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文言文二则 伯牙鼓琴(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_第1页
22 文言文二则 伯牙鼓琴(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_第2页
22 文言文二则 伯牙鼓琴(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_第3页
22 文言文二则 伯牙鼓琴(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_第4页
22 文言文二则 伯牙鼓琴(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伯牙鼓琴》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课是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第一篇,本组教材是以感受“艺术的魅力”为专题来组合课文的。《伯牙鼓琴》是一篇文言文,讲述了一个千古流传的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伯牙与锺子期的真挚情谊令人感动。本文行文简洁、流畅,不足百字,而且古今字义差别大的字词数量较少。《伯牙鼓琴》已然成为中华文化中关于“知音”最为生动、最为震撼的注解之一。教学中,如何让学生感受伯牙琴声中的动人场景?如何体会伯牙和锺子期知音故事的震撼?从而产生不胜唏嘘的神往以及那种透彻心肺的审美体验,是本课教学要思考的要点。【学情分析】1.在学习本文之前,学生已有一些文言文、古白话文的阅读基础和学习经验,而且就词句的理解来说,此文词句更容易理解。2.就课文的内涵和意蕴来讲,文章所讲述的“知音文化”更为丰富和玄妙,让学生感受音乐艺术的魅力也有一定困难。【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进一步掌握学习文言文的方法,理解文言文的意思。2.体会叠词在古文中的音韵美,积累叠词。能力目标:1.进一步了解文言文特点,能够诵读出文言文的韵味。2.能够展开想象,用叠词描述自然景物。3.能用自己的话讲一讲《伯牙鼓琴》的故事。4.培养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情感目标:1.通过诵读了解伯牙、锺子期因为音乐而成为知音的故事,感受艺术魅力,受到美的熏陶。2.感受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纯真友情,了解知音文化。。【教学重点】1.学生在理解文言文意思的基础上,能用自己的话讲一讲故事。2.借助语言文字展开想象,体会叠词之音韵和艺术之美。【教学难点】理解“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的决绝态度。【教学策略】本课依照“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理念,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开展教学。课前,教师向学生推送微课、动画片视频和《课前自学任务单》引导学生开展自学。教师通过批阅学生的《课前自学任务单》了解详细学情,确立相应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进行课堂教学设计。课内教学融合信息技术手段,以学生为主体,关注学生差异,激发学习兴趣,有效解决教学重难点,实现学生从无到有,从未知到已知的学习提升过程,促进学生能力发展。【教学过程】课前自学部分一、向学生推送微课视频(一),学生观看学习。1.了解《伯牙鼓琴》的题目为什么取文章第一句。2.了解中国古琴文化,为课文学习做好铺垫。二、向学生推送微课视频(二),学生观看学习。1.了解“哉”“巍”“弦”的写字指导。2.完成生字书写练习。三、学生按导学要求完成自学任务单。1.回顾并写一写常用的学习文言文的方法。2.把课文认真朗读三遍,记录自己难读的句子。3.用结合注释等方法理解文意,记录自己不懂的句子。4.用叠词描写自然景物,例如“杨柳依依”。(试着多写几个)5.查找资料,了解伯牙和锺子期,并简要写一写。四、向学生推送动画片《伯牙鼓琴》,学生观看后用自己的话讲一讲动画片的内容。五、教师通过对提交作业的分析,掌握学情,以学定教,进行课堂教学设计。【设计意图:课前自学采用任务驱动模式引导学生学习。学习内容的设置以讲述型内容为主,根据学生个体差异可以反复多遍学习,为课内学习做好认知上的铺垫。学习方式上以自学为主,培养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同时通过《自学任务单》的反馈,为教师提供课堂教学设计依据。】课堂教学部分板块一回顾自学,铺垫课内学习1.(出示课前学习资料图片)谈话导入:昨天,老师给大家发送了《伯牙鼓琴》的《课前自学任务单》和微课学习视频等,在批阅了同学们的《课前自学任务单》后,老师发现,同学们平时积累了不少学习文言文的方法,现在,谁愿意和大家交流一下你的学习经验?2.学生交流。3.(出示希沃课堂“分组竞争”游戏——选出学习文言文的常用方法。)请学生做游戏。4.(出示“问题清单”)教师向学生展示课前自学任务单中反馈出来的学习疑惑。