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十四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第43讲课型Ⅰ知识体系讲解一、商鞅变法1.背景(1)经济①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社会生产力极大发展。②井田制逐渐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逐步确立。(2)政治①新兴地主阶级要求进行社会变革,建立地主阶级政权。②各国进行变法。(3)军事:兼并战争十分频繁。(4)思想文化:百家争鸣出现,形成第一次思想解放高潮。2.内容(1)前期:开始于公元前356年。①政治:实行什伍、连坐制度,加强对人民的控制。②经济:奖励耕织,重农抑商,推动小农经济的发展。③军事:奖励军功,按军功大小给予赏赐。(2)后期:开始于公元前350年。①经济:废井田,开阡陌,统一度量衡。②政治:推广县制,以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③习俗:“塞私门之请”,移风易俗。3.特点(1)以法家思想为理论基础,以法律推动和巩固改革。(2)以富国强兵为目的,措施全面,中心是“农战”和“法治”。(3)商鞅变法是一场新兴地主阶级的封建化改革。4.作用(1)积极作用:使秦国实现了富国强兵的目的,为秦统一六国奠定基础。(2)局限性①严刑苛政,导致社会矛盾激化。②重农抑商成为以后商品经济发展的阻力。二、北魏孝文帝改革1.背景(1)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尖锐,导致社会矛盾激化。(2)冯太后和孝文帝的推动。2.内容(1)推行均田制:将国家控制的土地分配给农民耕种。(2)整顿吏治:实行俸禄制,严惩贪赃枉法。(3)迁都洛阳:为孝文帝深化改革创造了条件,有利于中原地区的经济恢复和政治稳定。(4)革除旧俗:仿汉制、易汉服、讲汉话、改汉姓、与汉人通婚等。3.作用(1)促进了北方农业生产的发展。(2)促进了洛阳的繁盛,使洛阳成为国际性商业城市。(3)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为隋唐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三、王安石变法1.背景:国家出现积贫积弱的局面,阶级矛盾、民族矛盾尖锐;昙花一现的庆历新政。2.内容(1)经济上富国之法①均输法:依照“徙贵就贱,用近易远”的原则,采购物资。②市易法:限制了豪商大贾控制和操纵市场。③青苗法:青黄不接时,政府分两次借钱或粮食给农户。④募役法(免役)法:纳钱代役。⑤农田水利法:兴修水利工程,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⑥方田均税法:重新丈量土地,按肥瘠收取赋税。(2)军事上强兵之法①将兵法:精简裁并军队,设置专门操练军队的将官。②保甲法:把农民进行保甲编制,兵农合一。③保马法:采取优惠政策鼓励百姓养马。④设军器监:专门管理武器制造。(3)政治上取士之法①科举改革:以经义策论取士。②改革学校制度:改组太学,撰注教材。③唯才用人:重任改革官员,打破按资升迁。3.作用(1)积极作用①一定程度上抑制了豪强地主的兼并势力。②农业生产发展,使财政收入增加,改善了“积贫”的局面。③使军队战斗力增强,改善了“积弱”的局面。(2)局限性①指导思想上偏重于谋求开辟财源,违背了客观经济规律。②变法的实行过于激进。四、俄国农奴制改革1.背景(1)经济:农奴制严重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2)政治:地主与农奴的矛盾尖锐,农民骚动此起彼伏。(3)思想:十二月党人和知识分子群体要求社会变革和思想解放。(4)军事:克里米亚战争俄国战败使国内矛盾进一步激化。2.内容(1)“二一九法令”:农奴在法律上成为自由人;农奴得到一块须高价赎买的份地;农民仍受“村社”的管理。(2)司法改革和地方自治,促进俄国司法体系和地方行政体系的近代化。3.性质:俄国农奴制改革是一场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运动。4.评价(1)进步性:为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劳动力、资金和市场;是继彼得一世改革之后,俄国向现代化迈出的重要步骤。(2)局限性:自上而下的形式导致改革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五、日本明治维新1.背景(1)国内危机:幕府专制、重农抑商和闭关锁国导致阶级矛盾尖锐。(2)民族危机:黑船事件,民族危机加深。(3)独立改革派形成:武装倒幕的成功;成立新政府。