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西安地区高三第六次模拟考试新高考历史试卷及答案解析_第1页
陕西省西安地区高三第六次模拟考试新高考历史试卷及答案解析_第2页
陕西省西安地区高三第六次模拟考试新高考历史试卷及答案解析_第3页
陕西省西安地区高三第六次模拟考试新高考历史试卷及答案解析_第4页
陕西省西安地区高三第六次模拟考试新高考历史试卷及答案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陕西省西安地区高三第六次模拟考试新高考历史试卷注意事项1.考生要认真填写考场号和座位序号。2.试题所有答案必须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第一部分必须用2B铅笔作答;第二部分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作答。3.考试结束后,考生须将试卷和答题卡放在桌面上,待监考员收回。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5分,共7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1953年9月4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城市建设中几个问题的指示》。凡是工业建设比重较大的城市,要迅速组织力量,抓紧城市规划设计工作;中小城市一般不再扩大基本建设,只进行一些必要维修工作。这个指示的主要目的在于要求A.集中资源建设工业化基础B.限制城市入口的过快膨胀C.优先发展沿海的工业城市D.重新规划工业城市的建设2.战国后期,诸侯国君已普遍用玺印作为凭证以任免官吏、传达政令等,逐渐形成玺印制度。如图是战国时期诸侯国的部分代表官印。这表明战国时期战国·魏·文桘西疆司寇(印)战国·齐·大车之鈢(玺)A.封建体制开始崩溃 B.集权体制初现雏形C.诸侯争霸战争频繁 D.玺印具有统一风格3.梁启超在评价清代学术时说,清初之学“大”,乾嘉之学“精”,道咸(1821~1861年)以后之学“新”。这里的“新”指的是A.宣传民主共和思想 B.编译学习西学C.批判传统儒学 D.传播社会主义理论4.某思想家洞察到道德意识的自觉性和实践性,遂将儒家伦理道德建立在简易的哲学基础上,使人人可行,以此纠正宋明以来程朱理学烦琐、僵化的流弊。该思想家是A.陆九渊 B.王守仁 C.黄梨洲 D.顾亭林5.1903年,美国与巴拿马共和国签订了“美巴条约”。条约规定,巴拿马划出运河区的一条地带给美国永久使用和控制,美国在这一地区行使主权;同时美国保证并维持巴拿马独立。材料反映了A.美国积极谋夺世界殖民霸权 B.西方殖民主义的双重使命C.美国开始干预美洲国家事务 D.西方现代化进程的掠夺性6.下图为1955年的一幅漫画《圆的和扁的》,画中字为单干户的孩子说:“看,人家都是圆的,咱们什么都是扁的!”该漫画意在A.歌颂一五计划的优先战略B.展示农业改造的基本完成C.肯定社会主义经济优越性D.批评农业的急躁冒进现象7.鸦片泛滥后,林则徐曾前往汉口等地实地探查,了解到民族经济的萧条和行商店铺的艰难处境,迅速得出鸦片输入独占市场破坏商业经济的结论。这种认识()A.具有保护利权意识 B.体现对统治基础的维护C.推动商战思想形成 D.揭示了国内市场的广阔8.有学者评论:“其(太平天国)悲剧意义不仅在于他们失败的结局,更在于他们借助宗教猛烈冲击传统却不能借助宗教而挣脱传统的六道轮回。”文中的宗教是指A.儒家学说 B.黄老思想 C.拜上帝会 D.基督教9.胡适在《中国知识分子在1919年》一文中提到“在中国整个现代史上,1919年无疑称得上奇迹迭出之年。这一年发生了一系列值得纪念的事件.但这一年的真正奇迹,应该是这个国家的思想观念发生了显著变化。”结合所学,指出影响思想观念变化的因素有①戊戌变法②五四运动③新文化运动④第二次护法运动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①④10.如图“阳台对话”(1973年,美苏首脑白宫阳台上亲切交谈)向世界传递的信息是A.古巴导弹危机结束 B.美苏关系趋于缓和C.冷战格局全面终结 D.多极化世界的来临11.美国一位历史学家说:“共产党的大多数领导人被蒋介石杀害,但也有些人逃进了华南山区。他们的领导人之一是毛泽东,毛泽东无视莫斯科的第三国际,制定出新的革命策略。”材料中“新的革命策略”指A.开展武装起义的策略B.采用农村包围城市的策略C.实行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D.遵义会议上取得领导地位12.战国时,封君在其封邑之内有征收税租的特权,但必须接受国君的命令;赵、秦等国封君的“相”往往由国君从中央派遣到封邑,并由“相”主管治理和掌握兵权。这反映了战国时期A.国君集权趋势开始出现 B.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已确立C.分封制被郡县制所取代 D.周王失去了“天下共主”地位13.鸦片战争爆发一年后,清政府仍不承认这场冲突是一场"战争",而更倾向于是一场"边衅":官方文书中也把英国人被看作是"丑类""匪类""强盗""贼寇""叛贼"。这表明清政府A.认识不到近代战争的残酷 B.对殖民者的本质认识不清C.观念严重滞后于世界发展 D.无力应对国家安全的危机14.有位国家领导人曾经这样评价某次会议:“这是中国光辉灿烂的人民的新世纪的开端。这是全中国人民空前大团结的会议。这个会议宣告了旧中国的永远灭亡和新中国的伟大诞生。”该会议①通过了《共同纲领》②代行全国人大职权③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④确立了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A.①②B.①②④C.③④D.①③④15.1949年,社会保障支出在英国政府财政支出中所占的比重仅为1.5%,到1997年已经上升到32%,成为英国财政支出中比例最大的一项,几乎等于教育支出的三倍。