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适用2025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练案44第十四单元政治制度第44讲西方国家古代和近代政治制度的演变_第1页
新教材适用2025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练案44第十四单元政治制度第44讲西方国家古代和近代政治制度的演变_第2页
新教材适用2025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练案44第十四单元政治制度第44讲西方国家古代和近代政治制度的演变_第3页
新教材适用2025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练案44第十四单元政治制度第44讲西方国家古代和近代政治制度的演变_第4页
新教材适用2025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练案44第十四单元政治制度第44讲西方国家古代和近代政治制度的演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练案[44]第十四单元政治制度第44讲西方国家古代和近代政治制度的演化一、选择题1.在古代雅典,官员每年要接受公民的10次信任投票,一旦哪次不能通过,就会被暂停职务,接受调查,甚至被审判。离任之时,还要再度接受总体审查。这一做法(D)A.建立了完善的民主监督机制B.保障了司法程序的公允公正C.避开了官员执政腐败的可能D.推动了民主政治的有效运行[解析]依据材料可知,古代雅典官员每年均须要接受公民的监督,这有利于推动民主政治的有效运行,D项正确;材料涉及公民监督,但没有涉及监督机制,解除A项;材料与司法程序无关,解除B项;C项过于肯定,解除。2.公元前404—前362年,雅典有8起告发案件由公民大会审理,只有4起是在陪审法庭上审理。但是,公元前361—前322年,告发到公民大会的27起案件全部由陪审法庭审理,陪审法庭由此增加了对政治领袖尤其是将军的限制权力。该变更说明(A)A.雅典的民主政治得到保障B.陪审法庭成为最高权力机构C.公民大会的作用大大减弱D.贵族的政治权力被大大减弱[解析]依据材料可知,雅典的告发案件由主要由公民大会审理,到全部由陪审法庭审理,陪审法庭由此增加了对政治领袖尤其是将军的限制权力,这一变更有利于防止其专权,保障雅典的民主,故A项正确;雅典的最高权力机构是公民大会,故B项错误;材料无法体现“公民大会的作用大大减弱”,公民大会仍旧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故C项错误;材料与贵族的政治权力无关,故D项错误。3.在雅典,参与公民大会的公民可以得到肯定数额的津贴,但要求农夫不顾农时,手工业者停止生产,每隔10天去城郊广场开会。城邦多数职务是有酬劳的,但最重要的、驾驭实权的官职则无酬劳。这说明雅典(C)A.津贴制度保证公民权利同等B.公民团体具有排外性C.经济因素制约公民权的实现D.农业手工业经济衰败[解析]材料表明雅典公民参政须要牺牲生产,对一般贫民来说较困难,且高级职位并无薪金,一般公民难以企及,公民受财力限制和生活所迫,不能行使自己的公民权,材料意在阐述雅典民主政治的局限性,故选C项;结合所学可知,雅典津贴制度并不能保证公民权利同等,故解除A项;公民团体的排外性主要针对外邦人,非材料所指,且农业手工业经济衰败并未体现,解除B、D两项。4.亚里士多德在论及雅典公民大会时说:“当演说者的话令人信服的时候,他是凭他的性格来劝服人,因为我们在任何事情上一般都更信任好人,由于这个原因,我们对于那些不精确的演说,也完全信任。”亚里士多德旨在强调(D)A.雅典公民崇尚道德品质B.演说是公民大会决策的依据C.雅典民主起先注意理性D.雅典民主政治具有局限性[解析]从亚里士多德的这番话来看,他认为演说的精彩与否不确定这番演说内容的真实性,说明雅典公民只依据演说来确定事务是有肯定弊端的,D项正确;材料旨在说明民主政治的局限性,崇尚道德品质并非主旨,解除A项;“演说是公民大会决策的依据”说法正确,但是没有体现出材料主旨,解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出民众注意理性这一内容,只体现出亚里士多德一个人的理性,解除C项。