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合肥市2024届高三二模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3/18/33/wKhkGWafLauAfXbtAAMquEQ37JY399.jpg)
![安徽省合肥市2024届高三二模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3/18/33/wKhkGWafLauAfXbtAAMquEQ37JY3992.jpg)
![安徽省合肥市2024届高三二模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3/18/33/wKhkGWafLauAfXbtAAMquEQ37JY3993.jpg)
![安徽省合肥市2024届高三二模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3/18/33/wKhkGWafLauAfXbtAAMquEQ37JY3994.jpg)
![安徽省合肥市2024届高三二模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3/18/33/wKhkGWafLauAfXbtAAMquEQ37JY399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级中学名校试卷PAGEPAGE1安徽省合肥市2024届高三二模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古希腊以来的许多唯物主义者,他们思考的问题不是物本身,而是对物的阐释。从泰勒斯的水、赫拉克利特的火到德谟克利特的原子,他们都在言说物的存在本质在于其物质上的构成。这是一种最为朴素的对物的理解与阐释,仿佛在我们弄清楚了物的构成物质之后,便可以很清晰地理解物以及物的本质。一把铁锤之所以是物,是因为它是由铁原子构成的;一个电脑之所以是物,是因为它是由电脑的硬件物质构成的;一个数字空间中的怪物,我们无法说这个数字怪物是由某种有机化合物组成的,但仍然可以将这个怪物看成是一个电子脉冲或比特。这种对物的理解方式,可以被认为是向下还原。海德格尔则以一个古希腊陶壶为例,提出了自己的理解:壶之所以为壶,不在于壶壁和壶底,而在于居于其中的虚空。这句话很容易让我们联想到《道德经》中的“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不过,海德格尔关注的并不仅仅是壶中虚无的物质形态,而且是我们如何在观念中架构了壶这个物体。也就是说,人将壶之物纳入人类本身的生存机制之中,当我们使用壶来装水、酒等物时,壶才向我们呈现为一个壶。壶的物性,并不在于它如何呈现出自己物质材料的构成,而在于它是一种可以在人的生存机制中找到使用位置的物品。这种对物的理解方式,可以被认为是向上还原。无论是向下还原还是向上还原,都是把人当作主体,而把物当作外在于人的客体。在数字空间中,情况却完全不同。在进入数字空间时,我们以为自己是作为主体参与其中的,其实只有通过一个用户名和网络账号才能进入其中。换言之,我们只有借助于一个数字物(一个数字角色、数字身份、数字用户)才能进入到数字空间之中。在那里,我们以为和现实世界一样,我们与其他人、物进行交往和辨识,其实只能看到那些经过转译的界面;这些界面从来不是数字空间的全部内容,而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在这些内容背后,是不断涌动着、流变着、交换着的数据流量,它们并没有向人类主体敞开,绝大多数时候,这些背后的数据以自身的逻辑算法,在我们察觉不到的地方支配着数据流量和智能算法的总体性。(摘编自蓝江《物体间性的形而上学——数字空间中的新唯物主义的反思》)材料二:马克思说:“黑人就是黑人。只有在一定的关系下,他才成为奴隶。纺纱机是纺棉花的机器。只有在一定的关系下,它才成为资本。”这表明奴隶、资本不能被还原为黑人。纺纱机,它们都是在一定关系下形成的物。依此推论,一切都可以被视为物。一场战争是物,一个文学形象是物,一个团队也是物。物作为一个概念,可以替代许多词汇,如事件、身份、组织等;而事件、身份、组织这样的表述,只是我们对于物的一种认识,是物的回响。数字时代让物的问题更加凸显出来,因为一种新的物出现了。我们通过购物网站浏览商品信息,是通过一个账户、一个数字身份进行的。从传统的视角看,这样的数字物只是对现实的模拟,仿佛数字账户只是我们的一个分身或身份一般。但实际上我们绝不能把数字账户还原为肉身的人,也无需为一个数字存在寻找一个肉身的根基。如此,我们就必须认识到,数字物是一个独立的存在。比如,在春运期间用手机抢购火车票,我们不是以肉身在场的方式去购票的,而是通过一个数字化身即数字账号的方式去购票的。我们以为自己只是穿着这层数字外衣去购票,真正的购票主体仍是我们自身,从而把账号想象成一个化身或者工具。但实际上,这个化身与我们的肉身一样,是一个独立的物。线上信票系统其实是向这些数字物开放的,而不是向作为肉身的我们开放的。我们能够看到,不同账号购票的效率和成功率是不同的,这并非一个平等购买的场域。