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金业务应急演练总结_第1页
现金业务应急演练总结_第2页
现金业务应急演练总结_第3页
现金业务应急演练总结_第4页
现金业务应急演练总结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现金业务应急演练总结第1篇现金业务应急演练总结第1篇一、昭通市近五年发生重大自然灾害及金融系统应对情况

昭通全市属于典型高原山地构造地貌,受金沙江水系及其支流横江水系切割,沟壑纵横,河谷与高山海拔高差大,具有“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的气候特征,又处于小江断裂带地质活跃区,气象灾害、地质灾害频发,有“无灾不成年”的说法。2008年初,昭通市十县一区遭受了五十年一遇的特重低温冰凌灾害,造成部分县区电力、通讯、道路交通等基础设施严重瘫痪长达两周,给救灾资金划拨和人民银行发行基金调运带来巨大困难,灾害造成直接经济损失亿元。2013年1月11日,镇雄县果珠乡高坡村赵家沟发生严重山体滑坡,导致46人遇难,当地网络、通信、道路中断达7天,惠农支付点受损5户。昭通全市仅2006年至今,境内先后发生级地震5次,其中6级以上2次,因灾损失上百亿元,死亡698人。尤其是2014年8月3日发生在鲁甸的级强震,系云南省14年来最强地震,共造成617人死亡、112人失踪、3143人受伤,当地金融机构房屋严重受损,金融服务瘫痪。

面对频发的重大自然灾害,人行昭通中支带领全市金融系统,积极应对自然灾害,做好金融服务工作,主动承担社会责任。以鲁甸“”地震为例:一是迅速启动应急预案,全系统应急领导小组迅速行动,抓好灾情核实,关注金融机构的受灾情况及业务运转情况,提高处置的及时性、针对性和预见性,对可能发生的后续灾情做好预防,防患于未然。二是采取有效措施,及时恢复受损金融网点的金融服务。开辟国库服务绿色通道,确保国库财政救灾资金的汇划和及时拨付到位,截止到今年10月10日,共拨付救灾资金95笔,金额259,650万元;启动现金供应应急预案,不分节假日及时为银行机构办理现金存取业务,增大灾区人民银行机构发行基金库存量,确保灾区现金供应;指导受损网点恢复服务功能,以“帐篷银行”、“流动银行”、“汽车银行”等方式对外提供现金存款、取款、转账、挂失止付等基本金融服务,免收救灾资金汇划手续费,简化开户手续。三是出台抗震救灾有关金融支持与服务工作意见,加强灾区窗口指导,做好金融稳定工作。要求金融机构积极盘活存量资产,加大灾后重建信贷投入,简化信贷审批手续。灵活用好多种货币政策工具,增加灾区地方法人金融机构新增贷款总量6亿元,同时,将全市支农再贷款规模向灾区金融机构倾斜,增强灾区地方法人金融机构信贷投放能力,满足灾后恢复生产和重建工作的信贷需求。

金融系统的高效反应,得到了地方政府的肯定,中央电视台及时报道了灾区金融服务情况,《金融时报》连续两天以《震不断的金融服务》进行了系列报道。

二、现行金融安全应急体系的不足

总体看,昭通金融机构在应急体系建设方面积累了一些经验,但在应对自然灾害过程中仍存在应急体系建设不完善,横向联动沟通机制不建全等一系列的困难和问题。

(一)金融系统应急体系建设与地方政府应急管理不衔接,联动性不强,缺乏统一规划

现行的地方政府应急体系建设未将金融系统应急处置工作纳入统一规划,没有具体明确金融系统在自然灾害发生后如何按照统一的部署开展应急处置,造成在救灾过程中信息不对称,要求不一致,措施不统一,出现各自为阵的情况。如昭通市各类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里,仅有《昭通市重特大自然灾害抢险救灾应急预案》和《昭通市破坏性地震应急预案》中提到“金融部门要及时做好信贷工作”,在地震应急条件保障中模糊规定了金融部门要做好救灾应急资金的筹集、储备计划等,且概念模糊,操作性不强。协调机制不健全将影响金融部门在抗灾救灾过程中职责的履行和作用的充分发挥,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灾区受损金融机构的恢复,阻碍金融服务的及时跟进,如鲁甸“”地震后,就曾出现政府实施灾区道路交通管制后,由于金融部门没有及时协调到特别通行证,震中地区办理金融业务的重要空白凭证不能及时运到的情况发生。

