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非文学类文本阅读湖南省张家界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在当前网络时代,信息传播迅速,真假信息鱼龙混杂,往往造成“造谣一张嘴,辟谣跑断腿”。为什么在当前公共舆论环境下,如此难以辟谣?为什么即使摆出事实证据,如实告知大众真相,部分民众仍然难以扭转错误认知?心理学中的“逆火效应”或许可以帮助解释这一现象。该效应是指一条错误的信息被更正后,如果更正的信息与人原本的看法相违背,反而会加深人们对这条(原本)错误的信息的信任。“逆火效应”是由美国记者大卫·麦克雷尼在2011年提出的。他发现,当一个人面对公共舆论的指责时,越是想辩白,越是摆事实讲道理,就越会引发对方更进一步的否认,甚至攻击。也就是说,当个体遇到与自身信念相抵触的观点或证据时,除非该观点或证据足以完全摧毁原来的信念,否则个体就会忽略或反驳它们并强化其原有信念。在美国,每年的流感季都会导致上千人死亡并产生数亿美元的医疗成本。一份美国调查发现,大约43%的大众认为流感疫苗会带来流感。为了更正这一看法,美国疾病防控中心特地在官方网站上发布了科普文章,以期扭转大众认知。随后,研究人员对这一做法进行调查,发现科普文章虽然显著纠正了人们的误解,但同时也显著降低了对疫苗副作用高度关注的受访者的疫苗接种意愿。在日常生活的其他情境中也常常会出现这种说服信息诱发“逆火效应”的现象。例如,当烟草公司对“烟雾有害”这一信息进行反驳时,民众反而会更加相信该信息。除了辟谣信息以外,产品警示信息可能也会带来负面效果。有研究发现,当向人们披露香烟或者人造甜味素会带来健康风险时,这种产品警示却导致受众更多地购买这些产品。那么,为什么会发生这种情况呢?在有关谣言的心理学研究中,常常用动机性推理这一理论来解释“逆火效应”。动机性推理是指人们倾向于防御性地处理和回应信息,即接受和寻找确证性信息,忽视、质疑或反驳挑战性信息及其来源。具体而言,当人们接触到对他们的信念或偏好产生挑战的信息时,就会因为冲突而情绪紧张,继而产生一种想要解除紧张情绪的冲动,即认知失调。在这种冲动的刺激下,人们便会忽视、质疑或反驳挑战性信息及其来源。在反驳性信息产生的过程中,人们往往存在可得性偏见,即根据认知上的易得性来判断事件的可能性。例如,某人因为上个月发生了飞机相撞事件,所以现在更愿意坐火车。但事实上,火车事故率是高于飞机事故率的。“逆火效应”的另外一种解释是真相错觉与动机误解。一方面,人们会因为遗忘错将谣言记为事实,即真相错觉效应。根据真相错觉理论,人们在编码信息时,会给假信息一个否定标签,但不会给真信息一个肯定标签。在一段时间后,否定标签早于信息本身被遗忘,人们便会在此情况下产生真相幻觉,把谣言模糊地记为“真相”。另一方面,人们会误解辟谣的动机,从而更加相信谣言。也就是说,当人们接触到辟谣信息时,特别是在一些日常存在观念偏见的信息上,会认为辟谣者在极力掩盖谣言中某些不可告人的“事实”,从而更加相信这些谣言。此外,心理抗拒也是导致“逆火效应”的原因之一。心理抗拒理论指的是当某种限制导致人们感到自主权或面子受到威胁时,他们便会产生逆反或抗拒心理,继而产生夺回自主权的想法或行为,具体表现为更加相信被限制的观念或更多地采取被限制的行为。因此,当辟谣或者说服信息让人们感受到自主权或者面子受到威胁时,他们就会产生一种心理抗拒,从而导致“逆火效应”。尽管辟谣难以从根本上消除谣言的不良影响,但辟谣者可以在发布辟谣信息时针对“逆火效应”的成因来制定辟谣方案,最大限度地削弱“逆火效应”,减少辟谣“后遗症”。2021年,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一项研究表明,与传闻证据相比,被试者在接收科学证据信息时,会更理性地更新他们的信念。因此,辟谣者在提供辟谣信息时,可以提供具有科学的标准化措辞的信息,从而更好地纠正人们的错误认知。考虑到可得性偏见的影响,辟谣信息还应尽量以图表等清晰易读的形式呈现,使信息更容易被编码和提取,给受众带来更多的真相易得感,从而促使他们相信真相。在辟谣时加入提示社会规范或社会身份的信息,可能也是一个有效的措施。人们往往会通过效仿群体行为,获得社会身份认同及其带来的良好感觉。因此,辟谣者可以利用人们的这种从众心理,在辟谣或说服信息中加入提示社会规范或社会身份的信息,从而促使受众以效仿社群行为的方式来接受辟谣或说服信息。总之,辟谣者在摆出自己的事实证据之前,应充分考虑“逆火效应”的影响,采取适当的应对策略,以免适得其反。在了解“逆火效应”后,大众在接受辟谣信息时,也应当反思自己是否会受其影响,从客观理性的角度去看待所接收的信息。(摘编自陈璐瑶、王勋、张振新《逆火效应:真相真的越辩越明吗》)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当今,网络信息传播迅速,鱼龙混杂,这导致辟谣很难;即使摆出事实,如实告知大众真相,也很难扭转部分民众错误认知。B.当外界的观点或证据与自身的信念发生冲突时,人们就会产生紧张的情绪,这使得人们会忽视、质疑或反驳这些挑战性信息。C.由于人们往往存在可得性偏见,所以对刚刚经历飞机相撞事件的人来说,可能会不顾事实地认为飞机的事故率高于火车的事故率。D.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研究表明,与传闻证据相比,科学证据能更理性地更新人们的信念,从而更好地纠正人们的错误认知。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当遇到与自身信念相抵触的观点时,个体就会忽略它们,甚至强化原有信念,说明该观点不足以完全摧毁原来的信念。B.由第3段所列举的几个“逆火效应”的现象可知,辟谣或产品警示信息只会导致受众更相信谣言,甚至倾向于依谣言行事。C.作者认为可以从动机性推理、真相错觉与动机误解及心理抗拒这三个方面来解释“逆火效应”的形成原因。D.根据真相错觉理论,受众将假信息编码为“谣言+否定标签”后,会率先忘记“否定标签”而依稀记得谣言,从而将谣言记为“事实”。3.下列选项中,不存在“逆火效应”现象的一项是()A.有号召力的人或群体在传播一种议题时,会被更多的网民认同。B.在美国法庭上被禁用的非法证据更容易左右陪审员的裁定。C.包含脱发或中风等警示信息的药品广告,增强了顾客的购买欲望。D.独立自我意识较强的捐赠个体,在公众场合下的捐赠意愿降低。4.请简要分析文章是如何围绕“逆火效应”展开论述的。5.试结合材料,谈谈你对下面的现象的理解。在美国,富裕家庭接触到节约用水的小窍门后,日均用水量不降反升,但当其接触到附带一则信息的节水小窍门后,日均用水量却不会上升。这则信息分两类,一类是展示某一家庭与邻居的日均用水量的曲线对比图,如果前者低于后者,那么信息中会有一个“笑脸”标志,反之会有一个“哭脸”标志;另一类是一份节水倡议,该倡议强调了“节约用水”是本地居民的身份标志。