从1978年到1997年,英国社会保障的实际支出水平平均每年增长4%,其增长速度高于其他任何一项政府支出。因此英国推行福利制度改革。英国福利制度改革的直接原因是A.社会欺诈现象严重B.政府的财政负担严重C.经济发展缓慢D.阶级矛盾的缓和16.“第一次柏林危机虽然没有引发新的战争,但致使苏联在东、西柏林之间竖起了柏林墙。”这句话中划线部分应改为A.德国的分裂成为定局 B.苏联切断西德和柏林的水陆交通C.东西方冷战成为定局 D.美国切断西德和柏林的水路交通17.有历史学家发出感慨:“为什么工业化浪潮不是在法国之后穿过地中海而席卷突尼斯、阿尔及利亚呢?是地中海太宽阔了吗?果真如此,那么大工业为什么又能横渡大西洋而到北美生根开花呢?”这一材料说明了A.海洋国家比大陆国家更容易接受新事物 B.地缘政治是影响国家发展的唯一因素C.制度是一个国家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因素 D.要实现工业化就必须建立资本主义制度18.下表可以用来说明1870年和1913年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贸易中所占的比重A.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B.农奴制存在阻碍俄国经济发展C.英国丧失了贸易的优势地位 D.世界贸易形成多中心发展趋势19.观察如图,结合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有关国际关系的史实,补充图中①②两处相应的事件最为合理的是A.华约建立、苏联解体 B.欧洲煤钢共同体成立、欧元正式启用C.柏林墙的修建、苏联解体 D.华约建立、上海合作组织成立20.汉文帝时贾谊提出分封诸侯王子弟为王的策略。据此,汉文帝分齐国为七,分淮南为三,汉景帝分梁国为五。到汉武帝时,通过“推恩令”,王子封侯者达一百多人。据此可知A.汉文帝是分封诸侯王子弟的始作俑者 B.汉武帝时期郡国并行的局面得以结束C.汉代王国问题的解决是一个长期过程 D.汉代分封制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21.“三言”、“二拍”摒弃了前代文学作品中以帝王将相、英雄豪杰、才子佳人为主要描写对象,而新兴的丝织业工场主、卖油郎、屠夫、轿夫、赌徒、浮浪子弟等成为新的主人公。这主要反映了明代A.市民阶层队伍不断壮大B.经济发展瓦解传统伦理C.小说创作进入新的阶段D.商人政治地位不断提高22.唐代瓷器注重异国情调、自然风格、雄浑的气质与彩绘的装饰;宋瓷则追求纹饰低调、冷色系的单色色调,体现轮廓、釉色和纹饰完美整合,流露出一种孤芳的排外心理。唐宋瓷器的不同特点折射出A.唐宋政治体制的变革 B.欧洲审美情趣的影响C.中国文化心态的变化 D.中国制瓷工艺的进步23.1846年,英国人爱德华在上海触犯大清法律被拘捕,按照有关条款,处理他的只能是A.驱逐出境 B.依据大清法律进行判决C.无条件释放 D.交由英国驻华领事处理24.春秋战国属社会转型时期,当时形成了不同的治理社会的方案。儒家方案的主要特点是A.以法律制度规范社会B.以伦理道德规范社会C.以强权政治规范社会D.以道法自然规范社会25.西方学者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革》中说:唐代科举制是作为中国文明伟大成就之一的量才录用的文官制度的真正开端。作者对中国的科举制度给予肯定是因为它A.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 B.考试选拔官员更为公正C.提高了官员文化素质 D.打破了贵族的特权垄断26.《吕氏春秋》中有“天不私覆,地不私载”以及“贵公去私”之说,这种观念主要体现在A.史前禅让制 B.世卿世禄制C.封邦建国体制 D.大一统中央集权制27.梁启超说:“(西方)继哥伦布以后,有无数之哥伦布,继达·伽马之后,有无数之达·伽马。(中国)则郑和之后,竟无第二之郑和。”梁启超意在A.呼吁国民学习西方人文主义 B.否定明清远洋开拓的滞后性C.反思中西方易位的社会原因 D.肯定西方地理大发现的成就28.1978年,中国掀起了一股声势浩大的出国考察热潮。据统计从1978年1月至11月底,出国考察的人员就达529批,共3213人。有12位副总理副委员长以上领导人先后20次访问了51个国家,其中邓小平出访4次7个国家。这些频繁访问考察A.表明中国外交开始打破意识形态限制B.预示着中国重大决策正在酝酸C.表明国有企业改革即将全面展开D.推动了国内经济形势明显好转29.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不可能用到的(技术)是A.蒸汽机船 B.飞机 C.原子能 D.互联网30.17世纪荷兰风俗画家约翰内斯∙维米东创作的油画看上去仿佛反映了井然有序、克制内的地方风情,但如果你仔细观察画中的物——用加拿大河狸皮制作的奢华皮帽、中国的瓷盘、秘鲁白银铸造的银币、印第安人用胭脂虫染制的红色布料——就会向你展现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这个“完全不同的世界”能够A.体现画家丰富的艺术想象力 B.反映殖民扩张给荷兰带来的财富C.展示画家所属的印象派风格 D.折射工业革命给西欧带来的繁荣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1题10分,第32题12分,第33题12分,共计34分。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3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750-1900年世界制造业产量的相对份额(%)年份国家175018001830186018801900英国1.94.39.519.922.918.5德国2.93.53.54.58.513.2美国0.10.82.47.214.723.6中国32.833.329.819.712.56.2——选自(美)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有删节

