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级中学名校试卷PAGEPAGE1福建省福宁古五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1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4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真实:文学的第一天性①真实是文学的第一天性,是文学创作的出发点。②文学的对象是人性和人的生存条件。因此,文学的真实性最重要的是见证与呈现人性的真实性和生存条件的真实性。伟大的作品总是深刻展示人性的复杂性与人生的巨大困境。西方的莎士比亚和东方的曹雪芹这两位伟大作家都无与伦比地揭示了人性的丰富、复杂,和拥有对人类生存环境最深刻的认知。他们笔下的人物,其性情性格,全都具有多重暗示,绝无简单化现象。人物所处的环境,也都是复杂的多重冲突,父与子、母与子、丈夫与妻子、兄弟与姐妹、恋人与恋人,等等,他们在生存历程中所产生的自然悲剧(生老病死)、人为悲剧(人际关系所造成的冲突)、个体悲剧(情与欲、义与利等),相互交织,把人性的各个层面,展示得极为真实动人。文学的真实性除了表现为展示于作品中的人性真实与环境真实之外,还特别表现在作家主体写作态度的真诚。不欺骗读者,这对于作家来说,不仅是创作的思路,而且是创作的道德。古往今来,一切不朽的经典,其生命力的密码就在这里。超越:文学的第二天性③文学的最高境界是超越现实功利、现实道德、现实视角,也超越现实时空的审美境界。“超越”是指跳出经验世界而进入先验世界。真实讲进入,超越讲跳出,两项加起来便是“入乎其中,出乎其外”。文学创作既要把握现实经验,又要跳出现实经验。超越现实经验的内容很广泛,它既是指超越整个现实存在即现实世界,也可以指超越现实表象而进入现实深层。说文学是最自由的领域,就因为文学具有超越性,它可以超越现实存在的各种束缚、羁绊与局限。政治、经济、新闻等现实活动都要受到现实条件,包括法律的制约,唯有文学不然。它遵循的法是“无法之法”,它可以天马行空,可以鲸鱼跃海。在现实生活中没有打人的自由,泛爱的自由,而在文学中则有书写一切的自由,只是必须用良心审视这些自由。④文学之所以拥有最大的自由,除了作家的心理活动不固守现实世界的规范之外,还有一项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文学具有超越现实功利的根本特性。我认为:把文学创作活动视为主体审美实践过程,也是主体摆脱现实羁绊而进入充分自由状态(个性化状态)的过程。这一过程的关键环节是作家“超越”世俗角色。钱锤书说作家其实有两个自我:一个是随波逐流的世俗的自我,一个是居于现实世界之上脱俗的独立思考的自我。这一见解让我明白:作家可分为两种主体,一是现实主体。即随众俯仰之主体:一是艺术主体,即超越现实主体,超越世俗角色的主体。文学主体性就是要充分展示艺术主体的本真属性,即个性、我性、自性等。总之,实现文学主体性,就是实现他人不可重复、他人不可整代的个性,就是超越大众性、群体性、世俗性而进入审美殿堂。⑤作家超越了现实主体《世俗角色》而进入艺术主体(本真角色)。才具有文学主体性。而成为艺术主体后最重要的是要调整自己的视角,建立艺术视角(审美视角)。超越视角,实际上就是个人视角。要成为好作家,就不能仅仅用“俗眼”看世界。每一个伟大的作家。都一定有独特的不同凡响的视角。好作家要创作出好作品。首先是他们看世界纯不沿用他人的视角。视角一变。新意就出来了。这是作家“原创性”的秘诀之一。⑥超越现实主体,超越现实视角,这就是从作家主体的层面讲超越性。如果从文本的层面上讲。超越性归根结底应当表现为超越现实境界。人与人的差别,作品与作品的差别,最终是境界的差别。我们说文学应当超越现实功利,就是说,文学应当超越功利境界。我们说文学应当超越“现实人”即现实主体,就是说文学应当超越道德境界。作家应当具有比一般人更高的道德水准,作品中应有作家的伦理态度。但是,道德境界仍然属于现实境界。这还不是文学的最高境界。在现实中,作家会对人作好与坏的判断,但在艺术中,作家则对任何人都投以悲悯的态度。文学的最高境界是超越现实功利、现实道德、现实视角,也超越现实时空的审美境界。(摘编自刘再复《文学常识二十二讲》)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入乎其中,出乎其外”的“其”指经验世界和先验世界;既要把握现实经验,又要跳出现实经验。B.作家的作品想具有“原创性”,需要超越现实主体后,成为艺术主体,建立自己独特的艺术视角。C.超越性,从作家主体的层面讲,指超越现实主体和现实视角;从文本的层面上讲,则指超越现实境界。D.文学作品应以展示人性的真实与人类生存条件的真实为出发点,经过超越,最终达到审美境界。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古今中外伟大作家的不朽作品,生命力密码就在作家主体写作态度的真诚,以不欺骗读者为创作思路和道德。B.文学主体性要超越大众性、群体性与世俗性,它的实现需充分展示他人不可重复、替代的个性、我性、自性等。C.文章的第四段引用钱锺书先生的观点,说作家有两个自我,说明作家具有超越现实主体,进入艺术主体的可能。D.作家比一般人道德水准更高,所以在艺术创作中不会对人作好坏判断,而是对任何人都投以悲悯的态度。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第二段观点的一项是()A.莎士比亚《哈姆雷特》中的主人公,性格表层徘徊彷徨,其人性深处则是极为复杂的多方冲突。B.茹志鹃的《百合花》采用清新、优美的笔调,写出硝烟弥漫的战争年代里人与人之间的真挚情感。C.萧红的《呼兰河传》运用儿童视角、成年叙述者视角和作者视角,深刻展现了民众的生存状态。D.“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提醒人们珍惜农民劳动成果,但作者李绅却是一个奢华无度之人。4.《雷雨》作为不朽的经典戏剧,体现了文中所说的文学两大天性:真实性和超越性。请结合文本相关内容,从两大天性的角度具体赏析《雷雨》这一作品。〖答案〗1.A2.D3.A4.①《雷雨》体现了从真实出发的创作原则。在阶级矛盾、父子矛盾和爱情矛盾等多重矛盾中,真实地展现了周朴园痴情与无情、温柔与冷酷共存的复杂的人性及人生困境。
