合人民的要求,必将有助于充分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6.C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实力。C.“是作者怜悯裁缝境况艰难,所以特意多给一些钱”错误,选项说法强加因果。作者多给他一点钱,是对裁缝的守时尽力心存感谢,想以此略表心愿。7.A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的实力。A.“文章以‘不变’反衬‘变’”错误。选项说法主客颠倒,文章其实是以“那些衣冠人士”的变来反衬一般老百姓的不变,前者为客,后者为主。8.①这件夹衣是那位裁缝放弃了休息时间,连夜赶制出来的,凝合着他的心血。②这件夹衣体现了裁缝仔细守时的优良品质,让作者心生感动。③裁缝在了解作者夫妻两人的境况后赶做夹衣,这件夹衣代表着在艰难境况下人与人之间的理解和温情。9.①风景方面:“微光”指漓江山水等自然景物赐予作者的启示,人事虽变更,自然却永恒。在抗战最艰难的时期,是山水维系了作者向上的心情,使作者忍耐,信任抗战必胜。②人物方面:“微光”指像裁缝那样的一般劳动者赐予作者的启示,他们仔细负责、不计酬劳、恪守信用、待人恳切的品质不因外界环境、时代而变更,滋养了作者的心灵,令作者感动欣慰。10.(3分)A11.(3分)C(坐北朝南)12.(3分)B13.(8分)【参考答案】(1)(我)到了以后,房屋损毁不能居住,就向郡府报告,借户部巡察使的府第来居住。(4分。“既”“敝”“假”各1分,大意1分)(2)让(我)能够归隐田园,修缮祖先破旧的房屋,再布置一间只有四面墙的简陋的房间居住在那里。(4分。省略句、“归伏”“治”各1分,大意1分)14.(3分)【参考答案】①被繁忙的公务束缚;②不能脱身离开;③自身德行不够。[每点1分,答出三点给3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文言文参考译文】我因为获罪被贬,担当监察筠州的盐酒税之职,还没到那里,天就下起大雨,筠州大水泛滥,沉没了南边的街市,又漫上北边的岸堤,冲垮了刺史府的门。盐酒税所的房屋,正好接近江边,水灾尤其严峻。我到了以后,房屋损毁已经不能居住,就向郡府报告,恳求借户部巡察使的府第来居住。这年的十二月,才支立起倾斜的房子,修补倒塌缺损的墙壁,开拓听事堂的东面的土地建了东轩,种了两株杉树,一百棵竹子,想把它作为宴乐休息的场所。然而盐酒税的事务过去靠三个官吏共同完成,我刚到这里,其中的两个人正好都卸职离去,于是事情都交付我一人。白天,我就坐在市场上,处理卖盐、卖酒、交易猪、鱼之类的税收事务,与市场上的买卖人争辩尺寸的小利,来尽自己的职责;晚上回来,力倦神疲,就昏昏沉沉地睡着了,不知道夜晚过尽、黎明已至;早晨又要出去料理这些杂务,始终不能够在所谓的东轩安闲生活。每天早上和傍晚,从它的旁边出入,看到它,没有不独自哑然失笑的。以前我年少读书,私下曾经感到惊奇:颜回用竹器盛饭,用瓢饮水,在简陋的街巷居住,别人不能忍受那种苦难,颜回却不变更自己的乐趣。我认为,虽然他不想做官,但是做个看门打更的差事也是可以养活自己的,而且对学习也没有什么妨害,何至于因贫困而窘况受辱、令自己受苦到这种地步呢?等我来到筠州,为盐米这些琐事操劳劳碌,没有一天可以休息,虽然想抛弃尘俗的琐事,摆脱繁杂事务的束缚,让自己能够回到那能修养道德的场所去,却每每因事务缠身而不得不留下,这样以后才知道颜回心甘情愿于贫困卑贱,不愿谋求一斗一升的俸禄来养活自己的缘由,实在是因为这种事情妨害学习的原因啊。唉!读书人当他没听闻深刻道义,简单沉迷于权势利益之中,把财帛子女都看得很重,自己把这些当成乐趣。等到他依据义理去追求道义,摆脱虚华的形式而领悟真正的人生道理,就会做事从容,得心应手,连天地之大事、生死之变更都可以置之不顾,何况其他更渺小的事情呢?所以他的欢乐,足够让他看轻贫困饥饿却毫无怨恨,即使是坐北朝南的帝王也不能比他更欢乐,这样的境界也许非有德之人不能达到吧。我正诚意实意地想要磨洗掉污浊,仰慕圣人贤者的品德,希望达到他们的万分之一,但我也知道自身德行不足,想差不多达到颜回之乐的境界,难以实现也是天经地义的吧!我已经因贬谪而来到这里,虽然受到职事的束缚,依照这种情势无法离开,只是希望时间久了,世人或许会怜悯怜悯我,让我能够归隐田园,修缮祖先破旧的房屋,再布置一个只有四面墙壁的简陋的房间居住其中,然后追求颜回安贫乐道的志趣,重拾当年建立东轩的初衷,得以优哉游哉地生活以至不知老之将至。