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南阳市2024-2025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_第1页
河南省南阳市2024-2025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_第2页
河南省南阳市2024-2025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_第3页
河南省南阳市2024-2025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_第4页
河南省南阳市2024-2025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河南省南阳市2024-2025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留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诗歌堪称国粹。在浃决中华五千年绚烂而辉煌的文化殿堂中,中国诗歌创建了众多的体裁,有诗经体、骚体、乐府、格律诗、白话自由诗等。可以说,一部诗歌史几乎就是一部中华民族发展史。诗为史,好诗必定得到世间的崇敬和传承。古往今来的好诗,往往是思想性、艺术性、民族性的高度统一。在卷帙浩繁的中国诗典里,诗人们真实反映人民的喜怒哀乐,真实记载世间的百态万象,既有歌颂,也有批判,既有抒情,也有叙事,既简练精粹,又深邃隽永,既明白易懂,又朗朗上口,既是润物无声的甘霖、又是激人奋进的颦鼓。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文坛呈现新气象,很多诗人主动探究诗歌创新,好的诗歌也时有涌现,新诗创作成就毋庸置疑,但是,曾几何时,诗歌却渐渐淡出公众的阅读视野。写诗的竟比读诗的多,一边是诗人们的自我沉醉,一边是人们对诗歌的不屑一顾、敬而远之!为什么在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新时代,诗歌没有很好地为之歌颂反而在快速衰落?这里有种种缘由,但窃以为“三不到位”是重要症结之一∶理论探讨不到位、指导引导不到位、规范不到位。有道是“没有规则不成方圆”,始终以来,有关方面还没有对新诗的继承与创新,对新诗内容与形式的革新,对新诗作者的培育和提升等问题,做过“顶层设计”和系统探讨。不仅如此,有的报纸杂志和文学教授还对诗歌的这种衰落现象推波助澜,他们对诗歌不做科学的指责,只有无原则的吹捧;一些诗歌编辑宠爱编发云遮雾罩、高深莫测的诗作;有些高校“权威”教授还一味推崇西方诗歌这个“流”、那个“派”,怂恿一些诗人尤其是年轻诗歌作者迷失历史担当、远离实际生活,把中国诗歌特有的传统和精华抛到九霄云外,固执地陷在所谓的后现代的怪圈旋涡之中不能自拔。在中国当代诸多文体中,为什么新诗下滑衰败最为严峻一言以蔽之,是诗歌偏离了时代,偏离了社会,偏离了人民大众,诗歌自然被小众化和边缘化!诗歌路在何方1957年1月14日,毛泽东约臧克家和袁水拍谈诗“新诗的发展,要顺应时代的要求,一方面要继承优良诗歌的传统,包括古典诗歌和五四以来革命诗歌的传统。另一方面要重视民歌。诗歌的形式,应当是比较精炼,句子大体整齐,押大致相同的韵,也就是说具有民歌的风格。”鲁迅说到诗歌创作一语道破∶“我以为内容且不说,新诗先要有节调,押大致相近的韵,给大家简单记,又顺口,唱得出来。”还告诫青年作者“只有真的声音,才能感动中国的人和世界的人”。今日我们何以创建“有中国特色新诗体”?我认为,还需老醇厚实地走到毛泽东、鲁迅所指出的诗歌发展正路上去,通过古典诗词、民歌和“五四”以来自由诗的“三结合”产生新体诗歌。要坚持内容和形式相统一。在内容上,新诗需担当时代和社会责任,多反映现实生活,为人民鼓与呼,敢于抒发“真的声音”。在形式上,至少有三条标准∶一是语言简洁精炼,句式与段落整齐而美观二是必需押韵且有肯定节奏,易诵易唱易记,读之抑扬顿挫三是通俗易懂,富有诗歌传统和民族特色,让老百姓喜闻乐见。