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昆明市外国语学校高三适应性调研考试新高考历史试题及答案解析_第1页
云南省昆明市外国语学校高三适应性调研考试新高考历史试题及答案解析_第2页
云南省昆明市外国语学校高三适应性调研考试新高考历史试题及答案解析_第3页
云南省昆明市外国语学校高三适应性调研考试新高考历史试题及答案解析_第4页
云南省昆明市外国语学校高三适应性调研考试新高考历史试题及答案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云南省昆明市外国语学校高三适应性调研考试新高考历史试题考生须知: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全部在答题纸上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的答案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2.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在“答题纸”上先填写姓名和准考证号。3.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5分,共7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观察下图,其“胜负”决断于A.等级君主制确立 B.君主专制建立C.斯图亚特王朝建立 D.英国革命结束2.民国初年,民族工商业向资本集团化发展,并初步形成了一些大的公司集团。如张謇创办的大生企业集团,荣宗敬、荣德生的荣氏企业等在民初都已发展为规模庞大的公司集团。这些集团的成立A.表明民族工商业经营环境根本改善B.有效抵制了列强的资本输出C.得益于当时政府政策的扶持与保护D.是应对军阀混战的自保举措3.宋太宗说:“前代帝王昏弱,天下十分财赋未有一分入于王室”“朕今收拾天下遗利,以赡军国,以济穷困。若豪户猾民,望毫发之惠,不可得也。”宋太宗意在A.反思唐藩镇割据的教训 B.消除“不抑兼并”的危害C.强调经济上集权的重要 D.关心国家安定与百姓疾苦4.据《国语·晋语九》记述,晋国范氏、中行氏不体恤百姓,在与赵氏斗争中失利,其子孙流落到齐国,变为在田间耕作的农夫。后来,流落到齐国的子孙,学文习武后有一技之长和有功业者又被授官。这主要表明春秋战国时期A.传统的宗法制走向崩溃 B.世袭任官制度遭到了冲击C.诸侯争霸斗争异常激烈 D.各诸侯国官制均发生质变5.《共产党宣言》指出:“东印度和中国的市场、美洲的殖民化、对殖民地的贸易、交换手段和一般的商品的增加,使商业、航海业和工业空前高涨,因而使正在崩溃的封建社会内部的革命因素迅速发展。”这里迅速发展的革命因素是指A.农民阶级力量壮大 B.资产阶级力量壮大C.无产阶级力量壮大 D.世界市场最终形成6.“布鲁尼(1369—1444)的《佛罗伦萨史》,不再从上帝创世而是从佛罗伦萨的建城写起;不再记述有关佛罗伦萨建城的神怪传说和奇迹,而是更多地描写佛罗伦萨当时的政治生活。”材料立场和视角的变化反映了作者①开始摆脱神学束缚②顺应宗教改革潮流③具有初步的启蒙思想意识④具有一定的人文主义思想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①③④7.美国学者杰里·本特利所著《新全球史》中文版序言中有这样一段话:“19世纪下半叶,受进化论和科学分类学的影响,西方史学家倾向于把世界各民族分为不同类型,并孤立考察各自发生、发展的过程,因此不同名目的‘文明史’在世界史著作中占据主导地位。20世纪以后,随着相对论的传播,西方史学家的注意力向不同民族和地区之间的‘相对性’和‘关联性’转移,体现‘全球互动’的世界史便应运而生。”对材料解读表述最准确的是A.西方近代史学发展与科学方法论的发展密切相关B.西方近代的史学发展由片面不完善走上全面完善C.在相对论基础上产生的全球史观比原先文明史观科学D.全球史观应该成为当今研究世界历史的唯一科学方法8.20世纪初,随着梁启超《中国史叙论》、《新史学》的发表,实现了中国史学由传统史学向现代史学的转变。导致这一转变的主要原因是A.史学研究的目的、内容变化 B.史学研究的服务对象变化C.中国社会的变革转型 D.史学家的职业道德意识增强9.明神宗年幼即位,内阁首辅高拱为使“政归内阁而不旁落”,欲弹劾司礼秉笔太监冯保。冯保接到高拱的奏疏后并不转送内阁,而是留中不发。