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届高考历史第一轮考点跟踪复习训练题23_第1页
2017届高考历史第一轮考点跟踪复习训练题23_第2页
2017届高考历史第一轮考点跟踪复习训练题23_第3页
2017届高考历史第一轮考点跟踪复习训练题23_第4页
2017届高考历史第一轮考点跟踪复习训练题23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时跟踪检测(六)太平天国运动和辛亥革命(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从下图分析得出太平天国兴起的原因是()A.鸦片战争炮声的回响 B.阶级矛盾激化的产物C.自然灾害严重的结果 D.土地兼并加剧的恶果解析:选A由材料信息可以看出导致太平天国爆发的具体因素如上海开埠、《南京条约》签订、英国海军控制广东一带海域和基督教在广东流行都与鸦片战争有关,故A项正确。2.(2016·江南十校摸底)毛泽东曾明确指出:我们的民主革命“从林则徐算起,一直革了一百多年”。也有人认为,太平天国运动揭开了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序幕。毛泽东还曾说过,中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正规说起来,是从孙中山先生开始的”。这是因为林则徐、洪秀全、孙中山都()A.主张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B.反封建反侵略C.主张改变君主专制政体D.反对外来侵略解析:选D林则徐、洪秀全、孙中山都生活在列强入侵中国的时代,都有反对外来侵略的要求,故D项正确。3.《剑桥中国晚清史》载:“按照《天朝田亩制度》所宣布的目标,太平军运动确实是一场深刻的社会革命:在这场革命中经济竞争被完全消灭;家庭被剥夺了它在经济和社会上的重要作用;国家获得了一种新的合法性和更广泛的权力。”材料中的“太平军的社会革命”()A.顺应了当时中国小农经济国情B.是绝对平均主义的体现C.强调国家对百姓财产权的尊重D.是战争环境的必然选择解析:选B《天朝田亩制度》是中国古代农民绝对平均主义思想的体现,故B项正确。4.“太平军的基督教是专为战斗行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东西方特异的混合体,除了100年后中国借来并加以汉化了的马克思列宁主义以外,那在中国是史无前例的。”这反映出太平天国运动()A.具有落后性、局限性B.对基督教义进行了中国化诠释C.是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最高峰D.是西方思想中国化的产物解析:选B太平天国运动初期,洪秀全将西方的基督教与中国的传统文化相结合,创立了“拜上帝教”,这成为太平天国运动的指导思想,故B项符合题意。5.(2016·安徽示范高中联考)《资政新篇》问世后,曾国藩慕僚赵烈文在其《能静居士日记》中说:“《资政新篇》一本,贼族洪仁玕所作以上洪逆者,文理较明白。其中所言,颇有见识”;“观此一书,则贼中不为无人”。赵烈文如此评价主要是因《资政新篇》()A.有利于实现农民绝对平均主义的理想B.体现了与洋务派一致的改革追求C.学习西方的精神符合时代进步的潮流D.可作清政府全面改革内政的借鉴解析:选C《资政新篇》中提出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符合当时资本主义潮流,故C项正确。6.“太平天国的历史作用不在于‘运动’本身‘革命’,而在于引发了‘生死竞争’,迫使不同营垒中的开明之士顺应历史发展方向。”该观点认为太平天国运动()A.沉重打击了清政府统治B.不能承担民主革命重任C.顺应了中国历史发展趋势D.客观上推动了中国近代化解析:选D由题干关键词“生死竞争”“开明之士”“顺应历史发展方向”可知,太平天国运动唤醒了有识之士的危机感,他们开始探寻中国近代化的方向,故D项正确。7.《天朝的镜像》一书中描述:“无数中国人在1911年被革命的细菌所传染,并于一夜之间在没有具备任何新思想的情况下,变成了暴力反满和反君主政体者。革命党人发明的反满口号很快被大量中国人拾起。”这反映了辛亥革命()A.爆发的条件已经成熟 B.