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新疆昌吉市教育共同体四校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1页
2025届新疆昌吉市教育共同体四校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2页
2025届新疆昌吉市教育共同体四校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3页
2025届新疆昌吉市教育共同体四校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4页
2025届新疆昌吉市教育共同体四校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届新疆昌吉市教育共同体四校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请考生注意:1.请用2B铅笔将选择题答案涂填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请用0.5毫米及以上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主观题的答案写在答题纸相应的答题区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上均无效。2.答题前,认真阅读答题纸上的《注意事项》,按规定答题。一.选择题(12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下表是按照某专题列出的历史人物,推测该专题研究的是A.科技发展史 B.殖民扩张史 C.宗教发展史 D.东学西渐史2.保罗·肯尼迪在《大国的兴衰》中写道:“……人为的价格飞涨,五花八门的捐税,人们迫于各种压力通过购买国债来表现自己的忠诚,人们用于个人消费的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低得令人难以置信。”材料可以用来印证A.美国经济大萧条时的景象 B.苏联模式形成中的某些特征C.英国福利国家带来的弊端 D.德国统一后的社会经济状况3.20世纪60年代的某国际组织在其宣言中说:“我们一开始就坚持反对集团政策和外国统治,反对一切形式的政治和经济霸权,而主张每一个国家拥有自由、独立和自主发展的权利。我们从来不同意充当任何人的橡皮图章或后备军。”据材料可知,此国际组织是A.北大两洋公约组织 B.亚太经合组织C.欧洲共同体 D.不结盟运动4.宋代另设“审官院”,分为东西两院,对官员进行考课铨注,东院负责文官,西院负责武官。又别置“三班院”,来铨衡内廷供奉及殿直官。据此可推知,宋代A.机构办事效率低下 B.选官方式发生变化C.重文轻武名不符实 D.相权被进一步分化5.西蒙·玻利瓦尔被誉为美洲的“解放者”。他领导的起义军解放的图示地区有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6.秦律规定,若子嗣不孝,可判处其死刑;西汉初《二年律令》规定,“年七十以上告子不孝”,须反复核实情况并审理,若情况属实则当处死。这反映岀A.汉初吸取了秦亡于苛政的教训 B.以礼入法妨碍司法公正C.秦汉时期重视社会的人伦秩序 D.汉承秦制涵盖各个领域7.土地革命时期,各地苏维埃政权推行工农兵代表会议制度;建立广大的消费合作社生产合作社、借贷合作社:实行了消灭文盲的运动,并开始普及免费教育;工会、贫民团、妇女代表会、少先队等组织纷纷建立。这表明A.新型社会体制萌芽 B.农村包围城市道路形成C.苏区政权日益巩固. D.革命统一战线发展壮大8.从公元前400年起,雅典公民大会每年对法律进行一次审核,对提案人提出的有异议的法律条款进行讨论,并由选举产生的陪审员组成的专业立法委员会裁决。若裁决通过,公民大会也不能任意更改;如若提议失败,则提案人有可能受到严厉制裁。这一措施旨在A.分割公民大会的立法权 B.确保司法程序的公正C.维护法律执行的稳定性 D.防止公民权利的滥用9.北朝儒生颜之推的《颜氏家训》成为很多家族家训的蓝本,流传甚广。在治家篇中,他教育子孙:“生民之本,要当稼穑而食,桑麻以衣。闭门而为之具以足,但家无盐井耳。”这主要体现了A.儒者理想化的政治诉求B.人民对安定生活的渴求C.理学对正常欲求的压制D.小农经济对思想的影响10.“对上帝的信仰是与对独裁的屈服紧密相连的,它们风雨同舟、荣辱与共;只有当最后一个国王被人用最后一个神父的肠子绞死时,人们才能获得自由。”这种诉求的历史背景是A.美国南北战争B.法国启蒙运动C.欧洲宗教改革D.英国光荣革命11.如表为中国1949—1965年间《人民日报》苏联体育报道统计数据,表中信息反映了A.中苏由同盟关系走向冷战对抗 B.政治影响文化的交流与传播C.国人对体育态度出现摇摆不定 D.苏联体育事业的发展和曲折12.造成下列欧洲政治版图前后变化的是A.普法战争 B.第一次世界大战C.美苏冷战 D.第二次世界大战二、非选择题(2小题,共52分)13.(3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庄园是英国中世纪的基层组织。12世纪,随着工商业经济发展,城市的创建和复兴活动,不少农奴逃离庄园进入城市。农奴还常利用领主法庭及国王法庭等进行合法斗争。1200年英国王室法令明确规定,如果农奴在城里住满一年零一天,就获得自由身份。“城市的空气让人自由”,成为当时流行谚语。但对于大多数村民而言,他们的生计是与耕地、牧场联系在一起的,很难一走了之。13世纪末兴起的货币地租是关键性变革。此后劳役折算为货币,农奴实际上成为领主的承租人,与自由佃农已没什么区别。1348—1354年发生的黑死病,英国人口下降三分之一,越来越多的农奴要求摆脱庄园,发起了群众抵抗,14世纪末英国农奴制全面崩溃,英国社会逐渐形成一个富裕农民阶层。此后经过宗教改革和圈地运动,英国逐渐确立土地私有制和大租佃制的经营模式。到1750年英国被誉为“欧洲的粮仓”。——摘编自候建新《资本主义起源新论》材料二鸦片战争后,当中国农民家庭棉手工业开始受到洋布洋纱的冲击时,即引起人们的注意。1846年,包世臣就说:“近日洋布大行,价才当梭布三之一。吾村专以纺织为业,近闻已无纱可纺,松(江)太(仓)布市削减大半”。从非产棉区到产棉区,洋纱洋布的市场逐渐扩大。随着自然经济解体,大量失业人口只能涌向本已紧张的土地之上:失去副业的农民无力支付高额地租,乡村的租佃关系变得异常紧张。部分人口流入城市,推动城市畸形繁荣,但作为消费型城市,工业产业并不发达,其结果是大部分人只能过着寄生虫般的闲人生活,或者沉迷于追逐权力;传统士人讲究叶落归根,而现代大学学到的东西常常是来自西方的知识,当学生毕业回到乡村后无人与他讲话,没有人理解他,也就不再回乡。乡村流失的不仅是金钱,更是人才。——摘编自吴承明《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费孝通《中国士绅》等(1)根据材料一,概括英国自然经济逐渐解体的原因。(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英国相比,中国自然经济解体过程的特点。(3)结合上述材料,分别说明中英两国自然经济解体带来的不同影响。14.(20分)材料在极力避免与德国发生冲突的同时,苏联在东方也谋求与日本改善外交关系。1940年7月,苏日双方开始进行缔结中立条约的谈判。1941年4月13日,苏日两国签订了《苏日中立条约》,规定:两国维护和睦友好关系,互不侵犯领土;当缔约国一方遭到第三国攻击时,另一方保持中立。该条约还有一个附属文件,规定:苏联保证尊重满洲国的领土完整和不可侵犯,日本保证尊重蒙古人民共和国的领土完整和不可侵犯。——摘编自高海林阎照祥主编《世界通史·现代史卷》(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苏日中立条约》签订时的世界战场态势。(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苏联签订的中立条约。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2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C【解析】

