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期末试题汇编:语言文字运用Ⅱ_第1页
高一语文期末试题汇编:语言文字运用Ⅱ_第2页
高一语文期末试题汇编:语言文字运用Ⅱ_第3页
高一语文期末试题汇编:语言文字运用Ⅱ_第4页
高一语文期末试题汇编:语言文字运用Ⅱ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语言文字运用Ⅱ广西百色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只见云气氤氲来,飞升于文殊院、清凉台,飘拂过东海门、西海门,弥漫于北海宾馆、白鹅岭。如此之漂泊无定,若许之变化多端。①毫秒之间,景物不同;同一地点,A。②一忽儿阳光普照,一忽儿雨脚奔驰。③整个的公园,藏在其中。④几枝松,几个观松人,溶出溶入;一幅幅,有似古山水,笔意简洁。而大风呼啸,摇撼松树,如龙如风,显出它们矫健多姿。它们的根盘入岩缝,和花岗石一般颜色,一般坚贞。它们有风修剪的波浪形的华盖;它们因风展开了似飞翔之翼翅。从峰顶俯视,它们如苔藓,披覆住岩石;从山腰仰视,它们如天女,B。沿着岩壁折缝,一个个的走将出来,薄纱轻绸,露出的身段翩然起舞。而这舞松之风更把云雾吹得C,令人眼花缭乱。20.请在文中ABC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21.“却永有云雾,飘去浮来;”出现的位置最合适的是(

)A.①处 B.②处 C.③处 D.④处22.把画波浪线部分的“溶出溶入”改为“时隐时现”,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请简要分析。20.A瞬息万变

B亭亭玉立

C千姿百态21.C22.①“溶出和溶入”与“时隐时现”都能表现出松、观松人随着云雾的飘拂而出现或隐没的状态,溶出和溶入写出了渐变的过程,能更好地表现云雾的动态。②“溶”可以表现云雾的湿润感,又可以表现古山水画晕染的特点,与后文照应,效果更好。

