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选修一作业(四个单元)_第1页
历史选修一作业(四个单元)_第2页
历史选修一作业(四个单元)_第3页
历史选修一作业(四个单元)_第4页
历史选修一作业(四个单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一梭伦改革检测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根据你所了解的公元前8世纪〜前6世纪雅典的社会状况,你认为梭伦上台后应主要解决的一对矛盾是

A.奴隶主与奴隶的矛盾B.贵族与平民的矛盾

C.平民和奴隶的矛盾D.雅典与希腊其他城邦的矛盾

2.所有合法公民均可参加的公民大会是雅典实行民主的具体体现,它每年要召开40次。它能运行的最重要的政

治前提是()

A.雅典是城邦小国B.雅典高涨的参政热情C.国家发放参政津贴D.必须参政的法律强制

3.下图反映了雅典某一阶级派别的主要经营形式,该派别的主张是

橄榄油出口

①反对贵族特权②要求分享政治权利③主张实行激进的社会改革④主张大力发展工商业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

4.之所以说梭伦改革是雅典历史发展的必然,原因是

A.贵族政治已成为雅典经济发展和政治进步的障碍B.奴隶反对奴隶主的斗争渐趋激烈

C.雅典奴隶制经济高度发展的产物D.工商业奴隶主阶层形成并提出分享权力的要求

5.古代雅典各阶层解决贵族制下社会危机的尝试中,对于雅典走向民主具有重要意义,但又不能化解社会矛盾

的尝试是()=

A.建立僭主政治B.制订成文法C.武装暴动D.建立社会保障体制

6.公元前7世纪末期,雅典统治者将习惯法编订为成文法,这样做主要是为了

A.限制贵族任意解释法律的权力B.将雅典的民主推向新阶段

C.使日常的审判有明确的法律依据D.缓和日益尖锐的社会矛盾

7.下列关于梭伦改革的必要性的阐述,不正确的是

A.残酷的剥削和政治上无权导致平民与贵族的阶级矛盾激化

B.工商业奴隶主与贵族的矛盾尖锐

C.西部邻居麦加拉乘机夺取雅典的出海门户萨拉米岛

D.梭伦走上政治舞台,当选首席执政官

8.梭伦通过改革而确定的实际执掌国家最高统治权的是()

A.公民大会B.“四百人会议”C.公民陪审法庭D.贵族长老会议

9.梭伦执政后,非常重视农业和工商业的发展。公元前6世纪雅典的一个双耳陶瓶(见右图)上的画面描绘了当

时阿提卡地区()

A.海外贸易的盛况B.收获橄榄的场景C.手工工场的生产D.灌溉系统的发达

10.古代雅典陶瓶中有一幅画,画面真实地记录了梭伦改革后雅典的少年积极学习手工技艺的场面。梭伦积极提

倡这些少年学习手工技艺,主要是为了()

A.提高平民的政治地位B.打击工商业奴隶主的势力C.促进雅典工商业的发展D.改变雅典社会的产业结构

11.梭伦改革后,直接有利于雅典民主政治所需公民群体形成的措施有

①颁布《解负令》②确立财产等级制度③鼓励发展农工商业④设立四百人会议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①④

12.之所以说梭伦改革的一系列发展农工商业的措施为雅典贵族政治转变为民主政治奠定了经济基础,依据是

①限制了贵族土地财产的扩展②壮大了平民的经济实力

③壮大了工商业奴隶主的经济实力④提高了工商业奴隶主的政治地位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

13.梭伦改革鼓励发展农工商业的措施,对雅典民主政治建设起到了

积极作用,主要表现为

A.直接削弱了贵族专权的局面B.加强了工商业奴隶主和平民的经济实力

C.扩大了下层平民的就业机会D.壮大了雅典城邦的实力

14.现代共和巨擘麦迪逊说:“在民主政体下,人民会集合在一起,亲自管理政府;在共和政体下,他们通过代

表和代理人组织和管理政府。所以,民主政体将限于一个小小的地区,共和政体能扩展到一个大的地区。”以下

各项中,不符合“共和”理念的是()。

A.人民代表大会制B.古代雅典的民主制C.法国的民主共和制D.代议制

15.伯里克利说:“我们雅典人自己决定我们的政策,或者把决议提交适当的讨论,最坏的是没有适当地讨论其

后果,就贸然开始行动。”这表明雅典民主特别注重()

