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文言文阅读浙江省台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齐宣王)王曰:“吾惛,不能进于是矣!愿夫子辅吾志,明以教我。我虽不敏,请尝试之。”(孟子)曰:“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及陷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然后驱而之善,故民之从之也轻。今也制民之产,仰不足以事父母,俯不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苦,凶年不免于死亡。此惟救死而恐不赡,奚暇治礼义哉?王欲行之,则盍反其本矣: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节选自《齐桓晋文之事》)材料二:齐宣王谓尹文曰:“人君之事何如?”尹文对曰:“人君之事无为而能容下夫事寡易从法省易因故民不以政获罪也。大道容众,大德容下,圣人寡为而天下理矣。《书》曰:‘睿作圣。’”宣王曰:“善!”周公践天子之位,布德施惠,远而逾明。十二牧,方三人,出举远方之民。有饥寒而不得衣食者,有狱讼而失职者,有贤才而不举者,以入告乎天子。天子于其君之朝也,揖而进之,曰:“意朕之政教有不得者与?何其所临之民,有饥寒不得衣食者,有狱讼而失职者,有贤才而不举者也?”其君归也,乃召其国大夫告用天子之言。百姓闻之,皆喜曰:“此诚天子也,何居之深远,而见我之明也?岂可欺哉?”故牧者,所以辟四门、明四目、达四聪也。是以近者亲之,远者安之。成王与唐叔虞燕居,剪梧桐叶以为珪而投唐叔虞,曰:“余以此封汝。”唐叔虞喜,以告周公。周公以请,曰:“天子封虞耶?”成王曰:“余一与虞戏也。”周公对曰:“臣闻之,天子无戏言,言则史书之,工诵之,士称之。”于是遂封唐叔虞于晋。王者何以选贤?夫王者得贤才以自辅,然后治也。虽有尧、舜之明,而股肱不备,则主恩不流,化泽不行。故明君在上,慎于择士,务于求贤,设四佐以自辅,有英俊以治官。尊其爵,重其禄,贤者进以显荣,罢者退而劳力。是以主无遗忧,下无邪恳,百官能治,臣下乐职,恩流群生,润泽草木。昔者虞舜左禹右皋陶,不下堂而天下治,此使能之效也。(节选自《说苑·君道》)10.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人君之事无为A而能容下B夫事C寡易D从E法省易F因G故民不以政H获罪也。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庠序,古代的地方学校,与帝王的辟雍、诸侯的泮宫相对,后也泛指学校或教育事业。B.孝悌,孝顺父母,友爱兄长。其中善事父母为“孝”,敬爱兄长为“悌”。C.明,明察,与《答司马谏议书》中“名实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中的“明”意思不同。D.治,社会安定,与《谏逐客书》中的“至今治强”中的“治”意思不同。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孟子认为百姓如果没有长久不变的善心,就不会遵守礼义法度,等到犯了罪,然后对他们进行处罚,这样做是陷害百姓。B.材料一思路清晰,说理透彻,气势磅礴。“则盍反其本矣”是孟子对齐宣王的呼告,读之如见其色,如闻其声,富有感染力。C.成王把梧桐叶剪成玉珪的形状,开玩笑说要用它分封唐叔虞,唐叔虞怕他反悔,就请求周公旦帮忙,最终得到了封地晋国。D.即使是尧那样的明君,也不可能仅仅依靠自身来传布恩德、施行教化,更遑论使天下奸邪尽除,百官能理事,臣下乐于职守。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2)天子于其君之朝也,揖而进之。14.材料一和材料二中孟子和尹文都在齐宣王面前谈到了治国的方法,请概括二人治国方法的不同之处。【答案】10.BEG11.D12.C13.(1)因此圣明的国君规定民众的产业,一定要使百姓向上足以赡养父母,向下足以养活妻子孩子。(2)天子在那些诸侯国君朝觐时,拱手行礼并使他们上前。14.①孟子重在强调治国要先解决人民的生存问题,再进行礼义教化;②尹文重在强调治国要无为而治,顺其自然;也要宽容通达、真诚待下。【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国君的政事就是清静无为又能够宽容臣民。政事减少了(百姓)就容易顺从;法令简省了(百姓)就容易沿袭,所以百姓便不会因为政事而犯罪。“夫”是发语词,用于句首,其前B处断开;“事寡易从”和“法省易因”结构一致,单独成句,EG处断开。故选BEG。【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掌握古代文化常识,理解文言一词多义现象的能力。A.正确。B.正确。C.正确。明察;明确。句意:明察四方情况。/如果名实的关系明确了,那么天下的根本道理也就清楚了。D.错误。都是“社会安定”的意思。句意:这样之后才能社会安定。/至今社会安定,国力强盛。故选D。【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C.“唐叔虞怕他反悔,就请求周公旦帮忙”错误,从原文“唐叔虞喜,以告周公”可知,唐叔虞听了很高兴,便把这件事告诉了周公旦,并非怕成王反悔而请求周公旦帮忙。故选C。【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制”,规定;“仰”,向上;“蓄”,养活。(2)“于”,在;“朝”,朝觐;“进”,使……上前。【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①由原文“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王欲行之,则盍反其本矣: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可知,孟子重在强调治国要先解决人民的生存问题,再进行礼义教化;②由原文“人君之事无为而能容下,夫事寡易从,法省易因,故民不以政获罪也。