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医大方剂学讲义_第1页
河北医大方剂学讲义_第2页
河北医大方剂学讲义_第3页
河北医大方剂学讲义_第4页
河北医大方剂学讲义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方剂学讲义

第十一章补益剂

凡以补益药为主组成的,功能补益人体气血阴阳之不足,治

疗各种虚证的方剂,称补益剂。

补益剂主要是补益虚损,充实机体阴阳气血的不足,以调整

或改善某些生理功能的衰退,而达到扶正以祛邪的目的。适

用于各种虚损之证。

虚证有气虚、血虚、阴虚、阳虚等不同。因此,补益剂也相

应分为补气、补血、补阴、补阳四类。

阴阳气血之间,在生理上既对立又统一,存在着相互资生的

关系,即所谓〃阴阳互根"〃气血相生”二如若发生虚•衰,

同样能相互影响,出现气血两亏,阴阳并虚等病变。所以补

益方剂,也应从人体阴阳气血的相互关系联结上来进行制方,

俾使更好地发挥药物治疗的综合作用。张景岳、李东垣所指

出的"善补阴者必于阳中求阴,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和

"血不自生,须得生阳气之药,血自旺矣"等。就是阴阳对

立互根观点在立法制方上的具体体现。

气血阴阳的虚损,本来就发生于具体脏腑病位。如阴虚有心

阴虚、肝阴虚、脾阴虚、肺阴虚、肾阴虚;阳虚有心阳虚、

脾阳虚、肾阳虚。气虚、血虚也可类推。由于脏腑之间关系

密切,如脾虚可以导致肺虚,肾虚可以导致吁虚;补脾可以

养肺,滋肾可以涵肝。所以五脏之虚,除了直接补益本脏外,

也可采用补其相关脏器以收成效。其中古人更强调补益脾肾,

认为二脏分主先天、后天,故补肾、补脾是补法中最根本的

问题。这对临床确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补益剂尚有峻补、平补之分,对病势急迫,如气血暴脱之证,

宜用峻补,急救危亡。若对一般病势较缓、病程较长的虚弱

证,宜用平补,从容调养。峻补方宜药味少,使其药力专而

牵制少;平补剂则可适当配伍健脾和胃、理气活血等药,以

体现治疗上的整体观念。

一、补气剂

补气剂是在补气法指导下组成的方剂。它具有补益正气的作

用,主治脾肺气虚证,如倦怠乏力,呼吸少气,懒于言语,

头晕自汗,面色光白,食欲不振,大使搪薄,或脱肛,子宫

脱垂,脉弱等证。处方以补气药为主,根据需要,分别配伍

健脾、升阳、固脱、滋阴、补阳等药物相助,来提高疗效。

代表方如四君子汤、补中益气汤、生脉散等。

四君子汤《和剂局方》

【组成】人参白术茯苓炙甘草各等分

【功用】甘温补气、健脾益胃。

【主治】脾胃气虚,运化力弱。症见面色光白,言语轻微,

食少便:唐,四肢乏力,脉细软或缓弱。

【方解】本方为治脾胃气虚的常用方剂。脾主运化,为后天

之本,气血生化之源。故补气必从健运脾胃着手。方中人参

(党参)甘温补气,健脾益胃,为主药;白术健脾助运,为辅

药;茯苓健脾渗湿,为佐、药:炙甘草补中和胃,为使药。

合而共奏甘温补气,健脾益胃之效。

【临床运用】本方为补脾益气的基产方,很多补益方剂都从

此加减化裁而成,以广泛应用于临床:

1.脾胃气虚而兼气滞,症见皖腹胀闷者,配陈皮以理气化

滞,名异功散常用于小儿食少便清的脾胄虚弱证。

2.脾胃气虚而兼有痰湿,症见咳嗽痰多,痰白清稀,气短

者,加半夏;陈皮以理气化痰,名六君子汤。常用于老慢支

等病。

补中益气汤《脾胃论》

【组成】黄茜15克灸甘草6克人参(去芦)6克当归6

克橘皮6克升麻3克柴胡3克白术6克

【功用】调补脾胃,升阳益气。

【主治】

1.脾胃气虚,症见食不知味,懒于言语,四肢倦怠,不耐

劳动,舌嫩色淡,脉浮大无力。

2.气虚发热,症见身热有汗,渴喜热饮,头痛恶寒,懒言

恶食,脉大而虚,

3.中气下陷引起的脱肛、久痢、久疟或便血、崩漏、子宫

脱垂等。

【方解】本方所治诸证,总的属于脾胃气虚所致。故方中以

黄黄益气固表,人参补中益气,为主药;白术、炙草补气健

脾,为辅药;当归配黄黄,益气生血,升麻、柴胡协助参、

黄升阳举陷,且可解热;陈皮理气和胃,使补而不滞"具为

佐药。全方补气固表、升阳举陷。因其甘温益气,且解气虚

发热。

【临床运用】本方系升阳益气的代表方剂,如能善于化裁,

则用途至广。

1.素体气虚,易患感冒,或气虚感冒,发热不退、倦怠多汗,

可以本方收效。

2.本方加枳壳或枳实,治疗气虚下陷之眼睑下垂、胃下垂、

肾下垂,效果较好。

3.老人气虚下陷成淋,以本方加木通、泽泻。升麻、柴胡

升下陷之阳,木通、泽’泻导浊阴下行,服之殊验(《张氏

医通》)o

4.脾虚湿困,胸满体倦,可去当归,加苍术、木香,以健

脾燥湿理气为治。

5.气虚血热兼见崩漏,可加白芍、山桅泄热止崩。

本方为脾胃气虚而论,肾气虚者不适用,病后津气两伤者,

亦不适合t阴虚大旺。肝阳上亢者,更忌用本方之甘温升散。

生脉散《内外伤辨惑论》

【组成】人参4.5克麦冬10克五味子6克

【功用】补气敛汗,养阴生津。

【主治】

1.热病后期,气津两伤,眩晕,心悸,气短口渴,汗多体

倦,脉来虚散。

2.久咳肺虚,咳嗽痰少,气短自汗,口舌干燥,脉象虚数。

3.暑天汗出过多,气耗津伤,肢体倦怠,眩晕少神,口干

作渴,脉象虚数。

【方解】本方证为邪热耗伤气津,累及心肺所致。以心主血

脉,肺朝百脉,气耗津伤,一则正气耗散,卫气不固,再则

脉道不充,鼓动乏力,放气短汗多、脉虚无力。治直补气养

阴。方中人参甘温,大补肺气,为主药;麦冬润肺生津,清

心泻热,"为辅药:五味子敛肺生津,收耗散之气,为佐药。

全方相辅相成,可使心肺受荫,气充脉复,故名"生脉"。

【临床运用】

1.夏季暑热,汗出过多,气津耗伤,口渴神倦,以及热性病

后期"津两伤。均可选用。

2.久咳伤肺,证属气津不足者,亦可使用。

3.久病心烦不眠、心悸、掌热,舌质不红、少津者,本方酌

加枣仁、柏子仁。

【参考资料】近年各地应用本方抢救危重病人收到一定效

果,特别对休克、心衰、心肌炎、显示出较好的作用。

(1)休克:本方对心源性休克、中毒性休克、出血性休克

均有作用。通过临床观察,其抗休克作用有三:(1)升高血压;

