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汇编:写作_第1页
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汇编:写作_第2页
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汇编:写作_第3页
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汇编:写作_第4页
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汇编:写作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上海市部分地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汇编写作上海市浦东新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有人说:如果不是自己拥有的,即使一丝一毫也不要求取。对此,你有什么看法?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认识和思考。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700字。上海市杨浦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19.完成作文。莎士比亚说:“凡是过往,皆为序章。”你对这句话有怎样的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认识和思考。要求:(1)自拟题目;(2)800字左右。上海市青浦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20.阅读以下文字,按要求写作。个人的成长会因为经验的增长而逐渐失去天真吗?请谈谈你的看法。要求:(1)不少于800字,(2)题目自拟。上海市建平中学2023—2024学年下学期高一期中语文试卷20.有人说,真正的英雄能把不可能变为可能,也有人不以为然。对此,你怎么看?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认识和思考。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上海市闵行区六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26.根据要求写作。对他人的不幸抱有同情,心怀悲悯,是人类应该具有的美好品德。一个不具有悲悯之心的人,是断不会懂得珍爱自己,更谈不上去关爱和扶助别人……读了上面的文字,你对“悲悯”有怎样的思考和感悟?请写一篇议论文。要求:①立意自定;②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③不少于800字。答案上海市浦东新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答案】略【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审题:这是一道引语式材料作文题。材料只有一句话,在命题上体现了上海高考的一贯风格,既贴近学生生活经验,又具有很强的思辨性,具有较大的思考和写作空间。题干用语简洁,含义清晰,不增加学生审题障碍,能考察学生的真实写作水平。材料的含义取自苏轼的《赤壁赋》:“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首先,先来理解几个关键概念:1.“不是自己拥有的”,说明是外物,可以是具体的物品,也可以是抽象的情感;可以是日月星辰、花草树木、山川河流等自然风光;也可以是功名福贵、名声名望等世俗追求……2.“即使一丝一毫也不要求取”,强调对于不是自己的拥有的东西,不去追求、争取的态度和行为,既可以理解为对不是自己拥有的东西要不贪心,不妄求的淡泊洒脱态度,比如对于不必要的功名利禄,不去强求;也可以理解是一种不敢追求、不愿奋斗、不求上进的懦弱消极的行为,比如对于比赛的机会,不去努力争取就直接放弃的懦弱行为。