2.措施(1)政治:废藩置县;宣布“四民平等”;颁布《大日本帝国宪法》,建立近代天皇制。(2)经济:确立新兴地主对土地的所有权;推行“殖产兴业”政策,大力发展资本主义新经济。(3)文化教育:倡导“文明开化”,建立近代教育体制;思想解放;社会生活西化。(4)军事:实行义务兵役制,改进军事装备,培养军事指挥人才,建立现代军队。3.评价(1)加强了中央集权,实现了富国强兵和民族国家的统一。(2)建立起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奠定了工业化的物质基础。(3)使日本成为亚洲第一个立宪国家,确立了君主立宪的资产阶级代议制度。(4)西方思想文化广泛传播,社会生活面貌发生深刻变化。(5)使日本崛起为东方强国,并很快走上对外扩张的道路。六、戊戌变法1.历史背景(1)民族危机: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导致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2)经济基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3)阶级基础:民族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开始登上政治舞台。(4)思想基础:资产阶级维新思想产生并发展。①早期维新思想:对戊戌变法运动起到了一定的思想先导作用。②康有为、梁启超维新思想:主张包括呼吁变法图存,提倡兴民权,学习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宣传方式上是维新派与顽固势力论战,“公车上书”,成立强学会和保国会等组织,创办《中外纪闻》等报刊。2.百日维新(1)施政纲领:1898年1月,康有为的《应诏统筹全局折》提出变法的具体措施,成为维新派的施政纲领。(2)开始变法: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颁布《定国是诏》。(3)主要内容①政治:鼓励臣民上书言事,允许办报,裁撤闲散衙门和冗员。②经济:提倡和奖励私人投资设厂,修筑铁路,开采矿产。③军事:裁汰绿营,用西法训练军队。④文教:废八股、倡西学、办学堂、派人赴日留学。(4)结果:失败。①标志:1898年9月,慈禧太后发动“戊戌政变”。②原因:维新派势力弱小,守旧势力过强。维新派采用的方式及手段有误。(5)历史影响①戊戌变法是资产阶级的思想解放运动,维新思想得以广泛传播。②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也促进了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迅速到来。1.商鞅变法体现的新兴地主阶级政治经济要求(1)废除世卿世禄制,奖励军功:商鞅变法把官爵和军功结合起来,增强了士兵作战的勇气,大大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商鞅变法还同时打击了贵族的特权,树立了新兴地主阶级的政治、经济优势地位。(2)废除井田,奖励耕织:商鞅下令“为田开阡陌封疆”,承认私人占有土地的合法性,允许自由买卖土地,推动了地主土地所有制经济的发展。(3)建立县制,强化中央集权:县制的建立及推广预示着它将取代西周分封制下的封国采邑制,成为新的政体制度。而国君直接任免官员则使从地方到中央的政治、经济、军事权力集中于国君一人,强化了中央集权,体现了新兴地主阶级的意志。2.全面认识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汉化政策(1)汉化政策的具体措施表现为均田制、移风易俗和推行汉制等内容。对鲜卑族来说,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就中华民族而言,丰富、发展了各民族文化。(2)从北魏孝文帝推行汉化政策的根本目的来看,是要加强鲜卑族的统治;从中华民族的形成发展过程来看,促进了民族融合,为多民族共同发展做出了贡献。(3)该政策体现了落后民族必然被先进民族文化所征服的历史规律,从这个角度讲,北魏孝文帝的汉化政策顺应了历史发展规律,值得肯定。(4)从本质上说,汉化政策既是落后文化学习先进文化的过程,又是少数民族的封建化过程。3.王安石变法的历史启示(1)改革必须遵循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维护人民根本利益的原则。(2)改革是革除社会弊政,促进社会发展和国家强盛的重要手段。但也应防止在改革中出现用人不当、执行不力等问题。(3)改革必然会触及某些人的特权和既得利益,因而会有阻力,甚至充满了尖锐的斗争。因此,改革者要有远见卓识,行动要坚决彻底,注重改革的实效性。4.