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内科学讲义(四)喘证_第1页
中医内科学讲义(四)喘证_第2页
中医内科学讲义(四)喘证_第3页
中医内科学讲义(四)喘证_第4页
中医内科学讲义(四)喘证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医内科学讲义(四)喘证​喘证喘证是以呼吸困难,甚至张口抬肩,鼻翼扇动,不能平卧为临床特征的病证。喘证的症状轻重不一,轻者仅表现为呼吸困难,不能平卧;重者稍动则喘息不已,甚则张口抬肩,鼻翼扇动;严重者,喘促持续不解,烦躁不安,面青唇紫,肢冷,汗出如珠,脉浮大无根,甚则发为喘脱。要点一概述喘证的名称、症状表现和病因病机最早见于《黄帝内经》。如《灵枢·五阅五使》篇说:“肺病者,喘息鼻张。”《灵枢·本脏》篇:“肺高则上气,肩息咳。”提出肺为主病之脏,并描述了喘证的症状表现。明代张景岳把喘证归纳成虚实两大证。《景岳全书·喘促》:“实喘者有邪,邪气实也;虚喘者无邪,元气虚也。”指出了喘证的辨证纲领。清·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喘》提出:“在肺为实,在肾为虚”。林佩琴《类证治裁·喘证》认为:“喘由外感者治肺,由内伤者治肾。”这些论点,对指导临床实践具有重要意义。喘证虽是一个独立的病证,但可见于多种急慢性疾病过程中,所涉及的范围很广,不仅多见于肺系疾病,且可因其他脏腑病变影响于肺所致,因此应结合辨病,现代医学中如喘息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源性心脏病、心源性哮喘、矽肺以及癔症等发生以呼吸困难为主要表现时,均可参照本节辨证施治。要点二病因病机(一)喘证的病因1.外邪侵袭风寒、风热→侵袭于肺→壅阻肺气→肺气不得宣畅、升降失常→肺气上逆→喘。①风寒闭肺。②表寒内热(表邪未解,内已化热;肺热素盛,寒邪外束)。③风热犯肺。④痰热蕴肺2.饮食不当①恣食生冷、肥甘厚味、嗜酒→脾失健运→痰浊内生→上干于肺→壅阻气道→肃降失常。②复感外邪诱发—痰浊与风寒、邪热等内外合邪→寒热错杂证。③痰湿久郁化热;肺热素盛—痰火交阻于肺,肺气不降而致喘。④痰湿寒化→寒饮伏肺—外邪引动伏痰→壅阻气道而喘。3.情志所伤情志不遂、忧思气结→肝失条达、气失疏泄→肺气痹阻,气机不利→喘恼怒伤肝→肝气上逆乘肺→肃降失常,升多降少→喘4.劳欲久病久病——慢性咳嗽、哮病、肺胀、肺痨—久病伤肺→肺气肺阴不足→气失所主久病不已→由肺及肾→肾元亏虚→肾不纳气→喘劳欲——房劳过度→精气内夺→肾元受损→失于摄纳→逆气上奔→喘肾阳亏虚→水泛无主→上凌心肺→肺气上逆,心阳不振→喘(二)喘证的基本病机及转化喘证的发病主要在肺和肾,涉及肝脾。因肺为气之主,司呼吸,外合皮毛,内为五脏华盖,为气机出入升降之枢纽。肺的宣肃功能正常,则吐浊吸清,呼吸调匀。肾主摄纳,有助于肺气肃降,故有“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之说。若外邪侵袭,或它脏病气上犯,皆可使肺失宣降,肺气胀满,呼吸不利而致喘。如肺虚气失所主,亦可少气不足以息而为喘。肾为气之根,与肺同司气体之出纳,故肾元不固,摄纳失常则气不归原,阴阳不相接续,气逆于肺而为喘。另外,如脾经痰浊上干,以及中气虚弱,土不生金,肺气不足,或肝气上逆乘肺,升多降少,均可致肺气上逆而为喘。喘证的病理性质有虚实之分。实喘在肺,为外邪、痰浊、肝郁气逆,邪壅肺气,宣降不利所致;虚喘责之肺、肾两脏,因阳气不足,阴精亏耗,而致肺肾出纳失常,且尤以气虚为主。实喘病久伤正,由肺及肾;或虚喘复感外邪,或夹痰浊,则病情虚实错杂,每多表现为邪气壅阻于上,肾气亏虚于下的上盛下虚证候。要点三诊断和类证鉴别(一)喘证的诊断要点1.以喘促短气,呼吸困难,甚至张口抬肩,鼻翼扇动,不能平卧,口唇发绀为特征。2.