(1)根据以上数据按国别说明,1750—1900年间英、德、美、中四国在世界制造业产量中份额变化的趋势。(2)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各国出现上述变化的原因。32.拿破仑是一个备受争议的历史人物。一百多年以来,后人对他的评价褒贬不一。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拿破仑这些英雄人物……粉碎了封建制度的基础,割去了长在这个基础上的封建头脑……在法国内部创造了一些条件,从而才保证有可能发展自由竞争,经营分成小块的地产,利用解除了桎梏的国内的工业生产力,而他在法国境外则到处根据需要清除各种封建的形式,为的是要给法国资产阶级社会在欧洲大陆上创造一个符合时代要求的适当环境。——马克思《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材料二对德国来说,拿破仑并不象他的敌人所说的那样是一个专横跋扈的暴君。他在德国是革命的代表,是革命原理的传播者,是旧的封建社会的摧毁人。——恩格斯《德国状况》材料三拿破仑严重地破坏了人民主权的原则、各民族自决的原则、公民平等的原则等。他的称帝可能是出于某种需要,但……把自己的宫廷搞得和欧洲帝国的宫廷一样,则纯属历史的倒退。——张芝联主编《法国通史》材料四法国著名史学家索布尔说:“拿破仑的历史,正和法国大革命的历史一样,将是永远不能完成,也是永远不能全部写成的。一代又一代,它将无间断的引起人们的思考,激发人们的热情。——埃米尔·路德维希《拿破仑传》完成下列要求(1)据材料一,指出拿破仑的历史功绩。(2)材料二、三对拿破仑对外战争的评价有何不同?为何会得出不同的结论?(3)材料四中史学家的看法反映了历史研究有何特点?33.材料伴随着日本侵略而兴起的中国全面抗日战争,逐渐地积累了新的现代化因素。在全面抗战开始之前,蒋介石国民党中央实行高度的独裁政治。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实际上是为实行民主政治创造了有利条件。中国共产党在七七事变后不久即提出了“改革政治机构”的要求,与此同时,其他政治派别也先后发出了开放民主的声音。而国民党则把“建国”作为重要的目标与“抗日”的口号并列提出。1938年3、4月间,国民党临时全国代表大会制定了《抗战建国纲领》,提出成立国民参政机关,为实现宪政作准备,并提出对人民的言论、出版、集会、结社予以合法的充分保障。不久,有各个不同政治派别参加的国民参政会成立,参政员虽非民选,但确实有广泛的代表性。从“建国”的意义上去看,这当为中国历史上一次民主政治建设的良好开端。中国在抗日战争时期积累起来的现代化因素,还表现在中国社会在战争期间发生的其他重大变迁,这些变迁包括人民觉悟的提高、文化的传播、工业布局的调整等诸多方面。然而,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的现代化又陷入了绝境——摘编自荣维木《从抗日战争看中国现代化历程的顿挫与嬗变》(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抗战为中国所积累的现代化因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抗战胜利后中国的现代化陷入绝境的原因。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5分,共7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A【解析】

