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期末试题汇编:文学类文本阅读_第1页
高一语文期末试题汇编:文学类文本阅读_第2页
高一语文期末试题汇编:文学类文本阅读_第3页
高一语文期末试题汇编:文学类文本阅读_第4页
高一语文期末试题汇编:文学类文本阅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文学类文本阅读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无字碑王平中张总来到安岳连云山,仰着头从峡谷底向山顶张望,慢慢地将脸仰成平面,载着的帽子忽地掉在了地上,才看到一条线似的天空。张总的心冷了半截,在这个地方投资,又没公路,要想在此发展难呀。陪同的安岳老区建设促进会郭会长见状,不再提投资之事,对张总微微一笑说,我们这儿有座“神仙坟”,很值得一看。神仙坟?不外乎唬唬外人吧,有什么好看的?张总摇了摇头。这座坟不是唬人的,里面埋着一位红军战士。埋着一位红军战士?张总一下子肃然了。1935年7月,中央红军长征来到四川,一位红军战士受伤后与部队走散了,来到安岳,被当地村民藏在地窖里。后来民团探到了消息,将村民赶到村口。村民不愿交出红军战士。民团团长咆哮说如不交出红军战士,就要烧光村子、杀光村民……就在这危急之时,那位红军战士从地窖里走了出来,面对凶恶的民团,毫不畏惧,对乡亲们说,我们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红军,是为穷苦人打天下的。就是我死了,也会护佑你们……张总眼里充满敬意。民团枪杀那位红军战士后,不准村民们掩盖尸体。是夜,电闪雷鸣,狂风暴雨。第二天,人们看到一堆沙丘将红军战士掩埋了。村里人都说,是暴雨从山上冲下的泥沙自然将红军战士掩埋的。应该是村里人趁着暴雨将那位红军战士掩埋的吧?张总问道。反正没有人承认。即使是,也不会有人承认的。后来,这里发生了一件奇事。郭会长看着张总久久不语。什么奇事?张总按捺不住了。不久,一位村民说,他多日咳嗽不止,迷糊中有位仙人立于床前,对他说,村外的沙丘上有艾蒿,开水泡后饮之即愈。翌日,此人来到掩埋红军战士的沙丘旁,果然看到沙丘上有一株艾蒿,遂掐尖摘叶,回家泡水饮之,果真病愈。这个村民还说,仙人说这座坟是天葬的,如果谁毁了,必遭天谴,灭门绝后。那时人们对神灵是敬畏的。团丁听了,自然不敢毁坟。这座坟因此得到保存。这是村民为保护红军战士坟墓故意编撰的故事吧?张总说。也许是吧。后来,村里人受伤了,或发烧了,或家中有蚊虫了,将坟上的艾蒿割回去捣烂敷之,或煎水服之,或炆火熏之,那些人受伤好了,烧退了,家中蚊虫灭了。村里人都说那是红军战士在护佑他们。于是他们将此坟称为“神仙坟”,并在坟前立碑,因不知道红军战士姓名,碑上没有刻字,对外称为“无字碑”,暗地叫“红军碑”。即使知道红军战士名字,也不敢刻他姓名的吧?张总说。是的。后来,村里人每到红军战士的祭日,都要到坟前祭拜。张总闻言,眼里亮光闪闪,激动地对郭会长说,我们也去祭拜祭拜吧。张总一行来到峡谷口,果然看到一坟丘,其上长满了郁郁葱葱的艾蒿,微风吹过,艾蒿弯腰点头,似对他们到来的欢迎。张总顿时盈满泪水,对着坟墓和石碑,扑通一声跪了下去,双手合十,恭恭敬敬作了三个揖。张总从坟前站起来,对郭会长说,这两天我在附近走了走,看到这里群众还不富裕,特别是上山下山全靠步行,制约了产业发展。我回去后,立即安排,先修建从峡谷到山顶的盘山公路,再组织村民栽种艾蒿。种植艾蒿?郭会长有些不解。其实艾蒿清热解毒,是一种中药材。我这次来很受启发,发展这个产业,既带领村民共同致富,也是群众意愿,更是继承先烈遗志吧?郭会长闻言,紧紧握着张总的手说,我代表老区人民感谢你。说感谢的应该是我!张总说,你知道吗?我爷爷也是一位红军战士,长征时牺牲了,至今还没有找着尸骨。这次看到老区人民为无名红军战士修坟树碑,虽然是无字碑,但他们年年去祭拜,相信牺牲的烈士都能含笑九泉了,因为这些烈士永远活在人民心中。(选自《资阳日报》)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仰着头从峡谷底向山顶张望”“才看到一条线似的天空”“心冷了半截”等细节描写,暗示了安岳老区的闭塞、贫穷和落后。B.当地村民把红军战士藏在地窖里,宁死不愿交出;危急之时,红军战士走出地窖保护百姓,表现出浓浓的军民鱼水情。C.相信梦中仙人的话,采坟上艾蒿治病,病好了说是红军战士在护佑他们,这些都反映了当时人们对神灵的敬畏和迷信。D.“盈满泪水,对着坟墓和石碑,扑通一声跪了下去,双手合十,恭恭敬敬作了三个揖”表明了张总内心的感动和敬佩之情。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插叙“神仙坟”由来时,用语言、动作、环境等描写手法烘托出一位具有悲剧色彩的英雄人物形象。B.