A.民主的广泛性B.决策的科学性C.程序的复杂性D.公民集体参政

16.梭伦改革为非贵族出身的工商业奴隶主开辟了参政议政的途径,

下列能使工商业奴隶主逐渐跻身于统治阶层的措施有()

①“解负令”的颁布②财产等级制度的确立③“四百人会议”的建立④公民大会最高权力的恢复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17.之所以说梭伦改革从根本上瓦解了贵族世袭特权的基础,主要是因为这场改革

A.重新分配贵族占有的土地B.以财产资格取代血缘资格

C.恢复公民大会的应有的地位D.使雅典民主政治最终确立

18.为了打破贵族的世袭特权,梭伦以财产多少为依据,将城邦公民划分为四大等级,其中第四等级可以参加或

是担任官员的是①公民大会②“四百人会议”③陪审员

A.①②③B.①②C.②③D.①③

19.雅典的改革家梭伦曾留下诗作:“我手执一个有力的盾牌,站在两个阶级的前面,不许他们任何一方不公平

地占有优势。”“我制定法律,不分贵贱,一视同仁。”这反映了改革家的一种怎样的改革指导思想

A.中庸和不偏不倚B.法律面前人人平等C.全面维护贵族利益D.极力维护平民利益

20.公元前594年开始的梭伦改革使雅典开辟了一条通向民主的道路,其积极影响不包括

A.发展工商业经济,为雅典民主政治的形成奠定了良好的经济基础

B.稳定平民阶层,为雅典民主政治的形成奠定了良好的阶级基础

C.贵族与平民的矛盾得以缓解,稳定了社会

D.赋予平民直接管理国家的权力,为雅典民主政治的建立起了楷模作用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

2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约在公元前7世纪,雅典的贵族政治开始确立。贵族制与君主制不同,它是一种集体领导的制度,

建立了集体统治的观念。雅典的最高行政长官是执政官,全部从贵族中选出,任期10年。后来又增添了6

名司法执政官,任期缩短为1年。

材料二至公元前7世纪末,农民抵押土地的记债碑在雅典四郊比比皆是,失去土地的农民愤愤不平,雅典

下层平民与上层贵族的矛盾日益尖锐,平民准备以暴力推翻庇护债权人的贵族政府,贵族政治面临严重危机。

材料三希波战争之后,希腊奴隶制经济迅速繁荣,特别是雅典,它利用希波战争中发展起来的海军力量,

控制了大多数希腊城邦,从而掌握了海上霸权。这就为其商品生产的原料市场等方面提供了条件和保障,农

业也卷入商品货币经济之中,把葡萄和橄榄制成酒和油外销,而国内居民粮食的2/3依靠进口。

—罗静兰《古希腊文化史纲》

请回答:

(1)雅典的贵族政治对民主政治会产生怎样的作用?(6分)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问题?由此看出贵族政治的实质是什么?(6分)

(3)据材料三回答经济发展与梭伦改革的关系。(3分)

2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贫民本身以及他们的妻子儿女事实上都成为富人的奴隶,他们被称为保护民和我一汉,如果他们

交不起地租,那么他们自身和他们的子女便要被捕,所有借款都用债务人的人身为担保,这样的习惯一直

流行到梭伦的时候才改变。

——亚里士多德《雅典政制》

材料二雅典人四处寻找富于人情味的改革者。终于,他们找到了比其他任何人更能胜任的人,他的名字

叫梭伦。他为雅典人制定出一套以中庸为基本原则的法律,而中庸正是古希腊人性格的重要组成部分。

—房龙《人类的故事》

材料三最重要的是,梭伦使城市事务与自由民的切身利益联系起来。他不能再呆在家里说什么,“哦,

我今天公务繁忙”或“天正在下雨,我最好呆在家里”。他被期待着恪尽职守:参加市政会议,并担负起

保卫城邦安全与繁荣的重要职责。

——房龙《人类的故事》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出梭伦改革前怎样的社会状况?梭伦又是如何改变这种局面的?产生了怎样的影响?(6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论证梭伦改革的中庸特点。(5分)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梭伦改革最重要的影响。(4分)

2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在我团结人民去谋求的一切目的中,有什么我还没有做到?在时间的裁判席面前,那奥林匹斯

