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期中试题汇编:文言文阅读_第1页
高二语文期中试题汇编:文言文阅读_第2页
高二语文期中试题汇编:文言文阅读_第3页
高二语文期中试题汇编:文言文阅读_第4页
高二语文期中试题汇编:文言文阅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文言文阅读吉林省白山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合质量检测语文试卷(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材料一:有光七八岁时,见长老,辄牵衣问先世故事。盖缘幼年失母,居常不自释,于死者恐不得知,于生者恐不得事,实创巨而痛深也。归氏至于有光之生而日益衰。源远而未分,口多而心异。自吾祖及诸父而外,贪鄙诈戾者,往往杂出于其间。率百人而聚,无一人知学者;率十人而学,无一人知礼义者。贫穷而不知恤,顽钝而不知教;死不相吊,喜不相庆;入门而私其妻子,出门而诳其父兄。小子顾瞻庐舍,阅归氏之故籍,慨然太息流涕曰:嗟乎!此独非素节翁之后乎,而何以至于斯也?父母兄弟,吾身也;祖宗,父母之本也;族人,兄弟之分也;不可以不思也。思则饥寒而相娱,不思则富贵而相攘;思则万叶而同室,不思则同母而化为胡、越。人之生子,方其少时,兄弟呱呱怀中,饱而相嬉,不知有彼我也。长而有室,则其情已不类矣。比其有子也,则兄弟之相视,已如从兄弟之相视矣。方是时,惟恐夫去之不速,而孰念夫合之之难,此天下之势所以日趋于离也。吾爱其子,而离其兄弟;吾之子亦各念其子,则相离之害,遂及于吾子,可谓能爱其子耶?有光每侍家君,岁时从诸父兄弟执觞上寿,见祖父皤然白发。窃自念吾诸父兄弟,其始一祖父而已,今每不能相同,未尝不深自伤悼也。然天下之事,坏之者自一人始,成之者亦自一人始。仁孝之君子,能以身率天下之人,而况于骨肉之间乎?古人所以立宗子者,以仁孝之道责之也。宗法废而天下无世家无世家而孝友之意衰风俗之薄日甚有以也。有光学圣人之道,通于六经之大指,虽居穷守约,不录于有司,而窃观天下之治乱,生民之利病,每有隐忧于心,而视其骨肉,举目动心,将求所以合族者而始于谱,故吾欲作为归氏之谱,而非徙谱也,求所以为谱者也。(选自归有光《家谱记》,有删改)材料二: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选自归有光《项脊轩志》)10.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宗法废A而天下无世家B无世家而孝C友D之意E衰F风俗之薄G日甚H有以也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益,指“更加”,与“是故圣益圣”(《师说》)中的“益”字意思相同。B.“比其有子也”与“比去,以手阖门”(《项脊轩志》)中的“比”字意思不同。C.害,指害处,与“争宠而心害其能”(《屈原列传》)中的“害”字意思不同。D.已,指不久,与“吾已失恩义”(《孔雀东南飞并序》)中的“已”字意思不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归有光幼年时失去了母亲,了解家族先人的旧事只能去问家族里的长辈。B.面对归氏家族历史悠久、人口众多但人心离散局面,归有光忧心忡忡。C.归有光学习圣人之道,通晓儒家六经,却不被官府录用,因而对国事漠不关心。D.归有光虽然过着贫困俭朴的生活,但仍然想通过写家谱改变归氏家族的现状。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入门而私其妻子,出门而诳其父兄。(2)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14.材料二中对“诸父异爨”一事的叙写充满了伤感,结合材料一说说作者伤感的原因。【答案】10.BFH11.B12.C13.(1)到家只知偏爱自己的妻子儿女,出门就欺骗父母兄弟。(2)东家的狗(听到西家的声音)就对着西家叫,(客人)越过厨房去吃饭,鸡在厅堂里栖息。14.“诸父异爨”后会为了子女离散自己的兄弟,兄弟间相待的情感会日益疏远,家族会人心离散。【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调整家族关系的制度废除了,天下就没有门第高贵,世代为官的人家了,没有了世家,那么孝敬父母友爱兄弟的情意就衰微了,社会风尚的浮薄就一天比一天厉害,有道理啊。“宗法废而天下无世家”“无世家而孝友之意衰”结构一致,“无世家”是“宗法废”的结果,“孝友之意衰”是“无世家”的结果,选BF;“风俗之薄日甚”主谓结构,是对整句话的总结,其后断开,选H。故选BFH。【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A.正确。句意:归氏家族到我出生时,一天天地更加衰败。