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处理厂改扩建及配套设施工程(一期)工程地质勘察报告(直接详勘)_第1页
污水处理厂改扩建及配套设施工程(一期)工程地质勘察报告(直接详勘)_第2页
污水处理厂改扩建及配套设施工程(一期)工程地质勘察报告(直接详勘)_第3页
污水处理厂改扩建及配套设施工程(一期)工程地质勘察报告(直接详勘)_第4页
污水处理厂改扩建及配套设施工程(一期)工程地质勘察报告(直接详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前言1.1工程概况水务有限公司拟在新建污水处理厂改扩建及配套设施工程(一期),一期对大耍坝污水处理厂进行改造及整体加盖并扩建,扩建规模为土建处理能力100000m3/d和设备安装处理能力50000m3/d(远期预留50000m3/d的设备安装),采取双层加盖全地下式;一期工程加盖总面积23898平方米(约36亩),二期工程用地面积50721平方米(约76亩);建设内容如下:一期工程:(1)现状厂区为地上敞开式污水处理厂,为了保证一二期厂区在竖向及景观打造效果上保持统一,营造良好的绿化环境,拟对一期现状厂区进行加盖处理,同步解决一期的臭气问题,缩短污水厂的安全防护距离;(2)对现状加氯加药间进行改造,并在厂区南侧新建加氯加药间,保证生活区和生产区严格分开;(3)对一期出水进行提标改造,拆除现状BAF池,新建反硝化深床滤池及提升泵房,改造调节池、改良氧化沟和二沉池配水井;(4)根据加盖工程的柱网布置,配合景观效果,迁建污泥料仓,新建一二期总计量的出水巴氏计量槽。二期工程:(1)位于一期工程北侧,采用全地下箱体结构,分为上下两层,负二层为污水厂各处理单元,为钢筋混凝土多格池体,箱体总高度为13.50~16.0m。负一层为设备层以辅助生产建筑为主,钢筋砼框架结构。箱体顶部覆土,进行景观打造,污水处理厂交通通道出入口、消防通道、通风口等造型结合景观设计,与景观融为一体。(2)箱体内部主要有粗格栅及提升泵房,细格栅及曝气沉沙池、精细格栅、五段巴顿甫、二沉池、中间提升泵房、高密池、反硝化深床滤池、紫外消毒间、中水池、中水泵房、储泥池、脱水机房、鼓风机房、加氯加药间、配电室、除臭生物滤池、消防水泵间、应急事故池等。本工程按室内设计标高、环境标高整平后,将在红线四周形成高1.0m~15.30m的岩土质环境边坡;将在拟建建(构)筑物四周形成最高18.70m的挖方岩质基坑边坡和最高8.00m的土质基坑边坡,边坡安全等级一级,工程重要性等级属一级,工程安全等级为一级,场地(复杂程度)等级属二级和地基(复杂等级)属二级,岩土工程勘察等级属甲级。本次勘察阶段为详细勘察。拟建建筑物设计特征参数见下表:拟建建筑物性质一览表表1拟建建筑物名称设计地面(池底)标高(m)结构类型设计层数工程等级拟用基础形式一期加氯加药间±0.00=196.60钢筋砼框架1F二级桩基础一期反硝化深床滤池滤池±0.00=193.30钢筋砼框架二级筏板基础一期巴氏计量槽±0.00=193.30框架二级筏板基础二沉池配水井198.45框架二级筏板基础一期卫生间及污泥料仓检修间±0.00=205.50钢筋砼框架2F二级与加盖结构为一体一期加盖工程±0.00=204.50钢筋砼框架二级桩基础二期箱体194.30、198.00、198.45、198.95、195.90钢筋砼框架地下2F一级筏板基础二期污泥料仓及公共卫生间±0.00=213.00钢筋砼框架1F二级与箱体结构为一体二期出屋面楼梯间±0.00=213.10、213.60钢筋砼框架1F二级与箱体结构为一体二期车行道204.70~213.00钢筋砼框架1F二级筏板基础注、二期箱体内部主要有粗格栅及提升泵房,细格栅及曝气沉沙池、精细格栅、五段巴顿甫、二沉池、中间提升泵房、高密池、反硝化深床滤池、紫外消毒间、中水池、中水泵房、储泥池、脱水机房、鼓风机房、加氯加药间、配电室、除臭生物滤池、消防水泵间、应急事故池等。1.2勘察目的、任务及要求为了查明拟建场地的工程地质条件,按单体建筑物或建筑群提出详细的工程地质资料和设计、施工所需的岩土参数,对建筑地基做出工程地质评价,对基础设计、地基处理、基坑支护不良地质作用的防治等具体方案作出建议。重庆市涪陵区涞滩河水务有限公司特委托我公司对拟建场地进行直接详细岩土工程勘察工作。要求按《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BJ50/T-043-2016)和《市政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BJ50-174-2014)的有关规定执行。根据《规范》的规定结合场地实际情况确定本次勘察具体任务如下:(1)取得附有坐标和地形的建筑总平面布置图,各拟建物及场区的地面整平高程,建筑物的性质、规模、荷载、结构特点,可能的基础类型、尺寸和埋置深度,及对地基基础有特殊要求的有关文件;(2)查明不良地质作用的成因、类型、分布范围、发展趋势和危害程度,进行稳定性评价,并提出评价与整治工程所需的岩土参数和整治方案建议;(3)查明场地范围内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岩石和土分类及其空间分布、工程特性等,分析和评价地基的稳定性、均匀性和承载力;(4)对需要进行沉降计算的建筑物,提供地基变形计算岩士参数;(5)杳明埋藏的河道、沟浜、莫穴、防空洞、孤石等对拟建工程不利的埋藏物;(6)查明地下水埋藏条件,提供地下水位及其变化幅度;(7)判定地表水、地下水和土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8)查明边坡的结构特征、水文地质条件、边坡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岩土体物理力学性状;提供边坡、基坑稳定性验算和支护设计所需的岩土参数:评价边坡、基坑施工和使用中对周边环境的影响;(9)(10)提出边坡治理方案及满足设计所需的岩土设计参数;(11)确定抗震场地类别,并进行建筑抗震地段的划分。当场地位于抗震危险地段时,应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的规定,提出专门研究的建议;(12)判定地基土及地下水在建筑施工和使用中可能产生的变化,对工程和环境的影响,提出防治措施及建议;(13)提供桩基设计所需的岩土技术参数,并提出计算单桩承载力的各项参数,提出桩的类型和施工措施建议;(14)评价场地的稳定性与建筑适宜性。(15)评价场地特殊岩土,并提出处置建议。1.2.2勘察依据和执行的技术标准本次勘察依据:——勘察合同;——工程地质勘察任务委托书;——勘察纲要;——业主提供的带1:500地形图的建筑总平面图。本次勘察工作按以下技术规范执行:——《市政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BJ50-174-2014)主规范;——《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BJ50/T-043-2016)主规范;——《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BJ50-047-2016)主规范;——《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版);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18);——《建筑与市政地基基础通用规范》(GB55003-2021);——《建筑与市政工程抗震通用规范》(GB55002-2021);——《工程勘察通用规范》(GB55017-2021);——《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2016年版);——《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2012);——《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工程岩体试验方法标准》GB/T50266-2013;——《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50123-2019;——《工程测量通用规范》(GB55018-2021);——《建筑工程地质勘探与取样技术规程》(JGJ/T87-2012);——《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勘察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20年版;——《重庆市岩土工程勘察文件编制技术规定》(2017年版)。