释迦牟尼为佛教创始人,耶稣为基督教创始人,穆罕默德为伊斯兰教创始人,马丁·路德为宗教改革人物,因此四个历史人物都是与宗教有关的,故选C;ABD不符合题意,排除。2、B【解析】

据材料“……人为的价格飞涨,五花八门的捐税,人们迫于各种压力通过购买国债来表现自己的忠诚,人们用于个人消费的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低得令人难以置信。”并结合所学可知,苏联模式形成过程中,人们迫于各种压力通过购买国债来表现自己的忠诚,为了给重工业发展积累资金,“……人为的价格飞涨,五花八门的捐税”,但人们生活水平低得令人难以置信,B正确;据所学可知,1929—1933年经济危机期间,美国工业品积压如山卖不出去,不是因为“……人为的价格飞涨,五花八门的捐税”,而是因为购买力不足,A错误;据材料没有涉及福利政策,C与材料无关;据所学可知,统一后的德国为资本主义扫清了障碍,经济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上升,D与材料不符。3、D【解析】

从材料中的“我们一开始就坚持反对集团政策和外国统治,反对一切形式的政治和经济霸权”等信息可以看出,此国际组织是不结盟运动,故答案为D项;北大两洋公约组织是一个军事政治集团,排除A项;亚太经合组织和欧洲共同体是区域性经济组织,没有提出反对集团政策和反对政治经济霸权的口号,排除B、C项。4、D【解析】

审官院和三班院涵盖了整个官僚系统的铨衡,而宰相是百官之首,两院的设置是对相权的分化,D正确;题干主旨是官员考课,而非政府机构办事效率,排除A;考课不等于选官,B排除;东西院分别负责文武官员考课,这是职责划分,不存在轻重之分,故与重文轻武无关,排除C。5、A【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在拉丁美洲的独立运动中,玻利瓦尔率领起义军解放了委内瑞拉、哥伦比亚等南美洲地区,①②符合这两个地区的地理位置,故A项正确;③④是巴西和阿根廷,不是玻利瓦尔解放的地区,故B、C、D三项排除。故选A。6、C【解析】