本题考查“一五计划”期间的工业化建设。根据材料时间“1953年9月4日”可知此时为“一五计划”期间。从“工业建设比重较大的城市”“抓紧城市规划设计工作”并结合所学可知,“一五计划”期间,为配合以“156”项为中心的工业化建设,政府明确了城市要为社会主义工业建设服务,为生产、为劳动人民服务的方针。一切以工业为中心,工业是主体,城市是配套,城市现代化通过工业化来实现。城市发展目标被明确为以重工业化为核心选择优先发展工业城市,把力量集中在重点工程所在城市的建设,集中资源建设工业化基础,故本题正确答案为A项。不能仅根据“中小城市一般不再扩大基本建设”而片面推断出限制城市人口的过快膨胀,排除B项。“优先发展沿海的工业城市”以及“将工业城市进行重新规划”在材料中无法体现,CD项。2、B【解析】

根据题干可知,战国玺印作任免官吏、传达政令的凭证,有利于适应战国时期打破传统世袭特点的官吏选拔制度及提高政令执行效率的需要,一定程度上反映战国时期集权体制的萌芽,故B项符合题意;封建体制即分封制,开始崩溃于春秋时期,排除A项;题干不能直接反映诸侯争霸的形势,排除C项;题干中部分代表官印不能说明战国时期玺印的统一风格,排除D项。故选B。3、B【解析】

根据题干可知,作者认为清朝初年的学术讲究从大处着眼,乾隆嘉庆年间讲究考据从精处着眼,道光咸丰以后洋务运动兴起,主张学习西方科学技术,“新”应指西学,故B项符合题意;民主共和思潮开始于19世纪末,排除A项;题干未涉及对儒学的批判,排除C项;新文化运动后期马克思主义理论开始在中国传播,排除D项。故选B。4、B【解析】

王守仁即王阳明是明朝时期的大儒,强调的是致良知和知行合一,突出的是人的主观能动性,是对宋明理学求理繁琐弊端的纠正,B正确;陆九渊是南宋时期的思想家,与材料时间不符合,A排除;黄梨洲即黄宗羲抨击君主专制制度,强调的是工商皆本,不符合题意,C排除;顾亭林即顾炎武强调的是经世致用思想,不符合题意,D排除。【点睛】本题关键信息是“某思想家洞察到道德意识的自觉性和实践性,遂将儒家伦理道德建立在简易的哲学基础上”,结合王阳明的思想分析即可。5、B【解析】