1.3岩土工程勘察等级分级工程重要性等级属一级,场地(复杂程度)等级属二级和地基(复杂等级)属二级,边坡安全等级一级,工程安全等级为一级,地质环境复杂程度为中等复杂,根据《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第4.1.8条规定边坡工程勘察等级为二级;根据《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BJ50/T-043-2016)第4.1.7条岩土工程勘察等级属甲级。1.4勘察范围及勘察阶段的判定1.4.1勘察范围的判定根据渝建〔2013〕345号文--关于印发《重庆市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勘察范围暂行规定》的通知的有关要求,勘察范围的判定详见下表1.4.1。重庆市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勘察范围判定表表1.4.1判定款项判定条件对应判定条件的场地、边坡判定结果环境边坡及其影响区域1对于无外倾结构面控制的岩质边坡,勘察范围线到坡顶线外侧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1倍边坡高度。//2对于有外倾结构面控制的岩土边坡,勘察范围线应根据组成边坡的岩土性质及可能破坏模式确定,且勘察范围不应小于外倾结构面影响范围。//3对于可能出现土体内部滑动破坏的土质边坡,勘察范围线到坡顶线外侧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1.5倍边坡高度。勘察范围线到坡顶线外侧的水平距离大于1.5倍边坡高度。满足勘察范围4对可能沿岩土界面滑动的土质边坡,勘察范围线应大于可能沿岩土界面滑动的土质边坡后缘边界,且还应大于可能沿岩土界面滑动的土质边坡前缘边界(即剪出口位置)。//基坑边坡及其影响区域1岩质基坑边坡勘察范围线到基坑边线外侧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其基坑深度的1倍。岩质基坑边坡勘察范围线到基坑边线外侧的水平距离大于其基坑深度的1倍。满足勘察范围2土质基坑边坡勘察范围线到基坑边线外侧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其基坑深度的2倍。勘察范围线到基坑边线外侧的水平距离大于其基坑深度的2倍。满足勘察范围3当需要采用锚杆(索)支护时,勘察范围线到基坑边线外侧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其基坑深度的2倍。//1.4.2场地地质环境复杂程度根据《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BJ50/T-043-2016)第4.1.6条规定,勘察区地质环境复杂程度分类为中等复杂场地,具体如下。地质环境复杂程度分类表表1.4.2序号判定因素地质环境复杂程度复杂场地中等复杂场地简单场地1地形、地貌地貌单元单一,红线东侧存在一陡坡,地形坡角达60°。其余地段地形坡角2~15°。2岩层倾角(°)53岩体完整性岩体较完整,裂隙不发育。4岩土特征种类较多,填土较不均匀,厚度大,性质变化较大,特殊性岩土主要为素填土。5土层厚度(m)<86水文地质条件简单7不良地质现象不发育8破坏地质环境的人类活动边坡高度he(m)土质边坡<8岩质边坡<15地下空间覆岩厚度与跨度之比r/采空区占用地面积比例k%/9对相邻建筑影响程度中等10综合确定地质环境复杂程度中等复杂1.4.3勘察阶段的判定选址勘察判定表表1.4.3-1判定款项判定条件对应判定条件的场地及工程项目判定结果建设场地1//不需进行选址勘察2地震时可能发生滑坡、危岩崩塌、泥石流等抗震危险地段建设场地。无不需进行选址勘察建设项目1投资20亿元以上的大型市政基础设施工程。/不需进行选址勘察2大型工矿企业厂区整体迁建。/不需进行选址勘察3城市轨道交通线路、长度大于1000m的越岭隧道和跨越长江、嘉陵江、乌江等江底隧道和大型桥梁等需进行多方案比选的大型市政基础设施工程。/不需进行选址勘察初步勘察判定表表1.4.3-2判定款项判定条件对应判定条件的场地及工程指标判定结果场地及项目1在复杂场地上建设工程安全等级为一级的建设项目。中等复杂场地,工程安全等级为一级。不需进行初步勘察其他建设场地1滑坡、危岩、崩塌、泥石流、岩溶塌陷等不良地质作用较为发育,且其影响面积占建设场地30%及以上的建设场地。不良地质作用不发育不需进行初步勘察2场地地形坡角大于30°的自然土坡或地形坡角大于60°的自然岩坡,且其影响面积占建设场地50%及以上的建设场地。地形坡角大于60°的自然岩坡,其影响面积占建设场地小于10%。不需进行初步勘察3三峡库区175m蓄水位(吴淞高程)岸线外侧水平距离100米范围内的建设场地。/不需进行初步勘察4存在矿产采空区或地下洞室,且采空区或地下洞顶距离拟建工程最底面小于2倍洞跨的建设场地。/不需进行初步勘察其他建设项目1总建筑规模大于50万m2且高层建筑规模占总建筑规模的比例超过70%的大型住宅小区。/不需进行初步勘察2建筑高度大于200m的超高层建筑。/不需进行初步勘察3总建筑面积超过10000m2的城市轨道交通地下车站或长度大于500米的隧道。/不需进行初步勘察4主跨跨径150m及以上的斜拉桥、悬索桥等缆索承重桥梁以及拱桥,立体交叉线路为3层及3层以上(不计地面道路及地道)的大型互通立交桥梁。/不需进行初步勘察根据初步勘察判定表结论,本工程不需进行初步勘察。受业主的委托,重庆蜀通岩土工程有限公司于2022年9月8日开始对本工程进行详细勘察工作。1.5勘察工作布置原则及任务完成情况1.5.1勘察工作布置根据工程重要性等级及地基复杂等级,按照《市政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BJ50-174-2014)、《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BJ50/T-043-2016)、《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版)及《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有关规范规定布置工作量。钻孔布置按建筑角点、边线及周边布孔,钻孔间距10~30m,布置钻孔164个;由于原一期工程,现状厂区为地上敞开式污水处理厂,建(构)筑物已修建,地下管网密度较大并已实施,且污水处理厂正处于运营期,绝大部分地段无钻探施工条件,考虑拟建建筑主要为加盖工程,因此只能利用2010年1月份重庆川东南地质工程勘察院提交的《涪陵区李渡大耍坝污水处理工程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直接详勘)》(审查单位为重庆市涪陵区建筑勘察设计质量审查中心,编号:渝涪勘审2010-01142。)钻孔80个(钻孔编号为ZK),共布置钻孔244个。本次详细勘察实施钻孔164个(钻孔编号为ZY);一般孔孔深钻入预计基底以下中风化基岩内8.0m,控制孔孔深钻入预计基底以下中等风化基岩内10.0m;控制孔59个,一般孔105个,控制孔占36%。1.5.2勘察工作完成情况我公司接受任务后,即组织了工程技术人员进行现场踏勘工作,根据场地工程地质条件,“工程地质勘察委托书”及现行相关“规范”规定编制了详细的岩土工程勘察方案,并经我公司总工办审查后实施。于2022年9月8日进场,采用8台北京-150型钻机配套施工,于2022年9月24日历时17天完成钻孔160个,其中ZY100、ZY129、ZY144和ZY145钻孔由于受地形限制位于陡坡、陡坎边缘导致无法施工。具体完成实际工作量详见表1.5.2。主要完成工作量一览表表1.5.2工作项目名称单位数量说明工程地质测绘km20.17工程测量钻孔定测个1641:200剖面Km/条11.3/51钻探利用钻孔m/孔442.90/80利用一期详勘资料实施钻孔m/孔3629.08/160本次详勘钻孔水位观测孔160动力触探m/孔15.90/4测试分析岩样件/组177/59作物理、抗压、抗剪、变形土样件/组6/6利用一期详勘资料岩样件/组87/29利用一期详勘资料水样件/组1利用一期详勘资料1.6勘察质量评述1.6.1工程测量本次勘察工作用图由建设单位提供1:500现状地形图,工程测量内容为钻孔定位及实测工程地质剖面。利用甲方提供的2个控制点,运用重庆市连续运行卫星定位网络服务系统进行RTK测量求取得大地坐标,然后进行校正参数设置,在放线之前检测已知点,经检校无误后,才作为放线依据放线。