大道容众,大德容下,圣人寡为而天下理矣”可知,尹文重在强调治国要无为而治,顺其自然;也要宽容通达、真诚待下。参考译文:材料一:齐宣王说:“我糊涂,不能达到这一步。希望先生您帮助(实现)我的志愿,明白地指教我。我虽然愚钝,请让我试一试。”(孟子)说:“没有可以长久维持生活的固定财产却有长久不变的善心,只有有道德操守的读书人才能做到。至于普通百姓,没有固定的产业,因而就没有长久不变的心。如果没有长久不变的心,就会不遵守礼义法度,无所不为。等到犯了罪,然后接着就加以处罚,这样做是陷害百姓。哪有仁爱的人在位,却可以做这种陷害百姓的事呢?因此圣明的国君规定民众的产业,一定要使百姓向上足以赡养父母,向下足以养活妻子孩子,丰年能够温饱,荒年也不至于饿死;然后驱使他们向善,所以老百姓很容易地跟着国君走。如今,规定人民的产业,上不足以赡养父母,下不能养活妻子儿女,丰年也总是生活在困苦之中,荒年免不了要饿死。这样,只是使自己摆脱死亡还不足以做到,哪里还顾得上讲求礼义呢?大王真想施行仁政,为什么不回到根本上来呢:(给每家)五亩地的住宅,种上桑树,五十岁的人就可以穿丝织的衣服了;鸡、小猪、狗、大猪这些家畜,不错过(喂养繁殖的)时节,七十岁的人就可以吃上肉了;一百亩的田地,不耽误农时,八口人的家庭就可以不挨饿了;重视学校教育,反复地用孝顺父母、尊重兄长的道理开导他们,头发斑白的老人便不会再背着、顶着东西在路上走了。老年人能穿丝帛、吃上肉,老百姓不挨饿受冻,如果这样还不能以王道统一天下,是没有的事情。”材料二:齐宣王对尹文说:“国君的政事应该怎么办?”尹文回答说:“国君的政事就是清静无为又能够宽容臣民。政事减少了(百姓)就容易顺从;法令简省了(百姓)就容易沿袭,所以百姓便不会因为政事而犯罪。宽阔的大路可以容纳众多的人,博大的美德可以包容天下臣民,圣明的君王少做纵欲扰民的事,天下就能治理得很好。《尚书》上说:‘宽容通达就能成为圣人。’”齐宣王说:“好!”周公旦登上天子之位,颁布德政,施行恩惠,边远的地方更加昌明。他任命十二州牧,(分为四方,)每方委派三人,外出考察远方的百姓。如有挨饿受冻而得不到衣食的人,有因打官司而失去常业的人,有贤才而不被举荐的人,将这些情况入朝向天子禀告。天子在那些诸侯国君朝觐时,拱手行礼并使他们上前,说:“料想我的政令教化有不得当的地方吧?为什么你们治理下的百姓,有挨饿受冻而得不到衣食的,有因打官司而失去常业的,有贤才而不被举荐的呢?”那些诸侯国君回去后,便召集本国的大夫并把天子的话告诉他们。百姓听说这件事后,都高兴地说:“这果真是天子啊!不然为何远居深宫中,却能明察我们的情况?难道可以欺骗这样的天子吗?”因此所谓州牧,是用来打开四方之门、明察四方情况、通达四方意见的。这样就能够使邻近的百姓亲附,边远的百姓安乐。成王与弟弟唐叔虞在一起闲耍.成王把梧桐叶剪成玉珪形状投给唐叔虞,说:“我用这个来分封你。”唐叔虞听了很高兴,把这件事告诉了他们的叔父周公旦。周公旦因此请求拜见成王,他说:“天子您封了唐叔虞吗?”成王说:“那是我偶尔与唐叔虞开的玩笑。”周公回答说:“我听说,天子没有戏言,话说出来史官要记载它,乐工要唱诵它,士大夫要颂扬它。”于是成王就把晋国封给唐叔虞。做君王的为什么要选用贤才呢?君王只有得到贤才来辅佐自己,这样之后才能社会安定。(不然的话,)即使有尧、舜那样的英明,而不配备重臣,那么君王的恩德就不能传布,教化惠泽就不能施行。所以英明的君王居于上位,应谨慎地挑选官吏,务必求得贤才,设置四位大臣来辅佐自己,有才智出众的人才来管理百官。要使他们的爵位尊贵,给他们的俸禄优厚,对贤才要进用并使他们显赫荣耀,对行为不端的人要退并让他们从事劳作。这样,君王就不会留下忧患,臣民中就不会有奸邪之人,百官能理事,臣下乐于职守,恩泽遍布众生,滋润草木。从前虞舜左有禹,右有皋陶,不下殿堂而天下得到治理,这就是任用贤能的功效啊。浙江省绍兴市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高中期末考试高一语文试题(四)阅读下面文段,回答7-13题。(21分)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二川溶溶,流入宫墙。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盘盘焉,困困焉,蜂房水涡,矗不知其几千万落。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高低冥迷,不知西东。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妃嫔媵嫱,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来于秦。朝歌夜弦,为秦宫人。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也;渭流涨腻,弃脂水也;烟斜雾横,焚椒兰也。雷霆乍惊,宫车过也;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一肌一容,尽态极妍,缦立远视,而望幸焉。有不见者,三十六年。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几世几年,剽掠其人,倚叠如山。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独夫之心,日益骄固。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乎!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选自《阿房宫赋》)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归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千古凭高对此,谩嗟荣辱。