小说情节主要通过郭会长回忆展开,将历史和现实、虚幻和真实串联起来,行文自由灵活又跌宕起伏。C.张总的心理和神情多次变化,构成小说的线索,既推动了情节的发展,也使人物的形象更真实而立体。D.小说结尾写到张总的爷爷也是一位牺牲了的红军战士,照应前文“张总一下子肃然了”,同时也升华了主旨。8.红军战士牺牲后,“这里发生了一件奇事”,请结合全文分析这件“奇事”的作用。9.小说的标题“无字碑”有着丰富的内涵,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答案】6.C7.B8.①丰富文章内容,突出小说主题,奇事是对红军战士牺牲后情节的补充,使文章内容更加丰富,突出了“军爱民、民拥军”的主题;②结构承上启下,使情节更跌宕,照应了前文红军战士牺牲时说的话,又为下文张总决定“组织村民栽种艾蒿”作铺垫;③“奇事”增添了神秘色彩,引发读者阅读兴趣,用“仙人”等有神秘色彩的元素增添了故事的可读性。9.①“无字碑”指的是红军战士坟墓上竖的一块没有字的碑;②对外称为“无字碑”,暗地叫“红军碑”,象征着红军战士英勇无畏,一心为民的精神;③“无字碑”是百姓对红军感念的寄托,是对所有“为穷苦人打天下”“护佑百姓”的军人的讴歌与礼赞;④“无字碑”表现了百姓对军人永远的怀念与崇敬,升华了“军爱民、民拥军”“军民鱼水情”的主题。【解析】【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C.“都反映了当时人们对神灵的敬畏和迷信”错误。根据文中“那时人们对神灵是敬畏的。团丁听了,自然不敢毁坟”“这是村民为保护红军战士坟墓故意编撰的故事吧”“也许是吧”,可知,这是村民为保护红军战士坟墓故意编撰的故事,体现了村民对红军战士“为穷苦人打天下的”感念。故选C。【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B.“主要通过郭会长回忆展开”错误。文章以郭会长、张总的对话为主要情节展开。故选B。【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重要情节的作用的能力。某一情节的作用可以从情节、人物、主旨、效果等方面分析。从情节上,文中的奇事是指一位村民多日咳嗽“掐尖摘叶,回家泡水饮之,果真病愈”一事,与上文红军战士牺牲时说“我们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红军,是为穷苦人打天下的。就是我死了,也会护佑你们……”相照应;为下文张总决定“组织村民栽种艾蒿”“既带领村民共同致富,也是群众意愿,更是继承先烈遗志吧”作铺垫,承上启下,互相呼应,使文章情节完整、跌宕。从主旨上,奇事是对红军战士牺牲后情节的补充,“那些人受伤好了,烧退了,家中蚊虫灭了”“将此坟称为‘神仙坟’”“对外称为‘无字碑’,暗地叫‘红军碑’”,丰富了文章内容。同时,“村里人每到红军战士的祭日,都要到坟前祭拜”“张总……扑通一声跪了下去,双手合十,恭恭敬敬作了三个揖”“艾蒿清热解毒,是一种中药材……既带领村民共同致富,也是群众意愿,更是继承先烈遗志吧”,“坟上的艾蒿”联系了村民与红军、安岳老区与张总,无论是革命战争年份,还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军民一家亲的主题永不更改,使文章军爱民、民拥军的主题更加突出。从效果上,将红军战士的坟墓说成“神仙坟”“是暴雨从山上冲下的泥沙自然将红军战士掩埋的”“说这座坟是天葬的,如果谁毁了,必遭天谴,灭门绝后”等内容,用“仙人”“天葬”“神灵”增添了故事的神秘色彩,形成波澜,更具可读性,引发读者兴趣。【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标题的含义和作用的能力。分析文章标题的含义可以从表层、深层、主旨等方面分析。从表层上,“无字碑”是红军战士坟墓上竖的一块没有字的碑,“因不知道红军战士姓名,碑上没有刻字,对外称为‘无字碑’”。从深层看,“对外称为‘无字碑’,暗地叫‘红军碑’”,“无字碑”是对红军战士“面对凶恶的民团,毫不畏惧……是为穷苦人打天下的。就是我死了,也会护佑你们”的精神的象征,体现其勇敢无畏、爱民为民的精神和情怀。同时,“村里人每到红军战士的祭日,都要到坟前祭拜”,“年年去祭拜,相信牺牲的烈士都能含笑九泉了,因为这些烈士永远活在人民心中”由个人到群体,由祭拜一位红军战士到祭拜所有牺牲的红军战士,“无字碑”是百姓对红军的怀念、感激的象征,是对红军的赞美与歌颂。从主旨上,过去,“无字碑”是老乡与红军之间相互爱护的象征;现在,“无字碑”是张总对老区的一片深情,“既带领村民共同致富,也是群众意愿,更是继承先烈遗志吧”,时间在变,不变是的百姓对军人永远的怀念与崇敬,代表的是“军爱民、民拥军”“军民鱼水情”的主题。