在1:500总平面布置图上图解求得各钻孔坐标,在各相应点输入RTK手薄中,运用点放样程序将各钻孔放于实地。钻孔施工完后,利用网络RTK测得各钻孔高程。剖面测量采用RTK断面测量实测各条剖面。按《工程测量通用规范》(GB55018-2021)放测,定位允许误差在规范范围内,施工完后进行测量收孔,误差均在规范范围内。本次测量采用的控制点由甲方提供,详见下表1.6.1。表1.6.1控制点成果表点号X坐标(m)Y坐标(m)Z坐标(m)备注A013289498.741428474.564211.91RTK图根点A023289426.756428446.707211.54RTK图根点本次测量采用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1985国家高程基准,等高距为0.5米。1.6.2工程地质测绘本次勘察采用1:500现状地形图为底图,对勘察范围内地质点、地貌点等采用半仪器法(罗盘、钢卷尺)进行定点观测,对不良地质点、节理裂隙点等重要地质点采用经纬仪观测,并作好详细记录1.6.3工程勘探勘探工作严格按勘探规程、勘察纲要要求执行,土层孔径采用φ110mm,基岩孔径采用φ91mm。土层采用干钻,见基岩后清水钻进。素填土土层采取率为70%~80%,粉质粘土土层采取率大于90%,强风化基岩采取率为70%~85%,中等风化基岩采取率为80%~95%。现场地质技术人员跟班编录,根据不同的地质情况及时指导施工,并进行现场采样工作。地质编录资料真实、可信,所获资料在野外均进行了自检和互检,符合质量管理规定。1.6.4水文地质试验选择代表性地段钻孔进行简易提水工作,全部钻孔终孔后抽干钻探施工循环水,在24小时后再观测其地下水恢复水位,资料整理严格按规范要求进行,试验成果能够满足设计及施工需要。1.6.5试样采集、现场及室内测试试样采集均在现场技术人员指导下进行,样品采集数量及试验项目均严格按现行有关规范及“岩土工程勘察纲要”执行,在槽沟低洼处采取水样1组进行简分析;采土样6组,采用薄壁敞口自由活塞取土器采取Ⅰ级原状土样,岩样采用回转取芯钻进工艺施工采取中风化岩样59组177件,现场及时采用塑料袋包裹并用透明胶密封包装保存。总取样孔数59个,占总孔数的36%,取样间距及样品数量符合规范要求。岩样于2022年9月15日委托重庆蜀通岩土检测有限公司承做,采用《工程岩体试验方法标准规范》(GB/T50266-2013);2022年9月18日获得全部测试成果。1.6.6现场原位测试(1)动力触探:选取ZY150、ZY151、ZY153和ZY157钻孔采用重型动力触探对素填土进行原位测试,记录每贯入10cm的锤击数。所有操作在地质人员现场指导下,由钻探人员操作完成。所有人员持证上岗,操作严格按照规范执行,试验数据真实可信。1.6.7外业见证工作按照渝建发(2008)209号文件的精神,本工程由广西华蓝岩土工程有限公司外业见证,外业见证员龙小林,外业见证证书编号YKJZ-2320030-0004,采取旁站式监督,符合规定;工作量布置、工程勘探、取样深度、数量均满足规范规定要求,施工质量合格。综上所述,本次勘察工作严格按《市政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BJ50-174-2014)、《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BJ50/T-043-2016)、《岩土工程勘察任务委托书》及《岩土工程勘察纲要》要求执行,使用的作图软件为理正工程地质勘察CAD8.5PB21,Word2007、Excel2007、AutoCAD2008。已查明了场地的工程地质条件,质量符合要求,现编制本报告供设计、施工使用。2工程地质条件2.1地形地貌拟建场地位于涪陵区马鞍街道石马社区,地理坐标位于X=3289151.11~3289504.15m,Y=428363.92~428763.18m之间。场地内有水泥道路直通现场,交通条件较方便。场地地形地貌宏观上属构造剥蚀浅丘地貌,地形总体上受背斜构造影响,整体西高东低,高差起伏大,勘察区原始地形丘陵呈串珠状分布,因地处城区,人类活动频繁,原始地形遭到破坏,地面经人工改造为城市干道及城区,经人类工程活动后形成场地中间较平整,地形坡角一般在3~5°之间,起伏小,红线四周形成填土陡坡,坡度20~40°,坡高8.0~30.0m,场地被第四系土层覆盖。拟建建筑物范围地面最高处高程为227.47m(ZY82),最低处高程为188.50,相对高差为38.97m左右。2.2气象水文2.2.1气象区境属中亚热带湿润气候,其总的特点是:四季分明,热量充足,降水丰沛,季风影响突出;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升高,气温递降,降水递增,立体气候明显。四季特点:春早,常有"倒春寒"和局部的风雹灾害;夏长,炎热,旱涝交错,伏旱频繁;秋短,凉爽而多绵雨;冬迟,无严寒,雨雪少,常有冬干。(1)气温月平均气温,最高月(7、8月)平均气温28.6摄氏度,1959年7、8月平均气温达31.5摄氏度。最低月(1月)7.1摄氏度,1977年1月平均气温仅4.7摄氏度。气温平均月较差21.5摄氏度,月际间最大值为26.8摄氏度。区境最高气温,历年各月平均22.1摄氏度。极端最高气温42.2摄氏度,分别出现在1953年8月19日、1972年8月26日。气温一般在一天的14时左右最高,日出前和夜间最低,日变化曲线呈一峰一谷型。5月下旬至9月下旬,日最高气温大于等于30摄氏度的日数为81.4天,大于等于35摄氏度日数为35.1天,大于等于40摄氏度日数为1.7天,均比重庆多。(2)日照涪陵区是全国日照低值中心之一。全年云雾多,日照少,1959年至1985年间年平均日照时数为1248.1小时,只占可照时数的28%。最多年日照时数为159.2小时(1956年),占可照时数的35%;最少年914.7小时(1982年),占21%。最多与最少年较差634.5小时。年平均日照时数比同纬度的湖北省少500至1000小时,比拉萨少1700多小时。(3)降水降水量的时间分布据涪陵测候所民国26至35年的观测记录,涪陵城年平均降水量为919.7毫米。据涪陵气象台的观测记录,涪陵城1952年到1985年平均年降水量1072.2毫米。其中最多年份为1363.4毫米(1973年),最少年仅800.5毫米(1955年),年较差560余毫米。年降水变率小于成都,即年际降水悬殊不大。85%以上年份降水量超过900毫米。全年降水量有3个高峰:5月下旬57.8毫米,6月下旬70.6毫米,9月中旬53.0毫米。四季降雨量分配,夏秋两季最多,占全年的66%;冬春次之,占34%。2.2.2水文项目涉及河流为涞滩河,从李渡新区中部横贯新区南北。从场地外东侧自北向南流过。距拟建场地最近距离约为5.0m,据收集资料及现场调查,20年一遇洪水位为183.10m,涞滩河50年一遇洪水位为189.28m,拟建场地内高程最低为194.30m,对其影响小。勘察期间对勘察区涞滩河水面水位进行测量,水位标高181.50m~182.00m,在所有钻孔完成24小时后统一观测水位,场地钻孔地下水位标高182.10m~182.45m。场地内除已建污水处理厂内池子存在污水外其他地表水体主要为西北侧小鱼塘,地表水主要靠大气降雨补给,雨季时雨水多沿顺坡向向南东侧低洼地带排泄。后排入涞滩河;由于拟建场地原始地貌为丘陵缓坡地貌,呈串珠状分布,场地内部局部地势低洼处岩土界面呈槽沟分布,局部粉质黏土较厚,地下水主要以上层滞水形式存在,由雨水补给,场地西高东低,区内地形利于地表水排泄,水文条件较简单。2.3地质构造场地位于石溪堡子场向斜北东翼,岩层呈单斜构造产出。岩层产状为212°∠5°,层面较平直,光滑无胶结,砂泥岩层面接触处局部微张,粘土充填,岩层层面结合程度极差,岩层层面结构面为软弱结构面;岩石为较完整岩石,中厚层状构造,场区无断层通过,基岩由侏罗系中统的沙溪庙组地层组成。根据地面调查,岩体中见二组裂隙:裂隙①产状:120~145°∠75°~83°(优势裂隙140°∠78°),间距1.0~3.00m,可见延伸1~5m,裂面较平直,微张,局部粘土充填。结合很差,属软弱结构面。裂隙②产状:32°~40°∠65°~75°(优势裂隙35°∠75°),间距1.00~5.00m,可见延伸1~10m,裂面较平直,微张,局部粘土充填。结合很差,属软弱结构面。场区未见次级褶皱及断层,地质构造简单。2.4地层岩性经钻孔揭露和地面调查,场区地层为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填土层(Q4ml)及残坡积粉质粘土(Q4el+dl)和冲洪积粉质粘土(Q4al+pl),基岩为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J2s)的紫红色泥岩及青灰色、灰白色砂岩。