(2)强心;(3)改善微循环。

(2)心脏疾病:(1)心肌炎。本方加理气活血药川苜、红花、

鸡血藤、降香、生蒲黄、五灵脂治疗急性心肌炎的心前区痛,

心律紊乱可减轻症状,缩短疗程。(2)心律紊乱。本方对窦性、

房性早跳配合心得安对心律紊乱疗效好。(3)慢性心力衰竭。

本方或加附子,对慢性、特别对心室率不快的心力衰竭,减

轻症状并延长其生存时间较好。

药理研究:方中人参可强心升压;五味子能调节心脏血管系

统,对改善血液循环、心脏乏力有一定作用,也能兴奋呼吸

中枢,增加呼吸频率和幅度,降低肝炎的传氨酶;麦冬强心

利尿。人参、五味子对心肌细胞膜三磷酸腺甘酶活性有抑

制作用。(《天津医药》1978年2期)

二、补血剂

补血剂是在补血法指导下,以补血药为主组成的方剂。其功

能补益阴血,主治血虚证,如面色萎黄,爪甲苍白,头眩目

花,心t季失眠,妇女月经量少色淡,舌质淡,脉细数无力等。

根据具体病情,配合益气、健脾,滋阴、安神之品,并治兼

证。代表如四物汤、归脾汤。

四物汤《和剂局方》

【组成】熟地黄(酒蒸)白芍药当归(去芦酒浸微炒)川苜

各10克

【功用】补血调经。

【主治】妇女月经不调、痛经,以及一切营血虚滞引起的脐

腹作痛,血痕肿块,崩中漏下等。(方解)本方是从《金贵要

略》胶艾汤化裁而来,原治"冲任虚损,月经不调,脐腹作

痛〃等证。冲为血海,任主胞宫。妇女月经与两脉关系至密,

如营血虚滞,冲任虚损,则月经不能应时而下,或前或后,

参伍不调,营血凝滞则脐腹作痛;冲任不固,则漏下崩中。

故上述诸证,总由营血亏虚所致,法当补血调血,方中地黄

滋阴补血,当归养血和血,芍药敛阴和营,川苜行血中之气

而活血,使补血而不腻滞,活血而不逞行,故为补血调血的

基本方剂。(临床运用)本方即是补血的主方,又是调经的要

方,凡营血虚滞之证,都可化裁运用。如兼气虚者,尤须倍

用党参、黄茜以补气生血;兼有瘀血则加丹参、桃仁、红花,

白芍易赤芍以活血祛瘀;血虚有热加丹皮、山桅以清热凉血;

血虚有寒加肉桂、炮姜以温养血脉;血虚宫冷加艾叶、香附、

吴萸、肉桂以暖宫安胎等。

平素脾胃阳虚,食少便:唐者,不宜服之。

当归补血汤《内外伤辨惑论》

【组成】黄茜30克当归6克

【功用】补气生血。

【主治】劳倦内伤发热,妇女崩漏、产后,疮疡后的血虚发

热,症见肌热面赤,烦渴引饮,招生简章脉大而虚。

【方解】本方是补气生血的代表方剂,根据“阳生阴长”的

观点组合而成。方中重用黄黄补气,一则以资当归生血之源,

再则以固阳热浮越之表,使不足之血得以资生,浮越之热得

以内敛,故亦治血虚发热。

【临床运用】本方以补气的黄茜为主,故即可治血虚阳浮的

发热证,又可治气不摄血的出血证。

劳倦内伤,元气不足,可以影响阴血亦亏,因而出现肌热面

赤、烦渴引饮等证。李东垣说"血虚发热,证象白虎",最

当辨析,决不能误用表散、清热之剂,只有补气生血,则阴

平阳秘,虚热自止。辨证要点:内伤发热,脉大而按之空虚;

属实热的白虎汤证,脉象洪大有力,务必详细鉴别。

归脾汤《济生方》

【组成】白术10克茯神10克黄黄15克龙眼肉10

克酸枣仁(炒去壳)15克人参6克木香(不见火)4克灸

甘草L5克当归10克远志6克生姜2片大枣3枚。

【功用】健脾养心,益气补血。

【主治】

1.心脾两虚,气血不足所致的心悸、怔仲、健忘、失眠、食

少、体倦等・

2.脾不统血的吐血、岫血、便血、崩漏及紫瘢病等・

【方解】本方是四君子汤、当归补血汤加味而成,是心脾两

虚的常用方。心主血,心血不足,心体失养则心悸、怔忡、

健忘、失眠;脾主运化而统血,脾伤则倦怠食少,脾虚则气

不统血。法当养心健脾,然养心不离补血,健脾不离补血。

气血盛则心神安而脾运健,方中以四君子汤补气健脾,使脾

胃强健,气血自生,当归补血汤补气生血,使气固血充,均

为主药;龙眼、酸枣、远挚养心安神,为辅药;木香理气醒

脾,使补而不滞,为佐药;姜、枣调和营卫,为使药,全方

配合,起到益气健脾,补血养心的功用,以治疗心脾两虚的

各种病证。

【临床运用】

1.本方常用于心脾血虚引起的心悸、失眠;对脾不统血的

出血证,如紫瘢、再障,亦有一定疗效。

2月经后期,色淡量少,或停而再至,淋沥不断,以及月经

过多,伴有头晕、心悸、体倦、乏力等心脾两虚见证,均可

应用。

3.失血引起的血亏用本方去辛燥之木香加仙鹤草、地榆、

阿胶等药,使兼具,止血之功。

三、补阴剂

补阴剂是在补阴法指导下,以滋阴药为主组成的方剂。它具

有滋补阴液的作用,适用于身体赢瘦,潮热颔红、五心烦热、

盗汗、失眠、遗精、消渴,或筋骨痿软,舌红苔,脉象细数

等阴虚病症。代表方如六味地黄丸、一贯煎、大补阴丸。

44.六味地黄丸《小儿药证直诀》

【组成】熟地黄240克淮山药120克山萸肉120克茯

苓90克泽泻90克丹皮90克

【功用】滋补肝肾。

【主治】肝肾阴虚而致腰膝酸软,头目眩晕,耳鸣耳聋,

潮热盗汗,遗精梦泄,以及虚火上炎,咽燥喉痛,舌红少苔,

脉象细数等。

【方解】方中熟地养血补肾,益阴填精,山萸肉补肾滋肝,

固涩精气,山药健脾补肺,兼含巨涩精,三味滋补肝:肾以

培其本;茯苓、泽泻渗利湿热,丹皮泻火清肝,凉血退热,

三味清泻虚火以治其标。综合全方,补中有泻,补而不滞,

是虚弱患者常用平补良剂。

【临床运用】本方乃滋补肝肾的基本方。加减化裁,泛治

一切肝肾阴虚,应用至广.