综合材料来看,“有人说”说明材料呈现的是部分人的观点,考生既可以对材料表示赞同,也可以持批判态度。如果持赞同态度,应重在证明:为什么不是自己拥有的东西,即使一丝一毫不要求取?1.因为不是自己拥有的东西,可能有自己的主人,有自己主人的就不能去占有。2.如果过分追求不是自己拥有东西,就会容易陷入欲望的沟壑之中,最终导致自我迷失,比如清朝的和珅,现实生活中的贪官污吏,那些贪小便宜的人等等。如果持批判态度,应重在证明:为什么不是自己拥有的,就要一丝一毫不去求取?1.人生来就不是拥有一切,谁不是从一无所有奋斗起来的呢?假如没有祖辈父辈的努力奋斗,努力争取,怎么会有新时代物资富足的生活呢?2.如果一味强调“不是自己拥有就不去求取”这不是助长不求上进的懒惰之风吗?这不就是不敢追求,不愿奋斗的懦弱无能的表现吗?不管是赞同还是批判,考生只要观点明确,立场鲜明,言之有理即可。具体写作时,考生可以引述材料这句话,然后摆明态度,明确提出观点:苟非已有,不去求取。接着,结合现实生活例子分析为什么对于不是自己拥有的东西,即使一丝一毫也不要求取,比如对于功名利禄这些身外之物,不过分追求等等。然后分析这种“虽一毫而莫取”体现的是一种淡泊洒脱的人生态度,是一种不贪心、不妄求的自我修养。最后,总结观点,升华主题。立意:1.苟非已有,不去求取2.君子当取之有道。3.积极求取,上进之道。上海市杨浦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答案】例文:凡是过往,皆为序章我们应该如何看待过去?英国著名的剧作家莎士比亚给出了答案:“凡是过往,皆为序章。”这句话深刻地说明了过去、现在和未来的关系。凡是过往,皆为序章,提醒我们不要沉溺于过去。我们可能有过辉煌的过往,也可能有过失败的曾经。但往事不可追,无论是光荣还是遗憾,都已经无法更改。既然如此,我们就不要为过去所扰,既不能躺在过去的荣耀中不再前进,也不能沉溺于曾经的失败中而丧失了斗志。过去的一切都只不过是序章而已,并非人生的全部,我们应该看开、看淡。凡是过往,皆为序章,告诉我们要把握当下。不沉溺于过去,并不等于过去并不重要。一个好的序章,对作品的成功无疑会有着积极的影响。只不过,往事已经成为过去,序章已经写就,再重要也于事无补。我们能做的,只能是把握当下。更重要的是,今天的正文,也是明天的序章。我们应该把握好眼前的时机,将当下的事情做好,为明天开创一个良好的开端,让我们在成功的路上走得更好。凡是过往,皆为序章,要求我们要面向未来。有人问球王贝利:“你最喜欢的进球是哪一个?”贝利回答:“下一个。”作家刘震云也说过:“最好的作品,永远是下一部。”他们这样回答,是因为他们明白一个道理,我们的人生,我们的事业,不能裹足不前,要不断超越,不断进步。我们只有面向未来,才能做到更高、更快、更强。凡是过往,皆为序章,是我们对人对事的基本态度,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牛顿说,自己的发现都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之上。确实,对于伟大的牛顿三定律而言,过往的物理发现只不过是现代物理大厦的序章而已。而对于量子力学的大厦来说,牛顿的经典物理学何尝不是序章,牛顿本人又何尝不是肩膀!正是一代一代正文与序章的交替,才使得我们人类发展的大剧精彩不断,高潮迭起。我们青少年学生的学习包括高考也是一样,昨天的一切,都只是今天的序章。昨天或好或坏,我们不能改变。但今天我们如何去做,却会影响到明天的成绩。我们考上好的大学,会让我们的人生有一个好的起点,但如果考得不好,没有进入心仪的大学,在接下来同样可以通过努力改变。高考是一个结束,也是一个起点,它是学生时代的正文,也是人生的一个序章。往事不可追,只有当下可抓,只有未来可期。每时每刻,我们都在书写着自己的人生,书写着人类的历史。我们只有不沉溺于过去,把握当下,面向未来,才能不断向前,才会越来越好。【解析】【详解】本题学生的写作能力。审题:这是一道引语式材料作文题。莎士比亚这句话的意思是“已经发生过的事情,只能算是序幕”。何为序章?正文前面的序。序章不是正文,什么才是正文?当下才是,未来才是。所以这句话是告诫人们不要沉溺于过去,而是要把握当下,面向未来。材料要求考生阐述对这句话的思考,考生可以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思考其内涵和意义,或表明对这句话的态度,或结合自身经历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也可以从个人学习、成长层面,上升到企业发展、国家的壮大等方面来谈谈这句话的适用性和意义。也可以由表及里,挖掘出这句话背后反映的积极向上、豁达乐观的精神。