日本明治维新与中国戊戌变法成败原因的比较项目明治维新戊戌变法社会背景资本主义发展的水平高于中国;封建统治相对薄弱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中外反动势力勾结使封建统治势力强大领导力量倒幕派(中下级武士、新兴地主等联合力量强大)建立倒幕基地,武装倒幕资产阶级维新派力量弱小,依靠没有实权的皇帝,不敢发动群众,顽固派力量强大具体措施明治政府颁布一系列除旧布新的改革措施并大力推行光绪帝颁布一系列变法诏书,但各地官僚阳奉阴违国际环境发生在19世纪自由资本主义时期,西方对中国的入侵和中国人民的反抗,客观上为日本提供了较为有利的国际环境发生在19世纪末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过渡阶段,帝国主义不愿意中国成为独立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国际环境对中国不利1.(2020·四川眉山二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西魏立国于关陇一隅之地,地理环境、人力、物力和文化等方面的条件,都不能与东魏和南朝萧梁抗衡。苏绰是西魏改革的谋主,他制定的“六条诏书”成为西魏北周的治国纲领和施政方针。令诸州郡县长官,“每至岁首,必戒敕部民能操持农器者,皆令就田,垦发以时”,对那些游手怠惰、不勤农事者,则加以惩罚。认为古今帝王“置臣得贤则治,失贤则乱”,提出今之选举者,当不限资荫,唯在得人罢黜冗官及扰乱细民之污吏,实行官吏考察制度,对各级官吏“任而试之,考而察之。起于居家,至于乡党,访其所以,观其所由”。要求地方官在征收赋役时,应“斟酌贫富,差次先后”,差发徭役应防止“贫弱者或重徭而远戍,富者或轻使而近防”的弊端。在“六条诏书”的指导下,西魏北周政治呈现出一派新的气象,因而转弱为强,最终灭掉北齐。——据孔毅《西魏北周改革述评》(1)根据材料,概括“六条诏书”对地方官员的要求。(2)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简析西魏改革的影响。解析:第(1)题,据材料“每至岁首,必戒敕部民能操持农器者,皆令就田,垦发以时”得到大力发展农业生产;据材料“认为古今帝王……扰乱细民之污吏”得到德才兼备,真才实学;据材料“实行官吏考察制度……访其所以,观其所由”得到奉公守法,接受监督;据材料“要求地方官在征收赋役时……富者或轻使而近防的弊端”得到公平施政,灵活务实。第(2)题,可以从改革目的和改革措施归纳为政治方面:吏治清明;社会秩序:有利于社会安定;社会经济和社会生活方面:促进经济发展,民生改善;改革内政扩大了疆域;内政巩固,国家转弱为强;继承与发展:是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继续,为隋唐的强盛奠定了基础。答案:(1)大力发展农业生产;德才兼备,真才实学;奉公守法,接受监督;公平施政,灵活务实。(2)吏治清明,社会安定;经济发展,民生改善;内政巩固,国家转弱为强;是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继续,为隋唐的强盛奠定了基础。2.(2020·湖北宜昌一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中国历代政府都非常重视对云南的管理,并且在与云南地区各族群众长久的交流、交往、交融的基础上,逐渐形成了“云南模式”。先秦时期,楚将庄蹻入滇,带去内地文化,并按照从俗从宜原则变换服饰融入当地。汉朝在云南设官置郡后,耗费巨资修建了通往西南夷的道路,加强了对云南的控制。唐前期在云南建立羁縻州县,延续了以当地酋长为国家之官的管理模式。后来,南诏崛起,威胁到唐朝在云南的统治。元朝灭大理国后,设云南行省,在部分地区改由流官治政,与土官统治区域犬牙交错,再统一由强有力的行省管理。忽必烈命赛典赤为平章政事,行省云南。赛典赤在云南“创建孔子庙、明伦堂,购经史,授学田”,后“阅中庆版籍,得隐户万余,以四千户即其地屯田”,编定赋役,发展农业经济。元初在云南实施的这些创新性政策,使得云南与内地的一体化加剧,至明清,已渐同内地了。——摘编自吕文利等《论中国古代边疆治理中的“云南模式”》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边疆治理中“云南模式”的主要内容。解析:第(1)题,据材料“楚将庄蹻入滇,带去内地文化,并按照从俗从宜原则变换服饰融入当地”以及“赛典赤在云南‘创建孔子庙、明伦堂,购经史,授学田’”可知,传播内地文化,促进民族交融;据材料“汉朝在云南设官置郡……唐前期在云南建立羁縻州县,延续了以当地酋长为国家之官的管理模式……元朝灭大理国后,设云南行省,在部分地区改由流官治政,与土官统治区域犬牙交错”可知,中央政府设置地方行政机构管辖和利用少数民族首领管辖相结合;据材料“‘阅中庆版籍,得隐户万余,以四千户即其地屯田’,编定赋役,发展农业经济”可知,加强人口管理,发展农业经济。