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衡齐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孩子的力量列夫·托尔斯泰“打死他!……枪毙他!……把这个坏蛋立刻枪毙!……打死他!……割断凶手的喉咙……打死他!……打死他!”人群大声叫嚷,有男人,有女人。一大群人押着一个被捆绑的人在街上走着。这个人的身材高大,腰板挺直,步伐坚定,高高地昂起头。这是一个在人民反对政府的战争中站在政府一边的人。他被抓获,现在押去处决。“有什么办法呢!力量总不在我们一边。有什么办法呢?现在是他们的天下。死就死吧,看来只能这样了。”他想,耸耸肩膀,对人群不断的叫嚷报以冷冷的一笑。“他是警察,今天早晨还向我们开过枪!”人群嚷道。但人群并没有停下来,仍押着他往前走。当他们来到那条横着昨天在军警枪下遇难者尸体的街上时,人群狂怒了。“不要再拖延时间!就在这儿枪毙那无赖,还把他押到哪儿去?”人群嚷道。被俘的人阴沉着脸,只把头昂得更高。但领头的人决定把他押到广场上去,去那里解决他。离广场已经不远,在一片肃静中,人群后传来一个孩子的哭叫声。“爸爸!爸爸!”一个六岁的男孩边哭边叫,推开人群往俘虏那边挤去,“爸爸!他们要把你怎么样?等一等,等一等,把我也带去,带去!……”孩子旁边的人群停止了叫喊,他们仿佛受到强大的冲击,人群分开来,让孩子往父亲那边去。“瞧这孩子多可爱啊!”一个女人说。“你要找谁呀?”另一个女人向男孩俯下身去,问。“我要爸爸!放我到爸爸那儿去!”男孩尖声回答。“你几岁啊,孩子?”“你们想把爸爸怎样?”男孩问。“回家去,孩子,回到妈妈那儿去。”一个男人对孩子说。俘虏已听见孩子的声音,也听见人家对他说的话。他的脸色越发阴沉了。“他没有母亲!”他对那叫孩子去找母亲的人说。男孩在人群里一直往前挤,挤到父亲身边,爬到他身上去。人群一直叫着;“打死他!吊死他!枪毙坏蛋!”“你干嘛从家里跑出来?”父亲对孩子说。“他们要拿你怎么样?”孩子问。“你这么办。”父亲说。“什么?”“你认识卡秋莎吗?”“那个邻居阿姨吗?怎么不认识。”“好吧,你先到她那儿去,待在那里。我……我就来。”“你不去,我也不去。”男孩说着哭起来。“你为什么不去?”“他们会打你的。”“不会,他们不会的,他们就是这样。”俘虏放下男孩,走到人群中那个发号施令的人跟前。“听我说。”他说,“你们要打死我,不论怎样都行,也不论在什么地方,但就是不要当着他的面。”他指指男孩,“你们放开我两分钟,抓住我的一只手:我就对他说,我跟您一起去溜达溜达,您是我的朋友,这样他就会走了。到那时……到那时你们要怎么打死我,就随你们。”领头的人同意了。然后俘虏又抱起孩子说:乖孩子,到卡秋莎阿姨那儿去。”“你呢?”“你瞧,我同这位朋友一起溜达溜达,我们再溜达一会儿,你先去,我就来。你去吧,乖孩子。”男孩盯住父亲,头一会儿转向这边,一会儿转向那边,接着思索起来。“去吧,好孩子,我就来。”“你一定来吗?”男孩听从父亲的话。一个女人把他从人群带出去。等孩子看不见了,俘虏说:“现在我准备好了,你们打死我吧。”这时候发生了完全意想不到和难以理解的事情。在所有这些一时变得残酷,对人充满仇恨的人身上,同一个神灵觉醒了。一个女人说:“我说,把他放了吧。”“上帝保佑,”又一个人说,“放了他。”“放了他,放了他!”人群叫喊起来。刚才还在憎恨群众的他,竟双手蒙住脸放声大哭起来。他是个有罪的人,但从人群跑出去,却没人拦住他。(选自《哈吉穆拉特》)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被捆绑的人”的儿子的出现,使事态发生变化,不仅让警察开始意识到自己的过错,而也使得愤怒的群众生发悲悯情怀。B.“脸色越发阴沉了”表现了警察对儿子的担心,竟双手蒙住脸放声大哭起来”表现了他被谅解后内心的愧疚悔恨以及惊喜之情。C.“同一个神灵”是指亲情与爱,同情和怜悯,也正是孩子对父亲的爱使人们改变了先前的态度,唤醒了人们内心的善良与博爱。D.从警察起初的执拗到最后的落泪,从百姓起初的怒不可遏到最后的宽容谅解,小说在巨大的落差中凸显了人性的力量。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开头写人群大声叫嚷是社会环境描写,既能设置悬念,将读者置身于紧张的氛围中,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也为下文警察出场做铺垫。B.“步伐坚定,高高地昂起头”“阴沉着脸,只把头昂得更高”运用反语,也是动作和神态描写,生动形象地塑造了一个反动政府警察的形象。C.小说运用了大量对话描写。像“好吧,你先到她那儿去,待在那里。我……我就来”,通过父亲的善意谎言和吞吞吐吐的话语,塑造人物形象。D.开头人们的亢奋情绪和愤怒仇恨之情与结尾处人们表现出的宽容善良形成鲜明的对比和强烈的反差,从而突出小说弘扬人道主义的主旨。8.小说中的警察是个怎样的形象?请简要概括。9.