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资料12 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教学案_第1页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资料12 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教学案_第2页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资料12 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教学案_第3页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资料12 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教学案_第4页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资料12 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教学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3考纲解读】

(1)生态系统的结构I

(2)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基本规律及应用II

(3)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II

(4)生态系统的稳定性II

(5)人口增长对环境的影响I

(6)全球性的环境问题I

(7)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和措施I

【知识网络构建】

,生产拧

t物成分卜肖我并

成分1|分解者

|非生物成分

食物链

I营养结构

食物M

生态系统〈(能状流动单向流动

功能」逐级递减

,物质循环

抵抗力稳定性

i稳定性

恢复力稳定性

【重点知识整合】

一、生态工程所遵循的基本原理

项目理论基础意义实例

物质循环可避免环境污染及其

物质循环无废弃物农业

再生原理对系统稳定和发展的影响

生物多样性程度高,“三农”防护林建设中的

物种多样生态系统

可提高系统的抵抗力稳定单纯林问题,珊瑚礁生态系统

性原理的稳定性

性的生物多样性问题

协调与平衡生物与环生物数量不超过环境承载

太湖富营养化问题

原理境的协调与平力,可避免系统的失衡和

衡破坏

社会一经

统一协调各种关系,林业建设中自然系统与社

整体性原理济一自然复合

保障系统的平衡与稳定会、经济系统的关系问题

系统

系统的结

构决定功能原

改变和优化系统的结

理:分布式优桑基鱼塘

构以改善功能

系统学和工于集中式和环

程学原理式

系统整体

保持很高的系统生产珊瑚礁藻类和珊瑚虫的关

性原理:整体

力系

大于部分之和

二、生态工程

实例问题原理对策案例

实现物质的多

农村综

级循环利用,在资源物质循环再生建立综合窦店村以

合发展

有限的条件下能较原理、整体性原理、发展型生态工沼气工程为中

型生态

多地产出,以解决人物种多样性原理程心的生态工程

工程:

多地少的矛盾

小流域

整体性原理、运用多种甘肃陇南

综合治小流域的水土

协调与平衡原理、原理,应用多种地区“九子登

理生态流失

因地制宜的原理措施综合治理科”模式

1:程

大区域

退耕还林“三北”

生态系协调与平衡原

土地荒漠化还草、植树造林防护林退耕还

统恢复理、整体性原理

等林还草工程

工程

湿地生

江西鄱阳

态湿地缩小和破控制污染、

湖的生态恢复.

恢复工坏退田还湖

工程

矿区废

赤峰市元

地的生矿区生态环境系统学和工程修复土地、

宝山矿区生态

态问题学原理恢复植被

恢复工程

恢复工

城市绿化、

城市生污水及垃

协调与平衡原污水净化、废弃

态环境污染圾处理、城市

理、整体性原理等物处理、合理布

工程绿化

局等

三、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相互关系

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

能拉笳可一态

物生产者

_成分!

(一、肖费者I—物质循环I一的

网分解者]一

L)能

生态系统的结构i

1.生态系统的成分分析

(1)生产者除绿色植物外,还包括部分微生物:如能进行光合作用的光合细菌和能进行

化能合成作用的硝化细菌。

(2)消费者除动物外,还包括营寄生生活的细菌、菟丝子、病毒等生物。

(3)分解者除营腐生生活的细菌、真菌外,还包括少数的动物,如蜕螂、蚯蚓等。

2.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的比较

区别

项目联系

来源途径特点范围

食物链各营共同把生态系统各成分

能量食物链和单向流动,

太阳能养联系成一个统一整体;并

流动食物网逐级递减

级生物间调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反复利用,循共同把生态系统各成分

物质食物链

生态系统环流动、全球生物圈联系成一个统一整体;并

循环和食物网

性调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生物与生物

生物与生发生生理或

之共同把生态系统各成分

信息物或生物多种行为的变化

间或生物与联系成一个统一整体;并

传递与无机环途径(单向或双

无调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境向)

机环境之间.