诚如诗歌探讨者吴奔星所说,“新诗要有起色,要掀起真正的新诗潮,就不能老是在‘莫测高深’的迷魂阵里下功夫”。新体诗歌的创建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正如毛泽东所言“中国新诗尚未形成,唯恐还要几十年”,“新诗改革最难,至少须要50年”。今日,创建“有中国特色新诗体”更是一项系统工程。中国新诗不会从天上掉下来,须要有关方面高度重视并作出不懈努力。(摘编自桑士达《呼喊创建中国特色新诗体》)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我国在诗歌领域曾经取得辉煌的成就,发展出了诗经体、骚体、乐府、格律诗、白话自由诗等众多诗歌体裁。B.好诗一般具有思想性、艺术性、民族性的高度统一的特点,反映了人民的喜怒哀乐,记载了世间的百态万象。C.新诗在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新时代快速衰落,其根本缘由就是诗人追求特性的张扬,运用个人化的意象,让读者不知所云。D.对新诗,有关方面缺乏必要的“顶层设计”和系统探讨,有的报纸杂志和文学教授不做科学的指责,只有无原则的吹捧。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围绕“创建中国特色新诗体”这一核心话题,依据“总——总”的论证思路组织全篇。B.文章在分析新诗快速衰落的缘由时,提出了“三不到位”是重要症结之一的观点,然后结合事实进行剖析。C.文章类比了历史上中国诗歌的巨大成就和当前诗歌衰落的逆境,凸显当前诗歌的问题以及解决它的重要性。D.文章引用毛泽东和鲁迅的观点,指出了新诗发展的正路,即摒弃原来的新诗的形式,创建全新的诗歌体裁。3.依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诗歌应反映时代,反映生活,写人民之所感,发人民之所叹,还应通俗易懂,具有诗歌传统和民族特色。B.我们的诗歌编辑或者高校教授在诗歌发展过程中发挥正确的引导作用,就能使诗歌走向正确的方向。C.新诗已存在若干年,但是毛泽东认为中国新诗唯恐尚需几十年才能形成,须要继承优良传统,并学习民歌。D.今日假如新诗沿着毛泽东、鲁迅指出的诗歌道路发展,我们就有可能创建出“中国特色新诗体”。(二)好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材料一∶从一朵晶莹、素洁的雪花起先,从一声纯净、暖和的童声起先,从一株昂扬、葱绿的春芽起先,2024年北京冬奥会来到了我们身边。北京冬奥的背后,凝聚着多数参与者的心血汗水。他们之中,有一位用自己独特的方式,为北京冬奥记录着、见证着、歌哭着,她就是长篇纪实文学《中国冬奥》(人民文学出版社2024年1月出版)的作者孙晶岩。孙晶岩从2017年中国申办冬奥胜利起先,历时5年,走访国内外多个城市,面对面采访200余位与冬奥会相关的各界人士,全景记录了北京冬奥会从酝酿、申办到筹备充溢曲折与挑战的历程。作品通过丰富真实的事例和人物,立体、生动地书写了京冀两地三大冬奥赛区的建设奇迹,更呈现出新时代的中国续写奥运辉煌的决心与实力,读来令人荡气回肠。孙晶岩坚持“报告文学要有宏大视野”的创作理念。她创作《中国冬奥》的初衷和记录冬奥筹备历程的重点,是向世界呈现一个真实、有活力、有实力的中国形象,是希望能真实记录冰雪运动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动促进。正是作者的家国情怀,使整部作品呈现出文学反映时代重大进程的刚好性和前瞻性。通过这本书,我们能感受到北京冬奥会的胜利举办有中国国力的支撑、有冰雪产业的发展、有与世界的融合。从这部《中国冬奥》中可以看出作家对“深化生活、扎根人民”理念的躬身实践。孙晶岩说∶“报告文学是行走的艺术,肯定要用脚板子跑出来,要讲究文学性,刻画主子公的精气神,弘扬真善美。”为创作这部作品,她在大雪纷飞的冬天,凌晨5点就起床赶往建设工地采访;在零下20摄氏度的夜间,与张家口赛区的建设者们一起感受壮丽的雪场造雪;坐着绿皮火车,穿过漫长一夜去冰雪基地采访,见到艰苦简陋的训练环境,为教练员、运动员的精神感动落泪。