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版新教材高中历史课时作业九两宋的政治和军事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1页
2025版新教材高中历史课时作业九两宋的政治和军事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2页
2025版新教材高中历史课时作业九两宋的政治和军事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3页
2025版新教材高中历史课时作业九两宋的政治和军事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4页
2025版新教材高中历史课时作业九两宋的政治和军事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时作业(九)两宋的政治和军事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6分)1.在唐末五代藩镇割据阴影下建立的赵宋王朝,实行了通过限制地方官员,以限制地方财政、司法和军事大权的策略。宋王朝实行这一策略的主要目的是()A.加强中心集权B.根除地方腐败C.提高行政效率D.解决唐末弊政2.宋朝“取士不问家世”,大批出身平民家庭的士人进入政坛,不少人官居高位,给政治增加了活力。这是由于()A.科举制的发展B.门阀政治消逝C.地方割据的结束D.中心集权加强3.宋代的地方最高行政区划是“路”,同时设转运使、安抚使、提点刑狱等分掌其权力。在路的下级单位州设立通判,使其与知州具有同等地位,彼此制约。这种制度设计旨在()A.强化集体议事制度B.分事权以相互牵制C.削相权以加强君权D.完善地方监察体系4.下图反映了北宋时期禁军人数和军队总人数的变更。这些变更给北宋带来的影响是()A.拓展了对外贸易的范围B.加速了各阶层人才流淌C.变更了崇文抑武的观念D.加重了国家的财政负担5.史书记载“始置诸州通判……故常与知州分权”。该措施的主动作用是()A.削相权强皇权B.部门相互牵制C.加强中心集权D.造成宋代积弱6.北宋前期,中枢机构形成了“中书主民、枢密院主兵、三司主财”的局面。这说明,当时北宋()A.加强了君主专制B.完善了地方行政制度C.减弱了中心集权D.铲除了地方割据势力7.如表为唐宋时期科举进士的录用状况。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缘由是宋代()时代统治(年)录用进士总人数平均每年录用人数唐朝290744826宋太祖1718812宋太宗21148771宋真宗25176071宋仁宗414561112A.提倡文官制度B.完善了科举制度C.文学发展的结果D.加强君权的须要8.[2024·福建龙岩一中学业考试]宋仁宗说:“州郡设通判,本与知州同判一郡之事,知州有不法者,得举奏之。”知州总理一州兵民之政,却不专财政;通判同理州政和各种经济专职,却不专军务。朝廷设立通判制度()A.完善了司法制度B.形成了“三衙”分权C.分化了地方事权D.体现了重文轻武9.他忧国忧民,勇于担当,用大张旗鼓的改革给萎靡因循的北宋中期政坛注入一股剧烈的“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改革精神。这里的他()A.力图在调控经济的同时开拓财源B.变法得到广阔人民和上层官僚的支持C.进行改革实现了北宋的富国强兵D.通过改革实现了“兵农合一”的募兵制10.《文献通考》记载:王安石改革后的熙宁十年(1077年),国家农业税收剧增到五千二百多万石(贯、匹、斤等),即使与治平常相比也增长了三倍以上。中心积蓄的钱粟,“数十百巨万”,作为户部的经费,“可以支二十年之用”。这说明王安石变法()A.使北宋的经济实力大幅增加B.使北宋彻底摆脱了财政危机C.肯定程度上扭转了积弱局面D.解决了北宋存在的内部危机11.岳飞《满江红》“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其中的“匈奴”是指()A.匈奴族统治者B.契丹族统治者C.党项族统治者D.女真族统治者12.[2024·湖南长沙高一测试]宋高宗与金签订绍兴和议,宋金以东起淮河,西至大散关一线为界,以向金纳贡称臣为代价,换回了东南半壁江山的统治权的稳固。