3.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的比较

项目抵抗力稳定性恢复力稳定性

抵抗外界干扰,使自身的结构遭到外界因素的破坏后,恢复到原状

本质

和功能麒原状的能力的能力

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

生物种类越少,营养结构越简单,自

影响因素杂,自动调节能力越强,抵抗力稳

动调节能力越弱,恢复力稳定性越高

定性越高

原因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其基础为负反馈调节

关系都是生态系统稳定性的评价指标,二者通常成相反的关系

【高频考点突破】

考点一、生态系统的结构

1、生态系统的成分

成分构成作用(主要生理过程)营养方式

非生物的

物质光、热、水、土、

生物成为生物提供物质和能量

和能气

绿色植物、光合将无机物转变成有机物

生产者自养型

细菌、化能合成细菌(光合作用化能合成作用)

动物、寄生微生

消费者物、消费有机物(呼吸作用)

物成分

根瘤菌异养型

腐生微生物、蛔分解动植物遗体(呼吸作

分解者

虫用)

2、生态系统的成分易错点及特例

易错点特例

细菌都是分解者硝化细菌是自养型生物,属于生产者;寄生细菌,属于特殊的消费者

动物都是消费者秃鹫、蚯蚓、原生动物等以动植物残体为食的腐食动物属于分解者

生产者是绿色植物蓝藻、硝化细菌等自养原核生物也是生产者,应该说生产者包含绿色植物

植物都是生产者菟丝子营寄生生活,属于消费者

3.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

(1)每条食物链(网)的起点总是生产者,最末是不被其他动物所食的动物,即最高营养

级,中间为多种动物,有任何间断都不算完整的食物链。

(2)同一种消费者在不同的食物链中,可以占有不同的营养级,在食物网中,两种生物之

间的种间关系有可能出现不同概念上的重合.

(3)在食物链中,当某种生物大量增加时,一般会导致作为其食物的上一营养级数量减

少,作为其天敌的下一营养级数量增多,在食物网中,当某种生物因外界因素而大量增加时,

一般除导致上一营养级减少,下一营养级增加外,还会导致与其有竞争关系的生物数量下降

(4)食物网的复杂程度主要取决于有食物联系的生物种类而并非取决于生物的数量。

例1、看图回答下列I、II两小题。

I.图A为小岛生态系统食物网简图。有人向小岛引入一定数量的卷尾鬣蜥(主要以沙氏

变色蜥和较大的地面节肢动物为食),跟踪调查该生态系统及其对照组的变化,发现沙氏变

色蜥和网蜘蛛的数量变化较大(见图B),而其它生物数量变化相对较小。请回答下列问题:

(1)沙氏变色蜥处于第营养级,其与卷尾鬣蜥的种间关系是

(2)引入卷尾鬣蜥后,沙氏变色蜥的变要活动范围从树基部向上转移,而网蜘蛛的织

网位置略有下降,此现象表明生态因素的改变,可使生物群落的发生改变。

(3)引入卷尾鬣蜥后,网蜘蛛的数量变化趋势是。结合其它生物的数量,变化

信息可以看出,小岛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能够保持相对稳定,表明生态系统内部具有

_______能力。

解析:(1)据食物网,沙氏变色蜥处于第三、第四营养级.卷尾需蝴捕食沙氏变色蜥,

同时卷尾髓蝴与沙氏变色蜥都捕食较大的地面节肢动物,因此二者是捕食与竟争关系.

(2)沙氏变色蝴向上、网蜘蛛活动区域下降,说明群落垂直结构变化了.

(3)由坐标图可知,有卷尾髓蜥跟无卷尾黄蜥比较,网蜘蛛数壁先噌多,后够少.生

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保持相对稳定,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答案:(1)三或第四竞争和捕食(2)垂直结构

(3)先噌加,后减少,最终达到平衡.一定的自动调节

【变式探究】如图为南极某海域的食物网。据图判断正确的是()

A.此食物网共有6条食物链

B.硅藻既是生产者,又是分解者

C.磷虾在不同食物链上都属于同一营养级

D.严禁过度捕杀蓝鲸是由于其对该食物网影响最大

解析:本题考查食物网的结构及影响因素.该食物网共有9条食物锌,故A错误;桂藻

属于自养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只能充当生产者,故B错误;过度捕杀蓝鲸会时虎鲸、磷虾等