【答案】1.B2.B3.A4.①文章先由当前的公共舆论环境引出“逆火效应”的话题,并举实例来说明这一现象。②其次通过道理论证和举例论证分别从动机性推理、真相错觉与动机误解、心理抗拒三方面来解释“逆火效应”形成的原因。③最后又分别从辟谣者和大众的角度指出如何最大限度地削弱“逆火效应”。5.①富裕家庭接触到节约用水的小窍门后,“节约用水”这一限制性信息让富裕家庭的人感到面子或自主权受到威胁,因而对此产生逆反或抗拒心理,导致日均用水量不降反升,这是心理抗拒导致的“逆火效应”。②某一家庭与邻居的日均用水量的曲线对比图,提示的是社会规范,可以促使家庭以效仿社群行为的方式接受“节水”的信息,从而削弱已有的“逆火效应”。③曲线图及笑脸和哭脸的标志,与文字相比更简明易懂,更容易被编码和提取,因此会给人们带来更多的真相易得感,从而促使他们愿意接受“节水”的说服信息。④节水倡议中强调的“本地居民”提示了社会身份,使人们获得了社会身份认同及其带来的良好感受,利用这种从众心理促使人们接受“节水”信息,从而抑制“逆火效应”。【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分析原文相关内容的能力。B.“这使得”理解有误。由第4段中的“当人们接触到对他们的信念或偏好产生挑战的信息时,就会因为冲突而情绪紧张,继而产生一种想要解除紧张情绪的冲动,即认知失调。在这种冲动的刺激下,人们便会忽视、质疑或反驳挑战性信息及其来源”可知,使人们忽视、质疑或反驳挑战性信息的是“想要解除紧张情绪的冲动”,而非“紧张的情绪”。故选B。【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B.“辟谣或产品警示信息只会导致受众更相信谣言”理解有误。由第3段中的“随后,研究人员对这一做法进行调查,发现科普文章虽然显著纠正了人们的误解”和“除了辟谣信息以外,产品警示信息可能也会带来负面效果”可知,辟谣的科普文章,能够显著纠正人们的误解,并非只会导致受众更相信谣言。并且,产品警示信息只是有可能会带来负面效果,并非一定会带来负面效果。故选B。【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A.体现了“名人效应”,即通过有号召力的人的观点来引人注意,扩大影响,不符合“逆火效应”的观点。B.符合动机性推理的观点,人们在接触对他们的信念或偏好产生挑战的信息时,会忽视挑战性信息及其来源。C.表现出“产品警示却导致受众更多地购买这些产品”的“逆火效应”。D.体现了“心理抗拒”的理论,捐赠个体感到自主权或面子受到威胁时,便会产生逆反或抗拒心理,从而降低捐赠意愿。故选A。【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梳理文章脉络的能力。懂文章大意后,首先梳理文章层次,概括各段落的内容,然后按照论述思路的先后顺序分点作答即可。材料共9段,第1~3段,由当前的公共舆论环境引出中心话题“逆火效应”,并举了几个例子来具体说明;第4~6段,从三个方面解释了“逆火效应”的成因,运用了道理论证和举例论证的方法;第7~9段,从辟谣者和大众的角度展开,论述如何最大限度地削弱“逆火效应”。本文采用层进式的论证结构,遵循“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行文思路,层层递进,步步深入,具有很强的逻辑性。【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运用文中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首先,仔细阅读题干,将题干中所给的现象分层理解。然后,找到文中相应的理论观点,以此来阐释题干中所给的现象。材料中关键词有用水量“不降反升”和“不会上升”,结合材料分析原因即可。①结合“说服信息让人们感受到自主权或者面子受到威胁时,他们就会产生一种心理抗拒,从而导致‘逆火效应’”及题干中“节约用水”分析可知,富裕家庭接触到节约用水的小窍门后,“节约用水”这一限制性信息让富裕家庭的人感到面子或自主权受到威胁,因而对此产生逆反或抗拒心理,导致日均用水量不降反升,这是心理抗拒导致的“逆火效应”。②结合“说服信息中加入提示社会规范或社会身份的信息,从而促使受众以效仿社群行为的方式来接受辟谣或说服信息”及题干“展示某一家庭与邻居的日均用水量的曲线对比图”分析可知,某一家庭与邻居的日均用水量的曲线对比图,提示的是社会规范,可以促使家庭以效仿社群行为的方式接受“节水”的信息,从而削弱已有的“逆火效应”。③结合“信息还应尽量以图表等清晰易读的形式呈现,使信息更容易被编码和提取,给受众带来更多的真相易得感”分析可知,曲线图及笑脸和哭脸的标志,与文字相比更简明易懂,更容易被编码和提取,因此会给人们带来更多的真相易得感,从而促使他们愿意接受“节水”的说服信息。④结合“说服信息中加入提示社会规范或社会身份的信息,从而促使受众以效仿社群行为的方式来接受辟谣或说服信息”及题干“‘节约用水’是本地居民的身份标志”分子可知,节水倡议中强调的“本地居民”提示了社会身份,使人们获得了社会身份认同及其带来的良好感受,利用这种从众心理促使人们接受“节水”信息,从而抑制“逆火效应”。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共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无论是阅读或是写作,字的难处在意义的确定与控制。字有直指的意义,有联想的意义。比如说“烟”,它的直指的意义,凡见过燃烧体冒烟的人都会明白,只是它的联想的意义迷离不易捉摸,它可联想到燃烧弹、鸦片烟榻、庙里焚香、“一川烟草”、“杨柳万条烟”、“烟光凝而暮山紫”、“蓝田日暖玉生烟”……种种境界。直指的意义载在字典上,有如月轮,明显而确实;联想的意义是文字在历史过程上所累积的种种关系,有如轮外圆晕,晕外霞光,其浓淡大小随人随时随地而各个不同,变化莫测。科学的文字愈限于直指的意义就愈精确。文学的文字有时却必须顾到联想的意义,尤其是在诗方面。直指的意义易用,联想的意义却难用。因为前者是固定的,后者是游离的;前者偏于类型,后者偏于个性。既是游离的,个别的,它就不易控制,而且它可以使意蕴丰富,也可以使意思含糊甚至于支离。比如说苏东坡的《惠山烹小龙团》诗里的三、四两句“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天上小团月”是由“小龙团”茶联想起来的,如果你不知道这个关联,原文就简直读不通;如果你不了解明月照着泉水和清茶泡在泉水里那一点共同的清沁肺腑的意味,也就失去原文的妙处。这两句诗的妙处就在不即不离、若隐若现之中。它比用“惠山泉水泡小龙团茶”一句话来得较丰富,也来得较含混有蕴藉。难处就在于含混中显得丰富。