“孩子”是本文的关键人物,他的出现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章加以分析。6.A7.B8.①作为父亲,维护孩子尊严,充满父爱温情;②在群众面前冷漠固执高傲,仇恨群众,忠于反动政府;③尚未泯灭人性,最终被群众感化。9.①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孩子的出现使文章情节从起初的剑拔弩张逆转为后来的充满温情,情节跌宕起伏。②使得人物形象更加真实丰满。原本冷漠高傲的警察,也有父爱温情;原本充满仇恨的人们,心底深处却是善良仁爱的。③有利于展现文章主题。孩子的出现促成仇恨双方,改变了先前的态度,突出了文章主题:放弃残酷仇恨,回归友善纯真。黑龙江省鹤岗市萝北县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7月期末考试语文试题(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6~9题。被遗忘的戍者潘灵带路的向导在队伍的前面头也不回地走,全然不顾在暗无天日的丛林里已经行走了五天的殖边队的士卒们。一路上,向导都挥舞着银片似的砍刀,手起刀落处,都是荆棘和藤蔓短促而痛苦的声音。但后来,这些声音被士卒们粗重的鼻息覆盖了。苟延残喘的队伍,显然对这次勘界的前期摸底工作的艰苦程度估计不足,官兵的情绪都越发焦躁不安。队长郝成璧已经失去了前四天的沉着与淡定,一路上像个怨妇一样喋喋不休。麂子关有野人出没,是一个传说,但从来没有被证实过。最早有关野人的消息,是一个猎人从密林里带出来的,说那野人敏捷如猴,速度比风都快,他还指挥着一群猴子。话音未落,头顶就嗖地飞过什么东西,接着就是一个站起活动身子的殖边队队员的一声惨叫。一块飞石,正中他的脑门。尹默君趴在地上,用郝成璧递给他的单筒望远镜眯了眼往模糊人影处看。一个清晰的人从单筒望远镜扑进了他的右眼——是个清朝老兵!不能开枪!尹默君将望远镜从右眼眶移开说。循着石块飞来的方向望去,尹默君看到了那个先前在他单筒望远镜里出现过的清朝老兵,铁塔一样矗立在他的前方,一副威风凛凛、视死如归的模样。尹默君举着白衬衣,向着清朝老兵走,越走越近。近到几米开外的时候,老兵一声暴喝——站住。尹默君立定。老兵用混沌的老眼在尹默君身上扫了一遍后,用沙哑的声音问道,你是何方神圣,为何犯我国境?我是中国人,老爹,他们也是中国人。尹默君边说边回头指了指身后说,他们是省府殖边队的士兵,管理边境的。但老兵摇摇头说,你别想骗人!你连头上的辨子都没有,还冒充国人?辫子?尹默君说,大清都灭亡二十多年了,谁还留辫子?你说啥?老兵一脸惊讶,大清亡了?老爹,尹默君语气肯定地说,亡了,公元一九一一年就亡了,现在叫“中华民国”了。老兵就像被雷击了一下,竟像一截枯木桩一样直挺挺倒在地上了。尹默君见此,将手上举着的树枝和白衬衣一扔,便冲了过去,他将老兵抱在怀里,一边掐着老兵的人中一边紧张地呼唤郝成璧赶紧过来。昏迷的老兵醒了,他半睁的眼角有泪水流出。年轻人,这……还不够荒唐吗?朝廷都没了,我却为它守了二十多年的江山。他吃力地转身,指着前方说,看到了吗?那是麂子岩哨所,我是守兵。老爹,你不该这么想,这哪是朝廷的江山,这是我们中国人自己的江山。你是为国家守江山,不是朝廷。尹默君的话里充满了崇敬。说来话长,老人指了指哨所对郝成璧说,你是长官吧?我带你们去,这哨所,我得亲自交给你们。这个叫赖小四的清朝老兵,对过去的记忆仿佛就是昨天。粮没了,盐没了,你没想着离开?想过,也这么干了。赖小四说,当兵吃粮。理所应当,没吃的,还当个鸟兵?我拍拍屁股走了人,但在森林里走了大半天,傍晚时还是回来了。我想起了我来哨所时给管带的保证;人在哨所在。为了一句承诺的坚守令人动容。我在这里烧荒种地,但第一年种下的苞谷,颗粒无收,青黄不接的时候,就被猴群糟蹋了。一个猎人教给了我捕猴的法子,我布在树上的罗网捕到了猴王。我驯那只猴王,让它臣服于我。后来我成功了,成了它们的王中王。它们不仅不再糟蹋我的苞谷地,还会替我看守它们。我有时无聊了,就学着它们爬树,从一个树梢荡向另一个树梢。但让郝成璧和尹默君没想到的是,当卫生兵和一个殖边队队员去为赖小四剪辫子时,惊恐万分的赖小四惊叫着推开他们,奔进石屋子就操起了他的火铳。他端着火铳奔出屋子,大声喊道,哪个敢剪我辫子,我就要哪个的命。他吸嘴,吹了一声尖厉的口哨。瞬间,先前已销声匿迹的猴群,又出现在哨所的石屋顶上。它们虎视眈眈居高临下地注视着哨所前的殖边队队员们。赖小四哼了一声,我先前看错了你,你这上上下下一身洋人打扮,本不是啥好人。我们真的没有骗你,尹默君诚恳地说,丛林外面,换了人间了。现在没有皇帝,男人也没有长辫子了。你和他们不是对手,更不是敌人,你们都有一个共同身份,都是戍边者。我是绘地图的,我绘出的每条边界线,都有你们的功劳。赖小四似乎被尹默君的话打动了,他指了指那群将哨所团团围住的猴子说,要说功劳,它们也有。那年红发的洋鬼带着一群人,私移我们的界桩,就是被这群猴子撵走的。