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选自《桂枝香·金陵怀古》)7.下列句子中的“爱”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向使三国各爱其地爱惜B.爱其子,择师而教之爱护C.百姓皆以王为爱也怜惜,同情D.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喜欢8,下面加点词“之”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3分)例句;后人哀之而不鉴之A,杳不知其所之也B.提刀而立,为之四顾C.代百司之职役哉D.夫晋,何厌之有9、下面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妃嫔媵嫱,指六国王侯的宫妃。王子皇孙,指六国王侯的儿子、孙子。B、锱铢,古代较小的重量单位,一锱等于六铢,一铢约等于后来的一两的二十四分之一。C.阿房宫,秦宫殿,始建于秦始皇三十五年,到秦二世时未完工,被誉为“天下第一宫”。D、赋,讲究文采、韵律,兼具诗歌和散文的性质,有“铺采擒文,体物写志”特点。10、下面加点词语古今词义相同的一项是(3分)A、成不敢敛户口B.韩魏之经营C.雷霆乍惊,宫车过也D.正故国晚秋11.下面句子的翻译正确的一项是(3分)A.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长桥卧在水上,没有云怎么出现了龙?一条又一条的通道架在半空,并非雨过天晴,怎么出现了彩虹?B.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也——明亮的星星晶莹闪烁,这是宫妃们打开了梳妆的镜子;绿色的云朵纷纷扰扰,这是宫妃们在梳理晨妆的发髻。C.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直的栏杆,横的门槛,比九州的城郭还要多;管弦的声音嘈杂,比闹市里人们的言语还要多。D.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让秦王朝又能爱护六国的百姓,那么可以传递三世乃至万世而做皇帝,谁能够消灭它呢?12.下面对两则材料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阿房宫赋》开篇,用四个三字短句领起,既写出了秦横扫六国统一天下的气势,也体现了阿房宫工程的浩大。B.《阿房宫赋》中,对于秦的灭亡和阿房宫的被烧毁,作者用“可怜焦土”一语寄予了一定的同情。C.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中,开头三句寥寥数语就交代清楚登临的时间、地点、气候,并定下了后面观景的坐标位置。D.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中,“归帆”“酒旗”“彩舟”“白鹭”既写出了真实的生活情景,又有想象之景,展现了金陵的美丽、繁华。13.下面对两则材料艺术特色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阿房宫赋》中,写六国珍宝之多及其来源,是为了说明六国统治者不爱护其百姓,为下文的议论蓄势。B.《阿房宫赋》中,无论描写还是议论,都大量采用了铺排的手法,叙事言情,极尽其致,气势夺人,令人耳目一新。C,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结句化用杜牧《泊秦淮》诗句,和杜牧一样,责怪商女无知,至今还唱着亡国之音。D,王安石的《桂枝香·金陵怀古》中,景物有实有虚,色彩有浓有淡,虚实结合,浓淡相宜,构成一幅巧夺天工的金陵风景图。【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一词多义词语含义的理解能力。答题时要结合词语所在的句子进行解释,作出正确的选择。
(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求在理解整句话及其语境的基础上,针对题干要求做具体分析。
(3)本题考查学生对相关文学文化常识叙述的判断能力。答题时要有一定的知识积累,仔细比对各个选项,作出正确的选择。
(4)本题考查学生对古今异义词的掌握能力。答题时要读懂题干中的各个句子,判断各句相关词语是否古今异义,然后作出正确的选择。
(5)本题考查学生对相关文言句子翻译的判断能力。要结合原文的语境进行翻译,注意关键词语和句式的准确翻译,作出正确的选择。
(6)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能力。答题时要读懂两篇文本,仔细比对各个选项,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
(7)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答题时要认真阅读每一个选项,结合文本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解答】(1)A.正确。句意:假使当初韩、魏、楚三国各自爱惜他们的土地。
B.正确。句意:爱护自己的孩子,选择老师教育孩子。
C.错误。“爱”,吝惜,舍不得。句意:百姓都认为大王吝惜(一头牛)。
D.正确。句意:秦始皇喜欢繁华奢侈,百姓也顾念自己的家。
故选C。
(2)例句:代词,他们。句意:后人为他们悲哀却不以他们为鉴。
A.动词,到。句意:遥遥地不知它到什么地方。
B.代词,此。句意:(我)提着刀站立起来,为此四处张望。
C.助词,的。句意:代管百官的职事。
D.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句意:晋国,有什么满足的呢?