由“独携小龙团,来试惠山泉”变成“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这是点铁成金。文学之所以为文学,就在这一点生发上面。这是一个善用联想意义的例子。联想意义也最易误用而生流弊。联想起于习惯,习惯老是欢喜走熟路。熟路抵抗力最低,引诱性最大,一人走过,人人就都跟着走,愈走就愈平滑俗滥,没有一点新奇的意味。字被人用得太滥,也是如此。从前做诗文的人都倚靠《文料触机》《幼学琼林》《事类统编》之类书籍,要找词藻典故,都到那里去乞灵。美人都是“柳腰桃面”,“王嫱、西施”;做买卖都有“端木遗风”,到现在用铅字排印书籍还是“付梓”“杀青”。像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它们是从前人所谓“套语”,我们所谓“滥调”。一件事物发生时立即使你联想到一些套语滥调,而你也就安于套语滥调,毫不斟酌地使用它们,并且自鸣得意。这就是近代文艺心理学家们所说的“套板反应”。一个人的心理习惯如果老是倾向“套板反应”,他就根本与文艺无缘。因为就作者说,“套板反应”和创造的动机是仇敌;就读者说,它引不起新鲜而真切的情趣。一个作者在用字用词上面离不掉“套板反应”,在运思布局上面,甚至于在整个人生态度方面也就难免如此。不过习惯力量的深广非我们意料所及,沿着习惯的去做,总比新创较省力,人生来有惰性,常使我们不知不觉地一滑就滑到“套板反应”里去。你如果随便在报章杂志或是尺牍宣言里面挑一段文章来分析,你就会发现那里面的思想情感和语言,大半都由“套板反应”起来的。韩愈谈他自己做古文,“惟陈言之务去”。这是一句最紧要的教训。语言跟着思想情感走,你不肯用俗滥的语言,自然也就不肯用俗滥的思想情感,你遇事就会朝深一层去想,你的文章也就是真正是“作”出来的,不致落入下乘。(节选自朱光潜《咬文嚼字》)材料二:“木”在这里要比“树”更显得单纯,所谓“枯桑知天风”这样的树,似乎才更近于“木”;它仿佛本身就含有一个落叶的因素,这正是“木”的第一个艺术特征。要说明“木”字何以会有这个特征,就不能不触及诗歌语言中暗示性的问题。这暗示性仿佛是概念的影子,常常躲在概念的背后,我们不留心就不会察觉它的存在。敏感而有修养的诗人们正在于能认识语言形象中一切潜在的力量,把这些潜在的力量与概念中的意义交织组合起来,于是成为丰富多彩、一言难尽的言说。它在不知不觉之中影响着我们,它之富于感染性启发性者在此,它之不落于言筌者也在此。而“木”作为“树”的概念的同时,却正是具有着一般“木头”“木料”“木板”等的影子,这潜在的形象常常影响着我们会更多地想起了树干,而很少会想到了叶子,因为叶子原不是属于木质的,“叶”因此常被排斥到“木”的疏朗的形象以外去,这排斥也就是为什么会暗示着落叶的缘故。而“树”呢?它是具有繁茂的枝叶的,它与“叶”都带有密密层层浓荫的联想,所谓“午阴嘉树清圆”(周邦彦《满庭芳》),这里如果改用“木”字就缺少“午阴”更为真实的形象。然则“树”与“叶”的形象之间不但不相排斥,而且是十分一致的。也正因为它们之间太多的一致,“树叶”也就不会比一个单独的“叶”字多带来一些什么,在习于用单音词的古典诗歌中,因此也就从来很少见“树叶”这个词了。至于“木叶”呢,则全然不同。(节选自林庚《说“木叶”》)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字词直指的意义能从字典里查到,表达精确的含义,只适用于科学性、知识性文章。B.文字的联想意义是在长期使用的过程中形成的,诗文的读写离不开文字的联想意义。C.套板反应是指人们在面对新事物时,习惯性地联想到一些套语、滥调并直接地使用。D.诗歌语言具有暗示性,是指词语的背后潜藏着读者不留心就难以察觉到的意蕴内涵。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用“天上小团月”代指小龙团茶,能让人联想到茶香如明月照着泉水一般清沁肺腑。B.文字因为有联想意义,所以会被误用滥用,会产生流弊,没有新意,形成套板反应。C.写出富有感染性启发性的文学语言,需要下大功夫,而不能靠投机取巧,人云亦云。D.要认识和把握语言的暗示性以表达丰富而难以言说的内涵,就需要诗人敏感而有修养。3.下列选项,最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第二段观点的一项是(3分)()A.赞才子都是“学富五车、才高八斗”。B.写风景必是“春花秋月、山清水秀”。C.论刻苦离不开“悬梁刺股、囊萤映雪”。D.谈形势常涉及“国际风云、国内大事”。4.下列关于材料一和材料二的比较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材料一说文字具有联想的意义,材料二说诗歌语言富有暗示性,二者实质基本相同。B.两则材料都认为,好的诗歌语言,含义不能过于单一,其意蕴应该更丰富、更复杂。C.材料一反对词语用得过多过滥;材料二认为词语被用得多,正说明它更有审美价值。D.两则材料都引用古诗文,以其为例,并且通过细致的比较来论证观点,论证严谨有力。5.在语言运用中,如何克服“套板反应”?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6分)1.A(“只适用于科学性、知识性文章”说法错误,“在诗方面。直指的意义易用,联想的意义却难用”可见诗歌等文学类的作品也离不开文字直指的意义。)2.B(因果关系表述不当。形成套板反应并不是因为文字有联想意义,而是因为联想意义被误用滥用。)3.D(“谈形势常涉及‘国际风云、国内大事’”不属于套板反应,是由于谈形势的需要,只是“涉及”,并且是“常”,不同于A、B、C三项的“都是”“必是”“离不开”那种死板与机械。)4.C[对材料二的理解错误。“要说明‘木’字何以会有这个特征,就不能不触及诗歌语言中暗示性的问题”可见材料二表达的意思是有的词语(如木叶)用得多,是由于它暗示的意思更丰富。]5.①在心理上,克服旧的思维习惯;②在语言上,惟陈言之务去,抛弃俗滥的语言;③在思想上,遇事朝深里想一层。(每点2分,共6分。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湖南省永州市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2023年是实施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纲要和“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国家知识产权局将牢牢把握党对知识产权事业的全面领导,加快推进知识产权强国建设;努力开创知识产权事业发展新局面。全面提升知识产权工作法治化水平,夯实知识产权法治基础。强化知识产权制度供给,全面提升知识产权工作法治化水平,更好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基本保障作用。