(二)基层行未结合地区实际建立有效的风险预警和处置指标体系,给应急处置工作带来被动

虽然基层金融机构均建立有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但对于突发事件的预测预警缺乏一套科学完整的预警量化指标体系,对突发事件的预测预警工作大多靠个人的主观判断,容易产生预警不力和预警过度的问题,不利于灾区金融机构对突发事件的防范和解决,也不利于上级行作出正确的判断和决策。通过近年对昭通辖区人民银行10个县支行应急体系建设情况的现场检查进行分析,普遍反映上下级单位应急预案同质化现象突出,即“上下一般粗,内容一个样”,忽视了不同层级规模、职能和地区差异,使一些应急预案制定的针对性和作用大打折扣。如辖内部分支行为了免责,在建立应急预案体系过程中,未结合地区实际,进行必要取舍和整合,而是一味照搬上级行应急预案,导致与上级行应急预案结构及内容一样,没有突出本区域应急重点,应急预案科的学性和实际操作性不强。失去了制定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意义。

(三)基层金融机构应急预案未得到充分演练和检验

当前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是基层金融机构疏于应急培训,对应急演练重视不够、认识不高,存在为完成工作任务而演练的思想,导致应急演练的评估报告演变成记流水账,影响评估工作的客观性,没有真正起到发现问题、完善预案、科学规划、提高应对突发自然灾害处置能力的目的。同时,各类突发灾害的应急处置涉及到许多相关单位,但基层金融机构在应急演练中不同程度存在部门本位主义强、各自为战的情况。扎实的应急演练涉及到各方人力、物力和财力的高效调配,组织难度较大,因此,少数单位即便进行了演练,也只是针对操作较为简单的预案开展演练,只是本单位、本系统力量的简单摆布,未与地方有关部门联合、联动开展。如辖区部分支行开展的消防、防洪、防盗抢等应急演练,缺乏消防、公安等专业部门的指导,实战性将明显降低,达不到通过演练提高实战水平的目的。

(四)应急体系建设横向衔接不够

地震、气象等自然灾害的影响大多涉及相邻省区,而在近年对辖区县支行的检查中发现,各单位普遍反映,基层行应急预案内容的纵向一致性要好于横向的衔接性,主要原因在于纵向的要求易于理解和贯彻,而横向的应急联动却因行政区划的限制产生请示难、协调难等问题,影响应急响应的一致性。如2012年彝良“”造成云南彝良、贵州威宁县等受灾,在震后救灾关键期,就曾出现两省交界区惠农支付点因跨省网络不能使用的现实情况,以及相邻两省村镇因信用村镇建设不同步,信用信息不共享,灾后民房重建信贷被毗邻省市金融机构拒绝受理的情况,金融服务的互补优势没有发挥到最大,影响整体应急处置效率。

(五)区域性金融机构大多还未建立应急备份系统

在自然灾害频发的昭通地区,部分银行业金融机构的重要业务系统数据备份未实现数据集中、异地备份,特别是区域性独立法人结构的农村信用社系统、村镇银行、邮政储蓄银行在重要业务系统数据异地备份、远程恢复方面显得尤为欠缺,加之基层行对业务系统安全稳定运行起重要支撑作用的路由器、交换机、服务器等重要网络设备缺乏备机,发电机组及预防自然灾害的其他应急物资也都较为缺乏。一旦发生重特大自然灾害,将对金融机构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

