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课中华民国的创建教学设计浙江省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上册_第1页
第10课中华民国的创建教学设计浙江省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上册_第2页
第10课中华民国的创建教学设计浙江省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上册_第3页
第10课中华民国的创建教学设计浙江省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上册_第4页
第10课中华民国的创建教学设计浙江省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上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学科历史年级八年级学期春季课题中华民国的创建教学目标1.通过观看视频、文献阅读,了解中华民国成立的史实。2.透过地图、图表、文献、信函等不同史料的对比或印证,从国内形势、社会发展等视角归纳信息,理解从专制走向共和的国家社会变化。3.通过绘制年代尺和材料解读,了解专制与共和的博弈过程,知道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与袁世凯达成妥协的原因。从中华民国的创建过程和孙中山等革命党人为追求民主所做的斗争中,感受中国近代探索救亡道路的艰辛和曲折,全面地看待辛亥革命的功与过,传承与发扬跨越时代的革命精神。教学内容教学重点:1.中华民国建立的意义。

2.辛亥革命的功与过。

教学难点:1.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的原因。

2.《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诞生的意义。教学过程一、课堂导入教师活动:出示中山装图片,让学生猜一猜这是什么衣服?由此引出《走向共和》片段,播放视频,提问:“结合视频内容,说说孙中山心中的‘共和’是怎样的?”教师解说:孙中山心中有这样一个共和梦:它是颠覆专制的、它是自由平等博爱的、它是为了实现民族民权民生的、它是要让普通民众参政议政的直接民主的。那么孙中山为了实现他的共和梦付出了哪些努力?共和梦是否最终实现了呢?【设计意图】由中山装引出孙中山对于共和的理解以及追求,并提出“孙中山为了实现他的共和梦付出了哪些努力?共和梦是否最终实现了呢?”阶梯递进式的问题链,既概括了本系列微课学习的主要内容,又激发了学生探求新知的欲望。二、课堂展开(一)追梦!——图说旧邦新造出示材料:武昌起义和全国各省独立形势图和辛亥革命部分省份革命类型统计表。教师提问:根据上述图表,结合课本内容,简要说明武昌起义后全国形势。教师解说:从形势图中,我们可以看出武昌起义胜利后,各省纷纷宣布脱离清政府独立,清朝统治土崩瓦解,革命形势一片大好。但是从统计表中我们也可以看到,这场革命存在多股势力争夺领导权的情况,有革命派掌权、立宪派掌权以及多派合作掌权的现象。从中我们不难发现,革命虽然在进行,但想要推翻清政府,彻底取得革命的胜利,目前松散的力量还不足,迫切要求建立一个统一的政府。出示材料:中华民国“名片”,请学生梳理中华民国建立的基本史实。教师活动:1912年1月1日(动画),孙中山作为临时大总统在南京宣誓就职,宣告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黎元洪被选举为副总统,南京为国都,以1912年为民国元年,采用公元纪年法。那如何理解新政府的政权性质呢?出示材料:学生活动:指出四则材料反映的信息并据此归纳南京临时政府的政权性质,完成学习单上的任务一。教师解说:从材料一中,我们可以看到南京临时政府的各部总长名单比例中,虽然总长同盟会所占比例较少,但次长同盟会的人数却有压倒性的优势。根据同盟会确定的“部长取名,次长取实”的原则,使得同盟会骨干成员在各部中的话语权更大,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政府实权掌握在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手中。材料二中,清朝的黄龙旗不管是黄色还是龙都代表了皇权至上,而中华民国定国旗为五色旗,五色旗由红、黄、蓝、白、黑五色组成,分别代表汉、满、蒙、回和藏五族共和,这代表了国家和民族至上,它是民族观念上的一种进步。材料三中,由皇帝纪年到民国纪年的改革,这反映了“民主观念对帝王观念的否定”,这对远离革命风暴中心的人们来说,这比“皇帝倒了”更能使他们千真万确地感受到时代的变化。从材料四中,我们可以发现这些政令具有一定的民主性和革命性,无不带有革故鼎新、发展资本主义、“尽扫专制流毒”的新精神,对于废除封建帝制、追求民主、平等自由等方面具有进步意义。而这些,则是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所追求的“共和”。由此可见,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是资产阶级民主政权。出示材料:大总统誓词教师活动:请你阅读大总统誓词,说说誓词体现了孙中山怎样的想法?教师解说:推翻满清专制政府,巩固中华民国,为所有国民谋幸福这是孙中山本人的决心和希望。而至专制政府既倒,国内无变乱,民国卓立于世界,为列邦公认,孙中山就要解除临时大总统之职。教师过渡:在临时大总统的就职誓词里,为什么要提到解除临时大总统的职务呢?新生的中华民国又面临着怎样的困境呢?【设计意图】在地图、饼状图、国旗、报纸、图表等多种史料的解读中培养学生从图中获取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素养。