/因此圣人就更加圣明。B.错误。“比”字意思相同,都是“等到”之意。句意:等他们有了子女。/等到离去时,用手关上门。C.正确。“争宠而心害其能”的“害”是嫉妒。句意:那么亲人离散的害处。/想争得怀王的宠幸,心里嫉妒屈原的才能。D.正确。“吾已失恩义”的“已”是已经。句意:不久修了围墙。/我对她已经断绝了情谊。故选B。【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C.“因而对国事漠不关心”说法错误,文中有“而窃观……每有隐忧于心”可知,归有光对国事是关心的。故选C。【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私”,偏爱;“妻子”,妻子儿女;“诳”,欺骗。(2)“逾”,越过;“庖”,厨房;“栖”,栖息。【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由原文“比其有子也,则兄弟之相视,已如从兄弟之相视矣。方是时,惟恐夫去之不速,而孰念夫合之之难,此天下之势所以日趋于离也”可知,“诸父异爨”后会为了子女离散自己的兄弟,会兄弟间相待的情感会日益疏远;由原文“窃自念吾诸父兄弟,其始一祖父而已,今每不能相同,未尝不深自伤悼也”可知,“诸父异爨”后家族会人心离散。参考译文:材料一:我七八岁时,见到家中的长辈,就拉着他的衣服询问先人旧事。大概是因为我幼年时就失去了母亲,平时不能宽解自己,对死去的人恐怕不能了解他的事迹,对活着的人恐怕不能成事,实在是受了很大的创伤,内心十分痛苦。归氏家族到我出生时,一天天地更加衰败。家族历史悠久而最终分离,人口众多但人心离散。从我的祖辈到各位叔父以来,贪婪粗鄙,狡诈暴戾的人,常常有很多从家族中出现。大概上百人聚集在一起,竟没有一个知道学习的;大概十个学习的,却没有一个懂得礼义的。亲人贫穷却不知道救济,愚昧迟钝却不知道教育;亲人去世不去相互安慰,有喜事不去相互庆贺;到家只知偏爱自己的妻子儿女,出门就欺骗父母兄弟。我回去看老宅,阅览了归氏的旧书,慷慨激愤叹息流泪说:唉,这些人难道不是素节翁的后人吗?为什么到了这个地步呢?父母,是我们兄弟生命共同的来源;祖宗,是我们父母的根本;族人,都有兄弟的情分;不能不挂念啊。挂念则虽饥寒却能相互愉悦,不挂念则虽然荣华富贵却互相排斥;挂念则万代共聚一堂,不挂念则兄弟也变成异族仇敌。人刚出生,当他们年幼时,兄弟在亲人怀中呱呱哭泣,吃饱了就一起嬉戏,不分彼此。年长有了家室后,那么他们的情感已经不像这样了。等他们有了子女,那么兄弟间相待的情感,已经如同堂兄弟的情感。在这时,只担心兄弟分离得不迅速,哪里还会想着亲人聚集的难处,这也是天下的形势趋向于分离的原因。假如我爱自己的子女却离散了自己的兄弟,我的子女也各自想着自己的子女,那么亲人离散的害处就会殃及我的子女,这能说是爱自己的孩子吗?我每次侍奉父亲,一年里重要的节日跟着各位叔父、兄弟端着酒杯祝寿,看到祖父须发皆白。我暗中想我的各位叔父兄弟,都是始于同一祖父罢了。现在却常常不能同心,未曾不深深独自感伤。然而天下的事,破坏它的人是从一个人开始,成就它的人也是从一个人开始。仁孝的君子能凭自身带领夭下的人,更何况骨肉之间呢?古代的人立大宗的嫡子为继承人的原因,就是用仁孝的道理来要求他。调整家族关系的制度废除了,天下就没有门第高贵,世代为官的人家了,没有了世家,那么孝敬父母友爱兄弟的情意就衰微了,社会风尚的浮薄就一天比一天厉害,有道理啊。我学习圣人的道理,通晓儒家六经的大概意旨,我虽然过着贫困俭朴的生活,不被官府录用,但私下观察天下的治乱,老百姓休养生息的利弊,常在内心有所忧虑,我看看自己的亲人,内心有所触动,打算寻求用来使族人凝聚的办法,而族人凝聚开始于家谱,所以我想要给归氏写家谱,不仅仅是记载(家族里的人和事),更是用来寻求写家谱的意义。材料二:等到叔伯们分家以后,里里外外建了许多小门墙,到处都是。东家的狗跑到西家叫,客人得越过厨房去赴宴,鸡蹲在大厅上。院子里开始是筑起篱笆,后来修了围墙,变了两次。吉林省吉林市部分地区普通高中友好学校联合体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景公燕赏于国内,万钟者三,千钟者五,令三出,而职计莫之从。公怒,令免职计,令三出,而士师莫之从。公不说。晏子见,公谓晏子曰:“寡人闻君国者,爱人则能利之,恶人则能疏之。今寡人爱人不能利,恶人不能疏,失君道矣。”晏子曰:“婴闻之,君正臣从谓之顺,君僻臣从谓之逆。今君赏谗谀之民而令吏必从则是使君失其道臣失其守也。先王之立爱,以劝善也;其立恶,以禁暴也。昔者三代之兴也,利于国者爱之,害于国者恶之,故明所爱而贤良众,明所恶而邪僻灭,是以天下治平,百姓和集。及其衰也,行安简易,身安逸乐,顺于己者爱之,逆于已者恶之,故明所爱而邪僻繁,明所恶而贤良灭,离散百姓,危覆社稷。君上不度圣王之兴,而下不观惰君之衰,臣惧君之逆政之行,有司不敢争,以覆社稷,危宗庙。”公曰:“寡人不知也,请从士师之策。”国内之禄,所收者三也。(摘编自《晏子春秋·内篇》)材料二:齐景公问于晏子曰:“寡人欲从夫子而善齐国之政。”