材料表明美国在巴拿马获取利益的同时,还要对其承担一定的义务,体现了西方殖民主义的双重使命。B正确;材料只体现了美国对巴拿马运河的野心,并未反映美国谋取世界殖民霸权,A排除;1823年“门罗宣言”的发表,表明美国就已经开始干预美洲事务了,‘开始’的说法不符合史实,C排除;材料只说明了美国,不能扩展到整个西方现代化,D排除。故选B。6、C【解析】

根据所学可知,1953-1956年,农村推行合作化运动,在1955年合作化运动取得较大成绩。材料中“单干户的孩子说”“人家都是圆的”中的“人家”指参加农业合作化的,被称赞。而这次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改的是生产资料所有制,即将私有制变为公有制,建立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因此材料中描述的现象显现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优越性。故答案为C项。A项,“一五”计划是优先发展重工业,排除;B项,农业改造的基本完成是在1956年底,与材料中时间不符,排除;D项,农业的急躁冒进是指1958年的人民公社化运动,排除。【点睛】漫画题中的“看图”,是指对图文结合的理解。大多数高中历史试题中的漫画都是图文结合类的,图是主体,文字起补充和说明作用。但很多时候漫画中的文字(含漫画的标题)对解题起关键作用,所以考生一定要结合漫画中的文字来“看图”,其要领如下:a.分解标题中的文字信息,对应漫画中的图片信息,确定漫画的主题;b.看图中有无明显表现出夸张、讽刺等意味的信息,结合漫画创作的时间点(或其他提示时代的信息),联系所学知识回答即可。7、A【解析】

依据材料信息可知,林则徐认识到鸦片输入对中国商业经济的破坏,具有保护国家利权意识,因此A选项正确;封建社会统治基础是小农经济,不是商业经济,B选项错误;抵制鸦片输入是为了保护利权,不属于商业战争,C选项错误;D选项表述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故选A。8、C【解析】试题分析:太平天国运动的指导思想是拜上帝教,贡献C。A项是传统文化,洪秀全太平天国运动前期是反对儒家信条的;B项错误,黄老思想在西汉初年曾经实行过,往往是一个新王朝建立初期实行;D项错误,单纯的基督教在中国并未有多大的市场,不符合农民阶级的愿望。考点:太平天国运动点评:太平天国运动是一次农民阶级领导的农民运动。颁布了纲领,是旧时农民运动的最高峰,发生在新的时代,以拜上帝教为指导思想,反映了新的时代的特点。常考的知识点有太平天国运动的背景、施政纲领、失败的原因和影响等。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义和团运动二者的比较也要明白。9、C【解析】

根据题干结合所学可知,新文化运动的兴起解放了人们思想,激发了青年的民主意识,推动了五四运动的爆发,后期传播了马克思主义,为中国革命道路提供了新的方向,而五四运动成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迅速传播,故②③正确,C项符合题意;戊戌变法开始于1898年且与题干无关,第二次护法运动开始于1921年,①④与题干不符合,ABD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C。10、B【解析】

材料中美苏两国首脑在1973年进行亲切交谈,结合当时冷战的背景可知这一时期双方关系开始趋向缓和,B正确;古巴导弹危机发生在20世纪60年代,A排除;冷战格局的终结是在20世纪90年代苏联解体后,C排除;材料体现的是美苏之间的关系,与多极化世界无关,D排除。故选B。11、B【解析】“新的革命策略”指要走工农武装割据道路,即采用了农村包围城市的策略,选B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武装起义不属于新的革命策略,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新的革命策略”指农村包围城市而非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以及遵义会议上取得领导地位等,选项C、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B。12、A【解析】

依据材料中信息可知,封君必须接受国君的名录,由国君派遣的“相”主管和掌握赵、秦等国封邑的治理和兵权,这体现的是国君的权力开始集中,因此A选项正确。BC选项是在秦朝,排除;D选项说法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13、C【解析】