(二)护梦!——尺梳新旧博弈出示材料:学生活动:根据材料,指出中华民国建立初期面临的局面。教师活动:从材料中我们可以看到,清政府还在垂死挣扎,采取了多种措施与新政府对峙;而外部孙中山竭力争取列强对中华民国的承认与支持却遭遇冷遇,甚至有列强更愿意扶植清政府以攫取在华利益以向南京临时政府施压。加之帝国主义列强在中国的瓜分使南京临时政府内部的财政状况更为紧张,更是无力支持革命军的继续北伐。教师过渡:这样内外交困的革命局面,让新政府的革命意志开始摇摆。在这样的情况下,孙中山又该如何抉择呢?出示材料:教师解说:阅读材料,我们可以发现,在外交上,南京临时政府的对外政策做出了迅速的调整。从材料中可以看出,由一开始要求废除与列强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争取独立,转变为全盘接受列强与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保护列强在华利益,这里我们不禁思考:南京临时政府在外交政策上为什么会发生这种变化?学生活动:思考南京临时政府在外交政策上为什么会发生这种变化?教师解说:通过外交政策的转变以换取帝国主义国家的承认和支持,以创造和平的外部环境,这也是在险恶的国际环境和纷乱的国内政治条件下的无奈之举。但同时,也暴露出资产阶级其软弱和妥协的一面。出示材料:袁世凯简介教师解说:而这时,一个人得到了清政府的重用,被任命为内阁总理大臣。他手握重兵,势力强大,他就是——袁世凯。袁世凯出生于官宦家庭,他练新军,参与清末新政,戊戌变法中告密维新派,后来被清政府委以重任。财政危机的紧迫,加上革命派内部的压力、包括立宪派和旧官僚都认为,袁世凯是扭转时局、逼迫清帝退位的不二人选。甚至连帝国主义列强也对袁世凯表示大力支持。出示材料:教师解说:在这样的情况下,孙中山向袁世凯承诺,只要清帝实行退位,宣布共和,我即刻宣布解职,其功劳肯定首推袁世凯。得到了孙中山的应允和承诺后,袁世凯则加紧了他的行动。所以,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资产阶级一方面同帝国主义列强妥协,另一方面又同袁世凯妥协,究其根本还在于近代以来中国长期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资本主义发展不够充分。从革命走向妥协,是孙中山及其代表的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无奈之举,也是多重因素共同作用下的历史必然。出示材料:年代尺学生活动:读课本P4748,梳理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和孙中山维护共和的大事件,完成学习单上的任务二绘制年代尺。教师解说:赞成和维护共和是对临时大总统的根本要求,但从课本内容的阅读中我们可以知道袁世凯并不真的认同共和,在袁世凯担任临时大总统的第二天,《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这部法律在如此敏感的时间颁布,明显有着约束袁世凯权力的意思。出示材料:《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部分内容学生活动:思考这部资产阶级宪法性质的文献如何保障共和,限制专制?教师解说:在约法中,规定了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全体国民,确定了人民主权的原则,从法律上明确了这个国家的共和体制,并确立了平等的原则,保障了人民的基本自由和权利,并且明确规定了参议院行使立法权,司法独立,总统只有行政权并由副总统辅佐,以此通过各国家机关间的分权与制衡来限制总统的权力。这些内容都是为了避免专制,在一定程度维护了1911年革命的成果,也是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为维护共和所做的努力。但是,一切并没有孙中山预计的那么顺利,袁世凯还是在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政府也很快也迁回了他的老巢。辛亥革命的果实最终被袁世凯所窃取。【设计意图】通过年代尺的绘制,帮助学生了解共和与专制之间的新旧博弈过程,在建立时空观念的过程中深化历史理解。同时,通过时代背景下的人物抉择分析,知道每一个抉择的深层原因,理解历史事件发展的背后逻辑和必然趋势。(三)圆梦?——文释革命功过出示材料:教师活动:关于辛亥革命的成败,历来众说纷纭。有人认为“无量英雄无量血,可怜购得假共和”,也有人认为“君主之命命已终,世局统统归共和”。下面请你暂停屏幕,完成学习单上的任务三,结合材料和本课所学知识,说明你的观点并阐述理由。学生活动:阅读材料并解答。教师解说:从材料中的关键信息中我们可以看出,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统治,结束君主专制制度,建立民主共和国;推动思想解放,使社会思想文化和社会风俗都发生新的变化,并促进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带来了政治、思想文化和经济诸多领域的变化,他无疑是成功的。辛亥革命并没有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这无疑也是遗憾的。这也给了我们一个历史教训:资产阶级共和国的道路在近代中国行不通。教师活动:道路失败,但对共和的追求永不放弃。播放视频《走向共和》片段。教师解说:习主席说:我们对孙中山先生最好的纪念,就是学习和继承他的宝贵精神,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因素,为他梦寐以求的振兴中华而继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