②示例一:《雷雨》达到了超越现实的审美境界。曹禺对周朴园的这样复杂的人都投以悲悯的态度,写出他抛弃侍萍的悔恨,自己的亲儿子鲁大海来反对自己的悲哀,超越了现实的境界。
示例二:《雷雨》达到了超越现实的审美境界。雷雨中塑造的人物常常超越现实,如周冲在冷漠的周家中成长,却天真而极具同情心,人物超越了现实的束缚。〖解析〗【1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A.“……指经验世界和先验世界”错误。“入乎其中,出乎其外”的“其”指现实经验,不包括“先验世界”。故选A。【2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D.“作家比一般人的道德水准更高”错误。原文是“作家应当具有比一般人更高的道德水准”,也没有“在艺术创作中不会对人作好坏判断”之意。故选D。【3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第二段观点是:伟大的作品总是深刻展示人性的复杂性与人生的巨大困境。A.《哈姆雷特》表现的是人性复杂性。B.《百合花》表现的是人性美、人情美,是单一的,并未体现人性的复杂性。C.《呼兰河传》视角独特,与人性复杂性和人生的巨大困境无关。D.是说文章与作者个性不符,与人性复杂性和人生的巨大困境无关。故选A。【4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信息进行分析、运用的能力。《雷雨》体现了从真实出发的创作原则。结合“文学的真实性最重要的是见证与呈现人性的真实性和生存条件的真实性。伟大的作品总是深刻展示人性的复杂性与人生的巨大困境”“西方的莎士比亚和东方的曹雪芹这两位伟大作家都无与伦比地揭示了人性的丰富、复杂,和拥有对人类生存环境最深刻的认知”可知,在阶级矛盾、父子矛盾和爱情矛盾等多重矛盾中,真实地展现了周朴园痴情与无情、温柔与冷酷共存的复杂的人性及人生困境。《雷雨》达到了超越现实的审美境界。结合“但在艺术中,作家则对任何人都投以悲悯的态度。文学的最高境界是超越现实功利、现实道德、现实视角,也超越现实时空的审美境界”可知,曹禺对周朴园的这样复杂的人都投以悲悯的态度,超越了现实的境界。结合“说文学是最自由的领域,就因为文学具有超越性,它可以超越现实存在的各种束缚、羁绊与局限。……在现实生活中没有打人的自由,泛爱的自由,而在文学中则有书写一切的自由,只是必须用良心审视这些自由”可知,周冲在冷漠的周家中成长,却天真而极具同情心,人物超越了现实的束缚。(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窝头会馆(节选)刘恒第一幕一九四八年夏,处暑,白昼。北平南城一个号称“窝头会馆”的小四合院里,住着几户挣扎在社会底层的小市民。房主苑国钟。东厢房有三小间,租户是正骨医师周玉浦,媳妇金穆蓉,女儿周子萍。西厢房也是三小间,租户王立本以卖炒肝儿谋生,媳妇田翠兰给他打下手儿。西边那间的住户是清末的举人古月宗。苑国钟(高声)今儿是处暑,好节气!是我苑国钟要饭的日子口儿了……(见众人回避便收敛了笑容)我要的不是租钱,我要的是饭钱!你们不能不赏我一口饭吃。苑江森从屋子里走出来,端着一个竹篦子暖壶。他脸色苍白,头发略显蓬乱,轻轻咳嗽着,眼睛始终盯着脚底下。苑国钟小心翼翼地迎过去。苑国钟你好好歇着呀……快递给我,我给你灌暖壶去。苑江淼不用了,我自己来。苑国钟您说……我这儿子是不是念书念傻了?田翠兰满世界就没您这么惯儿子的!他再有病您也是他爸爸,他是您儿子!您犯不着一天到晚供着他……苑国钟我不是他爸爸,他是我爸爸……成了吧?田翠兰您吃浆子吃多了吧?苑国钟我是心疼他,大半夜听他咳嗽,我心口都裂成八瓣儿了!他是嫌我跟你们催租子呢!田翠兰那您就甭要租子了,您还是要儿子吧。苑国钟(不悦)你们存心要饿死我是不是?饿死我没关系,你们不能饿着我儿子……这不!刚给他抓了药,人家跟我要多少钱我也得乖儿乖儿递过去,跟我要脑袋我不是也得给吗?我……金穆蓉端着一智箩成捆儿的纸币走过来,二话不说往篮子里倒。苑国钟赶紧张开衣襟兜住。第二幕一九四八年秋,霜降,黄昏。苑国钟(郁郁寡欢)今儿是好日子啊!今儿霜降了……今儿是我……古月宗今儿是窝头会馆的主子要饭的日子口儿了!你们快围上去……围上去给他施舍呀。苑国钟就那点儿房租,现在能买一小撮儿白面,够包俩饺子的了,我都赶不及给大伙儿涨房钱!你们看着给吧,反正我没法儿赶你们走……周子萍退下来。苑国钟盯着姑娘手里那叠儿钱,抢夺似的把钱抓了过去,两只手紧紧攥着。苑江淼(高声)放下!爸爸!您把钱还给人家……您的眼睛里除了钱还有什么?……您攥着人家的钱干什么?那是人家的钱!苑国钟……攥着怎么了?苑江淼(苦笑)我还能怎么说话?爸爸,您告诉我……(指着身后的屋子)民国十六年,租房子住在这儿的那位教书先生是什么人?苑国钟……韩先生是赤党。苑江淼韩先生是怎么被抓走的?苑国钟……有人来抓他……他就给抓走了……把我也捎带上了……苑江淼您平平安安回来了……(咳嗽)可人家被枪毙了。苑国钟(焦灼)人家毙的就是赤党!人家毙我干吗呀?苑江淼那笔钱是哪儿来的?您为什么一直瞒着不肯说?苑国钟(苦苦挣扎)我……我……你别听人家乱嚼舌头!……你爸爸里外都是清白的,我没干过对不起人的事情!苑江淼可是过后您买了这个宅子!……(极度疲倦)从我懂事儿起,您嘴里永远是钱……钱……钱!催着人家要钱,躲在屋儿里数钱……为了钱您跟街坊计较翻脸吵架,做啥您都惦记着钱……苑国钟……没有钱……我拿什么养活你还供你上学?