故选B。
(3)A.“王子皇孙,指六国王侯的儿子、孙子”错误。“王子皇孙”指六国王侯的女儿、孙女。
故选A。
(4)A.古义:老百姓;今义:户籍。句意:成名不敢勒索百姓。
B.古义:金玉珍宝等物;今义:筹划、组织并管理。句意:韩魏聚敛的金玉珍宝。
C.“雷霆”,形容强大的力量或声音,古今同义。句意:雷霆般的声音突然响起,是宫车从这里驰过。
D.古义:故都,这里指金陵;今义:国家。句意:故都金陵正是深秋。
故选C。
(5)A.正确。
B.“绿色的云朵纷纷扰扰”错误。“绿云”比喻女子浓密乌黑的头发。句意:明亮的星星晶莹闪烁,这是宫妃们打开了梳妆的镜子;乌黑浓密的头发纷纷扰扰,这是宫妃们在梳理晨妆的发髻。
C.“直的栏杆,横的门槛”错误。“直栏横槛”,或直或横的栏杆。句意:或横或直的栏杆,比九州的城郭还要多;管弦的声音嘈杂,比闹市里人们的言语还要多。
D.“让秦王朝又能爱护六国的百姓”错误。“使”,假使。句意:假使秦王朝又爱护六国的人民,那么可以传递三世乃至万世而做皇帝,谁能够族灭它呢。
故选A。
(6)D.“又有想象之景”错误。“归帆”“酒旗”“彩舟”“白鹭”这些景物是作者看到的,为写实之景。
故选D。
(7)C.“责怪商女无知,至今还唱着亡国之音”错误。这一句化用杜牧的诗句,讽喻统治者应以史为鉴,不要让历史的悲剧重演。
故选C。
答案:
(1)C
(2)B
(3)A
(4)C
(5)A
(6)D
(7)C
参考译文:
六国统治结束,四海合而为一;蜀地的山变得光秃秃了,阿房宫建造出来了。覆盖三百多里地面,遮天蔽日。沿骊山向北建筑再往西转弯,直到咸阳。渭水、樊川浩浩荡荡,流进了宫墙。五步一座楼,十步一个阁,走廊如绸带般萦回,飞檐像鸟嘴般高啄。各自依着地形,四方向核心辐辏,又互相争雄斗势。楼阁盘结交错,曲折回旋,如密集的蜂房,如旋转的水涡,高高地耸立着,不知道它有几千万座。长桥横卧水波上,天空没有起云,何处飞来了苍龙?复道飞跨天空中,不是雨后刚晴,怎么出现了彩虹?房屋高高低低,幽深迷离,使人不能分辨东西。楼台上由于歌声响亮而充满暖意,有如春光融和;舞殿上由于舞袖飘拂而充满寒意,有如风雨凄冷。一天之中,一宫之内,而气候不相同。
六国的妃嫔侍妾、王子皇孙,离开自己的宫殿,坐着辇车来到秦国,早上唱歌,晚上奏乐,成为秦国的宫人。明亮的星星晶莹闪烁,那是宫女们打开了梳妆的镜子;乌青的云朵纷纷扰扰,那是宫女们在梳理晨妆的发髻;渭水涨起一层油腻,那是宫女们泼弃了的胭脂水;烟霭斜升云雾横绕,那是宫女们燃起了椒兰在熏香;雷霆突然震响,那是皇帝乘坐的宫车驶过;辘辘的车声越听越远,无影无踪,也不知道要去什么地方。她们每一片肌肤,每一种容颜,都美丽娇媚得无以复加,久久站立,倚门远眺,盼望着皇帝来临。有些人竟这样等了三十六年,都没能见到皇帝。
燕国赵国收藏的金银,韩国魏国聚敛的珠玉,齐国楚国挑选的珍宝,是诸侯年深日久,从他们的老百姓那里掠夺来是,堆积如山。一旦国破家亡,这些再也不能占有了,都运送到阿房宫里来。宝鼎被当作铁锅,美玉被当作顽石,黄金被当作土块,珍珠被当作砂砾,随便丢弃,遍地都是,秦人看见这些,也并不觉得可惜。
唉,一个人的意愿,也就是千万人的意愿啊。秦皇喜欢繁华奢侈,人民也顾念他们自己的家呀。为什么掠取珍宝时连一锱一铢都搜刮干净,耗费起珍宝来竟像对待泥沙一样?致使承担栋梁的柱子,比田地里的农夫还多;架在梁上的椽子,比织机上的女工还多;梁柱上密集的钉头,比粮仓里的粟粒还多;瓦楞长短不一,比全身的丝缕还多;或直或横的栏杆,比全国的城郭还多;管弦奏出的嘈杂声音,比集市上的人声还多。看着这些天下的人民,口里不敢说,心里却敢愤怒。可是独夫民贼的思想,一天天更加骄横顽固。结果戍卒大呼而起,函谷关被一举攻下,楚兵一把大火,可惜阿房宫化为一片焦土。
啊,消灭六国的是六国自己啊,而不是秦国;消灭秦国的是秦王朝自己啊,不是天下的人。可叹呀!要是六国都能爱护自己的人民,就完全能够抵挡住秦国了。要是秦国能够爱护六国的人民,那么皇位就可以传到三世还可以传到万世做皇帝,谁能够族灭它呢?秦人来不及哀悼自己,而后人替他们哀伤;如果后人哀悼他们却不把他们作为鉴戒,只怕又会使更后的人又来哀悼这后人呢!
