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第十三章 内能》单元检测卷(含答案)_第1页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第十三章 内能》单元检测卷(含答案)_第2页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第十三章 内能》单元检测卷(含答案)_第3页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第十三章 内能》单元检测卷(含答案)_第4页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第十三章 内能》单元检测卷(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页答案第=page11页,共=sectionpages22页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第十三章内能》单元检测卷(含答案)学校: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下列现象能用分子动理论解释并正确的是()A.打扫教室时尘土飞扬,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B.弹簧能够被压缩,说明分子间存在斥力C.吸盘能牢牢吸附在光滑的墙壁上,是因为分子间存在引力D.污水排入池塘后不久,整个池塘的水都被污染了,说明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2.水的比热容较大,人们往往利用它的这一特性为生活、生产服务.下列事例中没有利用这一特性的是A.夏天,往地面洒水降温B.为了给汽车发动机散热降温,常常用循环水来冷却C.冬天,让流动的热水流过暖气管取暖D.工厂里的冷却塔常用水作为冷却介质3.把同温度、同质量的铁块和铝块,c铁<c铝浸没在沸水中加热足够长的时间,则()A.铁块吸收热量多 B.铝块吸收热量多C.铁块温度高于铝块 D.铝块温度高于铁块4.如图所示的暖锅子是庆阳地区制作美味农家菜的常备炊具。下列关于暖锅子的说法错误的是()A.给锅中的食材加热时,食材的内能增大B.暖锅子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食材的内能的C.锅摸上去非常烫手,是因为锅的温度高,含有的热量多D.远远就能闻到食物的阵阵香味,这是因为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5.关于分子动理论及有关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水和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变小,说明物质的分子之间存在间隙B.湿衣服在热天比冷天干得快,说明热水分子间的斥力较大C.铁块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D.用力能将尘土从衣服上抖落,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6.五一劳动节到了,小云怀着一颗感恩的心为妈妈精心准备了一桌美食,也感受到了劳动的辛苦和快乐。关于烹饪食物过程中所包含的物理知识,以下认识正确的是()A.锅一般都是用铁制造的,主要是利用了铁的比热容较小的性质B.炒菜时,主要是通过做功的方式增加菜的内能C.拌菜时,要通过搅拌才能更好入味,说明分子没有运动D.在较远的地方就能闻到食物飘来的香味,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7.如图所示,是某物质熔化时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而变化的图像(加热装置的功率不变),从图中能得到的正确信息是()A.该物质为晶体,熔点为0℃B.熔化过程持续了4minC.该物质在AB段的比热容比在CD段的大D.该物质在B、C两点时温度、内能都相同8.交警在查酒驾时,先请司机打开车窗,若闻到酒味,则要求司机必须接受酒精含量的测试。交警能闻到酒精气味是因为酒精(

)A.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B.分子很小C.分子间有空隙 D.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9.王亚平老师在空中课堂做实验时,将蓝色颜料注入水球后,水球变成色泽均匀的蓝色水球,如图所示的现象中不能用该实验原理解释的是()A.甲图中,冬天,人们常用搓手的方法使手变暖B.乙图中,将两铅柱底面削平紧压在一起,下面吊一重物都不能把它们拉开C.丙图中,抽掉玻璃板后,两个瓶子内的气体颜色变得均匀D.丁图中,迅速向下压动活塞,硝化棉被点燃10.如图所示的是某物质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该物质是晶体B.该物质的熔点为80℃C.该物质在第12min时是固态的D.该物质的内能在不断减少二、填空题11.一块0℃的冰熔化成0℃的水,它的内能,若将瓶中的水喝掉一些,则剩下的水的比热容将。(均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12.天然气液化后,其分子间的作用力(变大、变小或不变),蒸发可以发生在(任何/一定)温度下,是因为组成液体的分子都在运动。13.激光打印是现在新兴的打印,小明拿一块塑料板到打印店中打印一个“爱”字,打印时,

会闻到塑料的气味,闻到塑料味这是发生了现象。胶条被挤出,并“粘”在物体上,说明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14.(1)将一滴红墨水滴入一杯清水中,一会儿整杯水都变成红色,这是扩散现象,该现象说明了;若将两滴红墨水同时滴入温度不同的热水和冷水中,看到盛有热水的杯中整杯水先变成红色,这一现象说明了.(2)汽车车轮的外表面上有凹凸不平的花纹,这是为了.某同学用水平推力推停在平直公路上的汽车,没能推动,这时推力(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汽车所受的阻力.快速行驶的汽车刹车后,由于,还会继续前进一段距离.15.如图所示,向装有少量水的烧瓶内打气.当瓶塞跳起时,瓶内气体内能,温度降低,瓶内水蒸气发生(选填物态变化名称)现象,从而出现“白雾”.三、作图题16.两个相同的容器分别装了质量和初温相同的两种液体,用同一热源分别加热,如图给出了甲液体温度与加热时间关系图象,试在图中画出乙液体大致图象(已知c>c).()四、实验题17.在探究“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的实验中,实验小组的同学在两支相同的试管内装入甲乙两种物质,分别用相同的酒精灯进行加热,如图所示。并设计了收集数据的表格如下表所示:

物质质量/g加热时间时升高的温度/℃加热时间时升高的温度/℃加热时间时升高的温度/℃甲30101835乙152855(1)实验中用加热时间的长短反映;(2)根据表格信息可知,本实验是采用控制甲、乙两种物质质量和相同,较的方法来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3)①实验中若试管中盛的物质过少,加热时给实验带来的不便是;②分析表中的数据得出的实验结论是。18.小姜利用如图1所示的装置“比较不同物质吸热的情况”。(1)器材:相同规格的电加热器、烧杯、温度计各两个,以及(填测量工具)、托盘天平(含砝码)、水和煤油;(2)选取两个相同规格的电加热器进行实验,目的是为了通过比较来比较物质吸收热量的多少;(3)实验中选取初温不同、相同的水和煤油,分别倒入烧杯中,用电加热器加热,当它们吸收相同的热量时,通过比较来比较不同物质吸热能力的强弱;(4)如图2所示,小姜正确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的温度,按照图中(选填“A”、“B”或“C”)方法读数是正确的;实验中某时刻温度计示数如图3所示为℃;(5)部分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分析数据可得出结论:(选填“水”或“煤油”)的吸热能力更强。加热时间/min01234……10水的温度/℃3034384246……70煤油温度/℃1018263442……90五、计算题19.小明将1kg的水和7kg的酒精混合,混合前水的温度为100℃,酒精的温度为20℃,混合过程不计热量损失,求混合液体的温度.[已知水的比热容为4.2×103J/(kg•℃),酒精的比热容为2.4×103J/(kg•℃)]20.把一质量为50g的某金属球在1080℃的炉火中加热足够长的时间,然后迅速投入100g的初温为30℃的某种液体中,达热平衡后金属球的温度变为80℃。已知金属球的比热容为0.42×103J/(kg·℃),不计热量的损失。(1)求此过程中,金属球放出的热量;(2)求该液体的比热容;(3)若该液体再吸收2.52×103J的热量,求该液体的末温。参考答案1.D2.A3.B4.C5.A6.D7.A8.A9.C10.C11.增加不变12.变大任何不停地做无规则13.扩散引力14.分子在永不停息做无规则运动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激烈增大摩擦等于惯性15.减小液化16.17.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