从今以后()A.宋金呈南北对峙状态B.南宋政权被契丹所灭C.女真族金朝入主中原D.夺取燕云十六州失败二、非选择题(第13题14分,第14题14分)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材料一“事为之防,曲为之制”普:“夜久甚寒,陛下何以出?”帝曰:“吾睡不能着,一榻之外,皆他人家也,故来见卿。”——《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九》材料二赵普:“唐季以来,战斗不息,国家担心者,其故非他,节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矣。今所以治之,无他奇巧也,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宋太祖:“卿勿复言,吾已喻矣!”——[北宋]司马光《涑水记闻》卷一材料三太宗时期对于官僚操检、社会风尚的重视程度,远较太祖为甚。《宋大事记讲义》的作者吕中,在讲到太祖朝的政治时,有“我朝以儒立国”“卒成一代文明之治”的说法。而事实上,“以儒立国”,最早也应是太宗后期的事。对于太祖规模弘阔而太宗规则致密的特点,宋人有不少论述……——邓小南《祖宗之法:北宋前期政治述略》(1)材料一中,宋太祖为什么夜不能寐?依据材料二指出宋初设计者实行的针对性措施。(6分)(2)依据材料三,概括宋太宗时期治国政策的特点及其影响。(8分)14.[2024·北京市丰台区期末考试]辽、西夏、金的制度建设(14分)材料辽西夏金辽代官职,分北、南两院,北面治宫帐、部族、属国之政,南面治汉人州县、租赋、军马之事。因俗而治,其得宜矣。重熙五年(1036年),辽兴宗亲临礼部贡院试进士。其官分文武班,曰中书,曰枢密,曰三司,曰御史台。保留了原有蕃官体系,如宁令(大王)等官职。人庆四年(1147年),复设童子科,于是取士日甚。女真初起,其部长曰孛堇,行兵则称曰猛安、谋克,从其多寡以为号。金太祖定燕(今北京),学习辽南北面官制度。金承辽后,进士科目兼采唐宋之法而增损之。——据《辽史》《宋史·夏国传》《金史》制作(1)比较辽、西夏、金制度的相同之处。(4分)(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从民族政权并立与民族交融角度,谈谈你的相识。(10分)课时作业(九)两宋的政治和军事1.解析:限制地方官员,以限制地方财政、司法和军事大权的策略目的是加强对地方的限制,也就是加强中心集权,故选A项;加强对地方的限制并不能根除地方腐败,而且地方腐败并不能根除,解除B项;北宋对地方的限制加强是通过分化事权的原则,分化事权的结果会降低行政效率,解除C项;唐末弊政不只是地方藩镇割据,还有外戚专权和朋党之争等,上述北宋王朝加强地方限制的措施无法解决地方割据之外的其他弊政,解除D项。答案:A2.解析:依据所学可知,科举制以科考的成果作为选官的标准,不问学子的出身与家世,使大批出身平民家庭的士人得以进入政坛,故A项正确;B、C、D三项与“大批出身平民家庭的士人进入政坛”这一现象没有干脆关系,解除。答案:A3.解析:宋代在路一级行政区划下设转运使、安抚使、提点刑狱等分掌其权力,目的是使其相互牵制,州一级则设置知州与通判相互牵制,目的是通过地方分化事权来加强中心集权,实现对地方的有效限制,而不是强化集体议事制度,故选B项,解除A项;题干中所涉及的制度是关于加强对地方统治的措施,而不是君权与相权之间的问题,解除C项;题干中所涉及的多个机构不都是监察职权,本质上也不是监察体系的内容,而是对地方加强限制和统治的举措,解除D项。答案:B4.解析:据材料可知,从太祖开宝年间到仁宗庆历年间,禁军人数和军队总数不断增加,这导致军费直线上升,加重了国家的财政负担,故选D项;军队数量的增加与拓展对外贸易的范围无关,解除A项;由材料不能得出“各阶层人才流淌”的结论,解除B项;崇文抑武指尊崇文官,抑制武将,与材料现象无关,解除C项。答案:D5.解析:据材料“通判与知州分权”并结合所学可知,通判代表皇帝监察地方,有权向皇帝干脆奏报,从而加强中心集权,故选C项;“通判与知州分权”可知,材料围绕“中心与地方”冲突绽开,并非“皇权与相权”,解除A项;“通判与知州分权”可知,材料强调通过部门相互牵制来加强中心集权,解除B项;材料强调通判与知州分权的主动作用,而“宋代积弱”是宋初专制集权加强的消极影响,解除D项。答案:C6.