生物的数量带来一定的影响,但蓝鲸并非是对食物期影响最大的生物,硅藻对食物刖的影响

最大,故D错误;从图中很容易可以看出磷虾虽然存在于多条食物辞,但它只充当第二营养

级,故C正确

答案:C

考点二、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

1、能量流动概念的理解

能量的输能量的输研究能量流动的

能量的传递能量的流动

入出目的

①生产者①食物链和①生产①传递①调整能量流动

(绿色植物)食物网者、消费者、方向关系

分解者②流动

渠道:食物链和

食物网

②光合作②能量流动②呼吸作③传递效率②生态平衡

用伴随物质循环进用(有氧呼吸④能量金字塔③环境保护

行和无氧呼吸)④实施可持续发

展战略

2.生态系统的三方面功能的比较

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信息传递

来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中循环利

光能生物或无机环境

源用

光能(无机物氧化在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之间以二

形物理过程、信息素、植

时释放的能量)一有机氧化碳的形式循环,在生物群落内部以

式物和动物的异常表现和行为

物中的化学能一热能有机物的形式传递

途多种途径

食物链和食物网

扰单向流动、逐级递反复利用、循环流动、具有全球性单向或双向

点减

范食物链各营养级生物圈生物与生物之间或生物

围之间与无机环境之间

(1)共同把生态系统各成分联系成一个统一整体,调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2)能量流动是物质循环的动力,物质循环是能量流动的基础,而信息传递则决定着能

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方向和状态

3.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分析

(1)流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指全部生产者固定下来的太阳能的总量。

(2)每一营养级的能量去向分析:流入某一营养级的一定量的能量的去路有三条:①自

身呼吸散热消耗;②流入下一营养级;③被分解者分解利用。但这一定量的能量不管如何传

递,最终都以热能形式从生物群落中散失。

4、能量传递效率的相关计算

在解决有关能量传递的计算问题时,首先要确定相关的食物链,理清生物与生物在营养

级上的差别,能量传递效率为10%〜20机解题时注意题目中是否有“最多”、“最少”、

“至少”等特殊的字眼,从而确定使用10%或20%来解题。

①设食物链为A-B-C-D,分情况讨论如下:

已知D营养级的能量为M,则至少需要A营养级的能量=M+(20%)%最多需要A营养级

的能量=M+(10%)%

已知A营养级的能量为N,则D营养级最多可获得的能量=NX(2(W)3;最少可获得的能

量=NX(10%)\

②如果是在食物网中,同一营养级同时从上一营养级的多种生物中获得能量,且各途径

所获得的生物量相等,则按照各个单独的食物链进行计算后合并。

③在食物网中分析,确定生物量变化的“最多”或“最少”时,还应遵循以下原则:

a.食物链越短,最高营养级获得的能量越多。

b.生物间的取食关系越简单,生态系统能量流动过程中消耗的能量越少。

5、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1)有利于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

(2)有利于生物种群的繁衍;

(3)能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例2、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今年我国的世界环境日主题是“共建生态文明、共享绿

色未来”。草原是绿色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某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如图所示。

(1)图中食物网的简单,因此,该草原生态系统的能力较差,其

一稳定性也相应较低。除图中所示的生物类群外,该生态系统的生物组成成分

还应有_____________.一才能保证其物质循环的正常进行。

(2)如果图中草能提供10000KJ的能量,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0%〜20%,那么

鹰占据的营养级能得到的最低和最高能量值分别是KJ和KJ。若去

除蛇,且狐的数量不变,则草原容纳鹰的数量会。若外来生物入侵该区,则会导

致草原的锐减或丧失。

(3)影响图中兔种群数量变化的种间因素是和竞争。若某年兔种群的K值为

1000只,且1只兔和4只鼠消耗的草量相等,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次年鼠的数量增加

400只,则兔种群的K值变为只。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该区的种群数量时,若部分

标记个体迁出,则导致调查结果(填“偏高”或“偏低”)

(4)草原干旱时,兔摄取水分减少,体内细胞外液渗透压,引起—

渗透压感受器兴奋,增加抗利尿激素的释放,进而引起对水的重吸收增加,减少

排尿量,以保持体内水平衡。

解析:本题考查有关生态系统相关的知识.对于一个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来说,生物种

类及数目,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决定该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和抵抗力的稳定性.由于

该草原中生物种类比较少,营养结构比较简单,所以其自动调节能力和抵抗力的稳定性相对

较低;悭所占的营养级是第三和第四营养级,其所获得最高能量是在食物链最短且传递效率

最高时,及按照20%的传递效率传递到第三营养级,为400,获得最少能量是在食物瞧最长

且效率最低时,即按照10%的传递效率传递到第四营养级,为10.去除蛇,则廖处于第

三营养级,获得的能量会噌加,所以赢得数量会增加.鼠噌加400只,则会消耗100只兔子

的粮食,使得兔子数量减少100只.标记个体的数量下降,刽缠挺1膝中被标记的比例降

低,而说明被标记的比例任,说明群体数量较大.