场地地层自上而下依次为:(1)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填土层(Q4ml)素填土:褐灰色、杂色,主要由粉质粘土及砂岩、泥岩碎块石等组成,结构多呈稍密状,少呈中密状,干~稍湿,块径一般为10~500mm,最大可达1200mm,含量约为30~40%,均匀性差,局部富集,钻进中局部孔壁易掉块,塌孔,卡钻、干~稍湿,由周边路网建设及厂区建设机械场平无序抛填形成,填龄大于5年。钻探揭露厚0.60m(ZY160)~14.50m(ZY155),该层分布于办公区及已建污水处理厂区及银滩路。(2)第四系全新统粉质粘土(Q4el+dl)黄褐色、棕红色,土质均匀性较均匀,呈可塑状。水田、鱼塘呈软塑状,钻进中易塌孔,摇振反应无,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切面稍有光泽。钻探揭露厚0.50~6.80m(ZY114),主要分布在二期原始地形低凹地带、水田及缓坡地带。(3)第四系全新统冲洪积粉质粘土(Q4al+pl)主要由黏粒和粉粒组成,表层0.50~1.50m呈流塑~软塑状,为淤泥质土,灰、灰黑色。下部呈红褐~黄褐色,一般呈可塑状。无摇振反应,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主要分布于来滩河河谷地段,钻探未揭露。(4)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J2s)场地基岩为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砂岩、泥岩。①砂岩(J2s-Ss):灰色、灰白色,细粒~中粒结构,中厚~厚层状构造,成份主要为长石、石英、少量云母碎片及粘土矿物,钙质胶结。强风化风化裂隙较发育,岩芯呈碎块~短柱状,岩质较软,强度较低,锤击声哑。中风化砂岩岩石较完整,岩芯呈柱状,岩质硬,强度较高,锤击声脆。钻探揭露厚1.48m(ZY153)~40.40m(ZY83)。该层分布于整个建筑场地,与泥岩呈互层产出,为场地主要岩层。②泥岩(J2s-Ms):褐紫红色,由粘土矿物组成,局部含灰绿色砂质团斑、钙质结核及砂质条带,局部砂质含量高,变相为泥质砂岩,泥质结构,中厚层状构造。泥岩强度低,易软化,抗风化能力差。强风化风化裂隙很发育,岩芯呈碎块状,岩质软,钻进较快;中等风化泥岩较完整,岩芯呈柱状,强度较高,钻进较缓慢。钻探揭露厚度1.00m(ZY132)~19.80m(ZY102)。分布于整个建筑场地,与砂岩呈互层产出,为场地次要岩层。2.5岩体基岩面起伏特征、强风化基岩带特征本场地基岩界面稍向东北侧倾斜,基岩埋深0.00m~14.50m(ZY155),标高在183.59m~226.77m,相对高差为43.18m。基岩界面起伏一般,起伏坡角为5°~15°。场地内陡坡段约为30°。根据据《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BJ50/T-043-2016)表3.1.2规定将场地基岩划分为强风化带、中等风化带。强风化带:岩芯破碎呈碎块状、短柱状,风化裂隙发育,岩质软,手易折断岩芯,强风化带厚0.25m(ZY20)~4.50m(ZY10),厚薄不均,均匀性一般,风化裂隙发育,完整性较差,岩质软,强度低。中等风化带:岩芯呈柱状、中长柱状,岩芯较完整,岩质较硬。中等风化带埋深在0.50m(ZY162)~16.90m(ZY155),顶界标高180.49m~225.42m,相对高差约44.93m。2.6水文地质条件2.6.1地下水勘察区属于剥蚀浅丘地貌区,目前场地为涞滩河右岸地带,地表均为粉质黏土夹碎块石,地下水主要类型有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水和基岩裂隙水。其特点为就近补给,短途径流,就近排泄。(1)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水本勘察区内第四系土层以粉质黏土为主,为隔水层,不利于地下水的聚集,主要受大气降水和涞滩河河水补给,岩土界面标高在183.59m~226.77m,均高于20年一遇洪水位为183.10m,故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水较贫乏。(2)基岩裂隙水据调查及区域水文地质资料,基岩为砂岩、泥岩,下伏基岩以砂岩为主,为弱透水层,岩层产状平缓,岩体完整性较好,裂隙不发育,基岩裂隙水储量亦较少。勘察区地下水主要为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水,详细勘察期间涞滩河水位标高水位标高181.50m~182.00m,场地钻孔地下水位标高场地钻孔地下水位标高182.10m~182.45m。一期工程勘察期间地下水水位在高程181.70左右,地下水除受大气降雨影响外主要还受拟建场地东侧涞滩河水位影响,当涞滩河水位上涨时,河水补给地下水,当涞滩河水位下降时,地下水补给河流水。地下水主要分布于河边砂岩岩体内,为了解场地砂岩、泥岩层的渗透性,计算其渗透系数本次勘察选择2个钻孔(回填块石土及素填土分别取两个)做抽水试验,利用一期工程勘察选取1个孔在回填块石土层采用钻孔抽水试验。室内试验成果见试验成果图表,渗透系数统计成果,见表2.6.1。通过现场钻孔水位简易观测表明,粉质黏土段由于厚度较薄(1.9m~2.8m),位于涞滩河边,受河水影响大,分布于斜坡地带粉质粘土及基岩中的地下水贫乏,将钻孔水位抽干后,水位上升缓慢,故未对粉质黏土层进行抽水试验,本次详细勘察所选2个沿江砂岩钻孔(与一期工程详勘1个砂岩钻孔合并统计),砂岩层单孔流量平均值261.80m3/d,渗透系数平均值18.96m/d,表明场区块石回填块石土为强透水层。本次详细勘察嘉陵江水位较初步勘察时水位高,故本次详细勘察所选2个沿江素填土钻孔素填土层单孔流量平均值42.58m3/d,渗透系数平均值1.12m/d,表明场区砂岩为弱透水层。岩体的透水性特征:区内岩层主要为砂岩等硬质岩类,局部裂隙发育,具有一定的透水性;次要岩层泥岩,一般岩体完整,裂隙不发育,属隔水岩体。砂岩中风化裂隙不发育,其透水性一般,泥岩透水性较差。根据当地类似工程经验判断其渗透性等级,砂岩透水率为5~10Lu,属弱透水性;泥岩透水率一般为1~5Lu,属微~弱透水性。综上判断:场地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程度为简单。2.6.2水和土的腐蚀性评价场地一期已建厂区及周边土层为素填土,二期土层为粉质粘土,据调查访问和本次勘探查明,场地周边无污染源,建筑场地地表水为小鱼塘及潜在水田土中的上层滞水,受大气降水补给,以蒸发、地表径流、下渗等方式排泄。由于场地地下水较缺乏,本次勘察利用《涪陵区李渡大耍坝污水处理工程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直接详勘)》地下水1组和抽取地下水1组简分析试验成果及场地周边经验可知,试验成果详见下表:地下水对混凝土腐蚀性评价表表2.6.1腐蚀类别水样1评价标准腐蚀评价结晶类SO42-(mg/L)74.0<250微分解类PH值7.70>6.5微侵蚀CO2(mg/L)0.0<15微HCO3-(mmol/L)269.59>1.0微结晶分解类Mg2++NH4+(mg/L)10.02<1000微Cl-+SO42-+NO3-(mg/L)116.75<3000微地下水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及钢结构腐蚀性评价表表2.6.2腐蚀类别水样1评价标准腐蚀评价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Cl-+SO42-×0.25(mg/L)61.25<100微钢结构PH值7.703~11弱Cl-+SO42-(mg/L)116.75<500根据水质分析成果,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附录G判定场地环境类型为Ⅱ类,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规定结合环境地质条件判定,场地地表水在A类条件下对混凝土结构有微腐蚀(微pH值腐蚀,微侵蚀性CO2腐蚀);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钢筋有微腐蚀(微Cl-腐蚀)。根据区域资料,地基土混凝土结构有微腐蚀;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钢筋有微腐蚀;对钢结构的腐蚀性为微腐蚀性;对基础有微腐蚀性。