答案:(1)传播内地文化,促进民族交融;中央政府设置地方行政机构管辖和利用少数民族首领管辖相结合;加强人口管理,发展农业经济。(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元朝治理云南新措施的作用。解析:第(2)题,据材料“元朝灭大理国后,设云南行省,在部分地区改由流官治政,与土官统治区域犬牙交错,再统一由强有力的行省管理”可知,加强了中央对云南的管辖和控制;据材料“编定赋役,发展农业经济”可知,促进了云南地方经济的发展;据材料“赛典赤在云南‘创建孔子庙、明伦堂,购经史,授学田’”可知,传播和推广了传统文化并巩固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据材料“元初在云南实施的这些创新性政策,使得云南与内地的一体化加剧,至明清,已渐同内地了”可知,缩小了云南与内地的差距,促进了云南与内地一体化的发展。答案:(2)加强了中央对云南的管辖和控制;促进了云南地方经济的发展;传播和推广了传统文化并巩固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缩小了云南与内地的差距,促进了云南与内地一体化的发展。3.(2021·河南开封高考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清末,中国封建主义盐务管理制度已“弊窦百出”,加上清王朝垮台,政局混乱,省自为制,“盐枭活跃,倍徙平时”,至1913年时,“盐务腐败,已达极点”。为此,北洋政府开展了广泛的盐务改革。1913年12月,公布《盐税条例》,将从前各项课税名目一律删除,改征统一税,统一税率每担2.5元。同时,又对盐场进行整顿,裁撤产量少、质量差的不合格盐场。1914年2月,又公布了《盐务稽核总、分说章程》。章程规定,在北京设立盐务稽核总所,在各产盐地方设立稽核分所。“征收一切盐税盐课”。1914年,北洋政府开始在直隶、河南两地74县废除封建专商垄断的运销体制,实行自由贸易。此后,全国各地又有一些县陆续开放了食盐贸易。到1931年,全国已有近半数的县实行了自由贸易,同年国民政府公布的《新盐法》规定:“盐就场征税,任人民自由买卖,无论任何人,不得垄断”。——摘编自丁长青《民国盐务史稿》(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北洋政府盐务改革的特点。解析:第(1)题,据材料“1913年12月,公布《盐税条例》”可得通过立法形式推进;据材料“将从前各项课税名目一律删除,改征统一税”可得删繁就简,统一税则;据材料“在北京设立盐务稽核总所”“征收一切盐税盐课”可得集中管理权于中央;据材料“任人民自由买卖,无论任何人,不得垄断”可得由垄断到逐步开放。答案:(1)通过立法形式推进;删繁就简,统一税则;集中管理权于中央;由垄断到逐步开放。(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北洋政府盐务改革的作用。解析:第(2)题,本小题较为开放,盐务改革在当时有利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盐税体制的近代化,增加政府财政收入,长远来看有利于抑制地方势力的膨胀,为日后改革所借鉴。答案:(2)推动了盐税体制的近代化;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抑制了地方势力的膨胀;有利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为日后改革所借鉴。4.(2021·广东广州高三年级阶段训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戏曲是中国的文化遗产之一,其中既有人民性的精华,又有封建性的糟粕。为了更好地继承和弘扬这一遗产,中国共产党一直很重视对它的改革。1948年11月,《人民日报》发表了《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旧剧改革工作》的社论,指出对旧剧改革的必要性和分类标准。1951年3月,毛泽东主席提出“百花齐放,推陈出新”的戏曲改革原则。5月政务院颁布《关于戏曲改革工作的指示》,明确提出改戏、改人、改制的原则,要求净化舞台,发掘整理传统剧目,剔除旧戏中的各种毒素等。政府对当时全国城乡旧剧团上演的数万出旧戏,分别好坏,加以取舍;对宣传反抗侵略和压迫、爱祖国爱人民的戏曲予以鼓励推广;对含有反动、封建、迷信等内容的加以肃清;删除或修改各种野蛮、恐怖、不良的表演方法。对受群众喜爱的戏曲艺人,党和政府强调要尊重并把他们看作是劳动人民中的一员,同时引导他们学习马列主义理论、时事政治和党的方针,让他们了解社会的变革与进步,加强艺术实践,提高业务修养。