它们不怕死,红发鬼动用了洋枪,猴子们付出了五条命,但它们却没被吓住,一个个扑上去与洋鬼们又撕又扯,最后他们害怕了,抱头鼠窜,落荒而逃。从那以后,他们再也不敢来私移界桩。现在你们知道这群猴子为啥跟我这么亲了吧?我离不开它们,我陪着它们,哪儿也不想去了。郝成璧趁机走上前,伸出左手将赖小四的火铳夺了下来。赖小四也没抵抗,他有气无力地冲猴群挥了挥手说,散了,散了吧。那群猴子就真的散开了。翌日清晨,尹默君被一阵嘈杂声吵醒了。出事了!郝成璧边说边拉着尹默君走出了哨所。在哨所外的一棵冬瓜树上,吊着一个尸首已经僵硬的人。尹默君一眼就看出是赖小四。他上吊的工具,竟然是他脑后那条又粗又白的长辫子。(有删改)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殖边队在丛林里经过五天艰难跋涉,到达了传说的有野人出没的麂子关,官兵焦躁不安,不料一块飞石来袭,砸中了一名队员。B.做绘地图工作的尹默君发现投掷石块的是一名清朝老兵,面对“闯入者”,清朝老兵表现出一副威风凛凛、视死如归的样子。C.老兵认定尹默君等人是侵略者,因为他们头上没有清朝人的标志辫子。当老兵得知清朝灭亡了,竟然直挺挺地昏倒在地。D.老兵名叫赖小四,在麂子岩哨所戍守了二十多年,曾因给养断绝而选择离开,但因为在森林里走了大半天没走出去而返回了。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小说开头的描写,凸显了麂子岩哨所条件艰苦,没有道路通达麂子岩哨所,向导挥舞着砍刀开路。B.麂子关有野人出没的传说,是否与一群猴子撵走私移界桩的洋鬼们直接相关,文章没交代,但引人遐想。C.赖小四在猎人的指导下捕到了猴王并驯服猴王,让其为己所用,情节显得荒诞和突兀,但读来饶有兴味。D.小说以独特的情节设置讲述了一个“被遗忘的戍者”的故事,一定程度上展现了边疆地区的地域特点。8、留“辫子”对赖小四很重要,捐“门槛”对祥林嫂也很重要。请结合本小说和鲁迅《祝福》分别简要分析“辫子”和“门槛”的丰富意蕴。(5分)9、小说结尾写赖小四上吊自杀,这样的结局安排是否合乎情理?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6分)6.D【解析】“但因为在森林里走了大半天没走出去而返回了”错,依据原文“我想起了我来哨所时给管带的保证:人在哨所在”可知,他因为要坚守自己的承诺,所以返回了。7.C【解析】“情节显得荒诞和突兀”分析不当,小说写赖小四在猎人的指导下捕到了猴王并驯服猴王,让其为己所用,情节符合客观现实,与前后情节内容衔接,并不显得荒诞和突兀。8.①“辫子”是人物身份的标志,头上的“辫子”,标志赖小四是清朝遗民(1分);“辫子”也是赖小四的精神支柱,“辫子”是清朝的象征,他留“辫子”就是效忠清朝,当有人要剪掉他的“辫子”时,他就拼命保护(2分)。②“门槛”是祥林嫂的替身,祥林嫂因改嫁而被歧视和恐吓,她要去土地庙捐一条“门槛”,让人们踩踏,为自己赎罪(2分)。【解析】考查理解分析作品中重要物象丰富意蕴的能力。由“但老兵摇摇头说,你别想骗人!你连头上的辫子都没有,还冒充国人”可知,“辫子”是人物身份的标志,头上的“辫子”,标志赖小四是清朝遗民;由“但让郝成璧和尹默君没想到的是,当卫生兵和一个殖边队队员去为赖小四剪辫子时,惊恐万分的赖小四惊叫着推开他们,奔进石屋子就操起了他的火铳。他端着火铳奔出屋子,大声喊道,哪个敢剪我辫子,我就要哪个的命”可知,“辫子”也是赖小四的精神支柱,“辫子”是清朝的象征,他留“辫子”就是效忠清朝,当有人要剪掉他的“辫子”时,他就拼命保护。由“我想,你不如及早抵当。你到土地庙里去捐一条门槛,当作你的替身,给千人踏,万人跨,赎了这一世的罪名,免得死了去受苦”可知,“门槛”是祥林嫂的替身,联系课文内容可知祥林嫂因改嫁而被歧视和恐吓,她要去土地庙捐一条“门槛”,让人们踩踏,为自己赎罪。9.示例一:赖小四自杀的结局安排合乎情理。①从情节来看,赖小四忠于清朝,清朝灭亡,自杀成了他唯一的结局。②从人物形象看,赖小四是为了一句承诺就坚守二十多年的人,他信守承诺的性格决定了他会为清朝殉葬。③从主题来看,赖小四自杀的悲剧结局引人深思,表达了对时代变迁中的人物命运的关注,也表达了对愚忠的反思。示例二:赖小四自杀的结局安排不合情理。①从情节来看,尹默君告诉赖小四,他们都是为国家守江山,赖小四已完成了自己的守护任务,没有必要自杀。②从人物形象来看,赖小四戍边,要对付的不是“国人”,而是“红发的洋鬼”,他信守承偌,尽到了自己的责任,尹默君对他表达了崇敬,对他的功劳进行了肯定,他没有理由自杀。③从主题来看,赖小四一直坚守职责,在时代变迁中成为“一个被遗忘的戍者”,小说表达了对“戍边者”的敬意。赖小四自杀的结局安排无益于主题表达。【解析】考查鉴赏评价小说结局合理性的能力。可以从人物、情节、主题、读者等角度切入。示例一:赖小四自杀的结局安排合乎情理。