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屈原列传》练习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4/M00/0D/04/wKhkGGaeVY2AZyu6AADxXUlzR5c214.jpg)
![9.《屈原列传》练习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4/M00/0D/04/wKhkGGaeVY2AZyu6AADxXUlzR5c2142.jpg)
![9.《屈原列传》练习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4/M00/0D/04/wKhkGGaeVY2AZyu6AADxXUlzR5c2143.jpg)
![9.《屈原列传》练习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4/M00/0D/04/wKhkGGaeVY2AZyu6AADxXUlzR5c2144.jpg)
![9.《屈原列传》练习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4/M00/0D/04/wKhkGGaeVY2AZyu6AADxXUlzR5c214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部编版高中语文选必修中册9屈原列传同步练习1.通假字:写出下列通假字所通之字并解释。(1)犹离忧也“离”同“”,(2)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指”同“”,(3)皭然泥而不滓者也“泥”同“”,(4)屈平既绌“绌”同“”,(5)齐与楚从亲“从”同“”,(6)乃令张仪详去秦“详”同“”,(7)厚币委质事楚“质”同“”,(8)亡走赵,赵不内“内”同“”,2.一词多义:解释下列加点的字。(1)属①屈平属草稿未定②然亡国破家相随属③属予作文以记之④举酒属客⑤若属皆且为所虏⑥名属教坊第一部(2)微①其文约,其辞微②动刀甚微③微夫人之力不及此④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3)明①明于治乱②明道德之广崇③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4)信①信而见疑,忠而被②疏屈平而信上官大夫③低眉信手续续弹④日中不至,则是无信⑤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5)约①其文约,其辞微②约之以礼③怀王与诸将约④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6)志①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②博闻强志③便扶向路,处处志之④《聊斋志异》⑤《三国志》(7)见①信而见疑②卒以此见怀王之终不悟也③而圣君治国累世而不见者④公将战,曹刿请见⑤移船相近邀相见⑥冀君实或见恕也(8)举①举类迩而见义远②举贤以自佐③举世混浊而我独清·④举以予人,如弃草芥⑤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⑥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⑦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9)以①竭忠尽智以事其君②以一仪而当汉中地③卒以此见怀王之终不悟也④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10)之①王甚任之②秦发兵击之③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④复之秦⑤受物之汶汶者乎⑥卒以此见怀王之终不悟也(11)与①入则与王图议国事②屈平不与③齐与楚从亲④与嬴而不助五国也3.古今异义:写出下列加点词语的古义。(1)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古义:。