通过改革,涌现出了一批内容健康、人民喜爱的戏剧作品。——摘编自欧阳雪梅《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成立初期戏曲改革的特点。解析:第(1)题,据材料“1948年11月,《人民日报》发表了《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旧剧改革工作》的社论”可知政府主导和有计划有步骤;据材料“1951年3月……明确提出改戏、改人、改制的原则”可得有明确的指导原则;据材料“政府对当时全国城乡旧剧团上演的数万出旧戏,分别好坏,加以取舍”可得内容全面;改造的内容可以看出服务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需要。答案:(1)政府主导;有明确的指导原则;有计划有步骤;内容全面;服务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需要。(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中国成立初期戏曲改革的意义。解析:第(2)题,戏曲是中国的文化遗产之一,对此进行改革有利于传承传统优秀文化;改造的内容服务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需要,实现了价值引领,增强戏曲的活力;将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丰富了民众的文化生活;改造后的戏曲有利于提高民众的素养。答案:(2)传承了传统优秀文化;实现了价值引领;增强戏曲新的活力;丰富了民众的文化生活;提高了民众的素养。5.(2020·广东六校高三第三次联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二战后,英国初步形成了初、中等和继续教育衔接的教育制度。20世纪80年代末,面对新形势,英国推出《1988教育改革法》。该法案规定义务教育阶段开设三类课程:核心课程、基础课程和附加课程,其中核心课程与基础课程合称为必修的“国家课程”。在管理体制上,新法律规定学校在多数家长要求下可以摆脱地方教育当局的控制,直接接受中央教育机构的指导,中央政府按照招生规模分拨经费。一些高等院校也可以脱离地方教育当局的管辖,成为独立机构,取得法人地位。新设市立工艺学院与艺术学院,由独立于地方教育当局的校董会管理,国家支付经费,也可以获取工商业的赞助,学生免费入学。市立学院的课程重点放在科学和技术应用方面,学校与工商界密切保持的联系,培养企业急需的技术实用人才。——辛爱灵《英国1988年教育改革法研究》(1)根据材料,概括英国1988年教育改革的特点。解析:第(1)题,据材料二战后及20世纪80年代末英国教育制度的变化可得渐进改革的特点;材料必修“国家课程”体现中央权威;材料“一些高等院校也可以脱离地方教育当局的管辖,成为独立机构,取得法人地位”体现引入竞争;材料“市立学院的课程重点放在科学和技术应用方面,学校与工商界密切保持的联系,培养企业急需的技术实用人才”体现服务经济与社会。答案:(1)渐进改革;体现中央权威;引入竞争;服务经济与社会。(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英国1988年的教育改革。解析:第(2)题,据材料开设必修的“国家课程”可得英国在提升国家意志在教育行业的影响力,结合时间1988可得处于冷战时期,因此关注“冷战”环境下的思想意识引导;由材料管理体制上的变革可以得出与同时期经济改革呼应,简化管理体制,把教育推向市场,优化教育经费配置,提升教育质量;材料“市立学院的课程重点放在科学和技术应用方面,学校与工商界密切保持的联系,培养企业急需的技术实用人才”体现提升学生技能,发挥教育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顺应技术革命的潮流。答案:(2)提升国家意志在教育行业的影响力,关注“冷战”环境下的思想意识引导;与同时期经济改革呼应,简化管理体制,把教育推向市场,优化教育经费配置,提升教育质量;提升学生技能,发挥教育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顺应技术革命的潮流。第44讲课型Ⅱ高考命题与方法探究试题来源引文出处设问方式关键词命题特征分析2020·高考全国卷Ⅰ摘编自朱英《晚清经济政策与改革措施》等概括(措施)类、简析(意义)类清末新政1.从材料出处看,以原始性文字材料为主。2.从问题设计看,问题之间的关联性很强,第(1)问和第(2)问之间有一定逻辑关联性,学生若在第(1)问判定失误很容易导致第(2)问答案偏离。3.从设问方式看,多采用内容类(4次),比较类(2次),原因类(5次),特点类(4次),作用(意义、影响)类(12次),注重对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能力的考核,特别是对历史现象和历史结论的理解和分析。