从情节来看,由“这个叫赖小四的清朝老兵,对过去的记忆仿佛就是昨天”“哪个敢剪我辫子,我就要哪个的命”可知,“辫子”代表着清朝,赖小四看重辫子就是忠于清朝,清朝灭亡,自杀成了他唯一的结局。从人物形象来看,由“朝廷都没了,我却为它守了二十多年的江山。他吃力地转身,指着前方说,看到了吗?那是麂子岩哨所,我是守兵”“我想起了我来哨所时给管带的保证;人在哨所在”等可知,赖小四是为了一句承诺就坚守二十多年的人,他信守承诺的性格决定了他会为清朝殉葬。从主题来看,由“在哨所外的一棵水冬瓜树上,吊着一个尸首已经僵硬的人。尹默君一眼就看出是赖小四。他上吊的工具,竟然是他脑后那条又粗又白的长辫子”可知,辫子是旧社会的象征,赖小四用自己的辫子自杀,辫子没了,他这个旧时代的人也随之消失了,赖小四自杀的悲剧结局引人深思,表达了对时代变迁中的人物命运的关注;面对尹默君等人的极力劝阻,赖小四表现得很抗拒,他最终自杀的结局也引起了人们对愚忠的反思。示例二:赖小四自杀的结局安排不合情理。从情节来看,由“老爹,你不该这么想,这哪是朝廷的江山,这是我们中国人自己的江山。你是为国家守江山,不是朝廷。尹默君的话里充满了崇敬”等可知,尹默君告诉赖小四,他们都是为国家守江山,赖小四已完成了自己的守护任务,没有必要自杀。由“那年红发的洋鬼带着一群人,私移我们的界桩,就是被这群猴子撵走的。它们不怕死,红发鬼动用了洋枪,猴子们付出了五条命,但它们却没被吓住,一个个扑上去与洋鬼们又撕又扯,最后他们害怕了,抱头鼠窜,落荒而逃”等可知。从人物形象来看,赖小四戍边,要对付的不是“国人”,而是“红发的洋鬼”,他信守承偌,带领猴群兢兢业业地守护着边境,尽到了自己的责任,尹默君也对他表达了崇敬,对他的功劳进行了肯定,因此他没有理由自杀。由“我们真的没有骗你,尹默君诚恳地说,丛林外面,换了人间了。现在没有皇帝,男人也没有长辫子了。你和他们不是对手,更不是敌人,你们都有一个共同身份,都是戍边者。我是绘地图的,我绘出的每条边界线,都有你们的功劳”可知。从主题来看,赖小四一直坚守职责,在时代变迁中成为“一个被遗忘的戍者”,小说表达的是对“戍边者”的敬意,而赖小四自杀的结局安排无益于主题表达。黑龙江省鹤岗市宝泉岭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文本一:六瓣梅刘心武他热爱文学,但从事的却是一种最不需要文学想象力的冷僻的技术工作。他很忙,没有时间阅读任何文学作品。但他会在难得的休闲时间里,同妻女侃文学。也不是对文学进行评论,而是对小说进行复述。他复述的小说,都是几十年前出版的。他的复述极有可听性,甚至可以说具有特殊的魅力。他不单是复述那些小说的情节,他会把细节、对话,乃至某些描写上的精致处,全复述出来。他承认,他复述的某些小说,自己并没有读过。是当年他的老师复述给他的。他在南方一处穷乡僻壤度过从少年往青年蜕变的生命阶段。他所上的那所镇上的中学根本没有成型的图书馆。但是有位曾老师,是从北京去的,曾老师的宿舍里也见不到多少书,但是曾老师肚子里有个图书馆,会把一些书的内容复述给学生。除了在课堂上复述,曾老师还常给他开小灶,复述一些小说给他听。他长大了,要去省城上高中。他伯伯在省城工作,可以给予他经济上的资助和生活上的照顾。他还会考大学,争取考进曾老师就读过的那所大学。跟曾老师告别时并不伤感。那是在曾老师宿舍外的葫芦棚下。结出的葫芦形状很奇特,曾老师说叫做“鹤首”,仔细观赏,从下面膨胀部分往上面细长的部分去联想,确实像是鹤头和鹤喙。曾老师说要送他一件礼物。他本以为是要摘一个“鹤首”给他,没想到却是另外的礼物。什么礼物呢?复述一篇他从未听过的翻译小说。师生二人对坐在葫芦棚下的小竹椅上,他听了终生最难忘的一篇小说。他貌不出众,却娶了一位美丽的妻子。妻子后来跟长大的女儿承认:他追求自己时最具俘获力之处,就是他对小说的复述。女儿也坦言:爱爸爸,最爱的是复述小说时的爸爸。他的妻子从事会计工作,并不阅读文学书籍。他的女儿和他一样,选择了一种无须文学想象力的科技行业。那么多年过去,他所能复述的小说早已讲尽。但是重温熟悉的小说仍是他们生活中的一大乐趣。有时候面对电视机,把几十个频道全搜索过,还是觉得无一可观,于是他们就关闭电视机,往往是女儿求爸爸再复述某篇精彩的小说,爸爸复述起来,当中被女儿打断:“不是这样的,那只跑过草地的狐狸是跛脚的……”爸爸就微笑:“跛脚的吗?对,跛脚狐狸它就……”虽然听过很多遍,女儿还是觉得跟才绽放的鲜花一样芬芳,而妈妈也在一旁边织毛衣边惬意地颔首……女儿交了个男朋友。那小伙子不仅喜欢读小说,也写小说,写了就搁到网络上任人点击阅读。小伙子希望女朋友从网上在线阅读,女朋友却总让他复述。他试着复述,效果很糟。女朋友说:“你讲出来都不精彩,读起来能有味吗?”小伙子就说:“讲和写,听和看,是不能互相取代,也无法类比的。”他女儿从网上下载了小伙子的小说,读过以后复述给爸妈听,爸妈很满意。“其实他写得很臭!”女儿说。“真的吗?”妈妈不信。有一天小伙子跟他女儿说:“你爸给你们讲的,有的是经典,有的算得精品,有的只不过是他个人偏爱。”