对曰:“婴闻之,国具官而后政可善。”景公作色曰:“齐国虽小,则何为不具官乎?”对曰:“此非臣之所复也。昔先君桓公,身体堕懈,辞会不给,则隰朋侍;左右多过,刑罚不中,则弦章侍;居处肆纵,左右慑畏,则东郭牙侍;田野不修,人民不安,则宁戚侍;军吏怠,戎士偷,则王子成父侍;德义不中,信行衰微,则管子侍;先君能以人之长续其短,以人之厚补其薄;是以辞令穷远而不逆,兵加于有罪而不顿;是故诸侯朝其德而天子致其胙。今君之失多矣,未有一士以闻者也,故曰未具。”景公曰:“善。吾闻高缭与夫子游,寡人请见之。”晏子曰:“臣闻为地战者不能成王,为禄仕者不能成政。若高缭与婴为兄弟久矣,未尝干婴之过,补婴之阙,特进仕之臣也。何足以补君!”(摘编自刘向《说苑·君道》)10.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今A君赏B谗谀之民C而令吏D必从E则是使君F失其道G臣失H其守也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国,国都或京城,与《六国论》中“夫六国与秦皆诸侯”的“国”意义不相同。B.治,治理、整治,与《大学之道》中“欲治其国者”的“治”的意义完全相同。C.闻,让知道,与《谏太宗十思疏》中“臣闻求木之长者”的“闻”意义不相同。D.游,交际、交往,与《归去来兮辞》中“请息交以绝游”的“游”的意义相同。12.下列对文本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齐景公多次下令把优厚俸禄赏赐给自己喜欢的人,可是职计官不听从命令;当他发怒要免除职计官职时,臣下士师又不听从命令。B.齐景公在晏子朝见时向他抱怨臣子们不听话,晏子却直言不讳地指出他赏赐不当,并深刻阐述了君主爱恶关系到社稷安危的道理。C.齐景公向晏子请教改善政治的方法,晏子说前提是配备好应有的官员,并指出齐景公犯错很多却无人进谏,应该是身边缺乏诤臣。D.齐景公听到先君齐桓公得到诸多贤臣辅佐的故事,马上要求晏子引见高缭,晏子先客观介绍高缭优点,后指出他不适合辅佐君主。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今寡人爱人不能利,恶人不能疏,失君道矣。(2)未尝干婴之过,补婴之阙,特进仕之臣也。14.晏子治国理政有哪些重要思想?请结合文本内容简要概括。【答案】10CEG11.B12.D13.(1)现在寡人喜爱一个人不能让他获得利益,厌恶一个人不能让他远离自己,我失去了做国君的方法了。(2)(他)不曾因为我的过失冒犯我,补正我的失误,只不过是追求俸禄官职的臣子罢了。14.①君主应公正无私,爱贤去邪,谨慎树立典型,树立正确的导向;②君主应善于学习,学习借鉴圣王兴起经验,考察懒惰君主衰亡的原因;③君主应善用贤臣辅佐,用别人的长处弥补自己的短处,用别人的优点弥补自己的缺欠。【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如果君主赏赐谗媚阿谀的人,却让官吏一定要听从命令,那么这就必然让君主失去那统治人的方法,臣子失去那坚持的操守。“赏谗谀之民”是动宾结构,C处断开;“令吏必从”是兼语句,E处断开;“君失其道”“臣失其守”是从“君臣”两个角度说的,中间G处断开。故选CEG。【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文言一词多义的能力。A.正确。国都;国家。句意:齐景公在国都里设筵席赏赐人。/六国与秦国都是诸侯国。B.错误。安定;治理。句意:因此天下安定太平。/想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C.正确。让知道;听说。句意:却没有一个人告诉您。/臣听说,想要树长得好。D.正确。句意:我听说高缭与先生您素有交往。/请让我同外界断绝交往。故选B。【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D.“介绍高缭优点”错,原文“若高缭与婴为兄弟久矣,未尝干婴之过,补婴之阙,特进仕之臣也。何足以补君!”,晏子批评高缭不说人过、只求做官。故选D。【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利”,使……获利;“疏”,使……远离;“君道”,做国君的方法。(2)“干”,冒犯;“阙”,通“缺”,失误;“特”,只是,只不过。【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①由“先王之立爱,以劝善也;其立恶,以禁暴也。昔者三代之兴也,利于国者爱之,害于国者恶之,故明所爱而贤良众,明所恶而邪僻灭,是以天下治平,百姓和集”可知,君主应公正无私,爱贤去邪,谨慎树立典型,树立正确的导向;②由“君上不度圣王之兴,而下不观惰君之衰,臣惧君之逆政之行,有司不敢争,以覆社稷,危宗庙”可知,君主应善于学习,学习借鉴圣王兴起经验,考察懒惰君主衰亡的原因;③由“先君能以人之长续其短,以人之厚补其薄;是以辞令穷远而不逆,兵加于有罪而不顿;是故诸侯朝其德而天子致其胙”可知,君主应善用贤臣辅佐,用别人的长处弥补自己的短处,用别人的优点弥补自己的缺欠。