她寒来暑往、起早贪黑、风里来雨里去,到北京、延庆、张家口三个赛区跟踪场馆建设进展,前往黑龙江、吉林等冰雪运动强省探寻中国冰雪运动的拼搏之路……目力所及,是与冬奥相关的每一个群体,每一个人。孙晶岩坚持一种“心心相印的采访”,在面对采访对象和写作时,她试图“进入心灵、走入审美”,信任“只有笔端常带感情,才能写出动人的文字”或许正是这样的创作信念和行动,使她的作品扎实深刻、朴实动人。“雪里已知春信至。”一场盛大的冰雪赛事折射着中国生生不息的力气。《中国冬奥》以文学的真诚与情意,为北京冬奥会献上一份特殊的礼物。(摘编自孔令燕书评《雪里已知春信至》)材料二∶记者∶成为2024年北京冬奥会火炬手心情如何?李剑叶∶很激烈也很荣幸,能举着自己设计的奥运火炬传递奥运圣火,内心无比荣耀。记者∶作为北京冬奥会“飞扬”火炬的外观设计师,奥运火炬在您心中代表着什么?李剑叶∶奥运火炬最原始的含义是传递光明、希望与和平。每次奥运火炬的设计,大家都会特殊关注,因为它代表着这届奥运会的举办国家和城市所要传递的信息和呈现的形象。记者∶经验过整个设计过程后,是一种什么感受?假如用一个词去形容设计过程的话,你会如何形容?李剑叶这是挺难的一个问题,因为设计过程有太多大大小小的故事和插曲,整个设计过程很难,但是我更多想到的是“浪漫”这个词。记者:浪漫为什么?李剑叶∶当时我们确定做火炬设计的时候,第一个出现在脑海中的画面是电影《我和我的祖国》的开场,一面红旗渐渐飘扬入画,有一种中国的历史厚重感,同时也孕育着一种力气。它还有一种对将来的憧憬和憧憬,一种自我突破的意境。记者:这是否犹如谈了一场“浪漫的恋爱”?李剑叶:是的,恋爱可能某种程度上就是这个样子,从一起先可能不相识,然后渐渐去熟识它,跟它产生一些互动和沟通。同时也会有比较困难的时候,比如说奥组委对我们的方案不满足,这个过程也特别苦痛,感觉要分手,立刻会失恋了。记者∶经验过这样的过程,当得知您的设计方案最终确定为北京冬奥会火炬时,您的心情又是如何?李剑叶∶当时整个设计团队在开总结会,在会上我接到一个消息说"花卷出锅了",当时就有点潸然泪下的感觉,但是因为设计团队成员都在,所以我强忍住了,其实眼泪已经溢出眼眶了。记者∶这是否犹如经过恋爱过程后,在求婚时听到“我情愿”一样的感受?李剑叶∶对,但是我觉得当时只是求婚胜利,证还没领。整个设计团队兴奋之后,立即投入新的工作中,就是要将我们的设计稿做成实物。无论怎样,与奥运火炬从“相识”到“求婚”胜利总是一件令整个团队都兴奋的事。记者∶最终的“飞扬”火炬和此前第一稿有很大区分,“飞扬”火炬设计成中空是什么样的灵感谢发的?李剑叶∶第一稿提交之后,奥组委并不满足,随后我们陷入了创意逆境,中途甚至想过把糖葫芦作为符号元素设计到火炬中去。这个过程比较苦痛,很多时候是在不断围绕一个圆心画圈,你有感觉就是这个方向是对的,但是你很难干脆走到圆心。就在大家都一筹莫展的时候,偶然间看到会议室桌上绿植的一片干枯叶子掉下来,给了我们灵感。那片叶子呈现出一种螺旋中空的形态。我们视察到这片叶子的旋转是有加速度的,这种生命力让人找到了大自然和人类社会的某种连接,就是人生不止直线,而是曲线前进,且有快有慢,这也激发了我们的灵感。现在回想起来就是四个字“道法自然”,自然能够给你不一样且簇新的启发和灵感。记者∶在设计2024年冬奥火炬的时候,如何打破大家固有的奥运烙印去寻求更多的创新李剑叶:设计火炬本身是一个命题作文,这个命题作文在人类历史上被反复重写。奥运火炬的关注度很高,在设计过程中要出新,但又不能怪,因此设计过程的确有难度。2008年的火炬通过卷轴体现造纸术,同时又用了“祥云”元素,某种程度是对中国文化的一个回顾。我们在设计2024年北京冬奥“飞扬”火炬的时候,通过“样云”图案渐变到“雪花”图案的设计,再把环保、绿色等元素放到里面,充溢将来感,所以我想它是一个承上启下的设计。记者∶假如分别用一个词语去形容“祥云”火炬和“飞扬”火炬,您会用哪两个词语去形容它?李剑叶∶祥云火炬应当用“平和”来形容,而飞扬火炬是“激情”。记者:您觉得“飞扬”火炬代表什么?