比如,从某个电商平台购买加速服务的账号,就更容易抢到票;账号登记的年龄越大,买到下铺的概率也就越高。这种购票经验与十余年前一群人在火车站排队等待放票的场景是全然不同的。正如哈曼所说:“通过隐喻,我们才能尽可能地接近物。”我们必须把这些数字物隐喻成我们的化身,才能将自己想象成购票主体,才能与这个数字物建立起亲密的联系。由此,陌异现象学应运而生。所谓陌异现象,即不以人熟悉的方式让物显现,它排除了一切人为的参与,让人成为一个彻底的局外人。整个世界就是一个相互联结的关系网,我们只是在不同的关系之下表现出不同样态的“物”。即使离开我们,万物也仍以自身的方式互相联系着,我们并不是建立万物关联的超越者,而只是其中普通的一员。(摘编自苏丹《如何思考数字时代之物:当代新唯物主义的兴起》)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从德谟克利特的观点来看,铁原子是铁锤的物质构成,也是它的存在本质。B.壶的本质在于居于其中的虚空,这一观点来源于《道德经》而又与之不同。C.将物的概念延展到事件、身份、组织等,须以“在一定的关系下”为前提。D.数字物包括数字角色、数字身份、数字用户等,它不能被还原为肉身的人。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如同古希腊以来的许多唯物主义者那样,海德格尔也把物当作外在于人的客体,但是他拉近了物与人之间的距离。B.作为主体的人在数字空间中只能看到转译的界面,却无法察觉数据流量的涌动,也无法改变数据流量和智能算法。C.线上售票系统取代传统排队购票的方式,面向数字物而不是肉身的人开放,直接导致平等购买的原则受到了破坏。D.如果从物的物质构成、观念架构与陌异现象学这三个维度进行思考,就能够从唯物主义的角度理解物的本质属性。3.下列选项,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海德格尔观点的一项是()A.水分子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所构成的,但是水的灭火特质是氢原子和氧原子所不具有的,甚至和氧的助燃性质正好完全相反。B.科幻小说里的人类主人公知道,眼前的牛排其实并不是一块真正的牛排,它的形状和颜色都只是链接到自己大脑中的数据而已。C.一块有着四根支柱的木板,当上面放置了花瓶、餐盘、水果等时,它就是一张桌几;但是当我们坐在上面时,它就成为了一个凳子。D.费尔巴哈把宗教的本质归结于人的本质。但是,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实际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A.B.C.D.5.材料二是如何论证“数字物是一个独立的存在”这一观点的?请简要分析。〖答案〗1.B2.A3.C4.D5.①首先依据马克思的论述界定“物”的概念内涵,为论证数字物的存在奠定基础;②接着依据“无法还原”的原则,驳斥将数字物当作模拟现实的观点;③最后以数字物是线上售票系统的购票主体为例,并与线下售票相对比,阐明数字物的独立存在。〖解析〗【1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辨析信息的能力。B.“这一观点来源于《道德经》”无中生有,原文只是说“这句话很容易让我们联想到《道德经》中的‘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只是说明两个观点有相似性,并不能推出海德格尔的观点来源于《道德经》。故选B。【2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多个信息进行比较、辨析的能力。B.“却无法察觉数据流量的涌动,也无法改变数据流量和智能算法”错,原文“在这些内容背后,是不断涌动着、流变着、交换着的数据流量,它们并没有向人类主体敞开,绝大多数时候,这些背后的数据以自身的逻辑算法,在我们察觉不到的地方支配着数据流量和智能算法的总体性”,“它们并没有向人类主体敞开”并不意味着人类无法察觉数据流量的涌动,此外原文还有限制语“绝大多数时候”;“也无法改变数据流量和智能算法”原文没有提到,属于无中生有。C.“直接导致平等购买的原则受到了破坏”错,原文“不同账号购票的效率和成功率是不同的,这并非一个平等购买的场域”只是列举了一个事实,没有探究是什么导致了这一现象。D.“如果……就”说法绝对,材料从物的物质构成、观念架构与陌异现象学这三个维度进行思考,从而说明了当代新唯物主义的兴起,但并不意味从这些方面思考就能够从唯物主义的角度理解物的本质属性。故选A。【3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材料一海德格尔观点是向上还原,即物质的物性,并不在于它如何呈现出自己物质材料的构成,而在于它是一种可以在人的生存机制中找到使用位置的物品。A.只着眼于物质的构成,不适合作论据;B.牛排不具有使用价值,不适合作论据;C.着眼于木板在人类生存机制中的价值,适合作论据;D.探讨的是人的本质,与观点无关。故选C。【4题详析】本题考查学分析运用图表信息的能力。