(选自《阿房宫赋》)
登山临水,放眼远眺,故都金陵正是深秋,天气已变得肃爽清凉。奔腾千里的澄江好像一条白练,青翠的山峰俊伟峭拔犹如一束束的箭簇。帆船在夕阳往来穿梭,西风起处,斜插的酒旗在小街飘扬。华丽的画船如同在淡云中浮游,江中洲上的白鹭时而停歇时而飞起,这清丽的景色就是丹青妙笔也难描画。
遥想当年,达官贵人争相追逐奢侈豪华的生活,可叹在朱雀门外结绮阁楼,各个王朝接连覆亡。自古多少人在此登高怀古,枉自感叹兴亡的荣耀和耻辱。六朝的风云变化全都随着流水消逝,剩下的只有惨淡的寒烟和衰败的枯草。直到如今的商女,还不知亡国的悲恨,时时放声歌唱《后庭花》遗曲。
(选自《桂枝香•金陵怀古》)【点评】文言翻译的基本方法:
1.留:留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书名、官名、国号、年号、度量衡单位、古代专有名词等,翻译时可保留不变。
2.补:补出省略成分。
3.删:删去不译的词语。文言中凡是无实在意义,只表语气、停顿、补足音节和舒缓语气等的虚词,都可略去。
4.换: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相应的古代词汇。
5.调:调整倒装句句序,按现代汉语习惯句式将其调整过来。浙江省丽水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
王曰:“吾,不能进于是矣。愿夫子辅吾志,明以教我。我虽不敏,请尝试之。”曰:“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及陷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然后驱而之善,故民之从之也轻。今也制民之产,仰不足以事父母,俯不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苦,凶年不免于死亡。此惟救死而恐不赡,奚暇治礼义哉?王欲行之,则盍反其本矣: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节选自《齐桓晋文之事》)材料二:
(滕文公)使毕战问井地。
孟子曰:“子之君将行仁政,选择而使子,子必勉之!夫仁政,必自经界始。经界不正井地不钧谷禄不平是故暴君污吏必慢其经界。经界既正,分田制禄可坐而定也。
“夫滕,壤地褊小,将为君子焉,将为野人焉。无君子,莫治野人;无野人,莫养君子。请野九一而助,国中什一使自赋。卿以下必有圭田,圭田五十亩。余夫二十五亩。死徙无出乡,乡田同井,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持,则百姓亲睦。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所以别野人也。此其大略也。若夫润泽之,则在君与子矣。”
(节选自《孟子•滕文公上》)[注]①井地,即井田制。②野人,即百姓。
10.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
经界A不正B井地C不钧D谷禄E不平F是故G暴君污吏H必慢其经界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刑,指处罚,与《齐桓晋文之事》中“刑于寡妻”中的“刑”词义不相同。
B.事,指侍奉,与《答司马谏议书》“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中第一个“事”词义相同。
C.治,指管理,与《齐桓晋文之事》中“奚暇治礼义哉”的“治”词义不相同。
D.卿,古代爵位名,与《与妻书》中“意映卿卿如晤”中的“卿”词义不相同。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孟子认为,只有有道德操守的读书人,才能在没有固定财产的情况下依然保持善心,而普通百姓难以做到。
B.通过对丰、凶年百姓生活状况的分析,孟子主张在畜养、种植、教育等方面施行仁政,最终能以王道统一天下。
C.孟子认为“君子”需要靠“野人”养活,建议在国都推行九分抽一的税制,在郊野实施十分抽一的税制。
D.齐宣王希望孟子帮助他实现自己的志愿,滕文公派毕战来请教井地之事,孟子均借机阐发了自己的政治主张。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②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所以别野人也。
14.结合材料一,分析孟子建议实行井田制的原因。【分析】(1)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解答该题可以根据文意、虚词和结构判断。
(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能力。答题时要有一定的知识积累,结合语境进行理解,仔细比对各个选项的说法,作出正确的选择。
(3)本题考查对原文的理解与分析能力,注意将选项与原文作细致比较。
(4)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看有无特殊句式,词类的活用,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出来的句子做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5)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段内容的筛选和理解能力。找到相关内容,在仔细理解的基础上,抓住关键信息,仔细概括。【解答】(1)句意:划分田界如果不公正,井田就分得不均匀,作为俸禄的谷物田租也就收得不公平了,所以暴君污吏一定把划分田界当儿戏。“经界不正”主谓结构,意思完整,在B处断开;“经界不正”和“井地不钧”结构一致,意思完整,可在D处断开;“是故”意思是“所以”,固定结构,是对上文的总结,一般在句首,在其前F处断开。
故在BDF三处断开。
(2)B.错误。词义相同。“事”,侍奉;办事,做事。句意:一定要使他对上足够侍奉父母;如果说现在应当什么事也不办。
故选B。