苑江淼钱的来路不正,我宁愿当初您把我扔到城墙根儿去!苑国钟(站立不稳)儿子……你这么说话是想要我的命!苑江淼径直去抢夺父亲手里的钞票。苑国钟死死攥着钞票不撒手。苑江淼情急之给了父亲一个耳光,钞票落叶似的撒了一地。第三幕一九四八年冬,大雪,黑夜。油印传单撒落在地,肖鹏达出现在大门口。肖鹏达向伟大……的新中国……进军……谁的?苑国钟我的!是我的……(谄媚地醉笑)这东西是我的。肖鹏达(朝苑江淼晃晃那张传单)苑江淼!上边儿密密麻麻的一大堆梦话,都是你写的……也是你印的吧?(讪笑)我多嘴问一句,您那新中国在哪儿呢?苑江淼(憧憬)……等天亮了,太阳出来了……人人都会看到她!肖鹏达我怎么看不见呐?(手搭凉棚)哪儿呢新中国……除了你们家那烂墙头,我什么也没瞧见!苑江淼你当然看不见……你是个瞎子。肖鹏达突然挥枪对准苑江淼,苑国钟窜出来挡住枪口,引起一片惊呼。苑国钟小达子!好孩子……今儿你要是非得打死一个人,那你务必得打死我……我不能让你打死我儿子!肖鹏达您让开……苑国钟达子!人得讲良心……你小时候偷我的黑枣,我逮着你想揍你两巴掌,我儿子拦着我不让打,他怕你疼……我儿子仁义呀!你倒想拿枪打他……苑江淼爸爸,您不用为我担心……儿子觉得值。苑国钟你值了……(啜泣)我不值!我什么都不要……我就要我儿子!小达子……(情绪失控,怒视对方)你敢碰我儿子一根毫毛,我生吞了你,你信不信?我儿子是赤党,我也是赤党,有本事你现在就开枪!你看城外头那些拿枪拿炮的能不能饶了你?几个人扭成了一团。突然响了一枪,众人群雕一般一动不动。周玉浦(看着地上)血……苑大哥您……您怎么流血啦?血顺着裤脚淌到地上,袍子裂口处的棉花也被浸红了。苑江淼爸……您没事儿吧……爸!(死死搂住父亲不放)爸!(哭泣)爸……苑国钟(高声)爸爸对不住韩先生啊!韩先生叮嘱我……让我把钱送到南河沿十六号……我去了十六号……可十六号让人家给抄家啦!……我得空儿就到十六号对过儿树底下蹲着……下大雨蹲着……下大雪也蹲着……半年了一个子儿都不敢花……赶上古爷要甩他的房,我脏了心烂了肠子……我把人家的钱给花啦!苑江淼爸爸!是儿子对不起您……苑国钟立本儿!立本儿……王立本在呐。苑国钟拿窝头来!快着……蘸我的血……治病……你们快着呀!再磨蹭就凝啦……儿子……爸爸手不干净……血……血干净……吃了治你的病……快着!雪花亮晶晶的,似有若无。牛大粪兴高采烈地跑来。生大粪降啦!他们降啦……这边儿投降啦!苑国钟……我儿子……我儿子……他想去新中国……牛大粪咱们一块儿去新中国!苑国钟(找儿子的手,紧紧抓住)儿子……苑江淼(紧紧地紧紧地抱着父亲)爸爸!西厢房突然爆发出新生儿的哭声。夜幕下的生者和死者都静悄悄的,那些落叶的树木居然依次开出了绚烂的花朵,与晶莹的落雪交相辉映。大幕在婴儿嘹亮的啼哭声中缓慢地闭合了。(有删改)5.下列对本剧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一幕的开头和结尾关于苑国钟收房租的场景,反映了他复杂的内心活动。“要饭”“赏我一口饭吃”等台词,表现了他的世故与无奈。B.第三幕中苑国钟相信蘸血的窝头能治儿子的病,这个情节主要是为了反映旧社会环境下百姓思想上的迷信愚昧,表现了对国民性的批判。C.苑江淼是个有文化、有觉悟的进步青年;然而他也有对父亲态度淡漠的一面,在文中表现为他当着许多人的面斥责甚至动手打自己的父亲。D.本剧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社会为背景,塑造了一群生活于社会底层的百姓形象,对话细节和人物分寸把握得很好,反映了时代的转折。6.下列对本剧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剧在剧情设计上独具匠心,它通过两条线索的交叉,使处世态度不同的两代人发生激烈的矛盾冲突,展现了人物的毁灭与新生,用小剧情来反映大时代。B.第二幕中,面对儿子质问韩先生的被害真相及钱的由来,苑国钟的回答中多处使用省略号,表现出他说话的迟疑,以及内心不愿儿子知道真相的紧张和焦灼。C.第三幕中“雪花亮晶晶的,似有若无。牛大粪兴高采烈地跑来”这一舞台说明,一方面烘托了舞台的氛围,另一方面推动了剧情发展,将剧情推向高潮。D.剧末的舞台说明“新生儿的哭声”“绚烂的花朵”“晶莹的落雪”运用了浪漫主义的写法,具有象征意义,使剧情由沉重转为欢快,透出了一种新生的希望。7.戏剧冲突是构成戏剧剧情的基础,请从第二幕中概括出两处戏剧冲突并作简要说明。8.鲁迅说:“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请以王要人物苑国铺为例,结合剧情阐释这一美学理论。〖答案〗5.B6.C7.①父亲与儿子的冲突。苑国钟为了儿子抢房客的钱,儿子却反对他抢钱,并嫌弃他的钱来路不正。
②房东与房客的冲突。苑国钟作为房东为生活所迫催收房租,房客们与他进行对抗并嘲讽他。
③苑国钟内心的冲突。一是物价飞涨,苑国钟无法及时涨房租又不能赶走房客,内心充满矛盾;二是是否向儿子说出韩先生事情真相,内心的挣扎。8.(1)苑国钟身上蕴含着许多有价值的精神品质:①作为父亲,苑国钟对儿子充满无私的爱,宁可拿自己的生命去换取儿子的幸福;②作为房东,在自身生活窘迫的情况下,收租时却小心翼翼,更无法赶走房客,体现出人性的善良;③受人之托,不顾风雨蹲守,用半年的时间等待钱的主人,体现出诚信。