加枸杞、菊花,治眼目干涩、视物昏花(杞菊地黄丸)。

加黄柏、知母,治骨蒸潮热、盗汗梦泄(知柏地黄丸)。

加五味子、麦冬,治潮热盗汗、咳嗽吐血(麦味地黄丸)。

加五味子,治肾虚咳喘、面赤、暧逆(都气丸)。

脾虚便搪者勿宜。

一贯煎《续名医类案》

【组成】北沙参10克麦冬10克当归10克生地18至

45克枸杞9至19克川橡子4.5克

【功用】滋阴疏肝。

【主治】肝肾阴虚,气滞不运而致的胁肋胀痛,以及肝郁化

火之吞酸吐苦,咽干口燥,舌红少津,脉虚弦等证。会计资

【方解】肝肾阴亏、气滞不运则胸胁疼痛。治宜滋阴治其本,

疏滞制其标.方中地黄、杞子滋肾水以涵肝体(阴),沙参、

麦冬养肺金以制肝用(阳),使阴阳重归于平衡。当归、川

楝疏调气滞,舒其条达之性;使肝体得养,肝用得舒,则胁

痛自平。若郁而化火,见吞酸口苦,可更加黄连,黄苓以泄

/\%\0

【临床运用】本方为治疗阴虚气滞胁痛的基本方,柔润疏达,

对慢性肝胆疾患,最属洽当。近年用治范围日有扩大,不但

舌红少津可用,只要有伤津病史或内脏感觉灼热主诉,即可

运用;肿瘤病化疗期间,也宜配合服用,以保护体阴之受灼

伤。一般见口苦咽干,郁火较甚者,加黄苹、黄连以清热,•大

便燥结,加瓜萎仁、火麻汪以润下;腹痛者加白芍、甘草以

缓急;胁肋胀痛痞闷,加鳖甲、生麦芽软坚散结。

本方滋腻之药较多,脾虚及已有停饮者,应酌加运脾醒脾之

品以为监制。

沙参麦冬汤《温病条辩》

【组成】沙参10克玉竹6克生甘草3克桑叶45克麦

冬10克生扁豆4.5克花粉4.5克

【功用】甘寒生津,清养肺胄。

【主治】肺胃阴伤,咽干口渴,或久热久咳,或干咳少痰。

【方解】方中沙参、麦冬清养肺胃,玉竹、花粉生津解渴,

生扁豆、生甘草益气培中,甘缓和胃,配以桑叶轻宣邪热。

这是针对燥伤肺胃,津液亏损的补虚良方。

【临床运用】素体肺胃阴虚,或热病耗伤阴津,均为适应

证。其口渴、咽干、苔燥乏津、干咳无痰,是本方的辨证要

点。

四、补阳剂

补阳剂是在补阳法指导下组成的方剂,具有温补真阳的作用,

适用于阳虚病证,主要是指肾阳虚衰,症见畏寒肢凉,腰膝

酸冷,小便不利,或小便频数,水肿,阳痿,喘咳,舌淡苔白,

脉象沉细等。处方以温补阳药为主,但阳根于阴,补肾还还

须滋化源。因此应配伍熟地之类以滋化源,并宜结合具体症

状,酌配涩精止遗、壮阳起萎,或利水消肿等药以处理好兼

证。代表方如肾气丸、二仙汤等。

肾气丸(金医要略)

【组成】干地黄240克山萸肉120克山药120克泽

泻90克茯苓90克丹皮90克桂枝30克(后世都用肉

桂)炮附子30克

【功用】温补肾阳。

【主治】肾阳虚衰所致的畏寒肢凉,腰膝酸软,身半以下常

有冷感,少腹拘急,小便不利或过多,脉虚弱,以及痰饮、

脚气、消渴等症。

【方解】肾阳为人身阳气的根本,有化气行水的作用。上述

诸证,多由肾阳不足所致,故治以温补肾阳为法;本方根据

阴阳互根的原理,体现了"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的精

神。

在组成上,纳桂、附于六味滋阴药中,则附、桂补火有本,

使阴平阳秘,肾气自振,而上列病症,亦可随之平息。

【临床运用】本方为温补肾阳的基本方。凡属,肾阳不足之

证,皆可用之治疗。加鹿茸、五味子治肾阳虚损,面色黎黑,

足冷足肿、耳鸣耳聋,足膝软弱,小便不利,腰膝疼痛等

证(十补丸)。本方去茯苓、泽泻、丹皮,加甘草、枸杞、杜

仲,温补肾阳力量更强(右归饮),对阳痿、遗精等证较为

适合。

小结

补益剂按其不同功效,分为补气、补血和补阴、补阳四类。

四君子汤为补气剂主方,甘温益气,健脾养胃,适宜于中气

虚弱,运化欠健者,补中益气汤调补脾胃,升阳益气,又长

于调治劳倦伤脾,中气下陷者;生脉散补气敛汗,养阴生津,

为热伤津气,阴津大伤,汗多体倦,脉来虚数等证的良方。

四物汤是补血剂的主方,具补血调经作用。凡一切营血虚滞,

经水不调,以及崩中漏下等证,皆可用本方加减施治,归脾

汤健脾养心,益气补血,治疗心脾气血两虚,怔仲失眠之证;