高拱再上第二疏,冯保只得发下内阁拟票,高拱草拟皇上批语“俱依议行”后,指使门生弹劾冯保。这体现了当时A.中枢政务运作的制度化 B.党争导致政局动荡C.内阁成为议行合一机构 D.专制皇权受到侵夺10.雅典公民担任陪审员原本是没有报酬的。公元前451年,伯里克利规定担任一天陪审员可获得2个“奥勃”,后增至3个“奥勃”,约相当于雅典平民半天的收入。这一举措A.改善了公民生活 B.削弱了贵族影响力 C.破坏了民主政治 D.维护了法庭的权威11.如图“中国民主革命”时间轴中“?”处应填入的年份是A.1912年 B.1919年 C.1937年 D.1945年12.中世纪城市反对封建领主斗争的主要目标是夺取:A.立法权与司法权 B.言论自由和法律平等权C.司法权和行政权 D.贸易自由权和财产私有权13.《礼记·大学》率先提出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奋斗目标,并把个人、家庭、国家的关系联系在一起。后来《孟子》进一步指出:“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这表明先秦儒学A.植根于久远的历史传统 B.构建了天下一家的文化心理认同C.适应了社会转型的需要 D.注重道德修养与社会责任的结合14.宋朝“凡国有大庆皆大宴”,皇帝会在节日赐宴于官员。宴会时,皇帝先举酒,次宰相、次百官举酒,按照礼仪规定饮酒、行礼。皇帝“中饮更衣,赐花有差”,官员簪花,舞蹈拜谢而退,宴会结束。这一活动A.体现出君主专制下的等级秩序 B.体现了儒家君民同乐的理想C.反映出两宋时期国库异常充盈 D.丰富了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15.下面是创作于1912年的世界名画——《鸽子与青豆》,其创作风格体现了A.现代主义 B.现实主义 C.印象主义 D.浪漫主义16.邹鲁儒学提倡“从周”“尊周”,推崇西周的礼乐制度;以子夏、荀子为代表的三晋儒家具有“重法”的思想倾向;《吕氏春秋》中所体现的儒家思想有秦文化的特色;《公羊传》具有齐文化通权达变的特点。由此可见A.先秦儒学受到地域文化的影响 B.先秦文化呈现出百家争鸣的局面C.儒家思想在借鉴中不断地创新 D.齐鲁文化具有广泛的地域适应性17.在过去,各国经济体大都保持着独立性,就像许多独立的水桶。到20世纪末期,所有水桶的底部都用管道连接,彼此互通。对此有些国家和人士感到担忧。这说明A.超国家组织推动全球化 B.经济全球化具有普惠性C.发达国家居于优势地位 D.全球化冲击了国家主权18.下面是两宋时期某著作内容统计,据此判断此书为A.《梦溪笔谈》 B.《古今图书集成》 C.《四库全书》 D.《几何原本》19.清朝前期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斗争中,历时最久的是A.平定准噶尔部叛乱 B.平定回部贵族叛乱C.平定“三藩之乱” D.施琅统一台湾20.有学者总结甲午战争中国存在七误:一误于战前对朝鲜问题始终犹豫不决;二误于日军侵朝时无备战决心;三误于平壤战役的用人不当;四误于国境线上的仓促布防;五误于大连旅顺迅速陷落;六误于北洋舰队困守威海;七误于不敢坚持长期抗敌。这学者旨在A.指出结束专制政体的必要性 B.强调改革是重振国威的关键C.强调清政府腐朽是战败主因 D.突出中国军备远远落后日本21.从1993年到1996年底,中国避免了经济发展的大起大落,实现了从发展过快到“高增长、低通胀”的“软着陆”、这在新中国成立以来是没有过的,在世界上也是不多见的。“软着陆”表明中国A.市场经济有利于可持续发展 B.积累了市场经济经验C.社会稳定是发展的头等大事 D.经济体制的转换失利22.公元前5世纪中期,罗马共和国先后铸造出十二块铜牌,详细列出民法、刑法、诉讼程序等许多方面的内容,公布于罗马广场,史称《十二铜表法》。以下有关《十二铜表法》的表述,不确切的是A.该法的公布是平民的胜利 B.该法没有给平民阶层带来任何好处C.是以往罗马习惯法的汇编 D.审判量刑有法可依限制了贵族特权23.在二战前的1100多年中,法国和德国一共打了200多场战争,平均5年就开战一次。历史给这两个持续对抗了几个世纪的国家两败俱伤的惨痛教训,也启迪了它们相逢一笑泯恩仇的政治智慧。这种“政治智慧”始于A.《罗马条约》 B.《欧洲煤钢联营条约》C.《欧洲联盟条约》 D.欧元的启用24.