今义:客人(总称)。(2)谗人间之,可谓穷矣古义:。今义:生活贫困,缺少钱财(跟“富”相对)。(3)明年,秦割汉中地与楚以和古义:。今义:时间词,今年的下一年。(4)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古义:。今义:外表上、形式上好像是运用正确的推理手段,实际上违反逻辑规律,做出似是而非的推论;无理狡辩。(5)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古义:。今义:不慌不忙,镇静,沉着;(时间或经济)宽裕。4.词类活用:指出下列加点词的活用类型并解释。(1)入则与王图议国事(2)出则接遇宾客(3)谗谄之蔽明也(4)邪曲之害公也(5)方正之不容也(6)明道德之广崇(7)蝉蜕于浊秽(8)惠王患之(9)厚币委质事楚(10)时秦昭王与楚婚(11)莫不欲求忠以自为,举贤以自佐(12)然亡国破家相随属(13)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14)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15)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16)其后楚日以削5.特殊句式:指出下列句子在句式上的特殊之处并翻译。(1)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2)信而见疑,忠而被谤。(3)大破楚师于丹、淅。(4)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5)莫不欲求忠以自为,举贤以自佐。(6)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7)为天下笑。(8)是以见放。(9)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10)竟为秦所灭。6.成语积累:判断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的正误。(1)大力选用怀瑾握瑜、正道直行的干部,建立一支德行端正、作风正派、使人信服的高素质干部队伍。(2)她博闻强识,既是让学生们爱上语文的“活字典”,也是青年教师专业成长不可或缺的“活宝典”。(3)树立正确的就业观,不仅包括坚持自己的兴趣、志向,也包括认清自己的真实能力,还包括不在变化的就业市场中随波逐流。(4)所谓微言大义,其实只是他们自己的历史哲学和政治哲学。(5)花开花落,与世推移,中华人民共和国走过了半个多世纪,建设祖国美好未来的重任将落在我们年轻一代的身上。让我们为之奋斗吧!7.文化常识:判断下列古代文化常识的正误。(1)左徒是战国时期楚国特有的官职,主要职责是参议国事、应对外交、制定法令。(2)大夫:西周以后先秦诸侯国中,在国君之下由高到低设卿、士、大夫三级。后世遂以大夫为有官位者的通称。宋朝医官另设官阶,有大夫、郎中、医效等,后因称医生为“大夫”(今读dàifu)。(3)“齐与楚从亲”中,“从”指“合纵”,“合纵”起源于战国时代,本指苏秦游说六国诸侯联合抗秦的联盟战略;后也用以泛指联合,或特指军事上的联盟战略。(4)令尹:春秋战国时期楚国的最高官衔,是掌管政治事务、发号施令的最高长官,执掌一国之国柄,身处上位,以率下民,对内主持国事,对外主持战争,总揽军政大权于一身。8.名句默写:根据提示默写相关句子。(1)《屈原列传》中,司马迁认为屈原《离骚》的创作背景除了楚怀王听信谗言、不能明辨是非以外,还有“,”,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当时楚国小人当道、正直之人遭到排挤的黑暗现实。(2)《屈原列传》中的“,”通过两组反义词强调了《离骚》的言浅意深、耐人寻味。(3)《屈原列传》中,“,”连用两个被动句,交代了屈原生怨的原因。(4)《屈原列传》中,司马迁认为屈原志向远大,即使与日月对照,光辉也毫不逊色的两句是“,”。(5)《屈原列传》中,司马迁用形象的语言称许屈原:他自觉远离污泥浊水,就像蝉脱壳那样摆脱污秽的境地,在尘埃之外浮游,这样就能“,”。