5.罗马法规定,婚姻关系解除后,丈夫应返还妻子嫁资,其数额“必需是以嫁资的名义交付的全部财产,之后,即使丈夫得到了双倍的价钱,也要返还给妻子,因为这是一个因为嫁资进行的交易,所以丈夫不应当从妻子的损失中获利”。这反映出罗马法(A)A.蕴含自然法的精神要义B.追求权利主体的利益平衡C.注意形式上的程序正义D.讲究司法审判的折中调和[解析]由材料及所学可知,在古罗马早期社会,女子出嫁后处于丈夫的监护之下,即使后来妇女的地位有所提高,但是总体而言妇女仍旧处于相对弱势的地位。在这种背景之下,罗马法通过嫁资制度的详细设置,在肯定程度上爱护在婚姻关系中处于弱势地位的妇女,其蕴含的正是古罗马法注意公允正义的自然法精神,故选A项;材料体现的是罗马立法爱护婚姻中处于弱势地位的妇女的权益,而非夫妻双方利益的平衡,解除B项;材料不能反映罗马法注意程序正义的形式主义特征,解除C项;材料反映的是罗马法从立法层面规范嫁资制度,而非司法审判层面的折中调和,解除D项。6.双重多数制是罗马人原创的票决制度。欧盟采纳此制度作为确定中等重要事项的程序。此等事项必需取得赞同国家数和赞同国家人口数两个多数才能通过。这种制度(B)A.促进了罗马民主制度的巩固B.利于防止“多数人的暴政”C.成为近代民主国家政权基础D.标记罗马法的成熟与完备[解析]结合所学学问可知,罗马人创建的“双重多数”票决制度,吸取古希腊的单一(即成年男性公民的)多数票决制度的阅历教训,有利于削减决策的失误和防止“多数人的暴政”,B项正确;古罗马实行的不是民主制度,A项错误;双重多数制只是一项详细的政治措施,不是整个近代民主国家政权基础,C项错误;标记罗马法的成熟与完备的是《查士丁尼民法大全》,D项错误。7.下图是14世纪英国议会发布的一则令状。该令状表明当时(A)主教及其他高级教士、郡守、男爵、郡属骑士、市民代表和市民议员、其他辖区的人士:遵照国王陛下的旨意,你们需赶赴议会,国王特别感谢各位前来参会,也希望大家不久便能返回各自的家园,所以诸位要抓紧时间快速赶来,不得延误。不过主教、郡守、男爵、审判官、法官及其他王室议事会成员假如没有国王的特殊指令则不得擅自离会。你们还须要留在议事会行使职责、处理公务。A.英王在国家政权中处于主导B.议会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C.英国摆脱了天主教会的限制D.议会维护国王与贵族利益[解析]结合所学学问可知,在14世纪英国议会君主制下,国王处于国家政权的中心,因此从材料中国王颁布的令状内容来看,英王在国家政权中处于主导,A项正确;议会成为国家权力的中心是在光荣革命后,解除B项;英国摆脱天主教会的限制是在宗教改革之后,解除C项;材料未涉及议会对国王和贵族利益的维护,解除D项。8.在18世纪英国的议员构成中,贵族的后代占将近1/5,土地全部者占据2/3的下院议席,剩余的多数议席也无法与贵族脱离关系。这说明当时的英国(D)A.责任内阁制还未形成 B.《权利法案》遭到破坏C.议会的权力至高无上 D.民主制度有待完善[解析]材料体现的是“光荣革命”后,英国传统贵族仍旧在议会中占据着重要席位,说明当时的民主政治有待完善,D项正确;A、B、C三项与材料无关,未涉及相关信息,解除。9.1832年议会改革拉开了英国议会改革的序幕。1867年的其次次议会改革大大降低了选民的财产资格,工人阶级大多得到了选举权。1884—1885年第三次议会改革后,英国基本实现成年男性的普选权。据此可知(D)A.工业革命是英国议会改革的主要缘由B.不合理的选举制度使得政治极其腐败C.英国通过改革起先确立近代议会制度D.英国渐渐成为资产阶级民主国家[解析]依据材料可知,19世纪中后期,英国通过三次议会改革,逐步降低选民资格,最终基本实现成年男性的普选权,说明英国渐渐成为资产阶级民主国家,D项正确;材料没有强调工业革命与英国议会改革的关系,A项错误;“不合理的选举制度使得政治极其腐败”在材料中没有体现,B项错误;英国起先确立近代议会制度是通过17世纪的资产阶级革命而非19世纪的议会改革,C项错误。10.