诸神的伟大母亲,黑土,将是最好的证人一因为正是我,为它拔掉了树立着的许多界标:以前他曾是一个

奴隶,而现在已经自由。许多被出卖的人们,我已使他们回到这神所建立的雅典,其中有的是无辜被害,

也有的是因故出卖;我都使他们解放。”

材料二“我给了一般人民以恰好足够的权力,亦不使他们失掉尊严,也不给他们太多;即使那些既有势

力而又豪富的人们,我也设法不使他们受到损害。我手执一个有力的盾牌,站在两个阶级的面前,不许他

们任何一方不公正地占着优势。”——以上均是梭伦的诗句

请回答:

(1)材料一、二反映了梭伦改革的具体内容有哪些?他们对雅典的民主政治有何积极影响?(12分)

(2)从梭伦的自白中,我们可以看出他的改革体现了怎样的理念?(3分)

24.梭伦改革为雅典城邦的强盛开辟了道路。阅读下列图片并结合所

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一精美的陶瓶图二枚榄油出口

材料二

第一、二等级第三等级

材料三

雅典公民大会会场陶瓶上的雅典商船

请回答:

(1)从材料一的两张图片中你能得出哪些信息?请从地理角度分析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请从政治、历史角

度分析这一现象产生的主要影响是什么?(8分)

(2)材料二反映了梭伦改革的哪项内容?其将雅典公民划分为四个等级的依据是什么?这项改革措施对雅

典的哪一个阶层最有利?(3分)

(3)材料三反映了梭伦的改革产生了什么积极的影响?(4分)

专题二商鞅变法检测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开展变法运动的深刻根源是()

A.法家政治改革主张的影响B.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发展

C.新兴地主阶级的推动D.各国君主为巩固统治支持变法

2.战国时期,各国国君纷纷变法的直接动力是()。

A.生产力的迅速发展B.想称雄天下的欲望C.阶级斗争非常尖锐D.东周王室日渐衰微

3.战国时期的变法与春秋时期的改革()。

①都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②都促进了社会的发展③改革的性质完全相同④都以法家思想为指导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4.从西周的“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到战国商鞅“废井田,开阡陌”直接反映了()

A.封建王权的强化B.土地数量的减少C.土地所有制的变化D.上层建筑的变化

5.商鞅变法中“废井田,开阡陌”的措施主要适应了哪些阶级或阶层的要求

①新兴地主阶级②自耕农阶层③奴隶主阶级④商人阶层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①④

6.春秋时期,赵简子说:“……克敌者,上大夫受县,下大夫受郡,士田十万,庶人工商遂。”以下对这则材

料解读符合史实的是

①县的地位比郡高②在战争中所获的新领土上设置县、郡③县的出现比郡早④商鞅变法奖励军功有利

于加强中央集权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7.商鞅变法的措施中,有利于强化对基层民众管理与统治的是()。

A.奖励军功,按军功授爵B.令民为什伍,实行连坐法

C.废除分封,实行县制D.奖励耕织,重农抑商

8.商鞅变法规定,禁止父子及成年兄弟同居一室,其目的除了改革旧的社会习俗外,还有

A.增加政府收入B.提高军队战斗力C.严格控制人民D.打击贵族势力

9.商鞅在变法中实行奖励军功的措施,该措施产生的影响不包括()。

A.军功地主在地主等级中的地位上升B.秦军的战斗力日益提高

C.奴隶主贵族的势力遭到沉重的打击D.秦国社会经济不断发展

10.公元前343年,秦国商人吕相从赵国经商回到家乡,他没有把带回的钱财用

于经商,反而购买了大量土地经营农业。他这样做主要是因为当时的秦国

A.度量衡不统一,市场经营混乱B.重农抑商,奖励耕织

C.禁止从事商业,商人阶层消失D.社会动荡,无法经商

11.生活在商鞅变法时期的秦国平民能够提高自身社会政治地位的途径有

①勤奋劳作,努力耕织②创办手工作坊,从事工商业活动

③英勇善战,争立军功④努力读书,精通四书五经

A.①④B.③④C.①③D.②③

12.商鞅变法法令规定,国家颁行标准的度量衡器,国人必须严格执行。这一规定

①阻碍了经济发展的进程②便利了各地的经济文化交流活动

③有利于国家赋税的征收④打击了奴隶主贵族的势力

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

13.《史记・商君列传》载:“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者。”这主要是商

鞅变法()

