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23 出师表 教案_第1页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23 出师表 教案_第2页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23 出师表 教案_第3页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23 出师表 教案_第4页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23 出师表 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23课《出师表》同步教学课堂活动设计

1.借助注释与已有的文言知识,疏通文意,积累重点词语与句式。

2.通过反复诵读,把握文章内容,理清文章写作脉络。

3.了解文章夹叙夹议、寓情于理的写作特点。

4.感受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忠君爱国情怀。

教学重难点

【重点】疏通文意,积累重点词语与句式。

【难点】了解文章夹叙夹议、寓情于理的写作特点。

二课时

第一课时

威教学过程

一.趣味导入:

形容一个人聪明睿智的成语你能想到哪些?有几个成语:神机妙算、料事如神、足智多谋、运筹帷幄

似乎是一个人的专属。你猜猜他是谁?是的,提起中国历代最聪明睿智的人,应该非诸葛亮莫属。属于他

的成语还有一些:鞠躬尽瘁、七擒七纵、初出茅庐、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草船借箭。诸葛亮的一生真是

精彩非凡,让人望尘莫及啊。三国时期另外一个人物刘禅,你了解关于他的成语或熟语有哪些吗?乐不思

蜀、扶不起的阿斗。刘备三顾茅庐请出了诸葛亮,诸葛亮不负众望帮助刘备成就大业,使蜀国强大起来,

成为与魏、吴鼎立之强国。刘备去世后,这个“扶不起的阿斗”即位。为了实现全国统一,诸葛亮在平息南方

叛乱之后,于227年决定北上伐魏,拟夺取魏的长安,本文就是临行前诸葛亮写给后主是禅的奏章。他会

说些什么呢?我们来听一听吧。

二.展示目标:

1.借助注释与已有的文言知识,疏通文意,积累重点词语与句式。

2.通过反复诵读,把握文章内容,理清文章写作脉络。

3.了解文章夹叙夹议、寓情于理的写作特点。

4.感受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忠君爱国情怀。

三.检查预习:

1.诸葛亮(181—234),字孔明,琅丹阳都(今山东沂南南)人。三国时期蜀汉政治家、军事家。东

汉末,隐居隆中,留心世事,被称为“卧龙”。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刘备三顾草庐,他向刘备提出占

据荆、益两州,联合孙权,对抗曹操,统一全国的建议,即所谓“隆中对”,从此成为刘备的主要谋士。后刘

备根据其策略,联孙攻曹,取得赤壁之战的胜利,并占领荆、益,建立了蜀汉政权。建兴元年(223年),

刘禅继位,他被封为武乡侯,领益州牧。当政期间,励精图治,赏罚严明,推行屯田政策,并改善和西南

各族的关系,有利于当地经济、文化的发展。著有《诸葛亮集》。

刘禅:刘禅,刘备子,小名阿斗。刘备死后他继任蜀汉皇帝,昏庸无能,由诸葛亮辅政,“政事无巨

细,咸决于亮”。公元234年,诸葛亮病逝于北伐军中,他逐渐信任宦官,朝政腐败。公元263年魏军攻成

都,他出降,第二年举家迁洛阳,被封为安乐县公。由于他是历史上最著名的庸碌无能的皇帝,所以后世

就把“阿斗”当作昏庸无能的人的代称。

2.文体知识:

表,是古代臣子向帝王上书言事的一种文体。一般内容是议论和叙事,往往带有抒情色彩。它是古代

奏议的一种,常用于向君主陈说作者对国家大事的意见、建议等。我国古代臣子写给君主的呈文有各种不

同的名称。战国时期统称为“书”,如李斯《谏逐客书》。到了汉代,这类文字分成章、奏、表、议四小类。

“章以谢恩,奏以按劾,表以陈情,议以执异”(《文心雕龙》)。止匕外,还有一种专议朝政的文章,又统称

“表”。“表”的基本特征是'动之以情,

3.写作背景:

公元221年,刘备称帝,诸葛亮为丞相。223年,刘备病死,将刘禅托付给诸葛亮。诸葛亮实行了一

系列比较正确的政治和经济措施,使蜀汉境内呈现兴旺景象。为了实现全国统一,诸葛亮在平息南方叛乱

之后,于227年决定北上伐魏,拟夺取魏的长安。《出师表》是诸葛亮在出师北伐前向刘禅的言事呈文。

四.课堂活动:

活动一:熟读课文,感知大意:

1.读准字音:

崩殂(cu)疲弊(bi)陛下(bi)恢弘(hong)妄自菲薄(fei)陟罚臧否(zhi)(pi)

费祎(yi)以遗陛下(wei)裨补(bi)阙漏(quE)性行淑均(xing)行阵(hang)

恒灵(huan)猥自枉屈(wei)外夜(su)渡泸(lu)筝钝(nu)耀除(rang)

斟酌(zhen)以彰其咎(jiu)港取(zou)