解析:材料反映中枢机构细化分工,分化事权,有利于加强君主专制,故选A项;据“中枢机构形成了……”可知是中心机构而非地方行政,解除B项;据中枢机构可知其是中心官制,而非地方管理制度,无法减弱中心集权,解除C、D两项。答案:A7.解析:依据图表中数据可发觉,相比唐代而言,宋代科举进士录用的人数大幅提升,结合所学可知,宋朝为加强皇权,实行重文抑武的措施,因此扩大了科举取士的数量,故选D项;提倡文官制度是加强皇权的须要,因此不是主要缘由,解除A项;科举制的完善也是适应加强君权、选拔官员的须要,因此不是主要缘由,解除B项;文学发展是重文发展科举制的结果,C项颠倒了因果关系,解除。答案:D8.解析:通判与知州同治一郡之事,又监督地方知州行政,二者权限有明确划分,C项正确;通判主管地方监察,A项错误;B项指的是中心机构权力分化,与材料不符,解除;重文轻武在地方上主要表现为重用文官知州减弱武将的权力,材料内容未体现重文轻武,D项错误。答案:C9.解析:依据材料“他忧国忧民,勇于担当,用大张旗鼓的改革给萎靡因循的北宋中期政坛注入一股剧烈的……改革精神”并结合所学可知,他就是王安石,北宋中期宋神宗任用王安石变法,力图在调控经济的同时开拓财源,故选A项;新政触犯了官僚集团的既得利益,引发抵制,解除B项;王安石变法达到了富国目的,但强兵的效果并不明显,解除C项;王安石变法实行“兵农合一”的征兵制,取代募兵制,解除D项。答案:A10.解析:本题考查王安石变法的影响。材料“国家农业税收剧增到五千二百多万石(贯、匹、斤等),即使与治平常相比也增长了三倍以上”“可以支二十年之用”体现的是王安石变法增加了北宋的财政收入,反映北宋经济实力大幅增加,故选A项;王安石变法并未使北宋彻底摆脱财政危机,解除B项;北宋财政收入增加,有利于改善积贫局面,而不能干脆提高北宋军队战斗力,解除C项;D项说法过于肯定,解除。答案:A11.解析:岳飞生活在两宋之际,是南宋闻名的抗金将领,故选D项;匈奴在东汉后渐渐西迁或归附内地,对中原王朝已不再具有威逼,解除A项;契丹族建立的辽在1125年既已被金所灭,不行能对南宋产生威逼,解除B项;党项族建立的西夏后臣服于金,其并未对南宋发动进攻,解除C项。答案:D12.解析:绍兴和议确定了宋金之间政治上的不同等关系,结束了长达10余年的斗争状态,形成了南北对峙的局面,故选A项;南宋政权被蒙古族建立的元朝歼灭,解除B项;C、D两项均出现在绍兴和议之前,解除。答案:A13.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缘由,由材料一“一榻之外,皆他人家也”可知宋太祖认为一张床之外,都是别人的家,结合当时政治局势得出天下尚未统一,武将篡位频繁。其次小问措施,由材料二“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并结合宋太祖实行政治、经济、军事上的策略得出从行政、财政、军事三个方面减弱藩镇之权,即夺其权,制钱谷,收精兵。第(2)问,第一小问特点,由材料三“对于官僚操检、社会风尚的重视程度,远较太祖为甚”得出法度更加明确;由材料三“我朝以儒立国、卒成一代文明之治”得出基本确立崇文国策。其次小问影响,结合北宋加强中心集权的举措和影响得出强化了中心集权,维护了政权稳定;结合北宋“以儒立国”重用文官的史实得出促进了文官制度形成;结合北宋三冗局面及积贫积弱的史实得出减弱了军事实力。答案:(1)缘由:天下尚未统一;武将篡位频繁。措施:从行政、财政、军事三个方面减弱藩镇之权(或:夺其权,制钱谷,收精兵)。(6分)(2)特点:法度更加明确;基本确立崇文国策。影响:强化了中心集权,维护了政权稳定;促进了文官制度形成;减弱了军事实力。(8分)14.解析:第(1)问,据材料“辽兴宗亲临礼部贡院试进士”“西夏其官分文武班,曰中书,曰枢密,曰三司,曰御史台”“金承辽后,进士科目兼采唐宋之法而增损之”可见辽、西夏、金都有汲取汉人王朝的科举制等政治制度;据材料“辽代因俗而治”“西夏保留了原有蕃官体系”可知辽、西夏、金又保留了原有的民族特色。由此得出三者制度的相同之处是汲取汉人王朝先进政治制度,又保留本民族特色,因俗而治。第(2)问,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从民族政权并立的角度来看,辽、西夏、金崛起之后与宋朝之间发生了斗争或冲突,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