2.7不良地质作用经地表工程地质测绘、测量及钻探揭露表明:本建筑场地在钻探深度范围内未发现有断层、滑坡、泥石流、崩塌及危岩等不良地质作用;未见埋藏的河道、沟浜、墓穴等对工程不利的埋藏物。园区路网建设及拟建场地场平造成一期场地中间地形较为平缓,红线四周形成高3.0~15.0m挖方岩土质高边坡,坡度35°~40°,局部无放坡条件,达到90°,均采用挡墙支挡或放坡绿化处理,现状斜坡及挡墙未见开裂变形,整体稳定。二期工程东侧红线处存在一8.0~18.0m高的陡崖带,由砂岩组成,倾向80~110°,倾角50~75°,岩体较完整,未见开裂变形,现状整体稳定,随拟建工程场平将灭失或高度降低。3岩土物理力学性质3.1岩土物理力学参数来源为了获取场地岩土物理力学参数的定量评价指标,采集中等风化岩芯样59组,进行室内岩土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测试,按《工程岩体试验方法标准规范》(GB/T50266-2013)执行。3.2岩土参数的数理统计方法根据室内岩土测试成果,按《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BJ50/T-043-2016)第10.2.4~10.2.8条的如下公式进行数理统计:平均值:标准差:变异系数:标准值:式中:fi——岩土的物理力学指标数据;n——数据的个数;rs——修正系数。按以上公式对泥岩、砂岩室内试验结果统计见附表2-1、附表2-2。3.3岩土物理力学参数的分析与选用根据确定的数理统计方法分别对室内岩土测试成果进行数理统计后结合地区建筑经验综合确定场地岩土物理力学参数。3.3.1岩石物理力学指标确定本次勘察采取中等风化岩芯样59组(177件)进行室内物理、天然、饱和单轴抗压、抗剪及变形测试。根据室内岩石试验成果数据,按《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BJ50/T-043-2016)第10.2.4~10.2.8条公式按数理统计方法(置信概率取95%)进行统计,强风化基岩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根据地区经验取值。①根据《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BJ50/T-043-2016)10.4.2条规定,地基极限承载力标准值由岩体抗压强度标准值乘以地基条件系数确定,砂岩取岩石饱和单轴抗压强度标准值、泥岩取岩石天然单轴抗压强度标准值,砂岩、泥岩地基条件系数取1.20(较完整);②浅基础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k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BJ50-047-2016)第4.2.6条规定由下式确定:fak=γf·fuk式中:fak——地基承载力特征值(kPa);fuk——地基极限承载力标准值(kPa);γf——地基极限承载力分项系数,γf取0.33。③嵌岩灌注桩基础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按《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的5.3.9条公式计算。其中frc一期工程对中风化泥岩取5.67MPa,中风化砂岩取32.53MPa;二期工程对中风化泥岩取5.42MPa,中风化砂岩取24.39MPa。④根据《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BJ50/T-043-2016)第10.3条有关规定,中风化岩体极限抗拉强度标准值由岩石极限抗拉强度乘以(砂岩、泥岩较完整取0.40)的折减系数得来,再乘以时间效应系数0.95得来;中风化岩体弹性(变形)模量标准值由岩石弹性(变形)模量平均值乘以(砂岩、泥岩较完整取0.70)的折减系数得来,再乘以时间效应系数0.95得来;岩体泊松比平均值视为岩石泊松比标准值。⑤根据《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有关规定,中风化岩体内摩擦角标准值由岩石内摩擦角平均值乘以岩石完整性折减系数(砂岩、泥岩较完整取0.85)后,再乘以时间效应系数0.95得来,岩体粘聚力标准值由岩石粘聚力平均值乘以(砂岩、泥岩较完整取0.30)的折减系数后,再乘以时间效应系数0.95得来。⑥其他参数取值推荐根据《建筑边坡支护技术规范》(GB50330-2013)表4.3.1结合当地经验,建议岩层层间结构面天然抗剪强度标准值:C=40.0kPa、φ=17.0°,饱和抗剪强度标准值:C=25.0kPa、φ=12.0°(软弱结构面,结合程度极差);Ⅰ组裂隙结构面抗剪强度根据经验:C=25kPa,φ=15°(软弱结构面,结合很差);Ⅱ组裂隙结构面抗剪强度根据经验:C=25kPa,φ=15°(软弱结构面,结合很差)。通过上述规规则,一期工程主要参数见下表3.3.1;二期工程主要参数见下表3.3.2。一期工程岩体物理力学设计参数取值表3.3.1岩土名称天然重度(kN/m3)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kPa)抗压强度天然单轴抗压强度标准值(Mpa)饱和单轴抗压强度标准值(Mpa)泥岩强风化24.50*300*//中风化24.8022455.673.43砂岩强风化24.0*500*//中风化24.501288240.8432.53注:其他参数参考二期工程。二期工程岩体物理力学设计参数取值表3.3.2岩土名称天然重度(kN/m3)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kPa)抗压强度天然抗剪强度标准值抗拉强度标准值(MPa)变形模量(MPa)弹性模量(MPa)泊松比岩体水平抗力系数K(MNm3)水平抗力系数的比例系数MN/m4岩石与锚固体极限粘结强度标准值(kpa)基底摩擦系数天然单轴抗压强度标准值(Mpa)饱和单轴抗压强度标准值(Mpa)φ(°)C(KPa)泥岩强风化24.50*300*/////////20*150*0.35*中风化24.8021465.423.3929*37603580*/350*0.45*砂岩强风化24.0*500*/////////60*200*0.40*中风化24.50965831.5224.3933*15100.42370839520.28400*/1000*0.60*1、注:“*”代表经验值。泥岩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在确保施工期及使用期不被水浸泡时,采用天然抗压强度标准值进行折减。2、基坑开挖临时坡度值建议:土质边坡:H≤5.0m,素填土:1:1.25;5m<H≤8.0m,后期填土:1:1.50;H>8.0m,后期填土:1:1.75;岩质坡高<8.0m,强风化基岩:1:0.75,中等风化基岩:1:0.35;岩质坡高>8.0m,强风化基岩:1:1.0,中等风化基岩:1:0.5;稳定性受外倾结构面控制的岩质边坡,临时坡率不应陡于外倾结构面的倾角。3.3.2土体物理力学指标确定(1)素填土:对ZY150、ZY151、ZY153和ZY157钻孔中素填土作重型动力触探(N63.5)试验,根据测试成果按照《工程地质手册》第四版表3-2-4对锤击数进行修正,删掉异常值并进行数理统计,重型(N63.5)锤击数厚度加权平均值=8.52击,锤击数变异系数范围值0.292~0.313,锤击数变异系数加权平均值为0.303,说明素填土呈稍密~中密状,分布不均匀,自重固结未完全。统计成果见表5。现状填土为新近填土未发生完全固结,不提供承载力,其余参数根据地区经验,建议本场地素填土的力学指标:天然重度19.00kN/m3(经验值),天然状态综合内摩擦角28°,天然状态下内聚力3kPa;饱和重度20.00kN/m3(经验值),饱和状态综合内摩擦角25°,饱和状态下内聚力0kPa,负摩阻力系数取0.25(经验值,当填土分层压实检验合格,达到设计确定的压实系数,或通过注浆、强夯等地基处理、并检验合格后,可不计算填土负摩擦阻力)。基底摩擦系数:夯实填土取0.25。填土抗力系数的比例系数取8MN/m4。土钉与填土层极限粘结强度标准值取qsk=30kPa。根据经验结合涪陵区同类型场地地层类比后综合确定:岩土界面天然工况下抗剪强度标准值:c=25.0Kpa,φ=12.0°;岩土界面饱和工况下抗剪强度标准值:c=17.0Kpa,φ=10.0°(按粉质粘土层折减系数0.80考虑)。(3)粉质粘土①本次勘察利用一期详勘6组土样试验数据资料(详见附件《土工试验报告》),分别对土样数据进行数理统计,统计结果详见表4-2。