具体写作时,考生可以简单引述材料,在阐述莎士比亚这句话含义的基础上,提出观点:过去的是序幕,当下与未来才是关键。接着阐述为什么当下与未来才是关键,因为无论过去发生了什么,无论是好还是坏,都是为现在乃至为以后做铺垫。“往事不可追”,过去了的就过去了,过去的意义就在为现在和未来做序,走不出过去,就无法书写人生的“正文”。接着论述不管是个人,还是企业,甚至是国家,只有走出过去,关注当下,面向未来,才能获得更好的发展,比如沉溺于过往的得失之中,个人只会停滞不前;企业停留在以往的辉煌中,早晚会被时代淘汰;国家如果陷于“天朝上国”的自傲之中只会遭受强国的侵略等等。最后强调“凡是过往,皆为序章”体现的是一种向前看的豁达心态,是积极进取的乐观精神,不仅对于个人的学习、生活和成长很重要,对企业的发展、国家的壮大也至关重要。立意:1.过去是序幕,当下与未来才是关键。2.当下与未来,更值得期待。3.把握当下,面向未来。4.不沉溺于过往。5.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上海市青浦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答案】例文:保有天真自然成长个人的成长会因为经验的增长而逐渐失去天真吗?自人被抛入世界以来,经验获取是社会化必不可少的过程,天真与成长之争亦从未停止过。私以为,天真作为内化的一种价值取向,不会随着外界经验的获取而消亡。所谓“天真”,是指生命的原初状态,是生命的根本真实,是与生俱来的天性。通常可表现为充满好奇、稚气、求知欲。天真的人生态度使我们收获永远年轻的处事姿态,不免看似与“成长”相背。而所谓“经验的增长”,或源于所做错误之事的反思与教训,或源于所学对认知的构建,无不指向人的成长。“经验的增长”是成长的必备过程,是人理性化的过程,因而随着经验的增长而丧失天真有其合理性。经验增长推翻既有浅层的认知,推动认知深刻化,为人的行动指明前进方向。个体在这一过程中完成由感性思维向理性思维的转型,完成由充满稚气向充满理性的转化,孩提时代的天真、童稚由此不复存在。然而,随着当下工具理性、社会内卷之风的盛行,人的自我成长按下了加速键,个体正以史无前例的速度获取经验。知识爆发式聚焦与人的高度理性化吞噬人之天真。个体不再发问,似乎仅满足于既定的经验而不再踏出一隅探索陌生世界,作为人类探索的一大内驱力——天真,正成为我们尤为宝贵的财富,王开东所言的“人的成长不过是生命美学的一场减法”正在应验。然而值得注意的是,简单地认为经验增长吞噬天真亦是对天真的一种窄化。浮于表面的稚气随着理性的增长而消逝本无可厚非,但天真作为人与生俱来的天性与流动变幻的情感交织而成的生命根本真实,亦包含人的价值取向。这种根植于内心深处的情感,或是阅尽千帆后选择“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洒脱;或是深知人之局限而“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素”的逍遥;或是《命若琴弦》中的老瞎子,面对希望的幻灭仍以“一千两百根琴弦”的天真宽慰小瞎子……其中展现出的深情和至真至诚,来源于个人在成长中获得对生命的感悟与经验,并不会随着个人的成长与经验的累加而有所更改,对生命的体悟反而使天真更保有一份深度与坚定。由此可见,经验增长与天真本不矛盾,经验增长作为人社会化的一部分,推动者人的自我成长,也应为天真的保有提供外部视角的观照。而所谓的天真,亦当是展现人之生命力的一种情思,断然不能够被经验吞没。请保有天真,自然成长。【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审题:这是一道引语式材料作文题。材料提供了两个关键词:“个人的成长”和“经验的增长”。个人的成长会带来经验的增长,个人成长必然包含着知识与技能的习得,它们会对我们“天真”形成影响吗?经验的累积完全有可能消解掉一部分我们的天真中那些因为知识不足而显得朴实与幼稚的部分。成长过程中的经验累积让我们变得成熟、稳重,也有可能让我们变得功利、市侩或者势利。成长中的经验累积也许也会让我们失去“天真”中那些宝贵的“纯粹”的品格,如不受礼俗拘束、精神的纯粹与自由等。