党的十五大把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称作是20世纪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经历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大变化。以下民国时代的语录中,最能说明这一观点的是A.“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B.“如无真正之公众教育,真正之民国即不能存在”C.“真正自由平等的国家不是一群奴才建立起来的。”D.“吾国由专制为共和,实为五族人民之公意”25.下图漫画出自1898年法国某画报,它可以看作A.列强侵略中国的直接证据B.“门户开放”政策的真实写照C.中西文化碰撞的艺术夸张D.中国被瓜分的旁证材料26.汉十年“七月癸卯,太上皇.八月,令诸侯王皆立太上皇庙于国都。”两年后,高帝逝世。即位后的惠帝下达诏书,“令郡、诸侯王立高庙”。这些做法意在A.打击豪强地主 B.实行“推恩令” C.强化政权认同 D.推行“无为而治”27.有观点认为“作为文艺复兴之精神原动力的人文主义思潮,实并未彻底抛弃基督教神学。相反,它在很大的程度上恰恰是人文主义者对基督教神学进行批判继承的产物”。据此推断,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思想A.是对基督教神学的继承和发展B.不能脱离宗教土壤而独立存在C.根源于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工商业D.将中世纪与文艺复兴完全对立起来28.在中国古代传说中,麒麟性温善,不覆生虫,不折生草,头上有角,脚上有肉,设武备而不用,具有仁厚君子的谦谦风度。麒麟崇拜在发展传承中被广大民众和统治阶级所接受。这主要是由于麒麟A.在民间传说中是祥瑞和幸福的象征 B.代表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风貌C.促使中国传统绘画出现了新的类型 D.所具品质符合传统礼教和儒家风度29.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帝国议会有权对由皇帝任命的宰相与政府的法案与政策表示反对或支持,而无权选举或任命宰相及政府。这些规定A.使资产阶级无法参与民主进程 B.体现了浓厚的军国主义色彩C.使议会无法有效监督行政机构 D.严重削弱代议制机构立法权限30.刘关张桃园结义的故事史籍不载,也没有其他证据表明汉末有异性兄弟金兰结义的习俗,但明代小说《三国演义》对于桃园三结义着墨甚多,同时期在许多水陆码头出现了“三义庙”“结义庙”。这反映出当时A.地域性文学得到充分发展 B.商品经济发展对信义的重视C.社会主流价值观念的变迁 D.三国历史受到商人们的推崇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1题10分,第32题12分,第33题12分,共计34分。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31.中国人的世界观材料一清朝乾隆皇帝致英王信:“咨尔国王(指英王),远在重洋,倾心向化,……天朝抚有四海……德威远被,万国来王,种种贵重之物,梯航毕集,无所不有。”——摘自《清实录》材料二随着西学东渐,近代中国人逐渐认识到与外国交往的重要。在一系列战败之后,中国读书人逐渐被战胜者改变了思想方式,……对西方的认知,也从“夷务”到“洋务”再到“时务”,由贬义的“夷”到平等的“西”再到尊崇的“泰西”。说是天翻地覆的转变,也不为过。——罗志田《走向世界的近代中国》材料三过去60年,中国对于世界的看法,……是沿着一条螺旋轨迹不断向前迈进,由相对简单逐渐走向相对成熟。具体而言,中国的“世界观”的发展与变化可以清晰地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上世纪50~60年代,……对外部世界保持高度警戒;第二个阶段是70~80年代,……加快走向对外开放;第三个阶段是世纪之交的前后10年,……形成“和谐世界”的理念。——江涌《从对立到统一:中国世界观60年剧变》问题:(1)概括材料一中乾隆帝的“世界观”。试分析材料二中所说的中国人从“洋务”再到“时务”转变的原因。(2)综合上述材料,分析中国人的“世界观”的转变轨迹。3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中世纪,欧洲儿童死亡率很高,大量婴幼儿难以活到成年。11世纪之前,童年都被看作是一个稍纵即逝的过渡阶段,毫无重要性可言,社会缺乏对儿童特殊性的认知。