答案:(1)自我调节(或反馈调节)抵抗力分解者

(2)10400噌加生物多样性(或物种多样性)

(3)捕食900偏高

(4)升高下丘脑肾小管、集合管

【变式探究】如图是某森林生态系统物质和能量流向示意图,h、i、j、k表示不同用途的

有机物(j是未利用部分),方框大小表示使用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进入该生态系统的CO?量与各h产生的C02总量相等

B.生产者中i的量大于被初级消费者同化的有机物的量

C.流向分解者的k可被生产者直接吸收利用

D.流经该生态系统的物质和能量可循环利用

解析:据图判断,h表示各营养级呼吸消耗的有机物,i表示被下一营养级摄入的有机

物,k表示通过生物的遗体、粪便等流入分解者的有机物。进入该生态系统的CO,量即生产

者固定的C02量,大于各营养级的h分解消耗产生的C02总量,A错误;流向分解者的有机物

(k)经分解者分解为CO?和无机盐后才能被生产者利用,C错误;在生态系统中,物质可循

环利用,能量只能单向传递,不能循环利用,D错误;生产者中i的量,等于初级消费者同

化的量加上其粪便中的量。

答案:B

考点三、生态环境的稳定性及环境保护

1.生态系统的反馈调节机制

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包括正反馈和负反馈。

(1)负反馈调节使生态系统达到并保持平衡和稳态。

实例:如下图所示的森林中的食虫鸟和害虫的数量变化。

---------->鸟数量增加-------------

鸟数量下降一।

鸟食物增加鸟因饥饿1死亡鸟吃n少量害虫鸟吃大量害虫

—害虫减少

—害虫增加-~—।I—।

(2)正反馈调节使生态系统远离平衡状态。

若一个湖泊受到了污染,鱼类的数量就会因为死亡而减少,鱼体死亡腐烂后又会进一步

加重污染并引起更多鱼类死亡。因此,由于正反馈的作用,污染会越来越重,鱼类的死亡速

度也会越来越快。

2.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的比较

有抵抗力稳定性恢复力稳定性

4、抵抗外界干扰,使自身的结构和功能遭到外界因素的破坏后,恢复到

质保持原状的能力原状的能力

影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自生物种类越少,营养结构越简单,

响动调节能力越强,抵抗力稳定性越高自动调节能力越弱,恢复力稳定性越

国高

原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其基础为负反馈调节

关都是生态系统稳定性的评价指标,二者通常成相反的关系

3.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措施

(1)控制对生态系统的干扰程度,对生态系统的利用应适度,不应超过生态系统的自我

调节能力。

(2)对人类利用强度较大的生态系统,应实施相应的物质和能量的投入,保证生态系统

内部和功能的协调。

4.人口增长对环境的影响

人II增实

粒食需耍住房科枚文体费源利用他源需求水费源需

增务地实设施增实增多求增彩

fL_L

人均耕地减少(+)k+)、

♦〈+)

工植被破坏污来加牌J-

(+)

耕地沟化土城荒漠化生物套样

性锐减

自然灾害频繁]〈+)

人类生存

农作物单产不府不稔环境恶化

开除土地

需要更多劳动力

5.全球性主要环境问题归纳比较(温室效应、酸雨和臭氧层破坏)

项温室效应酸雨臭氧层破坏

形化石燃料的大量燃化石燃料的大量燃人类活动中产生的

成烧,导致大气中二氧化烧,导致大气中二氧化氮氧化物和氯氟燃增多

原碳增多硫和氮的氧化物增多

危①全球气候变暖;①水体酸化;②伤①导致人类患皮肤

害②海平面上升害植物的叶和芽;③腐癌、白内障等疾病;②

蚀建筑物和金属材料农作物减产

防①减少化石燃料的①减少化石燃料的减少氮氧化物和氯

治燃烧;②开发新能源:燃烧;②使用脱硫煤;氟烽的排放

措③大力推广植树造林③开发新能源;④大力

施推广植树造林

6.外来物种入侵及其引发生态危机的机理分析

外来物种入侵就是指某物种从它的原产地,通过非自然途径迁移到新的生态环境的过

程。这些被称为生物入侵者的物种或外来种不仅会给人类社会造成难以估量的损失,还会对

“入侵领地”的生物多样性造成威胁,破坏生态平衡。

(1)对人类的影响:一部分有害,一部分有益

(2)对侵入地原有生态系统的影响破坏原有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破坏原有生态系统的