2.听范读,明节奏。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愚以为/宫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事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

月渡泸,深入/不毛。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类职分也。

3.范读、齐读等多种形式反复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准节奏。

活动二:理解文意:

1.结合注释,疏通文意,同时分类整理文言现象。

(1)古今异义

①未尝不叹息痼恨于桓、灵也(古义:感到痛心、遗憾。今义:极为仇恨。)

②臣本布衣(古义:指平民。今义:用布做的衣服。)

③先帝不以臣卑鄙(古义:社会地位低微,见识短浅。今义:言行恶劣。)

④由是感激(古义:感奋激发。今义:感谢。)

⑤开张圣听(古义:扩大。今义:店铺开业。)

⑥临表率零(古义:眼泪。今义:鼻涕。)

⑦遂许先帝以驱驰(古义:奔走效劳。今义:驱赶、奔跑。)

8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古义:时候;今义:指四季中的秋季。)

9猥自枉屈(古义:辱,谦辞;今义:卑鄙下流。)

(2)一词多义

(以光先帝遗德(连词,表目的,用来)

以以塞忠谏之路也(连词,表结果,以致、从而)

]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介词,把)

冼帝不以臣卑鄙(介词,因为)

’不懈于内(介词,在)

于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介词,对、对于)

三顾臣于草庐之中(介词,至U)

【欲报之于陛下也(介词,给)

所以此先汉所以兴隆也(表示原因)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表凭借,用来……)

道J而中道崩殂(名词,路途)

【以咨取善道(名词,方法)

益[有所广雄(动词,帮助、启发)

1斟酌损雅(名词,益处)

遗[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动词,给予)

〔深追先帝遗诏(形容词,遗留的)

为「具为一体(动词,是)

I是以众议举宠为督(动词,做、当)

状r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连词,然而、可是)

I、、、<

〔然后施行(代词,这样)

论J宜付有司论其刑赏(动词,判定、评定、考核)

1每与臣论此事(动词,议论)

之「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结构助词,的)

t愿陛下亲之信之(代词,他们)

效J恐托付不旗(动词,奏效)

I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名词,功效)

「然后施行(动词,做、执行)

行卜性行淑均(名词,品德、品行)

、必能使行阵和睦(名词,行列)

临J故阳崩寄臣以大事也(介词,临近、将要)

L悔表涕零(动词,面对)

(3)词类活用

①亲贤臣,远小人(形容词作动词,亲近;形容词作动词,疏远)

②此皆良篆(形容词作名词,忠良诚实的人)

③以举先帝遗德(名词作动词,发扬光大)

④深入不毛(名词作动词,生长草木)

⑤优劣得所(形容词作名词,指才能高的人和才能低的人)

6有所广益(形容词用作动词,扩大、增加)

。恢弘志士之气(形容词用作动词,发扬、扩展)

秒苟全性命于乱世(形容词用作动词,保全)

9作好犯科及为忠善者(奸,形容词用作名词,奸邪的事;忠善,形容词用作名词,忠善的事)

坨攘除好好(形容词用作名词,奸邪凶恶的人)

H北定中原(方位名词作状语,向北)

(4)句式:

判断句:

此皆良实(“此……”表判断)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也”表判断)

省略句: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省略主语,应为“后值倾覆,臣受任于败军之际”)

倒装句:

苟全性命于乱世(状语后置,正常语序应为“于乱世苟全性命”)

临崩寄臣以大事(状语后置,正常语序应为“临崩以大事寄臣”)

2.翻译全文。

活动三:再次朗读,体悟语言美:

1.齐读,感悟文章韵律美。

2.文中有许多短语后来凝固为成语,沿用至今。请把这些短语找出来,并说一说由它们演变而来的成

语及其含义。

学生活动。展示。

明确:

危急存亡:指关系到生存灭亡的紧急关头。

妄自菲薄:指过分看轻自己,形容自卑。

引喻失义:说话不恰当。

作奸犯科:指为非作歹,触犯法令。

裨补阙漏:补救缺点,防止疏漏。

亲贤远佞:亲近有才能的贤人,疏远阿谀奉承的小人。

计日可待:可以数着日子等待,形容为时不远。

苟全性命:姑且保全性命。现在用于说一个人贪生怕死。

不求闻达:不谋求扬名做官。

三顾茅庐:比喻真心诚意,一再邀请。

临危受命:指在危难之际接受任命。

不毛之地:指贫瘠的土地或荒凉的地区。

斟酌损益:指处理事物时斟情酌理,掌握分寸。

感激涕零:指感激得掉下眼泪。

不知所云:原来是自谦的话,表示自己语无伦次。现在含贬义,不知说的是什么,指言语紊乱或空洞。

3.背诵课文。

五.课堂小结:

诸葛亮是智慧的化身、忠臣的楷模。他的这篇出师表情辞恳切,令人感动,是经典名篇。下节课我们

将进一步赏析这一经典名篇。

第二课时

导入:

上节课我们已经了解了文章内容,也了解了“表”这种文体。这是一种情理并重的奏章。那么,诸葛亮在这里

陈了哪些事?诉了哪些情呢?我们继续探讨。

二.展示目标:

1.借助注释与已有的文言知识,疏通文意,积累重点词语与句式。

2.通过反复诵读,把握文章内容,理清文章写作脉络。

3.了解文章夹叙夹议、寓情于理的写作特点。

4.感受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忠君爱国情怀。

三.课堂活动:

活动一:表演朗读,感知内容:

1.指几名学生扮演诸葛亮有感情朗读,进一步感受内容及情感,师生评价。

2.各位小诸葛情辞恳切,那么诸葛亮临行前对后主有哪些嘱托呢?请你用四字短语加以概括。

学生探究。展示。

示例:

开张圣听、赏罚分明、亲贤远佞。

3.这些建议都集中在哪些段落里?据此,如果将全文分为两大部分,你觉得如何划分合适?试划分并概

括各部分内容。

学生探究。展示。

明确:

第一部分:1-5段:分析形势,提出三条建议。(表“念后主孱弱的优国之心”,感“创业维艰的伤时之情”)

第二部分:6-8段:追述身世,明确责任。(抒“尽托孤之任的忠贞之情”,感“知遇之恩的报答之义”)

(意思对即可)

4.你觉得这几条建议哪一条最重要?从哪里看出来的?

学生讨论探究,明确:

“亲贤远佞”最重要。

文中很多篇幅给后主推荐了贤臣,是在政事安排上为刘禅创造“亲贤臣”的条件;又追述与先帝谈论先汉

兴隆后汉倾颓的经验教训L让后主明白“亲贤远佞”是关系到国家存亡的大事。文末再次提醒应“咨取善道”“察

纳雅言”,主动听取贤臣们的“兴德之言”,可见这一点是政局稳定的关键。

活动二:跳读课文,体悟情感:

1.说说你的发现:文中出现最多的词语是什么?读一读这些句子,你读到了怎样的情感?

引导学生找出称呼“先帝”“陛下”“臣”的句子,有感情朗读,感受其中的情感。

小结:

全文只624字,13次提先帝,7次提陛下,11次称“臣”。称“先帝”的句子表达的情感:痛悼先帝英年早逝,

创业艰难;感念先帝知人善任,治国英明;激励后主发扬先帝美德,继承先帝遗志;追念先帝知遇之恩,

表明自己对蜀汉的忠心;表达北伐必胜的决心。七次称“陛下”,表达自己报先帝、忠陛下的情感;面对后主

的不谙世事,苦心与其阐明治国大计,教导后主要自强、自警、自重。十一次称“臣”,严守人臣下属身份,

以自己忘身忧国的一腔忠贞来作为对后主的激励,再三嘱咐,忠言不逆耳,胸中有真情。

“报先帝、忠陛下”之情贯穿全篇,处处为刘禅着想,殷切期望他继承父志,完成先帝未竟的“光复汉室”之大

业。作者此情此意,形成了本文率直、质朴、恳切的语言风格。他心之所想,笔之所写,情之所注,理之

所喻,皆醒目而感人。全文不用典、无比喻,去华丽,重真情实录,处处不失臣子身份,又切合长辈的口

吻。

2.常见的表达方式有记叙、说明、议论、抒情四种。请你速读标注,说一说本文分别用了哪些表达方式?

学生探究,明确:

全文以议论为主,辅之以叙事、议论,叙事中带有浓厚的抒情色彩。

请有感情朗读这些议论抒情句,说一说你读到了怎样的情感。

学生活动,展示。

示例:

文章第1、2段寓情于议,在谈论形势、任务、治国方针和历史经验之中,贯穿着一条明显的抒情线

索,就是希望后主刘禅能承继先帝遗志,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因此一开始就提到“先帝创业”,接着依次说

先帝对贤臣的“殊遇”“简拔”贤臣的标准和论史时的“叹息痛恨”,既表达对先帝的崇拜、爱戴之情,又有激发

刘禅效法先人的作用。情真理足,辞婉心切。

第6〜8段着重叙述自己以身许国的经过和准备出征的计划、安排,叙述中充分显示自己勤劳国事、

鞠躬尽瘁的一片忠诚,以创业艰辛打动后主,并激励其发愤图强,励精图治。“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

帝之灵”这句话辞情恳切,催人泪下,是诸葛亮感恩图报心情的集中表现。“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依依不舍之情溢于言表,耿耿忠心尽袒,勤恳之态毕现。

3.通过以上活动,你从《出师表》中读出了一个怎样的诸葛亮?

请结合文句谈自己的认识。

学生探究。

小结:

首先,为报刘备三顾草庐的知遇之恩,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