加快建立新领域新业态知识产权保护规则,探索构建数据知识产权登记制度,服务经济创新发展。全面加强对国家战略的支撑和协同,更好服务国家大局。有力服务国家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深入开展知识产权促进强链护链行动,推动更多中国专利成为国际标准必要专利,促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性。瞄准国家科技创新体系对知识产权的关键需求,完善关键核心技术领域专利政策,加强自主知识产权创造储备。全面强化知识产权保护,支撑国际一流营商环境建设。深入贯彻落实《关于强化知识产权保护的意见》及其推进计划,高标准建设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示范区,进一步构建知识产权大保护工作格局。加强知识产权源头保护,建立以国家需求和用户满意为导向的知识产权审查管理体制机制。强化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建设,推进全链条保护。全面提高知识产权转移转化效益,服务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完善知识产权转移转化体制机制,推进国有知识产权权益分配改革,完善知识产权市场化运营机制,促进产业知识产权综合运用。完善专利导航工作机制,积极发挥专利导航在重大经济科技活动中的重要作用。深入开展专利技术强农、商标品牌富农、地理标志兴农,助力乡村振兴。全面优化知识产权服务,促进创新成果更好惠及人民。完善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体系推动知识产权公共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加强知识产权信息化、智能化基础施建设,加快建立全国一体化知识产权数字服务平台。推动知识产权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持续加大对代理行业违法违规行为的打击力度,引导知识产权服务向专业化、国际化和高水平方向发展,促进知识产权服务业与区域产业融合发展、协调联动。全面推进知识产权国际合作,服务高水平对外开放。以我国与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合作50周年为契机,加强高层外交,在更高水平上参与全球知识产权治理。积极推动完善知识产权国际规则体系,参与新领域新业态知识产权国际规则与标准制定。深化“一带一路”知识产权合作,建立中国与中亚国家知识产权合作机制。加强知识产权海外维权援助,切实维护我国企业海外利益。(摘编自申长雨《全面开启知识产权强国建设新征程》)材料二:党的二十大报告为新时代知识产权事业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知识产权相关部门进一步夯实知识产权法治根基,有效服务创新驱动发展,有力促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更好助力优化营商环境,知识产权强国建设迈出新的坚实步伐。一是知识产权创造质量稳步提升。2022年全年授权发明专利79.8万件,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9.4件。核准注册商标617.7万件,作品、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量分别达451.7万件、183.5万件。我国在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2022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中排名提升至全球第11位。二是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不断增强。新修改的反垄断法、科学技术进步法、种子法正式实施。发明专利审查周期压减至16.5个月,商标注册平均审查周期稳定在4个月。查办专利商标等领域违法案件4.4万件。处理专利侵权纠纷行政裁决案件5.8万件、办理维权援助申请7.1万件,受理纠纷调解8.8万件。审结各类知识产权案件54.3万件。知识产权保护社会满意度提升至81.25分。三是知识产权运用效益更加凸显。版权产业增加值达到8.48万亿元(2021年值),同比增长12.9%,占GDP比重达到7.41%。知识产权使用费进出口总额达3872.5亿元,同比增长2.4%。共签订涉及知识产权的技术合同24.1万项,成交额1.8万亿元。四是知识产权服务能力持续提高。有效落实国务院营商环境创新试点15项知识产权改革任务,专利商标电子申请率均超99%,证书实现电子化。中国版权保护中心实现作品版权登记全面线上办理。知识产权公共服务机构实现省级层面全覆盖,地市级综合性公共服务机构覆盖率超过40%。五是知识产权国际合作与竞争深入开展。中国代表当选国际植物新品种保护联盟理事会主席。高质量落实《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知识产权相关内容。与世界知识产权组织联合编写知识产权金融国家报告、版权保护优秀案例示范点调研报告,加强涉及国家安全的知识产权对外转让行为管理,做好海外知识产权纠纷应对指导工作,切实维护知识产权领域国家安全和我国企业海外知识产权合法利益。(摘编自《国家知识产权局:知识产权强国建设迈出新的坚实步伐》)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法治的基本保障作用要得以更好发挥,关键在于完善核心技术领域的专利政策。B.知识产权审查管理体制机制的建立追求既满足国家的需求,又能使一般用户满意。C.知识产权服务不仅要向标准化、规范化发展,也要向专业化、国际化方向发展。D.我国要继续提高地市级综合性公共服务机构覆盖率有助于提高知识产权服务能力。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我国努力推进知识产权事业发展、对于知识产权工作法治化水平越高,知识产权法治基础就越实。B.《2022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中我国排名位居世界前列,体现了我国知识产权创造质量稳步提升。C.随着知识产权保护力度的增强,发明专利审查周期缩短,知识产权保护社会满意度得到提升。D.在建立与中亚国家合作机制的过程中,“一带一路”知识产权合作对于我国知识产权强国建设有重要意义。