D.“借陌异现象排除人为参与”错,原文“整个世界就是一个相互联结的关系网,我们只是在不同的关系之下表现出不同样态的‘物’”,不是要“排除人为参与”,而是人也作为“物”参与其中。故选D。【5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和思路的能力。①第一段借助马克是的话说明了“物”的概念内涵,“一切都可以被视为物……物作为一个概念,可以替代许多词汇,如事件、身份、组织等;而事件、身份、组织这样的表述,只是我们对于物的一种认识,是物的回响”,为论证数字物的存在奠定基础;②接着“从传统的视角看,这样的数字物只是对现实的模拟,仿佛数字账户只是我们的一个分身或身份一般。但实际上我们绝不能把数字账户还原为肉身的人,也无需为一个数字存在寻找一个肉身的根基”可知,依据“无法还原”的原则,驳斥将数字物当作模拟现实的观点;③然后先提出观点“数字物是一个独立的存在”,接着是举例论证,“在春运期间用手机抢购火车票,我们不是以肉身在场的方式去购票的,而是通过一个数字化身即数字账号的方式去购票的”“这个化身与我们的肉身一样,是一个独立的物”,这是以数字物是线上售票系统的购票主体为例,并与线下售票相对比,“这种购票经验与十余年前一群人在火车站排队等待放票的场景是全然不同的”,阐明数字物的独立存在。(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风云初记(节选)孙犁走到五龙堂,秋分把芒种带回来的好消息,告诉了公公,还加上她的猜想。老人说:“那一定是他。他还不能明说呀,这个地面还是归人家辖管着哩!”他披上褂子,拿起烟袋来:“你在家里看门,我到村里去转转!”秋分嘱咐着说:“不要见人就告学啊,等他真的回来了吧!”“我知道!”老人说,“我不是那缺谋少算、眼薄嘴浅的人,我不过是去告诉几个真心实意和咱相好的人,人家也整天惦记着庆山哩!”①直到天黑,老人还没有回来,秋分把门锁上,也到村里去了。她到和庆山一块出走、现在北平坐狱的高翔家里去。高翔家里有爹有娘,还有一个和秋分年岁差不多的媳妇和一个小女孩。秋分在婆家住的时候,好到他家坐坐,和高翔媳妇说说话儿。这两个女人,并不是什么都能说到一块,高翔的媳妇是从小娇养大的,热爱丈夫,却不明白他为什么净做那些傻事。对于那年暴动,她也不赞成,因为婆家稍微富裕,还跟着吃了一惊。可是,她愿意和秋分说话,她说:“庆山嫂子,咱两个是一个命儿。”公公和婆婆曾经到北平去看望过高翔一次,媳妇也想带着女儿去一趟,公公回来说,高翔不让她去。只是叫她做一身棉衣。因为丈夫带着刑具,这一身棉衣,裁剪得奇怪,做成了,就像是不会系腰带的孩子们穿的。她拿起又放下,好几夜的工夫才把这身棉衣做成。一针一滴眼泪,把棉花全湿透了。打从高翔坐狱起,她没有畅快地欢笑过,没有穿过新衣裳,一家人过年不挂红灯,中秋不买月饼,一到天黑,就关门睡觉。这天秋分来到她家里,正是掌灯的时候。②窗纸上闪着亮光,十年以来,她第一次听见了高翔媳妇的笑声。走进屋里,这一家人正围着桌子看一封信哩,谁也没有看见她进来,秋分说:“什么事,一家子这么高兴?”高翔的媳妇转脸看见是秋分,笑看说:“喜事!”“俺爹从狱里出来了!”爬在桌子上的小女儿望着秋分夸耀。“你这个爹可是个稀罕!”高翔的媳妇轻轻拍了女儿一下,对秋分说:“高翔出来了,信上还打听你们的人哩,你来得正好,快坐在炕上听听吧!”秋分只好先把自己的喜讯收起来,坐到炕上去,听她家的喜讯。其实,这信白天已经念过一次了,吃过晚饭,小孩子要求爷爷再念一次。高翔的父亲把信纸铺在桌子上,把花镜擦了又擦,拿起信纸,前挪挪后退退,像对光一样,弄了半天,才念起来。高翔的母亲,靠在炕头被垛上,不耐烦地说:“你看你,真比戏子扮脚还费工夫哩!”“你落俐,你来!”父亲把信又放在桌子上,把眼镜摘下来拿在手里,“你不知道我上了年纪,眼力不行,又加上你儿子写的这笔字,真不好认,我就怕看这个钢笔信!”“算了!念吧,念吧!”母亲闭上眼专心听着。小女孩子还要往上挤,用两只小手使劲扯着耳朵。高翔的信是写给父亲和母亲的,可是不用说秋分,就是这个十来岁的孩子也能听得出来有好多言语,是对她的母亲说的。爷爷念着,她看见母亲不断地红脸。信上写着:“我出狱后,就兼程赶到延安,现住瓦窑堡,在毛主席的亲自领导下进行学习,不久就北上抗日。十年以来,奔走患难,总算得到了报偿!”父亲念到这里停了下来,说:“延安。这个地名很熟,《水浒传》上王教头私走延安府,可就是想不起在什么地方来。去,在他那书箱里,找本地图来。”高翔的媳妇登坡上高,打开多年没动过的、尘土封盖的丈夫的书箱。翻了半天,找出一本来,递给公公。老人打开一看说:“这是一本字典。我来吧。”他找出儿子上中学时候用的一本地图来,找了半天,才在陕西肤施县下面的括弧里我到了延安。又用两个手指头量了量说:“你们看,这里是深泽,咱们的家,这里是延安,高翔他们占的地方,距离也就是这么寸数光景,走起来,可得些工夫哩!”高翔的母亲叹气说:“在外边十几年,叫人跟着担惊受怕,好容易出来了,还不先到家里看看老娘,怎么又跑到那天边子上去了哩!”③父亲说:“你老不明白,一准是那里,有你儿子更想念的人儿!”信上也提到庆山,说他可能从江西长征过来,北上抗日了。秋分把芒种带回来的消息说了,一家子替她高兴。老人把信装好,交给儿媳妇,媳妇像捧着金银玉宝一样,递给婆婆,婆婆把它塞到被垛底下去。