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高安二中高三考前热身新高考历史试卷及答案解析_第1页
江西省高安二中高三考前热身新高考历史试卷及答案解析_第2页
江西省高安二中高三考前热身新高考历史试卷及答案解析_第3页
江西省高安二中高三考前热身新高考历史试卷及答案解析_第4页
江西省高安二中高三考前热身新高考历史试卷及答案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江西省高安二中高三考前热身新高考历史试卷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一.选择题(12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毛泽东在中共七大会议上的报告《论联合政府》一文中的核心概念是民主,该文中民主一词出现达257次,除去民主同盟、三民主义、民主派等固定词中所含的“民主”二字仍有140次之多,毛泽东突出民主主要是因为A.建立社会主义民主的迫切性和必要性B.新民主主义革命即将取得胜利C.夯实民族民主统一战线基础的必要性D.创新革命理论宣传形式的需求2.1615年,法国人孟奇里梯安在《献给国王和王后的政治经济学》中提出:“商业,尤是对外贸易,是财富的源泉,国家应该保护关税和商人利益,达到货币入超”。这一主张立即成为欧洲诸国政府的经济理论和政策,在此理念下,欧洲诸国A.建立垄断性贸易公司 B.倡导自由贸易的原则C.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 D.政府对经济全面干预3.1906年,中国第一个省级公共图书馆——湖南图书馆建立,1909年,国立京师图书馆开始筹建,其余各省图书馆也加紧筹建。到民国前夕,各省公共图书馆基本建立,学校图书馆、专业图书馆、私人图书馆也有不同程度的发展。这一时期图书馆的建立和发展A.与变法图强运动相辅相成B.适应了近代教育的需要C.以宣传共和主义为其宗旨D.推动了科举制度的废除4.1922年,毛泽东等人在萍乡创办了安源路矿工人补习夜校。工人按文化程度分为高低两班。晚上凭听课证上课。后来学校还设立了读书处,并备有《工人周刊》、《劳动周刊》、《大公报》等报刊,供工人业余时间自由阅览。工人补习夜校的创办A.推动了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B.表明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开始结合C.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奠定基础D.有利于提高工人阶级的政治思想觉悟5.据《欧洲家庭史》记载,在19世纪西欧,“父母—子女组合,看起来已是主要家庭群组。但是当各自出外谋生后,所有孩子就离开父母”。同时“曾是普遍现象的生产性家庭单位现今成为例外了”,“没有生产职能的家庭便成为一种众多的现象”。这反映了①封建经济瓦解,手工工场增多②雇佣劳动制促进人口流动③工业革命引起家庭职能的变化④年轻人产生了独立的意识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6.1911年5月,清政府颁布官制改革方案,组建“责任内阁”,结果却导致了清廷的迅速败亡。这主要是因为,该内阁A.遭到满族权贵反对,有名无实 B.以满族皇族为主,导致众叛亲离C.是“早产儿”,未能获得国会认可 D.拒绝任何社会变革,导致民众普遍反对7.地名的变更往往同时代背景有关,长春市有一条南北交通主干道,始建于1934年,被称为长春市的十里长街。这条大街曾经发生下列名称的变化①中正大街②大同大街③人民大街④斯大林大街