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只有明确国家科技创新体系对知识产权的关键需求,才能完善专利政策、创造储备自主知识产权。B.知识产权保护社会满意度大幅提升,可见代理行业违法违规行为大大减少,我国知识产权保护颇见成效。C.农业发展是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的重要部分,专利技术强农是知识产权转移转化效益的有力体现。D.我国要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与世界知识产权组织联合编写各项相关报告从而增强知识产权竞争力。4.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有何作用?请简要说明。(4分)5.材料一和材料二的行文结构具有相似性,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1.A2.A3.C4.①举我国版权产业增加值的具体数值,佐证我国知识产权运用取得的实际成效。②用真实、客观的数据作为论据支撑,使得论证更加真实,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5.①都采用了“总分”式的论证结构,先总体上概括性地指出主要观点,再从各个并列(或平行)的方面进行论证。②材料一先总括性地指出我国全面开启知识产权强国建设新征程,主体部分从“知识产权工作法治化水平”“对国家战略的支撑和协同”“支撑国际一流营商环境建设”“知识产权转移转化效益”“优化知识产权服务”“推进知识产权国际合作”六个并列的方面进行详细的论证。③材料二先总括性地指出我国知识产权强国建设迈出新的坚实步伐,主体部分从“知识产权创造质量稳步提升”“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不断增强”“知识产权运用效益更加凸显”“知识产权服务能力持续提高”“知识产权国际合作与竞争深入开展”这五个并列的方面进行详细的论证。湖南省邵阳市隆回县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艺术真实是艺术家以生活真实为基础,按照生活发展的必然逻辑和自己的美学理想,对生活进行提炼加工和集中概括,反映社会生活本质的真实。艺术真实是对生活真实的净化、深化和美化,它比生活真实更集中,也更能深刻地揭示出社会生活的本质。艺术家以生活中的真人真事或生活中可能有的人、事为基础创造艺术真实。艺术虚构是艺术创作的基本手法之一,是艺术家通过想象、联想、夸张、象征、推理等方式对生活素材进行再创造和重构铸的过程,旨在更深刻、更集中、更典型地反映生活。艺术创作从本质上来说就是艺术家反映和改造客观世界的认识活动,在艺术虚构中创造出艺术真实。那么,艺术创作是如何借助艺术虚构创造出艺术真实的呢?艺术创作始于生活真实,生活真实要成为艺术表现的对象,必须同艺术家的内心世界发生一定的联系。而艺术家对生活的认识所形成的主题,就是这种联系所爆发的火花,这火花就成为艺术家进行艺术虚构的开端。在艺术虚构的过程中,艺术家调动全部生活积累,使这火花变得越来越明亮,直到融入艺术家创造的艺术真实之中。艺术虚构受艺术家自觉的理性制约,经过艺术虚构进入艺术真实之中的,不只是艺术家的真实思想,还有艺术家的真实情感。作品的主题和思想,是对作为表现对象的客观生活事件所蕴含的社会内容的认识和提炼。如果这种认识和提炼是正确的,如果艺术家在作品中所表现的情感是与人民相通的,那么,这个作品就符合了艺术真实的部分要求。在艺术创作中,艺术真实与艺术虚构是辩证统一的。要想创造出艺术真实,一般来说既不能没有生活真实,也不能没有艺术虚构。虚构而达不到艺术真实,或真实而没有虚构,都要不得。离开了生活真实,就没有正确的艺术虚构;离开了正确的艺术虚构,就没有更高的真实,即艺术真实。正如歌德所说,“每一种艺术的最高任务即在于通过幻觉,产生一个更高真实的假象”。达不到艺术真实的虚构是对艺术真实的歪曲,是对生活规律的背离,是虚假的艺术。要想做到艺术虚构与艺术真实的完美融合,艺术家必须具有丰富的生活阅历和洞察生活本质的能力,还必须具有丰富的艺术想象力和敏锐的艺术感受力。也许有人认为,艺术真实这个概念,对文学艺术中的大部分作品是适用的,却不适用于山水诗、风景画等艺术作品。其实这是一种误解。王维的“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之类,除了其中所体现的作者某种特殊审美情趣之外,又何尝不是寂静山林的典型写照?至于从维纳斯的雕像到齐白石的花鸟虫鱼画,无不在典型中见真实,无不在个别中显示着某种普遍性,蕴藏着某种发人深省的内在涵义,体现着事物的生命和灵魂。(摘编自郁沅《艺术真实与现实主义》、“百度百科”)材料二:艺术典型是艺术家通过个性化和本质化创造出来的艺术形象。它既能反映现实生活的某些本质和规律,又具有鲜明独特的个性特征;既表现出一定时代人们的审美理想,又表现出艺术家独有的审美感受。它在文学作品中具体是指典型形象,同时也指典型环境或典型事件。艺术典型是个别与一般(本质、规律)的统一,是对艺术真实的最高要求。艺术创作就是要从个别中显示一般,经过虚构创造一种“不是现实而神似现实”的艺术真实,以实现对现实本质的真实反映。有些艺术形象即使是艺术家采取夸张或幻想等表现形式创造的,其艺术真实性亦为人们所认可。《儒林外史》中有一段关于严监生之死的精彩描写,虽然运用了夸张的形式,却达到了高度的艺术真实。一个垂危的病人在“痰响”弥留之际竟然因为油灯中多点了一根灯芯而“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着两个指头”,久久不断气。这显然是漫画式的夸张,是一种虚构。亚里士多德说:“为了获得诗的效果,一桩不可能发生而可能成为可信的事,比一桩可能发生而可能成为不可信的事更为可取。”正如梁祝化蝶,虽然在生活中不真实,但在艺术中却是“可信”的。因为它所运用的方法,仍然是典型化的方法,即在个别中显示一般。艺术典型必然带有作家的主观因素和理想品格。别林斯基说:“如果艺术作品只为描写生活而描写生活,如果没有任何基于时代主要思想的强烈的主观激情,如果它不是痛苦的号泣或欣喜的颂歌,那么,它就是死的。”可见,主观因素与艺术理想,是艺术典型不可缺少的要素。当然,艺术典型也不是空中楼阁,更不是胡思乱想,那种“为了理想而忘掉现实,为了席勒而忘掉莎士比亚”的倾向是错误的。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艺术典型又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总之,艺术创作就是从“个别”开始的,作家经过艺术虚构,对“个别”进行改造与加工,使“个别”鲜明化,同时使“个别”中的“一般”深刻化,塑造出艺术典型,从而创造出艺术真实。