当归补血汤补气生血,主治血虚发热,脉虽大而按之无力者,

体现了阳主阴长的方意。

六味地黄丸是补益肾阴的主方,适用于肾阴不足所致的各种

证候,后世滋阴壮水和滋阴降火的各种方剂,都从此方化裁

而成。一贯煎滋阴疏肝,治肝肾阴虚,胸腕胁痛者;沙参麦

冬汤清养肺胃,适宜于一切燥伤肺胃,阴津耗伤的证候。

肾气丸温补肾阳,适用于肾阳不足,腰膝酸冷,以及痰饮、

消渴等病证。二仙汤补。肾泻火,调理冲任,主治更年期有

关病证之属于肾阳不足、肾阴亦虚而冲任失调者,两方都寓

阳于阴,使阴平阳秘,而病体康复。

第十二章固涩剂

凡以收敛固涩药物为主组成的,具有敛汗、涩精、止泻、止

滞、固脱等作用,治疗气血津液耗散滑脱等病证的方剂,称

为固涩剂。

耗散滑脱的证候,常见有自汗盗汗,泻痢不止,遗精滑泄、

小便不禁,血崩带下等症。因此,本类方剂也相应分为固表

敛汗、固精止遗、固脱涩肠、固崩止带等四类。

固涩一法,原为正虚滑泄而设,如尚有外邪未去,误用固涩,

必致"闭门留寇",务须注意:如热病汗多、痰饮咳喘、热

痢初起,伤食泄泻、火动遗泄等实证。不可贸然使用。

一、固表敛汗剂

固表敛汗剂是在固表敛汗法指导下,以益气固表与敛汗药为

主组成的方剂。它具有固表敛汗的作用,治疗阳气虚弱,卫

外不固,营阴外越而致的自汗、盗汗证。代表方如玉屏风散、

牡蛎散。

玉屏风散《世医得效方》

【组成】黄茜18克白术12克防风6克

【功用】益气、固表、止汗。

【主治】表虚自汗,以及虚人易感风邪。症见自汗恶风,面

色光白,舌淡,脉浮缓者。

【方解】自汗由于表虚,法当固表以止汗。而表之所以虚,

实由正气不足,卫气不固而致。故治之之法,不仅应当固表,

尤须益气扶正,使正气充盈,才能达到实卫固表目的。本方

专用益气固表之药,不用止汗而汗可止,意即在此。方中黄

茜大补元气、固表实卫,为方中主药;配入防风以祛来犯之

风邪,使邪去而后黄茜始得固表实卫。按营卫之气,皆出中

焦,补中可溶卫气之源,而使上焦之宣发无贵,此所以配白

术而共奏实卫固表之效。

【临床运用】本方为虚人易感冒者的常用方,以服散剂为佳,

日服9克,坚持服一月,不易感冒。对顽固性寻麻疹用之亦

效。

本方亦可用于漫性鼻炎、过敏性鼻炎,但须酌苍耳子、辛

夷花以疏风通窍。

牡蛎散《和剂局方》

【组成】麻黄根9克黄黄15克殿牡蛎15克加浮小麦15

克,煎汤剂。

【功用】益气固表,敛汗潜阳。

【主治】诸虚不足及新病暴虚,津液不固,体常自汗,夜

卧尤甚,心悸易惕,虚赢短气。

【方解】自汗多见于阳虚,应考虑卫气不固,但卫气不固

而自汗,每与阴津之不藏有关。本方证以体常自汗为主,汗

出过度,心阴受损,故心惊易惕。方中牡蛎即能敛汗,又可

镇静潜阳,黄茜益气实卫,固表止汗,两药一治营、一治卫,

共呈益气固表、敛汗潜阳之主体。辅以专主敛汗之麻黄根、

浮小麦,则止汗力强而心悸亦有所裨益。

【临床运用】本方是固表止汗的常用方,对于体虚自汗或

盗汗,均可应用。气虚甚加人参、白术;阳虚加附子、白术;