A.允许工商者入仕为官B.准许土地自由买卖

C.承认土地归私人所有D.规定按军功授爵赐田

14.韩非子指出,“商鞅虽死,秦法未亡也”。之所以“商鞅虽死,秦法未亡”,主要是因为

A.变法彻底B.赢得民心C.与时俱进D.仁义致远

15.商鞅变法法令规定“戮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

者,举以为收孥”。反映了变法的根本目的是

A.保护农民阶级的利益B.实现秦国的富国强兵C.保持和稳定小农经济D.巩固和发展土地私有制

16.商鞅变法给我们的启示包括

①只有改革才能求生存②只有改革才能促发展

③只要适应历史发展的改革都是一帆风顺的④改革者往往要面临巨大的风险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17.吴起废除贵族特权的方法是“使封君之子孙三世而收爵禄”,商鞅废除贵族

特权的方法是按军功授爵。最终“商鞅虽死,而秦卒行其法”,而吴起死后其法遂败。据此判断商鞅变法

能够成功的原因是

A.意志坚定,决不动摇B.国君的大力支持C.考虑周详,讲究策略D.顺应历史发展潮流

18.恩格斯说:“迄今的一切革命,都是为了保护一种所有制以反对另一种所有

制的革命。”商鞅变法中能够说明上述这种观点的是()

A.以法律形式承认土地私有B.奖励努力耕织的人

C.奖励征战中立军功的人D.国君直接委派官吏管理地方

19.商鞅变法之所以能够成为一次较为彻底的改革,并促进了秦国的社会进步,

主要原因是()

A.创建了适合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制度B.从根本上确立了土地私有制

C.打击并瓦解了旧的血缘宗法制度D.强化了基层管理的户籍什伍制

20.《史记》评商鞅变法时说:“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这种现象主要得益于

()=

①奖励耕织

②奖励军功③燔诗书而明法令④令民为什伍,实行连坐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①④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

2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一位历史学家曾发出这样的感叹:中国古代的改革,是人类智慧所做的最惊心动魄的魔术,它能

使一个侏儒变成一个巨人,把一个没落的民族变成一个蓬勃奋发的民族,把一个弱小的国家变成一个强大

的国家。

材料二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成多怨望者。……五月而秦孝公卒,太子立。公子虔之徒告商君欲反,发

吏捕商君。……秦惠王车裂商君以徇,曰:“莫如商鞅反者!”遂灭商君之家。

——《史记・商君列传》

请回答:

(1)请从政治、经济、军事三个方面简要分析商鞅变法是如何“把一个弱小的国家变成一个强大的国家”的?

(12分)

(2)根据材料二回答导致商鞅悲惨结局的原因是什么?(3分)

2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力生强,强生威,威生德,德生于刑。

——《商君书・说民》

材料二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不告奸者腰斩,告奸者与斩敌首同赏,匿奸者与降敌同罚……令行

于民期年,秦民之国都言初令之不便者以千数。于是太子犯法。卫鞅曰:“法之不行,自上犯之”。将法

太子。太子,君嗣也,不可施刑,刑其傅公子虔,黔其师公孙贾。明日,秦人皆趋令。令不便者有来言令

便者,卫鞅曰“此皆乱化之民也”,尽迁之於边城。其彳爰民莫敢议令。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三公任商鞅,……(商鞅)于是诱三晋之人,利其田宅,复三代无知兵事,而务本于内,而使秦人应敌

于外。故废井田,制阡陌,任其所耕,不限多少。孝公十二年之制。数年之间,国富民强,天下无敌。

—《通典卷一•食货》

材料四道而用权,废德而任力,峭法盛刑,以虐戾为俗,欺旧交以为功,刑公族以立威,无恩于百姓,

无信于诸侯。人与之为怨,家与之为仇。故孝公卒之日,举国而攻之,东西南北莫可走,仰天而叹:“嗟

乎!为政之弊至于斯极也!”卒车裂族夷,为天下笑。斯人自杀,非人杀之也。

—《盐铁论•非鞅篇》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商鞅的思想主张。(2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商鞅是如何实践其思想主张的。(8分)

(3)据材料三和材料四,指出商鞅变法和商鞅个人的结局。这种结局分别说明了什么?(5分)

2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你们这些财物山积、丰衣足食而且有余的人,应当抑制你们贪婪的心情,压制它,使它平静……我