三、对策和建议

(一)强化应急预案体系建议的相关保障

建议上级金融机构,加大与政府部门的沟通协调、把金融系统应急体系建设作为省区应急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提高预案效力和影响范围,建立或完善相关的信息共享和协调联动机制。建议上级行出台专门针对不同级次自然灾害的信贷扶持政策,对灾后重建的信贷准入标准、优惠利率、担保要求以及贷款审核程序等方面有别于普通贷款,提升灾区金融保障能力。在灾害发生后,当地金融机构能及时按不同灾害级次规定展开应急处置工作,减少向上级请示汇报的时间,提高工作效率。建议在自然灾害频发地区建立金融区域性应急防灾减灾中心,通过明确职能,建立功能各有侧重的战略性应急物资储备库,改变各分支机构目前各自为阵的应急物资储备模式。在应急专业队伍建设方面,建议上级行建立应急管理远程培训课程规划,邀请专业师资进行系统培训,建立应急管理专家库,为分支机构在应对重大突发事件方面提供必要的智力支持和指导。

(二)加强应急预案体系建设工作的纵横结合

基层行做好应急管理工作既离不开上级行的正确指导,也离不开地方政府的支持配合。建议鼓励基层行在应急预案体系建设工作中,除核心业务、内容外,应积极主动寻求纳入地方政府应急预案体系建设规划,一方面解决基层行遇到上述突发应急事件时,因势单力薄而难以应对的困局,另一方面确保地方政府对基层金融机构应急预案在协调沟通、资金支持、物资保障、培训宣传等方面予以统筹考虑,以解决基层行在处置突发自然灾害过程中信息不对称,要求不一致,措施不统一,各自为阵的情况。

(三)建立科学的应急管理考核评价和监督机制

一是将银行业金融机构的应急管理工作纳入人民银行区域金融风险防控的管理范围。从应急制度机制建设、预案建设及演练、突发事件处置等方面细化考核评价项目及标准,严格进行考核评价并通报结果;二是在人民银行内部应建立从上至下应急处理的科学评价和监督机制,对突发事件的应急反应速度、处置措施和效果进行量化评价,将应急体系建设作为单位履职能力建的重要组成部分进行考核。三是至上而下加强对重大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案例的经验总结,为基层行提供经验模式借鉴。

(四)探索建立第三方建设与运营灾备中心模式

各基层金融机构应建立数据备份中心,按照上级行、社的规定做好重要数据实时备份;要做好现有条件下的灾难备份,及时将关键数据用本地磁介质备份,异地保存,要积极研究,选择符合自身业务发展需要的灾难备份系统,有条件的机构要加快建设灾难备份中心,做好事故灾难备份中心的维护与管理,确保重要数据信息安全。

现金业务应急演练总结第2篇1引言

随着计算机和网络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技术越来越多地被应用于银行各项业务,银行可以为客户提供“3A”(Anytime,Anywhere,Anyway)服务,信息技术在给业务办理带来巨大方便、高效的同时,也带来了极大的信息安全隐患。从一般概念上来讲,网络信息安全主要指网络信息的完整性、保密性、可用性、真实性和不可抵赖性。但是银行作为一个特殊的机构关乎国家经济命脉和人民生活,银行信息安全自然非常重要,它是指银行信息系统的软硬件资源及其数据受到严格保护,不受恶意的或偶然的原因而遭到更改、破坏、泄露,系统可持续稳定可靠地运行,信息服务不间断。银行信息安全是银行业务开展的基础,是银行经营稳健运行的保障。

2我国银行信息安全的现状

自1998年3月6日,中国银行业务系统第一次成功办理电子商务交易,从此开始了中国内地网上银行业务发展的序幕。近年来,我国银行业的信息系统经历了地震、泥石流等各种各样的考验,充分说明了我国大陆银行业信息系统建设取得了一定成绩,同时监管层也颁布了《金融机构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工作暂行规定》、《关于进一步加强银行业金融机构信息安全保障工作的指导意见》等政策法规。目前,各大银行已经意识到网络信息安全的重要性,成立了信息安全专门管理机构,并在信息安全管理机构内养一些专业人才,并增加了信息安全的投入。