他听女朋友把从未来岳父那里听来的几篇小说复述给他以后,到网上去搜,没搜出来,就跑到图书馆去借,借到了一篇,印在一本很久没有再版的老书里,那本相当厚的书当年定价居然是0.68元。小伙子把那本书呈现在女朋友面前,拍着封面说:“你自己看吧!人家写的跟你爸和你的复述不对榫啊!”他女儿翻书细读,读完发愣。后来想办法借到不少旧书。书里的小说,跟爸爸的复述,差别都不小。简单来说,是他的复述,似乎更精彩,所增添的,所省略的,所夸张的,所渲染的,所回避的,所凸显的,似乎都是写那小说的作家——有的是人类公认的文学大师——该那么写而竟没那么写的。女儿把这个发现告诉妈妈,谁知妈妈早就晓得:“梅花只有五个花瓣,你爸开的是六瓣梅。他不过是给亲人讲讲,算不得问题。不仅不是问题,实话对你说吧,我当年相中他,这么多年喜欢他,能开六瓣梅,是个关键哩!”不久前曾老师故去了,曾老师儿子根据父亲生前的嘱咐,给他寄来了一个“鹤首”葫芦,上头刻着这样的句子:“不必去当优秀的作家,却一定要当优秀的读者。”(有删改)文本二:法国作家法朗士在《乐园之花》中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书是什么?主要的只是一连串小的印成的记号而已,它是要读者自己添补形成色彩和情感,才好使那些记号相应地活跃起来,一本书是呆板乏味,还是生气盎然,情感是热如火,还是冷如冰,还要靠读者自己去体验。或者换句话说,书中的每一个字都是魔灵的手指,它拨动我们脑纤维的琴弦,而激发出来的声音却与我们心灵相关。”6.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他”复述的都是几十年前出版的作品,只在旧书里才能找到,这与“他”工作很忙、没有时间阅读任何文学作品的生活状况是相应的。B.“他”与曾老师告别时并不伤感,既有“他”要去更广阔天地发展,对未来满怀憧憬的原因,也说明“他”和曾老师在精神上并未分离。C.镇上的中学里没有成型的图书馆,曾老师是从北京来的,相当厚的书当年定价是0.68元,这些描述只意在提示时代背景,丰富文章主旨。D.女儿把男友创作的小说复述得令爸妈都很满意,翻完旧书之后认为爸爸的复述更精彩,这表明女儿已经是曾老师所说的“优秀的读者”。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以“六瓣梅”为题,不仅以“六瓣”之奇特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而且与作品的相关情节照应,形象地表达了主题。B.小说之所以读起来流畅自然,除了因为叙事严谨缜密、语言洗练明快,还因为在情节转换之处都安排了承上启下的句子。C.小说在刻画人物时,不涉及外貌,这可让读者更加关注人物的性格、情感以及才能等,从而帮助读者更深入地了解人物。D.“他”离别是以为会被赠“鹤首”却未得,结尾处才获赠“鹤首”,情节前后呼应,“鹤首”上的赠言有卒章显志之效。8.文本一中的“复述小说”是联结人物情感的关键,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9.文本二中法朗士的观点在文本一中是如何体现的?请简要说明。【答案】6.C7.B8.①“他”复述小说收获了爱情,并让妻子多年来一直爱“他”。②“他”复述小说收获了亲情,得到女儿的挚爱。③“他”与曾老师因复述小说而结下了深厚的师生情。9.①文本二中法朗士的观点是:借助读者的阅读体验,文学作品才能变成活跃生动/阅读文学作品需要读者添补形成色彩和情感/阅读文学作品需要读者的再创造。②文本一中女儿将男朋友“写得很臭”的小说复述给爸妈听,让爸妈很满意,说明她的复述让平庸的原作变得活跃生动/说明她的复述有精彩的再创造。③曾老师和“他”的复述不是重复原作,而是有所增减、夸张、渲染、回避、凸显,更加精彩,说明他们的复述是在原作基础上的再创造。【解析】【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C.“这些描述只意在提示时代背景,丰富文章主旨”理解有误,这些内容除了交代时代背景,丰富文章主旨外,也有情节安排的需要。故选C。【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的能力。B.“在情节转换之处都安排了承上启下的句子”说法有误,并非所有的情节转换之处的句子都承上启下。故选B。【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重要情节、语段的作用的能力。“他追求自己时最具俘获力之处,就是他对小说的复述”“我当年相中他,这么多年喜欢他,能开六瓣梅,是个关键哩!”,因为“复述小说”他收获了爱情,妻子赏识他的才能(“能开六瓣梅”),多年来一直爱“他”,让“他”有了幸福的生活。