小孩子托着腮帮儿望着她母亲说:“娘,我们去找爹吧!““你去吧,你离得家了?”母亲问。“离的。”小孩子说,“你去不去?你不去,我自己去。”“你自己去吧。”母亲笑了。能把孩子送到丈夫的身边也是好的。在她想来:比做衣裳,孩子就是一个小针,能把母亲心里这条长长的线带到那边去,并且连在一起;像一条小沟,使这个洼里的水流进那一个洼;像一只小鸟,从这个枝跳上那个枝,从这棵树飞到那棵树。今天夜里,在五龙堂这个小村庄里,至少要有两个女人,难以入睡。这一天晚上,闷热。秋分回到小屋里,公公还没有回来。小菜虫从窗口飞到屋里来,围着小油灯乱转。坐不到炕上,她抓了一把破蒲扇到堤坡上来。④黑夜里,望日莲滴着金黄的花粉,香得闷人。从村庄到这里来的路上,有一星星的火光,不断飞起,秋分知道是公公抽着烟回来了。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秋分把芒种带来的好消息告诉公公,并且叮嘱他先不要公开说,但公公却想要立即就让真心朋友们知道这个消息。B.秋分和高翔媳妇年岁相仿,性情却并非完全相投,但她们在丈夫一起出走后,因同病相怜而愿意时常和对方说说话。C.高翔父亲在地图上找到“延安”这个地名,用手指丈量了一下距离,为儿子从家乡深泽到延安的遥远行程感到忧心。D.母亲为孩子自己去找父亲的想法感到好笑,却也想把自己心意传递给丈夫,于是情不自禁开始了诗意美好的憧憬。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句子①在平静的陈述里透出秋分压抑着的激动,“也”字写出其分享喜悦的急切。B.句子②刻画了高翔媳妇的形象,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由此可见其性格的爽朗。C.句子③以幽默口吻回答高翔母亲的疑惑,也含蓄地称赞了高翔坚定的革命信念。D.句子④描写了望日莲夏夜花开时的色泽和香气,烘托出秋分复杂而独特的心理。8.小说的人物语言有哪些特色?请分别举例说明。9.作者善于“用谈笑从容的态度来描摹风云变幻”(茅盾语)。请围绕这一特点,结合文本内容,写一则文学短评。〖答案〗6.C7.B8.①口语化。如“告学”“戏子扮脚”“落俐”等词,方言色彩鲜明,富有生活气息。②个性化。如“十年以来,奔走患难”写出书生本色,“你去不去?你不去,我自己去”写出激动心情,符合人物身份和心理。③暗示性。如“你这个爹可是个稀罕”一句,既喜又怨,暗示情节,意蕴丰富。9.示例:作者从两个家庭收到喜讯切入,通过对话展现时代风云,尽显谈笑从容的态度。小说借亲人之口叙述红军长征、北上抗日、奔赴延安等事件,描摹出时代的风云变幻;作者细致描述秋分带回喜讯、高翔家人读信的过程,笔触轻松,娓娓道来,可谓“谈笑从容”。小说以此凸显中国农村女性的美好心灵,以及普通民众直面抗战的乐观精神,独具匠心。〖解析〗【6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能力。C.“为儿子从家乡深泽到延安的遥远行程感到忧心”错,“你们看,这里是深泽,咱们的家,这里是延安,高翔他们占的地方,距离也就是这么寸数光景,走起来,可得些工夫哩!”字里行间传递出的是一位父亲对儿子的理解,为他的所作所为而高兴、自豪、欣慰之情。故选C。【7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B.“由此可见其性格的爽朗”错,结合“一针一滴眼泪,把棉花全湿透了。打从高翔坐狱起,她没有畅快地欢笑过,没有穿过新衣裳,一家人过年不挂红灯,中秋不买月饼,一到天黑,就关门睡觉”“十年以来,她第一次听见了高翔媳妇的笑声”分析,并非爽朗的性格。故选B。【8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语言特色的能力。①口语化体现于“这个地面还是归人家辖管着哩!”“你看你,真比戏子扮脚还费工夫哩!”“你落俐,你来!”“距离也就是这么寸数光景,走起来,可得些工夫哩!”“还不先到家里看看老娘,怎么又跑到那天边子上去了哩!”等对话中。如“告学”“戏子扮脚”“落俐”“寸数光景”“哩”“天边子”等词,方言色彩鲜明,具有地域特色,富有生活气息。②个性化体现于“老人把信装好,交给儿媳妇,媳妇像捧着金银玉宝一样,递给婆婆,婆婆把它塞到被垛底下去”,表现老人和媳妇对信件的珍爱,还体现于“在外边十几年,叫人跟着担惊受怕,好容易出来了,还不先到家里看看老娘,怎么又跑到那天边子上去了哩!”貌似怨恼的语气里其实也流露出一位母亲对多年入狱儿子的思念之情,又如“小女孩子还要往上挤,用两只小手使劲扯着耳朵”,行为细节中表现了小孩子的特性,另外还有“十年以来,奔走患难”写出儿子的书生本色,“你去不去?你不去,我自己去”写出孩子想见到爸爸的激动心情,符合人物身份和心理。③暗示性体现于“在她想来:比做衣裳,孩子就是一个小针,能把母亲心里这条长长的线带到那边去,并且连在一起;像一条小沟,使这个洼里的水流进那一个洼;像一只小鸟,从这个枝跳上那个枝,从这棵树飞到那棵树”,使用比喻,“今天夜里,在五龙堂这个小村庄里,至少要有两个女人,难以入睡”,委婉含蓄,这些句子,表现媳妇对丈夫的渴盼,暗示情节,意蕴丰富。【9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写作特色并拟写文学短评的能力。