【设计意图:课堂伊始,我运用希沃课堂活动中的分组竞争游戏,检测学生的自学效果,同时强化了学习文言文的重要方法,为课内学习做好铺垫;通过梳理“问题清单”,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板块二诵读文本,感文言文之韵一、音乐导入,揭题解题1.(播放《高山流水》古琴曲)(1)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曲子吗?(2)生答师:这首曲子名曰《高山流水》,已经流传了几千年。它能受到人们的喜爱,不仅是因为它旋律优美,还因为它蕴含着一个动人的故事!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这个和音乐有关的故事——《伯牙鼓琴》,师板题,生齐读课题。2.揭题通过课前的自学,谁能说说题目的意思?谁知道题目中的这个“琴”是什么琴?关于古琴,谁还有更多的了解?【设计意图:为了快速的将学生带入文本学习,我播放了《高山流水》的古琴音乐,让学生迅速的进入了古文学习的意境。“解题”环节,一方面进一步检测学生的课前学习,另一方面在认知上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二、反复诵读,体会节奏。1.(出示希沃课堂游戏活动“选词填空”)(1)师:这篇文言文里有几个多音字,在课前学习时有些同学就被难住了,谁有把握读准确?预设:少(shǎo)选之间而志在流水。汤汤(shāng)乎若流水。以为(wéi)世无足复为(wèi)鼓琴者。(2)学生做游戏。(3)指名说你是怎么把握以上多音字的读音的?(4)师小结学法,学生齐读三个句子。【设计意图:读准字音是准确朗读课文的基础,有趣的游戏活动既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又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学习印象。请能力强的学生介绍学法不仅是对其课前自学成果的肯定,也是对文言文学习方法的进一步强化。】2.(出示课文)师:谁愿意来读一读这篇文言文?(指名读)(使用希沃“班级优化大师”随机挑选学生)3.(出示带节奏停顿的课文)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1)师:同学们,我们都知道读文言文注意了停顿,就能读出文言文的节奏和韵律来。谁愿意再来读一读?(指名读)(2)师:“哉”和“乎”字是语气词,在朗读语气词时如果适当延长后再停顿,就会一咏三叹,读出文言文的韵味美。(3)(播放范读)师:谁也能这样读出古文的韵味?指名读。(4)(出示去掉标点的课文)指名读、配乐齐读。【设计意图: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反复诵读是初解文言文的基础。因此,在教学中我非常重视对文言文的朗读指导。通过有节奏地读、听课文范读、去掉标点读、配乐读等多种朗读形式,层层推进,扎实训练,提升学生诵读文言文的能力,引导读出节奏,读出韵味,体会文言文的韵律美。】板块三疏通文意,懂知音之故事一、游戏激趣,回顾检测。1.同学们,这篇文言文里有一些字词古今意义差别较大,在课前学习中,也难住了一些同学。谁有把握准确的理解这些词义?(出示词义配对游戏)预设:方鼓琴(理解“方”)善哉(理解“善”)破琴绝弦。(理解“破”)无足(理解“足”)2.指名做游戏。3.请能力强的学生解答理解上有困难的学生的疑惑4.师:现在扫清了障碍,相信同学们一定可以更好地理解故事内容了。【设计意图:借助希沃课堂活动中的“知识配对”游戏,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学习印象。请能力强的学生介绍学法不仅是对其课前自学成果的肯定,还扫清了能力弱的学生理解课文的障碍。】二、合作探究,疏通文意。1.同桌互相用自己的话说说这篇文言文的意思。2.(使用希沃“班级优化大师”随机挑选学生)三、结合动画,配说故事。1.文言文篇幅短小精悍,言简意赅,往往“言有尽而意无穷”。课前,老师请同学们观看了无声动画片《伯牙鼓琴》,现在老师想聘请你们给动画片《伯牙鼓琴》配说故事,你们有兴趣吗?(1)同学们,现在你觉得要想配好这个故事,还需要我们在讲好文言文意思的基础上做哪些努力?(2)生畅所欲言,交流自己的创作建议。3.组内合作,创作故事,教师巡视指导。4.小组展示成果。5.教师小结:同学们,你们所讲的正是《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设计意图:学到这里,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来说,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篇文言文的意思已经是很轻松的一件事了,但是我对学生的期待并不止步于此,文言文篇幅短小精悍,言简意赅,但往往是言有尽而意无穷。如何把简短的文言课文讲述成情节完整生动的故事?我以古风意蕴的水墨动画《伯牙鼓琴》为载体,设计了请学生给文言文配说故事的学习活动,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创作兴趣。因为课前学生已经有了观看无声动画片的基础,故此处我不急于让学生草草行动,而是组织学生进一步交流配说故事的创作建议,为进一步打造出精品故事做好铺垫。