多样性

(3)原因分析:适应侵入地环境,没有天敌,增长迅速。

例3.下列关于江苏省境内发生的几个生态事件的叙述,错误的是()

A.互花米草原产美洲,引入到江苏沿海等地种植后迅速扩散并改变了滩涂生物多样性,

属于生物入侵

B.克氏原螯虾(小龙虾)原产美洲,经由日本引入南京地区后迅速扩散,对农田有一定

危害,但成为餐桌上的美味,不属于生物入侵

C.麋鹿原产我国,但后来在国内绝迹,从欧洲引入并在大丰境内建立自然保护区实行

迁地保护

D.丹顶鹤在我国东北等地繁殖,迁徙到江苏沿海滩涂越冬,在盐城建立自然保护区实

行就地保护

解析:外来的物种迅速繁殖、扩散并危害当地生物多样性,这种现象称为生物入侵;生

物多样性的易地保护是指保护对冢从原地迁出,在异地进行专门保护;就地保护是指在原地

对被保护的生态系统或物种建立自然保护区以及风景名胜区等.

答案:B

【变式探究】长在路边的小草一般不会引起人们的特别关注,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角度来看,

它却有其存在的价值,但不包括()

A.它属于该地区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

B.它对于生态系统中其他种群的生存有利无害

C.它可能含有对人类有重要价值的基因

D.它可能为某种害虫的天敌提高栖息地

解析:本题考查生物多样性价值的理解。小草为生产者,属于间接价值。小草的生长

对和它具有竞争关系的种群不利,B项错误。C项中其不知道的基因价值属于潜在价值。为

害虫天敌提供栖息地,属于间接价值,D项正确。

.答案:B

考点四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

探究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实验是高考中的热点内容,常考查酵母菌数量变化的实验假

设、设计步骤、计数等问题。同时也会考查考生的实验与探究能力。

例4、某兴趣小组通过单独培养A、B两种酵母菌,观察到了它们的种群数量在7天内

的变化情况。在此基础上,他们又提出了“混合培养A、B两种酵母菌,它们的种群数量怎

样变化”的研究课题,并利用下列材料连续观察7天。

实验材料:含A种酵母菌的培养液、含B种酵母菌的培养液、质量分数为5%的葡萄糖

溶液、试管、滴管、显微镜、血球计数板等。

(1)做出假设:。

(2)探究实验步骤:①.。

②。

(3)如果实验时发现血球计数板的一个小方格内酵母菌数量过多,难以数清,该如何处

理?。

(4)如图所示计数室为边长1mm的正方形,刻度为25中格X16小格,装入液体后,液

体高度为0.1廊。如果经过计数与计算,求得每个小格中的平均酵母菌数为a个,且已知

解析:(1)混合培养A、B两种酵母菌时,其种群数量在一段时间内都呈憎长趋势,但由

于两种类型的酵母菌在同一环境中竟争营养、生存空间等,将导致其中一种类型的酵母菌种

群数量保持稳定,另一种类型的酵母菌种群数量大量减少.(2)依据实验的对照原则和单一

变量原则,需要设置三组,实验的自变量是培养液中不同类型的酵母菌,因变量是种群数量

的变化,设计实验步骤时要利用实验所提供的材料,依据教材中探究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情

况,并记录数据.(3)若实验发现血球计数板的一个小方格内酵母菌数量过多,说明培养液

中酵母菌浓度较高,可先对培养液适当稀释后再进行计数.(4)先计算算一小格的体积:(1

X1X0.1X1O~:)/(25X16)=2.SXlO--^),然后计算出单位体积中的酵母菌数量为4ax

10s,最后再乘以稀释倍数即为1mL培养液中酵母菌个数.