手执一个有力的盾牌,站在两个阶级的前面,不许他们任何一方不公平地占着优势……无分贵贱,一视同仁。

——梭伦的诗歌

材料二夫商君为孝公平权衡、正度量、调轻重,决裂阡陌,教民耕战,是以兵动而地广,兵休而国富,故

秦无敌于天下。——《战国策・秦策》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梭伦怎样的改革思路?说明能够体现这一改革思路的主要措施。(5分)

(2)材料二反映了商鞅变法的哪些举措?对秦国的最大影响是什么?(6分)

(3)两个改革者的命运都令人叹息,商鞅最后被车裂而死,梭伦最后被迫离开国家到国外游历,但人类社会仍

在改革中不断进步。你认为作为一个改革者应该具有什么样的素质?(4分)

2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商鞅强调“轻罪重罚”,主张“以刑去刑”,对此韩非子评论道:“公孙鞅之法也重轻罪。重罪

者人之所难犯也,而小过者人之所易去也,使人去其所易无离其所难,此治之道。夫小过不生,大罪不至,

是人无罪而乱不生也。”

—《韩非子》

材料二“连坐”也称相坐、随坐、缘坐,是一种存在已久的株连政策。商鞅变法使该政策更加确定化,

并将其与什伍相结合,以后代代相传。秦始皇时,百姓不堪统治的残暴,在陨石上刻“始皇死而地分”等

字。秦始皇抓不到案犯,便将陨石附近居住的百姓全部诛杀,这也是一种“连坐”。

材料三商鞅认为以诗书礼乐为代表的儒家学说是于国有害的寄生虫。他把礼乐、诗书、修善、孝悌、诚

信、仁义、贞廉、非兵和羞战统称为“六虱”,认为应该统统毁灭。

请回答:

(1)韩非子对商鞅“轻罪重罚”持何种态度?(3分)

(2)材料二所反映的连坐法有何特点?其直接目的是什么?(4分)

(3)材料三中商鞅认为“六虱”应该统统毁灭的原因是什么?其实质是什么?(4分)

(4)以上三则材料所反映的商鞅变法的措施对秦国以后的历史发展造成了怎样的消极影响?(4分)

专题三《北魏孝文帝改革》检测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1.下面对孝文帝改革有利条件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北魏统一后,社会环境较为安定②拓跋珪等统治者学习汉族先进文化,开始了封建化进程③冯太后的积极

推动和支持④孝文帝本人深刻意识到本民族及政权的落后性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2.透过右图能获知北魏()

①北魏骑马武士纵横驰骋,骁勇杀敌的战争情景②北魏是“马背上得天下”的I|

政权③北魏时陶瓷艺术水平高④北魏时实行民族压迫政策界也目

A.①②B,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

3.下列有关宗主督护制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是北魏政权的基层统治组织②宗主的职责是督护农民纳税服役③它贯

穿北魏历史的始终④它严重影响国家的赋税收入和徭役征发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4.北魏统一北方,促进了民族大融合,使鲜卑族由畜牧经济为主的游牧生活,逐步转向农业经济为主的定居生

活,这表明民族融合的过程,从经济发展角度看,实质上是()。

A.封建化过程B..农业化过程C.工业化过程D.汉化过程

5.北魏孝文帝改革政策之所以能够实施,是因为()。

①它.适应了当时中原地区先进的生产力②得到鲜卑贵族的广泛支持③孝文帝个人改革的态度坚决④

广大北方人民支持政府改革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

6.“州郡之民,或因年俭流移,弃卖田宅,漂居异乡,事涉数世。”北魏孝文帝改革中直接改变这一状况的措

施是

A.实行均田制B.推行三长制C.整顿吏治D.迁都洛阳

7.孝文帝规定,“三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降爵黜官。各宜深戒。如此渐习,

风化可新。”他这样做有利于

①加快鲜卑族封建化的过程②保存鲜卑族优良的民族传统③迅速接受汉族的先进文化④巩固对黄河流域

的统治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8.对北魏实行均田制后果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稳定了农民的生活B.开垦的荒地增多

C.根除了土地兼并现象D.促进了经济发展

9.北魏孝文帝改革中使农民成为国家编户齐民的措施是()