有西方学者记述,1714年乔治一世继承英国王位后,“王室不干政,议会努力维护人民的自由”“沃尔波尔创建了辉格党政府,而他也从未遗忘自己的执政原则——坚持公允正义,从不妄想独立于议会而执政”。这一记述表明当时英国(C)A.君主专制制度被废除B.辉格党成为权力的中心C.责任内阁制显现雏形D.三权分立体制正式建立[解析]依据材料可知,18世纪初期,英国国王统而不治,内阁“从不妄想独立于议会而执政”,这说明当时的英国议会是国家权力中心,而且责任内阁制初具雏形,C项正确;1689年《权利法案》颁布后,就意味着君主专制结束,君主立宪制起先确立,解除A项;议会是国家权力中心,解除B项;英国并非严格意义上的三权分立,解除D项。11.1879年1月,共和派格列维当选为法国总统后自动放弃了解散议会的权力,其权限仅仅在于依照议会意愿任命总理并向内阁提出“建议”。此后,政府不再对总统负责,总统解散议会的权力名存实亡。后世称这一规定为“格列维宪法”。这表明当时法国(C)A.议会专制制度成熟化 B.总统退出历史舞台C.政体日趋走向民主化 D.责任内阁制被废除[解析]通过材料及所学学问可知,通过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法国虽然最终确立了资本主义的共和政体,但君主派和共和派斗争照旧特别激烈。在这种背景下,格列维总统对议会和内阁的让步,体现出法国政体日趋走向民主化,C项正确;议会权力上升,逐步成为国家权力中心,但并不意味着专制成熟化,解除A项;总统权力受到议会制约,但照旧驾驭行政权力,并非退出历史舞台,解除B项;责任内阁制在当时照旧发挥行政权效力,并未被废除,解除D项。12.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通过后,总统马歇尔·麦克马洪企图将他不喜爱、但得到议会支持的一位总理解除职务,他的准备落空后,进而试图解散议会,重新选举。可法国人对拿破仑三世的独裁记忆犹新,结果是总统、内阁和议会的责任在1877年进一步澄清。这一结果(B)A.使总统成为名义上的国家元首B.维护了“议会至上”的原则C.持续了内阁向总统负责的传统D.充分体现了三权分立的原则[解析]由所学可知,法国总统是名副其实的国家元首,A项错误;依据材料可以看出,总统随意行政的权力被议会限制,维护了议会权力至上的原则,B项正确;1875年宪法规定内阁对议会负责,C项错误;1877年总统、内阁和议会的责任进一步澄清,但并未充分体现三权分立原则,D项错误。13.世界近代民主运动中,英国采纳和平的、改良的、渐进的方式建立了君主立宪制政体;法国以革命、斗争和政变的方式最终形成“两院制加总统制”的政权组织形式。与英国、法国均不同,美国以其独特的条件建立起总统制民主共和制政体。这表明(B)A.代议制是民主实现的唯一形式B.民主的实现形式具有多样性C.美国的民主形式优于其他国家D.总统制共和政体是民主主流[解析]依据材料可知,英国、法国和美国建立民主代议制的方式不同,说明民主的实现形式具有多样性,故选B项;A项“唯一”说法过于肯定,解除;英法美的民主形式各有优势,均符合本国国情,无法说明美国的民主形式更优,解除C项;总统制共和制只是民主制度的类型之一,不能说明是主流,解除D项。14.英国史学家埃德蒙·柏克在《法国革命论》一书中写道:“法国的国民议会甚至于并不具有一个肃穆的立法团体的面貌……他们被给予一种威力,就像那种邪恶原则的威力一样,在进行颠覆和毁灭,却没有任何进行建设的力气,除了是建立那类可以适用于进行更多的颠覆和更多的毁灭的机器。”柏克认为法国大革命(B)A.创建了民主共和政体B.破坏性大并且过于追求形式C.根除了专制复辟危急D.民选立法机构获得充分权威[解析]埃德蒙·柏克认为法国大革命中成立的立法团体具有很强的破坏力,而没有建设力,“被给予一种威力”“没有任何进行建设的力气”,说明其强调了法国大革命的破坏性大,且追求形式,B项正确;材料中没有提及民主共和政体,A项与材料无关,解除;C项不符合史实,解除;材料强调的是民选立法机构被给予一种威力,但是却过于追求形式,没有建设性,D项并未突出材料的主旨,解除。15.“议员们既无热忱,也无掌声。在温柔的君主派眼里,这是他们无可奈何地接受的共和国,是‘较小的坏事’;而在温柔的共和派眼里,这是一个与其设想的宪政安排相去甚远的‘妥协的共和国’,还须要大力改造”。这反映了1875年确立的共和政体(C)A.从根本上阻断了保皇派的复辟B.