虽然中国银行业在信息安全建设方面取得了佳绩,但是银行信息安全危险依然存在,银行信息安全保障依然不能忽视。据了解,国内网络犯罪案件呈现逐年上升的态势,其中银行信息安全方面的犯罪率达到了60%以上。据互联网新闻报道,2009年上海农商银行信息系统出现故障,区域内大量营业网点无法正常办理业务;2010年2月3日中国民生银行网络信息系统出现长达4小时的系统故障,全国范围内无法办理业务;2014年2月支付宝员工在信息系统的后台下载了大量客户信息有偿出售给其他电商公司。上述事件严重影响了人民的利益,对金融企业的形象和声誉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充分暴露出银行业机构在网络信息安全领域有较大隐患,不容小觑。

3银行信息安全存在的问题

银行信息安全系统的建设是一个庞大复杂的工程,大部分工作牵扯到银行业务管理水平和信息安全技术,目前无论从系统管理的角度还是从安全技术水平的角度,银行信息安全方面都存在着较多问题,下面从这两个方面展开论述。

从业务管理的角度看银行信息安全存在的问题

⑴对信息安全的认识不到位,信息安全的意识观念薄弱

银行业的信息安全问题,首先是意识和观念的问题。不管是管理层还是底层员工,能认识到网络信息安全的重要性,熟悉信息安全的基本内容和具体工作要求是非常重要的。人们往往认为信息安全的核心安全性取决于核心技术,其实这种思想是错误的,信息安全首先取决于基本规范的实施和安全手段的应用。

⑵重视信息安全产品的投入而忽视管理投入,应急预案不完备

网络信息安全投入不完全是安全产品和工具的投入,还应包括操作流程、应急处理机制策略等方面的投入,还必须配套与安全产品有相适应的过程管理机制。建立合理的流程管理机制需要投入,这些投入与安全体系的完整性有着紧密的联系,否则报警无人处理、入侵无人响应,效果并不理想。应急预案的覆盖范围必须足够广,制定规范性、系统性应急预案并进行实践检验,部分应急预案的制定与银行实际工作情况没有关联,侧重于应急预案的形式,而不注重应急演练实践检验,极少有银行机构做到模拟真实场景进行应急演练和评估风险。

⑶银行缺少信息安全管理的复合型人才

金融管理离不开管理方面的人才,金融企业信息安全管理需要复合型人才,这种复合型人才必须熟悉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又要懂银行业务流程和信息安全风险防范知识。目前,这种复合型人才还比较少。各大银行的信息安全专业技术人员大部分都是毕业于计算机或相关专业,他们对计算机专业知识相对比较了解,但是对银行业务的工作流程和信息系统潜在威胁的把握还不够。

从专业技术角度看银行信息安全存在的问题

⑴银行使用的软件安全性比较弱

由于计算机应用软件是银行内部信息的载体,所以软件本身的质量相当重要。目前银行业务系统的软件体系,包括项目管理系统和软件开发生命周期都只注重软件功能、开发速度和市场,很少考虑安全的需要。现在发现管理和技术上存在的安全威胁,主要出现在应用软件安全设计上。

⑵系统漏洞和信息泄密

所谓漏洞一般是指系统设计开发人员在软件开发的时候,故意设置的。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保证银行从业人员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失去系统访问权限时可以顺利进入系统,正是因这些软件漏洞的存在,给银行业务系统带来了信息安全威胁,这样就会造成信息的泄露。其次,银行的内部职工最熟悉金融企业的计算机应用系统,他们知道那些操作能使计算机系统出现故障、损坏或泄密。某些时候金融企业裁员也可能导致计算机泄密,当裁员时某些系统账号没有及时删除,也可能导致重要敏感信息的泄露。