(6)父母是我们的庇护所和港湾,《屈原列传》中写人在悲痛中会呼唤父母的句子是“,”。(7)《屈原列传》中,司马迁对“离骚”一词作出自己的解释的句子是:,。(8)《屈原列传》中,司马迁认为《离骚》称引上古帝王,旨在讽刺世事,“,”,希望朝廷修明政治。(9)《屈原列传》中“,”两句,指出屈原痛心于楚怀王被小人之言蒙蔽。(10)司马迁《屈原列传》中对《国风》和《小雅》进行评论的两句是“,”。(11)屈原在《离骚》中常用香草美人来打比方,这是为什么呢?司马迁在《屈原列传》中阐释了自己的看法,即“,”。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秦人伐楚,取八城。秦(昭)王遗楚(怀)王书曰:“始寡人与王约为弟兄,盟于黄棘,太子入质,至欢也。太子陵杀寡人之重臣,不谢而亡去,寡人诚不胜怒,使兵侵君王之边。今闻君王乃令太子质于齐以求平。寡人与楚接境,婚姻相亲。而今秦、楚不欢,则无以令诸侯。寡人愿与君王会武关,面相约,结盟而去,寡人之愿也。”楚(怀)王患之,欲往恐见欺,欲不往恐秦益怒。昭睢曰:“毋行而发兵自守耳!秦,虎狼也,有并诸侯之心,不可信也!”怀王之子子兰劝王行,王乃入秦。秦(昭)王令一将军诈为王,伏兵武关,楚(怀)王至则闭关劫之,与西至咸阳,朝章台,如藩臣礼,要以割巫、黔中郡。楚(怀)王欲盟,秦王欲先得地。楚(怀)王怒曰:秦诈我而又强要我以地因不复许秦人留之。齐王归楚太子,楚人立之。臣光曰:楚之君诚得其道,臣诚得其人,秦虽强,乌得陵之哉!(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秦并六国》,有删改)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三处需加句读,请将相应位置的编号写在下面的横线上。秦A诈B我C而D又E强F要G我H以I地J因K不L复M许N秦O人P留Q之10.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①寡人与楚接境,婚姻相亲。而今秦、楚不欢,则无以令诸侯。②楚(怀)王患之,欲往恐见欺,欲不往恐秦益怒。11.选文记载楚怀王入秦最终被秦国扣留的史实,有何目的?请简要分析。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屈原执履忠贞而被谗邪,忧心烦乱,不知所诉,乃作《离骚经》。离,别也;骚,愁也;经,径也;言己放逐别离,中心愁思,犹依道径以风谏君也。冀君觉悟,反于正道而还己也。是时秦昭王使张仪谲诈怀王,令绝齐交;又使诱楚与俱会武关,遂胁与俱归,拘留不遣,卒客死于秦。其子襄王复用谗言,迁屈原于江南。屈原放在草野,复作《九章》,援天引圣,以自证明,终不见省,不忍以清白久居浊世,遂赴汩渊自沈而死。《离骚》之文,依诗取兴,引类譬谕,故善鸟香草以配忠贞,恶禽臭物以比谗佞,灵修美人以媲于君,宓妃、佚女以譬贤臣,虬龙鸾凤以托君子,飘风云霓以为小人。其辞温而雅,其义皎而朗。凡百君子,莫不慕其清高,嘉其文采。哀其不遇,而愍其志焉。(选自王逸《离骚经序》,有删改)12.下列对上文及课文《屈原列传》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离骚经序》依照知人论世的批评原则,对屈原创作《离骚》的缘由进行阐释,评价了《离骚》的比兴手法,并将其与屈原现实中的不幸遭遇联系在一起。B.王逸推尊《离骚》为“经”,强调了《离骚》的“道径”功用,用以表明屈原虽被放逐仍守“正道”,还希望国君能醒悟并回到“正道”上来。C.课文《屈原列传》结尾“太史公曰……”一段属于篇后论赞,议论性很强,抒情色彩较弱,但也寄寓着作者对屈原极其复杂的情感——有仰慕,有赞颂,也有悲悯和哀叹。D.课文《屈原列传》中楚怀王因不知忠臣之分,最后落得军队遭遇挫败,国土沦丧,自己也客死秦国的下场,这从侧面凸显了屈原在楚国兴衰中的重要价值。13.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凡百君子,莫不慕其清高,嘉其文采。哀其不遇,而愍其志焉。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问题。文本一:楚江有吊[宋]寇准①悲风飒飒起长洲,独吊灵均②恨莫收。深岸自随浮世变,遗魂不逐大江流③。霜凄极浦幽兰暮,波动寒沙宿雁愁。