(3)C.“建议在国都推行九分抽一税制,在郊野实施十分抽一的税制”错误,由原文“请野九一而助,国中什一使自赋”可知,孟子建议在国都推行十分抽一的赋税,在郊野实施的九分抽一税收。
故选C。
(4)①“谨”,慎重办理;“申”,告诫;“孝悌”,孝顺父母、尊敬兄长;“颁”,通“斑”,斑白;“不负戴于道路”,状语后置。译文:慎重办理学校教育,用孝顺父母、尊敬兄长的道理告诫他们,头发斑白的老人便不会在路上背着、顶着东西走了。
②“毕”,完成;“治”,做;“所以”,用来……的;“别”,区别。译文:公田里的活干完了,这样之后才敢干私田的活,这是用来区别官员和百姓的办法。
(5)结合“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苟无恒心……”“五亩之宅,树之以桑……”“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等信息可知,实行井田制,可以让百姓有恒定的产业,百姓有恒产才能有向善的心,才不会犯罪,老百姓有吃有住,又受到一定的教育,这样才能以王道统一天下。
答案:
(1)BDF
(2)B
(3)C
(4)①慎重办理学校教育,用孝顺父母、尊敬兄长的道理告诫他们,头发斑白的老人便不会在路上背着、顶着东西走了。
②公田里的活干完了,这样之后才敢干私田的活,这是用来区别官员和百姓的办法。
(5)实行井田制,可以让百姓有恒产,百姓有恒产才能有恒心;这样才能以王道统一天下。
参考译文:
材料一:
齐宣王说:“我糊涂,不懂得这个道理。希望先生帮助(实现)我的志愿,明确地教导我。我虽然不聪明,请让我试试看。”孟子说:“没有固定的产业,却有稳定不变的思想,只有士人能做到。至于百姓,没有固定的产业,随之就没有稳定不变的思想。如果没有稳定不变的思想,就会胡作非为,坏事没有不干的了。等到犯了罪,然后就用刑法处罚他们,这就像是安下罗网坑害百姓。哪有仁人做了君主可以用这种方法治理的呢?所以贤明的君主所规定的百姓的产业,一定要使他对上足够侍奉父母,对下足够养活妻儿,好年成就终年能吃饱,坏年成也能免于饿死。这样之后督促他们一心向善,百姓也就容易听从了。而现在规定的百姓的产业,上不够奉养父母,下不够养活妻儿,好年成也还是一年到头受苦,坏年成还避免不了饿死。这样,只把自己从死亡中救出来,恐怕还不够,哪有空闲讲求礼义呢?大王想行仁政,那么何不返回到根本上来呢?五亩的宅地,(房前屋后)栽上桑树,五十岁的人就能穿上丝棉袄了;鸡、猪、狗这一类的家禽家畜的畜养,不要错过它们生长繁衍的时节,七十岁的人就能吃上肉了;一百亩的田,不要占夺农时,八口之家可以不挨饿了。慎重办理学校教育,用孝顺父母、尊敬兄长的道理告诫他们,头发斑白的老人便不会在路上背着、顶着东西走了。老年人穿上丝棉吃上肉,一般百姓不挨饿受冻,这样还不能称王于天下的,是不曾有过这样的事。”
材料二:
滕文公让毕战来问井田制。
孟子说:“你的君主要实行仁政,选派你来,你一定要尽力。仁政一定要从划分田界做起。划分田界如果不公正,井田就分得不均匀,作为俸禄的谷物田租也就收得不公平了,所以暴君污吏一定把划分田界当儿戏。田界如果划得公正,分发田地、订立俸禄制度,就可以轻易办妥了。
“滕国虽然土地狭小,但也有当官的,也有种田的。没有当官的,就没人管理种田的;没有种田的,就没人养活当官的。建议在郊野实行九分抽一的助法,在城市实行十分抽一的贡法。卿以下官吏都授给圭田,圭田的大小是五十亩。家里还有剩余劳力的,另授田二十五亩。老死或搬家,也不离开本乡,乡里同一井田的人家,出入相伴,防盗御寇互相帮助,有病互相照料,于是老百姓就会彼此亲爱,相处和睦。纵横方圆一里的地为一个井田,每个井田九百亩,当中一百亩是公田。八家都授给私田一百亩,共同耕种公田。公田里的活干完了,这样之后才敢干私田的活,这是用来区别官员和百姓的办法。这就是井田制的大概。至于调整润饰,那就靠君王和你了。”【点评】在考试过程中,不少的同学在读完一遍文言文后就开始作答,这种做法是很不正确的。解答文言文题目,应遵循三个步骤:
第一步:初读全文,整体感知,把握大意。要求集中心思,稳住神,快速地浏览一遍。初步明确“什么时间、什么人、什么事、前因后果、谁说了什么话”等等,读懂个大概即可,因为高考作为选拔性的考试,要一遍把它全部读懂,很少人能够办到。
第二步:细读题目,认真研读字、词、句,在这一步阅读中,要根据题干的要求,结合各选项的具体内容,一一落实,理解要求作答的字、词、句、段在文段中的位置,运用课内所学的知识(实词、虚词、活用、句式等),解决完成较为容易的题目。
第三步:再读全文,加深理解。这一步是要解决较难的题目,加深对文意的理解,又纠正前两步中出现的偏差,是一个深入和复核的过程。浙江省湖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材料一: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烛之武退秦师》)材料二:四十三年,晋文公与秦穆公共围郑,讨其助楚攻晋者,及文公过时之无礼也。初,郑文公有三夫人,宠子五人,皆以罪蚤死。公怒,概逐群公子。子兰①奔晋,从晋文公围郑。时兰事晋文公甚谨爱幸之乃私于晋以求入郑为太子。晋于是欲得叔詹为戮。詹闻,乃自杀。郑人以詹尸与晋。晋文公曰:“必欲一见郑君,辱之而去。”郑人患之,乃使人私于秦曰:“破郑益晋,非秦之利也。”秦兵罢。晋文公欲入兰为太子,以告郑。郑大夫石癸曰:“吾闻姞姓乃后稷之元妃,其后当有兴者。子兰母,其后也。且夫人子尽已死,余庶子无如兰贤。今围急,晋以为请,利孰大焉!”遂许晋,与盟,而卒立子兰为太子,晋兵乃罢去。(节选自《史记·郑世家第三十》)注释:①子兰,即公子兰,郑文公的儿子,后成为郑穆公。10.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时兰事晋A文公甚谨B爱C幸之D乃私E于晋F以求G入郑H为太子。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军,名词活用为动词,驻扎,与“沛公军霸上”中的“军”用法和意义相同。B.执事,本意指办事的官员,文中代指对方(秦穆公),在古代用以表示谦虚。C.行李,现在通常指行旅人出行时所带的东西,本文指外交使者,是古今异义。D.与,意义是“结交、同盟”,和“与嬴而不助五国也”中的“与”意义相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秦、晋围郑,主要是由于晋国想要报复郑国,与秦国自身关系不大。同时,晋秦两国军队并未合兵一处,这为下文烛之武劝退秦军创造了可能。