清政府在鸦片战争爆发一年后对这场战争的认识还是存在误区,说明清政府仍然抱有天朝上国的观念,不能正确认知中英间的关系,观念严重滞后于世界发展,故选C;材料反映的是清政府对国际关系的认知,不是对战争本身的认识,排除A;BD项不符合题意主旨,排除。故选C。14、A【解析】此题主要考查对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的了解。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新中国的伟大诞生”,我们知道这次会议的召开是为了新中国的成立问题,是第一次政治协商会议。这次会议通过了《共同纲领》,起到了临时宪法的作用,同时由于全国人大还没有建立起来,因此这次政协会议代行全国人大的职权。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确立了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因此答案为A。15、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福利国家”制度是为缩小贫富差距,减少因贫困引发的社会问题而实行的,因此导致国家财政不堪重负,这正是材料中英国福利制度改革的直接原因。答案为B。考点:罗斯福新政和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福利国家政策16、A【解析】

柏林墙的修建说明德国分裂已经成为定局,A正确;苏联切断西德和柏林的水陆交通以及美国切断西德和柏林的水路交通均不是柏林墙危机表现,B和D项错误。C是两极格局形成标志。17、C【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这位历史学家通过否定地理因素、强调制度因素对工业革命扩展方向的影响,说明了一个国家的制度是其发展的重要因素,C项正确;突尼斯等北非国家不是因为是大陆国家而接受工业革命影响迟钝,A项错误;材料中否定了地缘因素的优势,B项不符合题意;材料分析资本主义制度对工业化的意义,并不是强调只有资本主义才能实现工业化,D项错误。18、D【解析】

根据材料数据结合所学可知,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展,英国、法国等老牌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贸易中所占比重减少,而美国、德国等国家在世界贸易中所占比重上升,推动世界贸易形成多中心发展趋势,D项正确;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开始出现是在新航路开辟后,第一次工业革命后初步形成,A项错误;俄国于1861年已经进行改革,废除了俄国农奴制,B项错误;英国在这时期在世界贸易中所占比重虽然减少,但依然占主导地位,没有丧失贸易优势地位,C项错误。19、A【解析】

根据所学可知,1955年华约建立,1991年苏联解体,故A符合题意;1951年欧洲煤钢共同体成立,2002年欧元正式启用,排除B;1961年柏林墙修建,排除C;2001年上海合作组织成立,排除D。【点睛】抓住关键信息“1955年”和1985-1995年之间的时间信息,联系华约建立、苏联解体的史实分析解答。20、C【解析】

从汉文帝时分封诸侯王子弟为王到汉武帝实行推恩令可看出,汉代为解决地方封国问题历经了三代皇帝,说明汉代王国问题的解决是一个长期工程,故选C;AB项与题意主旨不符,且没有全面涵盖题意,排除;汉代初期分封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但后来逐渐演变为地方割据势力,不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排除D。故选C。21、A【解析】

明清时期由于商品经济发展,促使市民阶层的扩大,材料中“新兴的丝织业工场主、卖油郎、屠夫、轿夫、赌徒、浮浪子弟等”成为小说主人公,显然是市民阶层的扩大在文学作品中表现,故A项正确;明代传统伦理观念并没有瓦解,故B项错误;小说创作进入新的阶段是在清朝时期,故C项错误;古代一直实行重农抑商政策,商人政治地位一直不高,故D项错误。【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而新兴的丝织业工场主、卖油郎、屠夫、轿夫、赌徒、浮浪子弟等成为新的主人公”,联系所学明清小说兴盛的背景分析解答。22、C【解析】

唐宋时期瓷器的不同,体现了唐代的文化兼容并蓄而宋代孤芳排外,表现了中国文化心态的变化。C正确;唐宋都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未发生变革,A错误;唐宋瓷器的变化与欧洲审美情趣无关,B错误;材料只体现了唐宋瓷器风格不同,未体现技术的变化,D错误。故选C。23、D【解析】

由1843年《南京条约》的附件,英国取得“领事裁判权”,这样因英国人在华违法犯罪只能交由英国驻华领事处理,故排除ABC,D符合题意。故选D。24、B【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儒家思想强调伦理道德,以伦理道德规范社会,故B项正确;AC项是法家思想,排除;D项是道家思想,排除。25、B【解析】

根据题干“量才录用的文官制度的真正开端”可知学者费正清强调科举制以考试成绩为依据,体现人才选拔公平公正性,故B项正确;题干未强调科举制对加强中央集权的作用,排除A项;题干中未涉及科举制对提高官员文化素质及打破贵族特权垄断的影响,排除CD两项。故选B。26、A【解析】

