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13二战后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演变a组考点专练_第1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13二战后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演变a组考点专练_第2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13二战后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演变a组考点专练_第3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13二战后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演变a组考点专练_第4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13二战后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演变a组考点专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13二战后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演变A组考点专练考点一:两极世界的形成1.冷战结束后,美国不断增加在亚太地区的兵力和战略武器的部署,强化美日同盟关系,频繁进行各种名目的军事演习,增加航空母舰、远程轰炸机及核潜艇在西太平洋的活动。美国的这些举动意在A.维护亚太地区的和平稳定 B.扩大其霸权主义的范围C.孤立和封锁社会主义国家 D.转移其对外战略的重心B【详解】冷战结束后,美国在亚太地区增加兵力、部署战略武器,强化美日同盟,频繁进行各种名目的军事演习等举动,反映出其推行单边主义,扩大霸权主义范围的意图,B项正确;维护亚太地区的和平稳定与“频繁进行各种名目的军事演习”等不符,A项错误;孤立和封锁社会主义国家不是“冷战结束后”美国海外扩张的目的,C项错误;转移其对外战略的重心是表现,并非美国在亚太地区扩张的主要目的,D项错误。2.1964年联邦德国外交官和中国外交官在瑞士首次按触:20世纪70年代初,联邦德国调整“新东方政策”,决定改善与中国的关系:1972年10月,两国外长在北京签署建立外交关系的公报。两国关系改善反映的实质是A.冷战格局下国际关系的新变化 B.西欧寻求进入中国市场C.尼克松总统访华所带来的影响 D.苏联对中国威胁被打破A【详解】根据“1964年联邦德国外交官和中国外交官在瑞士首次按触:20世纪70年代初,联邦德国调整“新东方政策”,决定改善与中国的关系”等信息可得出,在冷战之下,西欧国家开始摆脱美国的控制,奉行独立的外交政策,同时多极化趋势出现,故反映出冷战格局下国际关系的新变化,A正确;B项不是本质,排除B;C项不能全面反映材料主旨,在尼克松访华之前已经有所变化,排除C;D项不符合史实,排除D。3.下图为1950年2月中国出版的(世界新闻年鉴)摘录,据此可推测当时A.亚洲是美苏冷战的中心所在 B.美国对亚洲实施冷战战略C.两大集团对峙局面已经形成 D.亚洲局势已处于战争边缘B【详解】材料体现的是美国在冷战期间试图通过援助中国台湾地区及印度等亚洲国家,进而实现对亚洲地区的控制,因此B正确;美苏冷战的重点是在欧洲,A排除;C是在1955年华约成立后,排除;D与材料无关,排除。故选B。4.《华沙条约》缔结以前,苏联同东欧国家的关系是以双边条约为基础的。华约的建立,使苏联和东欧国家在政治、军事上形成一个有机整体,给苏联提供了可以借机向“兄弟国家”发号施令的超国家权力机构。这一变化()A.保证了社会主义阵营的稳定 B.顺应了苏联对抗美国的需要C.消除了来自西方国家的威胁 D.促进了东欧各国进一步发展B【详解】由材料中“华约的建立……给苏联提供了可以借机向‘兄弟国家’发号施令的超国家权力机构”可知,该现象便利了苏联控制华约其他成员国,这顺应了苏联对抗美国的需要,但不利于华约其他成员国自主发展,也容易导致华约其他成员国与苏联间的矛盾,不利于社会主义阵营的稳定,故选B项,排除AD两项;C项中“消除了”的说法过于夸大化,排除。5.1947年,马歇尔在哈佛大学发表演讲,敦促欧洲人制订一个“治疗而不是舒缓”的长期项目。时任英国外交大臣的欧内斯特·贝文接受了马歇尔的建议,并立即与时任法国外交部长的乔治·比多取得了联系,交换看法。