(2)枪响后,悲剧发生了,苑国钟中枪,观众都为即将逝去的生命痛惜,更值得痛惜的是有价值的东西的毁灭。〖解析〗【5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B.“这个情节主要是为了反映旧社会环境下百姓思想上的迷信愚昧,表现了对国民性的批判”错误。第三幕中苑国钟想用窝头蘸自己的血来给儿子治病,更多的是为了表现他对儿子的关爱。故选B。【6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本剧的分析鉴赏的能力。C.“将剧情推向高潮”错误,应该是将剧情由高潮推向落幕。故选C。【7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和概括戏剧冲突的能力。父亲与儿子的冲突。苑国钟和儿子苑江淼之间的冲突,一个是抢取房租,“苑国钟盯着姑娘手里那叠儿钱,抢夺似的把钱抓了过去,两只手紧紧攥着”;另一个反对抢取,“放下!爸爸!您把钱还给人家……您的眼睛里除了钱还有什么?……您攥着人家的钱干什么?那是人家的钱!”“钱的来路不正,我宁愿当初您把我扔到城墙根儿去”,苑国钟为了儿子抢房客的钱,儿子却反对他抢钱,并嫌弃他买房的钱来路不正。房东与房客的冲突。苑国钟与房客们的冲突,一方苑国钟作为房东为生活所迫催收房租“今儿是好日子啊!今儿霜降了……今儿是我……”“就那点儿房租,现在能买一小撮儿白面,够包俩饺子的了,我都赶不及给大伙儿涨房钱!你们看着给吧,反正我没法儿赶你们走……”;另一方房客们与他进行对抗并嘲讽他,“我把墙上的神仙薅下来了,你找个大钉子给我揳到门框上去,让他坐高儿高儿地往下看……看看谁还敢欺负咱们”“今儿是窝头会馆的主子要饭的日子口儿了!你们快围上去……围上去给他施舍呀”。苑国钟内心的冲突。这个矛盾冲突是难点,在收取房租时,苑国钟说“我都赶不及给大伙儿涨房钱!你们看着给吧,反正我没法儿赶你们走……”,苑国钟一直说自己并不想这样,但物价飞涨,是迫于生活的无奈,没有钱就无法给儿子治病,就无法养活儿子,自己在思想上也是矛盾的。【8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赏析人物形象及体裁特征的能力。题干中引用鲁迅先生关于悲剧的论述:“悲剧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题目要求以“苑国钟为例,结合剧情阐释这一戏剧理论”,通过审题,就是要从苑国钟身上找到悲剧性的东西,即“人生有价值的东西”。苑国钟被毁灭的有价值的东西有对儿子无私的疼爱,看儿子拿暖壶出来,小心翼翼地迎过去想给儿子灌水;田翠兰讽刺他太惯儿子,让孩子休学养病没日没夜地看书,他表示儿子喜欢看,他就支持;心疼儿子半夜咳嗽,为给儿子治病“人家跟我要多少钱我也得乖儿乖儿递过去,跟我要脑袋我不是也得给吗”,甚至当肖鹏达瞄准儿子时,他窜出来挡住枪口,为儿子牺牲了性命,却还说“拿窝头来!快着……蘸我的血……治病……你们快着呀!再磨蹭就凝啦……儿子……爸爸手不干净……血……血干净……吃了治你的病……快着”,他对儿子的疼爱深入骨髓,至死不渝。他对房客们也不忍心,如“我要的不是租钱,我要的是饭钱!你们不能不赏我一口饭吃”“就那点儿房租,现在能买一小撮儿白面,够包俩饺子的了,我都赶不及给大伙儿涨房钱!你们看着给吧,反正我没法儿赶你们走……”,虽然收租惹人厌,但他也是为了父子俩的生存,不得不收,也不忍心赶房客们走。面对还钱的嘱托坚持等待主人的诚信,“我去了十六号……可十六号让人家给抄家啦!……我得空儿就到十六号对过儿树底下蹲着……下大雨蹲着……下大雪也蹲着…半年了一个子儿都不敢花”,可见,他并非一开始就存心昧钱,雨里雪里蹲等了半年也没见着人,才把钱花了,而他心中显然一直有愧疚,才会在临终前袒露一切,足见他是个讲诚信的人。而这些有价值的东西都随着枪声的一响随之毁灭,让人感到痛惜,这就是苑国钟身上表现出的人生有价值的东西,这些的毁灭,正体现了鲁迅对悲剧理论的阐释。二、古诗文阅读(37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文本一:骊姬谮申生于晋献公,公将杀之。公子重耳谓之曰:“子盖言子之志于公乎?”世子曰:“不可,君安骊姬,是我伤公之心也。”曰:“然则盍行乎?”世子曰:“不可,君谓我欲弑君也。天下岂有无父之国哉?吾何行如之?”使人辞于狐突曰:“申生有罪,不念伯氏①之言也,以至于死,申生不敢爱其死。虽然,吾君老矣,子少,国家多难,伯氏不出而图吾君,伯氏苟出而图吾君。申生受赐而死。”再拜稽首,乃卒。是以为恭世子也。(节选自《礼记·檀弓上》)文本二:楚有士申鸣者,在家而养其父,孝闻于楚国,王欲授之相,申鸣辞不受,其父曰:“王欲相汝,汝何不受乎?”申鸣对曰:“舍父之孝子而为王之忠臣,何也?”其父曰:“使有禄于国立义于庭汝乐吾无忧矣吾欲汝之相也。”申鸣曰:“诺。”遂入朝,楚王因授之相。居三年,白公为乱,杀司马子期。申鸣将往死之。父止之曰:“弃父而死,其可乎?”申鸣曰:“闻夫仕者,身归于君而禄归于亲,今既去子事君,得无死其难乎?”遂辞而往,因以兵围之。白公谓石乞曰:“申鸣者,天下之勇士也。今以兵围我,吾为之奈何?”石乞曰:“申鸣者,天下之孝子也。往劫其父以兵,申鸣闻之必来,因与之语。”白公曰:“善。”则往取其父,持之以兵,告申鸣曰:“子与吾,吾与子分楚国;子不与吾,子父则死矣。”申鸣流涕而应之曰:“始吾父之孝子也,今吾君之忠臣也;吾闻之也,食其食者死其事,受其禄者毕其能;今吾已不得为父之孝子矣,乃君之忠臣也,吾何得以全身!”援桴鼓之,遂杀白公,其父亦死,王赏之金百斤,申鸣曰:“食君之食,避君之难,非忠臣也;定君之国,杀臣之父,非孝子也。名不可两立,行不可两全也,如是而生,何面目立于天下。”遂自杀也。(节选自《说苑·立节》)〖备注〗①伯氏,即伯父。狐突和申生同为姬姓。9.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在答题卡上相应位置写上断句处字母。使有禄A于国B立C义于庭D汝乐E吾F无忧矣G吾欲H汝之相也10.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西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盖,文中同“盍”,与《齐桓晋文之事》“盖亦反其本矣?”的“盖”意思相同。B.再拜,文中指连拜两次,与《鸿门宴》“再拜献大王足下”的“再拜”意思相同。C.去,文中指离开,与《鸿门宴》中“相去四十里”的“去”意思不同。D.因,文中指依靠,凭借,与《烛之武退秦师》中“因人之力而敝之”意思相同。