秦汉法律中严惩子嗣不孝的相关规定,反映出秦汉时期重视社会人伦秩序,C项正确;西汉对秦律的继承和发展,不能说明其吸取了“秦亡于暴政”的教训,A项错误;以礼入法妨碍司法公正,与材料主旨不符,B项错误;只用律法的继承与发展一项,不能说明汉承秦制涵盖“各个领域”,D项错误。7、A【解析】

“推行工农兵代表会议制度”“消费合作社生产合作社、借贷合作社”以及各种团体的建立都反映出了在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对新型社会体制的实践,以及新体制的萌芽,故A项正确;根据“苏维埃政权”可知,此时至少是在1931年之后,而农村包围城市道路形成是在这之前,故B项错误;材料无法反映政权的进一步巩固,排除C项;材料的主旨与革命统一战线无关,排除D项。8、C【解析】

根据题干可知,雅典对法律的审核较为严格,一旦通过,则公民大会也不能更改。对提案人的惩处使得提出异议的提案人在提议时有一定的顾虑,这些措施有助于维护法律的稳定性,C正确;对法律的审核是题干主旨,而审核法律并不代表分权,排除A;题干未涉及司法程序问题,排除B;措施针对的是法律的严谨性,而非公民权利的滥用,排除D。9、D【解析】试题分析:题干中“生民之本,要当稼穑而食,桑麻以衣。”并未体现出儒家理想,故A项错误;题干中“生民之本,要当稼穑而食,桑麻以衣。”并未体现出人民对安定生活的渴求,故B项错误;题干中“生民之本,要当稼穑而食,桑麻以衣。”并未体现出理学思想,故C项错误;题干中“生民之本,要当稼穑而食,桑麻以衣。”体现出了小农经济自给自足的特点,故D项正确。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小农经济的影响。10、B【解析】“当最后一个国王被人用最后一个神父的肠子绞死时,人们才能获得自由”是说要想结束国王的独裁就一定要放弃对上帝的信仰,结合所学可知,法国的启蒙运动将这二者有机的结合在了一起,故选B;美国南北战争发生在19世纪60年代,当时这种诉求早已经有了,故排除A;欧洲宗教改革和英国光荣革命时对上帝的信仰还处于比较盛行的时代,故排除CD。11、B【解析】

建国后,中苏关系经历了结盟到分歧再到不结盟,苏联解体后与俄国结成战略伙伴关系。1956年苏共二十大,赫鲁晓夫全盘否定斯大林,成为中苏两国关系的转折点。此后,分歧渐大,影响两国关系走向,进而影响两国经济文化交流,B项正确;中苏分歧扩大后有对抗,但不是冷战,排除A;建国后,毛泽东同志提出“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对于体育一直高度重视,排除C;体育报道数量与实际发生情况不是一回事,排除D。12、B【解析】

由地图中德意志、波兰、奥匈帝国等国家的疆域变化可知,这和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对德国的处置有关,故B正确;普法战争开始于1871年,美苏冷战开始于1947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是在1945年,都不符合材料的时间信息,故ACD错误。二、非选择题(2小题,共52分)13、(1)原因:商品经济发展和城市复苏;欧洲多元法律体系提供保障;农奴的不懈斗争;货币地租的推动;黑死病的影响;宗教改革和圈地运动的影响。(2)特点:主要受西方侵略所致;棉纺分离,纺织分离,耕织分离;带有地域性和不均衡性。(3)影响:中国:乡村人地关系和租佃关系紧张;乡村人才和财富流失严重;城市畸形繁荣,城乡差距不断拉大。英国:推动了农村经济迅速发展;改变了乡村阶级结构,推动封建制度的瓦解;推动英国由农业文明转变为工业文明。【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中西方自然经济的解体。从英国自然经济解体的原因以及影响、中国自然经济解体等方面来分析。【详解】(1)从材料“工商业经济发展,城市的创建和复兴活动”“农奴还常利用领主法庭及国王法庭等进行合法斗争”“13世纪末兴起的货币地租是关键性变革”“1348-1354年发生的黑死病”“宗教改革和圈地运动,英国逐渐确立土地私有制和大租佃制的经营模式”中可以概括出答案。(2)根据材料“棉手工业开始受到洋布洋纱的冲击”“以纺织为业,近闻已无纱可纺”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得出中国自然经济解体主要受西方侵略所致;棉纺分离,纺织分离,耕织分离;带有地域性和不均衡性。(3)从材料“乡村的租佃关系变得异常紧张”“推动城市畸形繁荣”中可以概括出中国自然经济解体的影响;从材料“欧洲的粮仓”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概括出英国自然经济解体的影响。14、(1)态势:西欧、中欧、东南欧被法西斯国家占领和控制;德英军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