然而,这些美妙的事情也并不是我现在所敢奢望的啊。15.D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的实力。D.“百姓辛苦的日子也与天地一样没有终点”错误,“哀人生之长勤”指哀叹人生的辛苦坎坷,这里指自己不被理解,仕途艰辛。故选D。16.①自我反省,坚持操守;②不断地追求,探究真理。【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评价作者的观点看法的实力。要理解诗句中表达的诗人的情感看法,就要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抓住其中的关键词,然后并结合诗人的思想品行、精神追求等加以分析即可。句中“内惟省”“端操”和“求正气”意思是对内自省、坚守正道节操、探求真理,由此可知“内惟省以端操兮”表达的诗人的情感看法是自省、坚守正道的高洁品性;“求正气之所由”表达的诗人的情感看法是追求真理、上下求索的精神。参考译文:悲愤于世俗对人的迫害啊,真想飞升登仙到远处周游。禀性鄙陋又没有依靠啊,怎能得人援引上天周游?处在污浊黑暗的尘世啊,独自苦闷向谁去倾诉?漫长的黑夜里心事重重不能安眠啊,孤寂独守直到天明。想到天地的无穷无尽啊,哀叹人生的坎坷苦辛。过去的事我没能赶上啊,将来的事我难以知闻。我徘徊不定思绪遥远啊,惆怅失意心气不顺。神志恍惚而心神不定啊,心中愁苦而悲伤愈增。突然间魂灵飞散不复返啊,只留下枯槁的肉体身形。自我反省以端正操守啊,寻求天地正气从何而生。我清虚安静以安稳自乐啊,淡泊无为而怡然自得。17.(1)“离骚”者,犹离忧也。(2)蚕丛及鱼凫;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3)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18.①魂牵梦萦/魂牵梦绕/刻骨铭心/牵肠挂肚;②必不行少/不行或缺;③穷乡僻壤/穷山恶水/不毛之地本题考查学生正确运用成语的实力。①处,此处是说方言给游子带来的眷恋感,突出更剧烈的牵挂,可用“魂牵梦萦”“魂牵梦绕”“刻骨铭心”“牵肠挂肚”一类的成语。魂牵梦萦(魂牵梦绕):形容万分思念。刻骨铭心:铭刻在心灵深处:形容记忆深刻,难以忘却。牵肠挂肚:形容特别惦念,放心不下。②处,文中强调“带有方言特色的表达”的重要性,已经成为“Z世代”日常社交中不行缺少的要素。可以填“必不行少”或“不行或缺”。必不行少:肯定须要的。不行或缺:表示特别重要,不能有一点点的缺失,不能少一点。③处,语境中强调贫困,对应后文的“丰衣足食”,可以填“穷乡僻壤”“不毛之地”或“穷山恶水”一类的成语。穷乡僻壤:指贫困落后、荒远偏僻的地方。穷山恶水:指贫瘠偏僻的荒山;水质不良未曾治理的河流。形容恶劣的自然条件。不毛之地:不生长草木庄稼的荒地;形容某地荒芜、贫瘠。19.原句的表达更好。①“更多人”能够显示出“对方言的看法转变”的人在数量上的变更,“更坚决自信”“更剧烈认同”中的“更”字表示在原有基础上程度的加深。③“可能”表揣测、推断,原句中运用“可能”表示后文的结论属于作者的推想,增加了表达的严谨性。20.D本题考查学生辨析修辞手法的实力。原句用“水土”“桑梓”代指家乡,运用了借代手法。A.比方,把月光比作流霜。B.比拟,“瘦蛟舞”指瘦蛟也翩翩起舞乐悠悠,一个“舞”字把瘦蛟赐予了人的行为。C.夸张,意思是:天姥山高耸入云,连着天际,横向天外;山势高峻超过五岳,遮掩过赤城山。其中的“连天”“向天横”“拔五岳”“掩赤城”是夸张。D.借代,“铁衣”代指戍卒,“玉著”代指思妇。与原句修辞手法相同。21.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所收集的诗歌,原来均无标题,现在人们看到的标题都是被后人加上去的。(原句有两处语病:一是半途易辙,二是句式杂糅)22.①诗都有标题;②无题也是我们诗歌的传统;③为文造情也23.写作审题:这是一道引语式材料作文题。材料首先介绍了中华武术中的进与退,指出一般人看到的招数是进攻,其实退让和进攻都很重要。尤其是被人忽视的“退”,更是一种上乘功夫。然后指诞生活中亦有进有退,我们需对它们有正确的相识并能处理好两者关系。命题者意在引导学生作文时关注生活,并辩证地看待生活生活中的退与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