A.宗主督护制B.三长制C.保甲制D.租调制

10.北魏孝文帝强令实行一系列汉化政策的根本目的是()。

A.促进民族融合B.实现民族同化

C.完成鲜卑封建化D.巩固对黄河流域统治

11.北魏孝文帝“汉化政策”的采用,反映着当时().0

A.鲜卑与汉民族之间的相互影响达到新高度B.鲜卑与汉族地主合作,形成了新的统治集团

C.鲜卑族与汉族之间的矛盾彻底消失D.落后的民族终将被强大的民族代替

12.北魏孝文帝,注重对社会习俗的改革,他采取的措施不包括()。

A.严格禁止鲜卑贵族与汉族贵族通婚B.宣布与汉族同源,要求鲜卑族使用汉姓

C.仿效汉族的典章制度修订官制礼仪D.仿照汉族习俗制定官吏、妇女冠服样式

13.移风易俗是孝文帝改革的重要措施,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A.其目的在于促进鲜卑族积极接受汉.族文化B.其内容涉及服装、语言、婚姻等众多方面

C.其结果有利于鲜卑族巩固对中原地区的统治D.其影响是鲜卑族因丧失自身特色而走向衰落

14.北魏实行均田制,其中的“均田”是指()„

A.没收地主多占的土地,平均分给无地农民B.将荒地.收归国有,招募流民垦种

C.将国家掌握的土地有限度地授与无地农民D.将全国土地按人口进行平均分配

15.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后,吏治腐败,民怨沸腾。为了从根本上杜绝贪赃枉法,北魏孝文帝决定()

A.以官吏的政绩作为决定官吏任期的依据B.对“枉法”的官吏一律处死

C.给百官颁行俸禄,俸禄由国家统一筹集D.对“贪赃”的官吏严惩不贷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40分)

16.(18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修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免除徭役);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官奴婢)……为田

开阡陌封疆,……平斗桶权衡丈尺。一《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二诸男夫十五(岁)以上,受露田四十亩,妇人二十亩……(对实行两年轮耕的)所授之田倍之,三易之

田再倍之……(人多地少的地方)乐迁者听逐空荒。一《魏书•食货志》

(1)据材料,分别归纳两次变法的主要内容,并概括其共同作用。(10分)

(2)材料二中受露田指均田制,为了保持土地的肥力实行休耕,还鼓励到地多人少的地方开荒。据材料归纳两

次改革内容的共同点。(8分)

17.(22分)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一鲜卑以游牧为生,善骑射。东汉初年,活动于今兴安盟科尔沁右翼中旗的鲜卑……随着北匈奴势力

衰耗,鲜卑开始连年出兵攻击北匈奴。公元85年,鲜卑与南匈奴、西零及西域各族共击北匈奴,迫使其逃循。

公元87年,鲜卑再次大败北匈奴,斩杀优留单于。……北匈奴西迁。鲜卑趁势占据了漠北地区,留在漠北的匈

奴十余万落并入鲜卑。鲜卑自此强盛起来。

材料二

图一北魏服饰变化图二北魏孝文帝出行图

请回答:

(1)从材料一中你获得哪些信息?这和北魏的崛起有什么关系?(8分)

(2)从材料二中的两幅图片看,其服饰的变化说明了什么?导致这种变化的主

要原因是什么?(8分)

(3)这种变化带来的主要社会影响是什么?(6分)

专题四检测王安石变法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北宋前期,统治者认为:“富室田连阡陌,为国家守财尔!缓急盗贼窃发,边境扰动,兼并之财,乐于输纳,

皆我之物。”这表明北宋政府()

A.抑制土地兼并以缓和阶级矛盾B.限制地主特权以减轻农民负担

C.纵容土地兼并以便于筹集军费D.责令地主将兼并之财上缴国库

2.“冗官、冗兵、冗费”是造成北宋长期“积贫积弱”局面的原因之一。这说明()

A.宋加强中央集权措施弊大于利B.社会政治改革要重视精兵简政

C.政治改革要有强大的经济后盾D.国家军队的设置不在多而在勇

3.北宋中期,社会经济有了较大发展,但政府却面临着严重的财政困难,其原因不包括

A.每年送给辽、西夏“岁币”B.地主采取各种手段隐瞒田产

C.冗官、冗兵导致财政困难D.积贫积弱局面形成

4.北宋形成的“冗官”“冗兵”“冗费”的局面,从反面证明了()

A.政治改革要有经济作保证B.北宋加强中央集权在当时弊大于利

C.兵越多,战斗力越弱D.政治改革要重视精兵简政

5.宋神宗任用王安石进行变法,其目的从根本上来说是为了()