参考译文:材料一:齐景公在国都里设筵席赏赐人,获得万钟俸禄的人有三个,获得千钟俸禄的人有五个,命令多次发出,可是职计官却不听从命令。齐景公发怒,下令免除职计官的职务,命令多次发出,可是士师官又不听从命令。齐景公不高兴。晏子拜见,齐景公对晏子说:“寡人听说统治国家的人,喜爱一个人就能让他获得利益,厌恶一个人就能让他远离自己。现在寡人喜爱一个人不能让他获得利益,厌恶一个人不能让他远离自己,我失去了做国君的方法了。”晏子说:“晏婴听说,君主公正无私臣下听从命令叫顺,君主行为怪僻臣下听众命令叫逆。如果君主赏赐谗媚阿谀的人,却让官吏一定要听从命令,那么这就必然让君主失去那统治人的方法,臣子失去那坚持的操守。古代圣王树立喜欢的榜样,是为了劝勉善行;他们树立邪恶的典型,是为了禁止残暴行为。过去夏、商、周三代兴起的时候,君主遇到对国家有贡献的人就喜爱,遇到对国家有危害的人就厌恶,所以当他彰明喜爱的人时,贤良人士就日益增多;当他彰明厌恶的人时,邪恶怪僻的人就逐渐消失,因此天下安定太平,百姓和睦团结。到了三代衰落时候,君主行为沉湎于简单平易,身心沉湎于安逸快乐,对自己顺从的人就喜欢他,对自己不顺从的人就厌恶他,所以当他彰明喜爱的人时,邪恶怪僻的人日益增多;当他彰明厌恶的人时,贤良的人就逐渐消失,结果是让百姓离心离德,让国家倾覆灭亡。国君您向前不借鉴圣王们兴起的经验,往后不考察懒惰君主衰亡的原因,臣下惧怕君主乱政的行为,官吏不敢抗争,结果必然是国家倾覆,宗庙危险。”齐景公说:“寡人不聪明,请允许我听从士师的意见。”于是国内的俸禄,被收回的很多。材料二:齐景公问晏婴说:“我想要听从先生您的意见搞好齐国的政治。”晏婴对他说:“我听说,国家必须配备好应有的官员,政治才可以搞好。”景公变了脸色说:“齐国虽小,凭什么(说)没有配备应有的官员呢?”晏子回答说:“这不是我上面回答的本意。从前,先王齐桓公每当身体懒散懈怠,词不达意时,就有隰朋帮助他;每当左右过失多,刑罚不适当,就有弦章帮助他;如果在内宫恣意放纵,左右感到害怕恐惧,就有东郭牙谏止他;田土不整治,人民不安定,就有宁戚帮助他;军官懈怠,士兵散漫,就有王子成父帮他整治;行动不符合道德仁义,信誉下降,品行有缺点,就有管仲帮助他。先王能用别人的长处弥补自己的短处,用别人的优点,弥补自己的缺欠;因此,他的号令传达到很远的地方也不会有人违抗,对有罪的人用兵讨伐而不会遭受挫折;因此诸侯都前来朝贺他的盛德,天子也把祭肉赏赐给他。现在君王您的过失很多,却没有一个人告诉您,所以说官员未配备好。”景公说:“好!我听说高缭与先生您素有交往,请您帮助我见到他。”晏婴说:“我听说为了争夺土地而进行战争的不能成就帝王的功业,为了追求俸禄而当官的不能取得政绩。像高缭这样的人与我情同兄弟很久了,但他从未指责过我的过失,补正我的失误,他只不过是追求俸禄官职的臣子罢了,怎么能够来辅佐君王您呢?”吉林省BEST合作体”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杜悰,字永裕,以门荫三迁太子司议郎。时岐阳公主,帝爱女。旧制,选多戚里将家。帝诏宰相李吉甫择大臣子,皆辞疾,唯悰以选,召见麟德殿。礼成,授驸马都尉。太和初,迁凤翔节度使,后入为工部尚书。会公主薨,悰久不谢,文宗怪之。户部侍郎李珏曰:“比驸马都尉皆为公主服斩衰三年,故悰不得谢。”帝矍然,始诏杖而期,著于令。会昌初,为淮南节度使。武宗诏扬州监军取倡家女十七人进禁中,监军请悰同选,又欲阅良家有姿相者,悰曰:“吾不奉诏而辄与,罪也。”监军怒,表于帝。帝以悰有大臣体,乃诏罢所进伎,有意倚悰为相矣。逾年,召拜检校尚书右仆射。未几,出为剑南节度使,徙西川。时方旱道路流亡藉藉民至漉漕渠遗米自给呼为圣米取陂泽茭蒲实皆尽,悰更表以为详。始,宣宗世,夔王以下五王处大明宫内院,而郓王居十六宅。帝大渐,枢密使王归长、马公儒等以遗诏立夔王,而左军中尉王宗实等入殿中,以为归长等矫诏,乃迎郓王立之,是为懿宗。久之,遣枢密使杨庆诣中书,独揖悰,它宰相毕诚、杜审权、蒋伸不敢进,乃授悰以中人请帝监国奏,因谕悰劾大臣名不在者抵罪。悰遽封授使者复命,谓庆曰:“上践祚未久,君等秉权,以爱憎杀大臣,公属祸无日矣。”庆色沮去,帝怒亦释,大臣遂安。未几,册拜司空,封邠国公。会黔南观察使秦匡谋讨蛮,兵败,奔于悰,悰囚之,劾不能伏节。有诏斩之,悰不意其死,骇愕得疾卒,年八十,赠太师。(选自《新唐书·杜悰传》,有删改)材料二:予以史考之,懿宗即位之日,宰相四人,曰令狐绹、曰萧邺、曰夏侯孜、曰蒋伸,至是时唯有伸在,三人者罢去矣。诚及审权乃懿宗自用者,无由有斯事。盖野史之妄,而二书[注]误采之。温公以唐事属之范祖禹,其审取可谓详尽,尚如此。信乎,修史之难哉!(选自洪迈《容斋随笔》,有删改)[注]二书:指《新唐书》和《资治通鉴》。10.