李剑叶:我觉得“飞扬”火炬一方面代表着一个中国设计,另一方面是中国和世界的一次对话,它传递了我们中国人面对将来的看法和激情,对于将来美妙的一些想象。同时它展示了一个特殊有活力的国家和一群特殊有活力的人。(摘编自中新网记者对李剑叶的专访)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A.孙晶岩创作长篇纪实文学《中国冬奥》,主要是为了真实呈现新时代的中国续写奥运辉煌的决心与实力。B.深厚的家国情怀使孙晶岩的作品都具有反映时代重大进程的刚好性和前瞻性。C.2024年北京冬奥会的胜利举办,既源于中国国力的发展壮大,更源于国际冰雪运动在全球的蓬勃发展。D.方向对但很难干脆走到圆心,意味着火炬设计运用中国元素是确定的,但哪种元素能完备呈现却充溢未知。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从材料一可以看出,纪实文学是一种能够反映客观真实的现实生活的文学样式,不须要讲究文学性。B.孙晶岩的作品之所以扎实深刻、朴实动人,是因为她秉持了与采访对象情感契合的创作信念和行动。C.李剑叶所说与奥运火炬从“相识”到“求婚”胜利的过程,是指从参与研发到设计方案最终被确定的过程。D.干枯叶子旋转所带来的加速度,客观显现出大自然和人类社会的某种特定关系,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6.中新网记者是如何做到在访谈中引发对话并将话题引向深化的?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大仇石钟山三儿始终闭不上眼睛,满身血水,一双渴求又无奈的目光落在马二的脸上,三儿的目光让马二感到有一种叫壮志未酬的东西在闪耀,呼哧连天,身体被子弹穿透了,身上每个枪眼都在冒血,就像一只正在工作的风箱。三儿软软地躺在马二的怀里,马二一声接一声地大喊,卫生员,卫生员!卫生员小崔呼哧带喘地跑来了,望见负伤的是三儿,好像松了一口气。他望着马二说,三儿不行了,要死了。马二吼了一声,你要救它,必需救活!就是十几分钟前,抗联小分队下山去找寻粮食,遇到了鬼子。马大迎着一队鬼子上去,一个鬼子举枪便射,正中在马大的脑袋上。马大连同头上的一股血柱直冲地仰躺在山坡上。马二和三儿冲了过去,马大一句话也说不出来,瞪着一双眼睛,望着天空。此时大兴安岭的天空正蓝,又高又远的秋的天空,蓝得像一面静止的湖水。三儿的身子在颤抖,它把鼻子贴近马大的伤口嗅了一下,嗅到了死亡的气息。三儿的身上皮毛炸散开来,突然像一支射出的箭冲向刚才射击马大的鬼子。那个鬼子的子弹还没射出去,他的左手就被三儿一口叼住。鬼子大叫着,舞动手臂想把三儿甩开,三儿好像把自己的嘴巴焊在了这个鬼子的手上,身子被提起来了,嘴却没有撒开。一个鬼子枪响了,射在三儿身上,另一个鬼子的枪也响了。此时的三儿双眼血红,身中数弹,叼咬住仇人手臂的嘴却没撒开。抗联小分队听到枪声后,他们飞速地向枪响的方向集合。鬼子使出浑身力气把三儿从自己身上甩开,发出一声惨叫,随着队伍向山坡下撤去。三儿落在地上,摇摆着身子向马二跑了过来,到了近前,在嘴里吐出三根鬼子的手指,身子就软下去。马二突然泪崩了,一下子抱住三儿,血水瞬间浸湿了他的衣服。卫生员有些不情愿地上前给三儿做检查,然后看着空荡荡的急救箱,拿出一包消炎粉,迟疑着,郭分队长又喊一声“三儿是咱们的战友。”卫生员把消炎粉哆嗦着撒在三儿的伤口上,还剩下一点,想要收回去。马二一把抓过来,把最终一点消炎粉也撒在了三儿的伤口上。一年前,马大、马二的父亲,偷偷地给山里的抗联队伍送了一筐萝卜,随即被汉奸出卖了,就在他们村头那棵歪脖树下,几个鬼子给父亲点了天灯。那年马大十八,马二十六,他们嗷叫着要冲出家门,和鬼子、汉奸同归于尽。那时的三儿刚从邻居家抱进家门,明显被眼前发生的事吓傻了,缩在一角,瑟缩着身子,发出阵阵低吟。后来,他们在山坡上给父亲建了一处高大的坟茔,就像父亲活着一样,高高大大地耸立在他们面前。又过了几日,娘整理了两个包袱,一个塞给马大,另一个自己背上。母亲红着眼圈冲两个儿子说∶“你们进山吧,替你们的爹报仇。俺回娘家。”一家三口在黎明前的黑暗中分手告辞。走了两步,他们听到一声哀鸣,是三儿,立在原地,左看,右看,不知何去何从的样子。