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单元测试卷(人教河南版2024年秋)一、积累与运用(共22分)河南地处中原,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发展中,先后有多个朝代在此建都或迁都于此,历史文化积淀极其丰厚。学校组织“传承和弘扬家乡文化”主题活动,请你参加。1.小语同学作为开封人,想在活动中为大家介绍开封,请你帮忙解决问题。(共4分)开封位于河南中东部,素有八朝古都之称。每当夜幕降临,人们不必刻意便可以瞥见游船挂上大红灯笼,在桨声灯影中沿着开封御河缓缓往北驶去;漫步在书店街,古色古香的书店随处可见,文化气息扑面而来;漂动在水上的菊花舞台、富丽堂huáng的宝殿、斑斓摇yè的柳树……清明上河园大型水上实景演出《大宋·东京梦华》再现了千年前北宋的市井风俗和繁华盛景,给游客奉上一场超级文化盛宴。(1)小语有两个字不会读,请你帮她为语段中加点的字选出正确的读音()(2分)A.piēpiǎoB.piěpiāoC.piěpiǎoD.piēpiāo(2)语段中,有两个小语不会写的汉字,请你帮助她写出来。(2分)富丽堂huáng()摇yè()2.作为活动的代表,小南到校团委进行知识测试,下面是他抽到的试题,请你帮他完成。(8分)河南是中华文明重要的发祥地之一,历史上的河南文人可谓灿若星河,留下了许多不朽篇章。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①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借助典故暗示时光变迁,抒发友人不见的伤感;韩愈的《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中“③___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__”在一顾一瞻间道尽英雄失路的悲慨……每一句都是唐诗的气魄,每个字都是河南的底蕴。无论你在哪里,故乡都是心灵的归处。杜甫的《月夜忆舍弟》中“⑤________________,⑥________________”的“乡”,崔颢的《黄鹤楼》中⑦____________________?⑧____________________的“乡”,指向的都是这里——河南。3.为使同学们更深入地了解家乡文化,小语同学代表校学生会特邀政协文史专员王老师来学校作专题报告,并为此制作了邀请函,请你帮忙解决问题。(共10分)邀请函尊敬的王老师:您好!为了传承和弘扬家乡文化,我校拟开展《安阳文化大讲堂》活动。特邀您于4月21日上午9:00在学校礼堂为全体师生作专题报告。全体师生诚挚欢迎您的到来!2023年4月18日校学生会(1)邀请函中有一处标点错误,请写出修改意见。(2分)(2)邀请函的格式有两处不规范,请写出修改意见。(2分)(3)小语同学制作邀请函时,选用了下面的图案作为活动的宣传标志,请你介绍该图案的构图要素并说明寓意。(6分)二、现代文阅读(共27分)(一)阅读下文,完成4~7题。(共15分)桑树毕飞宇①村子里到处都是树,但我们也不会不讲究,逮着什么就爬什么,不会那样的。正如商场里的玩具标出不同的价格一样,我们眼里的树也是明码标价的。最好的,最贵的,只能是桑树。②第一,桑树不像槐树、杨树那么高,它矮小,枝杈也茂密,这样一来,爬到桑树上去就相对容易、相对安全了。第二,桑树的木质很特别,它柔韧,有充足的弹性——弹性的美妙就在这里,A.当我们爬上桑树,站在树枝上,坐在树枝上,或躺在树枝上时,只要轻轻一个发力,我们的身体就晃悠起来了,颠簸起来了,那种感觉是妙不可言的。即使桑树的枝杈断了,那也是藕断丝连的,最后能撕下好大好长的一块树皮——我们是摔不着的。③我实在记不得我们在桑树上度过了多少美妙的时光,桑树的弹性给我们送来快乐,这快乐似是而非,不停地重复。重复,我想我终于说到问题的关键了。我们的晃悠在重复,日子也在重复。重复真是寂寞,那些傍晚的寂寞,那些黄昏的寂寞。④我儿子五六岁的时候,我已经是一个年近四十的中年人了。有一天傍晚,我和我的儿子在小区的院子里散步,夕阳是酡红色的,很大,漂亮得很,骄傲地,也可以说寥落地斜在楼顶上。