11.下列对原文看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骊姬在晋献公面前诽谤申生,晋献公将要杀申生。申生认为天下没有无君父的国家,无处可逃,因此不去解释。B.白公叛乱时,申鸣的父亲想要阻止申鸣为楚王战死沙场,认为申鸣不应该丢下父亲不奉养,而为国牺牲。C.自公被申鸣领兵包围,他忌惮申鸣是名冠天下的勇猛之士。石乞建议他通过劫持申鸣父亲寻求突围之策。D.百公用申鸣父亲的性命相要挟,申鸣认为自己当下只能食君之禄,忠君之事,做君王的忠臣,先歼灭叛军。1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申生有罪,不念伯氏之言也,以至于死,申生不敢爱其死。(2)吾闻之也,食其食者死其事,受其禄者毕其能。13.“孝文化”在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中,展现惊人的生命力,华夏子孙深受“百善孝为先”的影响。申生和申鸣的“孝”,请选择一种进行评价,并结合文本分析。〖答案〗9.BDG10.D11.A12.(1)我有罪,没有考虑伯父您的忠告,以至于到了死亡的境地,我不敢吝惜自己的生命。(2)我听说,吃谁的饭就要为谁的事去牺牲,接受谁的俸禄就要竭尽所能为他做事。13.示例一:评价申生的孝:申生的孝是一种纯孝,他关心体贴父亲,尽心尽力为父亲着想,孝心令人感动。①申生为怕父亲失去骊姬而伤心,宁愿不解释。②申生担心父亲年老子少,国家多难,临死前请求狐突出来辅佐君王。示例二:评价申鸣孝:申鸣以孝闻名,却不愚孝,处事有原则。①申鸣开始时尽心做孝子,听从父命入仕;在国难之时,则违背父命为国赴难。②在白公劫父相胁,忠孝不能两全的时候,他选择以国家为重,不顾私恩、为国忘家、深明大义。〖解析〗【9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如果能在国家享受俸禄,在朝堂上奉行大义,你快乐我就没有忧愁啊,我希望你做相。“使有禄于国”和“立义于庭”均为状语后置句,“于”前不断,且“有禄于国”“立义于庭”为对称句,BD处断开;“汝乐吾无忧矣”中,“矣”为句末语气词,G处断开。故选BDG。【10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掌握古代文化常识,理解文言一词多义现象的能力。A.正确。同“盍”,何不。句意:既然这样,那么为什么不逃走呢?/为什么不回到根本上来?B.正确。C.正确。“相去四十里”的“去”是“距离”。句意:如今既然已离开父亲去侍奉君王。/相距四十里。D.错误。“因与之语”的“因”是“趁机”。句意:你趁机与他谈判。“因人之力而敝之”的“因”是“依靠”。句意:依靠别人的力量却反过来损害他。故选D。【11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A.“申生认为天下没有无君父的国家,无处可逃”错误,从“不可,君安骊姬,是我伤公之心也”看出,申生不解释是怕解释后,晋献公失去骊姬会伤心。故选A。【12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念”,考虑;“至于”,到了……的境地;“爱”,吝惜。(2)第一个“食”,吃;“死”,为……而死,为动用法;“毕”,用尽、竭尽、全部使出。【13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人物进行评价探究的能力。示例一:评价申生的孝:①由原文“不可,君安骊姬,是我伤公之心也”可知,申生为怕父亲失去骊姬而伤心,宁愿不解释。②由原文“虽然,吾君老矣,子少,国家多难,伯氏不出而图吾君,伯氏苟出而图吾君。申生受赐而死”可知,申生担心父亲年老子少,国家多难,临死前请求狐突出来辅佐君王。由此可知,申生的孝是一种纯孝,他关心体贴父亲,尽心尽力为父亲着想,孝心令人感动。示例二:评价申鸣的孝:①由原文“欲授之相,申鸣辞不受,其父曰:‘王欲相汝,汝何不受乎?’申鸣对曰:‘舍父之孝子而为王之忠臣,何也?’其父曰:‘使有禄于国立义于庭汝乐吾无忧矣吾欲汝之相也。’……遂入朝,楚王因授之相”“申鸣流涕而应之曰:‘始吾父之孝子也,今吾君之忠臣也;吾闻之也,食其食者死其事,受其禄者毕其能;今吾已不得为父之孝子矣,乃君之忠臣也,吾何得以全身!’援桴鼓之,遂杀白公”可知,申鸣开始时尽心做孝子,听从父命入仕;在国难之时,则违背父命为国赴难。②由原文“食君之食,避君之难,非忠臣也;定君之国,杀臣之父,非孝子也。名不可两立,行不可两全也”可知,在白公劫父相胁,忠孝不能两全的时候,他选择以国家为重,不顾私恩、为国忘家、深明大义。由此可知,申鸣以孝闻名,却不愚孝,处事有原则。参考译文:材料一:骊姬在晋献公面前诽谤谗害公子申生,晋献公将要杀了申生。公子重耳对申生说:“您为什么不向父亲说出心里的话呢?”太子说:“不可,父亲有骊姬才得安乐,这样做会伤他的心。”重耳又说:“既然这样,那么为什么不逃走呢?”太子说:“不行!君父会说我想谋害他,天下哪里有没有君父的国家!再说我能逃到哪里去呢?”于是申生派人向狐突告别说:“我有罪,没有考虑伯父您的忠告,以至于到了死亡的境地,我不敢吝惜自己的生命;虽然如此,但我的国君年纪大了,爱子年纪小,国家有许多忧患,您又不肯出来为国君出谋划策,伯父您如果肯出来为国君出谋划策,我就受到您的恩惠,甘愿去死。”申生两次跪拜行稽首礼,接着身亡。因此,人们送他谥号称“恭世子”。材料二:楚国有位读书人叫申鸣,在家奉养父亲,他的孝顺在楚国闻名,楚王想封他做国相,申鸣推辞不肯接受,他的父亲说:“楚王想让你做国相,你为何不接受啊?”申鸣回答道:“放弃做父亲的孝子却要去为君王做忠臣,这是什么道理?”他父亲说:“如果能在国家享受俸禄,在朝堂上奉行大义,你快乐我就没有忧愁啊,我希望你做相。”申鸣说:“好。”于是入朝,楚王于是任命他为国相。