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时方旱A道路B流亡C藉D藉E民至漉漕渠F遗米G自给H呼为圣米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皆辞疾,唯悰以选”与诗句“疾风知劲草”中的“疾”词义不同。B.薨,古代称诸侯或有爵位的官员的死亡,也可用于妃嫔、皇子、公主等。C.“悰不意其死”与“处分适兄意”(《孔雀东南飞并序》)的“意”字意思相同。D.盖,指大概,与“盖自怨生也”(《屈原列传》)中“盖”字词义相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杜悰因祖上对朝廷有功,被提拔为太子司议郎,后来入选驸马,公主去世后,他守丧三年,皇帝大受感动,并将此事记在法令中。B.扬州监军违背皇帝只挑选教坊歌舞女伎的诏令,又想挑选清白人家的女子,但杜悰以这是犯罪为由加以严厉的拒绝。C.黔南观察使秦匡谋征讨蛮族时打了败仗,逃到杜悰那里,杜悰把他关押起来,并弹劾他,结果朝廷下诏处死了秦匡谋。D.温公对史料的鉴别是很严谨详尽的,于是把撰写史书一事交给范祖禹来撰写,可惜仍然发生错误,这说明了撰写史书的确很难。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帝以悰有大臣体,乃诏罢所进伎,有意倚悰为相矣。(2)上践祚未久,君等秉权,以爱憎杀大臣,公属祸无日矣。14.材料二中“予以史考之”中的“之”指的是哪件事?请根据材料一概括说明。【答案】10.AEG11.C12.A13.(1)皇帝认为杜悰有大臣的风度,就下令停止进献歌舞女伎,并有依靠杜悰当宰相的打算。

(2)皇帝即位不久,你们掌权,凭自己的爱憎杀大臣,你们这辈的灾祸不用多久了(会来到)。14.①杜悰支持懿宗为帝,对太子监国和弹劾大臣之事,不同意枢密使杨庆他们的做法,并大骂杨庆。

②材料一说只对杜悰拱手行礼,其他宰相毕诚、杜审权、蒋伸不敢进见。以史实考证,唐懿宗即位之日,宰相有四人,是令狐绹、萧邺、夏侯孜、蒋伸,当时只有蒋伸在任,其余三人都已罢免。毕诚及杜审权是懿宗亲自任用的,不可能有这事。【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当时正发旱灾,道路上满是逃荒的人,百姓到了滤取河渠里漕运散落的米充饥的地步,百姓还把它叫作“圣米”。“道路”作句首状语,“流亡”为主语,“藉藉”为谓语,故A处断句;“民”作主语,主语前断句,所以E处断句;“给”与“呼”为两个谓语动词,中间应该断开,所以G处断句。故选AEG。【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和对文言词语中的一词多义现象的理解能力。A.正确。毛病;/迅速、猛烈。句意:都推辞有毛病,不能入选,只有杜悰入选了。/在猛烈狂疾的大风中才能看得出是不是强健挺拔的草。B.正确。C.错误。意思不同。想到;/意思,心意。句意:杜悰没有想到他会获死罪。/怎样处理都顺从哥哥的意思。D.正确。句意:大概是野史的胡乱记载。/大概是自己心生怨恨的缘故。故选C。【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文中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A.“他守丧三年,皇帝大受感动,并将此事记在法令中”错误。由原文“帝矍然,始诏杖而期,著于令”可知,是皇帝惊惧,才命令杜悰持杖守一年丧,写在法令里。故选A。【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体”,风度;“进”,进献;“倚”,依靠。(2)“践祚”,即位;“以”,凭借;“公属”,你们这辈。【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概括的能力。根据原文“乃授悰以中人请帝监国奏,因谕悰劾大臣名不在者抵罪。悰遽封授使者复命,谓庆曰:‘上践祚未久,君等秉权,以爱憎杀大臣,公属祸无日矣’”可知,杜悰支持懿宗为帝,对太子监国和弹劾大臣之事,不同意枢密使杨庆他们的做法,并大骂杨庆。由原文“久之,遣枢密使杨庆诣中书,独揖悰,它宰相毕诚、杜审权、蒋伸不敢进”可知,材料一说只对杜悰拱手行礼,其他宰相毕诚、杜审权、蒋伸不敢进见。由原文“予以史考之,懿宗即位之日,宰相四人,曰令狐绹、曰萧邺、曰夏侯孜、曰蒋伸,至是时唯有伸在,三人者罢去矣。诚及审权乃懿宗自用者,无由有斯事”可知,以史实考证,唐懿宗即位之日,宰相有四人,是令狐绹、萧邺、夏侯孜、蒋伸,当时只有蒋伸在任,其余三人都已罢免。毕诚及杜审权是懿宗亲自任用的,不可能有这事。参考译文:材料一:杜悰,字永裕,因为是功臣之后经三次提拔任太子司议郎。当时岐阳公主是皇帝最疼爱的女儿。按照老法规,大多选择亲戚将相家的男子做女婿。皇帝命令宰相李吉甫挑选大臣的儿子,都推辞有毛病,不能入选,只有杜悰入选了,在麟德殿召见。婚礼后,任杜悰为驸马都尉。太和初年,升为凤翔节度使,回朝任工部尚书。碰到公主逝世,杜悰长时间不上朝谢恩,文宗皇帝责怪他。