B.烛之武先分析了存郑对秦国的益处,再分析了亡郑对秦国的不利,然后再用晋国历史上背信弃义的史实来瓦解秦晋联盟,成功说服秦穆公撤兵。C.郑文公因怒而驱逐了郑国的所有公子,子兰逃奔到了晋国。后来在“晋侯、秦伯围郑”时,追随晋文公,并借机成功回国,当上了郑国的太子。D.材料一对烛之武的语言进行了详细描写,表现了烛之武长于辞令的形象,材料二则侧重历史事件过程的叙述,较全面地揭示了秦晋退兵的原因。1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2)今围急,晋以为请,利孰大焉!14.两篇选文结尾都提及晋国退兵,原因有何不同?【答案】10.BDF11.B12.B13.(1)现在它已经在东边使郑国成为它的边境,又想要向西扩大边界。如果不使秦国土地亏损,它到哪里去夺取土地?(2)现在围攻正急,晋国以此作请求,好处哪个更大啊!14.①材料一晋国撤兵的原因主要是“不仁”“不知”“不武”;②材料二晋国撤兵的原因是:叔詹已死,无借口;秦晋联盟已解,需面对;公子兰已立,有好处。【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当时子兰侍奉晋文公非常恭谨,受(晋文公)宠爱,于是私下请求晋国能帮助自己回国做太子。“事晋文公”是动宾结构,“甚谨”是补充说明程度的,不能断开,B处断句;“爱幸之”是动宾结构,D处断句;“私于晋”是状语后置句,F处断句。故选BDF。【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及文言一词多义的能力。A.正确。句意:晋军驻扎在函陵。/沛公驻扎在霸上。B.“在古代用以表示谦虚”错,“执事”在这里是敬称。C.正确。句意:出使的人来来往往。D.正确。句意:失掉自己的同盟者。/亲附秦国而不帮助五国。故选B。【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B.“先分析了存郑对秦国的益处,再分析了亡郑对秦国的不利”错,应该是先说明亡郑对秦国的不利,再说明存郑对秦国的益处。故选B。【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第一个“封”,使动用法,使……成为边境;“肆”,扩大;“阙”,使……亏损。(2)“以”,把……作为;“请”,请求;“孰”,哪一个。【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材料一,结合“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可知,晋国撤兵的原因主要是“不仁”“不知”“不武”;材料二,结合“郑文公恐,不敢谓叔詹言。詹闻,言于郑君曰:‘臣谓君,君不听臣,晋卒为患。然晋所以围郑,以詹,詹死而赦郑国,詹之愿也。’乃自杀。郑人以詹尸与晋”可知,叔詹已死,无借口;结合“郑人患之,乃使人私于秦曰:‘破郑益晋,非秦之利也。’秦兵罢”可知,秦晋联盟已解,需面对;结合“遂许晋,与盟,而卒立子兰为太子,晋兵乃罢去”可知,公子兰已立,有好处。参考译文:材料一:僖公三十年晋文公和秦穆公联合围攻郑国,因为郑国曾对晋文公无礼,并且从属于晋的同时又从属于楚。晋军驻扎在函陵,秦军驻扎在氾水的南面。佚之狐对郑文公说:“国家危险了,假如派烛之武去见秦穆公,秦国的军队一定会撤退。”郑文公同意了。烛之武推辞说:“我壮年的时候,尚且不如别人;现在老了,也不能有什么作为了。”郑文公说:“我没有及早重用您,现在由于情况危急因而求您,这是我的过错。然而郑国灭亡了,对您也不利啊!”烛之武就答应了这件事。在夜晚有人用绳子将烛之武从城楼放下去,见到秦穆公,烛之武说:“秦、晋两国围攻郑国,郑国已经知道要灭亡了。假如灭掉郑国对您有好处,怎敢冒昧地拿这件事情来麻烦您。然而越过别国把远方的郑国作为秦国的东部边邑,您知道这是困难的,为什么要灭掉郑国而给邻国增加土地呢?邻国的势力雄厚了,您秦国的势力也就相对削弱了。如果您放弃围攻郑国而把它当作东方道路上招待过客的主人,出使的人来来往往,郑国可以随时供给他们缺乏的东西,对您也没有什么害处。而且您曾经给予晋惠公恩惠,惠公曾经答应给您焦、瑕二座城池。然而惠公早上渡过黄河回国,晚上就在那里筑城防御,这是您所知道的。晋国,怎么会有满足的时候呢?现在它已经在东边使郑国成为它的边境,又想要向西扩大边界。如果不使秦国土地亏损,它到哪里去夺取土地?削弱秦国对晋国有利,希望您考虑一下!”秦伯非常高兴,就与郑国签订了盟约。派遣杞子、逢孙、杨孙戍守郑国,秦伯就回国了。晋国大夫子犯请求出兵攻击秦军。晋文公说:“不行!如不是秦国国君的力量,就没有我的今天。依靠别人的力量而又反过来损害他,这是不仁义的;失掉自己的同盟者,这是不明智的;用混乱相攻取代联合一致,是不符合武德的。我们还是回去吧!”晋军也就离开了郑国。材料二:郑文公四十三年,晋文公与秦穆公共同围攻郑国,讨伐它帮助楚国攻打晋国,以及当年晋文公过郑时没有受到礼遇的罪过。起初,郑文公有三位夫人,有五个爱子,但(五子)都因为犯罪而早死了。郑文公很愤怒,驱逐所有的公子。公子子兰逃跑到晋国,跟从晋文公围攻郑国。当时子兰侍奉晋文公非常恭谨,受(晋文公)宠爱,于是私下请求晋国能帮助自己回国做太子。晋国于是想得到叔詹(郑文公弟)并杀了他。叔詹听说后,就自杀了。郑国人就把叔詹的尸体给晋国。晋文公说:“(我)一定要见一见郑国国君,羞辱他之后才退兵。”郑国人忧虑(晋文公欲羞辱他们的国君),就派人暗地里游说秦国:“攻下郑国有益于晋国,秦国没有好处。”秦军停止进攻。晋文公想让子兰归国做太子,把这意思告诉郑国。郑国大夫石癸说:“我听说姞姓是后稷的嫡妻,他们的后代应当有兴起的。子兰的母亲就是姞姓的后人啊。而且三位夫人的孩子都已死,其余庶出的公子不如子兰贤能。现在围攻正急,晋国以此作请求,好处哪个更大啊!”于是答应晋国请求,并和他结盟,并且最终立子兰为太子,晋军于是撤兵离去。浙江省杭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二、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材料一:郑伯曰:“谁可往说秦公者?”叔詹对曰:“佚之狐可。”郑伯命佚之狐。狐对曰:“臣不堪也,臣愿举一人以自代,此人乃口悬河汉、舌摇山岳之士,但其老不见用主公若加其官爵使之往说不患秦公不听矣。”郑伯遂召烛武入朝,见其须眉尽白,伛偻其身,蹒跚其步,左右无不含笑。