表4-2土样试验指标数理统计表指标名称统计个数n平均值标准差变异系数修正系数标准值物理性质指标天然含水量W%623.503.630.15天然重度KN/m3619.700.510.03饱和重度KN/m3620.100.510.03土粒比重Gs62.740.010.00天然孔隙比e60.7150.0970.14饱和度Sr%689.402.800.03液限ωL%631.103.570.11塑限ωp%618.501.350.0710mm液性指数IL60.380.100.2610mm塑性指数Ip612.702.220.18液塑比Ir1.68含水比aw0.755土的压缩性压缩模量EsMpa65.070.770.15压缩系数αvMpa-160.350.080.23抗剪强度标准值天然粘聚力CkPa632.03.740.12天然内摩擦角φ°615.101.240.08饱和粘聚力CkPa621.25饱和内摩擦角φ°612.50样品编号:ZK32-1、ZK34-1、ZK48-1、ZK51-1、ZK52-1、ZK80-1②根据粉质粘土孔隙比e及液性指数Il查《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BJ50-043-2016)表10.4.3-3,其地基极限承载力平均值应为475kPa,粉质粘土地基极限承载力特征值根据《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BJ50-043-2016)第10.4.3条3和《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BJ50-047-2016)第4.2.6条进行计算,地基极限承载力分项系数取0.50,根据计算值结合当地工程地质经验建议拟建工程区粉质粘土承载力特征值取fa=140kPa。③设计挡墙参数值:粉质粘土土体水平抗力系数的比例系数取20MN/m4,挡墙基底摩擦系数取μ=0.25,粉质粘土的放坡坡率:1:1.50。④根据《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表5.3.5-1和表5.3.5-2规定,结合工程经验综合确定,可塑粉质粘土桩的极限侧阻力标准值qsik=70(kPa),可塑粉质粘土桩的极限端阻力标准值qpk=900(kPa)。3.4岩体基本质量等级基岩状态分为强风化及中等风化。根据钻探揭露岩芯完整情况,结合地区经验判断,本场地强风化层岩体较破碎,属中厚层状结构,中等风化泥岩和砂岩岩体完整性均为较完整。建筑场地内岩石试验结果根据《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BJ50/T-043-2016)表3.1.1划分岩石坚硬程度分类及根据表3.1.7岩体基本质量等级分类确定岩体基本质量等级见如下表3.4。表3.4岩体基本质量等级表岩性天然抗压强度(Mpa)饱和抗压强度(Mpa)岩石坚硬程度等级岩体基本质量等级岩体完整程度强风化泥岩极软岩Ⅴ类岩体较破碎中风化泥岩5.423.39极软岩Ⅴ类岩体较完整强风化砂岩极软岩Ⅴ类岩体较破碎中风化砂岩31.5224.39较软岩Ⅳ类岩体较完整4工程地质问题分析与评价4.1场地的稳定性及适宜性评价通过本次勘察工作,进一步查明了场地的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地层结构、岩土的物理力学性质、水文地质条件等,场地基岩除发育二组构造裂隙及强风化基岩风化裂隙较发育外无断层、滑坡、泥石流、崩塌及危岩等不良地质作用,未见埋藏的河道、沟浜、墓穴等对工程不利的埋藏物;建筑场地现状整体稳定,场地内基坑边坡及环境边坡经有效治理稳定后适宜修建拟建工程。4.2地震设防烈度及地震效应评价根据《中国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A1》及《中国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区划图B1》划分,勘察区工程抗震设防分类一期工程为标准设防类,二期工程为重点设防类。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05g,设计分组为第一组。该场地覆盖层为素填土和粉质粘土层,依据《建筑与市政工程抗震通用规范》(GB55002-2021)中有关规定,钻孔内中风化带内基岩较完整,无破碎带发育。拟建场地中的第四系素填土剪切波速取140m/s(经验值),属软弱土;粉质粘土平均剪切波速取170m/s(经验值),属于中软土;强风化岩石剪切波速取500<Vse≤800m/s,属软质岩石;中风化岩石剪切波速取Vse>800m/s,为稳定岩石。目前尚未回填的填土剪切波速Vs暂取135m/s,等回填土达到设计要求后,建议对其进行剪切波测试,以校核地震效应评价。拟建建筑物由全地下箱体结构组成,当以全地下箱体结构与基坑边坡不脱开当作一个整体评价时,为Ⅱ类场地,地震分组为第一组,特征周期值为0.35s,地段类别为有利地段,抗震设防类别为重点设防;本次地震效应分2个单元进行评价,按设计标高整平后,根据《建筑与市政工程抗震通用规范》(GB55002-2021)3.1.3条及4.2.2条建筑物整平后划分建筑场地类别及特征周期值见下表4.2-1:表4.2-1建筑场地类别及特征周期值建筑物名称覆盖层厚度(m)等效剪切波速m/s场地类别地震分组特征周期值地段类别抗震设防类别一期拟建加盖工程10.0(素填土)νse=140Ⅱ第一组0.35s一般地段标准设防二期箱体工程4.20(粉质黏土)νse=170Ⅱ第一组0.35s有利地段重点设防注:①按基坑边坡与主体结构不脱开进行评价,如后期填土为压实填土,则应实测νse以校核场地类别及特征周期值。如根据设计意图,建筑物与同一箱体划分为同一地震效应评价单元,本次地震效应分20个单元进行评价,按设计标高整平后各抗震类别划分为表4.2.2:建筑场地覆盖层厚度及抗震类别评价表表4.2.2建筑物名称覆盖层厚度(m)等效剪切波速m/s场地类别地震分组特征周期值地段类别抗震设防类别一期加氯加药间0.00~10.0(素填土、粉质黏土)νse=146Ⅱ第一组0.35s一般地段标准设防一期反硝化深床滤池0.00~4.70(素填土)νse=140Ⅱ第一组0.35s一般地段标准设防一期卫生间及污泥料仓检修间0.00νse>500Ⅰ1第一组0.25s有利地段标准设防一期巴氏计量槽8.00(素填土、粉质黏土)νse=146Ⅱ第一组0.35s一般地段标准设防一期加盖工程0.00~9.60(素填土、粉质黏土)νse=146Ⅱ第一组0.35s一般地段标准设防二期反硝化深床滤池0.00νse>800Ⅰ0第一组0.20s有利地段重点设防二期高效沉淀池0.00~10.80(素填土、粉质黏土)νse=152Ⅱ第一组0.35s一般地段重点设防二期生物池0.00νse>800Ⅰ0第一组0.20s有利地段重点设防二期二沉池<3.0(粉质黏土)νse=136Ⅰ1第一组0.25s有利地段重点设防二期贮泥池0.00νse>800Ⅰ0第一组0.20s有利地段重点设防二期反冲洗水池0.00νse>800Ⅰ0第一组0.20s有利地段重点设防二期中水水池0.00νse>800Ⅰ0第一组0.20s有利地段重点设防二期预处理区0.00νse>800Ⅰ0第一组0.20s有利地段重点设防二期污泥料仓及公共卫生间0.00νse>500Ⅰ1第一组0.25s有利地段重点设防二期出屋面楼梯间0.00νse>500Ⅰ1第一组0.25s有利地段重点设防二期风井0.00νse>500Ⅰ1第一组0.25s有利地段重点设防二期吊装口0.00νse>500Ⅰ1第一组0.25s有利地段重点设防二期车行道0.00νse>500Ⅰ1第一组0.25s有利地段重点设防二期公交车站综合用房0.00νse>500Ⅰ1第一组0.25s有利地段重点设防二期加盖工程4.20(粉质黏土)νse=170Ⅱ第一组0.35s有利地段重点设防注:①按基坑边坡与地下车库结构不脱开进行评价,如后期填土为压实填土,则应实测νse以校核场地类别及特征周期值。4.3岩土地震稳定性评价据钻探揭示拟建场地土层为素填土和粉质粘土,不存在饱和粉土和砂土,场地地下水不发育,加之拟建场地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区,不存在砂土液化、震陷、泥石流和滑坡等问题。填土地基当未压实处理时,在地震作用下填土局部可能产生震陷,建议对填土进行压实处理。4.4边坡稳定性评价4.4.1现状边坡稳定性评价(1)场地西侧BP1段边坡(参考剖面4-4’~10-10’)①边坡岩体结构类型该段边坡长度约为150.0m,宽5.0~15.00m,坡高为7.0~15.0m,据钻探揭露上覆0.50~6.80m的粉质粘土,下伏砂泥岩组成,为银滩路挖方岩质边坡,边坡坡向295°~300°,坡角45°~53°,由修建银滩路机械开挖形成,场平时土质按1:1.50、岩质按1:0.75坡率放坡处理,剖面形态呈斜坡形状。