多有慢性咳嗽、哮病、肺痨、心悸等病史,每遇外感及劳累而诱发。(二)类证鉴别1.喘证与气短两者同为呼吸异常。喘证呼吸困难,张口抬肩,摇身撷肚,实证气粗声高,虚证气弱声低;短气亦即少气,主要表现呼吸浅促,或短气不足以息,似喘而无声,亦不抬肩撷肚。如《证治汇补·喘病》说:“若夫少气不足以息,呼吸不相接续,出多入少,名曰气短。气短者,气微力弱,非若喘证之气粗奔迫也。”可见气短不若喘证呼吸困难之甚,但气短进一步加重,亦可呈虚喘表现。2.喘证与哮病喘指气息而言,为呼吸气促困难,甚则张口抬肩,摇身撷肚。哮指声响而言,必见喉中哮鸣有声,亦伴呼吸困难。正如《医学心悟》所说:“夫喘促喉间如水鸡声者谓之哮,气促而连续不能以息者谓之喘。”喘未必兼哮,而哮必兼喘。要点四辨证论治(一)喘证的辨证要点喘证的辨证首当分清虚实。实喘者呼吸深长有余,呼出为快,气粗声高,伴有痰鸣咳嗽,脉数有力,病势多急;虚喘者呼吸短促难续,深吸为快,气怯声低,少有痰鸣咳嗽,脉象微弱或浮大中空,病势徐缓,时轻时重,遇劳则甚。实喘又当辨外感内伤。外感起病急,病程短,多有表证;内伤病程久,反复发作,无表证。虚喘应辨病变脏腑。肺虚者劳作后气短不足以息,喘息较轻,常伴有面色白,自汗,易感冒;肾虚者静息时亦有气喘,动则更甚,伴有面色苍白,颧红,怯冷,腰酸膝软;心气、心阳衰弱时,喘息持续不已,伴有紫绀,心悸,浮肿,脉结代。(二)喘证的治疗原则喘证的治疗应分清虚实邪正。实喘治肺,以祛邪利气为主,区别寒、热、痰、气的不同,分别采用温化宣肺、清化肃肺、化痰理气的方法。虚喘以培补摄纳为主,或补肺,或健脾,或补肾,阳虚则温补,阴虚则滋养。至于虚实夹杂,寒热互见者,又当根据具体情况分清主次,权衡标本,辨证选方用药。此外,由于喘证多继发于各种急慢性疾病中,所以还应当注意积极地治疗原发病,不能见喘治喘。(三)喘证的分证论治1.实喘(1)风寒壅肺证喘息咳逆,呼吸急促,胸部胀闷,痰多稀薄而带泡沫,色白质黏,常有头痛,恶寒,或有发热,口不渴,无汗,舌苔薄白而滑,脉浮紧。治法:宣肺散寒。代表方:麻黄汤合华盖散加减。常用药:麻黄、紫苏、半夏、橘红、杏仁、苏子、紫菀、白前等。加减:如寒饮伏肺,复感客寒而引发者,可用小青龙汤发表温里。(2)表寒肺热证喘逆上气,胸胀或痛,息粗,鼻扇,咳而不爽,吐痰稠黏,伴形寒,身热,烦闷,身痛,有汗或无汗,口渴,舌苔薄白或罩黄,舌边红,脉浮数或滑。治法:解表清里,化痰平喘。代表方:麻杏石甘汤加减。常用药:麻黄、黄芩、桑白皮、石膏、苏子、杏仁、半夏、款冬花等。(3)痰热郁肺证喘咳气涌,胸部胀痛,痰多质黏色黄,或夹有血色,伴胸中烦闷,身热,有汗,口渴而喜冷饮,面赤,咽干,小便赤涩,大便或秘,舌质红,舌苔薄黄或腻,脉滑数。治法:清热化痰,宣肺平喘。代表方:桑白皮汤加减。常用药:桑白皮、黄芩、知母、贝母、射干、瓜蒌皮、前胡、地龙等。临证参考——痰热哮喘要诊察有无便燥(李贺林):临床多见痰热阻肺引起的哮喘气急诸症,当并存便结不通时,采用清肺兼通腑攻下法,则疗效显著。痰热阻肺易见食少、大便燥结不通,糟粕久留、腑气不通更影响肺气的肃降,二者互相关联、互为因果。(4)痰浊阻肺证喘而胸满闷塞,甚则胸盈仰息,咳嗽,痰多黏腻色白,咯吐不利,兼有呕恶,食少,口黏不渴,舌苔白腻,脉象滑或濡。治法:祛痰降逆,宣肺平喘。代表方: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加减。常用药:法半夏、陈皮、茯苓、苏子、白芥子、莱菔子、杏仁、紫菀、旋覆花等。临证参考——痰湿之患,既可由气滞而致,又可导致气滞,故治疗时要注意顺气,气顺则一身之津液亦随之而顺。(5)肺气郁痹证每遇情志刺激而诱发,发时突然呼吸短促,息粗气憋,胸闷胸痛,咽中如窒,但喉中痰鸣不著,或无痰声。平素常多忧思抑郁,失眠,心悸,舌苔薄,脉弦。治法:开郁降气平喘。代表方:五磨饮子加减。常用药:沉香、木香、川朴花、枳壳、苏子、金沸草、代赭石、杏仁等。临证备要——在本证治疗中,宜劝慰病人心情开朗,配合治疗。2.