阴虚加白芍;血虚加首乌、熟地。

二、固精止遗剂

固精止遗剂是在固精止遗法指导下,以固摄肾气、涩精止遗

的药物为主组成的方剂具有固肾涩精,制止遗精、遗尿的作

用。适用于肾虚失藏,精关不固的遗精滑泄,及膀胱不约的

小便失禁、尿频、遗尿等证。代表方如金锁固精丸。

金锁固精丸《医方集解》

【组成】沙苑蔗藜(炒)英实(蒸)莲须各60克殿龙骨殿

牡蛎各30克莲子粉糊为丸。

【功用】固肾涩精。

【主治】肾虚失藏,精关不固,症见遗精滑泄腰酸耳鸣四

肢乏力。

【方解】方中沙苑茨藜补肾益精,为主药:英实、莲须、

龙骨、牡烦固肾潜阳涩精,莲子交通心肾,均为辅佐药。本方

汇集了较多的补肾收涩之品,相辅相成,大能固肾涩精,故

方名"金锁固精"。

【临床运用】本方是肾虚遗精滑泄的常用方。如加入金樱子、

兔丝子、五味子,则疗效尤为显著,如兼见肾阳虚而腰酸尿

频、舌淡苔白、脉沉弱者,可加补骨脂、山萸肉以温)一肾

阳;兼见肾阴虚而见梦遗、,心烦不眠、舌红少津、脉细数

者,可加龟版、女贞子等以滋养,肾阴:如阴虚有火,可加

知母、黄柏以阴降火;如失眠多梦,加五味子、枣仁以宁安

三、固崩止带剂

固崩止带剂是在固崩止带法指导下组成的方剂,具有固涩以

制止崩漏和带下的作用,适用于妇女崩漏及带下淋漓等证。

处方虽都有固涩药与止血药,作为必要的组成部分,但遵循

"审因论治"、"治病求本"的精神,必须根据具体因证,

立法遣药,组合成完整的方剂,方为理想。崩漏当与益气摄

血、清热凉血、补养冲任等法有机结合起来,以达标本兼治、

源流两清。止带之剂,亦当如此,应该从成因、性质来考虑

选药组方,才能恰到好处。代表方如固冲汤、完带汤。

固冲汤《医学衷中参西录》

【组成】炒白术30克生黄黄18克殿龙骨城牡蛎各24

克(先煎)山茱萸24克白芍12克海螺帽12克茜草1

0克棕榴炭6克五倍子(研末冲)1.5克

【功用】益气健脾,固冲摄血。

【主治】妇女血崩及月经过多,色淡质稀,心悸气短,舌

淡,脉虚大或细弱。

【方解】冲为血海,气为血帅。脾为健则能统血,冲脉固

则经血自调。本方证脾气虚衰、冲脉不固,不能固摄经血所

致。故必须益气健脾,固冲摄血。方中主用黄黄、白术益气

健脾摄血;复以萸肉、白芍养肝肾、和阴血,为辅:使肝脾

肾正常健运,冲脉得固,能统摄气血;而复佐以龙骨、牡蛎、

海螺靖、棕棚炭、五倍子等大队收涩止血,防其有留瘀之弊,

遂使活血化瘀之一味茜草根以为防制。其遣药组方,可谓工

矣。

【临床运用】本方适用于脾气虚弱,冲脉不固之崩漏。如

偏于血热者,宜加生地;偏于虚寒者,可加艾叶、炮姜,甚

至附子。

本方对子宫出血、产后出血属于脾虚者皆效。

完带汤《傅青主女科》

【组成】白术(土炒)山药(炒)各30克党参6克白芍

15克车前子苍术各10克甘草3克陈皮黑荆芥各3

克柴胡3克

【功用】益气健脾,祛湿止带。

【主治】妇人脾虚湿盛,带下色白量多,绵绵不绝,无臭

秽气,倦怠少气,舌淡苔白,脉缓或弱。

【方解】本方证为脾虚不运,肝气不舒,湿浊下注所成。

治宜健脾祛湿,兼以舒肝为法。方中白术、山药、党参补气

健脾;白芍、柴胡舒肝柔肝,使脾不受克;陈皮芳香化湿。

苍术运脾燥湿,车前淡渗利湿;黑芥穗与柴胡相合,尤能升

达阳气、举脾之陷。全方益气健脾,舒肝助脾,升阳举脾,

而配以各种祛湿之品,使脾健湿去,则带自告愈。

【临床运用】本方适用于脾弱之证,如兼肾虚腰酸,加杜

仲、菟丝子以补肾壮腰;腹痛,加艾叶、香附以理气止痛;

若白带清稀属寒者、加鹿角霜、巴戟、炮姜以温肾固下。若

带色黄赤臭秽,苔黄,脉弦者,非本汤所宜。

四、固脱涩肠剂

固脱涩肠剂是在固脱涩肠法指导下组成的方剂。具有益气固

脱、涩肠止泻作用,适用于邪气已衰,脾肾虚寒的久泻、久

痢等滑脱不禁之证。处方以补脾益气药、温阳祛寒药与涩肠

止泻药为主,酌配相应药物组合而成。代表方如真人养脏汤。

真人养脏汤《和剂局方》

【组成】白芍9克当归9克人参3克白术9克肉豆蔻

(煨)9克肉桂3克炙甘草3克木香4.5克诃子皮9克罂

粟壳6克

【功用】补虚温中,固脱涩肠。

【主治】久泻、久痢及脱肛。症见大便滑脱不禁,腹痛喜

温按,舌淡苔白,脉沉迟者。

【方解】方中参、术、甘草益气健脾,合肉桂、肉豆蔻温

中止泻,为方中主要组成部分。粟壳、何子固肠止泻,当归、

芍药和血止痛,木香为调畅气机而芳香醒脾。全方属温补与

固涩并行的配伍方式。参以疏达气机,调血止痛,则里结后

重、便泄脓血、腹痛等证,皆能冰释。

【临床运用】本方脾肾虚寒,滑利不禁的常用方。若脾肾

虚甚,洞泄无度,可加干姜、附子以温补脾肾;气陷脱肛,

加柴胡、升麻、黄茜以补气举陷。

原方注:服用时"忌酒面、生冷、鱼腥、油腻之物",可

供参考。

泻痢初起,邪势方张,切勿服用,以免留邪。

小结

固涩剂按作用病位不同,分为固表敛汗、固精止遗、固崩止

带、固脱涩肠四类。

玉屏风散益气固表止汗,适用于表虚易受感冒之人;牡蛎

散敛汗固责,宜于卫阳:固,阴不内守自汗不止患者。

金锁固精丸固肾涩精,适用于肾虚失藏,精关不固的遗精、

滑泄。

固冲汤益气健脾,固冲摄血,适用于妇女血崩和月经过多

之脾气虚弱患者,完带汤益气健脾、祛湿止带,主治妇女脾

虚湿盛,带下绵绵,倦怠乏力者。愈带丸清热化湿、收敛止

带,适用于妇人黄白赤带杂下、质粘气秽之属于湿热下注者。

真人养脏汤涩肠固脱,补虚温中,用于脾肾虚寒的泄泻痢

疾,以及脱肛不收者。

第十三章安神剂

凡以安神药为主组成的,具有安定心神作用,治疗心神不安

病症的方剂,称为安神剂。

神志不安证有表现为精神兴奋、惊狂善怒、躁扰不安的实证,

宜重镇安神;另有表现为惊悸健忘、失眠、恍惚等心血不足

的虚证,则宜养心安神。

一般来说,实证多责之肝,虚证多责之心,但心、肝两脏母

子相关,每多相互影响。故治疗中也往往重镇与养心结合使

用,但主次还是应该径渭分明,方能收到良好效果。

一、养心安神剂

养心安神剂是在养心安神法指导下组成的方剂,具有养心血、

安心神的作用,以治疗惊悸、健忘、失眠、恍惚等心血不足

的证候。处方常以养心安神药与补血药为主组成各兼气虚、

阴虚或有内热者,均须酌配相应药物,全面考虑组方。代表

方如酸枣仁汤甘麦大枣汤。

酸枣仁汤《金匮要略》

【组成】酸枣仁15克甘草3克知母6克茯苓9克川

苜3克

【功用】养血安神,清热除烦。

【主治】虚烦不眠,心悸盗汗,头目眩晕,口干喉燥,脉

弦等证。

【方解】本方所主虚烦失眠,是肝血不足,阴虚阳亢之症。

阴血不足,则心肝失养虚阳上亢,上扰于心而虚烦不眠、心

悸盗汗。方中重用酸枣仁,养血安神,为主药:配川苜调血

而养肝,为辅药;知母养阴除烦,茯苓宁心安神,为佐药;

甘草培土缓肝,为使药。合而用之,具养血安神,清热除烦

之功。

【临床运用】本方证以肝血不足,虚烦不眠为辩证要点。

运用时如见虚热甚者,可加配二至丸,或白芍、地黄:兼

见盗汗,甚至心悸而汗出较多者,加五味子、龙骨、牡蛎。

甘麦大枣汤《金匮要略》

【组成】甘草10克小麦15克大枣4枚

【功用】养心安神,和中缓急。

【主治】脏躁病,症见精神恍惚,时常悲伤欲哭,不能自

主,呵欠频作,或失眠盗汗,舌红少苔,脉细而数。

【方解】本方证多由抑郁过度,心气不足,肝气不和所引

起。虽有虚火,不能苦降,降,又非大虚,无须大补。根据

《内经》"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和"心病者,宜食麦”