当时人们并不认为儿童具备成年人一样的人格,对儿童普遍冷漠、忽视。15、16世纪,意大利出现了很多表现儿童天真、可爱的世俗画,儿童逐渐被发现。17世纪以后,现代家庭观念在欧洲出现,孩子被看做是家庭中的重要成员,父母亲自抚育孩子并重视培养亲子关系、关注子女教育成为当时英国的新风气。18世纪,卢梭在“自然主义”教育观的基础上提出了“解放儿童,尊重儿童”口号,其教育学著作《爱弥儿》打开了科学研究儿童的大门。——摘编自(法)菲利普·阿利埃斯《儿童的世纪:旧制度下的儿童和家庭生活》等材料二宋代是中国传统儿童观念形成的重要时期,司马光在《居家杂仪》中说,家庭中应该由大人统御所有子弟,由家长决定子弟事务。朱熹要求儿童应该远离踢球、放风筝等“无益之事”。儿童的存在,是为了变成大人。鸦片战争后,西方近代儿童观传入中国。1902年清政府《钦定学堂章程》中首次出现了“儿童”一词,“培养儿童,使有浅近之知识,并调护其身体”。五四新文化运动期间,胡适的《慈幼问题》、陶行知的《儿童创造教育》等代表着中国近代儿童观的产生,主张尊重并平等对待儿童。1919年,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访华,其《民主主义与教育》以及“儿童天性”“儿童中心”的儿童观在中国引起轰动并迅速风行开来。——摘编自熊秉真《童年忆往:中国孩子的历史》等(1)根据材料一,指出15—18世纪欧洲“儿童被发现”的内涵,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2)根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比较中西儿童观变化的异同,并说明中国儿童观变化带来的影响。3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20世纪50年代美国在亚洲签订的部分条约一览1951年8月,与菲律宾签订《美菲共同防御条约》1951年9月,与日本签订《美日安全保障条约》1953年10月,与韩国签订《美韩共同防御条约》1954年12月,与台湾国民党势力签订《美台共同防御条约》根据上述条约,缔约国(地区)给予美国在其领土设置军事基地、驻扎军队等权利,缔约双方保证共同应对外来干涉或武装进攻等。如:《美日安全保障条约》规定,“为了对日本国的安全及维持远东的国际和平与安全做出贡献,允许美国的海、陆、空三军使用日本国内的设施及区域。”《美韩共同防御条约》规定,缔约双方通过共同磋商,采取行动对付共同危险、制止武装进攻。——摘编自《冷战时代美国的亚洲政策》材料二:1989年11月,包括澳大利亚、美国、日本、韩国、东盟六国等12国在内的亚太经济合作组织正式成立。1991年11月,中国、中国台北和中国香港地区加入该组织。其宗旨和目标是:相互依存,共同受益;加强开放的多边贸易体制;减少区域内贸易和投资壁垒。亚太经合组织是论坛性经济组织。二十多年的实际经历表明,“APEC方式”在维护各成员利益方面展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平等互利、协商一致、求同存异、自主自愿以及渐进发展等原则,不仅维护了发展中成员的利益,也同样让发达成员受益。——摘编自《APEC以自己的方式影响世界》等(1)根据材料一,美国加紧在亚洲缔约应与哪一事件直接有关?试概括美国与缔约国(地区)的关系特点。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这一时期美国亚洲政策的主要目的。(2)根据材料二,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与美菲、美日、美韩结盟相比有哪些不同?这反映出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形势怎样的发展趋势?(3)文明史观认为人类文明发展是多样性的统一,倡导尊重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文明成果。综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尊重文明发展多样性”的认识。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5分,共7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D【解析】