⑶计算机黑客的恶意入侵

网络黑客是一些具备较强计算机专业技术知识的爱好者,他们可以在他人无法察觉的情况下,利用计算机设备侵入一些重要行业的计算机系统,并从中获的有价值信息或破坏信息系统。大多数的网络黑客主要利用计算机软件系统的漏洞来入侵信息系统,入侵方法高明且多种多样,并且入侵手段更新速度也很快,从而使现有的计算机系统安全产品很难及时做出相应的预防,进而导致计算机网络经常遭到网络黑客的侵入。

⑷计算机病毒和木马

计算机病毒是目前信息安全主要威胁因素之一,而且现在的计算机病毒千奇百怪,多种多样。计算机病毒是一些计算机爱好者刻意编写的程序代码,具有类似于生物病毒的破坏性、传染性、隐蔽性等特点。为了保证银行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安全运行,应重视防范病毒。另外还有就是木马程序,木马程序是一种由攻击者悄悄安装在受害人计算机上的窃听及控制程序,通常包括控制端和被控制端两个部分,被控制端程序通过网络或其他介质植入受害人计算机,控制端程序则安装在不法分子的计算机设备上,利用控制端远程的和被控制端传送数据,以窃取受害人计算机上的资源,盗取个人信息和各种重要敏感数据,给单位和个人造成相当大的损失。

⑸灾备措施不完善和基础设施故障

银行的灾难备份和恢复能力必须进一步加强,中国银行业的灾备系统类型比较单一,覆盖面还较小,尤其缺乏系统的灾难恢复方案。正因为这些情况的存在,导致了各种各样的自然灾害发生后,无法立刻启动应急预案并快速切换到备份系统,所以才会出现长达数小时的信息服务中断。计算机基础设施可以说是任何计算机系统安全运行的保障,当基础设施出现故障后,势必会造成信息服务的中断,同时这种情况的发生是不可预知的。基础设施的出现故障的原因比较复杂而且多样化,具体包括服务器电源故障、网线老化、通信中断等。

4银行信息安全风险的应对策略与建议

从以上关于我国银行信息安全问题的分析可以知,构建一套可行的银行信息系统安全保障体系和方法,加强防范信息安全风险势在必行。因此,应做好以下方面的工作。

⑴认真做好相关专业人员的安全意识教育,而且常抓不懈

银行内部比须加强信息安全监管和惩戒力度,明确法律责任,将信息安全的责任落实到每个相关人员,出现问题谁负责追究谁,将违规操作的可能性降到最低。对于银行而言,任何的数据和客户信息都非常重要,必须有严格的保密规定,但是常常在实际工作中出现这样那样的小问题,因此要强化内部员工的安全意识教育和信息安全基础知识培训,此项工作必须常抓不懈,然后将相关内容整理成册,定期的学习考核。必要时,有机会接触重要信息的员工在进入岗位之前必须做出书面承诺,保密承诺要包括重要信息的范围以及泄密需要承担的相应责任,使每一个能接触重要信息的人员明确信息泄露的危害。同时通过培训,提高所有参与管理的人员信息安全和风险防范意识,关键是要重点培养信息安全的业务骨干。

⑵建立与灾备体系相适应的应急管理机制,两者缺一不可

日常生活中突发事件是不可预知的,尤其是各种各样的自然灾害,其破坏力比较大。如果银行能事先把预防措施做到位,做到防患于未然,就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经济损失,保证人民财产不受损失,保障国家经济安全运行。首先是要建立完善的应急预案机制,有针对性的强化应急演练,对各种自然灾害事件进行全面有效的风险评估,分类制定科学的应急方案,开展接近于实际情况的模拟应急训练,及时评估应急演练的效果,做到突发事件发生时无死角,有的放矢,同时通过应急演练检验应急预案的实用性、合理性、可行性。接下就是建立与应急机制相适应的灾难备份恢复系统,提高业务可持续性。大型的银行要积极建设“两地三中心”,中小型银行可以考虑选择灾难备份外包服务,使银行具备抵御火灾、地震、暴雨等自然灾害的能力。全面促进业务系统的连续性,着实增强银行防范风险能力。