的原则。给予甘平之味,缓其肝急,调养心气为主。方中甘

草,和中缓急为主:小麦味甘微寒,养心气而安神,佐以大

枣甘平质润,补益中气,并润脏噪。三药合用,共成养心安

神,和中缓急之功。

【临床应用】本方证为舌红苔黄者,可加少量龙胆草;舌

红少苔者,酌加百合、柏子仁:失眠者,加用酸枣仁:盗汗

者,加牡蛎:便艰者,加黑芝麻润燥通便。

二、重镇安神剂

重镇安神剂是在重镇安神法指导下组成的方剂。具有镇心安

神的作用,治疗惊狂、躁扰、失眠多梦等心神不安之实证。

处方多以金石介类等重镇药物为主组成,如兼痰火气郁或阴

血不足者,可酌配相应矫治药物。代表方如朱砂安神丸。

朱砂安神丸《兰室秘藏》

【组成】黄连4.5克朱砂3克酒生地酒当归身炙甘草

各1.5克

【功用】镇心安神,养阴清热。

【主治】心神烦乱,怔仲失眠,胸中烦热,似有懊侬之状,

舌红,脉细数。

【方解】本方证是心火上炎,的伤阴血,心失所养,心神

被扰所致。如只养阴而不清热,邪热仍然伤阴:若仅清热而

不养阴,阴血势难恢复。唯清热与养阴并举,以治病之本。

但既有烦乱主证,必须镇心安神,才更全面。方中朱砂寒凉

质重、清心火而安心神,为主药:心火有余,用黄连泻之,

营阴不足,以归、地补之,为辅药:炙甘草和中缓急,为使

药。全方药味不多,而结构周密,发人深思。

【临床运用】本方证如胸中烦热甚者,可加桅子或连翘心,

以助黄连清火,失眠重者,可加龙骨、牡蛎,以重镇心神。

本方朱砂有毒,不宜多服、久服,

小结

安神剂按其不同功用分为养心安神和重镇安神两类。

酸枣仁汤善养肝血,适用于肝血不足之虚烦不眠,心悸盗汗,

甘麦大枣汤治疗心气不足、肝气失和之精神恍惚,常欲悲哭

等证。

朱砂安神丸镇心安神、养阴清热,适用于心火有余,营阴不

足之心神烦乱,怔仲失眠等证。

第十四章开窍剂

凡以辛香走窜药物为主组成的,具有开窍通关作用,治疗窍

闭神昏的一类方剂,称为开窍剂。

窍闭神昏之证,有由邪热内陷心包所致的热闭,治宜凉开:

有因寒痰秽浊蒙蔽心窍所致的寒闭,治宜温开。固当分而述

之。

开窍剂中方药大都辛香走窜,最能耗气,故适宜于邪气盛实

之闭证,对大汗肢凉撒手遗尿,息微脉弱的脱证,则切忌使

用,纵有神识昏糊,也决不能运用开窍剂。

一、凉开剂

凉开剂是在凉开法指导下组成的方剂。它具有清心开窍,凉

解热毒的作用,适用于温邪热毒内陷,乙包所致的热闭证,

症见神昏、澹语,甚或痉破。处方以辛香开窍药与清热解毒

药为主,配伍镇心安神药、清化热痰药、行气药组合而成。

代表方如安宫牛黄丸。

安官牛黄丸《温病条辩》

【组成】牛黄郁金犀角黄苓黄连雄黄山桅朱砂各30

克梅片麝香各7.5克珍珠15克共为细末,炼蜜为丸,

每丸重3克,金箔为衣,每服一丸。一日服二次。

【功用】清热解毒,豁痰开窍。

【主治】温邪热毒内陷心包,症见神昏澹语,高热,烦噪,

舌绛,脉数,以及小儿痰热内闭而见惊厥者。

【方解】本方证系温邪热毒内陷所致,故宜清热解毒;主

证既是清窍闭阻、神昏澹语,自当开窍安神。方中牛黄既能

清心解毒,又可安神镇惊,也有利痰开窍作用、可谓一药而

三法俱备,是主药。犀角、苓、连、桅子、珍珠,助牛黄清

热解毒:雄黄助牛黄豁痰解毒,麝香、郁金、冰片助牛黄以

开窍通闭,朱砂、金箔、珍珠镇心安神♦均为辅佐药.诸药相

配共呈清热解毒豁痰开窍的功效。

【临床运用】本方是清热解毒、豁痰开窍的重要方剂。凡

神昏澹语之属于实热内闭者,均可使用。

如兼见腑实者,可开窍、功下并用(吴鞠通有牛黄承气汤),

以安宫牛黄丸化开,调生大黄末9克,先服一半,不知再服。

如神昏谓语严重者,亦可先予开窍,然后功下。如见脉虚,

是心气不足之证,有内闭外脱之势,必须配合人参汤送服,

以防脱变。

本方较氏牛黄丸药重而力宏。尤其在芳香化浊开窍方面更

为突出。对热闭神昏的严重患者,应选用此丸。

至宝丹《和剂局方》

【组成】乌犀角玳瑁屑琥珀朱砂雄黄各30可冰片麝

香各3克牛黄15克安息香45克银箔金箔各五十张

【功用】化浊开窍,清热解毒。

【主治】中暑、中风及温病之痰浊内闭。症见神昏不语,

痰盛气粗,身热烦躁,舌红苔黄垢腻,脉滑数者。亦治小儿

痰浊内闭的痉厥证。

【方解】本方用犀角、牛黄、玳瑁清热解毒:冰片、麝香、

安-葛香芳香开窍;朱砂、琥珀,金箔、银箔镇J"安神、

雄黄劫痰解毒。从其结构来看,无亦属清热解毒与开窍固,

牙关紧闭,面赤气粗者,亦可以此急救开窍。

二、温开剂

温开剂是在温开法指导下组成的方剂。它具有温通气机、辟

秽开窍的作用,适用于既有猝倒无知,牙关紧闭的闭证特点,

又有苔白脉迟等寒象的寒闭证。处方以芳香开窍药与温通化

浊药为主,酌配相应药物组成。代表方如苏合香丸。

苏合香丸《和剂局方》

【组成】白术青木香犀角香附(炒)朱砂诃子(煨去皮)白

檀香安息香沉香麝香丁香草拨各60克龙脑苏合香

油乳香各30克

【功用】温通开窍,解郁化浊。

【主治】中风、气厥、痰厥,症见突然昏倒,牙关紧闭不

省人事,以及霍乱吐利,时疫瘴疟等。

【方解】本方有芳香化浊开窍醒神之功,属于温开法范畴。

方中苏合香、安息香、麝香、冰片芳香化浊,开窍醒脑;麝

香、冰片尤能走窜经络,上下表里无所不到;朱砂镇静安神,

犀角清心解毒。诸药或以开窍,或以安神,共呈芳香化浊、

开窍醒神功效。香附、丁香、沉香、檀香、单拨行气开郁,

乳香活血行滞:白术健脾胃,助诸香药运化于全身。统观全

方,芳香化浊之力雄厚;诸药皆散,惟一味诃子味涩性敛,

是恐其散之太过,而以此制之。

【临床运用】本方为温开代表方,较多用于中风气闭及痰

厥等病之属于寒痰、秽浊蒙蔽心包者。现代用治"冠心病"