利用这个机会,我给儿子讲到了李商隐,“夕阳无限好”嘛。我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小家伙的眼里闪起了泪光,他说他“最不喜欢”这个时候,每天一到这个时候他就“没有力气”。作为一个小说家,我是骄傲的,我的儿子拥有非凡的感受能力,也许还有非凡的审美能力。但是,作为一个父亲,我突然就想起了那些“遥远的下午”。在乡村的一棵桑树上,突然多了一个摇摇晃晃的孩子,然后,又多了一个摇摇晃晃的孩子。我没有给孩子讲述他爸爸的往事,我不希望我的孩子染上伤感的气息,那是折磨人的。从那一天开始,我每天都要在黄昏时分带着我的孩子踢足球,我得转移他的注意力,我要让他在巨大的体能消耗中快快乐乐,赶走那些忧伤。差不多是一年以后了,在同样的时刻,同样的地方,我问儿子:“到了黄昏你还没有力气吗?”儿子满头是汗,老气横秋地说:“那是小时候。”苏东坡说:“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惟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我不是苏东坡,我的儿子也不会去做什么“公卿”。可无论如何,做父亲的心是一样的。⑤我要说,乡村有乡村的政治,孩子们也是这样。我们时常要开会。所谓开会,其实就是到哪里摘桃,到哪里摸瓜,这些都需要我们做组织上的安排和分工。我们的会场很别致,就是一棵桑树。这就是桑树“贵”的第三个原因了。世界上还有哪一种玩具可以成为会场呢?只有桑树。一到庄严的时刻,我们就会依次爬到桑树上去,找到各自的枝头,一边颠,一边晃,一边说。那些胆小的家伙,那些速度缓慢的家伙,他们哪里有能力爬到桑树上来?他们当然就没有资格参加会议。⑥既然说到桑树,有一件事情就不该被遗忘,那就是桑树果子。每年到了季节,桑树总是要结果子的。开始是绿色,很硬,然后变成了红色,还是很硬。等红色变成紫色,那些果子就可以被当作高级水果来对待了,它们一下子柔软了,全是汁液——还等什么呢?爬上去呗。一同前来的还有喜鹊。可它们也不想想,它们怎么可能是我们的对手?它们怕红色,我们就用红领巾裹住我们的脑袋,坐在树枝上,慢慢地吃,一直到饱。B.它们只能在半空中捶胸顿足,每一脚都是踩空的。它们气急败坏了,我们就喜气洋洋了。⑦到了大学一年级我才知道,桑树果子是很别致的一样东西,可以“入诗”。它的学名优雅动人,叫桑葚。“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这几句诗的意思是:鸠鸟啊,不要贪食桑葚。女子啊,不要沉迷于爱情。男子沉溺于爱情,还可以脱身。女子沉溺于爱情,则无法挣脱。比起桑葚的美味,它所蕴含的诗意和哲理,似乎更耐人寻味。⑧所以啊,我要说第四了,桑树也是好吃的玩具。(有删改)4.感知“我们”眼里的桑树,完成下图。(3分)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下面是小文在A处做了独立思考后的阅读批注,请把B处补充完整。(4分)6.散文贵在“形散而神不散”。本文第④段旁逸斜出,不写桑树,却写了“我”的儿子。结合文章内容和知识卡片,说说这一段的作用。(4分)知识卡片“形散而神不散”是散文的主要特征。“散”主要表现在材料的选用、材料的组织和表达方式的运用这些外在的形式上。散文的“神”是作者的写作意图,它驾驭着看似散的“形”,并使之为“神”服务。7.阅读思维应该是立体的、多层面的,请结合全文,探究作者借“桑树”表达的多重情感。(4分)(二)阅读下面两个文本,完成8~10题。(共12分)文本一:快生活中,如何寻找久违的“松弛感”①谈到生活方式,我想到的一个热词是“松弛感”。②在文化地图上寻觅其踪影,“松弛感”早已有之。它是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心远地自偏”,也是梭罗在瓦尔登湖畔的诗意栖居。“松弛感”在快速发展的当代社会,是对“从前慢”的复古怀旧,也是快节奏、高效率中的“变奏变频”,正如有人所说,这是“在奔跑中调整呼吸”。③“每临大事有静气,不信今时无古贤。”从一定意义上说,“松弛感”是一种淡定处世的哲学。