4.从关键词看,以古代中国史为主,着重经济领域的改革,也涉及政治和法律领域的改革。5.从与教材的关联度看,古代史试题与选修教材内容无直接联系,近代史试题与必修教材有一定的联系,目前仅涉及清末新政。从2020年高考全国卷来看,改革模块的试题有回归教材的趋势。2020·高考全国卷Ⅱ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概括(背景)类、评价类王安石将兵法改革2020·高考全国卷Ⅲ摘编自(苏)B.T.琼图洛夫等编《苏联经济史》概括(变化)类、简析(原因)类俄国农奴制改革2019·高考全国卷Ⅰ杨光辉《汉唐封爵制度》说明类、概况类、作用类 秦朝和曹魏,爵位制2019·高考全国卷Ⅱ[日]坂本太郎《日本史》原因类、意义(影响)类明治维新2019·高考全国卷Ⅲ《戊戌变法档案史料》等原因类、特点类康有为,制度局2018·高考全国卷Ⅰ[日]宫崎市定《中国史》等比较类、意义(影响)类纪年方法年号制改革2018·高考全国卷Ⅱ郭德宏等《中华人民共和国专题史稿》背景类、内容类、影响(意义)类1949—1968年,科技体制2018·高考全国卷Ⅲ韩延龙等《中国近代警察史》原因类、比较类19世纪后期湖南保卫局2017·高考全国卷Ⅰ庄启东等《新中国工资史稿》特点类、意义(影响)类20世纪80年代,工资改革2017·高考全国卷Ⅱ梁启超《戊戌政变记》原因类、启示(影响)类清末,北京街道管理2017·高考全国卷Ⅲ《隋书》特点类、意义(影响)类隋代,法律制度2016·高考全国卷Ⅰ唐长孺《魏晋南北朝隋唐史三论》内容类、作用(意义)类唐太宗,谱牒改革2016·高考全国卷Ⅱ《清史稿》等特点类、作用(影响)类晚清,军事改革2016·高考全国卷Ⅲ吕思勉《魏晋南北朝史》内容类、作用(意义)类北魏,孝文帝庙号改革考向一以“史鉴功能”为抓手,隐性考查当前社会热点问题1.(2020·高考全国卷Ⅰ)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清末新政时期部分商务法规、章程内容商会简明章程(1904年)商务繁富之区设立商务总会,商务发达稍次之地则设商务分会商人通例(1904年)肯定商人的地位,规定享有的权利和应遵循的通行规则等公司律(1904年)规定公司的创办程序、组织形式与经营方式,商办公司与官办公司、官商合办公司“享一体保护之利益”奖给商勋章程(1906年)凡制造新式机器者,奖以三等至一等商勋,赏加四品至二品顶戴华商办理农工商实业爵赏章程(1907年)凡集股创办企业的华商,根据资本额多少,可分别获一、二、三等子爵和三品卿、四品卿爵赏——摘编自朱英《晚清经济政策与改革措施》等(1)根据材料,概括清末新政在振兴商务方面采取的措施。解析:第(1)题,依据“商会简明章程”的内容得出广泛组织商会;依据“公司律”“奖给商勋章程”的内容得出制定商律,保护商人开办公司的各项权益;依据“奖给商勋章程”“华商办理农工商实业爵赏章程”的内容得出对商人授予商勋和爵位。答案:(1)广泛组织商会;制定商律,保护商人开办公司的各项权益;对商人授予商勋和爵位。(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材料中的法规、章程对传统商业的突破性意义。解析:第(2)题,结合传统商业的特点,从商业政策、商人地位、义利观和商业组织等方面作答。答案:(2)否定了抑商政策,提高了商人的社会地位;动摇了传统义利观;突破了旧式商业组织的束缚。考向二考查重大改革的背景、评价2.(2020·高考全国卷Ⅱ)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熙宁二年(1069年),宋廷开始精简军队,压缩编制,到元丰八年(1085年),禁、厢军总数减为80万左右,比原先减少30多万。熙宁七年,开始实行“将兵法”,把当地各部分禁军以及有战斗力的厢兵、蕃兵、乡兵等,混合编组为“将”,下设“指挥”。每“将”自2000多人至1万多人不等,通常为5000人左右,设正、副将为长官,选择有作战经验和才能的人担任。诸将长官统领并训练本将士兵,以达到将知兵、兵知将的目的。将兵多数戍守本路,在本路辖区内更戍,但也有一部分将兵到指定的别路更戍。——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王安石实行将兵法的历史背景。解析:第(1)题,注意材料信息“宋廷开始精简军队……总数减为80万左右,比原先减少30多万”“达到将知兵、兵知将的目的”,说明原来的军队建设存在弊端,再结合宋初加强中央集权带来的“冗兵”“冗费”“积贫积弱”等问题对军队建设的影响,可以概括出答案。答案:(1)冗兵众多,老弱兵士多;兵不知将、将不知兵;战斗力下降,积贫积弱。(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王安石将兵法改革。