②边坡稳定性分析该段边坡主要由砂泥岩组成。由于修建银滩路道路场平开挖形成,现根据岩体结构面来分析其稳定性及破坏模式,作赤平投影分析图如下:根据极射赤平投影图可知:岩层层面倾向、Ⅱ组裂隙倾向均与边坡大角度相交,对边坡稳定性影响小;Ⅰ组裂隙倾向与边坡倾向相反,对边坡稳定性影响小;边坡的稳定性受岩体强度控制,该段边坡为稳定型边坡,随工程建设该段边坡将会灭失。(3)场地东侧BP2段边坡(参考剖面1-1’~10-10’、27-27’)①边坡岩体结构类型该段边坡长度约为300.0m,宽5.50~20.0m,坡高为4.60~17.50m,据钻探揭露上覆0.40~2.40m的粉质粘土,下伏砂岩组成,为一自然陡坡,边坡坡向80°~105°,坡角45°~60°。②边坡稳定性分析由于该段边坡主要由砂岩组成,为一自然陡坡,现根据岩体结构面来分析其稳定性及破坏模式,作赤平投影分析图如下:根据极射赤平投影图可知:岩层倾向、Ⅰ组裂隙、Ⅱ组裂隙均与边坡大角度相交,对边坡稳定性影响小;局部Ⅰ组裂隙、Ⅱ组裂隙发育处易产生楔形体滑塌破坏,该段边坡为稳定型边坡。随工程建设该段边坡高度将会降低或灭失。4.4.2环境边坡稳定性评价本工程按室内设计标高、环境标高整平后,将在建筑红线北侧及二期车行道西侧形成高1.0~15.30m的挖方岩土质边坡,边坡安全等级为二级,上部土质边坡破坏模式主要为土层沿土体内部产生圆弧形滑移破坏。将在二期工程北东侧形成高1.00~8.00m的土质环境边坡,建议:①具备放坡条件的均按放坡绿化处理,对于土层按1:1.75坡率放坡,对岩质按1:1.00坡率放坡。无放坡条件的采用重力式挡墙或桩板挡墙支挡,采用基岩或压实填土作基础持力层;②边坡施工按逆作法、信息法施工,从上向下分段分台阶开挖,分段支护,开挖一段治理一段。表4.4.2环境边坡稳定性评价表边坡位置及参考剖面边坡结构边坡稳定性破坏方式支护措施建议H1-H2段边坡(参考26-26’、11-11’~15-15’)挖方岩土质边坡,边坡坡向180°,长约75.40m,基岩面埋深0.50~3.00m,倾角2°~15°,坡高11.10~15.30m,上覆粉质黏土层,下伏砂岩,边坡安全等级为二级。上覆土质边坡由于岩土界面较平缓、土体沿基岩面滑动的可能性小,边坡破坏模式主要为土层沿土体内部产生圆弧形滑移破坏,为不稳定型边坡。边坡根据岩层产状、裂隙产状和边坡产状做极射赤平投影图如下:根据极射赤平投影图可知:岩层倾向与边坡坡向小角度相交,边坡稳定性受岩层层面控制,由于岩层倾角较平缓,故岩层倾向对边坡稳定性影响小;Ⅱ组裂隙倾向与边坡坡向相反,对边坡稳定性影响小;Ⅰ组裂隙倾向与边坡坡坡向斜交,对边坡稳定性影响小;根据《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表5.3.1判定该段边坡为稳定型边坡。根据《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表3.2.1判定,该段边坡工程安全等级属二级,安全系数取1.30。边坡属Ⅲ类边坡,该段岩质边坡由砂岩组成,岩体较完整,破坏后果严重,边坡破裂角θ取62°;边坡等效内摩擦角φe砂岩取60°。上部土体内部产生圆弧形滑移破坏,下部岩体掉块破坏。由于边坡顶部有放坡条件,建议土层按1:1.25坡率临时放坡后,基岩按1:0.50的临时坡率放坡开挖后采用锚杆挡墙支挡,中等风化砂岩作为基础持力层。分段开挖,分段支护。H2-H3段边坡(参考26-26’、15-15’~20-20’)挖方岩土质边坡,边坡坡向180°,长约120.0m,基岩面埋深0.50~3.00m,倾角2°~10°,坡高2.0~5.0m,上覆粉质黏土层,下伏砂岩,边坡安全等级为二级。上覆土质边坡由于岩土界面较平缓、土体沿基岩面滑动的可能性小,边坡破坏模式主要为土层沿土体内部产生圆弧形滑移破坏,为不稳定型边坡。下部岩质边坡稳定性分析同H1-H2段边坡,为稳定性边坡。根据《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表3.2.1判定,该段边坡工程安全等级属二级,安全系数取1.30。边坡属Ⅲ类边坡,该段岩质边坡由砂岩组成,岩体较完整,破坏后果严重,边坡破裂角θ取62°;边坡等效内摩擦角φe砂岩取60°。上部土体内部产生圆弧形滑移破坏,下部岩体产生掉块破坏。建议土层按1:1.25坡率、基岩按1:0.50临时放坡后,采用重力式挡墙支挡,基础持力层为中风化砂岩。H1-H4段边坡(参考1-1’~11-11’)挖方岩质边坡,边坡长约123.20m,主要坡向108°,坡高0.50~6.80m,主要由砂岩组成。边坡安全等级为二级。边坡根据岩层产状、裂隙产状和边坡产状做极射赤平投影图如下:根据极射赤平投影图可知:岩层倾向、Ⅱ组裂隙倾向均与边坡大角度相交,对边坡稳定性影响小;Ⅰ组裂隙倾向与边坡小角度相交,为外倾结构面,边坡稳定性主要受Ⅰ组裂隙结构面控制。故边坡稳定性计算采用平面滑动法的稳定计算,经计算,稳定性系数Ks=1.27,根据《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表5.3.1判定该段边坡为基本稳定型边坡。根据《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表3.2.1判定,该段边坡工程安全等级属二级,安全系数取1.30。边坡属Ⅲ类边坡,该段岩质边坡由砂岩组成,岩体较完整,破坏后果严重,边坡破裂角θ取62°;边坡等效内摩擦角φe砂岩取60°。岩体沿外倾结构面滑移破坏。建议该边坡基岩按1:0.50的临时坡率放坡开挖后采用重力式挡墙或锚杆挡墙支挡,中等风化砂岩作为基础持力层。分段开挖,分段支护。H5-H6段边坡(参考剖面32-32’~37-37’)该段边坡长度约为130.0m,宽15.0~17.5.0m,坡高为9.0~18.00m,据钻探揭露上覆7.50~10.80m的素填土和粉质粘土,下伏砂岩组成,为挖填方土质边坡,边坡坡向112°,坡角45°~53°,由修建坡顶银滩路场平回填以及一期污水处理厂场平开挖形成,场平时土质按1:1.00、岩质按1:0.75坡率放坡处理,剖面形态呈斜坡形状。由于该段边坡上部主要由素填土组成,岩土界面倾角2~10°,岩土界面较平缓,土质边坡由填土、粉质粘土组成。整体稳定性好,土层沿岩土界面滑动的可能性小;土体主要沿土层内部产生圆弧形或折线形滑塌破坏,由于边坡场平时采用土质按1:1.00、岩质按1:0.75坡率放坡处理,下伏砂泥岩较完整,通过现场踏勘及实地调查:边坡坡顶、坡体及周边未发现变形开裂迹象,判定现状边坡处于稳定状态。上部土体内部产生圆弧形滑移破坏,下部岩体产生掉块破坏。建议采用重力式挡墙支挡,基础持力层为中风化砂岩。H7-H8段边坡(参考剖面35-35’~37-37’、39-39’、45-45’、46-46’)填方土质边坡,边坡坡向165°~170°,长约160.0m,基岩面埋深3.00~14.50m,倾角2°~15°,坡高4.0~12.0m,主要由素填土层组成。边坡安全等级为二级。由于该段边坡主要由素填土组成,岩土界面倾角2~15°,岩土界面局部较陡,由于边坡一期建设场平时采用重力式护脚墙+自然坡率1:1.50~1:1.75坡率分阶放坡处理,该段边坡的破坏模式为沿土体内部的圆弧滑动或沿土岩界面的滑动破坏,一期工程已做治理,边坡现状稳定。上部土体沿土体内部的圆弧滑动或沿土岩界面的滑动破坏建议加强截排水措施。H8-H9段边坡(参考剖面17-17’~22-22’)挖方岩质边坡,该段边坡长度为108.0m,宽约14.0m,高约17.60m,据钻探揭露主要由砂岩组成,上覆0.50~1.50m的粉质粘土,为顺向岩质边坡。边坡坡向219°,坡角45°~53°。边坡安全等级为二级。该段边坡主要由砂泥岩组成。由于修建一期污水处理厂场平开挖形成,现根据岩体结构面来分析其稳定性及破坏模式,作赤平投影分析图如下:根据极射赤平投影图1可知:Ⅱ组裂隙与边坡坡向反向相交,Ⅰ组裂隙倾向与边坡坡向大角度相交,裂隙对边坡稳定性影响小。岩层倾向与边坡小角度相交,为顺向边坡,由于岩层倾角较平缓,对边坡影响小,边坡已采用封闭防风化处理,边坡稳定性主要受岩层产状及岩体强度控制,现状采用锚杆挡墙进行支挡,通过现场踏勘及实地调查:边坡坡顶、坡体及周边未发现变形开裂迹象,判定现状边坡处于稳定状态。岩体掉块破坏采用锚杆挡墙或重力式挡墙支挡J5-J6段(参考2-2’、23-23’~24-24’)填方土质边坡,边坡坡向198°,长约19.00m,基岩面埋深0.00~3.00m,倾角2°~8°,坡高1.0~8.0m,主要由素填土层组成。边坡安全等级为二级。由于岩土界面较平缓、土体沿基岩面滑动的可能性小,边坡破坏模式主要为土层沿土体内部产生圆弧形滑移破坏,为不稳定型边坡。土体内部产生圆弧形滑移破坏。建议土层按1:1.25坡率临时放坡后,采用桩板挡墙支挡,基础持力层为中风化基岩。