据此可知,马歇尔计划有利于A.维护西欧长期稳定 B.消除西欧各国冲突C.推动西欧国家联合 D.加强美国控制西欧C【详解】由“促欧洲人制订一个‘治疗而不是舒缓’的长期项目”“取得了联系,交换看法”可知,美国对欧洲的经济援助政策在促进欧洲经济恢复的同时,也促使欧洲国家改善关系,从而推动西欧走向一体化,故C项正确;马歇尔计划不可能长期维护西欧的稳定,可排除A项;马歇尔计划有利于缓和西欧各国的矛盾,但不能消除,可排除B项;马歇尔计划有利于加强美国对西欧的控制,但材料没有体现,可排除D项。考点二: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1.1948年,海牙大会决定成立一个“欧洲运动”,以便协调各种欧洲联合组织和派别的活动;1948年10月25日,“欧洲运动”在布鲁塞尔正式成立;1949年2月的布鲁塞尔大会详细研究了未来的欧洲议会。“欧洲运动”的出现A.标志着欧洲一体化进程的开始 B.冲击了两极对峙的世界格局C.有利于推动欧洲国家走向联合 D.反映了欧洲各国的外交独立C【详解】材料反映了1948年欧洲成立了“欧洲运动”,以协调各种组织和派别的活动,并研究未来的欧洲会议,这些活动有利于欧洲国家协调一致,推动其走向联合,故C符合题意;1951年欧洲煤钢共同体成立标志着欧洲一体化进程的开始,故排除A;1955年华约组织成立才标志着两极格局正式形成,题干时间点两极格局尚未形成,故排除B;材料信息与欧洲各国外交无关,故排除D。2.1959年,戴高乐总统要求法国在北约中与美、英平起平坐,同时还要拥有核武器。他说:“法国没有原子弹,法国就不称其为法国……而只是一个被一体化了的卫星国。”这反映了A.欧洲一体化进程受到阻碍 B.法国企图领导共同体组织C.民族意识推动政治多极化 D.战后国际格局的重大变化C【详解】起平坐可以看出,随着法国战后经济的恢复以及民族意识的不断高涨,法国要求摆脱美国的控制,这有利于政治多极化的出现,故C项正确;材料中法国并没有反对一体化,故没有体现受阻,排除A;法国没有要领导共同体的意图,排除B;战后的格局仍然是两极格局,排除D。3.自1970年第三次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以后,不结盟运动几乎每次首脑会议都会通过《关于联合国的决议》,并向联合国大会提出建议,这些建议后来都被联大通过。这反映出A.不结盟运动主宰联大会议 B.两极世界格局趋向瓦解C.联合国成员结构发生变化 D.新的国际政治秩序形成C【详解】不结盟运动提交的提议在联合国大会都被通过,说明20世纪70年代,随着越来越多的新兴民族国家独立并进入联合国,使得在联大投票时能够团结一致应对美苏的霸权主义,故C项正确;A项“主宰”说法错误;B项“趋向瓦解”时间与材料不符;这一时期新的国际政治新秩序尚未形成,D项错误。4.表20世纪60年代的国际组织(部分)。如表可以用来说明,20世纪60年代A.世界政治格局发生深刻变化 B.能源合作是国际合作的主流C.全球有序贸易新时期的开启 D.第三世界国家面临巨大挑战A【详解】依据表格信息可知,20世纪60年代世界出现了许多由发展中国家建立的国际组织,说明世界政治格局出现多极化趋势,故A正确;材料主要体现了多极化的趋势,不能说明能源合作是国际合作的主流、第三世界国家面临巨大挑战,B、D错误;二战后,关贸总协定建立开启了全球有序贸易新时期,故C错误。5.2019年3月1日,安理会就美国提交的委内瑞拉问题决议草案进行表决,包括美国、英国和法国在内的9个国家投了赞成票,但在俄罗斯和中国投下反对票后遭到否决。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发言说,中方反对外部势力干涉委内瑞拉内政,委内瑞拉事务应由委内瑞拉人民自主决定。这表明A.地区动荡根源在于大国干涉 B.不同地区的国家利益趋于一致C.安理会被大国操控渐失效用 D.新的世界格局有利于世界和平D【详解】由于中国和俄罗斯的反对,美国提交的草案被否决,说明在当前多极化格局发展的趋势下,多个力量中心的崛起有助于遏制美国的霸权主义,说明新的世界格局有利于世界和平,故选D;材料内容没有体现地区动荡的原因,排除A;“趋于一致”的说法明显过于绝对,排除B;C项解读不符合题意主旨,排除C。考点三: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1.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首次出现贸易逆差,1984年,美国贸易逆差增加到1687亿美元。