【解析】20.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A处,语境说“毫秒之间,景物不同”,此处强调变化快,可用“瞬息万变”。瞬息万变:形容变化很快、很多。B处,语境把松树比作“天女”,形容其姿态挺拔美好,可用“亭亭玉立。亭亭玉立:形容女子身材细长。也形容花木等形体挺拔。C处,“令人眼花缭乱”表明舞松之风更把云雾吹得姿态多样,可用:千姿百态。千姿百态:形容姿态多种多样或种类十分丰富。21.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句子衔接的能力。①处前后句讲的是云气,云气即云雾,“却永有云雾”置于此处不衔接,排除A;②处之后写的是阳光和雨脚,云雾“飘来浮去”与之不衔接,排除B;③处前讲“阳光”“雨脚”,③处后为“藏在其中”,“其”指代的是“云雾”,所以要插入“云雾”的描写,排除D。故选C。2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句子表达效果的能力。“溶出溶入”包含“溶出”和“溶入”两种状态,有变化的过程在里面;结合“几枝松,几个观松人,溶出溶入”可知,表现出松、观松人在云雾中出现或隐没的状态,写出了景物的变化。而“时隐时现”只能表现出松、观松人的出现或隐没的状态。没有变化之态。“溶”表现出云雾的湿润感,符合云雾的特征,给人一种山水画晕染的美感;与下句“一幅幅,有似古山水”的画面协调一致。而“时隐时现”则缺少这种美感。广西河池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李大钊在解释“中华”之为“中”的时候,不但指出在空间上的意义,“中者,宅中位正之谓也”,A,“旷观世界之历史,古往今来,变迁何极!吾人当于今岁之青春,画为中点”。也就是说,在过去、现在、未来的时间向度中,B,一方面超越过去,另一方面创造未来。这样一种充满理想又脚踏实地的“中国观”,应该是中国梦的重要内容。在李大钊的思想中,“中”不仅可以做时空上的理解,而且可以做义理上的理解。李大钊是一个表面上非常温和的人,同大家一接触,人人都对他有好感,实际上骨子里头他也是很激烈的。这个伟大生命不惜牺牲自己而为之激烈奋斗的,恰恰是一个友爱而讲理的社会,一个不偏激不极端的国家。①李大钊的思想或许可以这样来表述:②我们心目中之所以叫“中国”,③虽然是因为它地处中心,④也因为,⑤第一,它注重当下而弃往迎来;第二,它道守中庸而不走极端——中国,因此是一个生机勃勃的“中道之国”。21.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22.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有两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21.A还要在时间上体会“时中之旨”;B要以今天为起点22.②处,修改为“我们心目中的中国之所以叫‘中国’”;③处,修改为“不仅是因为它地处中心”。【解析】21.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第一处,依据“不但指出在空间上的意义”“旷观世界之历史,古往今来”推断“中”还包括有时间意义上的“中”的意旨,故可填写“还要在时间上体会‘时中之旨’”。第二处,依据“一方面超越过去,另一方面创造未来”推断在“过去、现在、未来的时间向度中”应该以现在(今天)为立足点和起点,故可填写“要以今天为起点”。22.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②处,成分缺失,修改为“我们心目中的中国之所以叫‘中国’”;③处,关联词语搭配不当,从后面“也因为”可知,前面应是“不仅因为”,“虽然”修改为“不仅”。广西玉林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小满一过,阳光变得火热,芒种牵着小满的手风风火火奔跑而来。①清晨,父亲扛起锄头走向田间,开始了一个夏天的故事。说起芒种,父亲就会讲起二十四节气,父亲没有文化,但是讲起来却A。父亲每年种地都会念叨“谷雨到小满,种啥都不晚”“过了芒种,不可强种”。父辈们就是靠这种时令的指导,一辈又一辈进行着农业生产。②在我的记忆里,到了芒种,一般大田作物就不能再种了,可以种一些晚熟品种,比如有一种传统的玉米品种叫白头霜,不是杂交品种,可以年年留种,而且口感好、生长期短,可以用来补苗。③父亲说五谷杂粮的播种也是有规律的,谷子在谷雨到小满可以随便种。而糜子生长期短,要在芒种到来时再种,根据父亲的经验,不可种太早,否则秋天太早成熟,会被麻雀吃光。④芒种就是开铲的号角,父亲从不敢怠慢,每天扛着锄头在田间地头忙活。因为北方气候寒冷,即使已经伸夏,早晚天气仍然很冷,不敢脱掉棉衣,天气B,随时都可能变天降温,芒种飘雪的极端天气也不是没有过。老百姓的经验是直到夏至才可以不拿棉衣。父亲C,“两头不见太阳”,一个夏天都在和杂草较量,直到立秋后放了秋垄之后挂锄,铲地的任务才算结束。2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22.下列句子中的“靠”与文中加点的“靠”,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小刚这个人老实,靠得住。 B.他太困了,靠着椅子打盹儿。C.大家注意了,船快靠岸了。 D.记住了,学习全靠自己的努力。23.“芒种开了铲,夏至不拿棉。”这句农谚出现的位置,最恰当的是(

)A.①处 B.②处 C.③处 D.④处21.A:头头是道

B:反复无常

C:起早贪黑22.D23.D【解析】21.本题考查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准确运用成语的能力。A处,根据前面的提示以及后面的语境可知此处是强调父亲虽然没有多少文化,但能够说出有道理的话,条理清晰,所以此处可填写“头头是道”。头头是道:形容一个人说话做事很有条理。B处,根据语境对天气的描写,此处可填写“反复无常”。反复无常:经常变化没有稳定状态,形容情况变来变去没有准确的时候。C处,根据后面语境“两头不见太阳”可知此处强调父亲起得早,归得晚,辛苦劳碌,所以此处可填写“起早贪黑”。起早贪黑:形容人辛勤劳动。2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词语含义的能力。文中的“靠”是动词,依靠。A.是动词,信赖。B.是动词,把物体凭借别的东西的支持立着或竖起来。C.是动词,接近。D.是动词,依靠。故选D。23.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句子衔接的能力。“芒种开了铲,夏至不拿棉”的意思与文章最后一段的内容相契合。故选D。广西钦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语文试题(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野火是自然界生态循环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地球在生命出现之前,大气层也会电闪雷鸣。在4亿多年前的志留纪末期,地球上出现了陆生植物后,①,时不时地熊熊燃烧起来,与陆地生态系统伴生至今。现在,全球每年约有3%的陆地面积要经历一场野火。野火是纯粹的反面角色吗?在科学家看来,野火②,关键在于是否适度。大规模的野火,会直接烧死大量生物,破坏地表植被,影响地表径流,导致水土流失。大规模的野火还会排放大量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气体以及有毒物质,造成大气成分的改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整个区域的温度和气候条件。但是,一个生态系统时间久了,会产生一些优势物种,遏制其他物种的生存。蔓延的野火,就如同生态系统的一次大洗牌,让原本弱势的物种发展起来,从而促进生物多样性的发展。2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22.结合第二段内容概括野火的作用,要求使用转折关系的复句,不超过60个字。21.①野火终于在地表找到了可燃物