月落烟沉无处泊,数声猿叫楚山秋。【注释】①寇准:北宋名臣,一生四居相位,死后谥号“忠愍”。诗人年少及第却被分派到僻远的巴东做知县,本诗即作于上任途中。②灵均:屈原的字。③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江边渔父曾问屈原:“举世混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文本二:屈原[宋]张耒[注]楚国茫茫尽醉人,独醒惟有一灵均。餔糟更遣从流俗,渔父由来亦不仁。【注释】张耒,“苏门四学士”之一。苏轼获罪后受到满朝文武的孤立,他因支持苏轼而屡遭贬谪。14.下列对文本一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飒飒”两字写出了秋风的凄厉,营造了萧瑟的氛围,奠定了全诗的情感基调。B.诗人在独自凭吊时与屈原心意相通,真切感受到屈原对那些奸佞小人的痛恨。C.“幽兰”关联屈原吟咏香草的诗篇,屈原常以香草寄托自己对高洁品格的追求。D.尾联以景结情,通过昏暗的夜色、哀切的猿声等,从多个角度来渲染客途之悲。15.两首诗借“渔父”的典故表达了不同的思想情感,请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分析。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秦、韩战于浊泽,韩氏急。公仲朋谓韩王曰:“与国不可恃今秦之心欲伐楚王不如因张仪为和于秦赂之以一名都与之伐楚,以此一易二之计也。”韩王曰:“善。”乃儆公仲之行,将西讲于秦。楚王闻之,大恐,召陈轸而告之。陈轸曰:“秦之欲伐我久矣,今又得韩之名都一而具甲,秦、韩并兵南乡,此秦所以庙祠而求也。今已得之矣,楚国必伐矣。王听臣,为之儆四境之内选师,言救韩,令战车满道路。发信臣,多其车,重其币,使信王之救己也。纵韩为不能听我,韩必德王也,必不为雁行以来。是秦、韩不和,兵虽至楚,国不大病矣。为能听我,绝和于秦,秦必大怒,以厚怨于韩。韩得楚救,必轻秦;轻秦,其应秦必不敬。是我困秦、韩之兵,而免楚国之患也。”楚王大说,乃儆四境之内选师,言救韩,发信臣,多其车,重其币,谓韩王曰:“敝邑虽小,已悉起之矣。愿大国遂肆意于秦,敝邑将以楚殉韩。”韩王大说,乃止公仲。公仲曰:“不可。夫以实困我者,秦也;以虚名救我者,楚也。恃楚之虚名,轻绝强秦之敌,必为天下笑矣。且楚、韩非兄弟之国也,又非素约而谋伐秦也。秦欲伐楚,楚因以起师言救韩,此必陈轸之谋也。且王以使人报于秦矣,今弗行,是欺秦也。夫轻强秦之祸,而信楚之谋臣,王必悔之矣。”韩王弗听。遂绝和于秦。秦果大怒,兴师与韩氏战于岸门,楚救不至,韩氏大败。韩氏之兵非削弱也,民非蒙愚也,兵为秦禽,智为楚笑,过听于陈轸,失计于韩也。(节选自《战国策·韩策一》,有删改)16.解释下列加点字。与国不可恃——恃才傲物秦之欲伐我久矣——十年春,齐师伐我(《曹刿论战》)一而具甲——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过故人庄》)使信王之救己也——成述其异,宰不信(《促织》)楚王大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十二章》)韩王弗听——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送东阳马生序》)韩氏之兵非削弱也——其后楚日以削(《屈原列传》)17.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开,请将相应位置的答案写在下面的横线上。今秦之心A欲伐楚B王不如C因张仪D为和E于秦F赂之G以一名H都I与之伐楚18.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庙祠,是封建制度下供奉祖宗、鬼神或有功德的人的房屋,本文中指祭于宗庙。B.四境,文中指四方疆界,与《六国论》中“起视四境”的“四境”意义相同,都代指全国。C.“重其币”中“币”指礼物,与《屈原列传》中“厚币委质事楚”的“币”意义相同。D.“邑”原指古代诸侯分给大夫的封地,本文中的“敝邑”是楚王对自己国家的谦称。