户部侍郎李珏说:“按规定驸马都尉都要替公主穿斩衰的丧服三年,所以杜悰不能上朝谢恩。”皇帝惊惧,才命令杜悰持杖守一年丧,写在法令里。会昌(唐武宗)初年,杜悰任淮南节度使。武宗皇帝命令扬州监军选取十七名教坊的歌舞女伎进献宫中,监军请杜悰一起选取,又想察看挑选清白人家的美女,杜悰说“我没有奉皇帝命令就参与这件事,是犯罪。”监军发怒,向皇帝上表章(打小报告)。皇帝认为杜悰有大臣的风度,就下令停止进献歌舞女伎,并有依靠杜悰当宰相的打算。过了一年,召回朝任检校尚书右仆射。不久,(杜悰)调出京城任剑南节度使,调西川节度使。当时正发旱灾,道路上满是逃荒的人,百姓到了滤取河渠里漕运散落的米充饥的地步,百姓还把它叫作“圣米”。池塘沼泽里的菱角香蒲草被百姓吃完了,杜悰却上表朝廷说年成好,很吉利。当初,在宣宗朝,夔王以下五个王住在大明宫内,但郓王住十六间屋。皇帝病危,枢密使王归长、马公儒等人根据皇帝遗诏立夔王当皇帝,但左军中尉王宗实等人进宫殿里,认为归长等人是假传皇帝遗诏,于是迎接郓王立为皇帝,这就是懿宗。过了好久,派枢密使杨庆到中书省,只对杜悰拱手行礼,其他宰相毕诚、杜审权、蒋伸不敢进见,(杨庆)于是把宦官写的请太子代掌国政奏章交给杜悰,趁机告诉杜悰弹劾没有在奏章上签名的大臣,并且还要治他们的罪。杜悰立即封牢奏章交给使者回复命令,愤怒地对杨庆说:“皇帝即位不久,你们掌权,凭自己的爱憎杀大臣,你们这辈的灾祸不用多久了(会来到)。”杨庆沮丧的离去,皇帝的怒气也消了,大臣于是都安下心来。不久,册封为司空,封为邠国公,适逢黔南观察使秦匡谋征讨蛮族打了败仗,奔逃到杜悰处,杜悰把他关押起来,参劾他不能殉节而死。朝廷命令处死他,杜悰没有想到他会获死罪,因惊愕得病死去,享年八十岁,追封为太师。(选自《新唐书·杜悰传》,有删改)材料二:我以史实考证,唐懿宗即位之日,宰相有四人,是令狐绹、萧邺、夏侯孜、蒋伸,当时只有蒋伸在任,其余三人都已罢免。毕诚及杜审权是懿宗亲自任用的,不可能有这事。大概是野史的胡乱记载,而《资治通鉴》和《新唐书》错误采用。司马温公把唐代史事交付范祖禹,他对材料的鉴别选用可谓严谨详尽,尚且如此。唉,修史实在是难啊!(选自洪迈《容斋随笔》,有删改)吉林省部分名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卷(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万章问曰:“孔子在陈曰:‘盍归乎来?吾党之小子狂简,进取不忘其初。’孔子在陈,何思鲁之狂士?”孟子曰:“孔子‘不得中道①而与之,必也狂狷乎!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孔子岂不欲中道哉?不可必得,故思其次也。”“敢问何如斯可谓狂矣?”曰:“如琴张、曾皙者,孔子之所谓狂矣。”“何以谓之狂也?”曰:“其志嘐嘐然②,曰,‘古之人!古之人!’夷考其行,而不掩焉者也。狂者又不可得欲得不屑不洁之士而与之是狷也是又其次也。孔子曰:‘过我门而不入我室,我不憾焉者,其惟乡原③乎!乡原,德之贼也。’”曰:“何如斯可谓之乡原矣?”曰:“‘何以是嘐嘐也?言不顾行,行不顾言,则曰,古之人,古之人。行何为踽踽凉凉④?生斯世也,为斯世也,善斯可矣。’阉然⑤媚于世也者,是乡原也。”万章曰:“一乡皆称原人焉,无所往而不为原人,孔子以为德之贼,何哉?”曰:“非之无举也,刺之无刺也。同乎流俗,合乎污世。居之似忠信,行之似廉洁,众皆悦之,自以为是,而不可与入尧、舜之道,故曰‘德之贼’也。孔子曰:‘恶似而非者:恶莠,恐其乱苗也;恶佞,恐其乱义也;恶利口,恐其乱信也;恶郑声,恐其乱乐也;恶紫,恐其乱朱也;恶乡原,恐其乱德也。’君子反经而已矣。经正,则庶民兴;庶民兴,斯无邪愿矣。”“由孔子而来至于今,百有余岁,去圣人之世若此其未远也,近圣人之居若此其甚也,然而无有乎尔,则亦无有乎尔!”(选自《孟子》,有删改)[注]①中道:中庸之道。②嘐嘐(jiāo)然:志向远大、言语夸张的样子。③乡原:也作“乡愿”,指外貌忠诚谨慎,实际上欺世盗名的人,即现代所谓的“老好人”“好好先生”。原,谨慎。④踽踽:独行不进的样子。凉凉:淡薄,冷漠。⑤阉:阉人,即宦官。阉然指像宦官那样巴结逢迎的样子。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狂者A又不可得B欲得C不屑不洁D之士E而与之F是狷也G是又H其次也。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盍归乎来”与“风乎舞雩,咏而归”(《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两句中“归”字的含义相同。B.“善斯可矣”与“善推其所为而已矣”(《齐桓晋文之事》)两句中“善”字的含义相同。C.“非之无举也”与中“所见无非牛者”(《庖丁解牛》)两句中“非”字的含义不同。D.“去圣人之世若此其未远也”与“脱身独去”(《鸿门宴》)两句中“去”字的含义不同。