人生路上并非处处坦途,面对无常与挑战,“松弛感”不是随波逐流、碌碌无为的借口,也不是佛系随缘、游戏人生的托词,心态上的松弛不代表行动上的松懈,适时充电不妨碍前行的进度,以奋斗者的姿态兢兢业业,久久为功,这样的人生才能舒展坦荡、回味悠长。④往深里讲,“松弛感”不仅是“面子”的表现,更依赖于“里子”的积淀,它代表着一种淡泊明志的胸怀。一个人的精力有限,有所取舍方能心志笃定,轻松自在。在顺境时处优不养尊,在逆境时身穷不志短,以淡泊之心面对成败进退,进而涵养静气、彰显大气、孕育朝气。⑤“松弛感”曾引发了网上关于“松”与“紧”的讨论。其实,“松”与“紧”并非非此即彼的选项,而应该是一种辩证的关系。正如音乐,有轻柔的慢板,也有紧凑的快板,疏密之间、浓淡之间,才能成多彩的乐章。中国古语也有言:“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也。”忙碌的工作和生活中偶有放松,也未尝不是一种“可持续发展”。在“松”与“紧”的切换中,命运给每个人安排了各自的时区。⑥须知,人生并非一场与他人的短跑比赛,而是一场与自己的马拉松跑。不要慌,不要急,漫漫征程比拼耐力,把握节奏,坚持到底,才能成为最后的赢家。(有删改)文本二:①成年人的世界流行一个词语——松弛感。穿衣服错落有致叫有松弛感,做事情不慌不忙叫有松弛感,甚至言谈举止潇洒自如也被称作是追求松弛感。这多半出于缓解工作压力、减轻生活压力、保持身心健康以及满足个性追求等多方面的需求。积极向上和快乐的生活,也确实需要人有放松和缓解压力的方式来平衡自己的身体和情绪,从而更好地实现自身价值。其实,相比成年人,孩子更需要松弛感。②“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这本没有错,却给很多家长和老师一种错觉,仿佛孩子在十余年的学习中,只有“苦其心志”,远离嬉笑打闹,才能锤炼钢铁般的意志,升学成功。但孩子毕竟不是钢铁,在成长过程中会面临学习压力、社交压力、家庭压力以及心理压力。在辛苦的学习过程之外,理解的共情、欢笑的滋养,更能够给孩子坚持、坚韧和苦中作乐的勇气。汪曾祺追忆父亲,想到的不是父亲一本正经的说教和学业上的严格要求,而是夏夜父亲带自己做西瓜灯等场景,这些美好的记忆深深地嵌入他的生命中。能够提供松弛感的父母或老师,与孩子一起倔强却持续地成长着,对抗现实生活的种种压力,必定是有招儿的,也必定是有爱的。③当然,松弛要有度,彻底的松弛便成了躺平。在松弛中,给孩子空间,引导他们静下来思考学习与生活的意义,不放弃对生活的追求和奋斗,在平衡自我需求和外界要求的基础上,真正寻找到一种积极向上、享受生活并改变生活的状态,教育的目的便达成了。(节选自《对孩子,更要讲点松弛感》,有删改)8.下列对文本一和文本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本一第⑤段采用举例论证、道理论证的论证方法,阐释“松”与“紧”的辩证关系。B.文本二第②段中汪曾祺追忆父亲的例子从反面论证了给孩子松弛感的重要性。C.两个文本都在谈论“松弛感”,虽然论述角度不同,但都指出精神上适当“松弛”对工作学习也是一种滋养,更有利于对抗挑战与压力。D.两个文本的语言风格颇为相似,既能体现说理的严谨与周密,又文辞生动流畅,富有文学气息。9.下面是同学们为文本一划分的结构层次,请选择你认为最符合文本一论证逻辑的一项并简要阐述理由。(4分)A.①/②/③④⑤/⑥B.①/②③④/⑤/⑥C.①/②③/④⑤/⑥D.①②/③④/⑤⑥10.读完以上文本,甲同学认为九年级复习阶段没有必要保持紧张的心态,要有松弛感,顺其自然就好;乙同学认为面对升学压力,要适度紧张,认真备考。你怎么看待这两种观点?请结合两个文本中的相关内容进行阐述。(5分)三、古诗文阅读(共16分)(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5题。(共12分)【甲】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节选自《岳阳楼记》)【乙】有自岳阳至者,以滕侯之书、洞庭之图来告曰:“愿有所记。”予发书按图①,自岳阳门西距金鸡之右,其外隐然隆高以长者,曰偃虹堤。