烛武拜,奏曰:“主公召老臣何事?”郑伯曰:“佚之狐言子舌辩过人,欲烦子说退秦师,寡人将与子共国。”烛武再拜辞曰:“臣学疏才拙,当少壮时尚不能建立尺寸之功,况今老耄。筋力既竭,语言发喘,安能犯颜进说,动千乘之听乎?”郑伯曰:“子事郑三世,老不见用,孤之过也,今封子为亚卿,强为寡人一行。”(选自冯梦龙《东周列国志》,有删节)材料二: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夜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烛之武退秦师》)10.材料一画框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勾选相应位置。但其老A不见用B主公C若加D其官爵E使之F往说G不患H秦公不听矣11.下列对材料加粗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辞”意为“推脱”,与《鸿门宴》“何辞为”中的“辞”意思不同。B.“千乘”是诸侯国或诸侯的代称,周制国家有事,诸侯要出车千乘。C.“执事”指办事官员,文中指左右侍从的官员,用以表示对对方的尊敬。D.“厌”意为“满足”,与《短歌行》“山不厌高”的“厌”意思相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郑伯寻求出使之人,叔詹推举佚之狐,佚之狐又举荐烛之武,侧面突出烛之武的才华。B.近臣看到白发苍苍、走路蹒跚的烛之武入朝,想到有人出使为国解围,都非常高兴。C.“夜缝而出”暗示了兵临城下的严峻,也刻画了烛之武勇敢果断、深明大义的形象。D.烛之武分析了存郑与亡郑的利弊,思路清晰,有理有据,最终说服秦穆公与郑国结盟。13.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臣学疏才拙,当少壮时尚不能建立尺寸之功,况今老耄。(2)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14.从两则选文看,郑伯在遭到烛之武拒绝后所采用的游说策略有何异同?请简要概括。【分析】(1)本题考查断句的能力,注意句意,抓好常见的文言虚词这些断句标志和主谓结构。
(2)本题考查对词语和相关内容的理解能力,答题关键在于平时的积累与识记,联系语境进行分析。
(3)本题考查考生对浅易文言文的理解和筛选文中的信息的能力,注意将题干与原文进行对比。
(4)本题考查句子翻译的能力。翻译句子要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字字落实,达到“信、达、雅”的标准。同时要注意实词: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通假字的翻译;还要注意一些虚词,一些虚词也有实在意义;再就是注意一些特殊句式的翻译也要到位。
(5)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章信息的能力,作答时明确题目要求,筛选正确信息,用简明的语言概括。【解答】(1)句意:只是他年纪大了一直不被任用。主公如果给他加官进爵,让他前往劝说,不用担心秦公不听从。
“其老不见用”意思是“只是他年纪大了一直不被任用”,表意完整,应在B处断开;“主公若加其官爵”,“主公”是主语,“若加其官爵”是谓语部分,主谓结构,应在E断开;“使之往说”意思是“让他前往劝说”,表意完整,应在G断开。
故选:BEG。
(2)C.“文中指左右侍从的官员“错误,“执事”则是对对方手下人的敬称,意味着不敢直接与对方对等交谈,只敢与对方的手下人商讨。
故选:C。
(3)B.“想到有人出使为国解围,都非常高兴”理解错误。原文“郑伯遂召烛武入朝,见其须眉尽白,伛偻其身,蹒跚其步,左右无不含笑”,可见大家笑的原因是看到烛之武的老迈形象而发笑。
故选:B。
(4)①重点词语:学疏才拙,学识浅薄;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统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22 古诗三首 芙蓉楼送辛渐表格式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 2024年泡丝剂项目资金筹措计划书代可行性研究报告
- 年产xx楼宇经济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立项备案)
- 年产xx塑料排水管项目建议书
- 年产xxx自提柜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计划)
- 年产xxx工业电瓷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建议书)
- 艾滋病流行趋势
- 肿瘤化疗放疗及免疫治疗
- 肝癌晚期患者的个案护理
-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第八单元 20以内的进位加法-人教新课标
- 实践报告南京红色之旅社会实践报告
- 2024年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考核试题
- 土木工程案例分析
- 起重机维护保养记录表
- 特种设备使用单位日管控、周排查、月调度示范表
- 香文化与养生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浙江农林大学
- 2024年湖北省新华书店(集团)限公司招聘(93人)公开引进高层次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笔试参考题库(共500题)答案详解版
- 幼儿园食品安全日管控、周排查、月调度制度
- 专题38事件的相互独立性条件概率与全概率公式(理科)(教师版)
- 微电影创作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2024年
- MOOC 人格与精神障碍-学做自己的心理医生-暨南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