《风云初记》是孙犁的长篇小说,具有鲜明的风格特点和代表性,在叙述抗日战争时期中华儿女的群起抵抗及个人新生方面,展现了滹沱河岸边的女性的觉醒与进步。孙犁的这部作品用诗化的语言描绘了残酷战争中美好的事物,通过对历史深深的怀念,展现了作者对那个时代人物和生活的客观直接刻画。孙犁的笔法优美而阳光,善于从战争中发现并赞扬美。然而,这种散漫和简单并不影响作品的艺术性和深刻性,作者通过对细节的精细描写,成功塑造了鲜活的人物形象,使读者能够产生共鸣。总体来说,《风云初记》是一部具有深刻历史意义和文学价值的作品。“走到五龙堂,秋分把芒种带回来好消息,告诉了公公,还加上她的猜想”“秋分只好先把自己的喜讯收起来,坐到炕上去,听她家的喜讯”,作者从两个家庭收到喜讯切入,通过对话展现时代风云,“那一定是他。他还不能明说呀,这个地面还是归人家辖管着哩!”“我出狱后,就兼程赶到延安,现住瓦窑堡,在毛主席的亲自领导下进行学习,不久就北上抗日。十年以来,奔走患难,总算得到了报偿!”“你们看,这里是深泽,咱们的家,这里是延安,高翔他们占的地方,距离也就是这么寸数光景,走起来,可得些工夫哩!”尽显谈笑从容的态度。小说借亲人之口叙述红军长征、北上抗日、奔赴延安等事件,描摹出时代的风云变幻;“高翔出来了,信上还打听你们的人哩,你来得正好,快坐在炕上听听吧!”“高翔的媳妇转脸看见是秋分,笑看说:‘喜事!’‘俺爹从狱里出来了!’爬在桌子上的小女儿望着秋分夸耀”作者细致描述秋分带回喜讯、高翔家人读信的过程,笔触轻松,有时写人计事用极淡之笔,轻轻带过,或娓娓道来,百听不厌,可谓“谈笑从容”。“能把孩子送到丈夫身边也是好的。在她想来:比做衣裳,孩子就是一个小针,能把母亲心里这条长长的线带到那边去,并且连在一起;像一条小沟,使这个洼里的水流进那一个洼;像一只小鸟,从这个枝跳上那个枝,从这棵树飞到那棵树”,使用比喻修辞,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媳妇对丈夫的关爱和思念,“今天夜里,在五龙堂这个小村庄里,至少要有两个女人,难以入睡”,小说以此凸显中国农村女性的美好心灵,她们深爱着丈夫,虽然不是很理解丈夫的革命活动和为此做出的牺牲,但守候中表现了任劳任怨,“在外边十几年,叫人跟着担惊受怕,好容易出来了,还不先到家里看看老娘,怎么又跑到那天边子上去了哩!”母亲的抱怨中更有慈爱和想念、惦记,真切感人;也表现了普通民众直面抗战的乐观精神,比如父亲说“你们看,这里是深泽,咱们的家,这里是延安,高翔他们占的地方,距离也就是这么寸数光景,走起来,可得些工夫哩!”言谈话语间充满了欣慰、喜悦之情,溢于言表、独具匠心。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子宋子曰:“明见侮之不辱,使人不斗。人皆以见侮为辱,故斗也;知见侮之为不辱,则不斗矣。”应之曰:“然则亦以人之情为不恶侮乎?”曰:“恶而不辱也。”曰:“若是,则必不得所求焉。凡人之斗也,必以其恶之为说,非以其辱之为故也。今俳优、侏儒、狎徒相詈侮而不斗者,是岂钜知见侮之为不辱哉?然而不斗者,不恶故也。今人或入其央渎,窃其猪彘,则援剑戟而逐之,不避死伤。是岂以丧猪为辱也哉?然而不惮斗者,恶之故也。然则斗与不斗邪,亡于辱之与不辱也,乃在于恶之与不恶也。夫今子宋子不能解人之恶侮,而务说人以勿辱也,岂不过甚矣哉!”(节选自《荀子》)材料二:楚王问曰:“贤士之处贫贱也,富贵者可以辱乎?”征君对曰:“昔者仲尼之钓于沂也,季孙过其车,有从者引仲尼之衣而叱之,仲尼扬竿而行。从者抚其竿曰:‘勿扬。’仲尼乃负竿而歌,从者裂竿而击之。鲁人曰:‘此孔丘也。’从者曰:‘吾知孔丘,故击之耳。以鲁国之众,辱一贱士,奚足道哉?’及孔丘摄相于鲁,鲁人与其从者斗。从者将死,季孙闻而怒,遂捕从者百人,桎梏以见孔子。当是时,鲁人皆相率而往,以观孔子之政,为从者之有怨,季氏之执鲁命也。既而从者死,孔子曰:‘吾闻讼之室者折于天刑,君子之幸也;罪未成而桎梏,小人之幸也。’由此观之,贫贱者奚辱于富贵哉?夫贫贱而不辱则进而无党出而无求独行其志而尽天者乎?圣人之心,尽于天而奚迹之为?”楚王曰:“善!”(节选自《天禄阁外史》)10.材料二中面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标号涂黑。夫贫贱A而不辱B则进C而无党D出E而无求F独行G其志H而尽天者乎?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见,文中表被动关系,与《屈原列传》“信而见疑”中“见”意思相同。B.援,文中指持着,与《送东阳马生序》“援疑质理”中的“援”意思不同。C.率,文中指一概、全都,与《六国论》“率赂秦耶”中的“率”意思相同。D.迹,文中指追踪、搜寻,与《项脊轩志》“瞻顾遗迹”中的”迹”意思不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宋子认为人们的争斗起因于没能够区分“侮”的行为和“辱”的感受,如果他们明白受到欺侮不是耻辱,就自然不会再争斗了。B.应答者批驳了宋子的观点,认为按照他的想法达不到他的目的,并用两个具体事例作对比,指出争斗的原因在于是否感到憎恶。C.