虚喘(1)肺气虚耗证喘促短气,气怯声低,喉有鼾声,咳声低弱,痰吐稀薄,自汗畏风,或见咳呛,痰少质黏,烦热而渴,咽喉不利,面颧潮红,舌质淡红或有苔剥,脉软弱或细数。治法:补肺益气养阴。代表方:生脉散合补肺汤加减。常用药:党参、黄芪、冬虫夏草、五味子、炙甘草等。加减:兼中气虚弱,肺脾同病,清气下陷,食少便溏,腹中气坠者,配合补中益气汤,补脾养肺,益气升陷。临证备要——中气虚弱,肺脾同病,清气下陷,食少便溏,腹中气坠—配合补中益气汤,补脾养肺,益气升陷。(2)肾虚不纳证喘促日久,动则喘甚,呼多吸少,气不得续,形瘦神惫,跗肿,汗出肢冷,面青唇紫,舌淡苔白或黑而润滑,脉微细或沉弱;或见喘咳,面红烦躁,口咽干燥,足冷,汗出如油,舌红少津,脉细数。治法:补肾纳气。代表方:金匮肾气丸合参蛤散加减。常用药:附子、肉桂、山萸肉、冬虫夏草、胡桃肉、紫河车、熟地、当归等。加减:肾阴虚者,不宜辛燥,宜用七味都气丸合生脉散加减以滋阴纳气,药用生地、天门冬、麦门冬、龟板胶、当归、五味子、诃子等。临证备要——食果丹治虚喘(张百庆):栗子(先煮去皮)、核桃肉、花生米、黑芝麻、大枣泥、柿饼各200g,生姜、炒桃仁各50g,炒杏仁、生山楂各100g。上药在一起捣烂,放在笼里蒸熟,作成丸,每丸50g,随每餐服1丸,日3次。(3)正虚喘脱证喘逆剧甚,张口抬肩,鼻扇气促,端坐不能平卧,稍动则咳喘欲绝,或有痰鸣,心慌动悸,烦躁不安,面青唇紫,汗出如珠,肢冷,脉浮大无根,或见歇止,或模糊不清。治法:扶阳固脱,镇摄肾气。代表方:参附汤送服黑锡丹、蛤蚧粉。常用药:人参、黄芪、炙甘草、山萸肉、冬虫夏草、五味子、蛤蚧(粉)、龙骨、牡蛎等。名老中医经验(1)椒目“劫喘”(陈孝伯):《丹溪心法》、《丹溪手镜》、《脉因证治》在哮喘门均提及“诸喘不止”,用椒目以劫喘,“劫”者,“强取”之义。用法:将椒目研粉,每次服3克,每日3次,吞服或装胶囊,也可柞油制成胶丸,每丸含200mg,日服3次,每次3-5丸。特点:起效快,5分钟即可见效;临床疗效好:786例,有效率87.1%,显效率57.9%;运用范围广:支气管哮喘、喘息性支气管炎、心源性哮喘、肺气肿等。(2)山萸肉擅治虚喘(俞慎初)可纳气固脱(张锡唇纯经验),此药善于函阴敛阳,对于肝肾本虚,阴阳之气行将涣散的虚喘欲脱具有特效。也可用山萸肉60g,生龙牡各30g,生杭芍18g,党参12g,炙甘草6g,水煎服,并常服山萸肉调理。(3)咳、喘、哮证治琐谈(程门雪)定喘要分虚实,实喘用苏杏二陈汤,重则用三子二陈汤;虚喘用金水六君煎,治喘咳痰多,舌苔光而痰有咸味者,往往有效。若胃口不好,便溏者,用六君子汤。又虚喘还可随证加紫衣胡桃、五味子、坎(脐带)、紫河车、蛤蚧、钟乳石等。(《当代名医精华。咳喘专辑》)转归与预后转归实喘由外邪所致者——失于表散→由表入里由痰浊、肝郁所致者——日久不愈→化热化火虚喘:肺虚所致者——反复发作→累及脾肾两脏肺脾肾虚损严重——累及心阳→心气(心阳)不足→脱证预后——与病程的长短、病邪的性质、病位的深浅有关。实喘—一般易治(因邪气壅阻,祛邪利肺则愈)。虚喘—难治(气失摄纳,根本不固,难取速效;体虚易于感邪,致反复发作,往往喘甚致脱)。危候——实喘邪气闭肺,喘息上气,胸闷如窒,呼吸窘迫,身热不得卧,脉急数;虚喘足冷头汗,如油如珠,喘息鼻煽,摇身撷肚,张口抬肩,胸前高起,面赤烦躁,直视便溏,脉浮大急促无根——上盛下虚,阴阳离诀,孤阳浮越,冲气上逆。试题:简述喘证风寒壅肺证的临床表现。

『参考答案』临床表现:喘息咳逆(1分),呼吸急促(1分),胸部胀闷(1分),痰多稀薄而带泡沫(1分),色白质黏(1分),常有头痛恶寒,或有发热(1分),口不渴(1分),无汗(1分),苔薄白而滑(1分),脉浮紧(1分)。试题:简述喘证风寒壅肺证的治法与代表方剂。

『参考答案』1.治法:疏风散寒,宣肺平喘。(5分)2.代表方剂:麻黄汤合华盖散加减。(5分)病案1:赵某,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