过了三年,白公作乱,杀了司马子期,申鸣也准备为国捐躯,他的父亲制止他说:“丢下父亲自己去死,难道可以吗?”申鸣说:“听说做官的人,身体属于君王而俸禄归于亲人,如今既然已离开父亲去侍奉君王,怎能不为国家的危难而死呢?”于是辞别前往,趁机派兵包围白公。白公对石乞说:“申鸣是天下的勇士,如今用兵包围我,我该怎么办呢?”石乞说:“申鸣是天下的大孝子,去用武力劫持他的父亲,申鸣听到这件事必然前来,你趁机与他谈判。”白公说:“好。”于是就去捉拿了他的父亲,用武力控制,告诉申鸣说:“你援助我,我和你瓜分楚国;你不援助我,你的父亲就会死。”申鸣流着眼泪回答他说:“当初我是父亲的孝子,如今我是君王的忠臣;我听说,吃谁的饭就要为谁的事去牺牲,接受谁的俸禄就要竭尽所能为他做事;如今我已不可能做父亲的孝子了,而是君王的忠臣,我怎能保全自身呢?”申鸣拿起鼓槌击鼓,最终杀了白公,他的父亲也因此而死,楚王赏赐他百斤黄金,申鸣说:“吃君王的饭,躲避君王的祸难,不是忠臣;安定您的国家,杀死我的父亲,不是孝子。名声不能够同时树立,品行不能够同时保全,像这样活着,有什么颜面在天下立足呢?”于是自尽。(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咏白海棠(其四)林黛玉半卷湘帘①半掩门,碾冰为土玉为盆。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月窟②仙人缝缟袂③?秋闺怨女拭啼痕。娇羞默默同谁诉?倦倚西风夜已昏。〖备注〗①湘帘:湘竹制成的门帘。②月窟;月中仙境。因仙人多居洞窟之中,故名。③缟,白绢。袂,衣袖,亦指代衣服。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半卷湘帘半掩门”,写出赏花人与白海棠之间若即若离的距离,这种最佳的观赏距离,本身就带有一种情趣、一种朦胧的美感。B.“碾冰为土玉为盆”,冰为土,玉作盆,这化腐朽为神奇的神来之笔以奇妙别致的想象,正面描写了白海棠的冰清玉洁。C.“同谁诉”运用设问,自问自答,“倦倚西风”的赏花人正是花的倾诉对象,而且也暗示白海棠的倾诉对象只有赏花人。D.从结构上看,本诗首尾呼应,首联从赏花人与花隔帘相望写起,尾联以花与人互诉衷肠融为一体收结,结构严谨。15.黛玉的这首诗被李纨评价为“风流别致”,更是让宝玉钟情偏爱。请简要分析本诗的颔联和颈联是如何表现白海棠的特点的?〖答案〗14.B15.①颔联“偷来”“借得”运用拟人手法,巧妙别致地表现了白海棠如梨蕊一般素雅洁白的外形特点,如梅花一般孤高傲世的精神特点。
②颈联用比喻,将白海棠比作月中仙子正在缝制的素衣和秋日正在抹拭眼泪的闺中少女,生动形象地表现了白海棠高洁白净的气质和哀怨多愁的情感特点。〖解析〗【14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表达技巧和情感的能力。B.“正面描写了白海棠的冰清玉洁”错误,应改成侧面烘托。冰只能碾为栽种白海棠的土,玉只能作花盆,侧面烘托出白海棠的冰清玉洁。故选B。【15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表现手法的能力。颔联“偷来”“借得”运用拟人手法,白海棠白净如梨蕊,这就在白净的颜色上突出了其高贵品格,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写出其有梅的精魂与风韵。白海棠绝没有世俗的污浊,却有梨蕊的高洁、梅花的傲骨。颈联则紧承上联,以比喻笔法继续写白海棠的高洁白净。以月宫仙女缝制的白色舞衣作比喻,形容它的素白,而且形象地描绘了它的美好形态。“秋闺怨女拭啼痕”,同是比喻,感情却有变化。秋天萧瑟,又是深闺怨女,并且在“拭啼痕”,虽仍写海棠的高洁白净,带有愁戚伤感的感情色彩,生动形象地表现了白海棠高洁白净的气质和哀怨多愁的情感特点。(三)名句名篇默写(本题共1小题,8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在《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曾皙不言其志,而是描述了一幅与冠者、童子一起“__________,__________”,然后吟咏归家的郊游图景,含蓄地表达出“礼治”的社会理想。(2)小刚和家人来到湖南,看到烟波浩渺,壮阔无边洞庭湖,不由得联想起杜甫《登岳阳楼》中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桂枝香·金陵怀古》中“__________,__________”诗人认为自古以来人们对着这金陵城的朝代更替、兴亡荣辱也只是枉自感叹,并未吸取教训。(4)《念奴娇·过洞庭》写词人被免职后不免有几分落魄,但气度不减,不管处境如何,心神没有丝毫动摇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浴乎沂风乎舞雩(2)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3)千古凭高对此谩嗟荣辱(4)短发萧骚襟袖冷稳泛沧浪空阔三、语言积累、运用及名著阅读(22分)(一)语言基础(本题共5小题,10分)17.下列选项中字形和加点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妆奁(liàn)褊小(biǎn)觳觫(sù)待奉图民撒手人鬟B.额枋(fāng)亭皋(háo)庠序(xiáng)陨落青蒿错堪贤愚C.便佞(pián)罪愆(qiān)忖度(duó)踌躇陨落九月寒砧D.创痛(chuàng)哂之(shěn)畏葸(xǐ)寒喧刀俎不落言筌〖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识记现代汉语常用字字音、字形的能力。A.“妆奁”的“奁”读音错误,应读为“(lián)”;“撒手人鬟”的“鬟”书写错误,应写为“寰”。B.“亭皋”的“皋”读音错误,应读为“(gāo)”;“错堪贤愚”的“堪”书写错误,应写为“勘”。D.“创痛”的“创”读音错误,应读为“(chuāng)”;“寒喧”的“喧”书写错误,应写为“暄”。故选C。1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吾与点也(赞成)牛羊何择焉(区别)