解析:第(2)题,对将兵法改革的评价,可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从积极作用与局限性两方面作答。积极作用可从改变过去军队建设的弊病、提高军队战斗力、缓解财政压力等方面回答;局限性可从其无法从根本上解决社会危机方面作答。答案:(2)改变了宋军的编制,提高了军队战斗力;减少了军费开支,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财政压力;未从根本上解决北宋的社会危机。考向三以熟知改革为依托,考查陌生的拓展延伸3.(2020·高考全国卷Ⅲ)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农奴制改革前,俄国出口商品主要包括粮食、亚麻、兽皮、皮货、木材等,粮食占出口额的35%以上;进口商品主要为工业品,即工厂所需的机器和设备、颜料、皮棉、煤。从1822年起,俄国对进口商品实行高关税,对外国商品的输入进行限制,农奴制改革后,俄国的出口结构中,农产品仍然占最大份额,粮食占出口额一半以上,主要出口英国,由于工业急需金属、机器和设备,俄国降低了保护关税税率,使进口机器的支出由1861—1865年的730万卢布增加到1876—1880年的4680万卢布。到19世纪90年代,与改革前相比,俄国对外贸易额增加2倍以上。——摘编自[苏]B.T.琼图洛夫等编《苏联经济史》(1)根据材料,概括俄国农奴制改革前后对外贸易的变化。解析:第(1)题,依据材料“农奴制改革前,俄国……粮食占出口额的35%以上……从1822年起,俄国对进口商品实行高关税”“农奴制改革后,俄国的出口结构中……粮食占出口额一半以上……俄国降低了保护关税税率,使进口机器的支出由1861—1865年的730万卢布增加到1876—1880年的4680万卢布”概括。答案:(1)以粮食为主的出口数量和以机器设备为主的进口数量明显增加;进口关税税率降低。(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对外贸易发生变化的原因。解析:第(2)题,从国内、国际两个角度分析,国内角度可从俄国经济发展及其需要等方面回答,国际角度可从市场需求方面回答。答案:(2)改革促进了俄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农业商品化发展,国际粮食需求扩大;资本主义发展需要设备、资金和市场,工业化进程加快。考向四考查不同时期相似改革的比较4.(2019·高考全国卷Ⅰ)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秦朝推行的“二十等爵”制,始创于商鞅变法时为奖励军功所设立的军功爵制。汉承秦制,继续沿用“二十等爵”制,但根据实际情况有所调整。曹魏末年,专权的晋王司马昭为取代曹魏政权,“深览经远之统,思复先哲之轨,分土画疆,建爵五等,或以进德,或以酬功”。此次改革仿照《周礼》,设公、侯、伯、子、男五个等级,把爵位封授给支持司马氏的群臣。受封者获得民户数量不等的“封邑”,爵位由子孙承袭。“自骑督已上六百余人皆封”。由此,面向文武官员的“五等爵”制确立。通过五等爵分封,司马昭对曹魏朝廷中的大臣进行了一次比较彻底的区分,将那些倾向于司马氏的大臣与其他曹魏大臣明确区别开来,成为司马氏建立晋朝的前奏。——摘编自杨光辉《汉唐封爵制度》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秦“二十等爵”制和曹魏末年“五等爵”制所反映的思想流派。解析:第(1)题,据材料“秦朝推行的‘二十等爵’制,始创于商鞅变法时为奖励军功所设立的军功爵制”并结合所学商鞅为法家代表可知“二十等爵”制反映了法家思想;由材料“改革仿照《周礼》,设公、侯、伯、子、男五个等级”并结合所学周礼是儒家经典得出“五等爵”制反映了儒家思想。答案:(1)流派:“二十等爵”制反映了法家思想;“五等爵”制反映了儒家思想。(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秦“二十等爵”和曹魏末年“五等爵”的授予对象,并简析两种爵位制的各自作用。解析:第(2)题,第一小问对象,依据材料“为奖励军功所设立的军功爵制”说明“二十等爵”主要授予军人;从材料“把爵位封授给支持司马氏的群臣”可知“五等爵”主要授予官员。第二小问作用,据材料“商鞅变法时为奖励军功所设立的军功爵制”和所学西周的世卿世禄制、秦朝的统一得出“二十等爵”制打破了世卿世禄制,激发了军队斗志,促成秦统一;从材料“将那些倾向于司马氏的大臣与其他曹魏大臣明确区别开来,成为司马氏建立晋朝的前奏”可知“五等爵”制壮大了司马氏力量,为晋朝建立奠定基础。答案:(2)对象:“二十等爵”主要授予军人;“五等爵”主要授予官员。作用:“二十等爵”制打破了世卿世禄制,激发了军队斗志,促成秦统一;“五等爵”制壮大了司马氏力量,为晋朝建立奠定基础。