J6-J7段(参考2-2’~4-4’、24-24’)填方土质边坡,边坡坡向108°,长约41.60m,基岩面埋深1.00~3.00m,倾角10°~15°,坡高1.0~8.0m,主要由素填土层组成。边坡安全等级为二级。该段土体边坡由于局部基岩面坡度较陡,土层有整体沿岩土界面滑动的可能,为验算其土体沿岩土界面滑动的稳定性,现假设潜在滑面为岩土界面滑动,采用折线形条块法计算,选择代表性剖面2-2’、3-3’进行稳定性验算,按《建筑边坡支护技术规范》(GB50330-2013)第5.2.5条折线型滑动模式公式计算天然和饱和工况。C、φ值按岩土界面参数取值,具体计算详见附表3。经计算,饱和工况下稳定性系数Ks=1.06、0.72,故该段土体边坡在饱和工况下直立回填后为不稳定型边坡。土体易产生沿岩土界面折线形滑移破坏。建议土层按1:1.25坡率临时放坡后,采用桩板挡墙支挡,基础持力层为中等风化基岩。4.4.3基坑边坡稳定性评价本工程按室内设计标高、环境标高整平后,在拟建全地下箱体结构四周将形成高1.00~18.70m的岩质基坑边坡,全地下箱体结构基坑边坡示意图1如下,现分别对其稳定性评价如下:图1基坑边坡示意图基坑边坡稳定性评价表表4.4.3边坡位置及参考剖面边坡结构边坡稳定性破坏方式支护措施建议J1-J2段(参考4-4’、12-12’~14-14’剖面)挖方岩质边坡,边坡长约57.80m,主要坡向198°,坡高18.70m,主要由砂岩组成。边坡安全等级为一级。边坡根据岩层产状、裂隙产状和边坡产状做极射赤平投影图如下:根据极射赤平投影图可知:Ⅰ组裂隙倾向隙与边坡坡向大角度相交,对边坡稳定性影响小;Ⅱ组裂隙倾向与边坡坡向相反,对边坡稳定性影响小;岩层层面倾向与边坡坡向小角度相交,为外倾结构面,边坡稳定性主要受岩层层面控制,由于岩层层面较平缓,岩层层面对边坡稳定性影响小,边坡的稳定性受岩体强度控制,该段边坡为稳定型边坡。根据《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表3.2.1判定,该段边坡工程安全等级属一级,安全系数取1.35。边坡属Ⅳ类边坡,该段岩质边坡由砂岩组成,岩体较完整,破坏后果严重,边坡破裂角θ取62°;边坡等效内摩擦角φe砂岩取50°。岩体局部掉块破坏。建议该边坡基岩按1:0.50的临时坡率放坡开挖后结合主体建筑结构采用加强侧墙或锚杆挡墙支挡,中等风化砂岩作为基础持力层。分段开挖,分段支护。J2-J3段(参考2-2~4-4’)挖方岩质边坡,边坡长约25.0m,主要坡向108°,坡高6.7-10.4m,主要由砂岩组成。边坡安全等级为二级。边坡根据岩层产状、裂隙产状和边坡产状做极射赤平投影图如下:根据极射赤平投影图可知:岩层倾向、Ⅰ组裂隙、Ⅱ组裂隙均与边坡大角度相交,对边坡稳定性影响小;局部Ⅰ组裂隙、Ⅱ组裂隙发育处易产生楔形体滑塌破坏,该段边坡为稳定型边坡。根据《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表3.2.1判定,该段边坡工程安全等级属二级,安全系数取1.30。边坡属Ⅲ类边坡,该段岩质边坡由砂岩组成,岩体较完整,破坏后果严重,边坡破裂角θ取62°;边坡等效内摩擦角φe砂岩取60°。岩体局部产生楔形体滑塌破坏。建议该边坡基岩按1:0.50的临时坡率放坡开挖后结合主体建筑结构采用加强侧墙或锚杆挡墙支挡,中等风化砂岩作为基础持力层。分段开挖,分段支护。J3-J4段(参考2-2’、15-15’~17-17’剖面)挖方岩质边坡,边坡长约350.20m,主要坡向179°,坡高13.50m,主要由砂岩组成。边坡安全等级为二级。边坡根据岩层产状、裂隙产状和边坡产状做极射赤平投影图如下:根据极射赤平投影图可知:岩层倾向与边坡坡向大角度相交,故岩层倾向对边坡稳定性影响小;Ⅱ组裂隙倾向与边坡坡向相反,对边坡稳定性影响小;Ⅰ组裂隙倾向与边坡坡坡向小角度相交,为外倾结构面,边坡稳定性主要受Ⅰ组裂隙结构面控制。故边坡稳定性计算采用平面滑动法的稳定计算,经计算,稳定性系数Ks=0.62,根据《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表5.3.1判定该段边坡为不稳定型边坡。根据《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表3.2.1判定,该段边坡工程安全等级属二级,安全系数取1.30。边坡属Ⅲ类边坡,该段岩质边坡由砂岩组成,岩体较完整,破坏后果严重,边坡破裂角θ取62°;边坡等效内摩擦角φe砂岩取60°。岩体沿外倾结构面滑移破坏。建议该边坡基岩按1:0.50的临时坡率放坡开挖后结合主体建筑结构采用加强侧墙或锚杆挡墙支挡,中等风化砂岩作为基础持力层。分段开挖,分段支护。J4-J5段(参考2-2’、18-18’~22-22’剖面)挖方岩质边坡,边坡长约105.40m,主要坡向198°,坡高14.05m,主要由砂岩组成。边坡安全等级为二级。边坡根据岩层产状、裂隙产状和边坡产状做极射赤平投影图如下:根据极射赤平投影图可知:Ⅰ组裂隙倾向隙与边坡坡向大角度相交,对边坡稳定性影响小;Ⅱ组裂隙倾向与边坡坡向相反,对边坡稳定性影响小;岩层层面倾向与边坡坡向小角度相交,为外倾结构面,边坡稳定性主要受岩层层面控制,由于岩层层面较平缓,岩层层面对边坡稳定性影响小,边坡的稳定性受岩体强度控制,该段边坡为稳定型边坡。根据《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表3.2.1判定,该段边坡工程安全等级属二级,安全系数取1.30。边坡属Ⅲ类边坡,该段岩质边坡由砂岩组成,岩体较完整,破坏后果严重,边坡破裂角θ取62°;边坡等效内摩擦角φe砂岩取60°。岩体局部掉块破坏。建议该边坡基岩按1:0.50的临时坡率放坡开挖后结合主体建筑结构采用加强侧墙或锚杆挡墙支挡,中等风化砂岩作为基础持力层。分段开挖,分段支护。J7-J8段(参考5-5’~10-10’、24-24’剖面)挖方岩质边坡,边坡长约123.20m,主要坡向288°,坡高0.00~13.05m,主要由砂岩组成。边坡安全等级为二级。边坡根据岩层产状、裂隙产状和边坡产状做极射赤平投影图如下:根据极射赤平投影图可知:岩层层面倾向、Ⅱ组裂隙倾向均与边坡大角度相交,对边坡稳定性影响小;Ⅰ组裂隙倾向与边坡倾向相反,对边坡稳定性影响小;边坡的稳定性受岩体强度控制,该段边坡为稳定型边坡。根据《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表3.2.1判定,该段边坡工程安全等级属二级,安全系数取1.30。边坡属Ⅲ类边坡,该段岩质边坡由砂岩组成,岩体较完整,破坏后果严重,边坡破裂角θ取62°;边坡等效内摩擦角φe砂岩取60°。岩体局部掉块破坏。建议该边坡基岩按1:0.50的临时坡率放坡开挖后结合主体建筑结构采用加强侧墙支挡,中等风化砂岩作为基础持力层。分段开挖,分段支护。J8-J9段(参考10-10’、21-21’、24-24’)挖方岩土质边坡,边坡坡向18°,长约19.00m,基岩面埋深1.00~3.00m,倾角2°~8°,坡高1.0~6.0m,上覆粉质黏土层,下伏砂岩,边坡安全等级为二级。上部土质边坡由于岩土界面较平缓、土体沿基岩面滑动的可能性小,边坡破坏模式主要为土层沿土体内部产生圆弧形滑移破坏,为不稳定型边坡。下部岩质边坡根据岩层产状、裂隙产状和边坡产状做极射赤平投影图如下:根据极射赤平投影图可知:岩层层面倾向与边坡坡向相反,为反向坡,对边坡稳定性影响小;Ⅰ组裂隙倾向与边坡坡向大角度相交,对边坡稳定性影响小;Ⅱ组裂隙倾向与边坡坡坡向小角度相交,为外倾结构面,边坡稳定性主要受Ⅱ组裂隙结构面控制。故边坡稳定性计算采用平面滑动法的稳定计算,经计算,稳定性系数Ks=1.69,根据《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表5.3.1判定该段边坡为稳定型边坡。根据《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表3.2.1判定,该段边坡工程安全等级属二级,安全系数取1.30。边坡属Ⅲ类边坡,该段岩质边坡由砂岩组成,岩体较完整,破坏后果严重,边坡破裂角θ取62°;边坡等效内摩擦角φe砂岩取60°。土体内部产生圆弧形滑移破坏,下部岩体沿外倾结构面滑移破坏。。建议土层按1:1.25坡率、基岩按1:0.50临时放坡后结合主体建筑结构采用加强侧墙支挡,中等风化砂岩作为基础持力层。分段开挖,分段支护。J9-J10段(参考10-10’、12-12’~20-20’)挖方岩质边坡,边坡长约170.40m,主要坡向18°,坡高15.60~17.20m,主要由砂岩组成。边坡安全等级为一级。边坡根据岩层产状、裂隙产状和边坡产状做极射赤平投影图如下:根据极射赤平投影图可知:岩层层面倾向与边坡坡向相反,为反向坡,对边坡稳定性影响小;Ⅰ组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