放辟邪侈(不正)微夫人之力不及此(没有)B.以羊易之(替换)族庖月更刀(普通)
之沛公军(往)申之以孝悌之义(告诉,告诫)C.秦军氾南(驻扎)彼节者有间(空隙)
殆有甚焉(恐怕,可能)张良出,要项伯(要求)D.失其所与(结交,同盟)善刀而藏之(揩拭)
如其礼乐(至于)大礼不辞小让(拜访)〖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词语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A.“侈”,过度,放纵。句意:我赞同曾点的想法。/牛和羊又有什么区别呢?/肆意为非作歹。/假如没有那人的支持,我就不会有今天。B.句意:用羊去换它。/一般的厨师一月更换一把刀。/到沛公的军营里。/向他们讲明事奉父母、尊敬兄长的意义。C.“要”,同“邀”,邀请。句意:秦军驻扎在氾水之南。/那牛的骨节有间隙。/只怕有比这厉害的。/张良出去,去邀请项伯。D.“让”,谦让。句意:失掉了自己的同盟国。/把刀擦抹干净,收藏起来。/至于礼乐教化的事情。/讲大礼不必计较小的谦让。故选B。1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莅中国而抚四夷也 B.若舍郑以为东道主C.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 D.君王为人不忍〖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古今异义现象的理解能力。A.“中国”:古义,中原地区;今义,中华人民共和国。句意:统治整个中原地区,安抚四方的少数民族。B.“东道主”:古义,东方道路上的主人;今义,泛指设宴请客的主人。句意:如果您放弃围攻郑国而把它当作东方道路上招待过客的主人。C.“婚姻”:古义,儿女亲家;今义,结婚的事或因结婚而产生的夫妻关系。句意:刘邦送上一大碗酒给他祝寿,并跟他约定为儿女亲家。D.“不忍”:此处为不忍心,为人不狠的意思,无古今异义。句意:君王对待他人仁慈。故选D。20.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按词类活用现象归类正确的一项是()①范增数目项王②老吾老,以及人之老③老者衣帛食肉④然则小固不可以敌大⑤素善留侯张良⑥吾得兄事之⑦邻之厚,君之薄也⑧项伯杀人,臣活之⑨既东封郑A.①③/②⑤/④⑥/⑦⑨/⑧ B.①③/②⑤⑦/④/⑥⑨/⑧C.①⑦/②/③⑨/④⑥/⑤⑧ D.①⑦/②④/⑥⑧/⑨/③⑤〖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中的词类活用现象的理解能力。①名词作动词,递眼色、用眼睛示意。句意:范增多次给项王使眼色。②形容词作动词,敬爱。句意:尊敬自己的老人,来推及到尊敬别人的老人。③名词作动词,穿。句意:老年人穿丝绸衣服,吃肉。④形容词作名词,小国。句意:小国不可以跟大国为敌。⑤形容词作动词,交好。句意:一向和留侯张良友好。⑥名词作状语,像对待兄长一样。句意:我必须像对待兄长一样侍奉他。⑦形容词作动词,变雄厚。句意:邻国的实力变得雄厚了,您的实力就变得薄弱了。⑧使动用法,使……活命。句意:项伯杀了人,我救活了他。⑨名词作状语,在东边。句意:已经在东面使郑国成为了他的边界。综合以上分析,①③名词作动词/②⑤⑦形容词作动词/④形容词作名词/⑥⑨名词作状语/⑧使动用法故选B。21.下列句子翻译准确的一项是()A.且君尝为晋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译文:而且您曾经给予晋惠公恩惠,他答应给你焦、瑕两个地方,早上渡过黄河回国,晚上就修筑防御工事。B.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何与?译文:如今你恩德足以推及禽兽,而功劳不给百姓,却是为什么呢?C.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译文:我看到那里很难下刀,就戒惧地提高警惕,眼睛因此凝视不动,行为迟缓,动起刀来非常轻微。D.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译文:所以派遣将领把守函谷关,防备其他盗贼进来和意外的变故。〖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A.正确。B.“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翻译有误。此处应译为“而功效却达不到百姓身上”。C.“行为迟”翻译有误。此处应译为“动作因此迟缓(慢下来)”。D.“所以遣将守关者”翻译有误。所以……:……的原因。全句应译为:派遣将领把守函谷关的原因,是防备其他盗贼进来和意外的变故。(或:之所以派遣将领把守函谷关,是为了防备其他盗贼进来和意外的变故。)故选A。(二)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2小题,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1912年,法国化学家美拉德发现,甘氨酸和葡萄糖的混合液加热时,会反应产生一种①。后来,科学家进一步研究发现,这种褐色物质是许多食物具有诱人味道的主要原因。最终,人们把含氨基的化合物与含羰基的化合物间发生的复杂化学反应,命名为美拉德反应。