1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秦韩大战,韩国告急,韩王派公仲朋出使秦国求和,以此来缓解与秦的矛盾,并将祸水引向楚国,果然引起了楚王的不安。B.陈轸为楚王献计,在楚国国内戒严,派遣军队和使者制造救韩的声势,迷惑韩王,借此来破坏韩、秦的关系,使楚国免于大患。C.韩王不听公仲朋的规劝,最终没有与秦联合,引起秦国大怒,秦国发兵攻打韩国,楚国虽然来救,但因实力太弱,最终韩国大败。D.作者认为,韩国实力并不弱,最终却落了个军队大败、谋略被耻笑的下场,主要是因为韩王误信陈轸的诳言,没有采纳公仲朋的计策。2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纵韩为不能听我,韩必德王也,必不为雁行以来。②恃楚之虚名,轻绝强秦之敌,必为天下笑矣。21.公仲朋劝说韩王不要轻信楚国救韩而取消与秦联合的理由有哪些?请简要概括。五年高考练材料一:襄子围于晋阳中①,出围,赏有功者五人,高赫为赏首。张孟谈曰:“晋阳之事,赫无大功,今为赏首,何也?”襄子曰:“晋阳之事,寡人国家危,社稷殆矣。吾群臣无有不骄侮之意者,唯赫子不失君臣之礼,是以先之。”仲尼闻之,曰:“善赏哉,襄子!赏一人而天下为人臣者莫敢失礼矣。”或曰:仲尼不知善赏矣。夫善赏罚者,百官不敢侵职,群臣不敢失礼。上设其法,而下无奸诈之心。如此,则可谓善赏罚矣。襄子有君臣亲之泽,操令行禁止之法,而犹有骄侮之臣,是襄子失罚也。为人臣者,乘事而有功则赏。今赫仅不骄侮,而襄子赏之,是失赏也。故曰:仲尼不知善赏。(节选自《韩非子·难一》)材料二:陈人有武臣,谓子鲋曰②:“韩子立法,其所以异夫子之论者纷如也。予每探其意而校其事,持久历远,遏奸劝善,韩氏未必非,孔氏未必得也。若韩非者,亦当世之圣人也。”子鲋曰:“今世人有言高者必以极天为称,言下者必以深渊为名。好事而穿凿者,必言经以自辅,援圣以自贤,欲以取信于群愚而度其说也。若诸子之书,其义皆然。请略说一隅,而君子审其信否焉。”武臣曰:“诺。”子鲋曰:“乃者赵、韩共并知氏,赵襄子之行赏,先加具臣而后有功。韩非书云夫子善之引以张本然后难之岂有不似哉?然实诈也。何以明其然?昔我先君以春秋哀公十六年四月己丑卒,至二十七年荀瑶与韩、赵、魏伐郑,遇陈恒而还,是时夫子卒已十一年矣,而晋四卿皆在也。后悼公十四年,知氏乃亡。此先后甚远,而韩非公称之,曾无怍意。是则世多好事之徒,皆非之罪也。故吾以是默口于小道,塞耳于诸子久矣。而子立尺表以度天,植寸指以测渊,矇大道而不悟,信诬说以疑圣,殆非所望也。”(节选自《孔丛子·答问》)【注释】①襄子:赵襄子。春秋末年,知、赵、韩、魏四家把持晋国国政,称“晋四卿”。晋阳之战,知氏(荀瑶)联合韩、魏攻赵,反被赵襄子联合韩、魏灭杀。②子鲋:孔鲋,孔子八世孙。22.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韩非书A云夫子B善之C引D以张本E然F后难之G岂有H不似哉?23.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围,指被围困,“傅说举于版筑之间”的“举”表示被选拔,两者用法相同。B.劝,指鼓励、劝勉,与《兼爱》“不可以不劝爱人”中的“劝”词义不相同。C.具臣,文中与“有功”相对,是指没有功劳的一般人臣,具体就是指高赫。D.诬说,指没有事实依据的胡说妄言,与现在所说的“诬蔑之辞”并不一样。24.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主上设置有关法令,令行禁止,群臣不敢越职侵权,也没有了奸诈之心,他们履职行事,有了功劳就能得到赏赐,韩非认为这样才叫“善赏罚”。B.在武臣看来,韩非与孔子观点不同的地方很多,在遏奸劝善等方面,韩非不一定就不对,孔子也不一定就合理,韩非也可以称得上是当世圣人。C.世人说到高必定会以上天作比,说到低必定会以深渊作比,他们常通过引经据典、援用圣贤来成就自己,使自己更加贤能,以争取民众的信任。D.子鲋对韩非之类的诸子学说闭口不言,充耳不闻,而武臣却深信不疑,进而怀疑圣人,子鲋对此深感失望,认为武臣是见识短浅,不明大道。25.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吾群臣无有不骄侮之意者,唯赫子不失君臣之礼,是以先之。②请略说一隅,而君子审其信否焉。26.子鲋用以批驳韩非的事实依据是什么?