⑶加大银行信息安全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力度,拓宽培养渠道

任何科技工作都必须以人才为重心。为了彻底清除银行信息化建设中的障碍,切实保障金融企业信息安全,各大银行要大力培养信息安全复合型人才。首先根据各单位信息安全的人员结构和知识结构,在强化信息安全专业知识教育的同时,还要兼顾计算机专业知识和金融业务知识的培训,而且此项工作必须长期坚持,做好人才储备。在人才培养的同时还要与实践相结合,在学习各类信息安全知识的前提条件下,组织参与培训专业人员针对信息安全制度进行实践检验。

⑷敏感重要数据务必加密,同时安装杀毒软件

首先,加密是确保信息安全的关键技术之一。越来越多的数据要求银行的业务系统在选择加密方式时要尽可能的有多种数据防护需求,在已有的加密方式下,多模加密技术是较好的选择。多模加密技术是将非对称加密算法(如RSA)和对称加密算法(如DES和AES)相结合,在确保数据安全的同时,其多模的特性可以根据需求选择对称或非对称加密方式。另外防范计算机病毒最有效的措施就在银行的各类计算机系统中安装正版的防病毒软件,力争做到病毒防范无死角无遗漏,并且确保杀毒软件能实时更新病毒库。对于新购置的软件和类似于U盘的存储介质,在使用前银行员工须使用杀毒软件进行全面的病毒扫描,确认安全之后方可使用。

⑸进一步推进银行信息化技术法规和标准化体系建设

结合银行信息化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各种方式协作,分层次和有序的加快银行信息化技术规范和标准的建设进度。组织完善数据中心建设、数据存储、网络互连、安全加密、数据交换、安全认证、客户服务方面标准的制定。对网上银行、移动银行、电子商务等创新产品和服务,制定与之相适应的标准和规范。同时,建立科学的监督策略,通过制度建设,强化技术标准和规范的执行强度。

现金业务应急演练总结第3篇(一)应急预案体系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预案中对事件的等级定性标准不够明确,对发生的故障的性质很难定性,势必会影响对事件的合理处置。地市一级的预案比较单一,没能很好地与业务实际相结合,只是局限于国库会计核算系统,对国库统计分析系统、财税库横向联网系统以及集中支付系统考虑不足。同时,预案基本上是围绕本部门进行,缺少与其它部门和行业联动的预案内容。

(二)应急演练工作的操作性有待于进一步加强

从目前国库所举行过的应急演练情况看,多数只是配合上级演练,只是在本部门本行业对业务机进行切换演练。这种演练操作只能满足一些日常的应急要求。难以满足当系统崩溃、网络异常、自然灾害等情况发生时,需要跨部门跨行业协调联动的应急需求。

(三)手工应急操作方式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目前,基层国库人员配备只能满足日常工作需要,当遇到突发事件需要大范围手工处理账务时,在不相容岗位不能兼岗等内控制度的约束下,人力资源将面临捉襟见肘的局面。即使人员数量能够满足,但他们的手工业务核算能力已不能满足应急需求。大多数国库业务人员已经习惯了现有计算机处理账务的方式,对手工记账、复核账务、编制报表等工作相对生蔬,对计算机自动处理的账务“只知其然,却不知其所以然”。同时,手工处理需要的一些凭证、报表等纸质载体也大多数已经上缴和销毁,未作应急储备。

(四)应急设备和设施的保障有待于进一步加强

大多数国库将备份介质存放于不具备防磁、防热条件或清洁不高的环境之中,致使人为和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