一、改革的基本认识1.改革是统治者为巩固和完善某种社会制度而采取的革新(1)目的:一般都是为了维护(巩固)统治。(答题时需要具体细化,统治者发起这个改革想解决哪些社会问题,具体利益是什么)(2)改革原因大体可以表述为:旧的生产关系阻碍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顺应历史发展潮流或社会发展趋势;统治阶级面临严重的统治危机;旧制度、习俗、思想文化阻碍了社会的发展;民族危机严重;等。2.过程(怎样改):改革所涉及的领域往往是多方面的,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民族关系、对外关系等,或兼而有之。3.结果(改的怎样)(1)成功:个别改革会变成不间断的政策调整,最终建立一种新制度,释放出社会内部的压力。(2)失败:改革导致新的矛盾激化,或压力的释放速度太慢,社会内部矛盾加剧,最后改革转化为革命。4.改革的认识和启示(1)改革的必要性:每一个国家或民族要发展进步,必须与时俱进,敢于改革。改革是革除弊政、促使国家富强的重要手段,是历史发展的要求和产物。(2)改革的曲折性:改革必然会涉及某些人或集团的利益而遭其反对,因而具有艰巨性和复杂性,不可能一帆风顺;改革者要具备坚决的斗争精神与勇气,要坚信新事物一定能够战胜旧事物。(3)对改革的具体要求:改革的措施必须行之有效,改革过程中要用人得当,改革家要有远见卓识和坚定的政治魄力。(4)改革没有固定的模式:只有根据不同的国情和当时的历史实际,实事求是制定合理的改革方案。5.评价改革的标准:坚持社会发展的标准;坚持历史的标准;重视历史发展必然性与偶然性的关系;改革的成败不能以改革者个人的结局作为定论,而应视改革的积极作用是否得以维持;改革是否达到预期目标。6.中国专制王朝地主阶级改革成败规律:王朝初期改革容易成功,王朝中后期改革大多失败。(1)王朝初期:新王朝建立决定了统治阶级必须恢复并发展经济,部分调整生产关系,这为新王朝的改革减少了阻力;王朝初期,统治者能吸取前代灭亡教训,大力调整统治政策,这种改革符合当时社会不同阶级、不同政治集团的共同要求;王朝初期的改革有强大的王权做保障。(2)王朝中后期改革:统治阶级内部保守势力强大,既得利益者不愿改革;在维护封建制度的前提下进行某些政策调整和利益再分配的改革,必然会遭到旧制度和旧势力的顽强抵抗。二、归纳“改革背景”的一般方法1.社会发展趋势:经济条件——根本原因。2.生产力因素:旧的生产关系阻碍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主要原因。3.社会危机:内忧(财政危机、政治危机)外患(民族危机)——必要条件。4.改革力量:阶级条件——组织条件。5.改革及支持者的革新意识:思想条件——主观条件。6.外部因素:催化剂、导火线——直接原因。三、归纳“改革结局”的一般方法1.如何评定“改革的结果”:一场改革的成败与否,不能看改革者个人的结局如何,而要看这一改革所产生的积极作用是否得到维持。注意改革的成功与否有两个主要标志:一是改革是否达到了预期目标;二是改革是否被中断。即改革达到了预期目标,有利于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同时不管改革者处境怎样,都能继续下去的改革才是成功的改革。2.如何分析“改革成败的原因”(1)看是否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2)看当时力量对比:要从改革的阻力和支持改革的力量两方面去分析,改革的阻力可以从内外两方面及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方案
- 教学课件:第8章建筑物的耐火等级y课件
- 2021-2022学年-有答案-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七年级(上)期中道德与法治试卷
- 发挥好矿长在煤矿安全生产中的重要作用考核试卷
- 电力设备的电磁兼容与抗干扰考核试卷
- 建筑物拆除工程施工现场消防考核试卷
- 电商平台广告投放与优化考核试卷
- 农业科学在农村旅游中的应用考核试卷
- 煤炭制品质量检验标准考核试卷
- 焙烤食品的新品推广与市场营销考核试卷
- 《实名认证》课件
- 语文教学之学理
- 餐饮创业湘菜计划书
- 销售意识培训课件
- 幼儿园公开课:大班美术创意《橙子变变变 》课件
- 高效数据标注流程
- 2024年物流配送行业无人机配送方案
- 中小学音乐教育的跨学科融合
- Part3-4 Unit4 Volunteer Work课件-【中职专用】高一英语精研课堂(高教版2021·基础模块2)
- 人美版全国小学美术优质课一等奖《摆花样》课件
- JCT2460-2018 预制钢筋混凝土化粪池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