问其作而名者,曰:“吾滕侯之所为也。”盖虑于民也深,则谋其始也精,故能用力少而为功多。夫以百步之堤,御天下至险不测之虞,惠其民而及于荆、潭、黔、蜀,凡往来湖中,无远迩②之人皆蒙其利焉。且岳阳四会之冲,舟之来而止者,日凡有几!使堤土石幸久不朽,则滕侯之惠利③于人物,可以数计哉?夫事不患于不成,而患于易坏。盖作者④未始不欲其久存,而继者常至于殆废。自古贤智之士,为其民捍患兴利,其遗迹往往而在。使其继者皆如始作之心,则民到于今受其赐,天下岂有遗利乎?(节选自欧阳修《偃虹堤记》,有删改)【注释】①按图:按照地图,文中指看着地图。②远迩:远近。③惠利:指恩惠利益。④作者:建造者。11.根据语境,参考方法提示,解释下列加点词。(3分)文言语句方法提示解释(1)事不患于不成词语推断法:患得患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南极潇湘查阅词典法:①极点;尽头②至,到达③竭尽,终了________(填序号)(3)锦鳞游泳课内迁移法:沉鳞竞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13.根据【甲】文和【链接材料】,推测“虎啸猿啼”具体指什么声音。(2分)【链接材料】“薄暮冥冥,虎啸猿啼”,一般译作:傍晩天色昏暗,虎在长啸,猿在哀啼。但这样翻译似乎有点不太确切。首先,岳阳楼当时所处的位置,一面濒临“浩浩汤汤,横无际涯”的洞庭湖,另一面紧靠着“百废具兴”的巴陵郡城。以岳阳楼与湖对岸的山岳距离之遥远判断,即使那远山中的老虎、猿的嗓门再大,也不可能传入“迁客骚人”的耳中。当然“虎啸猿啼”,也不可能来自巴陵郡城内。14.【甲】文中含有描写、抒情和议论的表达方式,【乙】文中含有记叙、抒情和议论的表达方式,请结合文中的具体语段,分析其表达方式之间的关系。(任选一文即可)(3分)15.【甲】文中说“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作为现代人的你能否做到?为什么?请联系自己的实际,谈谈你的看法。(2分)(二)阅读下面的词,完成16、17题。(共4分)水调歌头苏轼(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阳关曲·中秋月①苏轼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注释】①熙宁十年八月十五日作于徐州。这一年二月,胞弟苏辙与东坡相见;四月,陪他同赴徐州,八月中秋之后方才离去。这是暌别七年来兄弟首次相聚并共度中秋。16.对两首作品理解有误的一项是()(2分)A.第一首词作者围绕中秋明月展开想象和思考,把人世间的悲欢离合之情纳入对宇宙人生的哲理性追寻之中,表达了词人对亲人的思念和美好祝愿。B.第一首词作者在“我欲”“又恐”“何似”的情感波澜中,含蓄地表现出对人间生活的厌弃。C.第二首词中“玉盘”二字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月亮冰清玉洁的美感。“此生此夜不长好”中大有佳会难得,当尽情游乐,不负今宵之意。D.第二首词最后两句的大意是:像今天这样的美景,真是难得啊!可明年的中秋,我又会到何处观赏月亮呢?17.试结合语句分析这两首作品在写作手法上有何不同。(2分)四、名著阅读(5分)18.请从下面两个小题中任选一题作答。(5分)(1)孙少平渴望走进书中的世界,获取苦难日子里的精神动力。请你阅读材料,从下面的作品中选择一部推荐给他,并说说你的推荐理由。材料:他(孙少平)一下子就被这书迷住了。……可是这天他哪里也没去,一个人躲在村子打麦场的麦秸垛后面,贪婪地赶天黑前看完了这本书。保尔·柯察金,这个普通外国人的故事,强烈地震撼了他幼小的心灵。(节选自路遥《平凡的世界》)A.《红星照耀中国》B.《红岩》C.《艾青诗选》(2)《大堰河——我的保姆》是艾青的成名之作,这首诗感情真挚深切。请结合诗的内容说说这首诗给你带来了哪些情感体验。五、作文(50分)19.阅读下面的材料,任选一题作文。(50分)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智慧”指“辨析判断、发明创造的能力”。