按照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A.①②③④ B.②①④③ C.③④②① D.④③①②8.继希腊人之后,罗马人登上了地中海的历史舞台。经过希腊化的东征,建立起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然而,古罗马学者贺拉斯说:被征服的希腊人最终俘虏了罗马人。贺拉斯这一说法的视角是A.商业征服B.文化同化C.宗教皈依D.财富侵蚀9.自秦汉以来我国封建社会政制的经典架构被明太祖拆散。“然继体之君长于深宫,鲜习政事,凡六部所奏呈者,无法裁决,于是不能不重用作为顾问机关之殿阁大学士,因之,‘票拟’之制行矣,‘内阁’之制成矣。”据此可知,明代A.君主专制的需要致使行政机构的变革 B.以“人治”为本的政权特征开始突显C.内阁由顾问发展至王朝最高权力机关 D.政治体制逐渐趋于多元化和固定化10.1940年,美国成立了“美洲国家事务协调办公室”,采取派遣留学生、免费赠送书籍等方式介绍美国历史和文化。同时美国哥伦比亚等广播公司增加了对拉丁美洲的广播时间。《时代》、《生活》等美国杂志也开始出西班牙文和葡萄牙文版。美国的这些做法旨在A.加强与拉美的文化联系 B.展示国家的文化软实力C.消除法西斯势力的影响 D.确保在拉美的领导地位11.1720—1721年,英国颁布的《印花布法案》禁止进口印花棉布,并限制私人出售印花棉布。议会甚至通过法律要求丧葬时使用羊毛裹尸布。然而法律并不能遏制消费者对棉布的狂热。这说明A.工业革命初见成效 B.国王真正统而不治C.国内外市场刺激纺织业变革 D.新技术导致产业发展不平衡12.据资料统计:在明后期至清前期200余年间,世界白银产量的一半流入中国,拥有一流城市和最为密集、完善的市场网络的中国,成为当时世界经济和贸易的中心区域。然而当时它却没有形成强大的扫荡旧经济基础的革命性变化。对材料中“没有形成强大的扫荡旧经济基础的革命性变化”的准确理解是A.因实行闭关锁国政策而丧失世界贸易的中心地位B.中国传统的农耕经济不利于工商业的发展C.西方的工业革命没有对中国产生较大影响D.没有转化为资本主义发展所需要的资本和市场二、非选择题(2小题,共52分)13.(32分)时尚,它是一种社会文化和社会心理现象。不同时期的不同国家都有着各自不同的时尚元素。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岂日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摘自(《诗经.秦风.无衣》(1)指出材料一中秦国的社会风尚。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在公元前4世纪中晚期盛行的原因。材料二魏晋风度是魏晋时期独特的审美特征,……它使人回归到了本真与自然。魏晋士人以放旷、恣意的人生态度……把作为丈人知识分子对正义的理性思辨和坚守以艺术的、哲学的、人性的方式传达于世,达到了真善美融为一体的极致之境。——居珞《风流蕴藉:魏晋风度的文化内涵》(2)指出材料二中“魏晋风度”的主要特点,并说明其在书法、绘画、思想领域的突出表现。材料三外在自由、政治自由和内心自由,这些贵族精神的传统,在英国贵族那里通过与国王的抗争,保存了下来。——许纪霖《平民时代的贵族精神》(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民主法制发展的角度,简述十七、十八世纪英国贵族为了追求自由同国王进行了怎样的抗争?综上,谈谈你对时尚的认识。14.(2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王实甫(1260年1336年),大都(今北京市)人。著有杂剧十四种,现存《西厢记》等三种。《西厢记》是元杂剧的著名作品。《西厢记》描写崔莺莺和张君瑞的爱情故事,取材于唐代诗人元稹的传奇小说《莺莺传》。到了宋代文人诗词以之为典事,元初罗烨《醉翁谈录》“小说开辟”中列有《莺莺传》。《西厢记》描写了崔、张二人对爱情的热烈追求及其与封建礼教、封建门阀婚姻制度的矛盾冲突,批判了封建礼教、封建门阀婚姻制度的虚伪性和不合理性,歌颂了青年男女的自由而真挚的爱情,表达了“愿普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的美好理想,包含着深厚的社会内容和文化内容。《西厢记》杂剧表现出的舞台艺术的完整性,达到了元代戏曲创作的最高水平。它问世以后,家喻户晓。它的出现,也对后世的创作产生巨大的影响,像《牡丹亭》《红楼梦》等作品均从中得到了有益的启示。——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王实甫《两厢记》的艺术成就。(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王实甫艺术成就取得的原因。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2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C【解析】

1945年,毛泽东在中共七大会议上的报告《论联合政府》一文中的核心概念是民主。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毛泽东反复提到民主主要是因为抗战进入最后阶段,需要民族民主统一战线的保障,即夯实民族民主统一战线基础的必要性,故C正确;社会主义民主是在新中国成立后,故A错误;1949年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故B错误;这种宣传形式不是创新,故D错误。2、A【解析】

孟奇里梯安主张保护和发展商业,实现货币入超,即实行重商主义,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当时欧洲诸国通过建立垄断性贸易公司对外进行贸易和掠夺,故选A,排除B;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是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排除C;政府对经济全面干预是在二战以后,排除D。故选A。3、B【解析】

本题考查近代教育的发展。依据材料可知,这一时期一系列近代图书馆的设立具有较强的社会教育功能,有利于普及教育,扩大教育范围,提高广大民众的文化水平,增强国民素质,适应了现代教育的需要,因此B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维新变法运动发生于1898年,与材料时间不符;C选项错误,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这一时期的国立图书馆和省立图书馆都是清政府设立的,其宗旨不是宣传共和主义;D选项错误,科举制度的废除是1905年,与材料时间不符,也与图书馆的设立没有关系。故正确答案为B选项。4、D【解析】

材料体现的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对工人阶级关于马克思主义的宣传培训,有利于提高工人阶级的政治思想觉悟,D正确;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是在国民党一大召开后,A排除;五四运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同工人运动相结合,B排除;中共在1921年就已经成立,C排除。故选D。5、B【解析】