许多参与者具有盲目性C.参与民众反对君主制 D.革命党人发动民众参与解析:选B材料反映出许多参与者受到民族主义思想的鼓动,“变成了暴力反满和反君主政体者”,具有盲目性,故B项正确。A、C、D三项与题干材料无关,故排除。8.立宪派在1910年连续组织的三次请愿活动,尽管遍及16省,参与签名者达20万人,仍以失败告终。他们公开报告说:今后“非一请愿书可以力争,又非复少数人奔走呼吁可以得请求也,惟诸父老实利图之”。其影响是()A.使立宪运动彻底失败 B.清政府完全陷入孤立C.革命的群众基础扩大 D.列强放弃支持清政府解析:选C1911年5月清政府组成皇族内阁,彻底暴露了假立宪真专制的阴谋,标志着立宪运动的失败,故A项错误;清政府完全陷入孤立是在武昌起义后,与题干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立宪派请愿活动的失败,使一部分人开始转向革命,革命的群众基础扩大,故C项正确;当时列强还没有放弃支持清政府,故D项错误。9.有学者说,因辛亥革命,中国人的脑袋与双膝不再为磕头而准备着,而是为思考问题、为走路而准备着。这里强调的是辛亥革命()A.促进了民主精神及平等意识的觉醒B.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C.提供了可以大胆尝试的民权政治舞台D.奠定了中国实行民主宪政的制度框架解析:选A材料重点强调思想方面,故A项正确;B、C、D三项侧重政治方面,故排除。10.(2016·山西高三联考)利用漫画来描述知识显得更直观、生动。下面民国初期的相关漫画说明()A.当时人们不关心自身利益B.近代中国无土地革命纲领C.近代中国民主建设的艰难D.民主与农民阶级没有关系解析:选C据材料“资产阶级的共和国关我们啥事”,可知当时民众对政治的淡漠,民主共和的观念并未深入人心,近而反映了近代中国民主建设的艰难,故C项正确。11.(2016·韶关摸底)一民国老人口述:武昌起义后,某日余与数同学乘渡船往武昌,向守城士兵问询:“革命后,汝等可好?”该兵士对以:“吾人食皇帝俸禄,但知效劳皇上,不知其他。”可见当时()A.资本主义缓慢发展 B.清末新政实现预期目标C.自然经济仍占主导 D.革命思想尚未深入民众解析:选D在武昌起义后武昌已经被革命派占领,但是守城的兵士却说:“吾人食皇帝俸禄,但知效劳皇上,不知其他。”说明他们没有意识到革命所带来的变化,革命思想并未深入人心,故D项正确。12.1912年《民权画报》刊载了一幅漫画《博物院之最新陈列品》,副标题为“大人老爷所用”。该漫画表达的主题最有可能是()A.抨击帝国主义的侵略行径B.肯定辛亥革命的伟大业绩C.宣扬等级有差的传统思想D.呈现丰富多彩的中华文明解析:选B1912年是中华民国元年,“民权”是时代精神,“大人老爷所用”被送进了博物馆,表明了时代的变革,故B项正确。二、非选择题(第13题28分,第14题12分,共40分)13.辛亥革命已尘埃落定,但人们对它的认识却众说纷纭。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20世纪30年代以后,国共两党都有意识地加强了对辛亥革命的研究。国民党方面,把辛亥革命史纳入党史的编纂和研究,溢美之词居多;共产党方面,在唯物史观的指导下分析了辛亥革命的成败得失。新中国初建,史学界对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都给予充分肯定。随着“文化大革命”的到来,辛亥革命的研究遭到了“文革史学”的摧残。经过拨乱反正,对辛亥革命的评价出现了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总体上说,正面肯定辛亥革命历史地位的意见是主流。材料二判断历史的功绩,不是根据历史活动家没有提供现代所要求的东西,而是根据他们比他们的前辈提供了新的东西。——以上材料均根据杨天树《辛亥革命评价的“百年之争”》整理(1)材料一反映了人们对辛亥革命的评价经历了怎样的变化?并分析变化的原因。(8分)(2)20世纪50年代末,对辛亥革命的研究暂趋沉寂,简要分析原因。(6分)(3)请你根据材料二的观点,评价辛亥革命。(8分)(4)根据以上材料,谈谈应如何评价历史事件?并谈谈你对“历史是一个任人打扮的小姑娘”这一观点的看法。