季氏的从者有意羞辱仲尼,一开始就拉拽衣服并叱骂,看到仲尼扬起钓竿就用手按住,见仲尼背起钓竿歌唱就把钓竿扯裂了。D.在孔子代理鲁国的国相后,鲁国人和季氏的从者产生争斗,孔子将上百名从者逮捕,给他们戴上刑具,季氏听闻后十分生气。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甸子融译成现代汉语。(1)凡人之斗也,必以其恶之为说,非以其辱之为故也。(2)楚王问曰:“贤士之处贫贱也,富贵者可以辱乎?”14.在两则材料中,人们受到侮辱之后的做法各有什么不同?〖答案〗10.BDF11.C12.D13.(1)大凡人们争斗,必定把自己感到憎恶当作辩解,不把自己感到耻辱当作理由。(2)楚王问道:“有才能的人身处穷困卑微之中时,富贵的人可以让他感到耻辱吗?”14.①俳优等人面对自己同伴,不感憎恶,不争不斗;②被窃者面对窃猪者,奋起抗争,不避死伤;③孔子面对挑衅者,主动避让,恬退自安。〖解析〗【10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穷困卑微却不感到受到侮辱,那么做官就不会结党营私;不做官就会无欲无求,独自实现他的志向而能够保全天性了吧?“贫贱而不辱”中的“而”表转折,连接前后内容,是整个句子的大前提,中间不断开,“则”一般放在句子前面,B处断开;“进而无党”“出而无求”结构一致,两个句子独立成句,DF处断开。故选BDF。【11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文言一词多义的能力。A.正确。句意:宣明了被人侮辱而不以为耻辱。/诚信却被怀疑。B.正确。持着;援引,提出。句意:那么失主就会拿起剑戟去追赶窃贼。/提出疑难、询问道理。C.错误。“文中指一概、全都”错,应该是“相继,一个接一个”;“率赂秦耶”中的“率”是一概、全都。句意:鲁人都相继前去。/都是因为贿赂秦国吗?D.正确。追踪、搜寻;痕迹,这里指旧事物。句意:圣人的心,尽于天命,怎么能追踪到他的想法呢?/瞻仰回顾旧日事物。故选C。【12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D.“孔子将上百名从者逮捕,给他们戴上刑具,季氏听闻后十分生气”错,原文“季孙闻而怒,遂捕从者百人,桎梏以见孔子”,是季孙发怒,将上百名从者逮捕,给他们戴上刑具来见孔子。故选D。【13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凡”,大凡,凡是;“以……为”,把……当作;“故”,理由。(2)“处”,处于;“贫贱”,穷困卑微;“辱”,意动用法,感到耻辱。【14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①由“今俳优、侏儒、狎徒相詈侮而不斗者,是岂钜知见侮之为不辱哉?然而不斗者,不恶故也”可知,俳优等人面对自己同伴,不感憎恶,不争不斗;②由“今人或入其央渎,窃其猪彘,则援剑戟而逐之,不避死伤”可知,被窃者面对窃猪者,奋起抗争,不避死伤;③由“昔者仲尼之钓于沂也,季孙过其车,有从者引仲尼之衣而叱之,仲尼扬竿而行。从者抚其竿曰:‘勿扬。’仲尼乃负竿而歌,从者裂竿而击之”可知,孔子面对挑衅者,主动避让,恬退自安。参考译文:材料一:宋钘先生说:“宣明了被人侮辱而不以为耻辱,就能使人们不争斗。人们都把被侮辱当作为耻辱,所以会争斗;如果懂得了被侮辱算不上是一种耻辱,就不会争斗了。”回复他说:“这样的话,那么先生也以为人之常情是不憎恶被人侮辱的吗?”他说:“虽然憎恶被人侮辱,但并不把被侮辱当作是耻辱。”回复他说:“像这样,那就一定达不到先生所追求的目标了。大凡人们争斗,必定把自己感到憎恶当作辩解,不把自己感到耻辱当作理由。现在那些滑稽演员和唱戏的优伶、供人取乐的矮子、被人戏弄的奴仆,受到辱骂欺侮却不争斗,这哪里是因为他们懂得了被人侮辱算不上是一种耻辱的道理呢?然而他们不争斗,是因为他们不憎恶被人侮辱的缘故啊。现在如果有人进入人家的沟中,偷了人家的猪,那么失主就会拿起剑戟去追赶窃贼,甚至不避死伤,这哪里是因为他把丢失猪看作为耻辱呢?然而他不怕争斗,是因为憎恶窃贼啊。这样看来,争斗不争斗,不在于感到耻辱还是不感到耻辱,而在于憎恶还是不憎恶。现在宋先生不能消除人们对被人侮辱的憎恶,而致力于劝说人们别把受侮辱看作为耻辱,岂不是错得很厉害了吗?材料二:楚王问道:“有才能的人身处穷困卑微之中时,富贵的人可以让他感到耻辱吗?”征君回答说:“从前孔子在沂水钓鱼,季孙的车子从这里经过,有个跟随的人拉住孔子的衣服大声叱骂他,孔子扬起钓竿要走。那个随从按住他的钓竿说:‘不要走。’孔子于是背着钓竿歌唱,随从扯裂了钓竿并且拿钓竿打孔子。鲁国人说:‘这是孔丘。’随从说:‘我知道是孔丘,故意击打他罢了。凭借鲁国这么多人,侮辱一个低贱士人,有什么值得说的呢’等到孔丘到鲁国代理国相,鲁国人和季孙的随从争斗。随从差点被打死,季孙听说之后发怒,将上百名从者逮捕,给他们戴上刑具来见孔子。当时,鲁人都相继前去,来看孔子处理政事,因为从者和孔子之间有仇恨,而季氏是鲁国实际的掌管者。不久从者死了,孔子说:‘我听说告状的人死于上天的惩罚,是君子的幸运;罪名还没有确立就被带上刑具,是小人的幸运。’由此看来,穷困卑微的人怎么会被富贵者侮辱呢?