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生态学》第九章中国的生态农业_第1页
《农业生态学》第九章中国的生态农业_第2页
《农业生态学》第九章中国的生态农业_第3页
《农业生态学》第九章中国的生态农业_第4页
《农业生态学》第九章中国的生态农业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农业生态学》第九章中国的生态农业第一节中国农业的发展阶段和面临的挑战

一、农业发展目标有三个阶段的演变第一阶段:满足温饱需求为核心。第二阶段:满足相对富裕纳入农业发展目标。第三阶段:满足高质量生活的生态环境、食品质量与未来繁荣列入农业发展目标。中国农业现处于第二阶段向第三阶段过渡二、中国农业发展面临的挑战1.满足巨额农产品数量增长,品质改善的挑战。满足人口衣食需求的挑战发展农村经济,实现农民增收的挑战

2.农业资源短缺与农业生态环境恶化的挑战。

土地退化严重,农业灾害频繁污染严重第二节中国生态农业的产生与发展一、中国生态农业的特点

1.以追求高产、优质、高效为目的2.传统农业的精华和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3.强调物质的适当投入4.劳力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相结合5.个别农场发展与区域发展相结合广义上的生态农业内涵与外延二、生态农业能够实现农业持续发展的三大目标1.增加粮食生产,妥善解决粮食问题。2.促进农村综合发展,消除农村贫困状况。3.合理利用,保护与改善自然资源,维持生态平衡。

三、中国生态农业的内涵中国生态农业:因地制宜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并与传统农业精华相结合,充分发挥区域资源优势,依据经济发展水平及‘整体、协调、循环、再生'的原则,运用系统工程方法,全面规划,合理组织农业生产,实现高产、优质、高效、可持续发展,达到生态与经济两个系统的良性循环和经济、生态、社会三大效益的统一。1.中国生态农业的内涵:(1)生态农业首先是农业发展观念转变;(2)生态农业是以系统观念为指导组织现代农业生产的一种方式。(3)作为一套经济而高效的农村实用技术,走资源节约型农业道路。2.中国生态农业的主要特征:(1)强调以提高第一性生产力作为活化整个农业生态系统的前提,为此不但不排斥,而且积极应用新技术(包括常规增产技术)和合理投入。(2)强调发挥农业生态系统的整体功能。(3)部分实现稀缺资源的替代和弥补,一方面充分挖掘系统内部资源潜力,另一方面高效利用商品性农业投入;(4)通过改善系统内部结构和投入产出,在不增加其它投入的情况下提高农业综合效益;(5)通过物质循环、能量多层次综合利用和系列化深加工实现经济增值,实现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提高农业效益,降低成本;(6)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提高林草覆盖率,减少水土流失和污染,提高农产品的安全性等。

几个错误的认识四、生态农业的理论基础1.整体、协调、循环、再生原理2.资源经济学的“稀缺资源可替代性原理”,用智力替代物质投入3.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统一的原理:(1)资源合理配置(2)劳力资源充分利用(3)经济结构优化第三节中国生态农业的模式

一、生态农业建设的核心是选择能协调农业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农业模式,并以此为基础合理组配各项生产,协调各项技术,促进农业向高效和持续方向发展。二、生态农业模式是在生态农业实践中形成的、结构相对稳定的农业生态系统。三、我国生态农业模式的主要类型(一)部门结合型。(二)布局配置型。(三)农林结合型。(四)立体利用型。(五)互利互济型。(六)同居共生型。(七)边际利用型。(八)食物链型。(九)多能互补型。四、影响生态农业模式的环境梯度1.气候土壤梯度2.流域地形梯度,3.人口密度梯度4.城乡经济梯度。

五、生态农业模式的环境适应性变化--以基塘模式为例。(一)基塘模式是珠江三角洲农民在六百多年前就开始使用的一种传统的低洼地利用模式。通过挖塘抬田形成基塘后,农民在基上种桑养蚕,把蚕沙投放到鱼塘养鱼,塘泥回田肥桑,使得“桑茂蚕壮鱼肥”。这就是传统的桑基鱼塘。(二)基塘模式适应劳力转向工业的环境变化,从劳动密集型转向低劳动密度生产类型。(三)适应价格环境的变化,从低值产品转向高值产品。(四)适应交通条件的改善和城市化发展的需要,从耐运耐贮产品转向鲜活产品。(五)适应农民投资能力加强的条件,逐步增加商业投入,同时增加商品输出。(六)适应市场对产品要求,基面与塘面比例的变化。(七)但基塘模式始终保持着充分利用热带亚热带季风区充沛的水资源、种养结合、减少水土流失、塘泥回田等基本特点。