结合所学可知,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结束后,议会颁布《权利法案》,国王权力受到约束,故D项正确;英国等级君主制始于12世纪,议会产生于13世纪,排除A项;君主专制及斯图亚特王朝统治时期,国王与议会一直处于斗争之中,排除BC两项。故选D。2、C【解析】

民国初年,民族工商业公司集团能够建立与民国政府的支持密不可分,C项正确;民族工商业经营环境并未根本改善,这主要是社会性质没有发生改变,A项错误;B项表述与史实不符,排除;材料现象与军阀割据混战无关,D项错误。故选C。3、C【解析】

根据材料所述,宋太宗认为前代帝王时期天下的财赋,中央只占十分之一,其余都集中在地方,所以他要把地方的财赋集中到中央,以此来保障战争和维护社会稳定,这表明宋太宗强调经济上集权的重要性,从而以此来加强中央集权,C项符合题意;A项反思的目的是加强经济上的集权,A项错误;材料未提及土地问题,且消除表述错误,B项排除;关心国家安定与百姓疾苦不是宋太宗的目的,D项错误。故选C。4、B【解析】

范氏、中行氏在齐国学文习武后再次获得官位,体现了春秋战国时期选拔官员注重才能的倾向,这种情形对世官制有一定冲击,选项B正确;春秋时期宗法制尚未崩溃,排除A;选项C不是材料主旨,排除;材料只体现了齐国选拔官员标准的转变,不能看出所有诸侯国选拔官员标准的变化,排除D。5、B【解析】材料说明殖民贸易促使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资产阶级力量逐渐壮大,导致封建势力逐渐走向崩溃,B正确;此时主要是资产阶级力量壮大,农民和无产阶级不是主要力量,A和C错误;D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6、C【解析】

“不再从上帝创世而是从佛罗伦萨的建城写起”说明作者开始摆脱神学束缚,①符合题意;“更多地描写佛罗伦萨当时的政治生活”体现出作者更多关注现实的人文主义思想,④符合题意;宗教改革是16世纪,时间不符合,②不符合题意;启蒙思想注重的是理性思维,③不符合题意。排除A、B和D。故选C。7、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从题干中“受进化论和科学分类学的影响···文明史在世界史著作中占据主导地位”和“随着相对论的传播···全球互动的世界史便应运而生”的信息可以看出材料强调的是科学方法论的发展推动了西方史学研究方法的发展,故A项正确;BCD三项与题干信息不符,故排除。考点:现代科学技术·相对论和量子论·相对论的影响8、C【解析】

传统史学注重政治史,被近代称为帝王将相家谱,新史学关注社会、民众,从这种变化来看,史学的社会功能强化,政治功能减弱,造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近代中国社会转型,随着近代化推动,史学研究必然发生转向,C正确;A、B是新史学变化内容,而非原因,排除;史学家职业道德意识增强是主观因素,受到社会转型影响,不能作为主要原因,排除D。9、A【解析】

明代在内阁首辅与司礼秉笔太监存在矛盾的情况下,冯保不敢一再压下首辅高拱的奏疏,只能发下内阁拟票等,体现了当时中枢政务运作的制度化,A项正确;材料并未反映当时的政局动荡,B项错误;材料不能说明内阁掌握执行权,内阁为议行合一机构的结论不成立,C项错误;内阁与司礼监的制衡,不能说明皇权受到侵夺,D项错误。10、B【解析】

伯里克利时期,对参加国家公职的雅典公民提供报酬,促进了民主政治的发展,削弱了贵族影响力,B项正确;担任一天陪审员的报酬只相当于雅典平民半天的收入,提供公职津贴并不能提高整个公民阶层的生活水平,A项错误;为担任公职的公民提供报酬,不会破坏民主政治,也与维护法庭的权威无关,CD两项错误。11、B【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是1919年的五四运动,故B正确;1912年中华民国建立,1937年全面抗战开始,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故ACD错误。12、C【解析】

结合所学可知,中世纪城市都建于封建领地之上,城市初期的司法权和行政权一般都掌握在领主手中,故选C;中世纪城市没有立法权,A错误;言论自由是具有资本主义性质权益,中世纪处于封建社会,B错误;封建社会财产私有权是固有的,不是争夺的目标,D错误。13、D【解析】

据题意可知,先秦儒学追求的最高目标是“治国平天下”,在这个过程中将个人和天下结合在一起,体现道德修养和社会责任的结合,故选D;儒家思想出现于春秋时期,“植根于久远的历史传统”的说法无从体现,排除A;题意着重论述的个人道德修养与社会责任的结合,没有体现天下一家的文化心理认同,排除B;先秦儒学没有适应当时社会转型的需要,排除C。故选D。14、A【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和材料“皇帝会在节日赐宴于官员”“按照礼仪规定饮酒”“员籍花,舞蹈拜谢而退,宴会结束”等可知,宋代君主专制制度下,等级秩序较为严格,A项说法正确;B项错在“君民同乐”,排除;不能据皇帝的赐宴活动得出宋代国库异常充盈,且宋代财政时常处于“积贫”状态,C项错误;赐宴活动不一定属于传统节日,故D项错误。15、A【解析】

由图片信息可以得出,其给人的是一种支离破碎的感觉,符合立体画派的特点,由此可知其应属于现代主义绘画,故A正确;现实主义绘画形象较为逼真,突出对现实的反映,与图片信息不符,故B不正确;印象画派注重光与色的效果,与图片信息不符,故C不正确;浪漫主义绘画重形式,重情感,与图片信息无关,故D不正确。16、A【解析】