“女儿也坦言:爱爸爸,最爱的是复述小说时的爸爸”“虽然听过很多遍,女儿还是觉得跟才绽放的鲜花一样芬芳”,女儿也喜欢“他”的复述,得到女儿的挚爱,父女感情深厚。“师生二人对坐在葫芦棚下的小竹椅上,他听了终生最难忘的一篇小说”“不必去当优秀的作家,却一定要当优秀的读者”,因为复述故事与老师结下深厚的师生之情,两人意趣相投,志同道合。【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问题并进行个性化解读的能力。结合文本二“要读者自己添补形成色彩和情感”“一本书是呆板乏味,还是生气盎然,情感是热如火,还是冷如冰,还要靠读者自己去体验”可知,法朗士的观点是阅读需要读者的主观意识参与,需要发挥读者的创造使得作品活跃生动。文本一“他女儿从网上下载了小伙子的小说,读过以后复述给爸妈听,爸妈很满意。‘其实他写得很臭!’女儿说”,女儿把朋友的小说复述出来,结合了自己的创作,让平庸的作品变的精彩,体现了读者的主观发挥对作品解读的意义。文本一“师生二人对坐在葫芦棚下的小竹椅上,他听了终生最难忘的一篇小说”“他的复述,似乎更精彩,所增添的,所省略的,所夸张的,所渲染的,所回避的,所凸显的”,“他”和老师对复述故事都很有心得,懂得如何更好的解读作品,复述的故事经过他们“增减、夸张、渲染、回避、凸显”后更精彩了,体现了读者再创造的价值。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长安的荔枝(节选)马伯庸在大唐,贵妃前不必加姓,因为人人都知其姓杨。她的生辰,恰是六月一日。这新鲜荔枝,九成是圣人想送给贵妃的诞辰礼物。韩洄的暗示,原来是这个意思!这是为了贵妃的诞辰采办新鲜荔枝,只怕比圣人自己的事还要紧,天大的干系,谁敢阻挠?他是个忠厚循吏,只想着办事,却从没注意过这差遣背后蕴藏的偌大力量。这力量没写在《百官谱》里,也没注在敕牒之上,无形无质,不可言说。可只要李善德勘破了这一层心障,六月一日之前,他完全可以横行无忌。这时胡姬端来一坛绿蚁酒,拿了小漏子扣在坛口,让客人自筛。“那六月一日之后呢?”李善德忽然又疑惑起来。凭这头衔再如何横行霸道,也解决不了荔枝转运的问题。这个麻烦不解决,一切都是虚的。韩洄从杜甫滔滔不绝地论诗中挣脱出来,面色凝重地吐出两个字:“和离。”“和离?”这两个字,如重锤一样,狠狠砸在胸口。李善德突然懂了韩十四的意思。荔枝这事,是注定办不成的,唯有早点跟妻子和离,一别两宽,将来事发才不会累及家人。李善德可以趁这最后四个月横行一下,多捞些油水,尽量把香积贷偿清,好歹能给孤女寡妇留下一所宅子。“到头来,还是要死啊……!”李善德的拳头伸开复又攥紧,紧盯着酒中那些渣渣,好似一个个溺水浮起的蚁尸。韩洄同情地看着这位老友,拿起漏子,缓缓地筛出一杯净酒,递给他。救无可救,不如及早收手,尚能止损。他这办法虽然无情,对老友已是最好的处置。此时一曲奏完,乐班领了几枚赏钱,卸下帘子退去。壁角只剩他们三个,周围静悄悄的,毕竟午后饮酒的客人还不多。李善德颤抖着嘴唇从蹀躞带里取出纸笔:“既如此,我便写个放妻书,请两位做个见……”话未说完,杜甫却一把按住他肩膀,扭头看向韩徊怒喝道:“十四,人家夫妻好端端的,哪有劝离的?”李善德苦笑道;“他也是好心。新鲜荔枝这差遣无解,我的命运已定,只能设法给老婆孩子博得一点点活路罢了。”“你纵然安排好一切后事,令夫人与令爱余生就会开心吗?”“那子美你说,我还有什么办法?!”李善德被他这咄咄逼人的口气激怒了。“你去过岭南没有?见过新鲜荔枝吗?”“不曾。”“你去都没去过,怎么就轻言无解?”“唉,子美,作诗清谈你是好手,却不懂庶务之繁剧……”杜甫又一次打断他的话:“我是不懂庶务,可你也无解不是?左右都是死局,何不试着听我这不懂之人一次,去岭南走过一趟再定夺?”李善德还没说话,杜甫一撩袍角,自顾自坐到了对面:“我只会作诗清谈,那么这里有个故事,想说与良元知。”李善德看了一眼韩洄,后者歪了至头,做了个悉听尊便的手势。“我比现在年轻十岁的时候,一心要在长安闯出名堂,报效国家。可惜时运不济,投卷也罢,科举也罢,总不能如愿,一直到了天宝十载,仍是一无所得。我四十岁生日那天,朋友们请我去曲江游玩庆祝。船行到了一半,岸边升起浓雾,我突然之间陷入绝望。这不就是我的人生吗?已经过去大半,而前途仍是微茫不可见。“不知不觉,我走到了城东春明门外一里的上好坊。其实那里既算不得上好,更不是坊,只是一片乱葬岗。客死京城的无名之人都会送来这里埋葬,倒也适合作为我的归宿。我随便找了个坟堆,躺倒在地,没过多久,却遇到了一个守坟的老兵。那家伙满面风霜,还瞎了一只眼,态度凶横得很。他嫌我占地方,把我踢开,自顾自喝起酒。我问他讨了一口,便同他聊了起来。他原来在西域当兵,还在长安城干过一段时间不良人,不过没什么人记得了。老兵如今就隐居在上好坊,说要为兄弟守坟。那一天我俩聊了很久,他讲了很多从前的事,其中我最喜欢的一段,却不是故事。“老兵讲,他年轻时被迫离开家乡,远赴西域成边。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