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高考新教材适用2025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突破练七人口与城镇_第1页
老高考新教材适用2025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突破练七人口与城镇_第2页
老高考新教材适用2025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突破练七人口与城镇_第3页
老高考新教材适用2025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突破练七人口与城镇_第4页
老高考新教材适用2025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突破练七人口与城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突破练七(2024·河北邯郸高三检测)青藏高原从古至今都是以农牧业为主的地区,内部人口地域分异明显,人口学家将青海祁连县至西藏吉隆县的连接线称为“祁吉线”(如下图),“祁吉线”把青藏高原划分为东南半壁和西北半壁,下表为青藏高原基于县市单元的1982~2010年“祁吉线”两侧人口统计表。据此完成1~3题。年份常住人口/万人常住人口占比/%人口密度/(人·km-2)东南半壁西北半壁东南半壁西北半壁东南半壁西北半壁1982779.9433.3595.724.283.500.371990890.7841.7495.314.694.000.472000996.5951.3194.855.154.480.5820101147.3564.7394.365.645.160.731.导致青藏高原内部人口分布差异的自然因素主要是()A.矿产、海拔B.光照、土壤C.水源、光照D.土壤、海拔2.1982~2010年“祁吉线”两侧常住人口占比变更的主要缘由是()A.生育政策B.自然增长C.人口迁移D.气候变暖3.“祁吉线”西北半壁人口增速快于东南半壁将导致()A.西北半壁人地冲突日益突出B.西北半壁人口空间分布趋于均衡C.青藏高原环境人口容量增大D.青藏高原人口增长模式发生变更(2024·湖南岳阳二模)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流淌人口规模的不断扩大,家庭式迁移流淌日益成为探讨关注的重要议题。下图示意我国流淌人口流淌形式分类状况。图中“单身”指家庭中没有其他成员,仅由1人构成的家庭形态;分批流淌[1]指家庭中单人先行流淌;分批流淌[2]指家庭中2人及以上相伴的方式先行流淌;单身流淌与家庭中单人先行流淌不属于家庭式流淌范畴。据此完成4~5题。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1990年以来,举家流淌规模大幅上升B.1990~2000年夫妻共同外出务工现象较普遍C.2000年以来,家庭式流淌成为主导模式D.将来,单身流淌将成为人口流淌的最主要形式5.加快我国家庭人口流淌模式转变的主要缘由是()①社会经济的发展②教化政策的调整③户籍制度的限制④农村土地的丢失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2024·山东聊城二模)为了合理地利用下乡资本,实现乡村振兴,湖南浔龙河村的发展模式经过多年摸索与创新,采纳企业主导项目进行,政府支持和监督项目,村民参加项目,打造生态艺术小镇,共享村庄发展带来的利益,最终形成了浔龙河村共赢发展模式(下图)。据此完成6~7题。6.为确保“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浔龙河村最该限制发展()A.规模化牲畜养殖B.污水处理企业C.民宿休闲旅游业D.电子商贸企业7.浔龙河村最相宜发展的产业及其吸引回流的外出务工人员组合,正确的是()A.村居养老,20~30岁B.民宿休闲,30~40岁C.农产品加工,40~50岁D.电子商务,50~60岁(2024·山东滨州高三期末)中部城市合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经验了小城市、中等城市、大城市的快速成长阶段,其社会空间结构经验了快速演化的过程。下图示意1982年(a图)和2000年(b图)合肥市中心区社会空间结构模型。据此完成8~9题。