是工业革命扩展的结果C.是君主派和共和派妥协的产物D.经验了艰难的共和之路[解析]依据材料“在温柔的君主派眼里,这是他们无可奈何地接受的共和国,是‘较小的坏事’;而在温柔的共和派眼里,这是一个与其设想的宪政安排相去甚远的‘妥协的共和国’”并结合所学学问可知,法国共和政体是通过“一票共和”确立的,是君主派和共和派相互妥协的产物,故C项正确;1875年宪法的修正案中明确规定:凡是统治过法国的家族不得再当选为共和国的总统,这从法律上阻断了保皇派的复辟之路,故A项错误;材料信息没有体现1875年确立的共和政体“是工业革命扩展的结果”,故B项错误;材料体现法国共和政体是君主派和共和派妥协的产物,没有体现“经验了艰难的共和之路”,故D项错误。16.20世纪以来,英国政府提交给议会的议案很难被修正或推翻,尤其是1909年的法令授权那些从政府领取高薪的下院议长可以自行选择议案交付审议或搁置,这就使政府议案通过率高达99%。为此,反对党称议会为“内阁专用议事厅”。这表明当时英国(A)A.内阁的限制力明显增加B.议会的立法权名存实亡C.权力中心渐渐发生转移D.专制主义破坏民主机制[解析]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内阁就是英国政府,由议会下院产生,对议会负责,内阁通过的法令需议会批准。但20世纪以来,议会很难修正或推翻英国政府提交的议案,被称为“内阁专用议事厅”,说明内阁的限制力明显增加,故A项正确;议会是立法机构,“议会的立法权名存实亡”的说法太过肯定,故B项错误;材料只是强调政府议案通过率高,未体现“权力中心渐渐发生转移”,故C项错误;材料未体现“专制主义破坏民主机制”,况且内阁权力的上升表明内阁地位提高,但并不属于专制主义范畴,故D项错误。二、非选择题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宋初,宋太祖在反思了前朝的教训后,做出了“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规定,并将其上升为国策。宋代士大夫们表现出比以往更多的历史责任感,敢于通过多种手段限制皇权。宋真宗曾遣使持手诏来见宰相李沆,欲封刘氏为贵妃。李沆让使者传话:“但道臣沆以为不行!”此事遂罢。元丰年间,吕公著上书宋神宗告诫道:“人君一言一动,史官必书。若身有失德,载之史册,将为万代讥!”士大夫们还严格限制太子或年幼皇帝的学习方向和接触范围。此外,在士大夫的说明与强调下,风雨雷电等自然变更经常迫使皇帝避正殿,减常膳,大赦天下。……宋代士大夫政治中毫无疑问地贯彻着忠君思想,要求皇帝敬重并更多地听从士大夫,从而保持江山社稷的长治久安。——摘编自程民生《论宋代士大夫政治对皇权的限制》材料二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权利法案》,规定以后国王未经议会同意不能停止任何法律效力;未经议会同意不能征收赋税等。但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国王仍旧是英国政治生活的第一参与者。1701年,议会通过《王位继承法》,进一步强化了对王权的限制。1714年,乔治一世上台后,责任内阁制逐步形成,行政权力渐渐地由国王转到内阁手中。“光荣革命”后,国王曾通过册封贵族和上院中的支持者以限制上院的立法活动。后来,随着一系列的议会改革和选举改革,立法权渐渐转移到了资产阶级限制的平民院手中。这样,国王渐渐从一个有较大权力的君主,变成了虚位元首,“统而不治”。——摘编自阎照祥《英国政治制度史》(1)依据材料一,概括宋代士大夫限制皇权的表现,并结合所学学问分析其缘由。(2)依据材料一、二,概括宋代限制皇权与近代英国限制王权在手段及结果方面的不同之处。[答案](1)表现:抵制皇帝的吩咐;利用史官之权制约皇权;限制对皇帝的教化方向和接触范围;利用神权制约皇权。缘由:重文轻武的政策;士大夫的历史责任感(忠君思想);儒家主动入世思想的影响;相对宽松的思想、政治环境。(2)手段:宋代士大夫们主要通过传统甚至是迷信手段限制皇权,体现人治特色;近代英国则主要是通过议会立法、制度建设限制王权,蕴含法治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