它既可以指聪明才智,如“机敏”“智谋”,也可以指超越一般的认识,具有把握真理(或本质)的能力。黑格尔认为,智慧与自我意识密切相关,智慧的实现需要一个人不断地追求自我意识的提升,从而达到更高层次的思考。智慧不单单是天赋的独生女,她还是阅历、经验、胆魄共同的学生……(1)请以《身边的小智慧》为题,写一篇记叙文。要求:①按文体要求作文;②600字左右;③不要套作,不得抄袭;④文中回避与你有关的人名、校名、地名。(2)你对“智慧”有怎样的思考和认识?请自拟题目,自选角度,确定立意,写一篇议论文,谈谈你对“智慧”的思考。要求:①按文体要求作文;②600字左右;③不要套作,不得抄袭;④文中回避与你有关的人名、校名、地名。
答案一、1.(1)D(2)皇曳2.①怀旧空吟闻笛赋②到乡翻似烂柯人③云横秦岭家何在④雪拥蓝关马不前⑤露从今夜白⑥月是故乡明⑦日暮乡关何处是⑧烟波江上使人愁3.(1)将《安阳文化大讲堂》的书名号改为双引号。(2)①称呼“尊敬的王老师”顶格。②署名和日期调换顺序。(3)要素:图案整体形似中国文字博物馆的标志性建筑字坊,由“安”“阳”两字组合而成;“安”内部的“女”形似汉字“文”;“阳”字融巍峨太行山和穿山而过的红旗渠为一体。寓意:安阳是“文字之都”,既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又有秀美的自然风光。二、(一)4.①爬上去容易、安全②柔韧、有弹性③好吃的玩具(好吃)5.(1)示例:这两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2分)(2)示例:“捶胸顿足”“气急败坏”等词语,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喜鹊人格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喜鹊吃不到桑葚的样子,表现了“我们”的得意。(2分)6.内容上,第④段主要写了“我”努力不让儿子重复“我”童年的寂寞和伤感,体现了父亲对儿子的关怀与爱。(2分)结构上,承接了上文,第④段“我”对儿子的呵护,源自第③段中“我们”在桑树上重复地晃悠,给“我”带来的黄昏的寂寞,所以第④段是第③段情感的延续,称得上“形散而神不散”。(2分)7.示例:桑树在“我们”眼里是最好的、最贵的,因为在桑树上“我们”既可以玩,又可以吃,桑树带给“我们”童年的快乐。(1分)但重复地玩有时也让“我们”产生寂寞之情,这些情绪不仅使“我们”明白,人的精神世界是复杂的、多面的,(1分)而且使“我”在长大后懂得,怎样不让“我”的孩子有这种情绪,体现了“我”浓浓的爱子之情。(1分)此外,桑葚可以“入诗”,可以让人随着阅历的增长,不断从中收获更耐人寻味的诗意和哲理,令人感受到了作者的清澈、敏感之心。(1分)(二)8.B9.我认为B项更符合。(1分)第①段直接提出“松弛感”这一话题;第②③④段从“松弛感”的历史文化渊源、内涵展开阐述分析;第⑤段对“松”与“紧”的辩证关系进行论述;第⑥段进行总结——人生比的是耐力,把握节奏,坚持到底才是赢家。(3分)10.示例一:我同意甲同学的看法。(1分)松弛感是淡定处世的哲学,心态上的松弛不代表行动上的松懈,一个人的精力有限,有所取舍方能心志笃定;(1分)一直处在紧张状态,不利于释放压力;(1分)在松弛中,给自己空间,让自己静下来思考学习与生活的意义,保持“平常心”面对中考即可,不必过于紧张、焦虑。(2分)示例二:我同意乙同学的看法。(1分)适度松弛不妨碍前行的进度,但彻底的松弛就是躺平。(1分)学子还是要以奋斗者的姿态兢兢业业、久久为功,人生才能坦荡;(1分)面对中考挑战,适度紧张,张弛有度,把握节奏,坚持到底,才能成功,毕竟正青春年少,拼搏向上,才是一种积极的人生。(2分)示例三:我认为应该辩证地看待这两种看法。(1分)面对升学压力,我们既要以奋斗者的姿态兢兢业业、久久为功,也要保持松弛感,以淡泊之心面对成败进退。(2分)张弛有度,把握节奏,坚持到底,才能成功。(2分)三、(一)11.(1)忧虑(2)②(3)代指鱼12.