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孔子在陈国时思念家乡的学生,那些学生志向远大但行为粗率简单,进取而不忘本。B.孟子认为,洁身自好的人就是孔子所说的狷者,狷者是比狂者又次一等的人,狷者有所不为。C.万章问什么样的人可称为好好先生,孟子说,像宦官那样八面玲珑、四处讨好的人就是好好先生。D.孟子认为,如果让一切回到正道,那么也就没有邪恶了,没了邪恶,老百姓就会振作起来。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孔子岂不欲中道哉?不可必得,故思其次也。(2)恶莠,恐其乱苗也;恶佞,恐其乱义也。14.请结合文本分析孔子在陈国时为什么思念鲁国的那些狂放之士。【答案】10.BFG11.B12.D13.(1)孔子难道不想和言行合于中庸之道的人交往吗?不能够找到,所以只能求次一等的罢了。(2)厌恶杂草,怕的是它搞乱禾苗;厌恶花言巧语,怕的是它搞乱正义。14.①孔子找不到言行合于中庸之道的人交往,那就必然是和狂与狷这两种人交往。②鲁国的那些狂放之士,积极进取,志向远大,并且有不同于好好先生的美好品行。【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这种狂放之人如果也找不到,那就和洁身自好的人交往了,这些洁身自好的人就是孔子所说的狷者,是比狂者又次一等的人。“狂者又不可得”,有独立的主谓结构,应单独成句,“欲得”是后一句的开头,所以B处断开;“欲得不屑不洁之士而与之”“是狷也”中间应停顿,“是”是代词,指代前一句提到的“不屑不洁之士”,所以F处断开;“是狷也”“是又其次也”是两个句子,对“狷”“狂”进行比较,中间应断开,所以G处断开。故选BFG。【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一词多义现象的理解能力。A.正确。相同,“归”,回去。句意:何不回去呢?/在舞雩台上吹风,唱着歌回去。B.错误。不同,“善”,好的;/善于。句意:只要是好的就行了。/只不过善于推测他的所作所为而已。C.正确。不同,“非”,不对;/否定词,不是。句意:你要说他有什么不对,又举不出例证来。/所看到的没有不是牛的。D.正确。不同,“去”,距离;/离开。句意:距离圣人在世的年代这样的不远。/脱身独自离开。故选B。【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D.“那么也就没有邪恶了,没了邪恶,老百姓就会振作起来”错,根据“经正,则庶民兴;庶民兴,斯无邪愿矣”,可知应该是:回到正道,老百姓就会振作起来;老百姓振作起来,也就没有邪恶了。故选D。【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岂”;表反问语气,“难道”;“不欲”,后省略介词“与”,“跟、和”;“次”,次一等。(2)“莠”,杂草;“佞”,花言巧语;“乱义”,搞乱正义。【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①根据“不得中道而与之,必也狂狷乎!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孔子岂不欲中道哉?不可必得,故思其次也”

,可分析出原因一:孔子找不到言行合于中庸之道的人交往,那就必然是和狂与狷这两种人交往。②根据“其志嘐嘐然”“狂者又不可得,欲得不屑不洁之士而与之,是狷也,是又其次也”,可分析出原因二:鲁国的那些狂放之士,积极进取,志向远大,并且有不同于好好先生的美好品行。参考译文:万章问道:“孔子在陈国说:‘何不回去呢?我家乡的那些学生们志向远大但行为粗率简单,进取而不忘本。’孔子在陈国,为什么思念鲁国的那些狂放之士呢?”孟子说:“孔子‘找不到言行合于中庸之道的人相交,那就必然是和狂与狷这两种人交往吧!狂的人具有进取精神,狷的人有所不为。’孔子难道不想和言行合于中庸之道的人交往吗?不能够找到,所以只能求次一等的罢了。”万章问:“请问什么样的人可以叫作狂放的人?”孟子说:“比如琴张、曾皙这些人,就是孔子所说的狂放的人。”万章问:“为什么说他们是狂放的人呢?”孟子说:“他们志向很远大,言语很夸张,嘴巴总是说‘古人呀!古人呀!’可是一考察他们的行为,却和言语不相合。这种狂放之人如果也找不到,那就和洁身自好的人交往了,这些洁身自好的人就是孔子所说的狷者,是比狂者又次一等的人。孔子说:‘从我家门口经过却不进到我的屋里来,而我并不感到遗憾的,那就只有好好先生了吧!好好先生是偷道德的贼。’”万章问:“什么样的人可以称为好好先生呢?”孟子说:“‘(好好先生批评狂者说)为什么是这样志向远大、言语夸张的样子呢?言语不能够和行为相照应,行为不能够和言语相照应,就只说古人呀,古人呀。(又批评狷者说)为什么这样落落寡合呢?生在这个世界上,为这个世界做事,只要是好的就行了。’像宦官那样八面玲珑、四处讨好的人,就是好好先生。”万章说:“一乡的人都说他是老好人,他也到处都表现得像个老好人,孔子却认为他是偷道德的贼,这是为什么呢?”