穷困卑微却不感到受到侮辱,那么做官就不会结党营私;不做官就会无欲无求,独自实现他的志向而能够保全天性了吧?圣人的心,尽于天命,怎么能追踪到他的想法呢?”楚王说:“好!”(二)古代诗歌阅读(本医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柳梢青·题四梅图①(其四)扬无咎目断南枝。几回吟绕,长怨开迟。雨浥风欺,雪侵霜妒,却恨离披。欲调商鼎②如期。可奈向、骚人自悲。赖有毫端,幻成冰彩,长似芳时。〖备注〗①四梅图:指扬无咎创作的纸本墨笔画。②调商鼎:喻指宰相治理国家。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词人久凝梅枝,吟绕之余发出长叹,希望梅花开得迟些,表达对其命运的担忧。B.“雨浥风欺”三句插绘梅花饱受风霜雨雪无情摧残,参差飘落,令人怅恨万端。C.词人借典故寄寓建功立业的渴望,又用“可奈向”写出其怀才不遇的现实处境。D.“赖有毫端”三句写词人感慨于梅花的际遇,用画笔将梅花的美丽定格为永恒。16.这首题画词将梅花、梅画,梅词三者交织,浑然一体。请简要分析。〖答案〗15.A16.①春梅凋残,无法挽留,却可借助笔墨留其冰彩和芬芳,体现了花与画的交织;②梅画之上,辅以梅词,使静止的画面更增灵动和意蕴,体现了画与词的交织;③功业无成,心怀怅惘,以梅花自喻,以梅画自遣,体现了花、画与词的交织。〖解析〗【15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A.“希望梅花开得迟些”错,“长怨开迟”是怨梅花开得太晚,欣赏的日子太短,选项理解错误。故选A【16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的能力。①上阕写词人欣赏梅花,“目断”“吟绕”写出对梅花的留恋、喜爱;“怨”似嗔怪梅花开得太晚,为何?因为在风雨的侵蚀下,在霜雪的欺凌下,梅花很快就“离披”了。“离披”就是凋残,这么美好的花朵如何挽留?下阕说“赖有毫端,幻成冰彩,长似芳时”,幸好可以借助笔墨留其冰彩和芬芳,体现了花与画的交织;②词的题目是“题四梅图”,词人惋惜于梅花的凋落,于是提笔作画,把梅花的芳姿画成画永远留住它的美好,然后在梅画之上,辅以梅词,这样就使使静止的画面更增灵动和意蕴,体现了画与词的交织;③欣赏梅花,惋惜梅花的凋落,于是把它画在纸上,再题词以作纪念吗,而词乃言志之物,如“欲调商鼎如期。可奈向、骚人自悲”,想要像宰相一样治理国家,奈何只能做个骚人,抒发自己的悲凉之情,借助“词”表达自己功业无成,心怀怅惘;再返回上阕,被风雨霜雪打击的“离披”的梅花原来是诗人的化身,由此本词以梅花自喻,以梅画自遣,体现了花、画与词的交织。(三)名篇名句默写(本腿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李白(将进酒》中肯定自我才华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流露出对奢靡生活的不屑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2)苏轼《赤壁赋》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写出客人吹箫之后凄切的尾声,婉转悠长,绵绵不绝。(3)研学旅行时,你乘船游览洞庭湖,看到月光照耀着平静的湖面,不由吟诵起古人名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天生我材必有用钟鼓馔玉不足贵(2)余音袅袅不绝如缕(3)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玉鉴琼田三万顷,着我扁舟一叶)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儿时的除夕,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守岁,父亲照例讲家史和家训。后来,我照例要给我的孩子们讲故事了,也讲讲我父母和爷爷奶奶的效事。斗转星移。现在很多哈尔滨的年轻人喜欢在除夕的晚上,逛一逛风情万种的中央大街,去A似的“冰雪大世界”游玩。①雪款款地下着,踏雪的年轻人惊喜地伸出手来,让精巧的雪花一片儿一片儿,落在手心里。②这纤美如翼的雪花里蕴藏着你的梦啊……③不少外地游客也跑到哈尔滨,体脸一下“滨滨”“妮妮”冰天雪地过大年的别样风情。④冰雪大世界更加妩媚妖娆,展示着冰雕雪塑的万种之美、千样之奇,无穷之妙,让冻得直淌清鼻涕的游客们挪不动步啦。在歌曲《我爱你,塞北的雪》的伴随下,人们在雪地上打滚、坐雪爬犁、撸串儿、吃冰棍、放烟花,观赏文艺表演,在一起B过大年。红灯笼、中国结,参差错落,铺天盖地。恰是瑞雪纷飞时,万紫千红的火树银花,把寻常百姓对未来的期许和梦想,装点得那样C。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19.下列句子中的“要”与文中加点的“要”,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你要能来参加这次读书活动,该多好啊!B.