我曾经探求过古代品德高尚的人的心思,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表现。13.指在“淫雨霏霏”时,洞庭湖中“阴风怒号,浊浪排空”的声音。14.示例一:【甲】文将描写、抒情、议论融为一体,如第一段概括洞庭湖景物后,以“然则”一转,接以提问式的议论;第二段描写洞庭湖风雨,第三段描写洞庭湖春晴,后面都接以抒情;第四段则以“嗟夫!”开头,表现出强烈的抒情色彩,然后又接以整段的议论,议论中含有抒情的色彩。这样,描写与议论、抒情相互映衬,完美地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示例二:【乙】文第二段将记叙、抒情和议论融为一体,先记叙堤坝对人民的重要作用,再对兴建工程发表议论,最后点明了文章主旨。记叙、议论中含有抒情的色彩,歌颂滕子京修偃虹堤的功绩。这样,抒情和记叙、议论相结合,表达滕子京以民为本的情怀。15.示例一:能。这说的是一种从容的平常心境。只要依靠心灵的力量,磨砺意志,就可以养成平常心态。面对考试的失败,以平常心待之,就可以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示例二:不能。这是需要磨炼才能达到的境界。作为中学生,意志尚需磨砺,因为战胜外在力量不易。担心考试失败的心态便是这个道理。【乙参考译文】有位从岳阳来的人,带着滕侯的书信、洞庭湖的地图(对我)说道:“希望能(为滕侯所建的新堤)写一篇记文。”我打开书信,看着地图,见从岳阳门到金鸡堤的右方,有一道隆起的标记,又高又长,名叫偃虹堤。(我)问(来人)此堤是何人修建命名,(来人)回答说:“是滕侯所做的。”一般考虑百姓利益比较深入的人,在谋划某些事情时都是十分精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人教A版高一(下)数学必修第二册6.2.3向量的数乘运算【教学设计】
-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2单元-第5课时 分数混合运算练习(2) 北师大版
- 《上学时间》(教案)2024-2025学年数学二年级下册
-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4.3 动手做(二)2-北师大版
- 《找规律》(教案)三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
- 一年级上数学教案-认识物体(7)-西师大版
- 第十章浮力单元教学设计 2023-2024学年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
- 2024年人工心肺机项目资金筹措计划书代可行性研究报告
- 河北隆化县第二中学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第三单元第一课 秦始皇开创大一统教学设计
- 2025年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单招职业适应性测试题库审定版
- 2025年中华工商时报社事业单位招聘12人历年高频重点模拟试卷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安全生产事故调查与案例分析(第3版)课件 吕淑然 第1-4章 绪论-应急预案编制与应急管理
- 《职业技能等级评价规范编制指南编制说明》
- 《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解读讲座
- 2024-2025学年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高一(上)期末数学试卷(含答案)
- 畜禽养殖场恶臭污染物排放及其处理技术研究进展
- 超声内镜引导下穿刺活检术的配合及护理
- 同济大学《线性代数》-课件
- 新生儿常见的产伤及护理
- 申请两癌补助申请书
- 香港审计合同范例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