答案:(1)混合培养时,一段时间内两种类型的酵母菌的种群数量都增长,一段时间后

A种酵母菌的种群数量保持稳定,B种酵母菌的种群数量大量减少(其他假设合理即可)(2)

①在甲、乙、丙三个相同的容器中加入等量的质量分数为5%的葡萄糖溶液,分别接种等量

的A种酵母菌、B种酵母菌和A、B两种酵母菌,置于相同且适宜条件下培养②定时取样,

用血球计数板测定甲、乙、丙三个容器内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情况,并记录数据(3)适当

稀释培养液(4)4a2>X10E

【特别提醒】

(1)测定的酵母菌种群数量是在恒定容积的培养基中测定的,与自然界中的数量变化有

差异。

(2)在进行酵母菌计数时,由于酵母菌是单细胞生物,因此必须在显微镜下计数,且不

能准确计算个数,只能估算。

(3)从试管中吸出培养液进行计数前,需将试管轻轻振荡几次,目的是使培养液中的酵

母菌均匀分布,以保证估算的正确性,减少误差。

(4)每天计数酵母菌数量的时间要固定。

(5)计数时,对于压在小方格界线上的酵母菌应只计数相邻两边及其顶角的酵母菌。

(6)结果最好以记录表的形式记录。

【难点探究】

难点一生态系统的结构及具体应用

1.(1)生态系统各成分的作用

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4、

、氧气吸栖息地

者—i.上消费者

、受精

1种子酬*

分解者

(2)生态系统各成分的地位

①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是生态系统存在的基础。

②生产者、分解者是联系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与生物群落的桥梁,生产者处于主导地

位。

(3)关于生态系统成分的误区提醒

①生产者除绿色植物外,还包括能进行化能合成作用的微生物,如硝化细菌。

②消费者除动物外,还包括营寄生生活的细菌、菟丝子、病毒等生物。

③分解者除腐生生活的细菌、真菌外,还包括少数的动物,如蟒螂、蚯蚓等。

④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不包括温度,因为温度既非物质又非能量,但动植物的遗体、

残枝败叶等腐殖质属于该成分。

(4)生态系统的结构归纳

2.生态系统平衡的调节主要是通过系统的反馈机制、抵抗力和恢复力实现的。

反馈机制:反馈可分为正反馈和负反馈,两者的作用是相反的。正反馈可使系统更加

偏离动态平衡点,因此它不能维持系统的稳态。生物的生长、种群数量的增加等均属正反馈。

要使系统维持稳态,只有通过负反馈机制.这种反馈就是系统的输出变成了决定系统未来功

能的输入。种群数量调节中,密度制约作用是负反馈机制的体现。负反馈调节作用的意义就

在于通过自身的功能减缓系统内的压力以维持系统的稳定。

抵抗力稳定性是指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并使自身的结构和功能保持原状的能力。生

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有大有小,因此,抵抗力稳定性有高有低。一般地说,生态系统的成

分越单纯,营养结构越简单,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小,抵抗力稳定性就越低。

恢复力稳定性是指生态系统在遭到外界干扰因素的破坏以后恢复到原状的能力。对一

个生态系统来说,抵抗力稳定性与恢复力稳定性之间往往存在着相反的关系。抵抗力稳定性

较高的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就较低,反之亦然。

例1、下图是我国北方某农场生态农业的结构简图,请根据图回答。

I

稽秆

f食用菌

A

沼渣

沼气池―>沼,(燃豳

(1)要利用该生态系统供养更多的人,应怎样调节人的食物结构?。

(2)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来自所固定的,无机环境中的碳主要

以形式进入该人工生态系统。

(3)适当增加该生态系统中农作物、家禽和家畜等生物种类,有利于提高该生态系统的

.稳定性。

(4)沼气池中的主要微生物的代谢类型为。

(5)请绘制出生态系统中由生产者与消费者构成的食物网。

【答案】(1)增大(或提高)植物性食物的比例(2)农作物(写“生产者”不给分)

(全部的)太阳能C02(3)抵抗力

(4)异养厌氧型

(5)

Ii

农作物一家禽一人

家畜

【解析】本题考查生态农业相关知识,属于考纲规定的理解运用层次。(D人获得的

能量越多,则该生态系统养活的人就越多,根据能量流动的特点可知尽量缩短食物链,才可

使能量更多的流向人,具体措施应增大(或提高)植物性食物的比例。(2)流经该生态系统的

总能量应该是农作物固定的太阳能。无机环境中碳元素主要以CO?的形式通过光合作用进入

该生态系统。(3)适当提高物种的丰富度,有利于提高该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4)正常