A.克服危机维护统治B.提高军队战斗力C.使人民生活富裕D.增加政府收入

6.王安石变法所触及的主要矛盾是()

A.地主和农民的矛盾B.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

C.官僚地主和中小地主的矛盾D.封建国家和大地主阶级的矛盾

7.王安石军事改革坚持的原则是()。

①精简军队②缩减编制③节省军费④提高军队战斗力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8.史书记载,王安石变法后“中外府库无不充衍,小邑所积钱米亦不减二十万”。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措施主

要有()

①农田水利法②保甲法和保马法③市易法和均输法④改革科举制度和太学

A.①②④B.①③C.①②③D.①③④

9.王安石变法解决“积贫”的指导思想是,“因天下之力,以生天下之财,取天下之财,以供天下之费”。为

此他制定的新法是()

①青苗法②募役法③免役收庸法④方田均税法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10.在王安石变法中,对农民的春耕、秋收具有明显保护作用的是)。

A.青苗法B.农田水利法C.方田均税法D.均输法

11.王安石变法中市易法规定:由政府拨出巨款设市易务,平价收购不易脱售的货物,等到市场缺货时再卖出。

商贩可向市易务交纳抵押品或成批赊购货物,半年出息一分。下列对市易法的看法正确的有

①这是利用封建权力干预经济②它限制大商人控制操纵市场

③它能稳定物价和调节市场④政府能增加国库收入

A.①②B.①③C.②③④D.①②③④

12.庆历新政和王安石变法的相似之处是()

①以整顿吏治为中心②遭到保守派官僚的反对③给北宋的统治带来转机④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13.王安石变法中的青苗法、募役法在作用上的相同之处有()

①加强对人民的控制②限制了官僚和地主的利益③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④减轻了地主对农民的人身控制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14.王安石改革科举考试的内容,废除以华而不实的诗赋词章取士的旧制,要求考生联系当前实际,参加经义策

论的考试,由此可见王安石变法()。

A.主要是解决财政问题B.选拔人才更注意实用性

C.否定了科举制度D.根除了“恩荫”选官制度

15.北宋司马光向宋神宗进《弹奏王安石表》中说:“臣之于王安石,犹冰炭之

不可同器,若寒暑之不可同时。”这主要是因为变法()。

A.对科举制和学校进行了改革B.触犯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

C.用人不当,出现了危害百姓的现象D.改革失败,未使北宋摆脱危机

16.司马光评价王安石变法时说:“中户以下大抵乏食……而州县之吏督迫青苗、

助役钱不敢少缓,鞭笞缥继唯恐不迨。”司马光的说法()。

A.完全是保守势力的政治攻击

B.实事求是地反映了现实问题

C.既是政治攻击也反映了客观问题

D.只是代表了其个人的偏见

17.王安石说:“保甲之法成,则寇乱息而威势强矣。”表明王安石推行保甲法

的重要目的是()。

A.抵御辽和西夏的进攻B.平息农民的反抗斗争

C.打击朝廷的腐朽势力D.巩固自己的权势地位

18.商鞅变法和王安石变法的最大不同是()=

A.是否实现了富国强兵B.是否改变了原有的土地所有制

C.是否限制了贵族特权D.是否实行“重农抑商”的政策

19.我国的古代改革对推动社会进步起了推动作用,但商鞅因变法而车裂,王安

石因变法而革职。由此得出的最主要结论是()o

A.改革有助于社会进步,但改革者不会有好结果B.改革有风险,改革者应注意保护自己

C.改革需要改革者的奉献和牺牲精神D.改革应对反动势力进行彻底镇压

20.王安石在变法失败后曾说“国以任贤使能而兴,弃贤专己而衰……何治安之世存之而能兴,昏乱之世虽有之

亦不兴?盖用之与不用之谓也。”下列各项评述,符合引文内容与史实的是

A.他认为任用贤才是国兴关键,他注重任人唯贤B.他认为任用贤才是国兴关键,但变法用人不当

C.他认为社会治安是国兴关键,他加强保甲制度D.他认为社会治安是国兴关键,但变法只重经济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

2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北宋初年规定:租佃土地须“明立要契,举借粮种,及时种苛。俟收成,依契约分,无致争讼”。