母亲低下身,把手放到三儿的头上,说∶"你和哥哥们走吧。"三儿好像听懂了,先是泪眼汪汪地看着娘一步步走进黑暗里,才恋恋不舍地随两个哥哥走去。哥俩带着三儿参与了岭南的抗联独立大队。抗联最苦的日子就是缺粮少衣。三儿是个天生的好猎手,总是在出其不意时叼回一只野兔、山鸡什么的,三儿成了抗联大队最受欢迎的战友。有几次日本人偷袭抗联营地,就是三儿报的警。三儿从不睡窝棚,总是会卧伏在哨兵的身后,眯着眼睛,每根神经却都警惕着。三儿被马二抱回到营地,战友们看着气息奄奄的三儿,都难受万分。金政委吩咐小崔找出全大队最终一点药品来救治三儿。三儿一每天好了起来,好像和以前并没有什么两样。马二发觉,三儿的眼神变了,总有些愁闷的东西在眼里飘过。每天早晨醒来,三儿总是要到后山坡上转悠一圈,在马大的墓前闻一闻,嗅一嗅,然后独自尊在马大的墓前,目光望着某个地方愣神。秋天走了,夏天又来了,三儿在一年又一年往复中渐渐苍老了,总是不停地昏睡。一九四五年八月十五日,日本天皇宣布无条件倒戈了。那天,大街上路过一队日本俘虏,从前趾高气扬的鬼子,此时低垂着脑袋,排在队列里,引来很多人围观。三儿原来卧在一旁,晒着太阳好像睡着了。就在这时,三儿突然睁开眼睛,快速地起身,一连串的动作和它的年龄很不相符。人们还没反应过来,三儿像一名战士似的猛地冲向一个俘虏,它跳起来,一口咬住那个俘虏的脖颈,再也没有撒开口……当人们把三儿和那个俘虏分开时,俘虏已气绝身亡,躺在地上抽搐着。三儿好像也用完了最终一丝力气,气喘吁吁地在人群中找寻着,最终找到了马二的脸庞,它的眼里闪过一抹亮光,然后头一歪,纹丝不动了。人们发觉那俘虏左手竟少了三根手指。一条狗的故事成了一个传奇……(选自2024年第6期《广州文艺》,有删改)7.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在顺叙中多次插叙从前的情节,既清晰地呈现了故事的前因后果,又丰富了人物形象。B.文章描写马大死时大兴安岭的天空,以乐写哀,表现马大死不瞑目,同时反衬出抗战惨烈。C.文章对比卫生员和郭分队长、马二等人对救治三儿的看法,表现了特殊时期卫生员的冷漠。D.前文多人对三儿犹如对人一样的看法,以及多处伏笔,使文章具有"欧亨利式结尾"的效果。8.文章划线句子描写了三儿康复之后的变更和种种反应。如何理解它的这些行为?请结合文章内容简析。(6分)9.小说结尾写“一条狗的故事成了一个传奇”,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故事”何以成为“传奇”。(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士君子之有勇而果于行者,不以立节行谊,而以妄死非名,岂不痛哉!士有杀身以成仁,触害以立义,倚于节理而不议死地;故能身死名流于来世,非有勇断,孰能行之?楚伐陈,陈西门燔,因使其降民修之,孔子过之,不轼,子路曰∶“礼过三人则下车,过二人则轼今陈修门者人数众矣,夫子何为不轼”孔子曰“丘闻之,国亡而不知,不智知而不争,不忠忠而不死,不廉今陈修门者不行一于此,丘故不为轼也。”孔子见齐景公,景公致廪丘以为养孔子辞不受出逼弟子曰吾闻君子当功以受禄今说景公景公未之行而赐我廪丘其不知丘亦甚矣遂辞而行。曾子衣弊衣以耕,鲁君使人往致邑焉,曰∶“请以此修衣。”曾子不受,反复往,又不受,使者曰∶“先生非求于人,人则献之,奚为不受?”曾子曰∶“臣闻之,受人者畏人,予人者骄人;纵子有赐不我骄也,我能勿畏乎?”终不受。孔子闻之曰∶“参之言,足以全其节也。”子思居于卫,温袍无表,二旬而九食,田子方闻之,使人遗狐白之裘,恐其不受,因谓之曰∶“吾假人,遂忘之;吾与人也,如弃之。”子思辞而不受,子方曰∶“我有子无,何故不受”子思曰∶“急闻之,妄与不如弃物于沟壑,急虽贫也,不忍以身为沟壑,是以不敢当也。”晋灵公暴,赵宣子骤谏,灵公患之,使组之弥贼之。组之弥晨往,则寝门辟矣,宣子盛服将朝,尚早,坐而假寝。之弥退,叹而言曰∶“不忘尊敬,民之主也。贼民之主,不忠弃君之命,不信。有一于此,不如死也。”遂触槐而死。齐人有子兰子者,事白公胜,胜将犯难,乃告子兰子曰∶“吾将举大事于国,愿与子共之。”