作为应对之策,美国对日本采取强制自愿出口限制、加征反倾销税和惩罚性关税、发动汇率战等综合性手段打压日本产品出口,以挽救日益萧条的美国制造业;美国对欧盟也采取了相应措施。美国的这些做法A.是为缓解经济危机采取的必要举措 B.体现出资本主义国家的根本矛盾与利益冲突C.是以贸易手段维护经济和政治霸权 D.用所谓公平的国际规则重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C【详解】结合所学可知,20世纪7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发展呈现出美日西欧三足鼎立的格局,冲击美国的霸主地位。材料反映的美国上述措施的目的都在于维护自己的经济利益,维护自己的经济霸权和政治霸权,故C项正确;材料涉及的时间跨度从20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这20年间美国没有并未一直处于经济危机中,此外美国的“必要措施”可能会加剧经济危机,故排除A项;材料反映了资本主义国家间存在利益冲突,未体现资本主义国家间存在根本矛盾,故排除B;美国不是公平地运用国际规则,故排除D项。2.如表为1950〜1979年世界出口(货物和服务业)在全球GDP(生产总值)中的百分比。下列相关的解释较为合理的是年份百分比(%)年份百分比(%)19507.9197315.1195811.0197419.2196311.1197518.3196611.3197618.4197011.5197717.7197111.7197817.3197212.5197918.9A.关贸总协定加快了世界贸易的发展速度B.布雷顿森林体系的解体促进了贸易发展C.国际经济旧秩序阻碍了经济全球化进程D.世界贸易的发展推动了经济全球化进程D【详解】从材料中的数据可以看出,二战后世界出口(货物和服务业)在全球GDP(生产总值)中的百分比在不断增加,这与世界贸易的发展有关,也是全球化发展的表现,排除D;材料不能体现是关贸总协定的影响,排除A;布雷顿森林体系的解体是70年代,不能说明70年代之前的内容,排除B;材料与旧秩序无关,排除C。3.以下是西方主要工业国(美国、德国、日本、法国、意大利、英国、加拿大)工业制成品贸易占比统计。据此可知出口(占全球出口的%)进口(占全球进口的%)1963年1995年1963年1995年64.856.635.147.4A.经济全球化发展迅猛 B.发达国家实行贸易保护C.世界经济趋向多极化 D.经济危机迟滞经济复苏C【详解】根据材料数据可知,1963-1995年期间,主要西方国家的工业制成品出口下降,进口明显上升,说明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放缓,而发展中国家经济有了重大的进展,这推动了世界经济的多极化,即世界经济趋向多极化,C项正确;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1963-1995年期间,主要西方国家制成品贸易的统计,强调了这时期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无法得出经济全球化发展迅猛的结论,A项错误;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这时期随着发展中国家的发展,世界经济朝着多极化发展的趋势,没有体现发达国家实行贸易保护政策,B项错误;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这时期世界经济多极化的趋势,没有体现经济危机的影响,无法得出经济危机迟滞经济复苏的结论,D项错误。4.据英国经济政策研究中心发布的《全球贸易预警》报告显示,2008年11月至2016年10月,二十国集团成员实施的贸易保护主义措施总计达到创纪录的5560项。该现象说明当今世界A.经济一体化发展受挫 B.贸易保护主义成为主流C.区域集团化前景堪忧 D.南北经济差距日益扩大A【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2008年至2016年月,为应对经济危机,推动全球治理与协调而建立的二十国集团的成员却实施了多达5560项的贸易保护主义措施,说明当今世界经济一体化发展受挫,A项正确;材料不能说明当今世界贸易保护主义成为了主流,B项错误;二十国集团并非区域性经济组织,材料与区域集团化的发展前景无关,C项错误;材料不能说明南北经济差距日益扩大,D项错误。5.如图是一幅题为《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