孟子说:“这种人,你要说他有什么不对,又举不出例证来。你要指责他却又好像无可指责,他只是同流合污。为人好像忠诚老实,行为好像清正廉洁,大家都很喜欢他,他自己也以为很不错,但实际上,他的所作所为却并不合于尧、舜之道,所以说他是‘偷道德的贼’。孔子说:‘厌恶那些似是而非的东西:厌恶杂草,怕的是它搞乱禾苗;厌恶花言巧语,怕的是它搞乱正义;厌恶夸夸其谈,怕的是它搞乱诚信;厌恶郑国的乐曲,怕的是它搞乱雅乐;厌恶紫色,怕的是它搞乱正宗的红色;厌恶好好先生,怕的是他搞乱道德。’君子的所作所为不过是为了让一切回到正道罢了。回到正道,老百姓就会振作起来;老百姓振作起来,也就没有邪恶了。”“从孔子到现在,一百多年,距离圣人在世的年代这样的不远,距离圣人的家乡这样的近,但是没有亲眼看见圣人之道而继承的人了,以后恐怕也没有听说圣人之道而继承的人了吧!”吉林省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归有光,字熙甫,昆山人。九岁能属文,弱冠尽通《五经》《三史》诸书,师事同邑魏校。嘉靖十九年举乡试,八上春官不第。徙居嘉定安亭江上,读书谈道。学徒常数百人,称为震川先生。四十四年,始成进士,授长兴知县。用古教化为治。每听讼,引妇女儿童案前,刺刺作吴语,断讫遣去,不具狱。大吏令不便,辄寝阁不行。有所击断,直行已意。大吏多恶之,调顺德通判,专马政。明世,进士为令无迁伴者,名为迁,实重抑之也。隆庆四年,大学士高拱、赵贞吉雅知有光,引为南京太仆丞,留掌内阁制敕房,修《世宗实录》,卒官。有光为古文,原本经术,好《太史公书》,得其神理。时王世贞主盟文坛,有光力相抵排,目为妄庸巨子。世贞大憾,其后亦心折有光,为之赞曰:“千载有公,继韩、欧阳。余岂异趋,久而自伤。”其推重如此。有光制举义,湛深经术,卓然成大家。后德清胡友信与齐名,世并称“归胡”。(选自《明史·归有光传》,有删改)材料二:有光七八岁时,见长老,辄牵衣问先世故事。盖缘幼年失母,居常不自释,于死者恐不得知,于生者恐不得事,实创巨而痛深也。归氏至于有光之生,而日益衰。源远而末分,口多而心异。自吾祖及诸父而外,贪鄙诈戾者,往往杂出于其间。率百人而聚,无一人知学者,率十人而学,无一人知礼义者。贫穷而不知恤,顽钝而不知教;死不相吊,喜不相庆。归氏几于不祀矣。有光学圣人之道,通于《六经》之大指。虽居穷守约,不录于有司而窃观天下之治乱生民之利病每有隐忧于心。而视其骨肉,举目动心,将求所以合族者,而始于谱。故吾欲作为归氏之谱,而非徒谱也,求所以为谱者也。(选自归有光《家谱记》,有删改)10.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不录A于有司B而窃观C天下D之治乱E生民F之利病G每有隐H忧于心。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弱冠,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以示成人,因体犹未壮,故称“弱冠”。B.“不具狱”与“臣具以表闻”(《陈情表》)两句中的“具”词义不同。C.“卓然成大家”中的“然”与成语“不以为然”中的“然”词义不同。D.“见长老”与“君既若见录”(《孔雀东南飞并序》)两句中的“见”词义相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归有光九岁就能写文章,二十岁时完全通晓《五经》《三史》等书。他多次考进士都没考中,后迁居嘉定安亭江边,读书讲学。B.嘉靖四十四年,归有光才成为进士,任长兴知县,他用古代的教化之理来治理政事;后来他调任顺德通判,名义上是升迁。C.王世贞主宰文坛时,归有光抵制排斥,王世贞大为不满,但后来王世贞对归有光也诚心折服了,为他写赞语,推崇归有光。D.归氏家族历史悠久而最终分离,人口众多但人心离散。从他的祖辈到各位叔父,没有一个知道学习的,没有一个懂得礼义的。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大史令不便,辄寝阁不行。有所击断,直行己意。(2)故吾欲作为归氏之谱,而非徒谱也,求所以为谱者也。14.归有光一生遭遇许多不顺,请结合两则材料简要说明。【答案】10.BEG11.D12.D13.(1)上级官吏的命令不恰当,就躺在阁楼里不去办公,该决断的时候直接按自己的想法办。(2)所以我想要为归氏写家谱,不是写空有其名的家谱,而是寻求写家谱的意义。14.①归有光出生时,家族一天天地更加衰败,他幼年时就失去了母亲。②归有光八次考进士都没考中,不被官府录用。③归有光任长兴知县,上级官吏大多讨厌他,就调他任顺德通判,名义上是升迁,实际上是贬低他。【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不被官府录用,但私下观察天下治乱之势,老百姓休养生息利弊,常在内心有所忧虑。“于有司”,表示被动,与前文联系紧密,意思是“不被官府录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