心绞痛发作,属于气滞、血瘀、寒凝者。

本方只宜于治疗寒闭实证。若脱证或热闭证,均非本丸相

宜。

小结

开窍剂按不同功效可分成凉开、温开两类。

安宫牛黄丸、至宝丹均有清热解毒、开窍醒神作用,以治

温邪热毒内陷心包,而见高热神昏谴语,甚至热厥的热闭证。

其中安宫牛黄丸性最凉,长于解毒豁痰;至宝丹安神开窍之

力较优,而清热解毒之力,逊于牛黄丸。

苏合香丸温通开窍、解郁化浊,治疗寒闭证。此药温通之

力较强,且能辟秽。故对“冠心病"之心绞痛发作和霍乱时

疫,都有一定疗效。

第十五章理气剂

凡以理药为主组成的,具有疏畅气机,调整脏腑功能活动,

治疗各种气病的方剂,称为理气剂。

气病的范围,不外气虚、气滞、气逆三个方面。总的来说,

多由气机运行失常,脏腑功能失调所致。但分而言之,气虚

以脾肺气虚而运行乏力为主;气滞又以肝气郁结与脾胃气滞

为主;气逆则以胃气上逆与肺气上逆为主。气虚治宜补气,

气滞治宜行气,气逆治宜降气。补气将于补益剂中介绍,故

本节只介绍行气、降气两类方剂。

理气药物多苦温香燥,容易耗气伤津用时最宜适可而止,

勿使过剂。对兼有阴虚或孕妇,更应慎用。气滞实证,有时

也能兼虚,可于行气药中加入补益药物,以虚实并调。

一、行气剂

行气剂是在行气法指导下组成的方剂,具有调畅气机、解郁

散结的作用,适用于气机郁滞的病证。气滞主要表现有脾胃

气滞与肝气郁滞两类。前者见皖腹胀满,呕恶食少,暧气吞

酸等,处方以鳏理脾胃气机的药物如陈皮、厚朴、砂仁、木

香等为主组成,后者见胁肋胀痛,疝气,或月经不调、痛经

等,处方以疏肝理气解郁的药物如香附、乌药、川楝子、小

茴香青皮、郁金等为主组成。一般气机郁滞之证,每有不同兼

挟病情,故于组方时,尚须注意必要的配伍。如气滞兼痰,则

行气中佐以化痰药;气滞兼寒或兼热则行于气中佐以祛寒

或清热药;亦有气滞而兼血瘀者,则行气之中又当兼化瘀。

所谓随证化裁,始获良效。代表方如越鞠丸、金铃子散、柴

胡疏肝饮。

越鞠丸《丹溪心法》

【组成】苍术香附川苜六曲山桅子(炒)各等分研末水

泛为丸,每服六克。

【功用】行气解郁。

【主治】气、血、火、食、痰、湿诸郁所致的胸隔痞闷皖腹

胀痛、吞酸呕吐,饮食不化等。

【方解】本方为通治六郁的方剂.六郁为病主要是由脾胃气机

不畅使中焦阻滞,升降失常,以致湿、食、痰、火、气、血

等相因郁滞。常见胸隔痞闷,院腹胀痛、嘈杂吞酸,饮食不

化诸症。因此,本方重于)行气解郁。方中香附行气开郁,以

治气郁,为主药。J11苜活血行气,治血郁;苍术燥湿健脾,

治湿郁;六曲消食和胃,治食郁;山桅清热泻火,治火郁:

皆为辅佐药。气郁则聚湿生痰,若气机流畅,六郁得解,则

痰郁自随之而除。

【临床运用】本方着重行气解郁,临证时可根据郁结的偏重,

酌情加味,以增强疗效。如气郁为主者,加佛手片、柴胡、

青皮、木香;血郁为主者,加桃仁、红花、丹皮、乳香、没

药、甲片;火郁为主者,加黄苓、黄连;痰郁为主者,加半

夏、陈皮、南星;湿郁为主者,加茯苓、米仁;食郁为主者,

加山楂、麦芽、鸡金;挟寒加吴萸、桂枝。总之,本方示人

以大法,必须随证加减,成方活用,则自有良效。

本方所治诸郁,皆属实证。若虚证的腹胀、便澹、痞闷等,

不宜运用。

金铃子散《圣惠方》

【组成】金铃子延胡索各30克

【功用】疏肝泄热,行气止痛。

【主治】肝气郁滞,气郁化火所致的胸腹胁肋疼痛或痛经,

时发时作,烦躁,舌红苔黄,脉弦数。

【方解】本方所治诸痛,系由肝气郁滞,气郁化火所致,治

宜疏肝泄热,行气止痛。方中金铃子苦寒清热,疏肝止痛,

延胡行气活血,长于止痛.药虽两味,力专而效宏,为临床习

用之验方。在疏肝泄热、行气止痛中,其止痛作用尤较突出。

【临床运用】本方为行气止痛的基础方。对胃脱、胸胁疼痛

及妇女痛经等,用之有效。

柴胡蹄肝散《景岳全书》

【组成】柴胡9克白芍24克枳壳9克甘草6克香附

12克川苜6克陈皮6克。

【功用】疏肝行气,活血止痛。

【主治】肝气郁结,胁肋胀痛,及痛经等症。

【方解】肝喜条达,又为藏血之脏,若肝失疏泄,则气血郁

滞;胁肋为肝脉所布,月经亦与肝相关,故胁痛、痛经病位

在肝。痛而且胀,显系郁而不达之征,治宜疏肝行气,活血

止痛。方中柴胡、枳壳、香附解肝经气郁,川苜开肝经血郁,

白芍、甘草柔肝缓急,陈皮理气,共呈疏肝行气,活血止痛

之效。使气机畅则胀•满消,肝木柔而痛可解。

【临床运用】本方除治疗上列主证外,对黎明腰痛,有较好

疗效。以白天经常活动,气血流通,故腰部不痛。夜间睡眠,

气机运行不畅,及黎明醒来,随感腰痛。服此行气活血止痛

之剂,自能取效。

二、降气剂

降气剂是在降气法指导下,以降逆、镇纳药物为主组成的方

剂。它具有肃肺平喘、和胃降逆的作用,适用于肺气上逆所

致的咳喘及胃气上逆所致的呕吐呢逆等证。代表方如旋覆代

赭汤、苏子降气汤等。

气逆之病,有虚、实、寒、热之分,因而组方时就有各种不

同配伍。如气逆而正虚,则降气与补虚并用,如气逆而兼有

虚热、虚寒,则降气又须与清补或温补并用;如气逆属实,

则当以降逆行气为主,并随时注意正气消长。务求恰如其病,

灵活掌握。

旋覆代赭汤《饬寒论》

【组成】旋覆花9克人参6克代赭石15克炙甘草4.5

克制半夏9克生姜12克大枣4枚

【功用】降逆化痰,益气和胃。

【主治】中气虚弱,痰浊内阻,胃皖痞硬,噫气不除,以及

气逆不降之反胃呕恶、吐涎沫,舌苔白滑,脉弦而虚者。

【方解】本方证属中虚痰阻,气逆不降所致。中虚宜补,痰

浊宜化,气逆宜降,故立降逆化痰、益气和胃之法。方中旋

覆花下气消痰,代赭石重镇降逆,为主药;半夏、生姜降逆

化痰,散结止呕,加强蠲痰涤饮,为辅药;更佐以人参、甘

草、大枣补中益气。使中焦健运,痰饮涤除,则清升浊降而

痞鞭、呕恶、噫气等症可解。

【临床运用】凡属中虚痰阻,气逆不降之呢逆、呕吐,本方

皆可应用。目前化裁用于神经性呕吐、妊娠恶阻、急慢性胃

炎、幽门不全梗阻的恶心呕吐而便秘者亦有效。

本方药物剂量调配应该恰当,证属中虚痰阻,故生姜、半

夏必须重用以达蠲饮涤痰之用,如按一般用量,生姜总是3~

5片,则量少力寡,必然不效。方中参、草、大枣亦不可忽

视,缺之每影响疗效。

苏子降气汤《和剂局方》

【组成】苏子9克前胡去芦9克陈皮3克制半夏9

克肉桂L5克厚朴6克灸甘草4.5克当归6克生姜

3片。

【功用】降逆平喘,温化痰湿。

【主治】下焦阳虚,痰壅气逆,喘促短气,咳嗽痰稀,咽喉不

利,胸隔满闷,食少神疲,舌苔白滑等。

【方解】方中苏子降气平喘为主药;半夏、前胡、厚朴、生

姜降逆化痰,陈皮理气,甘草调中均为辅药;肉桂温阳化气,

使阳气充而气化行,则水道通调而不停着成痰,为佐药;凡

此都属温燥之品,配以当归,既可养血,又可润燥。剖而析

之,本方苏子、半夏、前胡、厚朴、陈皮等祛痰降逆,是治

标;肉桂温阳化气,是治本。体现了标本兼治,肺、脾、肾

三脏兼顾的精神。

【临床运用】本方为降气平喘的常用方剂,但以阳虚祛寒

无表证者,为运用要点。如兼有风寒表证,可以苏叶、杏仁

易肉桂,喘咳甚者可去肉桂,加沉香。

本方对慢性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轻度肺气肿和肺原性心脏

病的咳嗽气喘、呼吸困难,属于肾气不足、痰涎壅盛的,都

有一定疗效。

肺肾两虚的喘咳和肺热痰喘,均不得使用本方。

小结

理气剂依其功用不同,分为行气剂与降气剂两类。

越鞠丸行气解郁,可通治气、血、痰、火、湿、食六郁,但

以治气郁为主。

金铃子散功能硫肝清热,行气活血,对肝郁化火,气血郁滞

所引起的胸腹、胁肋诸痛多效,为调气止痛的基本方。

苏子降气汤长于温化痰湿,用于治疗肺气上逆喘咳证。

旋覆代赭汤则专能降逆化痰,益气和胃。对中虚痰阻,气逆

不降的胃院痞硬、噫气呕逆等证有效。

第十六章理血剂

凡以理血药为主组成的,具有促进血行,消散瘀血及制止出

血等作用,以治疗血分病变的方剂,称为理血剂。

血分病变有血瘀、出血、血虚、血热等方面。血瘀宜活血化

瘀,出血宜止血、血虚宜补血、血热宜营凉血。其中补血和

清营凉血的方剂分别在补益剂和清热剂中叙述,本类主要介

绍活血化瘀和止血两个方面。

血分病变,情况非常复杂,治疗时应注意主次,随机应变,

做到祛邪不忘扶正,止血不忘祛瘀,避免逐瘀过猛反伤正气,

止血过急反致留瘀的弊害。

一、活血祛瘀剂

活血祛瘀剂是在活血祛瘀法指导下组成的方剂,具有促进血

行,消散瘀血的作用。治疗上需根据体质强弱,患病新久以

及病情轻重缓急来组方遣药。处方以活血化瘀的药物为主,

因为气行则血行,故常配伍理气药为辅;对于久病虚人,又

多选择补益气血之品相配。代表方如血府逐瘀汤、温经汤、

生化汤、补阳还五汤。

血府逐瘀汤《医林改错》

【组成】当归9克生地9克桃仁12克红花9克枳壳6

克赤芍6克柴胡3克甘草3克桔梗4.5克川苜4.5

克牛膝9克

【功用】活血祛瘀,行气止痛。

【主治】瘀血内阻,兼挟肝气郁滞,症见头痛、胸痛、胁

肋痛、日久不愈,痛如针刺而有定处,或呃逆日久不止,心

悸、失眠、易怒等。舌质暗红,边有瘀斑、唇色及目眶紫黯,

脉象涩或弦紧。

【方解】本方由活血祛瘀为主,辅以疏肝、行气、养血之

品而成。方中桃仁、红花、川苜、赤芍、牛膝活血祛瘀,为

主药;配柴胡、枳壳、桔梗疏理肝气,以加强活血效果,

为辅药;更佐生地、当归养血和血,甘草调和诸药,缓和急

迫。共使活血而无耗血之滤,理气而无伤阴之弊。

【临床运用】凡虫瘀血内阻之病,皆属本汤所主,特别是

心痛、胁痛、头痛及伴有失眠,易之症而舌见瘀点瘀斑者,

最为适合。近有用治脑震荡后遗症,眼科前房积血、眼底出

血的病症者。

孕妇及无瘀者忌用。

温经汤《金匮要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