如有纠纷,''只凭契照为之定夺”。

宋仁宗天圣五年(1027年)诏:“江淮、两浙、荆湖、福建、广南州军,旧条:私下分田客(佃户)非时不得起

移,如主人发遣,给予凭由,方许别住。多被主人折勒,不放起移。自今后客户起移,更不取主人凭由,须

每年收田日毕,商量去处,各取稳便。即不得非时衷私起移。如是主人非理拦占,许经县论详。”

—《续资治通鉴》

材料二知大名府韩琦言:“臣准散苗诏书,务在惠小农,不使兼并乘急以要倍息,而公家无所利其入。今

所立条约,乃自乡户一等而下皆立借钱贯陌,三等以上更许增借」

——《宋史•食货志》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分别概括其中制度规定的目的。(10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相关制度规定的历史背景。(5分)

2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今介甫为政……士吏兵农工商僧道无一人得袭故而守常者,纷纷扰扰,莫安其居……

——司马光《家传集》

材料二(司马光说)“治天下譬如居室,敝则修之,非大坏则不更造也。”

——《宋史》

材料三宋太傅荆国王文公安石,适应于时代之。其良法美意往往传诸今日莫之能废……

——梁启超《王安石评传》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王安石针对“兵、农”的改革措施有哪些(每项各举一例)?这两项改革措施分别是

为了改变北宋怎样的局面?(4分)

(2)结合材料二、三分析司马光和梁启超对王安石变法的态度。(4分)

(3)分析梁启超对王安石变法持这种态度的主要原因和真实意图。(4分)

(4)对于是否变法,王安石与司马光的根本目的有无区别?为什么?(3分)

2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食贱则农贫,钱重则商富;末事不禁,则技巧之人利,而游食者众之谓也。故农之用力最苦而赢

利少,不如商贾技巧之人……食贵则田者利,田者利则事者众;食贵汆(即买米)食不利,而又加重征,而民

不得无(不)取其商贾技巧而事地利也。

—《商君书•外内》

材料二熙宁四年(1071年),司农寺拟定的免役法规定:废除原来按户等轮流充当衙前等州、县差役的办

法,改由州县官府出钱雇人应役,各州县预计每年雇役所需经费,由民户按户等高下分摊。原不负担差役

的客户、女户、寺观,要按同等户的半数交纳钱,称助役钱。

熙宁五年(1072年),颁行市易法,在京城设市易务(后改为市易司),以100万贯作本,负责平价收购商人滞

售的货物,赊货给商贩贩卖,也向商贩发放贷款。商贩赊货物及借款,需以财产作抵押,5人以上互保,每

年纳息二分。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商鞅认为农民贫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3分)

(2)据材料一、二,指出商鞅和王安石在惠农方面的具体做法。(4分)

(3)据材料一、二,指出商鞅和王安石对商业的态度。结合时代背景简析其原因。(8分)

专题五欧洲的宗教改革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L教皇格列高利七世继任后,颁布敕令:罗马天主教会系由上帝独自建立,只有教皇才能任命和废黜主教,如果

有人从世俗界接受主教的职位,教廷将不予承认。这体现了()

A.教权高于王权B.王权与教权平等C.王权高于教权D.教权与王权互不干涉

2.宗教“异端”运动的实质是()

A.被天主教利用的人民起义B.宗教外衣掩盖下的反封建斗争

C.天主教整顿教会内部的运动D.基督教不同教派之间的争论

3.马丁•路德提出“因信称义”的思想,其实质意义是()

A.否定了天主教会的作用及其神学权威B.确定了“教随国定”的原则

C.打击了罗马天主教会的势力D.维护了德意志各阶层的利益

4.“因信称义”中“义”的含义是()

A.在上帝面前灵魂得到拯救的人B.指被教皇免罪C.指简化宗教仪式信仰上帝D.通过赎罪券信仰教皇

5.“赎罪券决不能赦免罪过;教皇本人无权作此赦免;赦免罪过之权属于上帝。”上文出自()

A.《圣经》B.“九十五条论纲”C.闵采尔的主张D.威克里夫“异端”思想

6.恩格斯说:“加尔文的教会体制是完全民主的、共和的;既然上帝的王国已经共和化了,人间的王国难道还能

仍然听命于君王、主教和领主吗?”对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

A.加尔文主张建立民主的教会组织B.加尔文主张建立政教合一的政权

C.加尔文的主张推动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D.加尔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