快要成熟的麦穗,挺着沉甸甸的腰杆。C.说话、写文章都要言简意赅,重点突出。D.我跟老妈要了两张票,准备明天看电影。20.“雪飞当梦蝶,风度几惊人。”这两句古诗出现的位置,最恰当的是()A.①处 B.②处 C.③处 D.④处〖答案〗18.示例:A.琼楼玉宇B.欢天喜地C.绚丽多姿19.C20.A〖解析〗【18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A.此处形容冰雪世界,这里的建筑都是用冰做成的,如同美玉雕刻的一般,可填“琼楼玉宇”。琼楼玉宇:传说中指仙家楼台或月中宫殿。形容富丽堂皇的建筑物。B.此处形容过大年时人们的情绪,可填“欢天喜地”。欢天喜地:形容非常高兴。C.“红灯笼、中国结”“万紫千红的火树银花”这些食物色彩繁多美丽,搭配“装点”,可填“绚丽多姿”。绚丽多姿:各种各样色彩灿烂美丽、五彩缤纷。【19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不同语境中词语含义的能力。文中的“要”是需要。A.助动词,表假设,如果;B.助动词,将要;C.需要;D.请求。故选C。【20题详析】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语句复位的能力。诗句中有“雪飞”“惊人”,能够照应①中的“雪款款地下着”“踏雪的年轻人惊喜地伸出手来,让精巧的雪花一片儿一片儿,落在手心里”。因此应该放在①句前面。故选A。(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目前我国大豆等蛋白质资源的对外依存度已连续十多年超过80%,这严重威胁了我国食品供给的安全。①,代替大豆等作物蛋白,可以说是迫在眉睫。单细胞蛋白被视为食用蛋白的重要替代品,该蛋白是通过微生物发酵的方式产生的菌体蛋白。与传统种植方式获取蛋白相比,单细胞蛋白的生产不会自然环境的影响,而且生产效率较高;②,单细胞蛋白生产所需要的用地更少,而传统农作物种植所需要的用地更多,前者只有后者的千分之一。单细胞蛋白可由制糖、造纸、淀粉生产等产生的副产物来发酵生产,但这些副产物供应的不稳定,使得单细胞蛋白产量较低。③,甲醇蛋白有更大的增产空间,具有更广阔的工业化生产前景。在一系列一碳化合物中,甲醇资源丰富且廉价,更容易运输和储存。此外,我国的煤炭储量较大,以煤炭副产物甲醇作为碳源生产单细胞蛋白,不仅能保证碳源供应的稳定性,而且还能通过微生物对一碳化合物的同化来降低碳排放,有效推动对煤炭副产物的高效清洁利用。2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这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22.简述本则材料的主要内容。要求使用包含假设关系的句子,表达准确流畅,不超过50个字。〖答案〗21.示例:①寻求新的蛋白质资源;②在产量相同的情况下;③相较于其他单细胞蛋白22.示例:①如果以煤炭副产物甲醇作为碳源生产单细胞蛋白,②那么将有助于解决我国食品供给的安全问题。〖解析〗【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现代制造园区的投资风险评估与管理
- 现代企业经营中的税务筹划与风险管理
- 2024年春九年级化学下册 第10单元 酸和碱 实验活动6 酸、碱的化学性质说课稿 (新版)新人教版
- Unit7 第2课时(说课稿)Story time三年级英语上册同步高效课堂系列(译林版三起·2024秋)
- 2《红烛》《致云雀》联读说课稿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 《4 做阳光少年》(说课稿)-2023-2024学年五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皖教版
- 2025水运工程施工监理合同(试行)
- 2025企业聘用临时工合同
- 2025钻孔灌注桩施工合同
- 8 安全记心上(说课稿)2024-2025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
- 城市隧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 2025年湖南高速铁路职业技术学院高职单招高职单招英语2016-2024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2025江苏太仓水务集团招聘18人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2024-2025学年人教新版高二(上)英语寒假作业(五)
- 2025脱贫攻坚工作计划
- 借款人解除合同通知书(2024年版)
- 《血小板及其功能》课件
- 江苏省泰州市靖江市2024届九年级下学期中考一模数学试卷(含答案)
- 沐足店长合同范例
- 《旅游资料翻译》课件
- 《既有轨道交通盾构隧道结构安全保护技术规程》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