子兰子曰∶“我事子而与子杀君,是助子之不义也;畏患而去子,是遁子于难也。故不与子杀君以成吾义,契领于庭,以遂吾行。”(节选自《说苑·立节》)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景公致廪丘以为养/孔子辞不受/出谓弟子曰/吾闻君子当功以受禄/今说景公/景公未之/行而赐我廪丘/其不知丘亦甚矣/B.景公致廪丘以为养/孔子辞不受/出谓弟子曰/吾闻君子当功以受禄/今说景公/景公未之行/而赐我廪丘/其不知丘亦甚矣/C.景公致廪丘/以为养孔子/辞不受/出谓弟子曰/吾闻君子当功以受禄/今说景公/景公未之行/而赐我廪丘/其不知丘亦甚矣/D.景公致廪丘/以为养孔子/辞不受/出谓弟子曰/吾闻君子当功以受禄/今说景公/景公未之/行而赐我廪丘/其不知丘亦甚矣/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而以妄死非名”和“不宜自暴自弃”(《出师表》)两句中的“妄”字含义相同。B.“请以此修衣”和“乃重修岳阳楼”(《岳阳楼记》)两句中的“修”字含义不同。C.“吾假人”和“善假于物”(《劝学》)两句中的“假”字含义相同。D.“是以不敢当也”和“当春乃发生”(《春夜喜雨》)两句中的“当”含义不同。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孔子看到倒戈的陈国人修理烧毁的城门,就没有凭轼致意。子路询问缘由,孔子解释说因为这些陈国人不懂得国家破亡应拼死抗拒入侵者。B.曾子拒绝鲁君赠送的城镇,缘由是拿别人的东西就会怕得罪对方,送人东西的人会骄横,即使不骄横自己也会胆怯 。孔子认为曾子保全了气节。C.子思生活贫寒,田子方派人送给他白狐皮做的外套,子思没有接受,他认为自己虽然贫困,但是不愿把身体当作别人丢弃东西的沟壑。D.子兰子侍奉白公胜,使白公胜觉得犯难,因此想做成大事后和子兰子共享。子兰子则认为无论帮助白公胜杀掉国君还是离开都不对。13.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和课内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晋灵公暴,赵宣子骤谏,灵公患之,使诅之弥贼之。(2)魏王贻我大瓠之种,我树之成而实五石。(《庄子》)(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二月二十四日作陆游棠梨花开社酒浓,南村北村鼓冬冬。且祈麦熟得饱饭,敢说谷贱复伤农?崖州万里窜酷吏,湖南几时起卧龙?但愿诸贤集廊庙,书生穷死胜侯封。【注】①陆游早年曾被秦桧黜落,困居山阴。这首诗写在秦桧死后四个多月的春社日。②酷吏∶指秦桧死党酷吏曹泳,秦桧死后,命移崖州编管。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用“棠梨花开”起兴,并从视觉、嗅觉和听觉角度描写了农村社日的喧闹景象。B.颈联运用典故,表达了对奸臣党羽仍旧逃跑原地的不甘和对起复抗战志士的期盼。C.“但愿”句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对朝廷招揽贤才,国家中兴有日的剧烈渴望。D.末句表现诗人崇高的精神境界,与杜甫"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表达的感情相仿。15.这首诗和陆游的《游山西村》中表现的农夫日常生活状态有何不同?诗人借描写春社场景表达的感情又有何差异?(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论语卫灵公》中,子贡询问孔子有没有可以拿终身去实践的一个字,孔子告知他是“恕”。接着孔子又对“恕”做了进一步的说明,“,。”(2)《高校之道》中,提出普天之下,不论身份凹凸,都应将加强个人品性修养作为根本的句子是“_,。”儒、道两家都曾用“行路”来论述积累的重要性,荀子在《劝学》中说“,无以至千里”,《老子》中说“千里之行,。”