美拉德反应也是食品加工过程中一类常见的非酶褐色反应。肉类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烧烤时涂刷的蜂蜜水中则含有糖类,两者在木炭提供的高温条件下会发生美拉德反应,烧烤时我们闻到的香气也由此产生。而烧烤时的温度很高,②,产生的香味物质也更多。而且,不同的氨基酸与不同的还原糖反应③。研究表明,在180摄氏度的条件下,等量葡萄糖和甘氨酸、丙氨酸等氨基酸反应可产生焦糖香气,与缬氨酸可产生巧克力香气,与组氮酸、赖氨酸可产生烤面包香味,与L-蛋氨酸可产生土豆香味。因此,在加工过程中,我们可以利用美拉德反应,将氨基酸和还原糖加入食品中,并加热处理,以提高食品的营养和改善食品的风味。在美拉德反应中,除了反应原料,酸碱环境也对其有重要影响。碱性环境对其有促进作用,而酸性环境对其则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在烧烤时,我们要尽量避免加入pH值低的食材。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23.简述第三自然段的主要内容,要求使用包含因果关系的句子,要求:语言表达简明连贯,不超过55字。〖答案〗22.①气味很香的褐色物质②美拉德反应会更剧烈③能产生不同的香味23.①因为酸碱环境对美拉德反应有重要影响,②其中酸性环境有明显抑制作用,③所以烧烤时要尽量避免加入酸性(ph值低)食材。〖解析〗【22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第一空,后文有“这种褐色物质是许多食物具有诱人味道”,可知此处产生的即是这种物质,可填“气味很香的褐色物质”。第二空,前文说,烧烤时我们闻到的香气是出于美拉德反应,则烧烤时温度越高,这种反应会更剧烈,可填“美拉德反应会更剧烈”。第三空,根据后文“等量葡萄糖和甘氨酸、丙氨酸等氨基酸反应可产生焦糖香气,与缬氨酸可产生巧克力香气,与组氨酸、赖氨酸可产生烤面包香味”可推知,“不同的氨基酸与不同的还原糖反应”会产生不同的香味,可填“能产生不同的香味”。【23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概括主要内容的能力。第三自然段由三组句子组成,第一组可概括为酸碱环境对美拉德反应有重要影响;第二组点明酸性环境的抑制作用;第三组得出结论,烧烤时要尽量避免加入酸性食材。前两组与第三组句子为因果关系,整合〖答案〗为:因为酸碱环境对美拉德反应有重要影响,其中酸性环境有明显抑制作用,所以烧烤时要尽量避免加入酸性食材。(三)名著阅读(本题共2小题,6分)24.《红楼梦》塑造了众多具有鲜明个性特征的人物形象,达到了很高的艺术境界,其中人物的语言尤其精彩。下列各句中,分析不恰当的是()A.第三回,王熙凤初次见到黛玉,便说:“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王熙凤这话既夸奖了林黛玉的气质,也夸奖了小姑子们的通身气派,又为贾母在黛玉面前买好。B.第三十一回,林黛玉来到怡红院,正赶上怡红院中闹矛盾,笑道:“大节下,怎么好好的哭起来了?难道是为争粽子吃,争恼了不成?”林黛玉的反应机敏和幽默语气,调节了气氛,立刻就化解了怡红院的尴尬。C.第三十二回,金钏儿被撵走后投井,王夫人伤心哭泣,宝钗叹道:“姨娘是慈善人,固然这么想。据我看来,他并不是赌气投井。多半他下去住着,或是在井跟前憨顽,失了脚掉下去的。”宝钗这话替王夫人开脱,消除了王夫人对金钏儿的死的愧疚心理。D.第五十三回的除夕,尤氏留贾母吃饭,贾母婉拒:“你这里供着祖宗,忙的什么似得,哪里搁得住我闹!况且每年我不吃,你们也要送去的,不如还送了去,我吃不了,留着明儿再吃,岂不多吃些?”这话既表达了自己的体谅,也委婉表示自己回去能多吃些。〖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经典名著的人物形象、精彩语言的分析鉴赏能力。D.“也委婉表示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人工智能算法授权服务合同
- 2024年即食海参供应商合同
- 元气森林合同模板
- 专业团体艺术演出合同范例
- 五人股权合同模板
- 实物众筹合同范例
- 2024年工地钢筋作业班组外包合同
- 免招标合同范例
- 2024年广告代理合同-基础版
- 临沂大学《地下建筑结构课程设计》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公司信息化调研情况汇报(4篇)
- 养猪合伙协议合同模板
- 球墨铸铁管、钢管顶管穿路施工方案
- 期中测试卷-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
- GB/T 44672-2024体外诊断医疗器械建立校准品和人体样品赋值计量溯源性的国际一致化方案的要求
- 小学数学小专题讲座《数学教学生活化-》
- 手术室课件教学课件
- 第一单元任务二《诗歌朗诵》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 2024年秋国家开放大学《形势与政策》大作业试题: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有哪些鲜明特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路径是什么?【附:2份参考答案】
- 人教版2024八年级上册物理期中测试卷(含答案)
- 北师大版(2019) 选择性必修第一册 Unit 3 Conservation Lesson 3 The Road to Destruction教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