8.1982~2000年,在影响合肥市环城路以内社会空间结构变更的因素中,减弱的是()A.政策因素B.收入因素C.地价因素D.环境因素9.对合肥市中心区社会空间结构变更起推动作用的是()①旧城改造②工业企业外迁③收入差距加大④基本农田爱护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②③(2024·河南南阳高三检测)国家节点战略是以试点改革为特色,依托重要节点推动区域开发的战略,是确定国家中心城市的理论依据之一,重要节点在制度创新、经济增长、结构调整等方面具有核心枢纽作用,其作用程度会受到空间位置的影响。据此完成10~11题。国家节点战略作用模式分析10.不能在区域开发中担当重要节点的是()A.上海 B.天津C.深圳 D.合肥11.重要节点对四周城镇群的主要作用是()A.推动四周城镇群结构优化B.变更城市地域形态C.改善四周城镇群环境质量D.提高城市人口比重12.(2024·江西七校联考)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据2024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广东省常住人口达12601.25万人,成为全国第一大人口省份,人口数量已经超越河南。与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相比,全省常住人口增加2170.94万人,增长20.81%,平均每年增加217.09万人,年均增长率仍旧较高,达到1.91%,与第六次人口普查的年均增长率基本持平,且略有提高,持续增长的人口将对广东省的经济发展带来肯定的影响。下图示意历次人口普查广东省常住人口及年均增长率。(1)推想广东省常住人口数量超越河南省的主要缘由。(2)广东省人口年均增长率总体先增大后减小,最终又基本持平,请说明缘由。(3)简述广东省常住人口持续增长产生的有利影响。13.(2024·河北唐山一模)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卑尔根是挪威西部最大的城市。13世纪起先,卑尔根依托布吕根码头渐渐成为渔产品集散中心。近代以来,随着港口规模扩大和造船工业的发展,当地大部分海岸线一度被各种设施占据,市民临海却不亲海。1979年,布吕根码头成为世界文化遗产后转型为海洋文化体验区。位于布德峡湾的部分远洋航运和造船功能外迁后,依托新入驻的探讨中心及科研机构,当地已发展成为欧洲最大的海洋科技产业园。下图示意卑尔根城市建成区范围。(1)归纳卑尔根城市建成区的空间分布特征,并列举为加强建成区内南北空间联系需建设的设施。(2)指出卑尔根建设海洋科技产业园的优势条件。(3)简述布吕根码头转型为海洋文化体验区的主动意义。14.(2024·山东淄博二模)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旧金山湾区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北部,由旧金山市、北湾、东湾、南湾、半岛5个区域构成。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湾区内的产业、人口多次进行空间选择,分工和经济布局不断趋于合理,形成了旧金山、奥克兰、圣何塞三大以不同产业为主导的核心城市,不同区域各具特色,错位发展。以硅谷为代表的南湾地区拥有多所美国顶尖高校和科研院所,形成高等教化集群,云集了成千上万家计算机、互联网、新能源、生物医药等领域的高新技术企业,成为世界的科技创新中心。下图示意旧金山湾区空间结构与功能格局。(1)依据图文信息推断适合旧金山市、北湾、东湾发展的主导产业,将三个区域名称填写到下表中合适位置。区域名称主导产业

休闲养老产业、葡萄酒产业

制造业、物流运输

总部经济、金融、商贸等现代服务业(2)说明旧金山湾区“多核心带动、错位发展”模式对湾区发展的有利影响。(3)说明南湾高等教化集群和高新技术产业之间的关系。答案:1~3.1.D2.C3.A解析第1题,青藏高原始终以农牧业为主,在农业社会里,土壤的肥沃程度影响人口的居住与迁移;青藏高原东南半壁水热条件较好,土壤较西北半壁肥沃。青藏高原海拔高,热量条件是制约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青藏高原西北高,东南低,因此“祁吉线”东南半壁热量条件更相宜人类居住。第2题,由表中数据可知,“祁吉线”东南半壁常住人口占比减小,西北半壁常住人口占比增大。