情况下,沼气池应处于密封状态,且池内的微生物利用现有的有机物为“食”,所以沼气池

内的微生物主要的代谢类型为异养厌氧型。(5)该生态系统的生产者是农作物,消费者是家

禽、家畜和人。人是该生态系统的最高营养级生物,可以以农作物、家禽和家畜为食,而家

禽和家畜以农作物为食,详细食物网见答案所示。

【点评】生态农业模式是一种在农业生产实践中形成的兼顾农业的经济效益、社会效

益和生态效益,结构和功能优化了的农业生态系统.不同区域,模式不同,这些模式分别是:

稻一沼一蟹生态模式、稻一鸭一鱼模式、猪一沼一稻(农作物)果一鱼模式、果一鸡(鸭、猪)

一鱼模式、果一猪一沼一鱼模式、根饲一猪一沼一肥生态模式.生态系统中各成分之间有着

直接和间接的关系.

难点二分析生态系统的三大功能

1.三大功能比较

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佶息传递

来源太阳能生态系统生物或无机环境

途径食物链或食物网多种途径

单向流动、逐.级递反复利用、循环流信息发生生理或行为的

挣点

减动(全球性)变化往往是双向的

食物链各营养级群落与无机环境生物之间、生物与无机

范围

之间之间环境之间

共同将生态系统各组分联系成一个统一整体,并调节生态系

统的稳定性。物质是能量流动的载体•能量是物质循环的动

联系

力•信息传递则是生物个体生命活动、种群繁行及种间关系

调节的保障

2.特别强调

(1)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图例

(2)信息传递调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如下图

生物峻JgjMU泗।

(3)能量的利用和能量流动的区别

“能量的利用”是特指ATP等直接能源物质分解所释放的能量被各类生命活动(例如,

肌肉收缩等)所利用,而利用有机物中的能量合成ATP的过程,叫“能量的转移”。可见,

新陈代谢中的“能量的利用”中的“能量”是有特定含义的,利用的是“直接能源中的能

,,

里。

能量流动的渠道是食物链(网);“能量流动”过程中,从第二个营养级开始的某个营

养级的生物,能直接对上个营养级的生物身体有机物中能量的摄取和利用。或者说,能量流

动时所涉及的能量利用是指能被机体所同化的能量。

例2、如图所示是某生态系统有关功能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X,过程的完成必须依赖于一种具有双层膜结构的细胞器

B.X2过程吸收的CO?总量与匕、丫2、丫3、……及Z过程释放的C02总量相等

C.当该生态系统处于相对稳定状态时,X2过程的能量值约为X3过程的能量值的1%~

4%

D.图中箭头也可表示该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方向

【解析】C此题考查的是属于考纲分析推断、获取信息的能力等层次。由图可知,

Xi过程表示光合作用,在绿色植物体内光合作用的完成是在--种具有双层膜结构的细胞器,

即叶绿体内进行的,但对于一些原核生物,如蓝藻,无叶绿体,也可以进行光合作用,是在

细胞质中进行的,A错误:在最开始的Xi过程吸收的COz应该是总量,即Xi过程吸收的C02

总量与匕、匕、丫3、……及Z过程释放的C02总量相等,B错误;生产者与初级消费者能量传

递效率是10%〜20%,而初级消费者到次级消费者的效率是10%〜20%,所以生产者到次级消

费者的效率是C正确;信息流动和能量流动的共同点,它们都是沿着食物链进行流

动的,但是信息流动是不可循环的,物质是可以循环的,D错误。

【点评】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研究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为主体的,核心点在于生物

群落能量输入、传递、转变和散失.而能量流动的基石是生产者,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

为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从营养级水平看,各生物成分因食物而引起联系,也就是食物熊

(网),在生物群落中物质是能量的载体,能量又呕动物质循环.单向流动原因:1、食物建

大都是捕食醒,捕食关系不可逆.2、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呼吸作用释放的热能,散失到大气

中,生物体不能利用(不能被下一营养级利用).3、生产者和消费者的遗体等被分解者所分

解(不能被下一营养级利用).4、生产者和消费者总有未被利用的(羊吃草,不能吃掉所有的

草).所以能量流动是单向的,不循环的,而且还逐级递减.

例3、如图所示是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示意图,图中箭头表示碳的流动方向,请回答:

(1)写出图中含有四个营养级的食物链(用字母和箭头表示)。

(2)在物质循环中同时伴随着,若生产者有10000kg,按能量最

大的传递效率,位于第四营养级的生物可增重________________kg。

(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