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2小题,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8题。保光村的标记,是两棵朴树,它们①_____,并肩高地立在堤边,各有一人多怀抱。它们应见证过我曾祖父母一辈的老人家,打从树下过,树阴里歇歇,用袱子擦擦汗,抽一袋水烟,然后由这里下堤,过桥,去往肖港镇。汪家竹园当然也有竹子,由村东下堤,走入村巷,路边丛生着三五米高的毛竹,竹丛间竹箭怒发,麻黄鸡母咯吸着小鸡在腐叶褐土间翻找着红绿蚯蚓。童年时候,方圆五六里的乡塆,只有汪家竹园长竹子,作为炮制钓鱼竿的首选,它刚需的程度,或许就像今日世界诸国②______中东俄罗斯的石油。那时候我会想,就是为这几蓬竹子,屁股上挨巴掌,求转轮王托生到汪家竹园,也是值得的。这个好用的痴念,与东坡“宁可食无肉,不行居无竹”的美学境界差太远了,何况,今日村村种竹,就像村村种香樟树与桂花树,已经③______。父亲在家门口也种了一大蔸竹子,十余年过去,根根都长成做钓鱼竿的良材,只是当日,急急如律令寻杉树权做弹弓架、削毛竹条做钓鱼竿的少年,他去了哪里?17.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①②③18.文中画横线的两处,代词“我”和“他”所指都是作者,用不同的人称,表达效果有什么差别请简要说明。(4分)(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3小题,1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1题。天气预报的气温一般指距离地面1.5米高度处的百叶箱内测得的空气温度。由于百叶箱四周一般是草坪,不易反射阳光,并且箱子里不会被太阳直射,所以①。除气温外,影响体感温度的有三大因素,②__。在同等温度下,湿度越大,人会感到越热;肯定的风速会吹走体表散发的热量,③_,仍会感觉比较干爽最终是辐射因素,太阳是否干脆照耀到身上,也会让人产生不同的体感温度,人在阴凉里会感觉凉快很多,而深色衣服更简单接受到辐射,同样状况下,穿深色衣物时会觉得更热。上述几个因素中,最简单被忽视的就是湿度。湿度,即空气中所含水汽多少的物理量。单位体积的空气中含有的水蒸气的质量叫做肯定湿度。某温度时空气的肯定湿度和同温度下饱和气压的百分比叫做相对湿度。相对湿度为100%的空气是饱和的空气。由于饱和空气中的水蒸气含量已经达到了空气能容纳的最大值,故不再具有汲取水分的实力。在高温天气下,相对湿度越大,热量就不简单按时散发出去,人就简单患热射病甚至中暑,严峻者甚至会死亡。19.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6分)20.在肯定温度和压力下,溶液所含溶质的量达到最大限度,不能再溶解,就叫做"饱和","饱和空气”因与此有诸多相像而得名。“饱和式救援”也源自“饱和”。请简述“饱和式救援”的含义并分析它得名的缘由。(4分)2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精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变更原意。(3分)四、写作(60分)22.阅读下面的材料,依据要求写作。几个棋艺社的同学在探讨各种棋类嬉戏。小平∶围棋规则公允,黑白双方轮番落子,最终输赢取决于谁的布局技巧超群。小和∶跳棋规则友好,可以多方参与,往往须要相互借力搭桥才能到达终点。小明∶象棋规则明白,各个棋子各擅胜场,行进路途、是否能跨越界河都明明白白。小玲∶国际象棋规则灵活,骑士没有“蹩马腿”的限制,兵走到对方底线就可以“升变”成实力更强的棋子。小智∶各种棋类嬉戏的独创都源自生活,不同棋的规则也有相通之处。以上对话很有启示意义。请你写一篇文章,体现你作为新时代青年的感悟与思索。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高二语文期中考试参考答案1.C(新诗衰落的根本缘由是诗歌偏离了时代、社会和人民大众,走进了逼仄空间。)