(摘编自龚耀生《艺术真实与典型的辩证关系》)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艺术家借助艺术虚构的手法,创造出揭示社会生活本质的艺术真实,艺术真实是对生活真实的净化、深化和美化。B.艺术虚构始于创作者与生活真实发生联系产生的火花,受创作者真实思想感情的影响,是生活真实转化为艺术真实的一种手法。C.《儒林外史》中严监生之死的表现形式与生活真实的形式并不完全相符,因它运用了典型化的方法,能够达到艺术的真实。D.创作者在艺术创作时缺失强烈的主观情绪和明确的褒贬态度,是“为了席勒而忘掉莎士比亚”的错误倾向,是无法创造出艺术典型的。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为了更深刻、更集中、更典型地反映生活,创作者需要融入自己对生活的认识,对生活素材进行再创造和重构铸。B.材料一引用歌德的话,在指明艺术创作最高任务的同时告诉读者,艺术创作需要正确的虚构,艺术真实高于生活真实。C.艺术家创造艺术典型,必须从现实中的个别对象出发,采用艺术夸张或幻想的形式,赋予“个别”以本质意义。D.两则材料都围绕“艺术真实”进行论述,但材料一重在论述艺术真实与艺术虚构的关系,材料二重在论述艺术真实与艺术典型的关系。3.下列选项中,不适合作为论据支撑材料二第二段观点的一项是()(3分)A.《变形记》以格里高尔变为甲虫这一荒诞故事反映了资本主义制度下唯利是图、亲情淡薄的现实,承载着作者对“孤独”与“异化”的深刻思考。B.《促织》中成名之子死后变成了蟋蟀,使成名的命运发生了转折,这一离奇的情节反映了当时统治者给百姓带来灾难的现实。C.《祝福》中祥林嫂经历了两次丧夫、一次丧子,遭受了肉体和精神的双重折磨后悲惨死去,反映了黑暗封建社会给底层妇女带来的沉重灾难。D.《窦娥冤》中窦娥受迫害被判死刑,刑场上她发出的血溅白练、六月飞雪这两桩誓愿当场应验,表现了她对黑暗社会现实的反抗精神。4.读下面的《枯木怪石图》,请结合材料一分析画家是如何创造出艺术真实的。(4分)5.鲁迅的小说《阿Q正传》发表后,很多读者表示阿Q颇像自己。请结合两则材料分析产生这种感觉的原因。(6分)1.D2.C3.C解析:材料二的观点“有些艺术形象即使是艺术家采取夸张或幻想等表现形式创造的,其艺术真实性亦为人们所认可。”注重的是“采取夸张或幻想等表现形式创造的”,所以符合观点的是ABD三项。4.①作者以真实生活常见的事物树与石头为基础,按照他的美学理想,通过想象、联想、夸张、象征、推理等方式进行艺术虚构,对生活素材进行再创造和重构铸,并且融入作者真实的思想与情感,创造出艺术真实;②这种艺术真实体现着作者独特的审美情趣,显示着某种发人深省的内在涵意,体现着事物的生命和灵魂。(每点2分,意近即可)5.①“颇像自己”意为“像自己但不是自己”。②阿Q是鲁迅创作的一个艺术典型,以生活中的真人真事为基础,反映了许多原型人物共同的本质和规律,自然符合一些读者的特点,所以感觉“像自己”;③鲁迅在创作阿Q这个艺术典型时,虽然源于生活真实,但经过了作家的艺术虚构和重新加工,加入了作家的主观思想情感,所以感觉“不是自己”。(每点2分,意近即可)湖南省常德市汉寿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7月期末考试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优秀的革命者、建设者们,常常以笔为犁,以梦为马,用革命的诗词记录着伟大的理想信念,革命实践与战斗情怀,表现出昂扬的浪漫主义激情知英雄主义气概。毛泽东诗词就是其中最杰出的代表。毛泽东诗词以革命浪漫主义的精神,充分抒发了共产党人崇高的理想主义情怀。1925年前后,大革命高潮风起云涌,青年毛泽东勇立潮头。他在句子洲上,以一篇《沁园春·长沙》,讴歌壮丽的秋景,发出了时代之问:“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而回答又是无比坚定的,是“风华正茂”的“同学少年”,因为他们是革命理趣的象征,是新世界的开创者,只有他们才能“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只有他们,才能担负起“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的崇高使命。1936年2月,指挥红军东征的毛泽东,在陕北的一个小山沟里又写下《沁园春·雪》。北国的茫茫寒雪,在他如椽的巨笔下,气势恢宏,气象万千;北国的晴日,在他浪漫的想象中,“红装素裹,分外妖娆”。当时的红军依然困难重重,但毛泽东对革命斗争充满激情,对革命前途、革命胜利充满信心。秦皇汉武、唐宗宋祖,俱往矣,那么,到底谁才是主宰历史浮沉的主人?谁才是这个时代的风流人物?毛泽东再一次回应十年前自己的时代之问:“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千百万劳动人民,无产阶级大众,才是历史和时代的真正主人。毛泽东诗词以革命现实主义的风格,深情书写了中国革命与建设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与内在精神。毛泽东的诗词创作,好似一幅幅长篇画卷,浓墨重彩地记录了中国革命斗争与建设事业的伟大实践,特别是记录了若干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标志性事件,堪称一代诗史、史诗。随着岁月的迁转,这些警言佳句早已成为人们耳熟能详、时时吟诵的名句名篇。这些充满强大战斗精神的火红诗句,这些高度凝练中国革命与建设各个不同阶段奋斗精神的史诗篇章,已经成为中国革命与建设事业最为鲜明的精神标识之一。毛泽东诗词以革命英雄主义的气魄,生动刻画了共产党人高昂的战斗意志与斗争风骨。五次反围剿,敌强我弱,战斗是残酷的,但在毛泽东笔下,“当年鏖战急,弹洞村前壁。装点此关山,今朝更好看。”(《菩萨蛮·大柏地》)红军长征是中国革命与人类历史的英雄传奇。红军将士突破重重难以想象的艰难险阻,终于取得伟大胜利。在毛泽东笔下,长征的千山万水,深沟险壑,不过是“泥丸”“细浪”(《七律·长征》),充分体现出藐视一切困难的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气魄,展示了共产党人一往无前的革命斗志,这就是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的战斗意志,斗争精神,它体现为“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罴”藐视一切困难的战略定力,体现为敢于“扫除一切害人虫”的强大自信,体现为“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加快社会主义建设的坚定决心。