材料表明不同地区的儒学具有不同的特点,体现了先秦儒学受到地域文化的影响。A正确;B项材料只体现了儒家状况,排除;C项材料未体现,排除;D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故选A。17、A【解析】

根据题干“20世纪末期,所有水桶的底部都用管道连接,彼此互通”结合所学可知,在经济全球化趋势下,世界贸易组织成立并继续强化了经济全球化趋势,故A项正确;经济全球化有利有弊,并非绝对的普惠性,排除B项;题干并未强调全球化中发达国家的地位,排除C项;某些国家及人士对经济全球化的担忧并非指国家主权,而是经济全球化趋势下对本国经济秩序的冲击,排除D项。故选A。18、A【解析】

《梦溪笔谈》是北宋时期沈括所著,总结了我国古代主要是北宋时期的许多科技成就,A正确;B、C成书于清代,排除;《几何原本》是经传教士引进中国,故D错误;19、A【解析】

平定准噶尔部叛乱历康雍乾三朝,起于1690年,迄于1757年,历时近70年,属于历时最久的一次斗争。故A正确;平定回部贵族叛乱即平定大小和卓之乱,历时两年,排除B;平定“三藩之乱”历时八年(1673-1681年),不是最久的斗争。排除C;施琅统一台湾历时不到一年,不是最久的斗争。排除D。故选A。20、C【解析】

有学者总结甲午战争中国存在七误,总体是清政府战前判断失误、战争中指挥失误,即清政府腐朽是战败主因。故答案为C。该学者主要是总结了甲午战争战败的原因,没有体现要结束专制政体的必要性和主张进行改革,排除AB项;甲午战争中中国存在失误并不意味这当时中国的军备远远落后于日本,排除D项。故选C。21、B【解析】

经济软着陆是指国民经济的运行经过一段过度扩张之后,平稳地回落到适度增长区间。材料中20世纪90年代中国经济实现“软着陆”体现的是对市场经验的积累,B正确;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建立是在21世纪初,A排除;当时中国社会的头等大事是发展经济,C排除;D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故选B。22、B【解析】

十二铜表法是罗马第一部成文法,是平民与贵族斗争的结果,限制了贵族任意曲解法律的特权,但从内容上看,大多是原来习惯法的汇编。故选B。23、B【解析】法德是历史的宿敌,西欧国家要想走向一体化,关键是法德的和解,1958年,法国和德国等六个国家建立《欧洲煤钢联营条约》,实现了“相逢一笑泯恩仇”的夙愿,故B项正确;A是1958年签订原子能和经济共同体总称;C是1991年签署;D是1999年启用。24、D【解析】

根据题干结合所学可知,“第一次历史性巨大变化”指的是辛亥革命,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符合民意,顺应了历史发展趋势,故D项符合题意;A项表述反映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深入人心,不符合题意,排除;题干与公众教育无关,排除B项;C项号召反抗封建专制,追求自由平等,与题干无关,排除。故选D。25、D【解析】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图片中的信息进行正确解读的能力。由题目中的时间“1898年”及漫画中若干人屠龙的信息可知此应为甲午战争后,帝国主义列强掀起的瓜分中国的狂潮,故本题应选D项;漫画具有夸张性的特点,故A项中“直接证据”的表述错误;“门户开放”政策由美国于1899年提出,晚于题目中的时间“1898年”,故排除B项;题目中的漫画一定程度上揭露了帝国主义侵华的事实,故C项中“夸张艺术”的表述错误。26、C【解析】

西汉前期,中央政府先后下令,让全国各地的诸侯王都在其封地内为太上皇和高祖皇帝立庙,其目的在于强化对中央政权的认同,C项正确;在诸侯王的封地内为皇帝们立庙,与打击豪强地主无关,A项错误;实行“推恩令”是在汉武帝时期,B项错误;为皇帝们立庙与推行“无为而治”不符,D项错误。27、B【解析】

结合所学可知,当时的意大利,资本主义还处于萌芽时期,资产阶级力量薄弱,新兴资产阶级借助宗教的外衣,宣传资产阶级人文主义思想,故选B项;人文主义倡导人性反神性,和基督教神学有着本质的不同,故A项说法错误,排除;文艺复兴时期,资本主义工商业还未达到高度发达的程度,否则就不会借用复兴古希腊古罗马文化的旗号来表达自己的主张,排除C;材料强调的是基督教神学与文艺复兴之间的密切关联,而非对立,排除D。28、D【解析】