2.B(A项“‘总—分—总’的论证思路”错误,应为“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论证思路。C项“类比”错误,应为“对比”。D项“摒弃原来的新诗的形式,创建全新的诗歌体裁”说法错误,依据原文“通过古典诗词、民歌和‘五四’以来自由诗的‘三结合’产生新体诗歌”可知选项说法错误。)3.B(B项“就能使诗歌走向正确的方向”说法过于肯定,“诗歌编辑或者高校教授在诗歌发展的过程中发挥正确的引导作用”只是诗歌走向正确方向的因素之一。)4.D(A项“主要是为了真实呈现新时代的中国续写奥运辉煌的决心与实力”是意义,不是目的。B项“作品都具有反映时代重大进程的刚好性和前瞻性”错误,文中是“整部作品”,不是孙晶岩的全部作品,选项扩大范围。C项“更源于国际冰雪运动在全球的蓬勃发展”错误,依据原文“中国国力的发展壮大”“国际冰雪运动在全球的蓬勃发展”二者是并列关系,不是递进关系。)5.C(A项“不须要讲究文学性”错误。B项“在于她秉持与采访对象情感契合的创作信念和行动”错误,原文是“或许”。D项“客观显现”错误,文中是“这种生命力让人找到了大自然和人类社会的某种连接”,这是人们由此产生的联想,属于主观看法。)6.(1)有比较充分的采访打算。前两个问题围绕李剑叶火炬手和设计师的身份绽开。了解“飞扬”火炬的状况,能结合对火炬的了解提问。(2)重视对方的观点,擅长引导。李剑叶回答想到的是“浪漫”时,能刚好追问。李剑叶回答为什么是“浪漫”后,立即以“浪漫”为核心,引申出两个问题。(3)围绕大众最关切的问题,重点突出。紧扣2024年北京冬奥会“飞扬”火炬外观的设计过程、设计特点和设计感受绽开。(4)能适时补充提问方向,逻辑清晰。在问到“经验过整个设计过程后,是一种什么感受”后,刚好跟进,让被采访者用“一个词”去形容设计过程,不枝不蔓。(任选三点,每点2分,共6分)7.C8.(1)三儿和马大相依为命,对马大特别忠诚,现在却一死一生,所以哀痛愁闷。(2)三儿不忍马大离世,总去马大墓前转悠,表现了对马大的怀念。(3)三儿虽然复原健康,但仇人已逃,无法报仇,故而失落无奈。(每点2分,意思相近即可给分)9.(1)三儿重情重义、威猛忠诚,它的形象具有人格性,富有传奇色调。(2)三儿重伤康复、矢志报仇,它的故事具有戏剧性,富有传奇色调。(3)三儿身上寄予了人们憎恨侵略者、酷爱祖国家乡等朴实感情和民族大义,富有传奇色调。(每点2分,意思相近即可给分)10.B11.C12.D(“犯难”意思是发动国难)13.(1)晋灵公残暴,赵宣子多次进谏,晋灵公很厌烦他,就派鉏之弥去杀他。(“骤”“患”“贼”各1分,句意2分)(2)“魏王送我大葫芦种子,我将它种植到成熟后,结出的果实能容得下五石的东西。(“贻”“树”“实五石”各1分,句意2分)14.B(不是“对奸臣党羽仍旧逃跑原地的不甘”,应为放逐远地。)15.第一问:《二》诗中表现了农夫物质的匮乏和精神的压抑,仅仅祈求麦子成熟能吃饱饭,不敢对谷贱伤农有怨言;《游》诗表现了村民生活相对富足,心情愉悦,农夫用腊酒、鸡豚待客,和诗人相约随时见面。其次问:《二》借描写春社表达了对奸臣得除的喜悦和对农夫生活艰辛的怜悯;《游》借写春社表达了对农村民风淳朴的赞许和对田园闲散生活的宠爱。(每问3分,每问写出一条给2分,写出两条给3分。意思相近即可给分)16.(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2)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3)故不积跬步始于足下17.①枝繁叶茂(生气勃勃)②翘首以盼(望眼欲穿)③司空见惯(不足为奇)(每空1分,其他答案酌情赋分)18.(1)第一处用“我”,表现作者沉醉在回忆中,少年天真的愿望至今想来依旧充溢趣味;(2)其次处用“他”,是远指,表现作者跳出回忆,站在成年人的角度,为天真烂漫的少年时间远去而失落感慨。(每点2分,意思相近即可给分)19.①测得的气温比体感温度低②分别是湿度、风速和辐射③使人即便在温度较高时20.含义:“饱和式救援”指以被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