中国革命斗争与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走过了不平凡的历程,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在这一进程中表现出伟大的理想主义情怀、英雄主义斗志。毛泽东以他的壮丽诗篇对这一历史进程、伟大实践进行了高度概括与总结。1965年,毛泽东重上井冈山,写下《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三十八年前,他在这里缔造中国工农红军第一军第一师,领导了轰轰烈烈的武装斗争;三十八年后,社会主义建设取得重大成就,又面临着种种重大挑战与考验。回顾历史,是为了总结经验,更好地创造未来:“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这就是中国革命与建设事业伟大的历史总结,也是我们面向未来的前进动力。我们的目的一定要达到,我们的目的也一定能够达到。(摘编自康震《风展红旗如画》)材料二:毛泽东一生嗜书不倦,尤其爱读历史书籍。毛泽东读史书,总是以历史人物的传记为中心,过历史进行见解独到的品评。他评价历史人物,不因袭旧说,而是独具慧眼,抓住历史人物最本质、最突出的特征,发人之所未发,言人之所未言。毛泽东诗词思接千载,视通万里,中华历史上下五千多年,从三皇五帝到历代将相,毛泽东每有所感,就有评说。这些评点,虽只区区三言两语,却折射了他的历史观,反映了他的是非观。《沁园春·雪》是毛泽东诗词的巅峰之作。“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以“惜”字起笔,对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和成吉思汗等封建统治者的代表人物进行评说。就个体而言,他多次肯定秦始皇的历史功绩:“在中国历史上,真正做了点事的是秦始皇”“中国过去的封建君主还没有第二个人超过他的”。他甚至说过:“解决中国的问题,须马克思加秦始皇。”他在《七律·读〈封建论〉呈郭老》中写道:“劝君少骂秦始皇,焚坑事业要商量。”毛泽东评价汉武帝刘彻:“汉武帝雄才大略,开拓刘邦的业绩,晚年自知奢侈、黩武、方士之弊,下了罪己诏,不失为鼎盛之世。”毛泽东对唐太宗的战争指挥艺术非常推崇:“自古能军无出李世民之右者。”元太祖成吉思汗统一蒙古,东征西讨,毛泽东称其是“一代天骄”。(摘编自汪建新《毛泽东诗词中的帝王将相》)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革命诗词是指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记录着革命者和建设者们伟大的理想信念、革命实践与战斗情怀的诗词。B.毛泽东诗词作为革命诗词最杰出的代表,既有革命浪漫主义的精神,又有革命现实主义的风格,表现出昂扬的浪漫主义激情和英雄主义气概。C.毛泽东诗词中的《沁园春·长沙》写于1925年前后的长沙与1936年2月写于陕北的《沁园春·雪》内容有很大的差别,二者之间没有关联。D.毛泽东诗词中的佳句被人们吟咏铭记、流传,缘于这些史诗篇章已经成为中国革命与建设事业最为鲜明的精神标识之一。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毛泽东的《菩萨蛮·大柏地》和《七律·长征》以革命英雄主义的气魄,刻画了共产党人高昂的战斗意志和斗争风骨。B.毛泽东诗词对中国革命与建设事业的历程做了高度概括与总结,为后人更好地面向未来、创造未来提供前进动力。C.材料二中,毛泽东在诗词中肯定了部分古代帝王的历史功绩,如认为汉武帝雄才大路,开拓刘邦的业绩,文治武功显赫。D.毛泽东多次肯定秦始皇的历史功绩,写有“劝君少骂秦始皇,焚坑事业要商量”的诗句,表明他肯定“焚书坑儒”事件。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各项中能体现毛泽东诗词浪漫主义风格的一项是(
)A.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B.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C.故地重来何所见,多了楼台亭阁。D.要似昆仑崩绝壁,又恰像台风扫寰宇。4.请结合材料二简要谈谈我们应如何评价古代帝王。5.请结合材料概括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诗词的特点。1.B2.D3.D4.①中国共产党人革命的诗词表现出浪漫主义激情和英雄主义气概;②毛泽东诗词以革命浪漫主义的精神,抒发了共产党人的理想主义情怀;③以革命现实主义风格,书写了中国革命与建设的历史进程与内在精神;④以革命英雄主义的气魄,刻画了共产党人的战斗意志与斗争风骨。5.①评价古代帝王时应善于分辨,切忌盲从,如:毛泽东不主张对秦始皇的“焚书坑儒”人云亦云;②应多方面结合史实对帝王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价,如:以秦始皇为例,毛泽东提到不应盲目地批评秦始皇,应全面客观评价。③重视对帝王治国能力的评价。如:毛泽东认为汉武帝晚年自知奢侈、黩武、方士之弊,下了罪己诏,但他雄才大略,开拓刘邦的业绩,文治武功显赫。【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A.“记录着革命者和建设者们伟大的理想信念、革命实践与战斗情怀的诗词”错误,材料一原文第一段为“优秀的革命者、建设者们,常常以笔为犁,以梦为马,用革命的诗词记录着伟大的理想信念、革命实践与战斗情怀,表现出昂扬的浪漫主义激情和英雄主义气概”,是革命者和建设者们记录,而不是被记录。C.“二者之间没有关联”错误。从材料一第三段“毛泽东再一次回应十年前自己的时代之问”可知,两者是有着联系的。D.因果倒置。从材料一第四段“随着岁月的迁转,有些警言佳句早已成为人们耳熟能详、时时吟诵的名句名篇。……已经成为中国革命与建设事业最为鲜明的精神标识之一”可得出结论。故选B。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D.“表明他肯定‘焚书坑儒’事件”错误。材料二第三段中作者“他多次肯定秦始皇的历史功绩:‘在中国历史上,真正做了点事的是秦始皇’‘中国过去的封建君主还没有第二个人超过他的。’他甚至说过:‘解决中国的问题,须马克思加秦始皇。’他在《七律·读呈郭老》中写道:‘劝君少骂秦始皇,焚坑事业要商量。’”这些内容只能表明毛泽东肯定秦始皇的历史功绩,并不能表明他肯定“焚书坑儒”事件。故选D。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A.