六、稻田养殖模式及配套技术利用稻鱼共生的原理,开展养殖的模式。目前稻田渔业主要有稻田养鱼、养蟹、养贝等几种模式。稻田养殖根据所养殖的种类不同、所处的地域不同,构建的养殖工程也不同。一般分“平田式”、“鱼凼式”、“沟池式”、“垄稻沟鱼式”。稻鸭共作生态农业模式:将出壳10d左右的雏鸭全天候放入稻田,鸭子旺盛的杂食性,吃掉稻田内的杂草和害虫;利用鸭子不间断的活动刺激水稻生长,产生中耕浑水增氧的效果,促进养分物质循环,增强植株的抗性;鸭粪便作为肥料,水稻移栽后不追施无机肥和农药;鸭子可为水稻除草、控虫、松土、供肥和提供刺激源,稻田为鸭提供充足的水、适量的食物以及劳作、栖息的场所;在稻田有限的生态空间里生产出无公害、安全、优质的大米和鸭肉。双赢稻鸭共作技术的评价所以稻鸭共作是一项种养相结合、降本增效的生态农业技术。它与我国传统稻田养鸭的最大区别在于,改鸭子散养为围养,改白天放鸭为昼夜放鸭,将雏鸭放入稻田后,直到水稻抽穗为止,鸭子一直生活在稻田里,这样稻和鸭构成一个相互依赖、相互促进、共同生长的复合体系。

2.4生态农业模式案例分析七、北方“四位一体”生态模式及配套技术沼气、大棚蔬菜、猪舍、厕所太阳能、沼气为能源,以沼渣、沼液为肥源,实现种植业(蔬菜)、养殖业(猪、鸡)结合。温室内的喜温果菜正常生长、畜禽饲养、沼气发酵安全可靠。第四节中国生态农业的技术一、常用技术1.多维用地技术(1)集约种植。(2)立体种养。

2、物质能量多级利用及有机废弃物转化再生技术利用食物链原理,采用食物链加环的办法组建新的食物链,使物质能量通过食物链中的不同生物以多级多次转化利用,形成无废弃物的生产体系。3、物质良性循环技术包括:

(1)生物养地技术。(2)农牧结合,共同发展。(3)水土保持技术。(4)建立多能互补的农村能源结构。(5)科学合理使用化肥。果园养鸡4、有害生物综合防治技术包括:(1)生态措施。(2)生物防治。

(右图:赤眼蜂及其放养稻田)(3)耕作栽培措施。(4)合理使用化学农药。5.生物能及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技术

生物再生能源包括:植物有机质、太阳能、风能、水能、地热能等。(1)沼气池能源的开发利用技术。(右图)

(2)因地制宜开发薪碳林。

(3)太阳能、风能、水利能等再生资源的利用6.生产自净技术(1)沼气池发酵技术处理粪肥污染(2)农业生态系统对污水的净化作用。(3)污水灌溉。

二、农业技术的生态化改造1.肥料、农药、薄膜的生态化改造(1)控效肥料

(2)生物肥料

(3)新型农药

(4)降解膜2.基因工程与生物安全转基因作物潜在的问题

(1)基因流引起的超级杂草

(2)基因流转移到野生植物

(3)杀虫剂对非靶生物的影响

(4)害虫对转基因的抗性

(5)对生态系统的影响(生物多样性减少)3.精确农业技术体系:(1)信息技术:GIS、RS、GPS等

(2)生物技术:

(3)工程装备技术:播种、施肥、灌溉、喷药、收获等。第五节中国生态农业建设的组织管理一、生态农业建设的组织管理体制1.我国现有的生态农业建设管理机构有三个显著特点:(1)广泛性,涉及多学科、多部门;

(2)协作性,统一领导,分工负责;

(3)非独立性,领导小组为联合组成的松散组织,具体办事机构即领导小组办公室或生态农业办公室往往挂靠农口部门,未独立分设。2.生态农业管理的任务和职责生态农业管理的任务生态农业管理的任务是:组织、协调和指导生态农业建设工作;宏观决策,研究制定有关生态农业建设的方针政策;拟定发展规划、计划、管理办法和工作指南;组织业务交流、工作考核等;组织宣传教育和科学研究,为生态农业建设提供科技人才和先进技术。3.生态农业管理的重要职责(1)决策和规划

(2)组织协调

(3)宏观调控

(4)教育和宣传

(5)监督检查二、生态农业的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