(6分)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对材料一分层归纳其变化即可;第二小问,则依据“国民党”“共产党”“唯物史观”“文化大革命”“拨乱反正”等信息,从阶级立场、政治和思想等方面分析归纳。第(2)问,抓住问题中的时间信息,结合时代背景,从政治、思想和经济等方面分析归纳。第(3)问,考查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依据所学知识回答即可。第(4)问,考查历史认识论,言之有理即可。答案:(1)变化:肯定——否定——肯定。原因:国民党出于自身立场,共产党以唯物史观为指导;“文化大革命”时期,以阶级斗争为纲,“双百”方针遭到破坏;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双百”方针恢复。(2)反右斗争扩大化,“双百”方针受到损害;“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干扰。(3)推翻了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民主共和观念逐步深入人心。(4)评价:唯物史观;发展的观点(或从当时、当地的特定环境去评价)。看法:历史是客观的,我们可以以史为鉴,但不能为今扮史,更不能篡改历史。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下面是2008年由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出版的徐中约(美国)所著的《中国近代史》(副标题:1600~2000,中国的奋斗)的部分目录摘编。第一章“近代中国”的概念1.1“近代中国”始于何时?1.2“近代中国”形成的动力1.3新的综合思考第一编传统制度的延续,1600~1800年第二章清帝国的兴盛第三章政治和经济体制第四章社会和思想状况4.1中国社会(家庭;宗族;社会分层;士绅;科举)4.2思想潮流(清初对明朝心学的反击;清代中期的考证学)第五章对外关系5.1西欧人的来临(探险家和商人;传教活动,耶稣会影响的衰落与西方科学技术的引进)5.2俄罗斯的推进(穿越西伯利亚;早期派往中国的外交使团;《尼布楚条约》,1689年;图理琛出使留居俄国的土尔扈特部,1714年;《恰克图条约》,1727年;托时和德新的使俄,1729~1732年;俄国在中国的特殊地位)。关于“近代中国”这一话题,你认为作者要表达的主要观点是什么,请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12分。所提观点应该明确清楚;说明可从一个或多个角度展开,符合历史事实,合理充分。)解析:本题可以根据所给信息,提取观点,并且从多角度多侧面辩证思考、论证、评析史学观点。特别要注意从多角度、多侧面辩证思考,避免单一的角度。比如可以将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放在全球视角下,从材料中提取有关世界历史发展(全球)的重大事件及和与此相关联的中国发展中的重大事件进行论述;或内外因综合作用下来思考和论证,中国近代史的发展既有内因,也有外因,提取相关信息加以论证、说明。答案:示例一:观点:对中国近代史开端的考查应该放在世界视野下展开。说明:1600年前后,随着新航路的开辟,世界开始走向整体;无论是西欧的探险家、商人、传教士的东来,还是俄罗斯的推进,都对当时的清朝产生了重要影响;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清朝与西方因鸦片等冲突,使得中国的农耕文明与西方的工业文明全面产生关联,并深刻地影响了中国近代的发展。示例二:观点: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是内外因综合作用的产物。说明:中国社会在1600~1800年期间,手工业的进步,商业活动的繁荣,市的变迁和城市的发展,使中国社会(家庭、宗族、社会分层、士绅、科举)和思想潮流(清初对明朝心学的反击,清代中国的考证学)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西学东渐、商业活动(如鸦片贸易)、侵略战争等的冲击,在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