但肯定有人会在经验中继续保持这种品格,也有一部分人会落尽铅华,返璞归真,拥有这样的品格。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成长与天真之间的关系理解,以及对生活中现象的观察和思考。问题中“因为……而”构成了“经验的增长”和“失去天真”一组概念的因果逻辑。考生可以思考个人的成长中经验的增长而失去天真的原因是什么,经验的积累使人失去的是什么层面的“天真”。材料中“会……吗”表示一种可能性,提醒考生“经验增长”和“失去天真”这两个概念建立起来的因果关系可能是不可靠的。经验的增长有没有可能反过来帮助人在成长过程中保有天真。经验有没有让人警醒天真的可能流失,给人反省或持守天真的能力。无论考生得出怎样的结论,都始终要围绕“经验的增长”和“失去天真”这组概念的因果关系思考。不能割裂二者的关系分别阐释概念,或另立论题,脱离材料。考生可以在问题的思考中思接古今,比照辨析,体悟生命本质,追求生活意义,逐渐走向认识的深处,归于人性的应许之地。写作时,在文章开头提出话题,人的天真会因为个人的成长而在经验增长之中消弭吗?然后论述,天真永远与人同在,他潜藏在人格结构的本我之中,他可能会因为经验增长带来的理性思维的提升而受到抑制,却远并非消失了。再论述但被压抑的天真就一定归于消失的结局吗?个人的成长非但不会因为经验的增长而致使人失去了天真,反而可以会因经验的积累找回、释放天真。接着联系现实,我们是否在现代社会下对天真的压抑过分地强烈,以至于让人们感受不到天真的存在,进而认为人在成长的过程中天真成为了一件“消耗品”,值得当下的我们反思。最后发出号召,让我们都能保留人性中的天真就如留存内心的园地,让个体生命的意义得以在个人成长的过程中伴随着经验的积累逐渐蓬勃,而不是被压抑或者消失。立意:1.在成长过程中保持适度的天真。2.让天真与经验共存。3.经验诚可贵,天真价更高。上海市建平中学2023—2024学年下学期高一期中语文试卷【答案】略【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审题:这是一道引语式材料作文题。材料只有一句话,阐述两种对于“真正的英雄”的理解,有人认为“真正的英雄”能把“不可能变为可能”,有人却不认可。材料要求考生谈谈自己的看法和思考。“你怎么看”说明考生要对这两种说法做出自己判断和评价。什么是“英雄”?“英雄”是指区别于常人,具有非凡的品格或才能,或具有杰出功绩的人,也可以指具有向善的引导力,能为他人或社会做出贡献,令人心生敬意的人。“真正的英雄”则强调区别于名不副实的英雄,如沽名钓誉的“伪君子”、被宣传包装的“假英雄”。“把不可能变成可能”意思是将“做不到”“完成不了”的事情“做到了”“完成了”。围绕这几个关键词,考生可以有以下的思考:1.为什么真正的英雄能把不可能变为可能?真正的英雄有超于常人的见识与意志;或有敢于反抗、挑战的勇气与胆识;或有面对问题、解决的问题的能力;或能够把握历史潮流,迎难而上,无所畏惧等等。2.真正的英雄就一定能把不可能变为可能吗?真正的英雄不一定都能够把不可能变为可能,因为事物的不确定性大,不可控因素多。其次,定义英雄的往往不是以事情的成败为标准的,有些人虽然没有把不可能变成可能,但也是真正的英雄,比如黄花岗十二烈士。在具体写作时,考生可以简单引述材料,表明自己的观点态度:不以成败论英雄。接着分析什么是“英雄”,什么是“真正的英雄”,指出英雄的本质是具有非凡的品格或才能,或具有杰出功绩的人,或具有向善的引导力,能为他人或社会做出贡献的人。接着辩证分析“真正的英雄能把不可能变为可能”,指出这句话有一定合理性,但不是评判英雄的唯一标准。最后,总结观点,升华主题。立意:1.不以成败论英雄。2.英雄不是万能的。3.真正的英雄不在于把不可能变成可能。素材: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郭沫若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银河英雄传》冀以晨雾之微,补益山海,萤烛末光,增辉日月。——曹植《求自试表》每个人都会死去,但不是那个人都曾真正活过。——《勇敢的心》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论语》上海市闵行区六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