主要是因为东南半壁虽然自然条件较为优越,但毗邻四川、云南和甘肃,人口迁出更为活跃;“祁吉线”两侧人口生育政策并无差别,自然增长不是主要缘由,与气候变暖的关联性小。第3题,“祁吉线”西北半壁自然环境更加脆弱,环境人口容量更小,人口增速快将导致人地冲突日益突出;人口增速快,人口空间分布不肯定均衡;环境人口容量是环境所能容纳的最大人口数,人口增速的快慢变更不了环境人口容量;相对于东南半壁,青藏高原“祁吉线”西北半壁人口数量少,“祁吉线”西北半壁人口增速快于东南半壁不能变更青藏高原人口增长模式。4~5.4.B5.A解析第4题,图中显示1990年以来,举家流淌的规模在波动增长,没有大幅上升;1990~2000年,分批流淌[2]占比波动上升,且占比较高,因此,此时间段内夫妻共同外出务工现象较为普遍;2000年之后,举家流淌的比例增加,2015年以后渐渐下降,且分批流淌[2]的占比在2000到2012年平稳过渡,2012年后起先下降,因此家庭式流淌并非始终是主导模式;图中显示单身流淌的比例在2010年以后增长速度较快,但依旧没有举家流淌的比例高。第5题,依据题意可知,我国家庭人口流淌数量渐渐增大,主要是因为各地区经济快速发展,导致人口流淌方式选择增多;且各区域教化政策调整,使孩子到哪里都可以上学,举家迁移的数量发生变更,故①②正确;户籍制度的限制,将导致家庭人口流淌数量削减而不是增加,故③错误;人口流淌的主要缘由不是土地的丢失,且人口流淌不代表土地就丢失了,故④错误。6~7.6.A7.B解析第6题,规模化牲畜养殖会产生大量的“畜产公害”,畜禽粪便、养殖污水随意堆弃、排放现象普遍存在,养殖场集中地区环境恶化,间接地对水源、土壤、空气等产生污染;污水处理企业,可以提高水资源利用率;民宿休闲旅游业,增加了居民就业与收入;发展电子商贸,有利于把当地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第7题,20~30岁的年轻人适合从事电子商务;30~40岁的青壮年劳动力可以发展民宿休闲;农产品加工会产生环境污染,不是最相宜发展的产业。8~9.8.A9.A解析第8题,读图可知,1982年中心区社会空间结构类型划分为工人集中分布区、机关干部居住区、学问分子集中居住区、农业人口散居区、铁路与水运工人分布区、城乡人口居住交织区,至2000年演化为学问分子与高等职业者居住区、外来人口与本地居民混住区、城市低收入人口居住区、农业人口分布区、服务物流业的外来人口与本地人口混居区、一般工薪阶层居住区。表明政策因素对社会空间结构变更的影响力渐渐减弱,经济因素对社会空间结构变更的影响力渐渐增加。收入因素、地价因素、环境因素导致了低级住宅区和高级住宅区的分化。第9题,读图可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合肥市经验了小城市、中等城市、大城市的快速成长阶段,老城区在社会空间结构中始终处于中心和主导地位。1982年形成了“单核+扇形”城市社会空间结构。2000年发展演化为“圈层+扇形+飞地型”社会空间结构。改革开放以来的城市规划、旧城改造、工业企业外迁以及户籍制度和住房市场化改革,共同推动了合肥市社会空间结构不断演化。与收入差距加大和基本农田爱护无关。综上所述,①②正确,③④错误。10~11.10.D11.A解析第10题,依据材料“重要节点在制度创新、经济增长、结构调整等方面具有核心枢纽作用”可知,重要节点的辐射带动作用强,应当是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上海、天津和深圳都是我国经济发达的区域,辐射带动实力强,而合肥作为安徽省的省级行政中心,经济相对落后,不能作为重要节点。第11题,重要节点对四周城镇群的主要作用是推动城镇群的功能升级与结构优化。重要节点在制度创新、经济增长、结构调整等方面具有核心枢纽作用,不能变更周边城镇的地域形态,对城市人口的变更没有影响,对环境质量影响较小。12.答案(1)宗族思想深厚,生育率较高;经济发达,人口流入量大;医疗卫生水平高,人口死亡率低。(2)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量大;就业机会多,人口吸引力强;落实安排生育政策,人口增速得以限制;部分企业外迁,人口迁入量有所下降。(3)劳动力资源丰富度增加,降低企业劳动力成本,拉动地方经济发展等。13.答案(1)分布特征:沿海岸分布,大致呈带状延长。设施:桥梁(或海底隧道)。(2)科研力气雄厚;海洋文化历史悠久、氛围深厚。(3)增加了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