材料强调的是工业革命所带来的影响,故结合所学可知,雇佣劳动制促进人口流动,工业革命引起家庭职能的变化,年轻人产生了独立的意识。故B项正确。6、B【解析】试题分析:1911年,根据《钦定宪法大纲》,清政府组成了内阁,实行宪政,但是内阁成员绝大部分是由皇族构成,这使得一些立宪派人士大为失望,导致众叛亲离最终加速了清廷的速亡。故选B。A项错误,皇族内阁是维护满族权贵的利益的;C项错误,实行宪政是大势所趋;D项错误,虽然清末宪政很保守,但是毕竟做出了一些变革,为中国的近代化还是做出了一些贡献。考点:清末皇族内阁点评:1911年(宣统三年)5月8日清政府实行所谓责任内阁制,成立由十三名国务大臣组成的新内阁,以庆亲王奕劻为总理大臣。十三人中,满洲贵族九人,汉族官僚仅四人,而满洲贵族中皇族又占七人。这是一个以皇族为中心组成的内阁,人们称之为“皇族内阁”或“亲贵内阁”。这个事件直接导致了反清情绪的高涨,直接促进了民族革命的爆发,清王朝为自己挖好了坟墓。7、B【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此街始建于1934年,①中正大街是1946年5月下旬,国民党占领长春之后改名;②大同大街是1938年日本设立的据溥仪的年号取名;③人民大街是1996年正式更名为人民大街;④斯大林大街是1945年前苏联红军进入长春而改;综上所述,正确顺序是②④①③,排除ACD,所以答案为B。8、B【解析】

根据“被征服的希腊人最终俘虏了罗马人”可知,材料说明罗马以武力征服了希腊,罗马最终被希腊灿烂的文明同化,故B正确;材料反映的是罗马最终被希腊灿烂的文明同化,并非商业、宗教、财富,排除ACD。9、A【解析】

根据题干,明太祖因加强君主专制的需要,废除自秦朝开始正式设立的丞相制度,设立殿阁大学士;明太祖的继承者们也是为了加强自身的统治,设立了内阁,故答案为A项。B项错在“开始”,排除;内阁在明朝不是法定的最高权力机关,排除C项;D项在材料中体现不出,排除。【点睛】明朝初年废除宰相制度,逐步形成内阁制度。明朝内阁始终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只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明朝内阁是君主专制不断强化的产物。10、D【解析】

根据材料“1940年”“增加了对拉丁美洲的广播时间”等信息可知,美国在二战期间加强对拉丁美洲的文化宣传,促进了美国人民和拉美人民的相互理解,巩固了美国在拉丁美洲的领导地位,促进了美国文化外交手段中文化宣传政策和文化交流政策的结合,D项正确;材料所述措施的主要目的是确保在拉美的领导地位,而不是为加强与拉美的文化联系,A项错误;美国政府致力于通过文化手段来展开外交,展示国家的文化软实力不是材料所述美国措施的主要目的,也不是题干主旨,B项错误;1940年美国尚未参战,C项错误。11、C【解析】

据材料“1720—1721年”“然而法律并不能遏制消费者对棉布的狂热”等信息可知,消费者对棉布的狂热,使生产者加快速度来满足国内市场的需求,促进了纺织业技术的变革,故C选项正确;这时期工业革命还未开始,故A选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国王统而不治的内容,故B选项错误;材料内容没有涉及新技术的信息,故D选项错误。12、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重农抑商政策。“成为当时世界经济和贸易的中心区域”的信息表明中国并没有因实行闭关锁国政策而丧失世界贸易的中心地位,排除A。中国传统的农耕经济的发展为工商业的发展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有利于贸易发展的一面,排除B。C项不是题目要表明的中心意思。“没有形成强大的扫荡旧经济基础的革命性变化”指示大量流入的白银没有转换为资本。未能推动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故选D。考点:重农抑商政策点评:由于重农抑商的政策,对商人和商业征收重税,商人经商致富后并没有把财富转化为资本,而是买田置地,这样没有转化为资本主义发展所需要的资本和市场,阻碍了中国社会的转型。二、非选择题(2小题,共52分)13、(1)风气:尚武。原因:商鞅变法奖励军功。(2)特点:主张人与自然和谐,坚持旷达的人生态度,追求真善美。表现:书法:发展到自觉阶段,成为士人表达自我的艺术。(此时期的书法家们通过书法表现出人的情绪性格,具有飘逸飞扬的特点)如王羲之的《兰亭序》。绘画:出现凸显个性的文人画,如顾恺之的绘画作品《洛神赋图》(或《女史箴图》及其“以形写神”,注重描绘对象的精神气质。思想:道教、佛教盛行。(或者:以综合道、儒为主而兴起的玄学流行,以谈玄论虚为至上智慧,以超凡脱俗为终极目的:传统思想受到冲击,思想文化领域出现自西汉以来前所未有的自由氛围。其它言之成理即可)(3)抗争:1688年,发动“光荣革命”(或宫廷政变);1689年,颁布《权利法案》,确立君主立宪政体,议会主权1721年贵任内阁制形成,国王逐渐成为虚君。认识:时尚是特定时代的产物与反映。【解析】

本题考查不同时期的时尚,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信息的分析概括能力和结合所学解决问题的能力。(1)从材料中的“王于兴师,修我甲兵”等信息可以看出,秦国的社会风尚是尚武。联系所学可知,原因是商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