这一信息技术的融合很好地解决了教学的重点,培养了学生的语言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板块四语言训练,品“得知音”之喜一、回味故事,品析知音。1.师:伯牙琴艺高超,所奏乐曲悠扬动人。他高明在何处呢?(1)学生回答,师相机板画“高山”“流水”。(2)小结:伯牙的琴技可谓“琴心合一”!2.其实,高明的何止是伯牙一个人啊!锺子期高明在哪儿?学生回答,教师小结。二、拓展想象,语言训练。1.师:弹琴者琴心合一,听琴者知其心弦。所以,我们时常会看到这样一幅景象(课件出示课文插图)示意学生齐读:“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师:看之,想之。我们还会想到:细雨中,山溪边(出示细雨山溪图)学生齐读:“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师:看之,想之。我们还会想到:清风里,春柳旁(出示湖畔春柳图)学生齐读:“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师:看之,想之。我们还会想到:霞光处,碧波间(出示霞光碧波图)学生齐读:“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师:看之,想之。我们还会想到:明月下,渔船里(出示明月渔船图)学生齐读:“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2.师:在这一弹一听中,二人沉醉其间。伯牙的琴声里还会有哪些动人的场景呢?子期听到了又会怎样赞叹呢?(1)(出示:拓展想象,训练语言)请学生仿照文中运用叠词描述伯牙琴声中动人的场景。伯牙鼓琴,志在_________,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乎若。”伯牙鼓琴,志在_________,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乎若。”伯牙鼓琴,志在_________,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乎若。”(2)师根据学生回答,在交互式白板上依次填写。三、设身处地,体悟喜悦。1.师:伯牙在当时虽已名满天下,可是走遍大江南北,却一直没有遇到真正能听懂他琴声的人。而在野岭之下偶然相遇的这个樵夫却能把他的琴声听得明明白白,何为知音?如此而已。(1)如果你是伯牙,你的心情如何?你会对子期说什么?(2)学生回答。(3)师:善哉乎,伯牙他乡遇知音,真乃人生之幸事也!2.现在老师读伯牙,你们读子期,一起回味伯牙和锺子期在音乐中沉醉的画面。师生合作朗读课堂生成的文段。【设计意图:只有学生体会到“伯牙得遇知音之喜”,才能更好地理解“伯牙失去知音之悲”。所以本环节为了帮助学生理解知音的内涵,感受音乐的魅力,我插入几组优美的自然场景图片,引导学生反复品读“伯牙鼓琴,钟子期听之”的意境,体验伯牙和钟子期在一弹一听中,沉醉音乐、心有灵犀、相处甚欢的和谐画面。继而催发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学生运用叠词描述伯牙琴声中的动人场景,落实了语文训练要素,同时使学生深刻的体会到“伯牙得遇知音之喜”。】板块五补充材料,悟“失知音”之悲1.师:伯牙和锺子期因音乐而结缘,分别之时,俩人相约第二年八月十六日再相见。(播放故事动画)2.师:看着伯牙孑然一身远去的背影,谁能理解他此时的心情?学生回答。3.(播放悲凉的二胡曲《琴思》,出示诗句)师:悲痛欲绝的伯牙在子期坟前叹下这样的诗句:(学生齐读)摔破瑶琴凤尾寒,子期不在对谁弹!春风满面皆朋友,欲觅知音难上难。(板书:知音难觅)4.痛失知音的伯牙伤心欲绝,所以有了如此决绝的行为。(出示句子)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学生齐读)师追问:学到这里,同学们的课前学习疑惑解开了吗?谁能说一说为什么锺子期死后,伯牙终身不复古琴了呢?(学生回答)师相机板书:珍视友情。【设计意图:对于学生来说,理解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的极端行为是本文的教学难点。我借助水墨动画视频,音画同行,进一步拓展介绍伯牙和钟子期的故事,增强了引入资料的感染力,激发了学生的情感共鸣,促进了学生理解失去知音后伯牙悲痛欲绝的心情,领悟“知音难觅”。这一环节设计避开空洞的说教,使学生的情感认知得以落地,很好地突破了教学难点。板块六延伸拓展,了解知音文化1.师:很多古诗中常提及“知音”这个词,这些诗句表达了同一个主题:知音难觅。(课件出示)酒逢知己千杯少。——欧阳修万两黄金容易得,知心一个也难求。——曹雪芹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孟浩然酒逢知己饮,诗向会人吟。——《增广贤文》2.指名读诗句。3.齐读诗句。4.师:《伯牙鼓琴》的故事千百年来被人们广为传颂,在深深的感动中,这个故事逐渐被浓缩成一个词———知音。这个词今天已经成为我们中华民族的一个文化符号。(出示古琴台,介绍“知音文化”)5.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这个故事,记下最初的这一对知音吧。(出示竖版文言文)学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