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1)罹;遭受(2)旨;意旨(3)涅;染黑(4)黜;指被罢免官职(5)纵;合纵,联合抗秦(6)佯;假装(7)贽;见面礼(8)纳;接纳2.【答案】(1)撰写;连接;同“嘱”,嘱托;劝请;类,等辈;归属(2)含蓄隐晦;轻;没有;稍微,略微(3)明白,懂得;明确,阐明;鲜明(4)诚实;相信,信任;任凭,随意;信用;的确,确实(5)简约;约束,节制;约定,约会;大概,大约(6)志向;记;做记号;记述,记载;记述事或人的文章、著作(7)被;知道;显现,出现;谒见,拜见;见面;加在动词前称代自己(8)列举;提拔,推举;皆,全;拿;挺起,抬起;发动;施行(9)连词,表目的;介词,拿,用;介词,通过;介词,因为(10)代词,他;代词,指代楚师;助词,的;往,到……去;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11)介词,对,向,和;给予;连词,和,同;亲附、亲近3.【答案】(1)各诸侯国的使节(2)困厄,处于困境(3)第二年(4)假话(5)委婉得体4.【答案】(1)名词作状语,对内(2)名词作状语,对外(3)动词作名词,说人坏话、奉承献媚的小人(4)形容词作名词,品行不正的小人(5)形容词作名词,端方正直的人(6)形容词作动词,阐明(7)名词作状语,像蝉一样(8)意动用法,以……为患(9)名词作状语,拿着丰厚的礼物(10)名词作动词,通婚(11)形容词作名词,忠诚的人;形容词作名词,贤能的人(12)使动用法,使……灭亡;使动用法,使……破败(13)名词作状语,在国内;名词作状语,在国外(14)形容词作动词,诋毁(15)名词作动词,效法,继承(16)名词作状语,一天一天地5.【答案】(1)特殊句式:判断句,“……者……也”表判断。译文:上天,是人类的始祖;父母,是人的根本。(2)特殊句式:被动句,“见”“被”表被动。译文:诚实不欺却被怀疑,忠贞不移却被诽谤。(3)特殊句式:状语后置句,介词(于)+名词或名词性词组(丹、淅)放在句末。正常语序:于丹、淅大破楚师。译文:在丹水、淅水一带大败楚军。(4)特殊句式:状语后置句,介词(于)+名词或名词性词组(怀王之宠姬郑袖)放在句末。正常语序:而于怀王之宠姬郑袖设诡辩。译文:让他在怀王宠爱的妃子郑袖面前说假话。(5)特殊句式:宾语前置句,两个宾语“自”分别前置于动词“为”和“佐”之前。正常语序:莫不欲求忠以为自,举贤以佐自。译文:没有不想寻求忠臣来帮助自己,选拔贤才来辅佐自己的。(6)特殊句式:被动句,“于”表被动。正常语序:故内于郑袖惑,外于张仪欺。译文: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国庆节团建主题活动方案
- ktv国庆节的朋友圈活动方案
- 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 7.1 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1)说课稿 部编版必修下册
- 2024-2025学年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七 仁义礼智我固有之说课稿5 新人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 2025变更劳动合同范文
- 2025智能化施工合同
- Unit 12 Weather(说课稿)-2024-2025学年沪教牛津版(深圳用)英语四年级上册
- 门诊手术策划方案
- 出资比例 英语合同范例
- 云杉买卖合同范例
- 2023学年完整公开课版家乡的方言
- 护理质量管理课件
- 护理学基础教案导尿术
- 颅脑外伤(新版)课件
- 《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精校WORD版)
- 分包商座谈会领导致辞
- GB/T 16679-1996信号与连接的代号
- 高三考前押题卷文科综合地理试卷(解析版)
- 北邮工程数学期末试卷B卷
- 超长结构及大体积混凝土专项施工方案
- 初中 初一 数学 绝对值 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