根据题干可知材料强调去除私利,体现了天下为公的观念,禅让制正是“公天下”的具体体现,故A项正确;世卿世禄制即世官制,封邦建国体制即分封制,中央集权体制三者均体现了“家天下”特点,排除BCD三项。故选A。27、C【解析】

梁启超将中西方伟大航海家进行对比,认为西方有后继者,而中国没有,意在反思中西方易位的社会原因,选项C正确;材料与人文主义无关,排除A;梁启超将中西航海家及其后续发展情况对比,意在反思中西方社会差异,而非批评明清的远洋开拓,排除B;选项D与题无关,排除。28、B【解析】

1978年,中国掀起了一股声势浩大的出国考察热潮,特别是国家领导人频繁出国访问考察,目的是借鉴西方现代化成功的经验,找寻适合中国发展的方法,预示对外开放政策即将出台。故答案为B。中国外交开始打破意识形态限制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中就有体现,排除A项;国有企业改革是在1985年以后,排除C项;这些频繁的考察并不能推动国内经济形势明显好转,排除D项。故选B。29、D【解析】

互联网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是在二战之后才出现的,故D项符合题意;ABC项都是一二两次工业革命的成果,在二战中都有可能出现,排除ABC项。30、B【解析】

据材料“……如果你仔细观察画中的物——用加拿大河狸皮制作的奢华皮帽、中国的瓷盘、秘鲁白银铸造的银币、印第安人用胭脂虫染制的红色布料——就会向你展现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并结合所学可知,17世纪的荷兰是“海上的马车夫”,在世界贸易居于垄断地位,称霸海洋,从事海外殖民掠夺并给荷兰带来的巨额财富,B正确;结合所学可知,约翰内斯∙维米东创作的油画是当时现实的反映,A说法错误;材料没有明显体现印象派风格,即注意“光”和“色”,C错误;工业革命开始于18世纪中叶,D错误。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1题10分,第32题12分,第33题12分,共计34分。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31、(1)趋势:英国制造业的比重在1750~1880年间不断提高,但1880年后开始下降。德国制造业的比重在1860年以后有了显著提高。美国在世界制造业的比重不断提高,到1900年已居领先地位。清朝前期中国在世界制造业比重处于领先地位,但进入19世纪后逐步下降。(2)原因:英国:第一次工业革命后,英国成为“世界工厂”;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后继力不足。德国:德国统一以后,资本主义工业迅速发展;在第二次工业革命处于领先地位,到20世纪初,成为欧洲头号工业强国。美国:南北战争以后,资本主义经济迅猛发展;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美国的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到20世纪初,美国取代了英国“世界工厂”的地位,成为世界头号工业化国家。中国:闭关自守,1840年后国门被打开,受到西方列强不断的侵略。【解析】

(1)根据图标观察可知四国在世界制造业产量中份额变化的趋势。英国制造业的比重在1750~1880年间不断提高,但1880年到1900年开始下降。德国制造业的比重在1750-1860年都是维持在一个水平上,到了1860以后有了显著提高。美国在世界制造业的比重不断提高,到1900年已跃居四国之首占到世界的23.6%。中国清朝在1830年中国在世界制造业比重处于领先地位,但之后逐步下降。(2)对于四国在1750-1900年的变化趋势图,可以联系所处阶段的各国发生的事件进行联系,结合所学进行分析。英国:主要从工业革命后,英国成为“世界工厂”可知在1880年前处于优势;第二次工业革命后,由于不能更新技术和设备,落后于美国德国。德国:主要从1871年德国统一以后,资本主义工业迅速发展;并且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迅速崛起,超过英法成为世界第二。美国:主要从南北战争以后,资本主义经济迅猛发展;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美国的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到20世纪初,美国取代了英国“世界工厂”的地位,成为世界头号工业化国家。中国:分析中国主要在1750-1830年即其他国家没有进行工业革命时候传统经济的优势。随着西方工业革命开始,1840年后把中国变为西方原料产地和商品倾销地后,受到西方列强不断的侵略,经济衰落。32、(1)功绩: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