②对生态系统的作用有好有坏22.野火虽然会烧死大量生物,破坏地表植被,导致水土流失,甚至影响区域的温度和气候,但也能促进生物多样性的发展。【解析】21.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①文中说到地球在生命出现之前,大气层也会有电闪雷鸣,但是没有出现野火,地球上出现了陆生植物之后,野火时不时地燃烧起来,说明野火是闪电在地表找到了可燃物,可填“野火终于在地表找到了可燃物”。②后文说到“关键在于适度”,然后分析了大规模野火的危害,但是一个生态系统时间久了,会产生一些优势物种,遏制其他物种的生存时,蔓延的野火又能促进生物多样性的发展,所以,野火对生态系统的作用有好有坏,可填“对生态系统的作用有好有坏”。22.本题考查学生压缩语段以及选用句式的能力。第二段说到野火对生态系统的作用。先说到野火对生态系统不利的一面,如烧死大量生物,破坏地表植被,影响地表径流,导致水土流失,甚至影响整个区域的温度和气候条件。然后说到蔓延的野火对生态系统有利的一面,能够促进生物多样性的发展。用表示转折关系的复句来概括,可以将不利和有利的两方面用转折词“但是/却”连接起来。可概括为:野火虽然会烧死大量生物,破坏地表植被,导致水土流失,甚至影响区域的温度和气候,但也能促进生物多样性的发展。广西示范性高中2023—2024学年度下学期期末考试高一语文试题(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3小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2题。到了瓦屋山下,我对其仍然没有多少直观印象,连续几天阴雨,让雨雾把它的面目遮掩得严严实实。既然远观不到瓦屋山的宏观形态,那就进山里去吧,深入腹地,融入其间,反倒可以与山更为亲近。雨雾中目光受阻,正好可以不犯“好高骛远”的“错误”,可以慢慢地、细细地品评眼前和身边的事物。譬如花木。瓦屋山植被茂密,花木科目繁多,最有名的当属杜鹃花。杜鹃花到处都有,像瓦屋山这样规模巨大和气派非凡的却十分鲜见。我素来对花花草草没有兴趣,但瓦屋山的杜鹃花却让我摒弃了偏见,让我不能对它们熟视无睹。

说到杜鹃花,自然会想起一种叫杜鹃的鸟,想起杜鹃鸟滴血染红杜鹃花的传说,也会想起鉴湖女侠秋瑾“杜鹃花发杜鹃啼,似血如朱一抹齐”的诗句来。作为知识女性,她的生命就像怒放的杜鹃花;作为仁人志士,她又是血沃大地的杜鹃鸟。20.文中三个重叠形式“严严实实、慢慢、花花草草”,请说说它们和“严实、慢、花草”相比,语意上各自有什么不同。(3分)答:21.对文学作品来说,标点标示的停顿,有时很有表现力。请简要分析文中画横线部分的逗号是怎样增强表现力的。(4分)答:2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了何种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构成及表达效果。(3分)答:20.①三个重叠词语“严严实实、慢慢、花花草草”与“严实、慢、花草”相比,语意得到了强化:“严实”表现雨雾细密,重叠之后,更能突出雨雾之细密,瓦屋山的能见度之低,遮挡了“我”的视线。②“慢”指“我”品评事物很细致,重叠之后,更能突出“品评”的慢速程度。③“花草”指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