本题以中国的麒麟崇拜为背景材料,旨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由材料中“性温善”“设武备而不用”“仁厚君子的谦谦风度”等可知,麒麟的这种品质符合古代中国的礼教和儒家风范,D项正确;A项与材料主旨无关;材料与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无关,B项错误;材料并没有体现中国古代绘画的风格与类型,C项错误。29、C【解析】

根据材料“帝国议会……无权选举或任命宰相及政府”说明议会无法有效监督行政机构,故选C;帝国议会有一定权力,说明资产阶级有机会参与民主进程,A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军国主义色彩,B错误;材料并未涉及帝国议会的立法权限问题,排除D。30、B【解析】

水陆码头多为商品经济发展之处,商业发展需求使对信义更为重视,故B正确;材料与地域性文学发展无关,排除A;“义”为我国传统主流道德观念,材料未体现主流观念的变迁,排除C;材料并不能说明三国历史受到商人们的推崇,排除D。故选B。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1题10分,第32题12分,第33题12分,共计34分。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31、(1)清王朝以“天朝上国”自居;视他国为臣属;把正常的中外交住视为对清朝的效忠(2分)两次鸦片战争的失败后,中国人由被动到主动接受西学,甲午战争的失败,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中国人不断探索救国道路。从洋务运动的中体西用到输入进化论,从要求维新变法改革政治到主张共和革命,中国人的思想认识由浅入深,不断递进。(分析不到位即得1-2分,分析较合理即得2-3分,分析表述合理皆可得分4分)(2)轨迹:从清王朝以世界中心自居到近代后向西方学习,到交流与发展;由封闭走向开放到融入世界;由简单(片面)走向成熟;由被动转向主动;中国从被动卷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到逐渐摆脱半殖民体系,争取民族独立,继而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并最终主动改革开放,融入全球化的历史过程。((分析不到位即得2-3分,分析较合理即得3-5分,分析表述合理皆可得分6分;从一条轨迹也可。)【解析】试题分析:(1)根据材料“清朝乾隆皇帝致英王信:“...远在重洋,倾心向化,……天朝抚有四海……德威远被,万国来王...无所不有。”即可概括出乾隆帝的世界观。根据材料“随着西学东渐,近代中国人逐渐认识到与外国交往的重要。在一系列战败之后...对西方的认知,也从‘夷务’到‘洋务’再到‘时务’...”,再结合近代中国的探索史,与材料的关键词相结合即可分析其原因。(2)根据材料“...中国的“世界观”的发展与变化可以清晰地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上世纪50~60年代,……对外部世界保持高度警戒;第二个阶段是70~80年代,……加快走向对外开放;第三个阶段是世纪之交的前后10年,……形成“和谐世界”的理念。”提供的时间结点,然后结合该时间结点的历史事件即可分析中国人的“世界观”的转变轨迹。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的影响;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洋务运动32、(1)内涵:关注儿童的特殊性,尊重儿童天性,重视儿童权利。原因: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文艺复兴及启蒙运动的影响;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家庭观念革新。(2)同:由忽视、冷漠到重视、关注;从以成人为培养标准到考虑儿童的特殊性。异:欧洲源于自身因素,中国则受到西方影响;欧洲儿童观变化开始较早,进程缓慢,中国儿童观变化与近代民族危机密切相关,比较迅速、剧烈。影响:儿童地位和权力逐渐得到保障与尊重;冲击了传统观念,促进了思想解放;助推中国的现代化进程。【解析】

(1)内涵:据材料“15、16世纪,意大利出现了很多表现儿童天真、可爱的世俗画,儿童逐渐被发现”可知,关注儿童的特殊性,尊重儿童天性;据材料“17世纪以后,现代家庭观念在欧洲出现,孩子被看做是家庭中的重要成员,……”可知,重视儿童权利。原因: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从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文艺复兴及启蒙运动的影响、本主义经济发展、家庭观念革新等方面回答。(2)同:据材料一“当时人们并不认为儿童具备成年人一样的人格,对儿童普遍冷漠、忽视。15、16世纪,意大利出现了很多表现儿童天真、可爱的世俗画,儿童逐渐被发现。”和材料二“……五四新文化运动期间,胡适的《慈幼问题》、陶行知的《儿童创造教育》等代表着中国近代儿童观的产生,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