“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是对事件的客观描述,是写实。B.“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描写了寒冷夜里的行军情景,是对客观事实的描述,是写实。C.“多了楼台亭阁”是对事实的描述,是写实。D.“要似昆仑崩绝壁,又恰像台风扫寰宇”是作者的想象,里面运用夸张的修辞,体现浪漫主义风格。故选D。4.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本题要求“结合材料简要谈谈应如何评价古代帝王”,答题的语境在材料二。结合“毛泽东读史书,总是以历史人物的传记为中心,对历史进行见解独到的品评。他评价历史人物,不因袭旧说,而是独具慧眼,抓住历史人物最本质、最突出的特征,发人之所未发,言人之所未言”“他在《七律·读呈郭老》中写道:“劝君少骂秦始皇,焚坑事业要商量””可知,文章以毛泽东评价历史人物为例,得出评价古代帝王时应善于分辨,切忌盲从;结合“以‘惜’字起笔,对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和成吉思汗等封建统治者的代表人物进行评说”“他多次肯定秦始皇的历史功绩”可知,应多方面结合史实对帝王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价;结合“就个体而言,他多次肯定秦始皇的历史功绩”“毛泽东评价汉武帝刘彻:‘汉武帝雄才大略,开拓刘邦的业绩,晚年自知奢侈、黩武、方士之弊,下了罪己诏,不失为鼎盛之世。’”“毛泽东对唐太宗的战争指挥艺术非常推崇”“元太祖成吉思汗统一蒙古,东征西讨,毛泽东称其是‘一代天骄’”可知,文章以毛泽东评对古代帝王多从历史功绩、治国能力方面进行评价,得出应重视对帝王治国能力的评价。5.本题考查学生概括文章要点的能力。结合“用革命的诗词记录着伟大的理想信念、革命实践与战斗情怀,表现出昂扬的浪漫主义激情和英雄主义气概”概括出中国共产党人革命的诗词表现出浪漫主义激情和英雄主义气概;结合“毛泽东诗词以革命浪漫主义的精神,充分抒发了共产党人崇高的理想主义情怀”概括出毛泽东诗词以革命浪漫主义的精神,抒发了共产党人的理想主义情怀;结合“毛泽东诗词以革命现实主义的风格,深情书写了中国革命与建设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与内在精神”概括出以革命现实主义风格,书写了中国革命与建设的历史进程与内在精神;结合“毛泽东诗词以革命英雄主义的气魄,生动刻画了共产党人高昂的战斗意志与斗争风骨”概括出以革命英雄主义的气魄,刻画了共产党人的战斗意志与斗争风骨。湖南省娄底市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下学期期末联考高一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君子”一词很难界定,勉强相应于西方文化中的绅士Gentleman。现有的研究表明,君子一词出现在儒家之前,或者说在孔子之前,春秋之前。君子主要是指社会的掌权者、当权者。孔子以后,君子的概念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君子从社会地位的标志转变为人格品格的标志。孔子主要从道德的理念来给“君子”做一个这样的规定,这在以后整个中国文化形成了主流。君子跟小人的差别主要是在道德上、品格上的差别,是学养、德行的分别,这是一个很大的变化。君子的社会作用首先是引领社会风气。“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就是说君子的德行就像一阵风一样,小人的品德像草一样,风往哪吹,草就往哪倒。君子起引领的作用,是社会正能量的体现。要做个君子就不能赶时髦,赶时髦是会丧失某些气节的。君子要成为一个社会的引领者。引领就必须以身作则,要身教,自己先做到。君子的另一个作用是文化的传承。文化的传承靠君子来延续,社会上如果没有专注于文化传承的人,那这个文化就会中断。文化是不断地发展变化的,随着时代的变化,文化的内涵和形式都会发生各种各样的变化,但是文化的根本精神不能放弃,这要靠君子来传承。我们要传承传统文化,并不是要大家拘泥于外在的各种各样的形式,而是要把文化的灵魂和精神的东西传承下来。礼仪的根本精神集中起来讲主要在两个方面。一个是大报本也,大报本就是不要忘掉我们从哪来的。“天地君亲师”是我们生命的本源。儒家教育归根结底是让人通过教育恢复人性,改变兽性。礼是大报本,原始返终,要追到最后的根源上去,这是礼的一个核心的东西,所以我们要知恩报恩。礼第二个重要的内容是敬,这体现在人与人之间要相互尊敬,不仅要相互尊敬,自己也要尊敬自己,所以去掉敬,礼仪都是虚设的。所有的礼仪都体现了一个核心精神:相互尊敬。礼里面的敬是出于内心的,不是一种形式上的,当然,我们首先要从形式上开始,最根本的是不能丢掉礼,君子的一个责任就是传承这种文化的根本精神。作为一个君子要具备什么样的品德?一个字的要求就是“孝”。“百善孝为先”,中国文化讲天地生万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度柴油交易平台建设与运营合同样本4篇
- 2025年度旅游度假区场地租赁及旅游服务合同11篇
- 2024年高端住宅小区二零二四年度饮用水品质提升合同3篇
- 个性化珠宝订制及保养服务合同书
- 2024药店药品销售经理聘用合同范本3篇
- 2025年度酒店餐饮场地租赁转让意向协议范本4篇
- 专业家务助理合作协议(2024规范版)
- 2025年智慧城市建设项目土地租赁合同样本8篇
- 2025年度违法建筑拆除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合同4篇
- 2025年茶山茶叶加工厂租赁合作协议范本4篇
- (二统)大理州2025届高中毕业生第二次复习统一检测 物理试卷(含答案)
- 影视作品价值评估-洞察分析
- 公司员工出差车辆免责协议书
- 2023年浙江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医院招聘聘用人员笔试真题
- 江苏某小区园林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 口腔执业医师定期考核试题(资料)带答案
- 2024人教版高中英语语境记单词【语境记单词】新人教版 选择性必修第2册
- 能源管理总结报告
- 药店医保政策宣传与执行制度
- 勘察工作质量及保证措施
- 体外膜肺氧合(ECMO)并发症及护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